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链

申请号 CN201080070066.8 申请日 2010-11-10 公开(公告)号 CN103209610B 公开(公告)日 2015-08-19
申请人 YKK株式会社; 发明人 高桥成人;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链带的带侧缘部的比止部靠带的长度方向外侧的部分的美观性的 拉链 。拉链包括:编织而成的一对链带(20);拉链链齿列(30),其分别设置在一对链带(20)的相对的带侧缘部(20a),该拉链链齿列(30)具有多个拉链链齿(31);拉头(40),其使一对拉链链齿列(30) 啮合 或分开;止部(11、12),其设置在一对拉链链齿列(30)的端部,用于使拉头(40)的移动停止,在带侧缘部(20a)的比止部(11、12)靠链带(20)的长度方向外侧的部分,沿带的长度方向形成有条纹图案(S)。
权利要求

1.一种拉链(10),该拉链(10)包括:
一对链带(20);
拉链链齿列(30),其分别设置在上述一对链带的相对的带侧缘部(20a),该拉链链齿列(30)具有多个拉链链齿(31);
拉头(40),其使上述一对拉链链齿列啮合或分开;
止部(11、12),其设置在上述一对拉链链齿列的端部,用于使上述拉头的移动停止,该拉链(10)的特征在于,
在上述带侧缘部的比上述止部靠上述链带的长度方向外侧的部分,沿上述带的长度方向形成有条纹图案(S);
利用经纱(21)和纬纱(22)编织上述链带(20),将比上述经纱粗的芯线(23a、23b)织入上述带侧缘部(20a),
通过使纬纱和芯线的颜色互不相同而形成上述条纹图案(S)。

