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纺织;造纸 / 织造 / 织造的辅助设备;织布工工具;梭子 / 与织机相结合或相关的辅助设备 / .边撑机构 / 具备具有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的边撑装置的织机的送出控制方法及装置

具备具有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的边撑装置的织机的送出控制方法及装置

申请号 CN201110119617.1 申请日 2011-05-06 公开(公告)号 CN102251340B 公开(公告)日 2014-04-02
申请人 津田驹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伊藤直幸;
摘要 一种具备边撑装置的织机,其尽量减少伴随改变边撑在作用 位置 和待机位置之间的位置而对织造造成的影响。织造包括两种以上 密度 不同的织造部分的织布的织机,其具备:送出装置,其通过基于 经纱 目标张 力 和检测 张力 驱动送出 马 达的送出控制而控制送经量;和边撑装置,使边撑可以在作用位置和待机位置之间变位并对应织造的织造部分的 纬纱 密度使边撑自动切换到任一位置。一种所述织机中的送出装置的送经控制方法,使包括进行边撑移动变位的期间在内的控制期间中的送出马达的驱动控制,以下述控制方式进行:与所述控制期间以后的定常运转时的所述送出控制不同,并且送经量向消除伴随边撑移动变位产生的经纱张力的变化的方向调整。
权利要求

1.一种具备具有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的边撑装置的织机中的送出装置的送经控制方法,该织机是织造包括两种以上纬纱密度不同的织造部分的织布的织机,其具备:送出装置,其通过根据对于基本速度施加了基于经纱的目标张和检测张力的偏差的张力修正的速度而驱动送出达的送出控制而控制送经量;边撑装置,其具有使边撑可以在作用位置和待机位置两位置间变位并对应织造的织造部分的纬纱密度使边撑的位置自动切换到所述两位置间的任一个的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
其特征在于,将包括进行边撑移动变位的期间在内的控制期间中的送出马达的驱动控制以下述方式进行:与所述控制期间以后的定常运转时的所述送出控制不同,且送经量向消除伴随边撑移动变位产生的经纱张力的变化的方向调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备具有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的边撑装置的织机中的送出装置的送经控制方法,其中,
预先设定:对应伴随边撑移动变位的经纱张力的变化量的送经量的修正量;和作为包括进行所述边撑移动变位的期间在内的控制期间的修正期间,
所述控制方式,对于所述修正期间中的送出装置的送经量的控制施加对应所述修正量的修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备具有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的边撑装置的织机中的送出装置的送经控制方法,其中,
所述修正期间包括多个织机周期,
基于所述修正量的送经量的修正,在所述修正期间中的每个织机周期平均进行,控制送出装置的驱动,以在所述修正期间整体进行相当于所述修正量的送经量的修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备具有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的边撑装置的织机中的送出装置的送经控制方法,其中,
对应织造条件设定所述修正期间。
5.一种具备具有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的边撑装置的织机中的送出控制装置,该织机将包括两种以上纬纱密度不同的织造部分的织布,在根据对于各织造部分预先设定的设定织造长度,监视各织造部分的织造长度的同时依次进行织造,
所述织机具备:
送出装置,其具备送出控制装置,所述送出控制装置根据对于基本速度施加基于经纱的目标张力和检测张力的偏差的张力修正而得到的速度指令值而控制旋转驱动送经部件的送出马达;和
边撑装置,其具有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所述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使边撑可以在作用位置和待机位置两位置间变位,对应织造的织造部分的纬纱密度使边撑的位置自动切换到所述两位置的任一个,
其特征在于,所述织机的送出装置中的送出控制装置包括:
设定单元,其设定对应伴随边撑移动变位的经纱张力的变化量的送经量的修正量,及根据该修正量进行修正控制的修正期间;和
修正控制单元,其伴随边撑的位置切换,在设定单元设定的修正期间,对于送出马达的速度指令值施加对应所述修正量的速度修正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备具有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的边撑装置的织机中的送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修正期间包括多个织机周期,
