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国际专利分类库 / 纺织;造纸 / 纱线;纱线或绳索的机械整理;整经或络经 / 整经、倒轴或分绞 / 用于织机的经轴支撑单元、经纱给送组件以及包括所述单元的织机

用于织机的经轴支撑单元、经纱给送组件以及包括所述单元的织机

申请号 CN200910151532.4 申请日 2009-06-30 公开(公告)号 CN101619517A 公开(公告)日 2010-01-06
申请人 圣豪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希德蒙·崔莫尔; 马里奥·科尔纳; 马丁·布尔柯特;
摘要 经轴 支撑 单元(21)至少形成经轴接纳容积(V 1 -V 4 ),在所述经轴接纳容积中,经轴(22)能够位于将 经纱 给送(A 1 )至织机的 位置 。该单元(21)包括: 框架 (23),限定所述容积(V 1 -V 4 );支撑装置(32,34),适于将经轴(22)支撑在所述容积中使得所述经轴能够绕着所述容积的纵向轴线(B 1 ,B 2 )转动;以及送经驱动装置(34-36),适用于控制经轴(22)绕着所述纵轴(B 1 ,B 2 )转动。至少在所述框架(23)的 侧壁 (24,25)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O 1 -O 4 )。所述开口足够大(H,W)足以使经轴(22)通过垂直于所述经纱给送方向(A 1 )的位移而穿过所述开口以进入(A 3 )或退出所述容积(V 1 -V 4 )。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织机(1)的经轴支撑单元(21),所述单元至少形成 经轴接纳容积(V1-V4),在所述经轴接纳容积中,经轴(22)能够位 于将经纱给送(A1)至所述织机的位置,所述单元包括:
-框架(23),限定所述容积;
-支撑装置(32,42),适于将所述经轴(22)支撑在所述容积中 使得所述经轴能够绕着所述容积的纵向轴线(B1-B4)转动;以及
-送经驱动装置(34-36),适于控制所述经轴绕着所述纵向轴线 转动,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23)的至少一个侧壁(24,25)中设 置有至少一个开口(O1-O4),所述开口足够大(H,W)足以使所述经 轴(22)通过垂直于经纱给送方向(A1)的位移而穿过所述开口以进 入(A3)或退出(A4)所述经轴接纳容积(V1-V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经轴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 (O1-O4)向下延伸至所述端壁(24,25)的底部。
3.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经轴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 述支撑装置(32,42)的部件(32)以能够在第一位置(图3,8)与 第二位置(图1,2)之间移动的方式安装在接近于所述开口(O1-O4) 的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部件(32)允许所述经轴(22) 穿过(A3,A4)所述开口,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部件(32)将所述 经轴支撑在所述容积(V1-V4)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经轴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装 置(32,42)的所述部件包括托架(32),所述托架(32)绕着竖直轴 线(Z1,Z3)铰接(R3)在所述框架上并能够在所述第一与第二位置 之间移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经轴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经驱 动装置(34,36)安装在所述托架(32)上并适于当所述托架(32) 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连接至所述经轴(22)。
