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 针织 / 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

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

申请号 CN201611161471.6 申请日 2016-12-15 公开(公告)号 CN106757719A 公开(公告)日 2017-05-31
申请人 珠海建轩服装有限公司; 发明人 钟意快; 毛继鸿; 汪大志; 郝海军; 陈小琼; 彭梅春; 任静;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编织横机同时编织普通 废纱 裁片以及脱圈废纱裁片;编织后的普通废纱裁片以及脱圈废纱裁片构成矩形;脱圈废纱裁片原始形状与下摆的停针区形状相同或上下对称;勾针对脱圈废纱裁片的最末行 纱线 进行单面脱圈;编织横机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牵拉梳向下移动一行纱线的距离,脱圈废纱裁片向下松散一行纱线的距离,以使得脱圈废纱裁片最末行纱线离牵拉梳的距离等于普通废纱裁片的高度与针织裁片的第一行高度之和;以此类推。编织横机编织针织裁片直至预定的行数,停针完成后继续编织,最终拆除废纱裁片,即得针织裁片。该方法得到的针织裁片边缘整齐不需要裁剪。
权利要求

1.一种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编织横机用同一根纱线同时编织普通废纱裁片以及脱圈废纱裁片,其中普通废纱裁片为单面组织,脱圈废纱裁片为双面组织;编织完后的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原始状态构成矩形,且所述普通废纱裁片在原始状态下的最末行纱线离所述编织横机的牵拉梳的距离等于所述脱圈废纱裁片最末行的纱线距离所述牵拉梳的距离;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原始形状与待编织的针织裁片下摆的停针区形状相同或上下对称,在平行于牵拉梳方向上,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长度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长度等于待针织的针织裁片的长度;
第一行纱线所述编织横机的勾针对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最末行纱线进行单面脱圈,脱圈废纱裁片原始状态为双面组织,单面脱圈后的滑落过程中,逐渐变为单面组织,脱圈废纱裁片高度自然相应增加;
脱圈后所述编织横机用另一根纱线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所述牵拉梳带动普通废纱裁片以及脱圈废纱裁片向下移动一行纱线的距离,所述脱圈废纱裁片向下松散一行纱线的距离,以使得所述脱圈废纱裁片最末行纱线离牵拉梳的距离等于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高度与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高度之和;
所述编织横机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二行,所述牵拉梳向下继续移动一行纱线的距离,所述脱圈废纱裁片向下继续松散一行纱线的距离以使得脱圈废纱裁片的最大高度等同于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高度与针织裁片的两行高度之和;
以此类推,当所述脱圈废纱裁片全部松散后,所述针织裁片的停针区完全形成;
所述编织横机在已编织的针织裁片的基础上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直至预定的行数;
所述牵拉梳工作到达主罗拉区域与主罗拉交接织物,释放所述普通废纱裁片,停针完成后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直至编织完成,最终拆除普通废纱裁片以及完全松散后的脱圈废纱裁片,即得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普通废纱裁片以及脱圈废纱裁片的纱线颜色与所述针织裁片的纱线的颜色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裁片的下摆由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收窄使得所述停针区呈直三角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均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斜边与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斜边编织衔接,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一直角边处的纱线连接在所述牵拉梳上,所述勾针对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该直角边相对的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直角边进行单面脱圈;
在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至所述针织裁片的停针区完全形成,每行纱线的长度由第一行开始逐渐增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呈弧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之间的衔接线迹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的弧形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呈向上的弧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之间的衔接线迹呈向下的弧形,且该衔接线迹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的弧形对应;
从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开始每行纱线的长度逐渐增大,且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脱圈废纱裁片的最末行的两端分别编织形成两段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两段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的基础上继续分别编织针织裁片的其它行纱线直至停针区结束。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呈向下的弧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之间的衔接线迹呈向上的弧形,且该衔接线迹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的弧形对应;
从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开始每行纱线的长度逐渐增大,且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脱圈废纱裁片的最末行的中部编织形成一段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的基础上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直至停针区结束。

