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纺织;造纸 / 编织;花边制作;针织;饰带;非织造布 / 针织 / 具有不同厚度的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

具有不同厚度的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

申请号 CN201610832071.7 申请日 2016-09-19 公开(公告)号 CN106192189A 公开(公告)日 2016-12-07
申请人 江南大学; 发明人 陈晴; 蒋高明; 缪旭红; 马丕波; 万爱兰; 殷芮;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具有不同厚度的经编 间隔织物 的编织方法,特征是,在双 针床 经编机 上采用六把梳栉编织,包括以下步骤:(1)梳栉GB1、GB2穿入上表层 纱线 ,梳栉GB5、GB6穿入下表层纱线,梳栉GB3、GB4穿入间隔丝;织物的上表层由梳栉GB1、GB2编织,织物的下表层由梳栉GB5、GB6编织;间隔丝由梳栉GB3、GB4编织;(3)当在横向上改变厚度时,梳栉GB3、GB4互补穿纱,穿纱量相等,梳栉GB3先穿后空,梳栉GB4先空后穿;将梳栉GB3的送经量设置为小于梳栉GB4的送经量(;4)当在纵向上改变厚度时,设置梳栉GB3或GB4纵行上的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大,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小。本发明通过控制穿纱和送经量,可以使织物横向剖面和纵向剖面具有不同厚度。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不同厚度的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是,在双针床经编机上采用六把梳栉编织,六把梳栉依次为GB1、GB2、GB3、GB4、GB5、GB6,包括以下步骤:
(1)梳栉GB1、GB2穿入上表层纱线,梳栉GB5、GB6穿入下表层纱线,梳栉GB3、GB4穿入间隔丝,均为积极送经;织物的上表层由梳栉GB1、GB2编织,织物的下表层由梳栉GB5、GB6编织,均为正常送纱;间隔丝由梳栉GB3、GB4编织;
(2)当在横向上改变厚度时,梳栉GB3、GB4互补穿纱,穿纱量相等,梳栉GB3先穿后空,梳栉GB4先空后穿;将梳栉GB3的送经量设置为小于梳栉GB4的送经量;织物编织后进行填充在横向上表现出送经量小的梳栉GB3编织处薄,送经量大的梳栉GB4编织处厚;
(3)当在纵向上改变厚度时,设置梳栉GB3或GB4纵行上的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大,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小;织物编织后进行填充在纵向上形成在送经量大的横列区域较厚,送经量小的横列区域较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不同厚度的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是:当同时在横纵向上改变厚度时,梳栉GB3、GB4互补穿纱,穿纱量相等,梳栉GB3先穿后空,梳栉GB4先空后穿;在梳栉GB3的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小,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大;在梳栉GB4的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小,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大;织物编织后进行填充在横纵上均显示出厚薄变化,送经量大的区域较厚,送经量小的区域较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具有不同厚度的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经编间隔织物经编织完成后,在上表层和下表层的表面复合表面材料进行密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不同厚度的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表面表面材料采用高弹橡胶胶涂层。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不同厚度的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间隔丝采用低弹化纤长丝如涤纶长丝。

说明书全文

具有不同厚度的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不同厚度的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尤其是一种具有表面凹凸效果的三维立体纺织品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双针床经编间隔织物是由两个相互独立的表面织物以及在中间起连接与支撑作用的间隔纱组成的三维立体经编织物,是双针床拉舍尔机器的常规品种。机器通常使用舌针,脱圈板间的距离能够调节,从而决定外面两层间的距离,即三维纺织品的厚度。间隔织物的厚度有较大的选择范围,一般为2~60mm;为了达到一些特殊用途,厚度可以增加到150mm,甚至更多。
[0003] 由于人们逐渐对纺织品有更高的要求,纺织品的外观和多功能性需要得到改善。经编间隔纺织品拥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设计,主要通过改进表面结构、间隔层结构、上下两层的间隔和侧面的轮廓。而具有不同厚度的经编间隔织物将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的追求。
