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纺织;造纸 / 织造 / 一种经纱垫织的具有导湿性的柔软吸湿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一种经纱垫织的具有导湿性的柔软吸湿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052863.7 申请日 2017-01-24 公开(公告)号 CN106868687A 公开(公告)日 2017-06-20
申请人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 佟昀;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经纱 垫织的具有导湿性的柔软吸湿面料及其织造方法,所述面料由外层、内层以及芯经组成,所述芯经采用具有毛细管导湿效应的 纱线 :亚麻纱、Coolmax吸湿排汗 纤维 或者丙纶纤维,将织物表面吸取的 水 分通过毛细管作用转移, 蒸发 到空气中,即芯经起到导湿的作用,所述面料的外层和内层采用柔软吸湿的 棉 纱或毛纱进行平纹组织织造,所述芯经交替与内外两层的 纬纱 交织,从而将内外两层接结在一起,形成织物多层整体。本发明在使得织物导湿排汗的同时,解决织物外表的吸湿及柔软问题,以满足服用舒适性和装饰感的需要。
权利要求

1.一种经纱垫织的具有导湿性的柔软吸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料由外层、内层以及芯经组成,所述芯经采用具有毛细管导湿效应的纱线:亚麻纱、Coolmax吸湿排汗纤维或者丙纶纤维,将织物表面吸取的分通过毛细管作用转移,蒸发到空气中,即芯经起到导湿的作用,所述面料的外层和内层采用柔软吸湿的纱或毛纱进行平纹组织织造,所述芯经交替与内外两层的纬纱交织,从而将内外两层接结在一起,形成织物多层整体;所述芯经和外层纬纱交织采用V形固结,配以不同颜色,增加装饰性;所述芯经和内层纬纱交织采用W形固结,增加芯经固结牢度,避免芯经收到外脱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纱垫织的具有导湿性的柔软吸湿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纬纱的排列比为:外层纬纱:内层纬纱=1:1;可以改变芯经纱与内外层纬纱的排列比,从而改变芯经纱的排列密度;或者,改变芯经的粗度,从而改变导湿效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经纱垫织的具有导湿性的柔软吸湿面料,其特征在于:还可以改变所述芯经在内外两层之间的长度n,从而改变经纱垫纱的长度,n值越大,则经纱垫纱长度越长,空气层部分比例越大,导湿性越好,但厚度增加;n值越小,全幅织物内,垫纱长度短,芯经与内外层交替交织点越密集,芯层所占比例越小,织物轻薄。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经纱垫织的具有导湿性的柔软吸湿面料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本织物的纬纱排列循环织造,因此,如下为一个循环的具体交织过程,其中,外层纬纱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8表示;外层经纱用A经1,A经2表示;内层纬纱用罗字母Ⅰ、Ⅱ、Ⅲ、Ⅳ、Ⅴ、Ⅵ、Ⅶ、Ⅷ表示;内层经纱用B经1,B经2表示;内外层之间的垫纱为金属丝或者含金属纤维的经纱,用芯经表示;