说明书全文

拉链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拉链。

背景技术

[0002] 公知一种以往的拉链,该拉链将依次染成数种色彩、例如像彩虹色那样的色彩的多色绳或多色线,织入或编入链带的带侧缘部而形成膨胀状的芯部,并且该拉链形成有绚丽多彩的装饰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700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4]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5]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拉链中,并未考虑链带的带侧缘部的比止部靠带的长度方向外侧的部分的美观性。
[0006]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链带的带侧缘部的比止部靠带的长度方向外侧的部分的美观性的拉链。
[0007]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08] 利用下述的技术方案达成本发明的上述目的。
[0009] (1)一种拉链,该拉链包括:编织而成的一对链带;拉链链齿列,其分别设置在一对链带的相对的带侧缘部,该拉链链齿列具有多个拉链链齿;拉头,其使一对拉链链齿列啮合或分开;止部,其设置在一对拉链链齿列的端部,用于使拉头的移动停止,该拉链的特征在于,在带侧缘部的比止部靠链带的长度方向外侧的部分,沿带的长度方向形成有条纹图案。
[0010] (2)根据(1)所述的拉链,其特征在于,利用经纱纬纱编织链带,将比经纱粗的芯线织入带侧缘部,利用纬纱和芯线的织眼形成条纹图案。
[0011] 发明的效果
[0012] 采用本发明的拉链,由于在带侧缘部的比止部靠链带的长度方向外侧的部分,沿带的长度方向形成有条纹图案,所以能够提高带侧缘部的比止部靠带的长度方向外侧的部分的美观性。附图说明
[0013] 图1是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的一实施方式的正面图。
[0014]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链带的带侧缘部的编织组织的放大立体图。
[0015] 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链带的带侧缘部的编织组织的放大剖视图。
[0016] 图4是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的第1变形例的正面图。
[0017] 图5是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的第2变形例的正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拉链的一实施方式。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关于链带,正面侧是图1的纸面的面前侧(在后述的拉头的上侧具有拉片的一侧),反面侧是图1的纸面的里侧(在后述的拉头的下侧不具有拉片的一侧),上侧是图1的纸面的上侧(为了使后述的拉链链齿列啮合而使拉头移动的方向),下侧是图1的纸面的下侧(为了使后述的拉链链齿列分开而使拉头移动的方向),左侧是图1的纸面的左侧,右侧是图1的纸面的右侧,关于拉头,上侧是图1的纸面的面前侧,下侧是图1的纸面的里侧,前侧是图1的纸面的上侧,后侧是图1的纸面的下侧,左侧是图1的纸面的左侧,右侧是图1的纸面的右侧。另外,也将链带和拉头的左右方向称作宽度方向。另外,也将链带的上下方向称作长度方向。
另外,带的长度方向是链带的长度方向,带的宽度方向是链带的宽度方向。
[0019]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包括:编织而成的左右一对链带20;拉链链齿列30,其分别设置在左右一对链带20的相对的带侧缘部20a,具有多个拉链链齿31;拉头40,其使左右的拉链链齿列30啮合或分开;上止部11,其分别设置为与左右的拉链链齿列
30的上端部邻近;下止部12,其设置为与左右的拉链链齿列30的下端部邻近。并且,通过操作拉片41而使拉头40向上方移动,能使左右的拉链链齿列30啮合,通过使拉头40向下方移动,能将左右的拉链链齿列30分开。
[0020] 如图2和图3所示,利用由聚酯纤维或聚酰胺纤维的复丝构成的经纱21和纬纱22编织链带20。经纱21和纬纱22的纱支为330dTex。另外,在链带20的带侧缘部20a的正反方向两侧分别织入有比经纱21粗的芯线23a、23b,该芯线23a、23b在带的宽度方向上与经纱21相邻配置。将3根560dTex的复丝作为芯材,用267dTex的编织纱覆盖该芯材的四周而形成芯线23a、23b。
[0021] 另外,在带侧缘部20a的比上止部11靠上侧的部分和比下止部12靠下侧的部分,利用纬纱22和配置在正面侧的芯线23a沿带的长度方向形成有条纹图案S。另外,通过使纬纱22和芯线23a的颜色互不相同而形成条纹图案S。芯线23a配置为向比链带20的正面靠链带20的正面侧的位置隆起。另外,芯线23b配置为向比链带20的反面靠链带20的反面侧的位置隆起。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纬纱22和芯线23a形成条纹图案S,但也可以利用经纱21和纬纱22形成条纹图案S。另外,作为芯线23a和纬纱22的颜色,例如在使芯线23a为白色等淡色的情况下,使纬纱22为茶色或藏青色等浓色。另外,优选使经纱21的颜色与芯线23a的颜色相同。因此,在芯线23a的颜色为白色的情况下,使经纱21的颜色为白色。另外,经纱21的颜色不限定于与芯线23a的颜色相同,也可以使经纱21的颜色与纬纱22的颜色相同,或使经纱21的颜色与芯线23a和纬纱22的颜色不同。
[0022]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形成良好的条纹图案S,如图2所示,对于配置在正面侧的芯线23a,以跨越在3根(在本实施方式中将2根合并算为1根)纬纱22之上,并且钻进1根纬纱22的下方的方式织入该芯线23a。另外,对于配置在反面侧的芯线23b,以跨越在1根纬纱22之上,并且钻进3根纬纱22的下方的方式织入该芯线23b。另外,以跨越在2根纬纱22之上,并且钻进2根纬纱22的下方的方式织入经纱21。因而,芯线23a、23b跨越在比经纱21所跨越的数量多的纬纱22之上(在芯线23b的情况下,从带的正面侧观察,芯线23b钻进纬纱22的下方),所以芯线23a、23b的暴露程度增大,能形成良好的条纹图案S。另外,被芯线23a(23b)跨越在上方(钻进下方)的纬纱22的根数任意,只要为2根以上即可。另外,上述经纱21的织入侧是与芯线23a、23b相邻的经纱21,除此之外的经纱21的织入侧任意。另外,也可以通过使经纱21的颜色与纬纱22不同而形成条纹图案,使该条纹图案与上述条纹图案S联合。另外,由于利用颜色互不相同的纬纱22和芯线23a沿带侧缘部20a形成条纹图案S,所以纬纱22或芯线23a的颜色从沿带侧缘部20a安装的多个拉链链齿31间暴露出。此外,也可以调整条纹图案S的间隔和多个拉链链齿31的间隔的至少一方,从而使从多个拉链链齿31间暴露出的颜色与纬纱22或芯线23a的颜色统一。
[0023] 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由于在带侧缘部20a的比上止部11靠上侧的部分和比下止部12靠下侧的部分,沿带的长度方向形成有条纹图案S,所以能够提高带侧缘部20a的比上止部11和下止部12靠带的长度方向外侧的部分的美观性。
[0024] 另外,采用本实施方式的拉链10,由于利用纬纱22和配置在正面侧的芯线23a的织眼来形成条纹图案S,所以与通过对芯线23a染色而付与芯线23a以条纹图案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染色工序的次数。由此,能够降低拉链10的制造成本。
[0025] 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如图4所示,也可以使用由座销51、插座52和插销53构成的分离嵌插件50来代替下止部12。在该情况下,条纹图案S只形成在带侧缘部20a的比上止部11靠上侧的部分。
[0026] 另外,如图5所示,作为本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也可以是利用金属制成左右一对的拉链链齿列30,利用第1拉头40a和第2拉头40b使该左右一对的拉链链齿列30啮合或分开。第1拉头40a配置在拉链10的上侧,第2拉头40b配置在拉链10的下侧,第1拉头40a的后侧与第2拉头40b的后侧相对配置。并且,通过使第1拉头40a向拉链10的上方移动,使左右的拉链链齿列30啮合,通过使第1拉头40a向下方移动,将左右的拉链链齿列30分开。另外,通过使第2拉头40b向拉链10的上方移动,将左右的拉链链齿列30分开,通过使第2拉头40b向下方移动,使左右的拉链链齿列30啮合。另外,本变形例的拉链10具备上止部11和下止部12,上述上止部11分别设置为与左右的拉链链齿列30的上端部邻近,上述下止部12分别设置为与左右的拉链链齿列30的下端部邻近。并且,在各带侧缘部20a的比上止部11靠上侧的部分和比下止部12靠下侧的部分,沿带的长度方向形成有条纹图案S。另外,第2拉头40b的前后左右方向与第1拉头40a相反。
[0027] 另外,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
[0028] 附图标记说明
[0029] 10、拉链;11、上止部;12、下止部;20、链带;20a、带侧缘部;21、经纱;22、纬纱;23a、芯线;23b、芯线;30、拉链链齿列;31、拉链链齿;40、拉头;S、条纹图案。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