[0004] 改变间隔层厚度一种方式是间隔纱在间隔层中作较大的针背横移,随后特殊后整理,但缺点较多,实践中很少使用。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改变结构来调节厚度,机器脱圈板间的距离保持恒定,编织过程中,机器采用半机号配置,两把梳栉参与编织的时候错过一个针距,一把一穿一空、另一把一空一穿,这样产生的表面相对较厚,通过一层间隔纱连接,织物的支撑性较差。现在,在三维纺织品的两层表面之间可以包含不同长度的间隔丝,可以通过送经改变间隔丝长度,在编织外表面时用闲置的织针来加工间隔丝,从而改变织物的厚度,但是有一定局限性,最小厚度相当于设定的脱圈板距离,最大厚度取决于机器能够达到的最大针背横移,可以根据相关机号来调整。
[0005] 形态自由的填充式纺织品物体能运用在各种各样的应用中,从二维到三维,但是均存在缺点,物体会因内部气压和材料灵活性而向外倾斜,而机织物和经编织物不会发生这种情况,但是经编中,间隔丝既作为间隔,同时又是增强材料,这就意味着不能产生形态自由的物体。因此,若在表面采用气密、高弹、永久塑性涂层将制成的织物封起来后,便可以用来生产自由式膨胀产品,就能用于如座垫、枕头等。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不同厚度的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基于改变间隔丝长度的方法,通过控制穿纱和送经量,可以使织物横向剖面和纵向剖面具有不同厚度。
[0007]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不同厚度的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特征是,在双针床经编机上采用六把梳栉编织,六把梳栉依次为GB1、GB2、GB3、GB4、GB5、GB6,包括以下步骤:
[0008] (1)梳栉GB1、GB2穿入上表层纱线,梳栉GB5、GB6穿入下表层纱线,梳栉GB3、GB4穿入间隔丝,均为积极送经;织物的上表层由梳栉GB1、GB2编织,织物的下表层由梳栉GB5、GB6编织,均为正常送纱;间隔丝由梳栉GB3、GB4编织;
[0009] (2)当在横向上改变厚度时,梳栉GB3、GB4互补穿纱,穿纱量相等,梳栉GB3先穿后空,梳栉GB4先空后穿;将梳栉GB3的送经量设置为小于梳栉GB4的送经量;织物编织后进行填充在横向上表现出送经量小的梳栉GB3编织处薄,送经量大的梳栉GB4编织处厚;
[0010] (3)当在纵向上改变厚度时,设置梳栉GB3或GB4纵行上的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大,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小;织物编织后进行填充在纵向上形成在送经量大的横列区域较厚,送经量小的横列区域较薄。
[0011]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当同时在横纵向上改变厚度时,梳栉GB3、GB4互补穿纱,穿纱量相等,梳栉GB3先穿后空,梳栉GB4先空后穿;在梳栉GB3的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小,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大;在梳栉GB4的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小,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大;织物编织后进行填充在横纵上均显示出厚薄变化,送经量大的区域较厚,送经量小的区域较薄。
[0012]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经编间隔织物经编织完成后,在上表层和下表层的表面复合表面材料进行密封。
[0013]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表面表面材料采用高弹橡胶胶涂层。
[0014] 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间隔丝采用低弹化纤长丝如涤纶长丝。
[0015] 本发明所述具有不同厚度的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基于改变间隔丝长度的方法,通过控制穿纱和送经量,可以使织物横向剖面和纵向剖面具有不同厚度。附图说明
[0016] 图1-1为横向具有不同间隔厚度的经编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1-2为图1-1的横截面示意图。
[0018] 图2-1为纵向具有不同间隔厚度的经编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2为图2-1的纵截面示意图。
[0020] 图3-1为具有不同间隔厚度的经编织物常用间隔丝的第1种垫纱运动图,垫纱数码为2-3/2-1/1-0/1-2//。
[0021] 图3-2为具有不同间隔厚度的经编织物常用间隔丝的第2种垫纱运动图。
[0022] 图3-3为具有不同间隔厚度的经编织物常用间隔丝的第3种垫纱运动图,垫纱数码为1-0/1-0/1-2/1-2//。
[0023] 图4-1为本发明实施例1生产的经编间隔织物填充后横向形成凹凸效果的截面示意图。
[0024] 图4-2为图4-1的正面投影效果图。
[0025] 图5-1为本发明实施例2生产的经编间隔织物填充后纵向形成凹凸效果的截面示意图。
[0026] 图5-2为图5-1的正面投影效果图。
[0027]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3生产的经编间隔织物填充后横纵向同时形成凹凸效果的正面投影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如图1-1、图1-2所示,为在经编间隔织物的横向上具有不同厚度的示意图。如图2-1、图2-2所示,为在经编间隔织物的织向上具有不同厚度的示意图。
