缝制机

申请号 CN201280068676.3 申请日 2012-01-31 公开(公告)号 CN104080965A 公开(公告)日 2014-10-01
申请人 YKK株式会社; 发明人 沢田敏昭;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可将宽幅的板片正常缝合于链条上的缝制机。缝制机(10)包括:缝纫机(14),其将左右一对的板片(P)缝合于链条(C)上;主搬送部(20),其配置于缝纫机(14)的缝纫机压脚(14a)的后方,且搬送缝合有左右一对的板片(P)的链条(C);及左右一对的辅助搬送部(30),其等配置于链条(C)的搬送路径的左右 位置 ,且搬送缝合于链条(C)上的左右一对的板片(P)。
权利要求

1.一种缝制机,其特征在于:其是将多个左右一对的板片(P)连续缝合于长条的链条(C)上的缝制机(10),且包括:
缝纫机(14),其将所述左右一对的板片缝合于所述链条上;
主搬送部(20),其配置于所述缝纫机的缝纫机压脚(14a)的后方,且搬送缝合有所述左右一对的板片的所述链条;及
左右一对的辅助搬送部(30),其等配置于所述链条的搬送路径的左右位置,且搬送缝合于所述链条上的所述左右一对的板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搬送部(30)包括:先搬送所述板片(P)的第一辅助搬送部(31)、及后搬送所述板片的第二辅助搬送部(3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搬送部(31)具有固持所述板片(P)的夹持器(41),且
所述第二辅助搬送部(32)具有一面与所述板片接触一面旋转的驱动辊(71)及压接辊(72)。

说明书全文

缝制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寝具等的由宽幅的布料所构成的多个板片连续缝合于长条的链条上的缝制机。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以往的缝制机,已知有包括如下部件的缝制机:缝纫机,其将多个左右一对布料片连续缝合于长条的链条上;及搬送部,其配置于缝纫机的缝纫机压脚的后方,具有驱动辊及辅助辊,且搬送缝合有布料片的链条(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背景技术文献
[0004] 专利文献
[0005] 专利文献1:美国专利第5806450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0006] [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
[0007] 然而,于所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缝制机中,由于以链条为中心并通过搬送部搬送缝合有布料片的链条,因此在将寝具等的宽幅的板片缝合于链条上的情况下,已经缝合的板片以链条为中心被拉曳,因此,无法将板片正常缝合于链条上。
[0008]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宽幅的板片正常缝合于链条上的缝制机。
[0009]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0010] 本发明的所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构成而达成。
[0011] (1)一种缝制机,其特征在于,其是将多个左右一对的板片连续缝合于长条的链条上的缝制机,且包括:缝纫机,其将左右一对的板片缝合于链条上;主搬送部,其配置于缝纫机的缝纫机压脚的后方,且搬送缝合有左右一对的板片的链条;及左右一对的辅助搬送部,其等配置于链条的搬送路径的左右位置,且搬送缝合于链条上的左右一对的板片。
[0012] (2)如(1)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辅助搬送部包括:先搬送板片的第一辅助搬送部、及后搬送板片的第二辅助搬送部。
[0013] (3)如(1)或(2)的缝制机,其特征在于,第一辅助搬送部具有夹持板片的夹持器,且第二辅助搬送部具有一面与板片接触一面旋转的驱动辊及压接辊。
[0014] [发明的效果]
[0015] 根据本发明的缝制机,由于包括:缝纫机,其将左右一对的板片缝合于链条上;主搬送部,其配置于缝纫机的缝纫机压脚的后方,且搬送缝合有左右一对的板片的链条;及左右一对的辅助搬送部,其等配置于链条的搬送路径的左右位置,且搬送缝合于链条上的左右一对的板片;因此可一面通过主搬送部及左右一对的辅助搬送部搬送链条及左右一对的板片,一面将左右一对的板片缝合于链条上。由此,可将宽幅的板片正常缝合于链条上。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缝制机的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0017] 图2是图1所示的缝制机的俯视图。
[0018] 图3是说明图1所示的第一辅助搬送部的侧视图。
[0019] 图4是说明图3所示的夹持器的侧视图。