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经轴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经驱动装置(34,36)安装在在所述框架(23)上,在中间部 件(26)上,关于所述经轴接纳容积(V1-V4)与所述开口(O1-O4) 相对。
7.如权利要求3或6任一项所述的经轴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部件(32)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R3)一 方面使所述支撑装置(32,34)达到将所述经轴(22)支撑在所述容 积(V1-V4)中的状态,另一方面使所述送经驱动装置(34,36)运转 地连接至所述经轴。
8.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经轴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 述开口(O1-O4)具有最小尺寸(H),所述最小尺寸(H)大于待安装 在所述单元(21)中的任一经轴(22)的凸缘的最大直径(D22)。
9.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经轴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 述经轴支撑单元将四个经轴接纳容积(V1-V4)限定为两排,每排的两 个容积(V1-V2,V3-V4)的纵向轴线(B1-B2,B3-B4)对准,为进入每 排的两个经轴接纳容积(V1-V2,V3-V4)提供通道的所述开口(O1-O2, O3-O4)设置在所述单元(21)的两个相对的侧壁(24,25)上。
10.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经轴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装置的部件形成用于将所述经轴(22)在所述纵向轴线 (B1-B4)上定心的定心构件(46,65)。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经轴支撑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心 构件包括阳截头圆锥形表面(466,66),所述阳截头圆锥形表面在所 述纵向轴线(B1-B4)上定心并延伸到所述经轴接纳容积(V1-V4)中 或者朝向所述经轴接纳容积(V1-V4)延伸。
12.一种用于织机的经纱给送组件(20),所述组件至少包括经轴 (22)和如前述权利要求任一项所述的经轴支撑单元(21)。
13.一种织机(1),配备有如权利要求1至11任一项所述的经轴 支撑单元(21)或者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经纱给送组件(20)。
14.一种织机,配备有经轴支撑单元(21)和位于所述经轴支撑 单元的经轴接纳容积(V1-V4)中的至少一个经轴(22),其特征在于, 所述经轴接纳容积具有侧向的进/出开口(O1-O4),所述开口适于沿着 与所述织机(1)的经纱给送方向(A1)垂直的平方向将所述经轴(22) 装载至所述容积(V1-V4)/从所述容积(V1-V4)卸载(A3-A4)。
15.一种用于将经轴(22)装载(A3)到织机上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所述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a)通过穿过设置在经轴支撑单元(21)的框架(23)的侧壁(24, 25)中的开口(O1-O4)的位移,将所述经轴(22)移至经轴接纳容积 (V1-V4)中,所述位移沿着与经轴给送方向(A1)垂直的水平方向进 行;以及