所述修正控制单元,根据修正量和修正期间求出修正期间中的每个织机周期的平均修正量,基于该平均修正量算出速度修正值。

说明书全文

具备具有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的边撑装置的织机的送出

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具备具有自动切换边撑位置的机构的边撑装置的织机中,控制送经状况的方法及装置。更详细而言,以织造包括两种以上密度不同的织造部分的织布(例如织造部分由帘织部分和平织部分组成的帘布织布)的织机作为对象。该织机具备:送出装置,其根据基于织机的转动数等而求出的基本速度而控制送出达的驱动,以此控制送经量(送出速度);边撑装置,其具有将边撑(例如环边撑)及促动器作为驱动源使边撑在作用位置及待机位置两位置间移动变位的机构(例如自动升降机构)。并且,边撑装置根据织造的织布的密度将边撑的位置自动切换到所述两位置的任一个。这样的织机中,本发明涉及伴随着织造部分的切换(如果是帘布织布,帘织部分 平织部分)使边撑移动变位时的所述送出装置中的送出控制。
[0002] 并且,所述“待机位置”表示根据装置结构边撑最终到达的位置。另一方面,后述“不作用位置”表示边撑离开织布的位置。但是,也考虑“待机位置”=“不作用位置”的关系。

背景技术

[0003] 一般织机,为了防止在织造的织布的织口附近的织缩,边撑装置分别设置在织布的织幅宽方向的两端部。并且,作为边撑装置使用的边撑,众所周知,以将多个在外周面具有多个针的边撑环并列在织幅宽方向的状态而具备的环边撑。
[0004] 并且,这样的边撑装置,不限于织造一般织布,也可以用于织造像帘布用织布这样的橡胶强化用织布。帘布用织布的织造中,交互进行纬纱密度非常小的主体部分(所谓“帘织部分”)的织造和纬纱密度大的标签部分(所谓“平织部分”)的织造。并且,平织部分中,使边撑作用于织布上,帘织部分中,边撑离开织布,而进行织造。 [0005] 帘布用织布的织机所使用的以往的边撑装置中,存在具有自动切换边撑位置的机构(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的边撑装置(专利文献1)。该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将气压缸安装在边撑上。并且,气压缸使边撑在第一位置(待机位置)和第二位置(作用位置)间移动。
[0006] 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一种织布,其包括两种以上的纬纱密度不同的织造部分,织造包括像帘织部分这样的纬纱密度非常小的第一织造部分和像平织部分这样的 纬纱密度大的第二织造部分的织布(帘布用织布)时,织造第一织造部分时,使边撑向成为离开织布(退避)状态的第一位置(待机位置)移动。其理由以下详细说明。
[0007] 与所述一般织布相同,纬纱密度大的第二织造部分的织造中,织造的织布产生织缩的倾向大。因此,边撑需要配置在织缩防止效果作用于织布上的第二位置(作用位置,即织布成为配合并压接边撑的状态的位置)。
[0008] 相对于此,像帘织部分这样的纬纱密度非常小的第一织造部分中,因为织造的织布几乎不产生织缩,因此没有必要使用边撑防止织缩。并且,纬纱密度非常小的第一织造部分,对于纬纱的经纱的约束弱,相互容易产生位置的偏离,因此,若成为使用边撑进行压接的状态,则纬纱和经纱的排列状态产生混乱,有可能降低织布的质量。因此,第一织造部分的织造中,优选使边撑退避至离开织布的第一位置(待机位置)。
[0009] 根据这样的理由,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织机中,配合纬纱密度不同的第一、第二各织造部分的织造,为使边撑从作用位置自动移动(变位)到待机位置,或从待机位置自动移动(变位)到作用位置,而进行控制气压缸的工作。
[0010]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4-281041号公报
[0011] 但是,伴随着第一织造部分(密度:小)的织造和第二织造部分(密度:大)的织造的切换,使边撑的位置在作用位置和待机位置两位置间切换,由此,经纱的张力改变,产生织布的质量降低、引纬不良等问题。其问题以下详细说明。
[0012] 边撑处于作用位置的状态中,织布通过位于边撑前后的导向器(边撑座,边撑导向器)及边撑的周面而被引导,在沿边撑的周面的经路上行进。另一方面,边撑处于离开织布的不作用位置的状态中,织布在前后导向器间直线行进。即,根据边撑的位置处于作用位置或处于不作用位置,织布的行进经路长度不同,处于作用位置时变长。 [0013] 若使边撑从作用位置退避至不作用位置,则织布的经路长度向变短的方向急速变化。然后,伴随于此,织布及经纱的张力在短期间内急速降低。其结果为,伴随着经纱的张力降低,可能产生经纱的开口不良,并导致引纬不良的产生。
[0014] 相反,若使边撑从不作用位置变位至作用位置,则相反地,织布的经路长度向变长方向急速变化。然后,伴随于此,织布及经纱的张力在短期间内急速上升。其结果为,经纱张力的急速上升导致织布的质量降低。
[0015] 另外,由于经纱的张力急速变化,送出量的控制变得过大,伴随于此,控制变成不稳定状态(发生摇动的状态),有可能产生织疵。

发明内容

