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交织双层布

申请号 CN201610504446.7 申请日 2016-06-29 公开(公告)号 CN105908324A 公开(公告)日 2016-08-31
申请人 江苏华信亚麻纺织有限公司; 发明人 薛茂深; 王雅琴;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棉 麻交织双层布,包括交织成一体的上层组织结构以及下层组织结构,所述上层组织结构由上层 经纱 和上层 纬纱 交织而成,下层组织结构则由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所述上层经纱、上层纬纱以及下层经纱均选用纱支为20~30D的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该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的截面呈光三 角 形,所述下层纬纱选用纱支为20S~40S的再生 纤维 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混 纺纱 。本发明提供的棉麻交织双层布具有透叠效果,且手感柔软舒适。 水 洗 整理 步骤不仅可以消除织物坯布织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应 力 ,而且可以同时实现对涤纶或锦纶单丝的 软化 处理,不需再单独进行软化处理。
权利要求

1.一种麻交织双层布,包括交织成一体的上层组织结构以及下层组织结构,所述上层组织结构由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组织结构则由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所述上层经纱、上层纬纱以及下层经纱均选用纱支为20~30D的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该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的截面呈光三形,所述下层纬纱选用纱支为20S~40S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步骤S1,坯布织造:根据所设计的双层织物组织结构,将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而成上层组织结构,而将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组织结构,同时,将上层组织结构和下层组织结构交织成一体;
步骤S2,整理:织物坯布在温度为40~50℃的条件下进行水洗整理;其中,水洗液中含有摩尔浓度为7~9mmol/L的氯化锌和L-赖酸,氯化锌和L-赖氨酸摩尔浓度比为6~
8:1;
步骤S3,定型处理:在150~170℃下,对经过水洗处理的织物进行定型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麻交织双层布,其特征在于:水洗液中含有摩尔浓度为
8mmol/L的氯化锌和L-赖氨酸,氯化锌和L-赖氨酸摩尔浓度比为7: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棉麻交织双层布,其特征在于:水洗整理时间为2~3小时。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棉麻交织双层布,其特征在于: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中,棉纤维含量为30~70wt%。

说明书全文

一种麻交织双层布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纺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棉麻交织双层布。