b)将所述经轴在所述容积(V1-V4)的纵向轴线(B1-B4)上定心, 并将所述经轴与送经驱动装置(34,36)连接。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用于织机的经轴支撑单元。本发明还涉及包括所述经 轴支撑单元的经纱给送组件,以及配备有所述单元或所述组件的织机。 最后,本发明涉及用于将经轴装载到织机上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纺织机领域中,众所周知,将应与纬纱纺织在一起的经纱给送 至织机以织成织物。特别地,在地毯织机的情况下,大体上将经纱给 送至由振动框驱动的某些综片,该振动框限定了用于插入纬纱的梭口。 另一方面,将来自纱架的绒头纱线(pile yarns)提供给由一个或几个 提花机构驱动的某些其它综片。经纱缠绕在被称为“经轴”的一个或 几个圆柱形辊上,圆柱形辊接近织机,大体上位于织机的后侧。这些 经轴大体上包括中心轴和位于经轴的每个末端处的一个凸缘。将这些 经轴安装在支撑单元中的框架上,并且使这些经轴转动以将经纱给送 至织机。送经驱动装置缓慢地转动每个经轴以使经纱以适当的速度和 张展开并将经纱提供给织机的梭口和插入部分。
框架支撑所述经轴或每个经轴,并且设置有使经轴转动的支承装 置。通过在经纱的方向上,即在经纱的当其在经轴与综片之间延伸时 的方向上移动经轴来实现经轴的装载或卸载。该装载和卸载步骤需要 在经轴支撑单元的背面和/或经轴支撑单元与织机本身之间具有大的 自由空间。例如,在具有直径为1.25m的凸缘的经轴中,有必要在经 轴支撑单元的正面和背面具有长度至少为1.75m的自由空间。必须将 专用的小车设计和制造为将重量可大于2000Kg的满经轴向经轴支撑 单元的相应的接纳容积运载。该专用的小车昂贵并且必须允许横向运 动和垂直运动以将经轴安装在经轴支撑单元的相应的接纳容积中。
此外,在地毯织机的情况下,纱架必须远离织机以为装载和卸载 经轴保留一定空间,这增加了在纱架线轴与提花综片之间延伸的绒头 纱线的惯性。这造成了对织机工作速度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用一种新型的经轴支撑单元解决这些问题,所述经轴 支撑单元允许对一个或多个经轴进行容易的安装和卸载且不需要在织 机背面保留大的空间。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织机的经轴支撑单元,该单元至少形成经轴 接纳容积,在所述经轴接纳容积中,经轴能够位于将所述经纱给送至 所述织机的位置,该单元包括:框架,限定所述容积;支撑装置,适 于将所述经轴支撑在所述容积中使得所述经轴能够绕着所述容积的纵 轴转动;以及送经驱动装置,适于控制所述经轴绕着所述纵向轴线转 动。该经轴支撑单元的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的至少一个侧壁中设置 有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足够大足以使所述经轴通过垂直于所述经 纱给送方向的位移而穿过所述开口以进入或退出所述经轴接纳容积。
由于本发明,因此可能沿着与所述经纱从经轴进入所述织机的梭 口部分的前进方向垂直的方向,将一个或几个经轴装载到所述经轴支 撑单元中。完全没有必要在所述经轴支撑单元的正面和/或背面保留空 旷的空间用于专用于所述经轴的小车通行。
根据本发明的有利但非必须的其它方面,经轴支撑单元可以包含 如下特征中的一个或多个:
-所述开口向下延伸至所述端壁的底部。
-所述支撑装置的部件以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 方式安装在接近于所述开口的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部件 允许所述经轴穿过所述开口,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部件将所述经轴 支撑在所述容积中。在该情况中,所述送经驱动装置能够安装在所述 托架上,并且适用于当所述托架处于所述第二位置中时被连接至经轴。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送经驱动装置安装在所述框架上,在中间部 件上,关于所述经轴接纳容积与所述开口相对。
-所述部件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一方面使 所述支撑装置达到将所述经轴支撑在所述容积中的状态,另一方面使 所述送经驱动装置运转地连接至所述经轴。
-所述开口具有最小尺寸,所述最小尺寸大于待安装在所述单元 中的任一经轴的凸缘的最大直径。
-所述经轴支撑单元将四个经轴接纳容积限定为两排,每排的两 个容积的纵向轴线对准,为进入每排的两个经轴接纳容积提供通道的 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单元的两个相对的侧壁上。