[0029] 本发明所述具有不同厚度的经编间隔织物的编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0] (1)在E22双针床经编机上采用六把梳栉编织,六把梳栉依次为GB1、GB2、GB3、GB4、GB5、GB6;
[0031] (2)梳栉GB1、GB2穿入上表层纱线,梳栉GB5、GB6穿入下表层纱线,梳栉GB3、GB4穿入间隔丝,均为积极送经;织物的上表层由梳栉GB1、GB2编织,织物的下表层由梳栉GB5、GB6编织,均为正常送纱;间隔丝由梳栉GB3、GB4编织;
[0032] (3)当在横向上改变厚度时,梳栉GB3、GB4互补穿纱,穿纱量相等,梳栉GB3先穿后空,梳栉GB4先空后穿;将梳栉GB3的送经量设置为小于梳栉GB4的送经量,梳栉GB3所编织纵行的厚度较薄,梳栉GB4所编织纵行的厚度较厚;织物编织后进行填充在横向上表现出送经量小的梳栉GB3编织处薄,送经量大的梳栉GB4编织处厚;
[0033] (4)当在纵向上改变厚度时,由于同一纵行由梳栉GB3或GB4进行编织,因此根据需要在同一纵行的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大,在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小;织物编织后进行填充在纵向上形成在送经量大的横列区域较厚,送经量小的横列区域较薄;
[0034] (5)要同时在横纵向上改变厚度时,梳栉GB3、GB4互补穿纱,穿纱量相等,梳栉GB3先穿后空,梳栉GB4先空后穿;基于步骤(3)和步骤(4)的原理,在梳栉GB3的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小,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大;在梳栉GB4的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小,部分横列区域设置送经量大;织物编织后进行填充在横纵上均显示出厚薄变化的凹凸效果,送经量大的区域较厚,送经量小的区域较薄。
[0035] 上述过程中,原料可以选择低弹普通化纤长丝如涤纶长丝等,送经量可以根据最终用途、性能或原料的种类进行设计。
[0036] 成品后,经编间隔织物表面为复合表面材料,可以用高弹橡胶或硅胶涂层进行密封,间隔处不充入气体时,间隔丝处于自然无伸直状态,上下表层因间隔丝长度不一、支撑作用较差而不会有明显厚度差异;充入气体时,不同长度间隔丝被拉直,因而会在同一织物表面形成不等厚度。织造前,可以根据设计的纺织品外形来确定脱圈板距离,即间隔丝长度,进一步设置穿入每把梳栉上纱线的送经量。
[0037]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8] 实施例1:横向形成凹凸效果
[0039] 在E22双针床经编机上采用六把梳栉编织,脱圈板距离为16mm,织物组织、穿纱和送经量如表1所示:
[0040] 表1
[0041]
[0042] 当脱圈板距离为16mm时,GB3的间隔丝在前后针床有2横列的正常成圈,成圈时的送经量为17327mm/rack,但是此时GB4的间隔丝在前后针床相同的2横列成圈时,送经量大于正常送经量为24000mm/rack。GB3和GB4同时有10横列的缺垫,即此10横列,间隔丝不连接前后针床的织物,但是为了达到GB4连接纱区域的厚度大于GB3连接纱区域的厚度,GB4的送经量(6000mm/rack)也要大于此时GB3的送经量(9000mm/rack)。最终,在织物表面复合表面材料并填充后,GB4连接前后片织物的区域厚度要大于GB3连接前后片的区域,如图4-1、图4-2所示。
[0043] 实施例2:纵向形成凹凸效果
[0044] 在E18双针床经编机上采用五把梳栉编织,脱圈板距离为16mm,织物组织、穿纱和送经量如表2所示:
[0045] 表2
[0046]
[0047] 当脱圈板距离为30mm时,GB3的间隔丝在前后针床有2横列的正常成圈,成圈时的送经量为31679mm/rack,8横列的缺垫时的送经量为29341mm/rack,前200横列的间隔丝送经量保持不变。在后200个横列的送经量发生改变,2横列成圈送经量为42000mm/rack,8横列缺垫送经量为40000mm/rack。最终在织物表面复合表面材料并填充后,在后200横列区域厚度要大于前200横列区域,如图5-1、图5-2所示。
[0048] 实施例3:横纵向同时形成凹凸效果
[0049] 在E22双针床经编机上采用六把梳栉编织,脱圈板距离为30mm,织物组织、穿纱和送经量如表3所示:
[0050] 表3
[0051]
[0052]
[0053] 当脱圈板距离为30mm时,GB3的间隔丝在前后针床有2横列的正常成圈,成圈时的送经量为17327mm/rack,8横列的缺垫时的送经量为6000mm/rack,前100横列的间隔丝送经量保持不变。GB4的2横列的正常成圈时的送经量变为24000mm/rack,8横列的缺垫时的送经量为变9000mm/rack,前100横列的间隔丝送经量保持不变。GB3和GB4同时在后100个横列的送经量发生改变。GB3的2横列的正常成圈时的送经量变为24000mm/rack,8横列的缺垫时的送经量为变9000mm/rack。GB4的2横列的正常成圈时的送经量变为17327mm/rack,8横列的缺垫时的送经量为变6000mm/rack。但是为了达到GB4连接纱区域的厚度大于GB3连接纱区域的厚度,GB4的送经量(19500mm/rack)也要大于此时GB3的送经量(15800mm/rack)。最终,在织物表面复合表面材料并填充后,GB4连接前后片织物的区域厚度要大于GB3连接前后片的区域,如图6所示。
[0054] 上述实施例中梳栉GB3、GB4采用的垫纱数码如图3-2所示,也可以采用图3-1、图3-3所示的垫纱数码,或其他常用间隔丝的垫纱运动来代替。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