[0016] 本发明考虑所述情况而创作,其课题为:在具备具有使边撑在作用位置和待机位置两位置间自动变位的位置自动切换机构的边撑装置的织机中,尽量减少伴随着边撑在作用位置和待机位置之间位置的变化而对织造造成的影响。
[0017] 本发明中的方法的发明以下述织机为前提,一种织造包括两种以上纬纱密度不同的织造部分的织布的织机具备:送出装置,其根据施加的相对于基本速度基于经纱的目标张力和检测张力的偏差的张力修正的速度,通过驱动送出马达的送出控制而控制送经量;边撑装置,其具有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其使边撑在作用位置和待机位置两位置间能够变位,并对应织造的织造部分的纬纱密度而使边撑的位置自动切换到所述两位置间的任一个。
[0018] 并且,本发明的所述织机中的送出装置的送经控制方法,其技术要点在于,将包括边撑进行移动变位期间的控制期间中的送出马达的驱动控制,以下述控制方式进行,即与所述控制期间以后的定常运转时的所述送出控制不同,并调整为消除送经量随着边撑的移动变位的经纱张力的变化的方向。
[0019] 所述“包括进行边撑移动变位期间的控制期间(以下,简单称为“控制期间”。)”是指进行控制期间中的至少一部分(也包括全部)的边撑的移动变位,不一定包括进行边撑的作用位置与不作用位置之间的移动变位的期间(以下,称为“变位期间”。)的全部且大于该变位期间。因此,所述“控制期间”也包括比所述变位期间的全部短的情形。例如,所述变位期间为织机四周期时,将控制期间设定为织机三周期,也可以存在边撑移动而不进行所述调整的期间。
[0020] 优选例为,使控制期间与所述变位期间设定得相同,为在该控制期间补偿伴随边撑的移动变位的经纱的张力变化而调整送出量。但是,不限于此,作为其他例,也可以减小织机每周期的调整量,将控制期间设定为比所述变位期间长,也可以增大织机每周期的调整量,使控制期间比所述变位期间短。
[0021] 另外,控制期间,如前所述,如织机周期和边撑的移动期间等,不限于期间这样的用语所具有的纯粹意思上的,从一定时期到另一一定时期间这样的特定期间,也可以是例如决定了开始时期,而对于结束时期,当一定条件成立时的带有条件的不特定期间。 [0022] 另外,作为所述“不同控制方式”,具有以下1)至3)方式。
[0023] 1)方式为,在对于基于基本速度及张力偏差的送出控制中得到的速度指令值,施加相当于设定的修正量的修正速度的控制方式。具体而言,平织部分→帘织部分 中,切换织造部分时,如果这样经纱张力降低,因此进行对速度指令值施加负侧的修正的控制方式。另外,作为相反时,帘织部分→平织部分中,切换织造部分时,如果这样经纱张力上升,因此进行对速度指令值施加正侧的修正的控制方式。
[0024] 2)方式为,在对于基于基本速度及张力偏差的送出控制中得到的速度指令值,乘以预先设定的系数的控制方式。具体而言,平织部分→帘织部分中,切换织造部分时,修正经纱张力降低的倾向,因此所述速度指令值乘以小于1的系数,进行将该乘法结果值作为速度指令值的控制方式。另外,相反时,帘织部分→平织部分中,切换织造部分时,修正经纱张力上升的倾向,因此所述速度指令值乘以比1大的系数,进行将该秉算结果值作为速度指令值的控制方式。
[0025] 3)方式为,代替所述送出控制,以预先设定的预定速度(设定速度)输送经纱的控制方式。这时,设定速度将基本速度作为基准,为加上或减去考虑了伴随边撑的移动变位的经纱张力的变化的修正速度的值。具体而言,平织部分→帘织部分中,切换织造部分时,进行成为设定速度>基本速度的控制方式。另外,相反时,帘织部分→平织部分中,切换织造部分时,进行成为设定速度<基本速度的控制方式。
[0026] 并且,“送出量”是指每单位时间的送经长度(=送出速度)。
[0027] 另外,本发明,作为一例,预先设定对应伴随边撑的移动变位的经纱张力的变化量的送经量的修正量和作为包括进行所述边撑移动变位的期间的控制期间的修正期间,所述控制方式包括施加对于所述修正期间中的送出装置的送经量的控制对应于所述修正量的修正。
[0028] “经纱张力的变化量”对应(比例)于伴随边撑的移动变位的织布的经路长度的变化。并且,“修正量”设定为作为修正这样的经纱张力的变化量(织布的经路长度的变化)的送出量。
[0029] 进而,本发明,作为一例,所述修正期间包括多个织机周期,基于所述修正量的送经量的修正,在每个所述修正期间中的织机周期平均进行,为在所述修正期间全体进行相当于所述修正量的送经量的修正,而包括控制送出装置的驱动的情形。 [0030] 所述“织机周期”是指,1周期=引纬的纬纱进行织入织布的一系列动作(引纬、打纬等)的1织造周期,织机的主轴的转动中的0°至360°。
[0031] 另外,本发明,作为一例,包括根据织造条件设定所述修正期间的情形。修正期间中施加平均修正时,通过调整修正期间而调整各织造周期的修正量。
[0032] 另外,本发明中的装置的发明以下述织机为前提,一种织机,其根据将包括两种以上纬纱密度不同的织造部分的织布对于各织造部分而预先设定的设定织造长度,监视各织造部分的织造长度的同时,依次进行织造,该织机具备:送出装置,其具备送出控制装置,送出控制装置将转动驱动送经部件的送出马达,根据施加基于相对于基本速度经纱的目标张力和检测张力的偏差的张力修正而得到的速度指令值而进行控制;边撑装置,其具有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使边撑在作用位置和待机位置两位置间可以变位,对应织造的织造部分的纬纱密度而使边撑的位置自动切换到所述两位置的任一个。 [0033] 并且,本发明的所述织机的送出装置中的送出控制装置,其技术要点在于,具备具有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的边撑装置的织机中的送出控制装置包括:设定单元,其设定对应于、伴随边撑的移动变位的经纱张力的变化量的修正量及根据该修正量进行修正控制的修正期间;修正控制单元,其伴随边撑的位置的切换,在设定单元所设定的修正期间中,对于送出马达的速度指令值施加对应于所述修正量的速度修正值。