[0020] 图5是说明图1所示的第二辅助搬送部的侧视图。
[0021] 图6是说明图5所示的压接辊下降而搬送板片的状态的侧视图。
[0022] 图7是说明图5所示的压接辊升降而缓慢搬送板片的状态的侧视图。
[0023] 图8是说明链条上缝合有多个左右一对的板片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4] 图9是说明本发明的缝制机的一实施方式的变化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以下,基于图式对本发明的缝制机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于以后的说明中,所谓前侧是设为相对于图2的纸面下侧,所谓后侧是设为相对于图2的纸面上侧,所谓左侧是设为相对于图2的纸面左侧,所谓右侧是设为相对于图2的纸面右侧,所谓上侧是设为相对于图2的纸面近前侧,所谓下侧是设为相对于图2的纸面里侧。另外,左右方向也称为宽度方向。
[0026]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缝制机10包括:平台11,打开状态的链条C供给至其上表面;左右一对的折叠器12,其等配置于平台11上的最前部,且将左右一对的板片P的对向的侧缘部折回成翼片状;左右一对的板片导杆13,其等配置于左右一对折叠器12的前方,且引导左右一对的板片P的搬送;缝纫机14,其将左右一对的板片P分别缝合于链条C上且具有左右一对缝纫机压脚14a;链条闭合部件15,其固定于左右一对缝纫机压脚14a的后方,且闭合缝合有左右一对的板片P的链条C;主搬送部20,其配置于链条闭合部件15的后方,且搬送缝合有左右一对的板片P的链条C;及左右一对的辅助搬送部30,其等配置于链条C的搬送路径的左右位置,且搬送缝合于链条C上的左右一对的板片P。此外,所谓链条C的搬送路径,是链条C自缝纫机14的缝纫机压脚14a起至主搬送部20为止的路径。另外,左右一对的辅助搬送部30是配置于夹着主搬送部20的左右位置。另外,链条闭合部件15也可为使用了拉链的滑件的模拟滑件(dummy slider)。
[0027] 另外,如图1所示,於板片导杆13的大致中央部,朝向折叠器12的前方安裝有俯视呈大致コ字状的由棒部件构成的突部13a。由此,可抑制板片P向平台11的宽度方向外侧扩展(移动),因此可维持折回成翼片状的板片P的侧缘部的形状。
[0028] 如图1及图2所示,主搬送部20包括:驱动轴21,其于平台11的后方且链条C的下方以于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方式而设置;驱动辊22,其设置于驱动轴21的大致中央部;压接辊23,其设置于驱动辊22的上方;及未图示的升降装置,其升降压接辊23。此外,未图示的升降装置是与下述升降装置80相同。
[0029] 如图1及图2所示,辅助搬送部30包括:先搬送板片P的第一辅助搬送部31、及后搬送板片P的第二辅助搬送部32。
[0030] 如图3所示,第一辅助搬送部31包括:夹持器41,其固持板片P;及移动装置42,其于前后方向上移动夹持器41。另外,第一辅助搬送部31安装于沿平台11的左右方向架设的框架16上。
[0031] 移动装置42包括:驱动辊61,其设置于框架16的上方;导辊62、62,其等分别设置于框架16的前方及后方;子框架63,其安装于框架16的下表面,且沿平台11的前后方向延伸;导辊64、64,其等分别设置于子框架63的前后端;及输送带65,其缠绕于驱动辊61、导辊62、62、及导辊64、64上。
[0032] 如图4所示,夹持器41包括:基底部件51,其安装于导辊64、64间的下侧的输送带65上,且向缝纫机14侧延伸;体52,其经由销51a可上下摇动地安装于基底部件51的前端部;板状的上侧夹持部53,其安装于块体52的下表面;板状的下侧夹持部54,其安装于基底部件51的前端部的下表面;及气压式或油压式的缸体55,其连结于基底部件51与块体52之间。
[0033] 而且,于如此构成的夹持器41中,通过缸体55收缩,而上侧夹持部53以销51a为中心向上移动,夹持器41成为打开的状态(释放板片P的状态,未搬送板片P的状态)(参照图4)。另外,通过缸体55伸出,而上侧夹持部53以销51a为中心向下移动,夹持器41成为闭合的状态(固持板片P的状态,搬送板片P的状态)(参照图5)。
[0034] 另外,夹持器41是通过移动装置42而往返运动,其最前进位置是上侧及下侧夹持部53、54与缝纫机压脚14a于左右方向上排列的位置,最后退位置是上侧及下侧夹持部53、54较下述第二辅助搬送部32的驱动辊71靠后方的位置(参照图2)。另外,夹持器41的移动速度(后退速度)是设定为与缝纫机14的缝制速度相同。
[0035] 如图5所示,第二辅助搬送部32包括:驱动辊71,其设置于较所述驱动轴21的驱动辊22靠宽度方向外侧;压接辊72,其设置于驱动辊71的上方;及升降装置80,其升降压接辊72。另外,压接辊72与升降装置80安装于所述框架16上。另外,驱动辊71及压接辊72一面与板片P接触一面旋转。另外,驱动辊71是设定为较驱动辊22更宽幅。另外,驱动辊71的搬送速度是设定为与缝纫机14的缝制速度相同。
