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喷织机的脱水装置

申请号 CN201410416304.6 申请日 2014-08-22 公开(公告)号 CN104420060B 公开(公告)日 2017-04-12
申请人 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发明人 辻本康一;
摘要 一种喷 水 织机用的脱水装置包括吸入构件。织布通路形成于织物的织口与喷水织机的表面滚筒之间。吸入构件布置在织布通路处并从织物的下侧脱水。在接近织口的 位置 与吸入构件之间,织布通路形成从接近织口的位置至吸入构件的上升斜坡。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喷织机的脱水装置,织布通路形成于织布的织口与所述喷水织机的表面滚筒之间,其中所述脱水装置包括吸入管,该吸入管布置在所述织布通路处并从所述织布的下侧脱水,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管布置成使得所述吸入管的最上部分位于比所述织口更高的位置,设置防水板和盖子覆盖在接近所述织口的位置与所述吸入管之间的一部分织布通路,
在被所述防水板和所述盖子覆盖的那部分织布通路的全部范围内,所述织布通路形成从接近所述织口的位置到所述吸入管的上升斜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织机包括保持织物的杆式边撑,其中,
所述杆式边撑在所述织布通路中位于接近所述织口处,
所述吸入管布置成使得所述吸入管的最上部分位于比所述杆式边撑的最上部分更高的位置,
设置所述防水板和所述盖子以覆盖在接近所述杆式边撑的位置与所述吸入管之间的一部分织布通路,
在被所述防水板和所述盖子覆盖的那部分织布通路的全部范围内,所述织布通路形成从所述杆式边撑的最上部分至所述吸入管的上升斜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水织机包括按压织物的按压构件,其中,
所述吸入管布置成使得所述吸入管的最上部分位于比所述按压构件按压织物的按压位置更高的位置,
所述按压构件位于所述织口处,
设置所述防水板和所述盖子以覆盖在接近所述按压构件的位置与所述吸入管之间的一部分织布通路,
在被所述防水板和所述盖子覆盖的那部分织布通路的全部范围内,所述织布通路形成从所述按压构件的按压位置朝向所述吸入管的上升斜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入管具有长度,在该长度上,所述吸入管在至少编织横向方向上完全接触织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管包括缝隙,在该缝隙处产生吸入流,以及
所述缝隙具有长度,在该长度上,所述缝隙在至少编织横向方向上完全面向织物。