[0034] 另外,本发明,作为一例,所述修正期间包括多个织机周期,所述修正控制单元根据修正量和修正期间求出修正期间中的每个织机周期的平均修正量,包括基于其平均修正量而算出速度修正值的情形。
[0035] 本发明,在织造部分的切换时对送出装置的送出量施加修正,因此将使边撑在作用位置和待机位置之间移动变位而引起的经纱的张力变化通过送出量的修正而进行修正,防止由于张力变化而产生的引纬不良、织布质量降低。附图说明
[0036]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帘布织造用织机的概要的示意图。
[0037] 图2是表示图1中的织布织造装置的控制的概要的示意图。
[0038] 图3是表示织造平织部分的状态的边撑装置的侧视图。
[0039] 图4是表示织造帘织部分的状态的边撑装置的示意图。
[0040] 图5是表示边撑装置的俯视图。
[0041] 图6是驱动边撑装置的气缸的结构的方图。
[0042] 图7是表示控制送出马达的驱动的结构的方块图。
[0043] 符号说明
[0044] 1供纱部分
[0045] 1a经纱 1b经纱列(经纱片)
[0046] 2织布织造装置 2a织布
[0047] 3卷取装置
[0048] 3a驱动辊 3b从动辊
[0049] 3c卷布辊 3d导向器辊
[0050] 4张紧装置
[0051] 4a导向器辊 4b张力调节辊
[0052] 5送出机构
[0053] 5a夹辊 5b送出辊
[0054] 5c送出马达 5d编码器
[0055] 6a导向器辊 6b张紧辊
[0056] 6c张力检测器
[0057] 7织布织造部
[0058] 7a综丝框 7b导向器辊
[0059] 8卷取机构
[0060] 8a压辊 8b服卷辊
[0061] 8c卷取马达 8d编码器
[0062] 9a主轴 9b编码器
[0063] 10送出控制装置
[0064] 11目标张力设定器 12张力用的加合点
[0065] 13平均张力运算器 14修正速度运算器
[0066] 15基本速度运算器 16指令速度运算器
[0067] 17速度用的加合点 18驱动控制器
[0068] 19修正控制器 20卷取控制装置
[0069] 30织机控制装置 31织造长度监视装置
[0070] 32织造条件设定器 33主控制器
[0071] 40边撑装置 41环边撑(边撑)
[0072] 42升降装置 43支撑
[0073] 50气缸
[0074] 50A第一支撑轴 50a轴承
[0075] 51支架 52气缸主体
[0076] 53活塞
[0077] 54连结件 54a相对片
[0078] 54B第一连结轴 54b轴承
[0079] 60边撑固定器
[0080] 61基部 62臂部
[0081] 63支撑部 63A第二支撑轴
[0082] 63a轴承 63b贯通孔
[0083] 70连接机构
[0084] 71第一连接杆 71A第三支撑轴
[0085] 71a轴承
[0086] 72第二连接杆 72a相对片
[0087] 72B第二连结轴 72b轴承
[0088] 73连结装置 74阻挡器
[0089] 80固定器 81边撑杆
[0090] 82边撑支架 83边撑导向器
[0091] 84边撑座
[0092] 90四方向切换
[0093] 93切换驱动装置
[0094] 96输入设定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95] 图1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帘布织造用织机。一般帘布织造用织机中,独立设置:将多根经纱1a、1a…作为横一列的经纱列1b(以下称为“经纱片”。)进行供纱的供纱部分1;使纬纱(未图示)通过经纱片1b并作为织布2a的织布织造装置2;和卷取织布2a的卷取装置3。以下,详细说明成为织布2a的帘布织布及帘布织造用织机的各部分。 [0096] 帘布织布是用于制造成为橡胶轮胎的骨架的胎体层的橡胶强化用织布的一种。未图示,帘布织布包括,纬纱密度非常小的帘织部分;和相对于帘织部分,纬纱密度大的平织部分这两种纬纱密度大不相同的织造部分。胎体层通过在帘布织布的帘织部分上涂布橡胶材而制造。
[0097] 供纱部分1包括轴架装置(未图示)和张紧装置4。轴架装置具有多根从支柱等突出设置的桩,与用于织造的经纱1a的根数相同的桩上分别支撑着供纱体。并且,分别从该多个供纱体向张紧装置4拉出纱,由此形成经纱列。
[0098] 张紧装置4中,从轴架装置拉出的多根纱排成横一列地整齐排列的同时,在通过多根导向器辊4a而被引导的经路中,导向张力调节辊4b。张力调节辊4b中,为使 从分别独立的供纱体拉出的各纱的张力大致平均化而付与张力。之后,多根纱通过织布织造装置2成为经纱片1b,向卷取装置3侧送出。
[0099] 卷取装置3是,图示的例中,接触卷式的所谓的别卷取装置。该卷取装置3具备:转动驱动的驱动辊3a和自由转动的从动辊3b。这些驱动辊3a及从动辊3b上载置卷上织布2a的一端部的卷布辊3c。另外,驱动辊3a及从动辊3b分别设置导向器辊3d。然后,通过使卷布辊3c接触驱动辊3a而转动,织造的织布2a经由导向器辊3d、从动辊3b卷绕在卷布辊3c上。
