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手与蝶形装饰同时形成的盛物器

申请号 CN88107742 申请日 1988-09-24 公开(公告)号 CN1035235A 公开(公告)日 1989-09-06
申请人 彼得·S·C·切恩; 发明人 彼得·S·C·切恩;
摘要 一种在盛物器上同时形成蝶形装饰和提手,使带有装饰的盛物器和装在它里面的物品便于携带。
权利要求

1.一种带装饰的盛物设施,它包括:a、一用于盛物品的物件;b、装在上述物件上并对上述物件能相对活动的装饰,它可从未成形的状态变换为成形的状态;c、在上述物件上构成提手的系统,并同时构成装饰,其中包括装在上述物件上并与上述物件可作相对活动的作动部件,它具有作动段,与装饰可操纵地相连,以便使装饰从未成形的状态变换为成形的状态,从而构成上述物件上的装饰,另一作动段稳固地与物件相连,可同时构成提手,以便把带有装饰的物件从一地方携带到另一地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盛物设施,其特征是物体为一盛物器,它具有用周壁围成的内空腔,可在其中放置物品,而装饰是由单个蝶形装饰段组成,它与上述作动段可操纵地相连,以便使蝶饰从未成形的状态变成成形的状态,此时作动部件构成了盛物器上的蝶饰及提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盛物设施,其特征是盛物器的周壁围成一上端开口,而作动部件在紧接上端开口处构成蝶饰和提手。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盛物设施,其特征是蝶形装饰与盛物器的周壁是分开的,并与它可相对地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盛物设施,其特征蝶饰段包括一对蝶饰带子,在蝶饰未形成时,它处于通常的折迭状态,在蝶饰成形之后,它就成为三维状态;而作动部件包括一连接于蝶饰带子的牵引绳,在拉动后使蝶饰带子成三维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盛物设施,其特征是在蝶饰未成形时,蝶饰带子悬挂在盛物器的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盛物设施,其特征是每一蝶饰带子至少包括一长形蝶饰段,在蝶饰未形成时,具有间隔开的相对的端头,当拉动牵引绳时,相对的端头便集合在一起,使每个蝶饰段折迭成成形蝶饰状态时的环箍。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盛物设施,其特征是上述蝶饰带子间隔地结合,以形成一系列长形的蝶饰段,并沿牵引绳的纵方向连续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盛物设施,其特征是每一蝶饰段具有许多槽口,以形成一系列环形件。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盛物设施,其特征是牵引绳包括上述的一作动段,在蝶饰未成形时,它伸入两蝶饰带子之间,还包括一提手段,在蝶饰未成形时,与周壁之一并列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盛物设施,其特征是牵引绳具有一固定端,它固定在盛物器上,和另一活动端,它连接于蝶饰带子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盛物设施,其特征是牵引绳单独地固定在上述盛物器的周壁之一上,上述壁上具有供牵引绳穿过的导向孔。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盛物设施,其特征是为了便于使用,上述提手是在上述盛物器的周壁之一上方,在蝶饰形成状态时,提手所处的平面大体上与上述周壁之一平行,以便形成提手;还包括按装在与盛物器的周壁之一相对的壁上的半园形拎环,与上述提手大体上平行,但其位置相对而立,上述提手及半园形拎环并不妨碍盛物器上方的开口。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盛物设施,其特征是牵引绳的固定端是固定于盛物器的另一壁上,与上述的周壁之一形成相对的关系,上述牵引绳跨越盛物器两相对壁的上端开口。
15.一种在盛物品的物件上同时形成蝶形装饰及提手的方法,其步骤为:a、在物件上安装具有单个蝶饰段的蝶形装饰,可与物件相对地活动,并能从蝶饰未形成的状态转变为成形的状态;b、将上述单个蝶饰段从其未成形的状态转变为成形的状态,从而构成物件上的装饰,并同时形成用于把带有蝶饰的物件从一地携带到另一地的提手,上述转变过程是这样实现的:操纵作动部件的连接于蝶饰段的作动段,再把作动部件的另一作动段固定地连接于物件上,然后将作动部件安装到物件上,使它与物件可进行相对活动。

说明书全文

形成的位置,作动系统与蝶形装饰系统以可操纵的方式连接,并能将蝶形装饰从未形成的位置转变到成形的位置,从而,同时形成蝶形装饰及提手。

蝶形装饰系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结构,较好的结构是一对蝶形装饰带子在蝶形装饰未形成时可并列放置并通常布置成折迭的形状,蝶形装饰带子可用结扣夹连接,在带子纵向间隔地形成一系列长条形的蝶形区段,每一区段具有一相对的端部,这些端部以蝶形位置皱缩在一起形成一环形花式、玫瑰花形、折叠环或花瓣,它们在一起形成蝶形装饰。

