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跟成型编织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041920.1 申请日 2017-01-20 公开(公告)号 CN106637639A 公开(公告)日 2017-05-10
申请人 宁波慈星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孙平范; 杨树; 龙凤华; 张贺亭;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鞋 后跟 成型编织方法,首先编织鞋后跟部分,从鞋后跟下方开始从左向右横向编织,并以两端停针方式一行行编织到鞋后跟上方,即编织一定行数后,左右两端采用停一支针不编织的方式继续循环编织,使鞋后跟部分的织物整体成梯形结构;编织到鞋后跟上方右侧处后,采用由右向左平收针的方式使织针到达从鞋后跟上方左侧处;然后开始编织左右两侧的 鞋帮 部分,两个系统各带一把纱嘴在鞋后跟上方开始编织两侧鞋帮,以每行两端逐步加针的方式来衔接停于鞋后跟部分织物两端的针,以达到整个鞋后跟的无缝编织。
权利要求

1.一种后跟成型编织方法,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上进行,横机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一个系统带动一把纱嘴;其特征在于:
首先编织鞋后跟部分,从鞋后跟下方开始从左向右横向编织,并以两端停针方式一行行编织到鞋后跟上方,即编织一定行数后,左右两端采用停一支针不编织的方式继续循环编织,使鞋后跟部分的织物整体成梯形结构;编织到鞋后跟上方右侧处后,采用由右向左平收针的方式使织针到达从鞋后跟上方左侧处;然后开始编织左右两侧的鞋帮部分,两个系统各带一把纱嘴在鞋后跟上方开始编织两侧鞋帮,以每行两端逐步加针的方式来衔接停于鞋后跟部分织物两端的针,以达到整个鞋后跟的无缝编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鞋后跟成型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后跟具体编织步骤如下:
初始状态为,机头、纱嘴均停在左侧位置,前床、后床均为满针状态;左右以正面面对前床为参照;
1)机头右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前床编织第1行,第1针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第2针为前床编织,第3针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第4针为前床编织,依次循环至第N针,N为鞋后跟下方的总针数;
2)机头左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后床编织第2行,N针均为后床编织;
3)机头右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前床编织第3行,第1针为前床编织,第2针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第3针为前床编织,第4针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依次循环至第N针;
4)机头左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后床编织第4行,N针均为后床编织;
5)机头右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前床编织第5行,第1针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第2针为前床编织,第3针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第4针为前床编织,依次循环至第N针;
6)机头左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后床编织第6行,N针均为后床编织;
7)以步骤1)步骤4)所织花型顺序为基础花型,后续编织顺序与此相同;例如第1行、第~
5行、第9行……所需要编织的各针位置所对应编织操作相同,第2行、第6行、第10行……所需要编织的各针位置所对应编织操作相同,第3行、第7行、第11行……所需要编织的各针位置所对应编织操作相同,第4行、第8行、第12行……所需要编织的各针位置所对应编织操作相同;
8)以步骤1)步骤6)所织的第1行 第6行为一A组循环,每一A组循环编织结束后以左右~ ~
各停一针形式进行下一A组循环;所述A组循环需要编织8次;例如第1行 第6行编织N针;第7~
行 第12行编织N-2针,第1针与第N针停针不织;第13行 第18行编织N-4针…….第43行 第~ ~ ~
48行编织N-14针;
9)编织完第48行后,以左右各停一针形式编织第49行,所织第49行 第52行为一B组循~
环,每一B组循环编织结束后以左右各停一针形式进行下一B组循环;第49行 第52行编织N-~
16针,第53行 第56行编织N-18针,依次循环,直至第L行编织M针,L为鞋后跟总行数,M为鞋~
后跟上方的总针数;