[0100] 图2扩大表示图1的织布织造装置2。织布织造装置2在结构方面与通常的织机基本相同。但是,通常的织机中,通过转动驱动搭载的送出束,将送出束上卷绕的经纱片向织布织造部供给,相对于此,图示的帘布织造用织机中,由织造装置内的送出机构5将经过上述张紧装置4的经纱片1b以所希望的送出量送出,进行向织布织造部7的经纱片1b的供给。
[0101] 送出机构5包括:夹辊5a、送出辊5b及用于转动驱动送出辊5b的送出马达5c。经纱片1b被卷绕在夹辊5a及送出辊5b的同时由两者夹持,通过转动驱动送出辊5b而被送出。该送出辊5b是本发明中所谓的“送经部件”,如果是一般的织机则相当于经纱束。 [0102] 从送出机构5送出的经纱片1b经过导向器辊6a被卷绕引导至张紧辊6b。张紧辊
6b连接张力检测器6c,由该张力检测器6c,检测通过经纱张力而施加于张紧辊6b的荷重,由此检测经纱的张力。
[0103] 织布织造部7中对于经纱片1b织入纬纱而形成织布2a,之后,织布2a通过卷取机构8向上述卷取装置3(别卷取装置)侧送出。图中的标号7a为综丝框。
[0104] 卷取机构8包括:一对压辊8a,8a;这些压辊8a,8a所压接的服卷辊8b;及用于转动驱动服卷辊8b的卷取马达8c。织布织造部7织造的织布2a,经过导向器辊7b向卷取机构8侧引导,依次卷绕在压辊8a、服卷辊8b及压辊8a的同时,被夹持在压辊8a和服卷辊8b之间,通过转动驱动服卷辊8b,以对应于设定的纬纱密度的送出量(速度)向卷取装置
3侧送出。
[0105] 卷取机构8中的卷取马达8c由卷取控制装置20控制其驱动。另一方面,上述送出机构5中的送出马达5c由送出控制装置10控制其驱动,由送出机构5和送出控制装置10等构成本发明中所谓的“送出装置”。
[0106] 送出控制装置10中的基本功能如下所述。送出控制装置10,根据织机控制装置30中设定的织机的转动数和纬纱密度算出基本速度,根据设定的经纱的目标张力和 使用张力检测器6c检测的经纱张力的偏差算出速度修正值,算出用速度修正值修正基本速度的速度指令值。另外,送出控制装置10,通过来自检测送出马达5c的马达驱动轴的转动角度的编码器5d的信号而算出送出马达5c的实际转动数,为使送出马达5c的实际转动数与上述速度指令值一致,实行控制送出马达5c的驱动的送出控制。其结果为,送经量得到控制,经纱的张力得到调整。并且,后文中详细说明实现送出控制装置10中的基本功能的结构、及其以外的功能和实现其的结构。
[0107] 卷取控制装置20根据来自检测织机的主轴9a的转动角度的编码器9b的信号而算出主轴9a的转动数等。并且,卷取控制装置20以对应于织机控制装置30中设定的纬纱密度的转动速度,与织机的主轴9a的转动同步,控制卷取马达8c的驱动。即,帘织部分和平织部分中纬纱密度及织机的主轴9a的转动数不同,因此控制卷取马达8c的驱动,以成为与各自对应的转动速度。这时,卷取控制装置20,与送出控制装置10同样地通过来自卷取马达8c的马达驱动轴的编码器8d的信号而算出卷取马达8c的实际转动数,为使卷取马达8c的实际转动速度与织造部分对应的转动速度一致,控制卷取马达8c的驱动。 [0108] 上述帘布织造用织机中,在织口附近的经纱行进方向下游侧边撑装置分别设置在织幅宽方向的两端部。这些一对边撑装置因为是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后文中,如图3至图
5所示,仅说明设置在织幅宽方向的一侧的边撑装置40。
[0109] 图3是设置在织幅宽方向一侧的边撑装置40的侧视图,表示使用环边撑41压接织布(图示省略)的状态。图4表示环边撑41离开织布(图示省略)的状态。图5是边撑装置40的平俯视图。
[0110] 边撑装置40如背景技术栏中所述,具备:可以配合织布2a的环边撑41;及作为使环边撑41自动升降的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的边撑自动升降装置(以下,简单称为“升降装置”。)42。
[0111] 升降装置42包括:作为促动器的气缸50;安装有环边撑41的边撑固定器60;及连结气缸50和环边撑41的连接机构70。升降装置42中的各部件50、60、70相对于固定在织机框架等(未图示)上的一对支撑片43、43可以自由摇动地被支撑。一对支撑片43、43在织幅宽方向隔开间隔地相对设置,之间支撑各部件50、60、70。以下,详细说明各部件50、60、70。
[0112] 相对于架设在一对支撑片43,43间的第一支撑轴50A通过轴承50a(滑动轴承等)支架51自由转动地被支撑。该支架51上固定气缸50的一侧(更详细而言气缸主体52的盖罩侧)。因此,通过支架51气缸50自由转动支撑在一对支撑片43,43 上。并且,以后,除第一支撑轴50A以外也说明各种轴,但这些轴都使轴线向织幅宽方向而设置。 [0113] 气缸50中,气缸主体52的一端部(从杆盖侧突出的活塞杆53的前端部)安装连结件54。连结件54为二叉状(俯视コ字状),在从杆盖侧远离的方向上开口。二叉状的一对相对片54a,54a在织幅宽方向上分离。并且,这些相对片54a,54a间架设第一连结轴54B。
