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

申请号 CN96107428.0 申请日 1996-05-06 公开(公告)号 CN1136100A 公开(公告)日 1996-11-20
申请人 纺织技术有限公司; 发明人 阿尔菲奥·卡萨迪奥;
摘要 一种 棉 针织机 具有一横梁和若干沉降片,其中沉降片(6)在其突喙(8)之下有一向前突出超过突喙(8)端部的突出部(17),且该突出部(17)与突喙端部一起形成一缝槽(18),沉降片(6)被驱动而向前运动时将 纱线 分配给织针(14)之间,而缩回运动时与织针下降结合形成一线圈横列,并落在所述突出部(17)上,而在接着进行的向前运动时,下拉在缝槽(18)内的线圈横列。
权利要求

1.一种针织机,具有一横梁和诸沉降片,其特征在于,该沉降 片(6)在其突喙(8)之下有一向前突出超过该突喙(8)端部的突出部 (17),且该突出部(17)与所述突喙的端部一起形成一缝槽(18),所述 沉降片(6)被驱动进行向前运动时将纱线(F)分配给织针(14)之间, 在进行缩回运动时与织针(14)的下降结合,而形成一线圈横列,并落 在所述突出部(17)上,并且在接着进行向前运动时下拉在所述缝槽 (18)内的线圈横列。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针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缝槽(18) 由沉降片(6)在顶部的突喙(8)的下边缘和在底部的突出部(17)的上 边缘限定,所述突出部(17)在缝槽(18)内有一将形成于其前方的空 间(20)与凹槽(21)分开的齿(19),该凹槽(21)从齿(19)延伸超过位 于该沉降片(6)突喙上方的凹槽(7),在织针(14)之间的纱线(F)穿 行过程中,所述凹槽(21)接纳织物(T),在下拉过程中,所述齿(19) 能紧贴最后一排线圈横列。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对针织机的改进。

众所周知,普通的棉针织机为各针织物成形头部提供一有许多 沟槽的针床,在织针之间分配纱线的沉降片在该沟槽内滑动;以及一 下拉沉降片的杆,它有助于在纱线分配结束后形成线圈横列。特别 是,该沉降片具有一平的和垂直的运动,从而允许织针在钩住纱线 之后、以及在突出部关闭的同时穿过针织物并形成新的线圈。

为了缩回沉降片,通常还提供一所谓的收集杆,它被驱动后形成 包括一垂直和一水平分量的复合运动。

在所述类型的棉针织机里,下拉沉降片杆和相应的驱动机构需 要复杂的结构组合,这不仅是从结构方面来看,而且因为沉降片需要 进行麻烦的组装和调整,另外,假如磨损或损坏还必须调换它们。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改进一种棉针织机,从而省去现有下拉沉 降片杆以及控制其运动的所有的驱动零件,以便提供一种非常简单 的结构,它能有益地影响棉针织机的购买价格,以及它的维修和调 整。

这个目的是通过提供一种棉针织机实现的,该针织机具有一横 梁和许多沉降片,其中,该沉降片下方有一向前突出超过该突喙端部 的突出部,并与所述突喙端部一起形成一缝槽,所述沉降片被驱动而 向前运动时在织针之间分配纱线,而缩回运动时与织针的下降结合 形成一线圈横列并落在所述突出部上,而接着向前运动时将下拉在 所述缝槽内的线圈横列。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可从下面参考附图对较佳的、而非限 定性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看得更清楚,其中:

图1是在织针区域内、包括本发明改进的棉针织机的示意的剖 视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的一沉降片的侧视图;

图3至10是在按照本发明的、改进的针织机上针织物形成的连 续步骤的视图。

参看图1和2,标号1表示棉针织机的横梁。横梁1具有L形的 横截面,而沉降片座2固定在横梁1垂直翼的顶部;此后,为了描述 清楚,将所述的沉降片座叫作沉降片梳。

沉降片梳2的上表面有许多等距凹槽3,它们与该梳2的延伸 方向成直

所谓的罩盖4位于沉降片梳2之上,并与其刚性连接;在所述罩 盖4的下表面、即面向沉降片梳2的一面上设有许多与凹槽3平行 的凹槽5。沉降片梳2上的各凹槽与罩盖4上的各凹槽5对齐。沉降 片6的上下边缘由凹槽5和3导引,且在其前面设有凹槽7(图2), 在所述凹槽7的下面设有突喙8,而在后面有一跟部8a,其厚度由于 在其相对两面安装两侧板9而增加。