10)此时,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位于鞋后跟上方右侧处后,第L+1行,机头右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前床编织1针后翻针至后床,第L+2行,机头左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后床编织1针并翻针至左前方一针;第L+1行和第L+2行完成前后床平收1针,依次循环M次,带动机头与纱嘴到达鞋后跟上方左侧处;
11)机头左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向右侧编织3针;
12)机头向左侧扩一针,衔接停于鞋后跟两端的针;机头左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向左侧编织4针,即与上行位置相对应,机头继续左行M针后,第二系统带动第二纱嘴向左侧编织3针;
13)机头向右侧扩一针,衔接停于鞋后跟两端的针;机头右行,第二系统带动第二纱嘴向左侧编织4针,即与上行位置相对应,机头继续右行M针后,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向左侧编织5针;
14)依次循环,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编织左侧鞋帮部分,左侧鞋帮部分每行的左端逐步加针,衔接停于鞋后跟部分左侧的针;第二系统带动第二纱嘴编织右侧鞋帮部分,右侧鞋帮部分每行的右端逐步加针,衔接停于鞋后跟部分右侧的针,以达到整个鞋后跟的无缝编织。

说明书全文

一种后跟成型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鞋面编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鞋后跟成型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鞋面编织通常采用从鞋头开始编织,到两侧鞋帮处分开编织,鞋后跟则需要编织完成后,另外用缝合工艺完成鞋后跟的拼合。这样形成的鞋后跟不仅工序复杂,而且鞋后跟具有明显接缝,影响鞋子的美观度。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整体编织鞋后跟,使得鞋后跟一体成型的鞋后跟成型编织方法。
[0004] 为此,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鞋后跟成型编织方法,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上进行,横机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一个系统带动一把纱嘴;其特征在于:首先编织鞋后跟部分,从鞋后跟下方开始从左向右横向编织,并以两端停针方式一行行编织到鞋后跟上方,即编织一定行数后,左右两端采用停一支针不编织的方式继续循环编织,使鞋后跟部分的织物整体成梯形结构;编织到鞋后跟上方右侧处后,采用由右向左平收针的方式使织针到达从鞋后跟上方左侧处;然后开始编织左右两侧的鞋帮部分,两个系统各带一把纱嘴在鞋后跟上方开始编织两侧鞋帮,以每行两端逐步加针的方式来衔接停于鞋后跟部分织物两端的针,以达到整个鞋后跟的无缝编织。
[0005] 进一步地,所述鞋后跟具体编织步骤如下:初始状态为,机头、纱嘴均停在左侧位置,前床、后床均为满针状态;左右以正面面对前床为参照;
1)机头右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前床编织第1行,第1针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第2针为前床编织,第3针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第4针为前床编织,依次循环至第N针,N为鞋后跟下方的总针数;
2)机头左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后床编织第2行,N针均为后床编织;
3)机头右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前床编织第3行,第1针为前床编织,第2针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第3针为前床编织,第4针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依次循环至第N针;
4)机头左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后床编织第4行,N针均为后床编织;
5)机头右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前床编织第5行,第1针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第2针为前床编织,第3针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第4针为前床编织,依次循环至第N针;
6)机头左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后床编织第6行,N针均为后床编织;
7)以步骤1)步骤4)所织花型顺序为基础花型,后续编织顺序与此相同;例如第1行、第~
