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纺织;造纸 / 织造 / 机织织物;织造方法;织机 / 纱罗织物 / 一种用于在织机上织造纱罗织物控制经纱的装置

一种用于在织机上织造纱罗织物控制经纱的装置

申请号 CN97198736.X 申请日 1997-07-24 公开(公告)号 CN1233297A 公开(公告)日 1999-10-27
申请人 维兹库尼乌斯塔夫纺织施特罗尤利贝雷茨公司; BP阿莫科公司; 发明人 J·德沃拉克; J·姆雷纳; M·吕德瓦; P·卡雷尔;
摘要 一种控制 经纱 的装置,该经纱用于在织机上织造纱罗织物,其包括:一 钢 筘(1),该钢筘设有被狭槽彼此隔开的滑动件,该狭槽为成对的经纱导向,其中一对狭槽属于静止的经纱组(19),另一对狭槽属于旋转的经纱组(18),同时可往复运动的织针(3)设有针眼(4),该针眼为设置于钢筘(1)前方的静止经纱(19)导向,该织针与一适合于给其传递往复运动的机构连接,该装置还包括:可垂直调节的综框(10、11、14),这些综框设置于所说织针(3)的前方;具有斜槽的第一综框,其中斜槽用于旋转经纱(18)的通行,而另一综框在旋转经纱的整个通道上设有线性槽(13),所说的线性槽用于经纱(18)的通道。至少一个静止经纱组(19)的导向部件(20)平行于综框(10、11、14)设置,并位于其上方,导向部件(20)与具有针眼(4)的织针(3)连接;至少旋转经纱(18)的两个补偿辊(15)安装于第三综框(14)上。
权利要求

1、一种控制经纱的装置,其中经纱用于在织机上织造纱罗织物, 所说的装置包括:一筘,该钢筘设置有被狭槽彼此隔开的滑动件,该 狭槽为成对的经纱导向,其中一对狭槽属于静止的经纱组,而另一对狭 槽属于旋转的经纱组,同时可往复运动的织针设置有针眼,该针眼为设 置于钢筘前方的静止经纱导向,所说的织针与一适合于给其传递往复运 动的机构相连接,该装置还包括:综框,该综框可垂直调节并设置于所 说织针的前方;具有斜槽的第一综框,其中斜槽用作旋转经纱通道,而 另一综框在旋转经纱的整个通道上设置有线性槽,所说的线性槽用于经 纱的通道,其特征在于:至少有一个静止经纱组(19)的导向部件(20) 平行于综框(10、11、14)设置,并位于其上方,导向部件(20)与具 有针眼(4)的织针(3)连接;至少有两个旋转经纱(18)的补偿辊(15) 安装于第三综框(14)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经纱(18)的补 偿辊(15)相对该第三综框(14)可调地安装于综框(1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经纱(18)的补 偿辊(15)安装于一摆轴(16)上,该摆轴适合于在第三综框(14)上 往复回转,并与驱动机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静止经纱(19)的导 向部件(20)被制成一个平行于综框(10、11、14)的纵向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导向部件(20) 被安装在所说机构的连杆(6)上,所说的机构用于将往复运动传递给 设置有针眼(4)的织针(3)。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经纱的装置,其中经纱用于在织机上织造纱罗 织物,所说的装置包括:一筘,该钢筘设置有被狭槽彼此隔开的滑动 件,该狭槽用于为成对的经纱导向,其中一对经纱为静止的经纱组,而 另一对经纱为旋转的经纱组。在织造过程中,沿经纱移动的方向,一组 可反向移动的织针设置有为静止的经纱导向的针眼,并该织针设置于钢 筘的前面并与一适合于给钢筘传递所说的反向运动的机构连接,在该机 构的前面设置有可沿垂直方向调节的综框。第一综框设置有用于旋转经 纱通过的斜槽,而另一综框设置有一贯穿整个经纱宽度的直线槽,该直 线槽用于经纱组的通过。

纱罗织物表现出特定的性质,这些特性产生于交织点、交织特性的 不同构造,因此纱线的交织可通过两股经纱相互捻回而实现,从而无需 使纬纱与所说的经纱交织。在每个织造周期中,每次其位置都是经纱组 的一根经纱在上,一根经纱在下,所说的经纱不是通过相互交换上下位 置产生交织作用,而是通过相互捻回产生交织作用。