本织物的投纬顺序为:A经1、B经1、芯经、A经2、B经2;
当A经1与外层纬纱交织时,外层纬纱:1、3、5、7在A经1之内;外层纬纱:2、4、6、8在A经1之外;内层纬纱:Ⅰ、Ⅱ、Ⅲ、Ⅳ、Ⅴ、Ⅵ、Ⅶ、Ⅷ在A经1之内;
当B经1与内层纬纱交织时,B经1在内层纬纱:Ⅰ、Ⅲ、Ⅴ、Ⅶ之外;外层纬纱:1、2、3、4、5、
6、7、8在B经1之外,内层纬纱:Ⅱ、Ⅳ、Ⅵ、Ⅷ在B经1之外;
当芯经与纬纱交织时,芯经在外层纬纱2之外,芯经在内层纬纱:Ⅰ、Ⅱ、Ⅲ、Ⅳ、Ⅴ、Ⅶ之外;外层纬纱1、3、4、5、6、7、8在芯经之外,内层纬纱:Ⅵ、Ⅷ在芯经之外;
当A经2与外层纬纱交织时,外层纬纱:2、4、6、8在A经1之内;外层纬纱:1、3、5、7在A经1之外;内层纬纱:Ⅰ、Ⅱ、Ⅲ、Ⅳ、Ⅴ、Ⅵ、Ⅶ、Ⅷ在A经2之内;
当B经2与内层纬纱交织时,B经2在内层纬纱:Ⅱ、Ⅳ、Ⅵ、Ⅷ之外,;外层纬纱:1、2、3、4、
5、6、7、8在B经2之外,内层纬纱:Ⅰ、Ⅲ、Ⅴ、Ⅶ在B经1之外。

说明书全文

一种经纱垫织的具有导湿性的柔软吸湿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家纺面料织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纱垫织的具有导湿性的柔软吸湿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吸湿排汗是服装面料的舒适性功能要求,要求织造面料的纱线除了吸湿性外,还具有导湿性,将吸收的汗液转移蒸发,具有这个性能的麻纤维制成的织物,纤维初始模量大,织物外表较为硬挺,具有刺痒感,舒适性差;此外新型Coolmax聚酯纤维及丙纶纤维也具有导湿性,但是柔软度、舒适度不足。

发明内容

[0003] 发明目的: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纱垫织的具有导湿性的柔软吸湿面料及其织造方法。
[0004] 技术方案:一种经纱垫织的具有导湿性的柔软吸湿面料,所述面料由外层、内层以及芯经组成,所述芯经采用具有毛细管导湿效应的纱线:亚麻纱、Coolmax吸湿排汗纤维或者丙纶纤维,将织物表面吸取的分通过毛细管作用转移,蒸发到空气中,即芯经起到导湿的作用,所述面料的外层和内层采用柔软吸湿的纱或毛纱进行平纹组织织造,所述芯经交替与内外两层的纬纱交织,从而将内外两层接结在一起,形成织物多层整体;所述芯经和外层纬纱交织采用V形固结,配以不同颜色,增加装饰性;所述芯经和内层纬纱交织采用W形固结,增加芯经固结牢度,避免芯经收到外脱出。
[0005] 作为优化:所述纬纱的排列比为:外层纬纱:内层纬纱=1:1;可以改变芯经纱与内外层纬纱的排列比,从而改变芯经纱的排列密度;或者,改变芯经的粗度,从而改变导湿效果。
[0006] 作为优化:还可以改变所述芯经在内外两层之间的长度n,从而改变经纱垫纱的长度,n值越大,则经纱垫纱长度越长,空气层部分比例越大,导湿性越好,但厚度增加;n值越小,全幅织物内,垫纱长度短,芯经与内外层交替交织点越密集,芯层所占比例越小,织物轻薄。
[0007] 一种根据所述的具有导湿性的柔软吸湿面料的织造方法,本织物的纬纱排列循环织造,因此,如下为一个循环的具体交织过程,其中,外层纬纱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8表示;外层经纱用A经1,A经2表示;内层纬纱用罗字母Ⅰ、Ⅱ、Ⅲ、Ⅳ、Ⅴ、Ⅵ、Ⅶ、Ⅷ表示;
内层经纱用B经1,B经2表示;内外层之间的垫纱为金属丝或者含金属纤维的经纱,用芯经表示;
[0008] 本织物的投纬顺序为:A经1、B经1、芯经、A经2、B经2;