5行、第9行……所需要编织的各针位置所对应编织操作相同,第2行、第6行、第10行……所需要编织的各针位置所对应编织操作相同,第3行、第7行、第11行……所需要编织的各针位置所对应编织操作相同,第4行、第8行、第12行……所需要编织的各针位置所对应编织操作相同;
8)以步骤1)步骤6)所织的第1行 第6行为一A组循环,每一A组循环编织结束后以左右~ ~
各停一针形式进行下一A组循环;所述A组循环需要编织8次;例如第1行 第6行编织N针;第7~
行 第12行编织N-2针,第1针与第N针停针不织;第13行 第18行编织N-4针…….第43行 第~ ~ ~
48行编织N-14针;
9)编织完第48行后,以左右各停一针形式编织第49行,所织第49行 第52行为一B组循~
环,每一B组循环编织结束后以左右各停一针形式进行下一B组循环;第49行 第52行编织N-~
16针,第53行 第56行编织N-18针,依次循环,直至第L行编织M针,L为鞋后跟总行数,M为鞋~
后跟上方的总针数;
10)此时,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位于鞋后跟上方右侧处后,第L+1行,机头右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前床编织1针后翻针至后床,第L+2行,机头左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后床编织1针并翻针至左前方一针;第L+1行和第L+2行完成前后床平收1针,依次循环M次,带动机头与纱嘴到达鞋后跟上方左侧处;
11)机头左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向右侧编织3针;
12)机头向左侧扩一针,衔接停于鞋后跟两端的针;机头左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向左侧编织4针,即与上行位置相对应,机头继续左行M针后,第二系统带动第二纱嘴向左侧编织3针;
13)机头向右侧扩一针,衔接停于鞋后跟两端的针;机头右行,第二系统带动第二纱嘴向左侧编织4针,即与上行位置相对应,机头继续右行M针后,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向左侧编织5针;
14)依次循环,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编织左侧鞋帮部分,左侧鞋帮部分每行的左端逐步加针,衔接停于鞋后跟部分左侧的针;第二系统带动第二纱嘴编织右侧鞋帮部分,右侧鞋帮部分每行的右端逐步加针,衔接停于鞋后跟部分右侧的针,以达到整个鞋后跟的无缝编织。
[0006] 本发明采用从鞋面后跟下方开始横向编织,以停针方式编织到鞋面后跟上方后,以平收针方式完成整个鞋后跟的编织工艺,达到一体成型的效果。相对于传统鞋后跟是采用两边分边分别纵向编织,用缝合工艺完成鞋后跟的拼合;本发明不仅节省了传统后跟缝合的工艺过程,而且使得鞋子整体成型,美观度、舒适度都大大增加。附图说明
[0007]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来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为本发明的编织简易图;
图2为本发明的编织示意图。
[0008] 图中标记为: 表示前床编织 , 表示后床编织, 表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表示前床编织翻针至后床, 表示后床编织翻针至左前方一针。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参见附图。本实施例所述的鞋后跟成型编织方法,在具备至少前后一对针床的横机上进行编织,所述前后一对针床中至少有一个针床能够左右移动,且前、后床具有翻针功能;横机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带有16把或16把以上的纱嘴,一个系统带动一把纱嘴;首先编织鞋后跟部分S,从鞋后跟下方S1开始从左向右横向编织,并以两端停针方式一行行编织到鞋后跟上方S2,即编织一定行数后,左右两端采用停一支针不编织的方式继续循环编织,使鞋后跟部分S的织物整体成梯形结构;编织到鞋后跟上方S2右侧处后,采用由右向左平收针的方式使织针到达从鞋后跟上方S2左侧处;然后开始编织左侧的鞋帮部分P1和右侧的鞋帮部分P2,两个系统各带一把纱嘴在鞋后跟上方开始编织两侧鞋帮,以每行两端逐步加针的方式来衔接停于鞋后跟部分织物两端的针,以达到整个鞋后跟的无缝编织。
[0010] 具体编织方法如下:初始状态,机头、纱嘴均停在左侧位置,前床、后床均为满针状态;左右以正面面对前床为参照;鞋后跟下方S1为130针(N=130),鞋后跟上方S2为60针(M=60针),鞋后跟部分S共152行(L=152);
 1)机头右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前床编织第1行,第1针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第2针为前床编织,第3针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第4针为前床编织,依次循环至第130针,
130针为鞋后跟下方S1处的总针数;第1行,奇数位的针均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偶数位的针均为前床编织;
2)机头左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后床编织第2行,130针均为后床编织;