-所述支撑装置的部件形成用于将所述经轴在所述纵向轴线上定 心的定心构件。在该情况中,所述定心构件有利地包括阳截头圆锥形 表面,所述阳截头圆锥形表面在所述纵向轴线上定心并延伸到所述经 轴接纳容积中或者朝向所述经轴接纳容积延伸。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织机的经纱给送组件,所述组件至少包括 经轴和如上所述的经轴支撑单元。这种经纱给送组件比现有技术的经 纱给送组件易于在车间中安装。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织机,配备有如上所述的经轴支撑单元或者经 纱给送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本发明涉及一种织机,配备有经轴支撑 单元和位于所述经轴支撑单元的经轴接纳容积中的至少一个经轴,其 特征在于,所述经轴接纳容积具有侧向的进/出开口,所述开口适于沿 着与所述织机的经纱给送方向垂直的平方向将所述经轴装载至所述 容积/从所述容积卸载。
所述织机沿着与所述经纱平行的方向比现有技术的织机紧凑。
最后,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经轴装载到如上所述织机上的方法, 更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至少如下步骤:
a)通过穿过设置在经轴支撑单元的框架的侧壁中的开口的位移, 将所述经轴移至经轴接纳容积中,所述位移沿着与经轴给送方向垂直 的水平方向进行;以及
b)将所述经轴在所述容积的纵向轴线上定心,并将所述经轴与送 经驱动装置连接。
附图说明
以下对照附图,通过并非本发明的目标进行限制的说明性示例进 行描述,本发明会得到更好地理解。在附图中:
-图1是配备有根据本发明的经纱给送组件和经轴的根据本发明 的织机的立体图;
-图2是由经轴支撑单元和几个经轴构成的图1的经纱给送组件 的立体图,其中部分地去除经轴的凸缘以显示支撑托架;
-图3是图2的组件的侧视图,经轴支撑托架显示在该附图左侧 不同的位置;
-图4是沿图2的IV-IV线的部分横截面;
-图5是沿图3的V-V线的部分横截面图;
-图6是在经轴装载过程中的类似于图4的横截面图;
-图7是在经轴装载过程中的类似于图5的、但比例稍小的部分 横截面图;
-图8是当满经轴正被装载到经轴支撑单元中时的、类似于图2 的立体图;以及
-图9是属于图2至8的组件和单元的枢转支撑和送经驱动装置 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部分地图示了从其后侧观察(即,从与抽拉在织机1上织造 的两个地毯C1和C2的两个圆柱形针辊11相对的一侧观察)的双地毯 织机1。
织机1设置有由多臂机驱动(未示出)的综框12。两个提花机构 13控制由线绳制成的两个吊综装置14,线绳的下端均设置有综片。在 箭头A1的方向(即,沿着与织机1的纵向轴线X1平行的水平方向) 上移动的经纱均穿过安装在综框12上的综片的每个洞眼。
纬纱插入装置(未示出)被设置成在箭头A2的方向(即,与垂直 于轴线X1的织机1的横向轴线Y1平行的方向)上插入纬纱。
将绒头纱线给送至由吊综装置14驱动的综片。在图1中,成组的 绒头纱线16被显示为从由虚线表示其大体形状的纱架17出来。
经纱从沿着轴线X1位于织机1的综片与纱架17之间的经纱给送 组件20出来。组件20包括经轴支撑单元21和四个圆柱形辊或经轴 22,在图1、2和8中仅可看这些经轴的某些。
每个经轴22由轴221和与轴221的末端紧固的两个凸缘222和 223构成。
单元21包括框架23,框架23由通过几个横梁27连接的两个侧 壁24和25以及一个中间壁26构成,在附图中仅示出了这些横梁中的 某些。壁24、25和26是竖直的,并平行于轴线X1和箭头A1的方向。 单元21还包括引导装置311和312,经纱在其从每个经轴22到织机1 的梭口部分的路径上连续地缠绕在引导装置311和312上。
框架23形成三个托架28的基础,托架28共同支撑两排断开绒头 纱线检测器29。框架23还支撑一排断开经纱检测器30。
单元21形成均适于接纳经轴22的四个容积V1、V2、V3和V4, 图1示出了容积V1、V2和V3,图2示出了容积V1和V4,图8示出了 容积V1、V3和V4。
在壁24与26之间限定了容积V1和V3,而在壁25与26之间限 定了容积V2和V4。
用B1表示容积V1的纵向轴线,容积V1的纵向轴线是垂直于壁24 和26并且在平行于轴线X1取得的容积V1的横截面的中间延伸的轴 线。类似地,分别用B2、B3和B4表示容积V2、V3和V4的各自纵向 轴线。
认为单元21的正面是该单元的朝向织机1的综片(即,朝向部件 12和13)的一侧。相反,单元21的背面对应于该单元的朝向纱架17 的一侧。