[0009] 当A经1与外层纬纱交织时,外层纬纱:1、3、5、7在A经1之内;外层纬纱:2、4、6、8在A经1之外;内层纬纱:Ⅰ、Ⅱ、Ⅲ、Ⅳ、Ⅴ、Ⅵ、Ⅶ、Ⅷ在A经1之内;
[0010] 当B经1与内层纬纱交织时,B经1在内层纬纱:Ⅰ、Ⅲ、Ⅴ、Ⅶ之外;外层纬纱:1、2、3、4、5、6、7、8在B经1之外,内层纬纱:Ⅱ、Ⅳ、Ⅵ、Ⅷ在B经1之外;
[0011] 当芯经与纬纱交织时,芯经在外层纬纱2之外,芯经在内层纬纱:Ⅰ、Ⅱ、Ⅲ、Ⅳ、Ⅴ、Ⅶ之外;外层纬纱1、3、4、5、6、7、8在芯经之外,内层纬纱:Ⅵ、Ⅷ在芯经之外;
[0012] 当A经2与外层纬纱交织时,外层纬纱:2、4、6、8在A经1之内;外层纬纱:1、3、5、7在A经1之外;内层纬纱:Ⅰ、Ⅱ、Ⅲ、Ⅳ、Ⅴ、Ⅵ、Ⅶ、Ⅷ在A经2之内;
[0013] 当B经2与内层纬纱交织时,B经2在内层纬纱:Ⅱ、Ⅳ、Ⅵ、Ⅷ之外,;外层纬纱:1、2、3、4、5、6、7、8在B经2之外,内层纬纱:Ⅰ、Ⅲ、Ⅴ、Ⅶ在B经1之外。
[0014] 有益效果:本发明在使得织物导湿排汗的同时,解决织物外表的的吸湿及柔软问题,以满足服用舒适性和装饰感的需要。
[0015] 本发明中的织物上层和下层采用柔软吸湿的棉纱或毛纱织造,因而织物表面柔软舒适,具有吸湿性。两层之间垫织的纬纱采用具有毛细管导湿效应的纱线:亚麻纱或者Coolmax吸湿排汗纤维、丙纶纤维等,将织物表面吸取的水分通过毛细管作用转移,蒸发到空气中,即芯纬起到导湿的作用。
[0016] 本发明相比于常规的三层织物,节约了纱线的原料,织造成本降低,其方向性好,导向性高。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是本发明的组织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20] 具体实施例1
[0021] 一种经纱垫织的具有导湿性的柔软吸湿面料,所述面料由外层、内层以及芯经组成,所述芯经采用具有毛细管导湿效应的纱线:亚麻纱、Coolmax吸湿排汗纤维或者丙纶纤维,将织物表面吸取的水分通过毛细管作用转移,蒸发到空气中,即芯经起到导湿的作用,所述面料的外层和内层采用柔软吸湿的棉纱或毛纱进行平纹组织织造,所述芯经交替与内外两层的纬纱交织,从而将内外两层接结在一起,形成织物多层整体;所述芯经和外层纬纱交织采用V形固结,配以不同颜色,增加装饰性;所述芯经和内层纬纱交织采用W形固结,增加芯经固结牢度,避免芯经收到外力脱出。
[0022] 如图1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所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所示,图中,外层纬纱用阿拉伯数字1、2、3、4、5、6、7、8表示;外层经纱用A经1,A经2表示;内层纬纱用罗马字母Ⅰ、Ⅱ、Ⅲ、Ⅳ、Ⅴ、Ⅵ、Ⅶ、Ⅷ表示;内层经纱用B经1,B经2表示;内外层之间的垫纱为金属丝或者含金属纤维的经纱,用芯经表示。
[0023] 如图2本发明的组织示意图所示,图中,×表示外层(A层)织物的经纬纱交织时,外层纬纱(阿拉伯数字表示)在经纱(A经1或A经2)之内;
[0024] □表示织物(无论A、B层或者芯经层)经纬纱交织时,纬纱在经纱之外;
[0025] ○表示织造内层织物(B层)时,外层纬纱(阿拉伯数字表示)提起,从而表示外层纬纱在内层经纱(B经1或B经2)之外;
[0026] △表示织造内层(B层)织物时,内层经纱(B经1或B经2)在内层纬纱(罗马字母表示)之外。
[0027] ☆表示芯经在纬纱之上。