因此,经纱被分成两组,即划分为静止的经纱组和旋转的经纱组。 特殊的机构被用于使它们产生相互垂直于它们轴线的运动。

这种装置的公知实施例包括特殊的绞综和返回的半综。

另一实施例采用装配有织针的轴架替代了综丝。在本文中,轴架除 了完成梭口形成的运动外,还平行于梭口插入方向实现相互间的往复运 动。

纱罗组织形成的另一公知方法已在专利CZ280463中被公开,该专利 涉及一种用于粘合织机上织物边缘的装置。相对前述之现有技术该装置 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于轴架上的斜槽产生旋转经纱所需运动的方法实 现了标准的梭口运动,从而使轴架不必象前一实施例那样沿两个方向移 动,因此降低了升高的动,简化了机构。与使用特殊综丝的实施例相 比,本实施例不包括其它的组份,例如用于传递与经纱积极接触的半综, 而且在综框的变换过程中,这些组份的移动表现出不连续的变化,由于 它们的冲击作用将对织机的工作频率产生副作用。专利CZ280643公开的 这种机构之缺陷在于:这种装置只能用有限数量的经纱在织物边缘形成 纱罗织物,而不是形成完整的纱罗织物。

上述实施例的另一缺陷在于:它不能保证在两个经纱组的每个经纱 组中保持相同的张力,因此在织造过程中,就会产生不均匀比例的拉长。 为此,这样交织的经纱必须从特殊的辅助经纱筒被进给,每个经纱筒都 装配有可单独调节的制动装置。

根据本发明之用于控制经纱的装置消除了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 发明的原理在于:静止经纱组的至少一个导向部件在平行的综框上方设 置,导向部件与设置有针眼的织针部件连接,而且至少有两个旋转经纱 组的补偿辊安装于第三综框上。

该装置可在静止经纱组和旋转经纱组中保持相同的拉力,并且可消 除在织造周期和在织机上的织造过程中从打纬点到后梁延伸的区域内按 比例拉长的差异。

作为优选,安装于第三综框上的旋转经纱组的补偿辊最好相对第三 综框可调节地设置,从而能够形成和调节经纱的旋转股所需的接触 度,该接触角度用于产生摩擦阻力,摩擦阻力的值与静止股上经纱的阻 力持续地相同。

作为优选,旋转经纱的补偿辊最好安装于可在第三综框上往复回转 的摆轴上(并与驱动机构连接)。这样就可以容易、连续地改变补偿辊 上旋转经纱的接触角度,而且由此可校正作用于旋转经纱组之经纱上的 摩擦力

静止经纱组的导向部件最好被制成一平行于综框的纵向杆。

为实现该机构的最佳作用,导向部件最好安装于该机构的连杆上, 该连杆用于使设置有针眼的织针部件产生往复移动。

本实施例的优点在于:控制静止经纱组运动的织针行程与控制旋转 经纱组运动的导向斜槽的行程大体相同,其中静止的经纱组越过导向部 件。属于静止经纱组的每根经纱穿过针眼,针眼在梭口形成过程中用于 实现基本为直线的往复运动。当经纱组离开织针后,经纱就会通过位于 驱动机构之连杆上的导向部件。如此选择该装置的导向轨迹,以使在织 造周期内并在打纬点和后梁之间确保属于静止经纱组的经纱的总长在整 个区域(section)上保持恒定。穿过设置于综框上的导向斜槽后,属 于旋转经纱组的经纱通过补偿环路,该补偿环路包括一对补偿辊,补偿 辊最好尽可能近地设置于具有斜槽的综框上。

织物形成区域内两股经纱之相同的张力确保了相同的织造能力和织 物质量。此外,由于消除了通过从综丝到后梁之部分(section)的比 例拉长差,从而允许仅采用一个经轴和一个后梁。