[0036] 升降装置80包括:支撑部件81,其安装于所述框架16的前表面,且向下方延伸;臂部件82,其经由销81a可上下摇动地安装于支撑部件81的下端部;及气压式或油压式的缸体83,其连结于臂部件82的前端部与支撑部件81的基部之间;且于臂部件82的后端部可旋转地安装有压接辊72。另外,支撑部件81的下端部是经由销81a安装于臂部件82的中间部。
[0037] 而且,于如此构成的第二辅助搬送部32中,通过升降装置80的缸体83伸出,而臂部件82的后端部以销81a为中心上升,压接辊72成为非压接状态(释放板片P的状态,未搬送板片P的状态)(参照图5)。通过缸体83收缩,而臂部件82的后端部以销81a为中心下降,压接辊72成为压接状态(夹住板片P的状态,搬送板片P的状态)(参照图6)。
[0038] 继而,参照图2及图5~图7,对本实施方式的缝制机10的动作进行说明。
[0039] 首先,由操作人员将左右的板片P分别设置于左右的缝纫机压脚14a之下,且将左右的板片P分别夹持于位于最前进位置的左右的夹持器41上之后,通过操作人员启动未图示的开关而驱动缝制机10,使利用缝纫机14的缝制开始,同时,利用左右的移动装置42的左右的夹持器41的后退(参照图2)开始。此时,左右的压接辊72通过左右的升降装置80而维持于上升位置。
[0040] 继而,如图5所示,进行利用缝纫机14的缝制,左右的夹持器41在固持左右的板片P的状态下通过左右的驱动辊71上之后,左右的压接辊72通过左右的升降装置80而降低至下降位置。由此,板片P夹于驱动辊71与压接辊72之间,板片P通过驱动辊71的旋转而搬送至后方。
[0041] 继而,如图6所示,左右的夹持器41通过左右的移动装置42而后退至最后退位置,同时左右的夹持器41打开而释放左右的板片P。此时,左右的板片P是通过左右的驱动辊71的旋转而搬送。
[0042] 继而,如图7所示,基于特定的计时器设定,左右的压接辊72通过左右的升降装置80而反复升降。由此,调整左右的板片P的搬送量,防止于缝制中的板片P上产生褶皱。其后,若至板片P的后端为止的缝制完成,则由操作人员停止缝制机10的驱动,将下一左右的板片P分别设置于左右的缝纫机压脚14a之下。另外,此时,左右的夹持器41通过左右的移动装置42而返回至最前进位置。以后,通过反复所述动作,而如图8所示,将多个左右一对的板片P连续缝合于长条的链条C上。
[0043] 如以上说明般,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缝制机10,由于包括:缝纫机14,其将左右一对的板片P缝合于链条C上;主搬送部20,其配置于缝纫机14的缝纫机压脚14a的后方,且搬送缝合有左右一对的板片P的链条C;及左右一对的辅助搬送部30,其等配置于链条C的搬送路径的左右位置,且搬送缝合于链条C上的左右一对的板片P;因此可通过主搬送部20及左右一对的辅助搬送部30而一面搬送链条C及左右一对的板片P,一面将左右一对的板片P缝合于链条C上。由此,可将宽幅的板片P正常缝合于链条C上。
[0044]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缝制机10,由于第一辅助搬送部31具有夹持板片P的夹持器41,因此可以利用稳定的张拉伸(搬送)板片P,并且即便于板片P上产生褶皱也可拉伸板片P。由此,可以利用设定的速度确实地搬送板片P。
[0045]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变化例,所述第一辅助搬送部31也可为图9所示的第一辅助搬送部91。
[0046] 如图9所示,第一辅助搬送部91包括:多个(本变化例中为6个)导辊92,其等设置于平台11的开口11a内;及输送带搬送部93,其配置于多个导辊92的上方,且于多个导辊92之间夹住板片P进行搬送。此外,平台11的开口11a是沿平台11的前后方向而形成,多个导辊92是沿该开口11a大致等间隔地配置。
[0047] 输送带搬送部93包括:支撑部件94,其安装于所述框架16上,且向前方延伸;驱动辊95,其设置于支撑部件94的后端;从动辊96,其设置于支撑部件94的前端;及输送带97,其缠绕于驱动及从动辊95、96上。
[0048] 而且,于如此构成的第一辅助搬送部91中,通过旋转输送带97,使板片P夹入于输送带97与多个导辊92之间,而搬送板片P。另外,输送带97的搬送速度是设定为与缝纫机14的缝制速度相同。
[0049] 根据本变化例,无需确保所述夹持器41往返移动的空间,因此可使缝制机10小型化。此外,于本变化例的情况下,设置所述第二辅助搬送部32更优选,但也可使该第二辅助搬送部32消失。
[0050]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所述实施方式中例示者,于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适当变更。
[0051] [符号的说明]
[0052] 10 缝制机
[0053] 14 缝纫机
[0054] 14a 缝纫机压脚
[0055] 20 主搬送部
[0056] 30 辅助搬送部
[0057] 31 第一辅助搬送部
[0058] 32 第二辅助搬送部
[0059] 41 夹持器
[0060] 42 移动装置
[0061] 71 驱动辊
[0062] 72 压接辊
[0063] C 链条
[0064] P 板片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