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纺织;造纸 / 织造 / 木棉混纺机织物的规格设计方法

混纺机织物的规格设计方法

申请号 CN201611244087.2 申请日 2016-12-29 公开(公告)号 CN106637595A 公开(公告)日 2017-05-10
申请人 淄博大染坊丝绸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伟;
摘要 木 棉 混纺 机织物 的规格设计方法,属于木棉混纺织物织造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木棉混纺 纱线 中木棉 纤维 所占的 质量 百分比为10%~40%,织造规格的 经纱 用量=(经纱 密度 ×m×幅宽×k)/经纱纱支数; 纬纱 用量=(纬纱密度×m×幅宽×k)/纬纱纱支数;每平方米克重=(经纱用量+纬纱用量)×k /(幅宽×2.54);其中,k为木棉织造系数,k=0.9~0.92;m为普通织造系数,m=0.06460~0.06470。按照该棉木棉混纺机织物的规格设计方法所得木棉混纺织物的手感蓬松、顺滑、柔软,其设计规格与实际织造产物相符。
权利要求

1.木混纺机织物的规格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经线和纬线所用的纱线为木棉纤维质量百分比为10% 40%的木棉混纺纱线,织造规格的经纱用量=(经纱密度×m×幅宽×~
k)/经纱纱支数;纬纱用量=(纬纱密度×m×幅宽×k)/纬纱纱支数;每平方米克重=(经纱用量+纬纱用量)×k /(幅宽×2.54);其中,k为木棉织造系数,k=0.9 0.92;m为普通织造系~
数,m=0.06460 0.06470。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棉混纺机织物的规格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棉混纺纱线为木棉纤维与棉纤维、麻纤维、粘胶纤维、蚕丝纤维中至少一种纤维混纺制成的混纺纱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棉混纺机织物的规格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棉混纺纱线为木棉纤维和麻纤维的混纺纱线,木棉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10% 15%,织造规格~
中木棉织造系数k=0.9,普通织造系数m=0.0646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棉混纺机织物的规格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棉混纺纱线为木棉纤维和棉纤维的混纺纱线,木棉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23% 25%,织造规格~
中木棉织造系数k=0.92,普通织造系数m=0.0646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棉混纺机织物的规格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棉混纺纱线为木棉纤维和粘胶纤维的混纺纱线,木棉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30% 32%,织造规~
格中木棉织造系数k=0.91,普通织造系数m=0.0646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棉混纺机织物的规格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木棉混纺纱线为木棉纤维和蚕丝纤维的混纺纱线,木棉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37% 40%,织造规~
格中木棉织造系数k=0.9,普通织造系数m=0.06464。