[0028] 并且,图2中,a到d为织物的一个纬纱排列循环(以后以此纬纱排列重复);n为b到c之间的纬纱排列循环数,n值大,则内部金属丝或含金属纤维的纱较长,露出于布面的金属丝或含金属纤维纱少,舒适性增加,装饰性内降。现以一个经纱的排列循环为例,结合图1和图2,具体阐述交织过程:
[0029] 本织物的投经顺序为:A经1、B经1、芯经、A经2、B经2。
[0030] 当A经1与外层纬纱交织时,外层纬纱:1、3、5、7在A经1之内,在组织结构图中用×表示;外层纬纱:2、4、6、8在A经1之外,在组织结构图中用□表示;内层纬纱:Ⅰ、Ⅱ、Ⅲ、Ⅳ、Ⅴ、Ⅵ、Ⅶ、Ⅷ在A经1之内,在组织结构图中用○表示;
[0031] 当B经1与内层纬纱交织时,B经1在内层纬纱:Ⅰ、Ⅲ、Ⅴ、Ⅶ之外,在组织结构图中用△表示;外层纬纱:1、2、3、4、5、6、7、8在B经1之外,内层纬纱:Ⅱ、Ⅳ、Ⅵ、Ⅷ在B经1之外,在组织结构图中用□表示;
[0032] 当芯经与纬纱交织时,芯经在外层纬纱2之外,芯经在内层纬纱:Ⅰ、Ⅱ、Ⅲ、Ⅳ、Ⅴ、Ⅶ之外,在组织结构图中用☆表示;外层纬纱1、3、4、5、6、7、8在芯经之外,内层纬纱:Ⅵ、Ⅷ在芯经之外,在组织结构图中用□表示;
[0033] 当A经2与外层纬纱交织时,外层纬纱:2、4、6、8在A经1之内,在组织结构图中用×表示;外层纬纱:1、3、5、7在A经1之外,在组织结构图中用□表示;内层纬纱:Ⅰ、Ⅱ、Ⅲ、Ⅳ、Ⅴ、Ⅵ、Ⅶ、Ⅷ在A经2之内,在组织结构图中用○表示;
[0034] 当B经2与内层纬纱交织时,B经2在内层纬纱:Ⅱ、Ⅳ、Ⅵ、Ⅷ之外,在组织结构图中用△表示;外层纬纱:1、2、3、4、5、6、7、8在B经2之外,内层纬纱:Ⅰ、Ⅲ、Ⅴ、Ⅶ在B经1之外,在组织结构图中用□表示。
[0035] 上述实施例中,面料的纬纱的排列比为:外层纬纱:内层纬纱=1:1;可以改变芯经纱与内外层纬纱的排列比,从而改变芯经纱的排列密度;或者,改变芯经的粗度,从而改变导湿效果。
[0036] 还可以改变所述芯经在内外两层之间的长度n,从而改变经纱垫纱的长度,n值越大,则经纱垫纱长度越长,空气层部分比例越大,导湿性越好,但厚度增加;n值越小,全幅织物内,垫纱长度短,芯经与内外层交替交织点越密集,芯层所占比例越小,织物轻薄。内外层织物组织采用平纹,可以使得织物表面结构稳定、质地坚牢、平整。
[0037] 由于芯经还起到将内外两层织物接结起来的作用,因而芯经不仅在内外两层之间延展排列,还可按设计的组织规律浮现在织物表面,如图1中的D点,经纱与外层经纱交织,浮长线浮现在织物表面上,结合芯经颜色的变化起到装饰布面的作用。
[0038] 本发明中,覆盖系数是指纱线之间的充满系数和空隙率,覆盖系数100%意味着纱线之间没有空隙。芯经的覆盖系数宜为90%以上,以保证较多的芯经根数(或较粗的芯经线密度)和适度透气性,覆盖系数是指纱线之间的充满系数或空隙率,例如覆盖系数100%意味着纱线之间没有空隙。
[0039] 其中P为织物纬密(根/10cm),Tex为纬纱的线密度(g/1000m),如果纬纱线密度为48.6Tex,覆盖系数为90%,根据上述公式,则计算得出芯经的排列密度=348根/10cm。
[0040] 因织物内外两层重叠,织物内外层的纬纱覆盖系数应该在55-65%之间,因织物内外两层重叠,过高则织造时打经阻力过大,织造难度增加,过低,则导湿性差。
[0041] 相比于内外层经纱,芯经的与内外层的交织点较少,因而经纱的织缩率较小,引经张力应较小,引经张力过高,会造成芯经张力将内外层经纱向芯层聚拢,织物不易平整。通过降低织机储纬器的的弹簧片夹持力调整引纬张力。
[0042]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发明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