与可彼此叠放地安装某些经轴的双精梳率(tear)型的单元相反, 单元21是单一的精梳率单元,即,所有的经轴22在被接纳于容积V1-V4 中时应位于相同的水平面内。
容积V1和V2在单元21的背面共同形成一排的两个容积,这两个 容积各自的纵向轴线B1和B2对准。类似地,容积V3和V4在单元21 的正面共同形成一排的两个容积,这两个容积各自的纵向轴线B3和 B4对准。
壁24设置有使经轴22接近容积V1的开口O1。开口O1向下延伸 至壁24的底部,即,向下延伸至其上安装有框架23的地面G的上表 面。用D22表示经轴22的凸缘222和223的直径。开口O1的最小尺 寸(即,它的高度H)大于直径D22,这意味着开口O1大到足以允许 通过在与垂直于轴线X1和箭头A1的轴线B1平行的箭头A3方向上的 位移运动将经轴22引入容积V1中。
由于应与单元21一起连续使用几个经轴22,因此将高度H选择 为大于与单元21一起使用的一组经轴中的所有经轴的最大直径。
托架32绕着接近开口O1的垂直轴线Z1铰接在壁24上,并且支 撑减速器34和电动致动器36,减速器34和电动致动器36共同形成 送经驱动装置,该送经装置适于当这种经轴安装在容积V1中时控制经 轴22绕着轴线B1转动。
托架32可绕着轴线Z1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在第一 位置,托架32基本平行于壁24且部分地靠近开口O1,第二位置在图 2上仅以虚线表示且不包括部件34和36,在第二位置,托架32基本 垂直于壁24。在该第二位置,托架32和送经驱动装置34-36不会阻止 经轴在箭头A3的方向上穿过开口O1。
壁24设置有与开口O1的形状类似但不相同的第二开口O3。另一 托架32绕着接近开口O3的垂直轴线Z3铰接。该托架32在分别表示 在图2和8中的位置之间移动。该托架32还承载属于送经驱动装置的 减速器34和致动器36。
壁25也设置有两个开口O2和O4,支撑送经驱动装置的托架32 铰接在接近这些开口中的每一个的垂直轴线上。
所有开口O1-O4具有类似的形状。开口O1和O2具有相同的形状。 O3和O4也具有相同的形状。所有开口O1-O4具有相同的高度H,高度 H是它们的最小尺寸。
图8示出了将满经轴22引入容积V3中。使用标准的手叉车50使 经轴接近壁24。然后,经轴的纵向轴线B22与容积V3的纵向轴线大致 对准,并且如图8所示,在箭头A3的方向(即,与轴线X1和箭头A1 垂直的水平方向)上将装载有经轴的手叉车推入容积V3中。
由于开口O3向下延伸至地面G的高度,叉车50可在地面G上滚 动并且无困难地伸进容积V3中。实际上,将开口O1至O4的宽度W 选择为大到足以容纳标准的叉车50。
开口O5设置在容积V1与V2之间的中间壁26中。类似地,另一 开口O6设置在容积V3与V4之间的壁26中。开口O5和O6分别与一 侧的开口O1和O2以及另一侧的开口O3和O4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尺寸。 因而,可通过任何适当的方式(例如,通过螺栓或焊点)将成组的类 似金属板组装在一起而制成壁24、25和26。
如图2和4部分所示,两个固定的托架42和44延伸横过开口O5。 支撑与定心销46安装在这些托架上,并且分别在容积V1和V2中从这 些托架延伸。
每个经轴22在接近其凸缘222处设置有限定中心开口225的球轴 承224,中心开口225适于当经轴22的纵向轴线B22与容积V1的纵向 轴线B1对准时接纳定心销46,该纵向轴线也是销46的旋转中心轴线。
销46在其朝向容积V1的一侧包括圆形端部461、截头圆锥形部 分462和具有圆形横截面的圆柱形部分463。用466和468表示部分 462和463的径向外表面。当在箭头A3的方向上将凸缘222推向托架 42时,部分462有助于使轴线B22与B1对准。
销46关于垂直面P43对称,垂直面P43与托架42和44平行并位 于二者的中间。因此销46还可与被接纳在容积V2中的经轴22协作以 支撑经轴22。
一方面为了支撑经轴22,另一方面为了驱动经轴22绕着当时对 准的轴线B1和B22转动,每个经轴22必须在接近于其相对的凸缘223 处连接至减速器34的输出轴342。如图5和7所示,引导与定心部件 65在输出轴342的末端处设置有外部截头圆锥形表面66,并且绕着该 轴安装圆柱形衬套67。衬套67具有带圆形横截面的圆柱形外表面68。