所谓的波形板10作用在跟部8a,它以铰链方式连接在轴11 上,并由在轨道13上移动的弯纱凸轮12推动。凸轮12通过作用在 波形板10上而使沉降片6向前移动,从而使在沉降片突喙上的纱线 能被凹槽7钩住,并在插入沉降片之间的针板的织针14之间被推 动。

为了使沉降片保持在向前的位置上,防止在新的线圈横列形成 过程中,由于织针张开而使纱线动作,从而造成沉降片缩回,使波形 板10由一固定在轴16上的、适当的夹钳15挡住。轴16由主凸轮轴 驱动,从而能转到一位置,以使夹钳5脱离波形板10,并对收集杆 16a起作用,使其与沉降片6上的凹口16b啮合,从而使所述沉降片 退回到其启动点,以便接着进行的纱线的下降循环。

在普通的针织机里,织针14与下拉沉降片配合以形成针织物。 按照本发明,沉降片6有一特殊形状,从而可完全省去下拉沉降片和 相应的驱动零件。

按照本发明,沉降片6在突喙8之下有一突出部17,它向前突 出超过突喙8的端部。

一细长的缝槽18位于突喙8和突出部17之间,并由在顶部的 突喙下边缘和在底部的突出部上边缘所限定。

在该缝槽18内侧,突出部17的上边缘有一齿19,它将在其前 方的空间20与凹槽21分开,而该凹槽21从齿19延伸超过上方 的凹槽7到达比凹槽7更靠近跟部8a的位置。

所述针织机的运转方法如下所述。

当一个循环开始时,针织机的运转位置如图3所示,其中,沉降 片6处于缩回位置,而织针14与沉降片在突喙8的端部处相交。先 前形成的针织物,也即针织的最后线圈横列与织针14接合,它用T 表示,并从缝槽18中突出。在此位置时,导线板22将纱线F置于突 喙8上。

在纱线F下降过程中,沉降片6向前移动(图4),从而使纱线7 与突喙8之上的凹槽7接合,并被推入织针之间。与此同时,织物T 进入缝槽18,直至其到达凹槽21。

此时,织针14下降;当钩住纱线F之后,并通过它们的突喙14a 的对接处紧抵沉降片梳2适当磨圆的前边缘23而被关闭之后,所述 织针带着纱线穿过针织物最后线圈横列的线圈(图5)。在织针14继 续向下移动的同时(图6),沉降片6后退,从而使纱线F脱离突喙8, 并落在突出部17上。因此,到达图7所示的状态,且该方法进入下拉 步骤,它开始沉降片6前移的下一步骤。

如图8所示,沉降片6向前移动使针织物进入空间20,直至形 成的线圈横列通过紧靠着齿19(图9)而被下拉抵着先前形成的针织 物。该循环通过沉降片的略微缩回(图10),以及织针14的上升以恢 复到图1所示的启动状态而结束。

图10还以虚线表示了织针顶部经过的路径,它基本上与双8字 形花纹的形状一样,这是因为在下降期间需要移动织针使其紧靠边 缘23。

很显然,本发明可完全省去通常的下拉沉降片轴,以及与其有关 的所有的驱动杆,它们原是用来进行复合运动的,而这种复合运动对 于帮助织针动作是必需的。省去这些零件不仅能显著地减少针织机 的制造费用,而且还能充分地利用其它零件,从而便于组装和调整。

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基础上还可作出许多改进和变化,但所有 这些都在同一发明构思范围内。特别是,突出部17的形状和大小可 根据针织物的要求,以及由沉降片收集杆和针床进行的运动而改变。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