说明书全文

用于喷织机的脱水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用于喷水织机(water jet loom)的脱水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织物在由喷水织机织出时是湿润的。因此,需要从织物脱水。出于该原因,喷水织机包括用以从织物脱水的脱水装置。喷水织机的脱水装置包括吸入构件,该吸入构件在织口与表面滚筒之间的织布通道中从织物脱水。该吸入构件包括缝隙。送机连接至该吸入构件。当送风机工作时,在吸入构件的缝隙处产生吸入流。然后,表面滚筒旋转而将织物拉向表面滚筒侧,当织物在吸入构件的缝隙上方移动时,吸入构件从湿润织物中吸出水。
[0003] 但是,当织物具有高的编织密度时,水沿着织物的上表面向表面滚筒流动。这使吸入构件从织物上吸水变得困难,并且降低了从织物脱水的效率。
[0004] 由此,日本特开2005-42255号公报描述了一种阻止织物上表面上的水流向表面滚筒的结构。该公开中描述的喷水织机的脱水装置包括导向杆。该导向杆位于织口与主吸入管(吸入构件)之间并延伸至比沿着通过织布的织口和主吸入管的最上部分延伸的方向布置的水平面(经线)更高的位置。导向杆从下侧支撑织物。因此,在从织布的纺织横向方向观察时,织口与主吸入管之间的织布通路为峰形。峰形织布通路减少了织布上表面上的流向主吸入管即流向表面滚筒的水量。
[0005] 但是,在上述公报中描述的喷水织机的脱水装置中,织布通路为峰形。因此,当位于朝峰上升的织布通道的部分中的织布上表面上的水移动超出织布通道的峰时,水可能沿从峰下降的织布通道的部分朝向主吸入管流动。这将会降低脱水效率。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一种能够提高从织布脱水的效率的喷水织机用的脱水装置。
[0007]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方面是喷水织机用的脱水装置。织布通路形成于织布的织口与喷水织机的表面滚筒之间。脱水装置包括吸入构件,该吸入构件布置在织布通路处并从织布的下侧脱水。在接近织口的位置与吸入构件之间,织布通路形成从接近织口的位置到吸入构件的上升斜坡。附图说明
[0008] 参考现有优选实施例的下述描述和附图,可以最好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其中:
[0009]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喷水织机的脱水装置的示意图;
[0010] 图2是显示图1的脱水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0011] 图3是显示图2的脱水装置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0012] 图4是显示另一实施例中的脱水装置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现在将参照图1至图3来描述喷水织机用的脱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0014] 参照图1,喷水织机包括脱水装置10、杆式边撑(bar temple)11、胸杆(breast bar)12、表面滚筒13、两个压辊14和15、以及卷布辊16。水从引纬(weft insertion)喷嘴N喷出,使得纬线被插入经线T中以编织织物W。织物W沿杆式边撑11、胸杆12、表面滚筒13和两个压辊14及15行进并绕卷布辊16盘绕。
[0015] 参照图2,织布通路M形成于织口W1与表面滚筒13之间。杆式边撑11在织布通路M中位于织口W1附近。杆式边撑11包括上导向杆11a、下导向杆11b以及纺锤11c。两个导向杆11a和11b在织物W的整个编织宽度上延伸。纺锤11c位于两个导向杆11a与11b之间并在织物W的整个编织宽度上延伸。织物W保持在导向杆11a和11b与纺锤11c之间以限制编织收缩,使得织物W具有高密度。此外,脱水装置10包括吸入管20,该吸入管用作为吸入构件并在织布通路M中的织物W的下侧从织物W脱水。
[0016] 如图3所示,吸入管20为管状并具有允许吸入管20至少在编织横向方向上与织物完全接触的长度。吸入管20包括缝隙20s。缝隙20s具有长度设定,使得缝隙20s在编织横向方向上完全面对织物W。
[0017] 参照图2,在朝着表面滚筒13被导向时,织物W与吸入管20的最上部分20h接触。设置吸入管20使得最上部分20h位于比杆式边撑11的最上部分11h(导向杆11a的最上位置)更高的位置。更具体地,在竖直方向上将最上部分20h设置于比杆式边撑11的最上部分11h更高的位置。因此,在最上部分11h与吸入管20之间,织布通路M形成从杆式边撑11的最上部分11h上升至吸入管20的斜坡。即,在接近织口W1的位置与吸入管20之间,织布通路M形成从接近织口W1的位置到吸入管20的上升斜坡。
[0018] 如图1所示,导管21、水-气分离器22和导管23将吸入管20连接至送风机24。当送风机24工作时,在吸入管20的缝隙20s处产生吸入流。水箱25连接至水-气分离器22。
[0019] 防水板26位于吸入管20上方。辅助板26a与防水板26的上部的内侧一体地形成。盖子27位于织布通路M的上方。防水板26和盖子27覆盖从接近杆式边撑11的位置到吸入管20的织布通路M。
[0020] 现在将说明本实施例的操作。
[0021] 当织物W具有高编织密度时,水沿着织口W1与表面滚筒13之间的织物W的上表面流动。在织物W的上表面上的水流向表面滚筒13。但是,在杆式边撑11的最上部分11h与吸入管20之间形成有斜坡,该斜坡从杆式边撑11的最上部分11h上升至吸入管20。即,从接近织口W1的位置到吸入管20的织布通路M为上升通路。因此,在织物W的上表面上的水不流向表面滚筒13。这防止了织物W的上表面上的水流向表面滚筒13。
[0022] 当从引纬喷嘴N喷射水以进行引纬时,即,在编织织物W时,送风机24工作以在吸入管20的缝隙20s处产生吸入流。织物W通过表面滚筒13的旋转被拉向至表面滚筒13,该织物W受到吸入管20的吸引作用。这将水从织物W吸引至吸入管20中。此处,织布通路M是从接近织口W1的位置到吸入管20的上升通路。因此,在织物W的上表面上的水不流向表面滚筒13。这提高了从织物脱水的效率。水-气分离器22从吸入至吸入管20的水分离空气且然后将水送至水箱25。
[0023] 实施例具有以下描述的优点。
[0024] (1) 织布通路M是从接近织口W1的位置到吸入管20的上升斜坡。因此,织布通路M是从接近织口W1的位置至吸入管20的上升通路。因此,在织物W的上表面上的水不流向表面滚筒13。这提高了从织物W脱水的效率。
[0025] (2) 杆式边撑11布置于织布通路M中的接近织口W1的位置处。杆式边撑11在织物W的整个宽度上保持织物W。因此,仅通过将吸入管20定位于比杆式边撑11更高的位置,就可以在织布通路M上形成上升斜坡。
[0026] (3). 例如,为了防止在织物W的上表面上的水流向表面滚筒13,可以使用堤堰构件以抑制织物W的上表面上的水的流动。备选地,可以使用辅助构件来按压在吸入管20附近的织物W,该辅助构件辅助水到吸入管20中的吸入。但是,这样的堤堰构件或辅助构件会接触织物W。这将会导致杂质,例如积聚在与堤堰构件或辅助构件接触的织物W的部分上的黏性残渣或螺纹油。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堤堰构件和辅助构件。因此,织物W的品质保持不受影响。
[0027]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该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可体现为许多其他具体形式,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畴。尤其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可体现为以下形式。
[0028] 参照图4,当代替杆式边撑11而在邻近织口W的端部的位置使用已知的环式边撑时,可以使用按压构件31以抵靠织口W1按压织物W。尽管按压构件31只需要按压织物W未由环式边撑(没有显示)保持的织物W的中部,但是本实施例的按压构件31在整个宽度上按压织物W。织物W被按压和保持在按压构件31与织口板32之间。在图4的实施例中,按压构件31按压织口W1。但是,织口W受按压的位置不必为相同。此外,在织物W受按压的位置即按压构件31的按压位置(织口W1)与吸入管20之间,织布通路M形成从织布W受按压的位置到吸入管20的上升斜坡。当使用环式边撑时,织物W在中部不受约束。因此,当仅将吸入管20定位于比织口W1更高的位置时,织布通路M不能在织物W的中部形成上升的斜坡。但是,通过用按压构件31按压织物W的中部,可在织布通路M中在织物W的整个宽度上形成上升斜坡。
[0029] 在上述实施例中,吸入管20可能在编织方向上比织物W的宽度更短。在这种情况下,缝隙20s可能在编织方向上比织物W的宽度更短。
[0030] 在上述实施例中,例如,吸入管20可包括多个产生吸入流的孔,并且水可从织物W被吸入孔中。
[0031] 在上述实施例中,吸入管20可为四边形管、三形管等等。
[0032] 当前实例和实施例应被视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并且本发明不应限于文中给出的细节,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和等价方案内修改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