说明书全文

混纺机织物的规格设计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木棉混纺机织物的规格设计方法,属于木棉混纺织物织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木棉纤维具备中空度高、保暖性好、轻柔、滑糯的性能,木棉纤维是锦葵目木棉科内几种植物的果实纤维,属单细胞纤维,其附着于木棉蒴果壳体内壁,由内壁细胞发育、生长而成。一般长约8 32mm、直径约20 45μm。它是天然生态纤维中最细、最轻、中空度最高、最~ ~保暖的纤维材质。它的细度仅有棉纤维的1/2,中空率却达到86%以上,是一般棉纤维的2 3~
倍。 同时木棉纤维具有光洁、抗菌、防蛀、防霉、轻柔、不易缠结、不透、不导热,生态、保暖、吸湿性强等特点。木棉纤维与棉、麻、粘胶混纺后形成木棉混纺纱线,采用纱线织造成织物,能够用作服用,面料,具有张保暖、快速导温、天然抗菌、羊绒般滑糯的高档服装面料。
[0003]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对木棉混纺织物织造中存在以下问题:区别于其他纱线,木棉混纺纱线较为蓬松,如果按照现有的规格设计方式(纱支数、经纬密、每平方米克重)进行织造,常会出现相同厚度织物、其克重不符,或者相同克重的织物、其纱支和密度不符;往往织成后,发现所得木棉混纺织物排列饱和度过大、织物出现板结、呈纸状手感,丧失了木棉混纺织物蓬松柔软的格特性,反复织造,难以获得规格符合要求且手感蓬松柔软的木棉混纺织物。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织物板结问题的木棉混纺机织物的规格设计方法。
[0005]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木棉混纺机织物的规格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经线和纬线所用的纱线为木棉纤维占质量百分比为10% 40%的木棉混纺纱~线,织造规格的经纱用量=(经纱密度×m×幅宽×k)/经纱纱支数;纬纱用量=(纬纱密度×m×幅宽×k)/纬纱纱支数;每平方米克重=(经纱用量+纬纱用量)×k /(幅宽×2.54);其中,k为木棉织造系数,k=0.9 0.92;m为普通织造系数,m=0.06460 0.06470。
~ ~
[0006] 本发明针对木棉混纺纱线提供棉木棉混纺机织物的规格设计方法,首先混纺纱线中木棉纤维的含量进行控制,既能保证混纺织物保有保暖、轻柔、滑糯、光洁、抗菌的效果,又能保证织物的纺织性能;主要的给出了织造规格的设计方法,按照该棉木棉混纺机织物的规格设计方法所得木棉混纺织物的手感蓬松、顺滑、柔软,其设计规格与实际织造产物相符,能够满足下游生产的要求。
[0007] 优选的,所述的木棉混纺纱线为木棉纤维与棉纤维、麻纤维、粘胶纤维、蚕丝纤维中至少一种纤维混纺制成的混纺纱线。本发明提供的木棉混纺机织物的规格设计方法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对与木棉混纺纤维对k值在取值范围内最适当实验性调整即能达到手感蓬松、顺滑、柔软的效果。所述的木棉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23% 32%。优选的木棉纤维的含~量与本发明的织造规格设计方法更加适应,所得织物的强度较高,顺滑、柔软性能更好。
[0008] 所述的木棉混纺纱线为木棉纤维和麻纤维的混纺纱线,木棉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10% 15%,织造规格中木棉织造系数k=0.9,普通织造系数m=0.06464。最优选的木棉、蚕~丝混纺比例,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0009] 所述的木棉混纺纱线为木棉纤维和棉纤维的混纺纱线,木棉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23% 25%,织造规格中木棉织造系数k=0.92,普通织造系数m=0.06464。最优选的木棉、~棉混纺比例,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0010] 所述的木棉混纺纱线为木棉纤维和粘胶纤维的混纺纱线,木棉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30% 32%,织造规格中木棉织造系数k=0.91,普通织造系数m=0.06464。最优选的木~棉、麻混纺比例,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0011] 所述的木棉混纺纱线为木棉纤维和蚕丝纤维的混纺纱线,木棉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37% 40%,织造规格中木棉织造系数k=0.9,普通织造系数m=0.06464。最优选的木棉、~粘胶纤维混纺比例,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木棉混纺机织物的规格设计方法所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针对木棉混纺纱线提供棉木棉混纺机织物的规格设计方法,首先混纺纱线中木棉纤维的含量进行控制,利用棉纤维、麻纤维、粘胶纤维或蚕丝纤维进行搭配,从而能够配合规格设计方法,既能保证混纺织物保有保暖、轻柔、滑糯、光洁、抗菌的效果,又能保证织物的纺织性能;本发明中最主要的是给出了织造规格的设计方法,各参数的设计中包含一个统一的参数变量k,在同一种混纺纱线中,一旦确定参数k后,具有普遍的适应性,无需每次都进行实验,按照该棉木棉混纺机织物的规格设计方法所得木棉混纺织物的手感蓬松、顺滑、柔软,其设计规格与实际织造产物相符,能够满足下游生产的要求,增加木棉混纺织物的实际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中的经纱密度、纬纱密度、经纱纱支数、纬纱纱支数、幅宽为纺织行业的常规参数,为了便于实施例于对比例的性能对比,经纬密度均取108×58,经纱纱支数和纬纱纱支数均为21s,幅宽为63英寸。