说明书全文

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在成衣服装中,岀于对针织裁片不规则下摆款式版型效果的追求,成衣下摆起脚停针被大量使用。常规方法有“停针记号裁剪”、“主罗拉区域停针编织”。“停针记号裁剪”一般是对停针位编织记号,在之后的缝合工序中按记号进行裁剪,然后使用圆筒下栏缝合包边衔接,缝口边缘生硬厚重、不太自然,裁剪也造成较大的主纱原料损耗。而“主罗拉区域停针编织”,此方法主要是在主罗拉区域进行,开始需在牵拉梳区域先编织大量废纱,直到废纱织物与主罗拉交接,使主纱织物避开牵拉梳区域到达主罗拉区域再开始编织,同时结合织物罗拉的定时不断地开与关,使得因停针编织而浮松的主纱线圈由于自身重下坠来减缓浮松,并不能有效改善,而且编织过程因组织、纱线、编织密度的不确定性其停针编织仍然很不稳定。如停针结尾处因长时间受力于主罗拉容易烂边、主纱线圈浮松不能稳定成圈、织物与主罗拉间的磨损因相互打滑而增加、停针幅度较小、废纱消耗大。在大规模生产中,这些不利因素都会对生产成本构成影响。

发明内容

[0003]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不需要裁剪且废纱消耗小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
[0004] 一种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 编织横机用同一根纱线同时编织普通废纱裁片以及脱圈废纱裁片,其中普通废纱裁片为单面组织,脱圈废纱裁片为双面组织;编织完后的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原始状态构成矩形,且所述普通废纱裁片在原始状态下的最末行纱线离所述编织横机的牵拉梳的距离等于所述脱圈废纱裁片最末行的纱线距离所述牵拉梳的距离;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原始形状与待编织的针织裁片下摆的停针区形状相同或上下对称,在平行于牵拉梳方向上,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长度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长度等于待针织的针织裁片的长度;
[0006] 第一行纱线所述编织横机的勾针对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最末行纱线进行单面脱圈,脱圈废纱裁片原始状态为双面组织,单面脱圈后的滑落过程中,逐渐变为单面组织,脱圈废纱裁片高度自然相应增加;
[0007] 脱圈后所述编织横机用另一根纱线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所述牵拉梳带动普通废纱裁片以及脱圈废纱裁片向下移动一行纱线的距离,所述脱圈废纱裁片向下松散一行纱线的距离,以使得所述脱圈废纱裁片最末行纱线离牵拉梳的距离等于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高度与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高度之和;
[0008] 所述编织横机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二行,所述牵拉梳向下继续移动一行纱线的距离,所述脱圈废纱裁片向下继续松散一行纱线的距离以使得脱圈废纱裁片的最大高度等同于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高度与针织裁片的两行高度之和;
[0009] 以此类推,当所述脱圈废纱裁片全部松散后,所述针织裁片的停针区完全形成;
[0010] 所述编织横机在已编织的针织裁片的基础上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直至预定的行数;
[0011] 所述牵拉梳工作到达主罗拉区域与主罗拉交接织物,释放所述普通废纱裁片,停针完成后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直至编织完成,最终拆除普通废纱裁片以及完全松散后的脱圈废纱裁片,即得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普通废纱裁片以及脱圈废纱裁片的纱线颜色与所述针织裁片的纱线的颜色不同。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织裁片的下摆由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收窄使得所述停针区呈直三角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均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斜边与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斜边编织衔接,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一直角边处的纱线连接在所述牵拉梳上,所述勾针对所述普通废纱裁片的该直角边相对的所述脱圈废纱裁片的直角边进行单面脱圈;
[0014] 在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至所述针织裁片的停针区完全形成,每行纱线的长度由第一行开始逐渐增大。
[00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织裁片下摆呈弧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之间的衔接线迹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的弧形对应。
[001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织裁片下摆呈向上的弧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之间的衔接线迹呈向下的弧形,且该衔接线迹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的弧形对应;
[0017] 从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开始每行纱线的长度逐渐增大,且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脱圈废纱裁片的最末行的两端分别编织形成两段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两段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的基础上继续分别编织针织裁片的其它行纱线直至停针区结束。