[0114] 边撑固定器60具有:在织幅宽方向上延伸的基部61;在与基部61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图3中左右方向)上延伸的臂部62;和形成在臂部62的端部的块状支撑部63,这些是一体形成的同一体(一体成形品)。基部61上安装环边撑41。另外,支撑部63上形成与基部61的长度方向平行的贯通孔63b。通过轴承63a(滑动轴承等)在该贯通孔63b上插通第二支撑轴63A,该第二支撑轴63A架设在一对支撑片43,43间。因此,边撑固定器60相对于一对支撑片43,43在支撑部63中自由转动地被支撑。
[0115] 连接机构70具备第一连接杆71和第二连接杆72。第一连接杆71,在其一端(图3中上端),相对于架设在一对支撑片43,43间的第三支撑轴71A通过轴承71a(滑动轴承等)被自由转动地支撑。第一连接杆71的另一端(图3中下端),相对于连结件54中的第一连结轴54B通过轴承54b(滑动轴承等)被自由转动地连结。
[0116] 第二连接杆72,在其一端(图3中上端),相对于连结件54中的第一连结轴54B通过轴承54b(滑动轴承等)被自由转动连结。第二连接杆72的另一端(图3中下端),与连结件54同样地形成二叉状,在一对相对片72a,72a间架设第二连结轴72B。并且,第二连接杆7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结轴72B,连结安装在边撑固定器60的上面的连结装置73。第二连结轴72B和连结装置73之间安装轴承72b(滑动轴承等),第二连结轴72B(第二连接杆72)和连结装置73被自由转动地连结。
[0117] 连结第一连接杆71和第二连接杆72的第一连结轴54B如上所述架设在二叉状连结件54上。规定安装有该连结件54的活塞杆53的进出极限的阻挡器74设置在一对支撑片43,43之间。阻挡器74的位置,以伴随活塞杆53的进出抵接连结件54的状态,设置为在直线上排列上述第三支撑轴71A、第一连结轴54B和第二连结轴72B。
[0118] 所述结构的边撑装置40如上述设置在织幅宽方向的两端部,在它们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在未图示的织机的框架上并在织幅宽方向上延伸的边撑杆81。在对应该边撑杆81上的左右织边的位置上,通过对于边撑杆81使用固定器80固定的边撑支架82,分别设置边撑导向器83及边撑座84。这些边撑导向器83和边撑座84,位于环 边撑41的下方中的前后,全体成为侧视为U字沟状,导引织布的端部。
[0119] 所述结构的边撑装置40中,相对于支撑片43,第一至第三支撑轴50A、63A、71A的位置固定,第1及第二连结轴54B、72B的位置可以移动。边撑装置40,如图3所示,气缸50的活塞杆53处于进出极限的状态中,第一连接杆71和第二连接杆72排列成大致一直线状,固定的第三支撑轴71A和可以移动的第二连结轴72B的距离为最大。该状态下,环边撑41位于升降范围中的最下方,其下端成为位于边撑导向器83及边撑座84的上端的下方的状态,成为被织布压接的状态。
[0120] 若活塞杆53从图3的状态后退,则如图4所示,以固定的第三支撑轴71A为中心第一连接杆71转动,伴随于此,第一连接杆71和第二连接杆72成为构成角度的状态。由此,固定的第三支撑轴71A和可以移动的第二连结轴72B的距离变短,连结装置73上升,伴随于此边撑固定器60以固定的第二支撑轴63A为中心向上方转动。其结果,环边撑41向上方变位。并且,活塞杆53以成为后退到最后位置的状态,环边撑41位于升降范围中的最上方,成为织布离开环边撑41的状态。如此,通过进退驱动气缸50的活塞杆53,环边撑41成为位于升降范围中的最下方位置及最上方位置的任一位置的状态。
[0121] 图6中表示气缸50的控制机构。气缸50通过从未图示的空气供给源供给的压缩空气进退驱动活塞杆53。对气缸主体52内的往动侧(进出侧)的工作压室及复动侧(后退侧)的工作压室的一侧供给压缩空气的同时,通过从另一侧排出压缩空气而切换活塞杆53的工作方向。向一侧的工作压室的压缩空气的供给及来自另一侧的工作压室的排气通过四方向切换阀90而切换。
[0122] 该四方向切换阀90是电磁阀。因此,织机控制装置30具备用于控制该电磁阀工作的切换驱动装置93。另外,织机控制装置30具备:监视织造的织布的织造长度的织造长度监视装置31;用于控制织机上的各装置的驱动的主控制器33;及设定织造条件等的织造条件设定器32。
[0123] 织造条件设定器32中,通过输入设定器96,设定(记忆)平织部分 帘织部分切换时中的环边撑41(以下,简单称为“边撑”。)的移动开始时间(=用于开始气缸50中的活塞杆53的后退或前进的四方向切换阀90的工作时间)。并且,输入设定器96具备未图示的显示器和输入器等。
[0124] 本实施例中,该移动开始时间的设定值以织造部分的切换时点为基准而设定。另外,设定值根据从其基准时点织造的织造长度(cm单位)而设定。更详细而言,织造部分的界限到达边撑41的位置(更具体而言,经纱方向中的边撑41的织口侧端的 位置)的时点边撑41开始移动,其开始时点根据从织造部分的切换时点的织造长度而设定。因此,若从基准时点仅进行设定值的织造,则织造部分的界限成为到达边撑41的位置的状态,以其时点开始边撑41的移动。并且,该设定值,平织部分→帘织部分中切换织造部分时,及帘织部分→平织部分中切换织造部分时分别进行设定。另外,这样的设定值S1从织造条件设定器32向主控制器33而输出。
[0125] 织造长度监视装置31是众所周知的装置,例如具备通过来自检测织机的主轴9a的转动角度的编码器9b的信号S7累计其主轴9a的每一转动(每次检测转动角度
0°(360°))的计数器,从其计数值和织造条件设定器32所设定的纬纱密度或预先求出的织造中的织布的织缩率等求出织造长度。并且,将求出的织造长度S8向主控制器33输出。