[0014] 实施例1木棉混纺织物的纬线和经线均为木棉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的木棉混纺纱线,木棉混纺纱线中木棉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在长度方向上会有小的波动,控制在13% 15%;
~
织造规格:经纱用量=(经纱密度×0.06464×幅宽×k)/经纱纱支数;纬纱用量=(纬纱密度×0.06464×幅宽×k)/纬纱纱支数;每平方米克重=(经纱用量+纬纱用量)×k /(幅宽×2.54);其中k为大小为0.9的木棉织造系数。
[0015] 实施例2木棉混纺织物的纬线和经线均为木棉纤维与棉纤维混纺的木棉混纺纱线,木棉混纺纱线中木棉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在长度方向上会有小的波动,控制在23% 25%;
~
织造规格:经纱用量=(经纱密度×0.06464×幅宽×k)/经纱纱支数;纬纱用量=(纬纱密度×0.06464×幅宽×k)/纬纱纱支数;每平方米克重=(经纱用量+纬纱用量)×k /(幅宽×2.54);其中k为大小为0.92的木棉织造系数。
[0016] 实施例3木棉混纺织物的纬线和经线均为木棉纤维与粘胶纤维混纺的木棉混纺纱线,木棉混纺纱线中木棉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在长度方向上会有小的波动,控制在30% 32%;
~
织造规格:经纱用量=(经纱密度×0.06464×幅宽×k)/经纱纱支数;纬纱用量=(纬纱密度×0.06464×幅宽×k)/纬纱纱支数;每平方米克重=(经纱用量+纬纱用量)×k /(幅宽×2.54);其中k为大小为0.91的木棉织造系数。
[0017] 实施例4木棉混纺织物的纬线和经线均为木棉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的木棉混纺纱线,木棉混纺纱线中木棉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在长度方向上会有小的波动,控制在10% 11%;
~
织造规格:经纱用量=(经纱密度×0.06464×幅宽×k)/经纱纱支数;纬纱用量=(纬纱密度×0.06464×幅宽×k)/纬纱纱支数;每平方米克重=(经纱用量+纬纱用量)×k /(幅宽×2.54);其中k为大小为0.9的木棉织造系数。
[0018] 实施例5木棉混纺织物的纬线和经线均为木棉纤维与蚕丝纤维混纺的木棉混纺纱线,木棉混纺纱线中木棉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比在长度方向上会有小的波动,控制在37% 40%;
~
织造规格:经纱用量=(经纱密度×0.06460×幅宽×k)/经纱纱支数;纬纱用量=(纬纱密度×0.06460×幅宽×k)/纬纱纱支数;每平方米克重=(经纱用量+纬纱用量)×k /(幅宽×2.54);其中k为大小为0.91的木棉织造系数。
[0019] 实施例6木棉混纺织物的纬线和经线均为木棉纤维与棉纤维和麻纤维混纺的木棉混纺纱线,木棉混纺纱线中木棉纤维占混纺纱线的质量百分比为25%,棉纤维占混纺纱线的质量百分比为50%,麻纤维占混纺纱线的质量百分比为25%;
织造规格:经纱用量=(经纱密度×0.06470×幅宽×k)/经纱纱支数;纬纱用量=(纬纱密度×0.06470×幅宽×k)/纬纱纱支数;每平方米克重=(经纱用量+纬纱用量)×k /(幅宽×2.54);其中k为大小为0.91的木棉织造系数。
[0020] 对比例1木棉混纺织物的纬线和经线均为木棉纤维与麻纤维混纺的木棉混纺纱线,木棉混纺纱线中木棉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60%;
织造规格:经纱用量=(经纱密度×0.06464×幅宽×k)/经纱纱支数;纬纱用量=(纬纱密度×0.06464×幅宽×k)/纬纱纱支数;每平方米克重=(经纱用量+纬纱用量)×k /(幅宽×2.54);其中k为大小为0.9的木棉织造系数。
[0021] 对比例2木棉混纺织物的纬线和经线均为木棉纤维与麻纤维的木棉混纺纱线,木棉混纺纱线中木棉纤维所占的质量百分比为15%;
织造规格:经纱用量=(经纱密度×0.06464×幅宽×k)/经纱纱支数;纬纱用量=(纬纱密度×0.06464×幅宽×k)/纬纱纱支数;每平方米克重=(经纱用量+纬纱用量)×k /(幅宽×2.54);其中k为大小为0.94的木棉织造系数。
[0022] 性能测试表1各项指标的测试。
[0023] 刚柔性指织物的硬挺度和柔软度,采用斜面法检测。
[0024] 。
[0025] 刚柔性至利用弯曲长度仪测定,数值越小表示布料越柔软。悬垂性采用GB/T23329-2009测定。实施例1与对比例1、对比例2相较可以看出当木棉织造系数k的值过大或者木棉用量不符合本发明要求时,均会导致织造难度增大,布匹质量变差,硬度增加,降低服用性。
[0026]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