[001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针织裁片下摆呈向下的弧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之间的衔接线迹呈向上的弧形,且该衔接线迹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的弧形对应;
[0019] 从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开始每行纱线的长度逐渐增大,且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脱圈废纱裁片的最末行的中部编织形成一段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的基础上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直至停针区结束。
[0020] 上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编织稳定性高,适合服装下摆起脚有限的大幅度停针的编织,也即针织裁片的下摆边缘非平的,而是有凹陷,如下摆呈斜线状,向上凹陷的弧线状,向下凸出的弧线状。同时解决了牵拉梳区域内难以停针编织的问题。相比常规主罗拉停针编织方法,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停针结尾处易烂边、织物与主罗拉间的磨损大、编织过程易浮松纱线、成圈不稳定等情况。根据主纱停针幅度控制废纱使用量减少废纱消耗,可原身起脚编织、任意方式缝合。上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在编织完针织裁片后,针织裁片的下摆边缘无需裁剪,在常用组织情况下(如单边、今士、挑吼、提花),目前下摆起脚最高能使主纱一次性停针幅度可达约25CM。
[0021] 上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解决了牵拉梳工作时永远以水平垂直向下运动、牵拉力均匀固定而使得停针编织具有一定的落差幅度后两者间冲突的问题,解决了直接停针编织必将使织物线圈局布受力严重失衡而断纱和松浮、无法编织的问题。附图说明
[0022] 图1为停针区呈直角三角形式样的针织裁片与普通废纱裁片、原始状态的脱圈废纱裁片示意图;
[0023] 图2为停针区呈针织裁片内部时与普通废纱裁片、原始状态的脱圈废纱裁片示意图;
[0024] 图3为针织裁片下摆向下弧形弯曲时与原始状态的普通废纱裁片、脱圈废纱裁片示意图;
[0025] 图4为针织裁片下摆向上弧形弯曲时与普通废纱裁片、原始状态的脱圈废纱裁片示意图;
[0026] 图5为针织裁片与普通废纱裁片、脱圈废纱裁片配合示意图;
[0027] 图6为牵拉梳与原始状态的普通废纱裁片、脱圈废纱裁片配合示意图;
[0028] 图7、8为编织的部分针织裁片与普通废纱裁片、部分脱圈的脱圈废纱裁片示意图;
[0029] 图9为编织的第一行至第N行的针织裁片与普通废纱裁片、完全脱圈的脱圈废纱裁片示意图;
[0030] 图10为编织完后拆除所有废纱的针织裁片成品示意图。
[0031] 附图标记说明
[0032] 100、针织裁片;200、普通废纱裁片;300、脱圈废纱裁片;310、脱圈后废纱;400、停针区;500、牵拉梳。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34]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5] 实施例1
[0036]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了一种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该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7] 参见图5所示,通过德国Stoll M1plus电脑横机软件系统制作编织程序。所述针织裁片下摆由一端至另一端逐渐收窄使得所述停针区400呈直角三角形。
[0038] 编织横机用同一根纱线同时编织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脱圈废纱裁片300。普通废纱裁片为单面组织,脱圈废纱裁片为双面组织。也即编织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的纱线与编织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的纱线为同一根纱线。
[0039] 参见图6所示,在平行于牵拉梳500方向上,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的长度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的长度等于预编织的针织裁片的长度。编完后的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的原始状态构成矩形,且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在原始状态下的最末行纱线离所述编织横机的牵拉梳500的距离等于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最末行的纱线离所述牵拉梳500的距离。所述牵拉梳500勾在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的第一行纱线上并逐步向下拉动已编织的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编完后的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均呈直角三角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的斜边与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的斜边编织衔接,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的原始形状与所述针织裁片下摆的停针区400形状上下对称。
[0040] 所述编织横机的勾针对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的最末行纱线进行单面脱圈。