环形连接部件70安装在经轴22的轴221的末端,并且限定截头 圆锥形内表面76,截头圆锥形内表面76适于与部件65的截头圆锥形 表面66协作,以将经轴22的纵向轴线B22关于轴342的纵向轴线B342 定心。部件70还限定了内部环状圆柱形表面78,内部环状圆柱表面 78适于当将轴342引入部件70的中心内部容积V70时抵靠衬套67的 表面68。这样实现了当经轴22绕着当时对准的轴线B22、B342和B1 转动时有效地支撑经轴22。
此外,在输出轴342的外周设置一些卡爪69,在连接部件70上 设置相应的卡爪79。这些卡爪协作以在彼此共同转动时紧固轴342和 221。卡爪69与衬套67一体。卡爪69也可以在不同的部件中制成。
为了获得期望的经纱张力,送经驱动装置34-36可用于正向驱动 经轴22转动,或者在经轴22转动时对其进行制动
由于支撑装置的截头圆锥形截面462和65,以及经轴22的相应 的部件的作用,可能将在安装有经轴的容积V1、V2、V3或V4的纵向 轴线B1、B2、B3或B4上正确地定心和对准的经轴的中心轴221从不 精确的位置移动到精确的位置。
表面466和66是在轴线B1-B4上定心的阳截头圆锥形表面。这些 表面延伸到这些容积中或者向这些容积延伸,并且有效地将经轴在这 些轴线上定心。
卡爪69和79以及一方面的表面466、66和76以及另一方面的表 面468、68和78的沿着轴线B1-B4的长度被设计为使单元21可以容 忍轴221的长度在不同的经轴22之间的差别。这在图5中由间隙C 示出。
考虑满经轴的惯性,定心销46设置有安装在外壳48中的摩擦弹 簧47,外壳48位于分别在同一排的两个相邻容积中延伸的定心销46 的两侧的每侧。外壳48与经轴的球轴承224接触,经轴的动能可由摩 擦弹簧47吸收。
当将经轴22装载到支撑单元21中时,在图8中的箭头A3的方向 上推动经轴直到经轴的远端凸缘与定心销46接触。截头圆锥形部分 462有助于将经轴22的轴221在其中正在安装经轴的容积的纵向轴线 上定心。一旦经轴被固定在中间壁上,通过绕着轴线Z3转动(如箭头 R3所示),可将托架32从图8左侧所示的托架位置移动到图2的位置。 然后,通过定件82与设置在托架32的与其垂直转动轴线(例如, 图8中的Z3)相对的一端的凹口322协作,将所述托架32锁定在图2 的位置。为了使附图清晰,在图1、2和8中未示出接近容积V1的锁 定件。
当将经轴22装载到邻近的容积V1、V2或V4中时,以类似的方式 转动其它的托架32。
托架32的这种转动运动R3使相应的减速器34的输出轴342与和 经轴22的轴221紧固的连接部件70接合,从而在其近端凸缘223的 位置将经轴在容积V3的纵向轴线B3上有效地定心,并且有效地连接 轴342与221。换句话说,转动运动R3允许通过一种运动实现这样的 状态,即,经轴22可转动地被支撑在容积V3中,而送经驱动装置连 接至经轴22的轴221。单一的转动R3产生两种机械作用:支撑经轴 22以及将经轴22运转地连接至送经驱动装置34-36。
接着,可以降低手叉车50,可将该手叉车从相应的容积(例如, 图8的示例中的容积V3)中拉出。
为了从单元21移除空经轴22,在与箭头A3平行(即,与纬纱插 入方向平行)的方向上将手叉车50推动穿过开口O1-O4,直到货叉位 于经轴的凸缘222和223的下方。然后,提升货叉直到其与凸缘接触。 在该位置上,托架从图2的位置移动到图8左侧所示的托架在该图中 的位置,这样就放开了经轴的近端凸缘223。从而,可以通过垂直于 轴线X1和箭头A1以及在图1中的箭头A4的方向上的位移,使经轴 22离开中间壁26,并穿过邻近的开口O1-O4,从相应的容积V1-V4被 拉出。
由于本发明,在单元21的正面与织机1的梭口部分之间不需要大 的空间。在单元21的背面与纱架17之间也不需要大的空间。这使织 机与现有技术的织机相比,在纵向轴线X1的方向上更紧凑。此外,与 常规的方法相比,用于装载或卸载经轴的方法简单且快速,并且由于 可以使用通常的手叉车50,这种方法非常经济。
考虑到在单元21的正面与织机1之间不需要任何空间,单元21 的框架23可与织机1本身的某些结构部件成为一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图中未示出),可将送经驱动装置34-36 安装在中间壁26上,这意味着托架32可以更轻。通过这种方法,甚 至可以考虑这样的实施方式,即,采用单个送经驱动装置控制安装在 一排的两个经轴接纳容积中的两个容积(V1和V2,或者V3和V4)中 的两个经轴的转动。在这种实施方式中,托架从类似于图8左侧的位 置的“打开”位置移动到类似于图8右侧的位置的“关闭”位置实现 了对经轴的支撑以及将经轴运转地连接至送经驱动装置。
本发明描述了由板制成的壁24、25和26。这些壁还可以由横梁 或其它类似的结构元件制成。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