皱缩动作是由作动系统来完成,作动系统最好采用具有作动部分和提手部分组成的,牵引绳,作动部分伸入到蝶形带子之间,并在蝶形装饰未形成的状态时将其与蝶形带子的共同端头可操纵地连接,提手部分置于盛物器的周壁之一的上端或在盛物器的两相对壁之间伸展,这样既是蝶形装饰处于放开的状态,又是通常称为非盛物的状态。而在蝶形装饰形成的状态,也即是盛物的状态,提手部分升高到包的上方开口的上面,通过提手本身,或另一携带提手,构成了提携盛物器的提手系统。

为了在盛物状态和非盛物状态之间产生良好的变换,由使用者抓住并拉曳把手部分,从而亦拉动作动部分。拉动作动部分,使得每一蝶形区段拆叠成一环形,并拉动蝶形带子的共同端头,使之向着固定在盛物器的牵引绳的端头。牵引绳可以是单根的或双股的。

结合附图阅读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将会更好的理解本发明。

图1是按照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其蝶形装饰处在未形成的状态时时的盛物器的正面透视图;

图2是图1的所示的盛物器;

在蝶形装饰处于形成的状态时的正面透视图;

图3是图2所示盛物器的顶视图;

图4与图1类似,但表示的是另一实施例;

图5是图4实施例的背面透视图;

图6是图4实施例的正面透视图,它表示的是蝶形装饰及提手的形成过程;

图7是图4中蝶形装饰已形成的状态时的正面透视图;

图8类似于图1,但仍属于另一种实施例;

图9是图8的上部截面图,表示的是蝶形装饰已形成的状态。

图2所示的为最佳实施例,蝶形装饰10及提手12被同时形成于盛物的物件14上,如图所示物件14是一只盛物器,最好是用纸、塑料或类似的材料做成的购物袋。虽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物件,因为任何可提携的盛物器或其它物件均包括在本发明的精神的范围内。

一件物品16(见图7),比如礼品放在盛物袋14中,将带装饰的盛物袋14一起作为礼品赠送。盛物袋14具有一前壁18,后壁20,一对侧壁22、24可以相对于折缝26、28折叠,底壁30是密闭的,及上侧开口32,物品16便可以从此口放入或取出。盛物袋14为可扩张的型式,起初前壁18及后壁20处于折叠状态时为相互平贴,当前壁及后壁相互分开时,上侧开口32便打开了,从而通过顶部开口32可以把物品放入袋内。

下面将要进行详细描述的是后壁20有预先形成的半园形拎环34其相对的端头36、38紧紧地锚固在后壁20的上部边缘处。

蝶形装饰系统包括一对蝶形带子40、42,它们从前壁18的上部边缘处自由地悬挂下来,两根带子40、42可以是在其共同端头44处扣结在一起的两根分离的带子,最好是用一根带子在共同端44处进行折叠而成。环圈或环箍46、48对应于蝶饰带子的长方向装配成一定度并沿带子40、42相互间隔开,以形成一系列长条形蝶形装饰段40a、42a及40b、42b。每一环箍将带子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紧密的界限,并与相对的端部形成每一个蝶形装饰区。每根带子是用与盛物袋14不同的材料做成。带子结合在盛物袋上,可相对于盛物袋的周壁进行活动,即可从在一般折叠位置时的蝶形装饰未成形的状态(见图1)变成为成形的蝶形装饰,一般为三向的环形状态(见图2)。作动系统包括具有作动部分52和提手部分54的牵引绳50,将作动系统装在袋上,并与蝶形装饰可操纵地连接起来,操纵时,作动系统的牵引可同时形成蝶形装饰10及提手12。

在蝶形装饰未形成的状态下,作动部分52伸入到带子之间,并宽松地穿过环箍46、48。作动部分的一端打成一个结并连接到结带的共同端头44,作动部分及带子作为一整体装配而悬挂在袋的外侧,作动部分的另一头穿过袋上的第一孔56进入袋内,并沿着前壁18的上部边缘区域横向延伸,然后穿过第二孔58伸到袋的外侧。从这一点出发,牵引绳的提手部分沿着前壁的上部边缘区域横向到达并越过第一孔56,提手部分的一端60牢固地按装在前壁的外侧。

使用时,操作人员只需抓紧并提拉把手部分,便会使得把手和前壁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末端60是固定的,它不能移动。然而,共同的端头44可以自由移动,且可以沿着前壁移动。在这一移动过程中,作动部分52滑过倾斜的环箍46、48,并将每一蝶形装饰段的相对端互相折叠起来。从而形成单独的环圈,似乎具有绕着蝶形装饰带子的伸长段转动的趋势,并一起构成一环形蝶形装饰。作动部分52也穿过第一孔56及第二孔58,再加上提手部分54的长度,形成提手12。提手在最终状态时的外形和尺寸相当于半园形拎环34的形状及尺寸。半园形拎环34及提手12一起用来作为把袋14及物品16从一个地方提到另一个地方的设施。半园形拎环及提手一般处于相对于前壁及后壁相平行的平面上,并可升高到袋的上部开口32上面。如图3所示,半园形拎环及提手并不妨碍开口32,并可使物品方便地从袋中拿进拿出。