[0041] 参见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的一直角边处的纱线连接在所述牵拉梳500上,所述勾针对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的该直角边相对的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的直角边进行脱圈。
[0042] 参见图7及图8所示,脱圈后所述编织横机用另一个纱线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所述牵拉梳500带动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脱圈废纱裁片300向下移动一行纱线的距离,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向下松散一行纱线的距离,以使得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最末行纱线离牵拉梳500的距离等于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的高度与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高度之和。参见图7、8所示,脱圈后废纱310,所述编织普通废纱裁片200、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的纱线为同一根纱线,所述针织裁片的纱线为另一根纱线。
[0043] 所述编织横机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二行,所述牵拉梳500带动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脱圈废纱裁片300向下继续移动一行纱线的距离,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向下继续松散一行纱线的距离以使得脱圈废纱裁片300的最大高度等同于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的高度与针织裁片的两行纱线高度之和。
[0044] 以此类推。
[0045] 参见图9所示,当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全部松散后,所述针织裁片的停针区400完全形成。脱圈废纱裁片300原始状态为双面组织,脱圈滑落后,逐渐变为单面组织的脱圈后废纱310,脱圈后废纱高度自然相应增加。
[0046] 所述编织横机在已编织的针织裁片的基础上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直至预定的行数。从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开始,每行纱线的长度逐渐增大。
[0047] 参见图10所示,所述牵拉梳500释放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完成编织后拆除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完全松散后的脱圈废纱裁片300,即得下摆具有停针区400的针织裁片100。
[0048] 或者参见图2所示,此时从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开始,每行纱线的长度逐渐减小,也即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的长度即针织裁片本身正常尺寸的长度。即得内部具有停针区400的针织裁片100。
[0049] 实施例2
[0050] 参见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其中所述针织裁片下摆呈向上的弧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之间的衔接线迹与所述下摆的弧形对应,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之间的衔接线迹向下弯曲。本实施例中其他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从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开始,每行纱线的长度第一行逐渐增大,且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脱圈废纱裁片300的最末行的两端编织,在两段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的基础上继续分别编织针织裁片的其它行纱线直至停针区400结束。
[0051] 或者参见图3所示,所述针织裁片下摆呈向下的弧形,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之间的衔接线迹与所述下摆的弧形对应,所述普通废纱裁片200以及所述脱圈废纱裁片300之间的衔接线迹向上弯曲。本实施例中其他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与实施例1中的相同。从编织针织裁片的第一行开始,每行纱线的长度逐渐增大,且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在脱圈废纱裁片300的最末行的中间开始编织,在针织裁片的第一行纱线的基础上继续编织针织裁片的其它行纱线直至停针区400结束。
[0052] 上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编织稳定性高,适合服装下摆起脚有限的大幅度停针的编织,也即针织裁片100的下摆边缘非水平的,而是有凹陷,如下摆呈斜线状,向上凹陷的弧线状,向下凸出的弧线状。同时解决了牵拉梳500区域内难以停针编织的问题。相比常规主罗拉停针编织方法,极大程度上改善了停针结尾处易烂边、织物与主罗拉间的磨损大、编织过程易浮松纱线、成圈不稳定等情况。根据主纱停针幅度控制废纱使用量减少废纱消耗,可原身起脚编织、任意方式缝合。上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在编织完针织裁片后,针织裁片的下摆边缘无需裁剪,在常用组织情况下(如单边、今士、挑吼、提花),目前下摆起脚最高能使主纱一次性停针幅度可达约25CM。
[0053] 上述的下摆具有停针区的针织裁片的编织方法,解决了牵拉梳500工作时永远以水平垂直向下运动、牵拉力均匀固定而使得停针编织具有一定的落差幅度后两者间冲突的问题,解决了直接停针编织必将使织物线圈局布受力严重失衡而断纱和松浮、无法编织的问题。
[0054]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5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