背景技术

[0002] 双层布由两组以上各自独立的经纱与两组以上各自独立纬纱交织而成相互重叠的两层织物称为双层织物。在双层织物中,上层经纱与上层纬纱称为表经、表纬,表经表纬交织成表层织物。下层的经纱和纬纱称为里经、里纬,里经与里纬交织的组织称为里层组织,连接上下层织物的经纬交织点称为接结点。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棉麻交织双层布。
[0004]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5] 一种棉麻交织双层布,包括交织成一体的上层组织结构以及下层组织结构,所述上层组织结构由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组织结构则由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所述上层经纱、上层纬纱以及下层经纱均选用纱支为20~30D的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该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的截面呈光三形,所述下层纬纱选用纱支为20S~40S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0006] 步骤S1,坯布织造:根据所设计的双层织物组织结构,将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而成上层组织结构,而将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组织结构,同时,将上层组织结构和下层组织结构交织成一体;
[0007] 步骤S2,整理:织物坯布在温度为40~50℃的条件下进行水洗整理;其中,水洗液中含有摩尔浓度为7~9mmol/L的氯化锌和L-赖酸,氯化锌和L-赖氨酸摩尔浓度比为6~8:1;
[0008] 步骤S3,定型处理:在150~170℃下,对经过水洗处理的织物进行定型处理。
[0009] 进一步地,水洗液中含有摩尔浓度为8mmol/L的氯化锌和L-赖氨酸,氯化锌和L-赖氨酸摩尔浓度比为7:1。
[0010] 进一步地,水洗整理时间为2~3小时。
[0011] 进一步地,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中,棉纤维含量为30~70wt%。
[0012] 本发明的优点:
[0013] 本发明提供的棉麻交织双层布具有透叠效果,且手感柔软舒适。水洗整理步骤不仅可以消除织物坯布织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应,而且可以同时实现对涤纶或锦纶单丝的软化处理,不需再单独进行软化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保护范围。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0015] 实施例1:棉麻交织双层布的制备
[0016] 包括交织成一体的上层组织结构以及下层组织结构,所述上层组织结构由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组织结构则由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所述上层经纱、上层纬纱以及下层经纱均选用纱支为25D的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该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的截面呈光三角形,所述下层纬纱选用纱支为30S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0017] 步骤S1,坯布织造:根据所设计的双层织物组织结构,将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而成上层组织结构,而将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组织结构,同时,将上层组织结构和下层组织结构交织成一体;
[0018] 步骤S2,水洗整理:织物坯布在温度为45℃的条件下进行水洗整理;其中,水洗液中含有摩尔浓度为8mmol/L的氯化锌和L-赖氨酸,氯化锌和L-赖氨酸摩尔浓度比为7:1;
[0019] 步骤S3,定型处理:在160℃下,对经过水洗处理的织物进行定型处理。
[0020] 其中,水洗整理时间为2.5小时。
[0021] 其中,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中,棉纤维含量为50wt%。
[0022] 实施例2:棉麻交织双层布的制备
[0023] 包括交织成一体的上层组织结构以及下层组织结构,所述上层组织结构由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组织结构则由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所述上层经纱、上层纬纱以及下层经纱均选用纱支为20D的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该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的截面呈光三角形,所述下层纬纱选用纱支为20S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0024] 步骤S1,坯布织造:根据所设计的双层织物组织结构,将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而成上层组织结构,而将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组织结构,同时,将上层组织结构和下层组织结构交织成一体;
[0025] 步骤S2,水洗整理:织物坯布在温度为40℃的条件下进行水洗整理;其中,水洗液中含有摩尔浓度为7mmol/L的氯化锌和L-赖氨酸,氯化锌和L-赖氨酸摩尔浓度比为6:1;
[0026] 步骤S3,定型处理:在150℃下,对经过水洗处理的织物进行定型处理。
[0027] 其中,水洗整理时间为3小时。
[0028] 其中,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中,棉纤维含量为30wt%。
[0029] 实施例3:棉麻交织双层布的制备
[0030] 包括交织成一体的上层组织结构以及下层组织结构,所述上层组织结构由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组织结构则由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所述上层经纱、上层纬纱以及下层经纱均选用纱支为30D的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该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的截面呈光三角形,所述下层纬纱选用纱支为40S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0031] 步骤S1,坯布织造:根据所设计的双层织物组织结构,将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而成上层组织结构,而将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组织结构,同时,将上层组织结构和下层组织结构交织成一体;
[0032] 步骤S2,水洗整理:织物坯布在温度为50℃的条件下进行水洗整理;其中,水洗液中含有摩尔浓度为9mmol/L的氯化锌和L-赖氨酸,氯化锌和L-赖氨酸摩尔浓度比为8:1;
[0033] 步骤S3,定型处理:在150~170℃下,对经过水洗处理的织物进行定型处理。
[0034] 其中,水洗整理时间为2小时。