3)机头右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前床编织第3行,第1针为前床编织,第2针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第3针为前床编织,第4针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依次循环至第130针;第
3行,奇数位的针均为前床编织,偶数位的针均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
4)机头左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后床编织第4行,130针均为后床编织;
5)机头右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前床编织第5行,第1针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第2针为前床编织,第3针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第4针为前床编织,依次循环至第130针;第
5行,奇数位的针均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偶数位的针均为前床编织;
6)机头左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后床编织第6行,130针均为后床编织;
7)以步骤1)步骤4)所织花型顺序为基础花型,后续编织顺序与此相同;例如第1行、第~
5行、第9行……所需要编织的各针位置所对应编织操作相同,当然,若根据循环6行两端停针或4行两端停针,则后续停针处仍旧停针,需要编织的针处则跟之前几行该针编织的花型相同,第1行奇数位的针均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偶数位的针均为前床编织;则后续行里奇数位的针同样均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偶数位的针同样均为前床编织;
以此类推,第2行、第6行……所需要编织的各针位置所对应编织操作相同,全部是后床编织;第3行、第7行……所需要编织的各针位置所对应编织操作相同,奇数位的针均为前床编织,偶数位的针均为前床编织、后床吊目;第4行、第8行……需要编织的各针位置所对应编织操作相同,全部是后床编织;
8)以步骤1)步骤6)所织的第1行 第6行为一A组循环,每一A组循环编织结束后以左右~ ~
各停一针形式进行下一A组循环;所述A组循环需要编织8次;例如第1行 第6行编织130针;
~
第7行 第12行编织128针,第1针与第130针停针不织;第13行 第18行编织126针…….第43~ ~
行 第48行编织116针;
~
9)编织完第48行后,以左右各停一针形式编织第49行,所织第49行 第52行为一B组循~
环,每一B组循环编织结束后以左右各停一针形式进行下一B组循环;B组循环需要进行27次,第49行 第52行编织114针,第53行 第56行编织112针……第149行 第152行编织60针,~ ~ ~
第152行中第1 35针为停针不织状态,从第36针开始编织第95针,第96 130针为停针不~ ~
织状态,152为鞋后跟总行数,60为鞋后跟上方S2处的总针数;
10)此时,梯形结构的鞋后跟部分S已经编织完成,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位于鞋后跟上方右侧处后,第153行,机头右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在前床编织1针后翻针至后床,第154行,机头左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后床编织1针并翻针至左前方一针;第153行和第154行完成前后床平收1针,依次循环60次,如图1所示C部分,带动机头与纱嘴到达鞋后跟上方左侧处;
11)机头左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向右侧编织3针,开始编织左侧鞋帮部分P1;
12)机头向左侧扩一针,衔接停于鞋后跟左端的针;机头右行,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向左侧编织4针,即与上行位置相对应,机头继续右行60针后,第二系统带动第二纱嘴向左侧编织3针,开始编织右侧鞋帮部分P2;
13)机头向右侧扩一针,衔接停于鞋后跟两端的针;机头左行,第二系统带动第二纱嘴向左侧编织4针,即与上行位置相对应,机头继续左行60针后,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向左侧编织5针;
14)依次循环,第一系统带动第一纱嘴编织左侧鞋帮部分P1,左侧鞋帮部分片P1每行的左端逐步加针,衔接停于鞋后跟部分S左侧的针;第二系统带动第二纱嘴编织右侧鞋帮部分P2,右侧鞋帮部分P2每行的右端逐步加针,衔接停于鞋后跟部分S右侧的针;左侧鞋帮部分P1与右侧鞋帮部分P2间隔60针,以每行两端逐步加针的方式来衔接停于鞋后跟两端的针,就是之前编织鞋后跟时,每个A循环、B循环结束后,两端停针编织时所停的针,以达到整个鞋后跟的无缝编织以及与鞋帮的无缝连接。鞋帮的编织方法和现有技术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