图1示出了在织机上织造出的纱罗织物的结构,其中织机装配有根 据本发明之用于控制经纱的装置,该装置的实施例如图2所示,图2为一 立体视图。

如图1所示,用于控制经纱的装置为织机的一部分,织机设置有公 知的钢筘1,钢筘1设置有纬纱21的引纬通道2,钢筘1被固定于一未示出 的筘座上。沿经纱移动的方向,在钢筘1的前方,设置有织针3,该有针 眼4的织针3被固定于固定部件5上,该固定部件5上依次固定到至少两个 可往复移动的连杆6上。在所说织针3的前方设置有可沿垂直方向往复移 动的第一综框10、第二综框11和第三综框14,其中第一综框10设置有一 排斜槽12,第二综框11设置有直线槽13,第三综框14设置有一对补偿辊 15,补偿辊15可相对第三综框14的轴架往复移动地被安置,例如安装到 一摆轴16上,摆轴16与一未示出的驱动装置连接。沿经纱移动的方向并 在综框10、11、14的前方安装一后梁17。标记为“第一”、“第二”和“第 三”的综框编号是指实际参与根据本发明的纱罗织物之形成的综框。如 果需要,织机还可包括公知的综框,这些综框可设置于综框10、11、14 的前方、后方或设置于其间。

连杆6例如可被安装于双平衡杆驱动机构7上,这种双平衡杆驱动机 构设置有一传动销8,这种情形已在实施例中被示出。在远离驱动机构7 的一侧,每个连杆6都装配有一托架9,该托架9上固定着静止经纱组19 的导向部件20,该导向部件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包括一杆。该导向部件20 平行于综框10、11、14地设置,并且位于综框10、11之上方。

经纱通过后梁17从一未示出的经轴被引出。从后梁向前,经纱被分 成旋转经纱组18和静止经纱组19。旋转经纱组18从后梁17被引入补偿辊 15,旋转经纱18弯曲通过这对补偿辊,从而形成产生摩擦阻力区域所需 的接触角。最好设置得补偿辊15,可在第一补偿辊的轴线与第二综框11 之间得到尽可能小的距离。补偿辊15的相对位置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 是可调的。根据所需的工艺,可调节作用于旋转经纱组18上的摩擦阻力 之所需值。而且,根据所需的工艺,补偿辊15可相对未示出的织造平面 改变工作位置,例如通过改变摆轴16的角位置,如图1所示,补偿辊15 安装于摆轴16上。

从补偿辊对15起,旋转经纱组18被引入第二综框11的直线槽13中并 从此处,各组旋转经纱18从槽13被引入第一综框10的各个斜槽12内,并 置于钢筘1相应滑动件之间。静止经纱组19从后梁17向上越过综框10、 11、14并通过导向部件20引出。然后,每根静止的经纱19被(分别)引 入织针3的针眼4中,并且与旋转经纱18类似,分别位于各个钢筘1的滑 动件之间。这样,在钢筘1的滑动件之间的各槽就可以分别接收各组内 的一根旋转经纱18和一根静止经纱19。

在织针3向下移动过程中,第一和第二综框10、11同时伴随着向上 移动,静止经纱19和旋转经纱18以一种公知的但未示出的方式形成用于 纬纱引入的梭口,所说的纬纱在图中也未示出。

织针3始终定位于第一综框10的各斜槽12的轴线上。各个旋转经纱18 将围绕织针3的侧面,而织针3的侧面由其在第一综框10之斜槽12的位置 所决定,而且旋转经纱18在所说斜槽12内的移动由第二综框11之线性槽 13边缘施加的力来完成。在旋转经纱18上由线性槽13之上边缘或下边缘 起的作用是由第一综框10和第二综框11的数量、速度和行程不同而产生 的。

如果第二综框11的速度大于第一综框10的速度,那么线性槽13的边 缘就会将旋转经纱18推出第一综框10之斜槽12的上部位置,反之亦然。 这样,旋转经纱18就会相对静止经纱移动,而且以纱罗织物的形式与纬 纱21交织,如图2所示。

可对导向部件20的运动轨迹进行选择,以确保经过导向部件20的静 止经纱19的总长度在整个织造周期内从打纬点到后梁17的区域上保持不 变。

这样,就消除了在织造过程中静止经纱19之张力的不利变化。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