[0126] 织造条件设定器32中,除了所述设定值S1,由输入设定器96设定纬纱密度、织机的转动数、各织造部分(帘织部分,平织部分)的织造顺序及包括织造长度的织造图形等以作为织造条件。
[0127] 主控制器33根据通过织造条件设定器32设定的织造图形S2及织造长度监视装置31求出的织造长度S8,把握织造部分的切换时间。并且,在达到织造部分的切换时间的时点,主控制器33根据织造图形S2把握下一个织造的织造部分是帘织部分还是平织部分,根据通过对应其把握的织造部分的移动开始时间的设定值S1和织造长度监视装置31求出的织造长度S8,在达到其移动开始时间的时点,将指令移动开始的信号S3向切换驱动装置93送出。
[0128] 切换驱动装置93,接受所述信号S3,切换压缩空气的供给侧和排气侧的管路的连通状态,向四方向切换阀90输出工作信号S11,使四方向切换阀90开始工作。 [0129] 并且,主控制器33,在到达织造部分的切换时间的时点,将表示织造部分的切换的信号S9向织造长度监视装置31输出。由此,织造长度监视装置31,伴随其信号S9的输入,重置算出的织造长度,开始新的织造长度的计算。
[0130] 通过上述切换驱动装置93控制工作的四方向切换阀90,在图示的状态中,成为供给压缩空气侧的管路连通往动侧的工作压室的同时复动侧的工作压室连通排气侧的管路的状态,活塞杆53成为向进出方向接受压缩空气的压力的状态。若从该状态使四方向切换阀90工作切换连通的管路,则活塞杆53接受向后退方向的压力而后退,往动侧的工作压室的压缩空气排气。其结果为,伴随活塞杆53的后退通过连接机构70边撑固定器60向上方转动,边撑41从处于作用位置的状态向上方变位,移至不作用位置最终达到待机位置。 [0131] 图7中,表示实现上述送出控制装置10的基本功能(除了包括进行边撑的移动变位期间的控制期间的定常运转中的期间中的控制送经量的功能)的结构和实现其以外功能(包括进行边撑的移动变位的期间的控制期间中的控制送经量的功能(在消除伴随边撑的移动变位的经纱张力的变化的方向上调整送经量的控制功能))的结构。后文,详细说明实现基本功能的结构(目标张力设定器11、张力用的加合点12、平均张力运算器13、修正速度运算器14、基本速度运算器15、指令速度运算器16、速度用的加合点17、驱动控制器18)和实现其以外的功能的结构(修正控制器19)。
[0132] 平均张力运算器13接受由张力检测器6c检测的经纱张力值Y的信号和来自检测主轴9a的转动角的编码器9b的信号。平均张力运算器13,在每个预先设定的主轴9a的预定的转动角度等的采样周期采样经纱张力值Y,算出预定的期间(采样期间)内得到的多个经纱张力值Y的平均张力值Ya。并且,将该算出的平均张力Ya的信号向张力用的加合点12的减法端子输出。
[0133] 对张力用的加合点12的加法端子,输入来自目标张力设定器11的目标张力Yo的信号。因此张力用的加合点12,利用来自目标张力设定器11的目标张力Yo和来自平均张力运算器13的平均张力Ya算出偏差ΔYa=Yo-Ya,将该偏差ΔYa的信号向修正速度运算器14输出。
[0134] 修正速度运算器14具有例如比例、积分、微分各控制要素,根据未图示的时钟信号而周期性地工作,由此,基于偏差ΔYa算出速度修正值,将其速度修正值的信号V1向指令速度运算器16输出。另外,向指令速度运算器16,也从基本速度运算器15输出信号V0。 [0135] 对基本速度运算器15从织机控制装置30的织造条件设定器32输出织机的转动数及纬纱密度等信号S21。并且,基本速度运算器15,根据织机的转动数和纬纱密度算出基本速度,将其基本速度的信号V0向指令速度运算器16输出。
[0136] 指令速度运算器16,将来自基本速度运算器15的基本速度,算出以来自修正速度运算器14的速度修正值而修正的速度指令值,将其速度指令值的信号V2向速度用的加合点17的加法端子输出。
[0137] 对速度用的加合点17的减法端子,从检测送出马达5c的转动角度的编码器5d输出信号。从该编码器5d基于信号速度用的加合点17,算出送出马达5c的转动速度。另外,没有后述修正控制器19的基本功能时,速度用的加合点17,将算出的送出马达5c的转动速度和来自指令速度运算器16的速度指令值的偏差ΔV向驱动控制器18输出。 [0138] 驱动控制器18,将偏差ΔV变没的信号向送出马达5c输出。无修正控制器19的基本功能时,将送出马达5c的转动速度和速度指令值一致的信号向送出马达5c送出,控制送出马达5c的驱动。其结果为送经量得到控制,经纱的张力得到控制。这样的基本送出控制,在除了包括进行边撑41的移动变位的期间的控制期间的织机的定常运转中的期间进行。
[0139] 具有以上基本送出控制功能的送出控制装置中,本发明在所述控制期间,以与所述基本送出控制不同的控制方式控制送经量。更详细而言,本发明的送出控制装置,在所述控制期间,送经量,与所述基本送出控制的送出量相比,以成为在消除伴随边撑41的移动变位的经纱张力的变化的方向上调整的量的控制方式进行送出马达5c的驱动控制。并且,本实施例的送出控制装置10中,对于对所述基本送出控制中的基本速度施加对应张力偏差的修正而得到的速度指令值,施加对应于预先设定的修正量的速度修正值进行送经量的控制。另外,作为用于实行这样的不同的控制方式的修正控制单元设置修正控制器19。 [0140] 图示的例中,对于该修正控制器19,作为包括进行边撑41的移动变位的期间的控制期间设定修正期间的同时,设定用于对于基本速度张力修正的速度指令值进而施加修正的修正量。并且,这些设定,由输入设定器96进行。且,在进行经过设定的修正期间对应于设定的修正期间及修正量的送出量的修正。