[0035] 其中,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中,棉纤维含量为70wt%。
[0036] 实施例4:棉麻交织双层布的制备
[0037] 包括交织成一体的上层组织结构以及下层组织结构,所述上层组织结构由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组织结构则由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所述上层经纱、上层纬纱以及下层经纱均选用纱支为25D的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该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的截面呈光三角形,所述下层纬纱选用纱支为30S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0038] 步骤S1,坯布织造:根据所设计的双层织物组织结构,将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而成上层组织结构,而将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组织结构,同时,将上层组织结构和下层组织结构交织成一体;
[0039] 步骤S2,水洗整理:织物坯布在温度为45℃的条件下进行水洗整理;其中,水洗液中含有摩尔浓度为8mmol/L的氯化锌和L-赖氨酸,氯化锌和L-赖氨酸摩尔浓度比为6:1;
[0040] 步骤S3,定型处理:在160℃下,对经过水洗处理的织物进行定型处理。
[0041] 其中,水洗整理时间为2.5小时。
[0042] 其中,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中,棉纤维含量为50wt%。
[0043] 实施例5:棉麻交织双层布的制备
[0044] 包括交织成一体的上层组织结构以及下层组织结构,所述上层组织结构由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组织结构则由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所述上层经纱、上层纬纱以及下层经纱均选用纱支为25D的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该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的截面呈光三角形,所述下层纬纱选用纱支为30S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0045] 步骤S1,坯布织造:根据所设计的双层织物组织结构,将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而成上层组织结构,而将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组织结构,同时,将上层组织结构和下层组织结构交织成一体;
[0046] 步骤S2,水洗整理:织物坯布在温度为45℃的条件下进行水洗整理;其中,水洗液中含有摩尔浓度为8mmol/L的氯化锌和L-赖氨酸,氯化锌和L-赖氨酸摩尔浓度比为8:1;
[0047] 步骤S3,定型处理:在160℃下,对经过水洗处理的织物进行定型处理。
[0048] 其中,水洗整理时间为2.5小时。
[0049] 其中,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中,棉纤维含量为50wt%。
[0050] 实施例6:对比实施例,氯化锌和L-赖氨酸摩尔浓度比为5:1
[0051] 包括交织成一体的上层组织结构以及下层组织结构,所述上层组织结构由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组织结构则由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所述上层经纱、上层纬纱以及下层经纱均选用纱支为25D的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该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的截面呈光三角形,所述下层纬纱选用纱支为30S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0052] 步骤S1,坯布织造:根据所设计的双层织物组织结构,将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而成上层组织结构,而将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组织结构,同时,将上层组织结构和下层组织结构交织成一体;
[0053] 步骤S2,水洗整理:织物坯布在温度为45℃的条件下进行水洗整理;其中,水洗液中含有摩尔浓度为8mmol/L的氯化锌和L-赖氨酸,氯化锌和L-赖氨酸摩尔浓度比为5:1;
[0054] 步骤S3,定型处理:在160℃下,对经过水洗处理的织物进行定型处理。
[0055] 其中,水洗整理时间为2.5小时。
[0056] 其中,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中,棉纤维含量为50wt%。
[0057] 实施例7:对比实施例,氯化锌和L-赖氨酸摩尔浓度比为9:1
[0058] 包括交织成一体的上层组织结构以及下层组织结构,所述上层组织结构由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组织结构则由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所述上层经纱、上层纬纱以及下层经纱均选用纱支为25D的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该白色涤纶或锦纶单丝的截面呈光三角形,所述下层纬纱选用纱支为30S的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通过如下步骤制备而成:
[0059] 步骤S1,坯布织造:根据所设计的双层织物组织结构,将上层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而成上层组织结构,而将下层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下层组织结构,同时,将上层组织结构和下层组织结构交织成一体;
[0060] 步骤S2,水洗整理:织物坯布在温度为45℃的条件下进行水洗整理;其中,水洗液中含有摩尔浓度为8mmol/L的氯化锌和L-赖氨酸,氯化锌和L-赖氨酸摩尔浓度比为9:1;
[0061] 步骤S3,定型处理:在160℃下,对经过水洗处理的织物进行定型处理。
[0062] 其中,水洗整理时间为2.5小时。
[0063] 其中,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棉纤维混纺而成的混纺纱中,棉纤维含量为50wt%。
[0064] 实施例8:效果实施例
[0065] 分别对实施例1~7制备的棉麻交织双层布进行打分评价。各项满分为10分,由5名专业评委打分,取平均值。结果如下表。
[0066]  柔软性 舒适性
实施例1 10 10
实施例4 9.6 9.8
实施例5 9.4 9.6
实施例6 4.4 5.2
实施例7 4.7 5.5
[0067] 实施例2、3评价结果与实施例4、5基本一致。
[0068] 上述结果表明,本发明提供的棉麻交织双层布具有透叠效果,且手感柔软舒适。水洗整理步骤不仅可以消除织物坯布织造过程中所产生的应力,而且可以同时实现对涤纶或锦纶单丝的软化处理,不需再单独进行软化处理。柔软舒适性与水洗整理步骤有关,水洗液中氯化锌和L-赖氨酸摩尔浓度比为6~8:1时,棉麻交织双层布效果最好。
[0069] 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