在各种实施例中,半园形拎环34并不一定需要预制的,但可以采用另一种如上所述的蝶饰系统及作动系统所组成的提手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袋的两侧都可以形成蝶形装饰10。

图4-7表示的是另一实施例,其中预制半园形拎环并没有连接到袋上,而是一把手横跨于袋的上方开口,并位于垂直于盛物器的前壁及后壁的中心平面内。因此袋114就象袋14一样,有一前壁118、后壁120,右壁122,左壁124及底壁130以及上方开口132,其开启及闭合取决于前壁及后壁的靠近和离开运动。

蝶饰系统包括一对并列放置的较宽的蝶饰带子140、142,从一可活动的共同端头144以一种可滑动的重叠关系延伸成一对较窄的内牵引带子,牵引带具有一作动部分152、152′及提手部分154、154′,所有的四根带子用钩环、打结或联接于同一端头144。用成对联结、钩环、夹子或类似的固件153、153′将蝶饰带子140、142沿其边缘以间隔位置151扣紧或联结在一起,每一对与轴线或蝶饰带子的延长线成一定角度。用各对连接件153,153′将蝶饰带子分成四对蝶饰段140a、142a;140b、142b;140c、142c及140d,142d。

如图4所示蝶饰带子140、142以及作动部分152、152′以通常折迭状态可自由摇晃地紧接在袋的前壁118的外部,这一构造最初放在袋里,然后在形成蝶饰和提手之前才从那里移出去。牵引带穿过前壁的上部边缘区域的第一孔156中,跨越上部孔132,并到达终端160(见图3),它穿过位于后壁边缘区域的第一孔158。用胶将端头160稳固地装在后壁上,如用胶粘住。

为了形成图7中的蝶饰110及提手112,操作人员只需抓紧把手部分154、154′即拉曳,使把手部分和前壁之间产生相对运动,把手部分能有效地伸长,而作动部分相应地缩短。作动部分相对于蝶饰带子滑动,使每一蝶饰部分折叠起来并能绕着蝶饰带子的轴作轻微的转动,从而构成了蝶饰110的环形花样。提手112预先置于其纵向平面内以便更好地承受装在袋里的物品16。

在另一花式的构造中,图8和图9表示了一种与图4-7相等同的盛物袋,但其蝶饰和形成蝶饰162的牵引绳的构造是不同的,并只有一个提手164(见图9)。袋上相对应同类的部件用相应的同类数字表示。

对于如图8所示的蝶形装饰和牵引绳结构,把一对蝶饰带子240,242,相互并列放置并平置于袋的前壁118上,蝶饰带子240、242用倾斜的环箍246、248连接,形成一对蝶饰区段240a、242a、240b、242b。蝶饰带子在其共同端头244相互联接,并且牵引绳的作动部分252亦连接在这一共同端头上。作动部分252伸入到蝶饰带子之间,并且与牵引绳的把手部分254相合并,把手部分254的相对端头256固定于后壁120的背面。

与前述蝶饰及牵引绳结构不同的是蝶饰带子240、242并没有线形的边缘,但有一扇形的边缘,每一蝶饰带子不是一长方形窄条,而是由一系列椭园形区段组成。在图8中,每条带子组成的两椭园形区段大体上与数字8相似。

不仅如此,每一蝶饰区段并不仅仅是一连续带料,而是沿弧形槽口256、258、260、262形成一槽口,所以,每个区段是由许多疏散的环形条组成。由牵引绳相对于蝶饰带子的相对运动,每一蝶饰区段并不折叠成象上面所述的那样的单个环箍,而形成一系列环箍,其结果是牵引绳只要抽动一段很小的距离便会产生很多折叠环箍及更完美的蝶饰162,在采用牵引绳的一部分作为提手的情况下,这是一个突出的优点,因为,过分长的提手对于某些结构是不方便的。

在另一变换形式中,无需将蝶饰系统与盛物袋分开,而是连成整体,例如,可在盛物袋上部边缘区域做出槽口以形成长条形的环箍,再在袋的上部将各长条形环箍折迭起来。

还有其它变换形式是蝶饰系统不需要构成单对蝶饰带子,而构成许多对的蝶饰带子。每对可由不同的牵引绳或同一牵引绳形成具有多重环箍的蝶形装饰。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