[0141] 所述修正,在修正期间中的每个织机周期平均地进行。即,若设定的修正期间在织机X周期的修正量为Y(cm),进行各织机的每个周期将送出量作为Y/X的修正。 [0142] 并且,本实施例中,修正期间的开始时点,作为开始边撑41的移动变位的时点。另外,边撑41的移动变位的开始时点为织造部分的界限到达边撑41的位置(更具体而言,经纱方向的边撑41的织口侧端位置)的时点。
[0143] 并且,修正期间,可以由作业者任意设定。该修正期间,根据织机的转动数、纬纱密度、经纱的设定张力(目标张力)及边撑41的作用位置和不作用位置(离开织布的位置)之间的变位期间等织造条件决定即可。尤其是决定修正期间时,这些织造条件中,需要最先考虑所述变位期间。另外,所述变位期间,因为通过边撑41的移动速度和织机的转动数而决定,因此修正期间的决定等时,需要考虑这些。但是,边撑41的移动速度是一定时,边撑41在移动作用位置 不作用位置时行进的织机周期的数量对应于、织机的转动数而不同,因此,需要主要考虑织机的转动数。
[0144] 另外,因设定的目标的经纱张力伴随边撑41的移动变位的张力的变化程度不同,因此修正期间的决定时,有时需要考虑经纱的设定张力。例如,产生向经纱的张 力变低的一方(平织部分→帘织部分)的张力变化的条件下,设定张力低时,对于织造的修正的影响大,因此,优选对伴随边撑41的移动变位的经路长度的变化进行快速修正的送出量的修正。相反地,相同条件下,设定张力高时,对于织造的修正的影响小,因此,可以对伴随边撑41的移动变位的经路长度的变化进行慢速修正的送出量的修正。并且,产生向经纱的张力变高的一方(帘织部分→平织部分)张力变化的条件下,可以说相反。作业者对这些进行考虑设定修正期间即可。
[0145] 另外,对应修正期间,因为切换后的织造部分在平织时和帘织时的织机的转动数及纬纱密度不同,因此来自切换时点的织造速度(织布的行进速度)大不相同。因此,优选修正期间对于各个织造部分而设定。
[0146] 修正量,例如作为对应于伴随边撑41的移动变位产生的织布的经路长度的变化的送经长度(例如,cm单位)而设定。该修正量通过预先计算等而求出而设定。 [0147] 修正控制器19,为如上述在修正期间中的每个织机周期进行平均的修正,基于设定的修正期间和修正量算出每个织机周期的修正量。进而,修正控制器19,根据该算出的修正量(送经量)及织机的转动数(根据检测织机的主轴9a的转动数的编码器9b来把握)等,算出用于在各织机周期输送相当于该修正量的经纱的送出马达5c的转动速度,将速度修正值信号V3向速度用的加合点17的加法端子输出。
[0148] 并且,织造部分变为平织部分→帘织部分时,边撑41从作用位置向不作用位置移动,经纱张力变低。因此,需要将所述修正期间的送出量减少为比通常少,所述速度修正值成为负值。相反地,织造部分变为帘织部分→平织部分时,因为经纱张力变高,所以所述速度修正值成为正值。
[0149] 输出这样的速度修正值的结果,速度用的加合点17中,对于基本速度施加张力修正的速度指令值用所述速度修正值进一步修正,将该修正的速度指令值和算出的送出马达5c的转动速度的偏差ΔV向驱动控制器18输出。驱动控制器18将偏差ΔV变没的信号向送出马达5c输出。其结果为,送经量以与除了所述控制期间的定常运转中的期间不同的控制方式进行控制。
[0150] 上述织造部分的切换时点中,表示有关从织机控制装置30的主控制器33,向平织部分→帘织织造部分的切换及下一个织造的织造部分为帘织部分的信息的信号S4,向送出控制装置10的修正控制器19输出。修正控制器19,判断下一个织造的织造部分是帘织部分还是平织部分,将成为对应于在对于该织造部分设定的修正期间设定的修正量的平均的修正量的速度指令值(使送出量减少的负值)的信号V3向速度用的加合点17输出。由此,调整为在消除伴随边撑41的变位的经纱张力的降低的 方向。
[0151] 本发明不限于所述实施例。所述实施例中,对于修正期间进行的基本送出控制所求得的速度指令值施加设定的速度修正值而进行修正,但本发明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对于所述速度指令值乘以预先设定的系数而进行修正。另外,可以代替对于通过基本的送出控制求得的速度指令值进行修正,在修正期间,也可以以设定的特定的速度驱动送出马达5c。这时,预先求出考虑基本速度和用于送出修正伴随边撑41的移动变位的经纱的经路长度变化的部分的经纱的送出马达5c的速度的特定速度,以该速度驱动送出马达5c即可。 [0152] 另外,对于进行修正的期间,所述实施例中,预先设定期间,代替此可以仅设定修正的开始时间。并且,使修正结束的时间,例如,由其他监视装置监视由张力检测器6c检测的经纱张力,在检测张力成为预定范围内的时点,回到原送出控制即可。另外,这时,修正量相比所述实施例,优选稍小值。
[0153] 修正期间以织机周期数(拾取数)作为单位而设定,但也可以通过时间和织造长度设定。
[0154] 以上的说明中,将使用本发明的织机作为帘布织机进行了说明,但使用本发明的织机不限于此,只要是下述织机即可,该织机为用于织造包括两种以上密度不同的织造部分的织布的织机,具备边撑装置,该边撑装置具有:边撑位置自动切换机构,其作为可以使边撑在作用位置和待机位置两位置间变位并对应织造的织造部分的纬纱密度使边撑的位置自动切换到所述两位置间的任一个。因此,也包括送经部件为送出束织机的情形。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