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纯针织用纱减少长粗长细纱疵的生产工艺

申请号 CN201710841619.9 申请日 2017-09-18 公开(公告)号 CN107503008A 公开(公告)日 2017-12-22
申请人 南通华强布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卞童; 沈卫; 胡阳; 侯晓玉; 彭长根;
摘要 本 发明 为一种纯 棉 针织用纱减少长粗长细纱疵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棉选料工序、清花工序、梳棉工序、精梳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和络筒工序,所述并条工序采取的生产工艺为:前后罗拉隔距5*8mm、后牵伸倍数1.17倍、并合数8根。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工艺是经过实验得出的,采用本工艺的制作方法,减少各个工艺参数对成纱长粗长细纱疵的交互影响,同时减少工艺试验次数,提高的制成的布料的品质。
权利要求

1.一种纯针织用纱减少长粗长细纱疵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棉选料工序、清花工序、梳棉工序、精梳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和络筒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并条工序采取的生产工艺为:前后罗拉隔距5*8mm、后牵伸倍数1.17倍、并合数8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纯棉针织用纱减少长粗长细纱疵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纱工序采取的生产工艺为:罗拉隔距17.5*25mm、后牵伸倍数1.14倍、无后区压棒。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纯棉针织用纱减少长粗长细纱疵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棉工序采用的生产工艺为:定量20.0g/5m、出条速度130m/mi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纯棉针织用纱减少长粗长细纱疵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梳棉工序采用的生产工艺为:林速度470rpm、刺辊速度860rp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纯棉针织用纱减少长粗长细纱疵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纱工序采用集中牵伸工艺,罗拉隔距10*22.5*40 mm,粗纱捻系数115-120;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纯棉针织用纱减少长粗长细纱疵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纱工序中细纱锭速15000rpm,捻系数358。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纯棉针织用纱减少长粗长细纱疵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梳工序中的条并卷步骤条并合数采用24根并合。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纯棉针织用纱减少长粗长细纱疵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精梳工序采用薄喂短给的棉工艺,给棉长度4.28 mm。

说明书全文

一种纯针织用纱减少长粗长细纱疵的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棉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纯棉针织用纱减少长粗长细纱疵的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针织产品的广泛应用,针织用纱作为纱线产品的一大系列,近年来在纺织品市场上有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多种新型原料和新型结构纱线的出现,给针织产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空间。目前在各种针织用纱产品中,纯棉针织用纱仍是市场占有率最大的纱线产品,但由于织造原理和织物结构的不同,纯棉针织用纱的质量要求与机织用纱大不相同,主要为条干要均匀,特别是长粗节、长细节要少,否则该类纱疵容易暴露在织物外面,影响布面质量,还容易造成断纱,影响生产效率。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减少各个工艺参数对成纱长粗长细纱疵的交互影响,同时减少工艺试验次数,现对各工序工艺参数进行研究,特别是对最容易产生长粗长细纱疵的并条工序和细纱工序,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布面较大的16cm以上的长粗长细纱疵进行工艺改进。
[0004] 传统的并条工序为:出条速度400m/min,前后罗拉轴承座隔距5×8mm,后牵伸倍数1.29倍,并合数7根。虽然该工艺能满足一般针织品的要求,但要求高的针织品就会暴露长粗长细纱疵。
[0005] 传统的细纱工序为:细纱锭速15000rpm,捻系数358,罗拉隔距17.5×25mm,后牵伸倍数1.21倍,采用后区压棒。虽然该工艺能满足一般针织品的要求,但要求高的针织品就会暴露长粗长细纱疵。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品质纯棉针织用纱的制作方法。
[0007] 发明目的:减少各个工艺参数对成纱长粗长细纱疵的交互影响,同时减少工艺试验次数,提高制成的布料的品质。
[0008] 一种纯棉针织用纱减少长粗长细纱疵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棉选料工序、清花工序、梳棉工序、精梳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和络筒工序。
[0009] 所述并条工序采取的生产工艺为:前后罗拉隔距5×8mm、后牵伸倍数1.17倍、并合数8根。这组工艺是选取对长粗长细纱疵影响较大的前后罗拉隔距、后牵伸倍数、并合数等工艺参数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的最佳工艺组合,这样的工艺组合减少了长粗长细纱疵的产生。
[0010] 所述细纱工序采取的生产工艺为:罗拉隔距17.5×25mm、后牵伸倍数1.14倍、无后区压力棒。同样这组工艺是选取对长粗长细纱疵影响较大的前后罗拉隔距、后牵伸倍数、后区压力棒的采用与否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的最佳工艺组合,通过这样的工艺组合有效减少了长粗长细纱疵的产生。
[0011] 采用这样的工艺,大大减少了长粗长细纱疵,比传统工艺长粗长细纱疵的数量减少了50~65﹪。
[0012] 所述原棉选料工序重点控制原棉的等级、长度、克隆值、成熟度系数、短绒率等指标。
[0013] 所述清花工序采用多唛混合、少调少抽的配棉原则,提高混合的均匀性。
[0014] 所述梳棉工序采用的生产工艺为:定量20.0g/5m、出条速度130m/min。通过这样的设计提高棉网的清晰度。
[0015] 所述梳棉工序采用的生产工艺为:林速度470rpm、刺辊速度860rpm。通过这样的设计减少纤维损伤以及提高纤维向锡林的转移率。
[0016] 所述精梳工序的条并卷工序小卷的并合数宜多,采用24根并合。通过这样的设计改善小卷的横向均匀度。
[0017] 所述精梳工序采用薄喂和短給棉工艺,给棉长度4.28 mm。
[0018] 所述粗纱工序采用集中牵伸工艺,罗拉隔距10×22.5×40 mm,粗纱捻系数115-120。
[0019] 进一步补充所述细纱工序中细纱锭速15000rpm,捻系数358。
[0020] 综合本发明有益效果:本工艺是经过实验得出的,采用本工艺的制作方法,减少各个工艺参数对成纱长粗长细纱疵的交互影响,同时减少工艺试验次数,提高制成的布料的品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0022] 一种纯棉针织用纱减少长粗长细纱疵的生产工艺,包括原棉选料工序、清花工序、梳棉工序、精梳工序、并条工序、粗纱工序、细纱工序和络筒工序。
[0023] 所述并条工序采取的生产工艺为:前后罗拉隔距5×8mm、后牵伸倍数1.17倍、并合数8根。现选取对长粗长细纱疵影响较大的前后罗拉隔距、后牵伸倍数、并合数等工艺参数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最佳工艺组合,这样的工艺组合减少了长粗长细纱疵的产生。
[0024] 设置三因素二平正交试验表以下为四组实验的对照表。
[0025]通过本表格详细的解读本方案产生的技术效应。
[0026]本试验中各因素中的最优组合为A2B2C2。将A2B2C2与原工艺A2B1C1进行验证:
从验证结果看,与原试验相符,现改用A2B2C2工艺,即罗拉隔距5×8mm、后牵伸倍数
1.17倍、并合数8根,比采用原工艺,即罗拉隔距5×8mm、后牵伸倍数1.29倍、并合数7根,
16cm以上粗节由11个减少到5个,下降了55%;16cm以上细节由117个减少到91个,下降了
22%,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0027] 所述细纱工序采取的生产工艺为:罗拉隔距17.5×25mm、后牵伸倍数1.14倍、无后区压力棒。同样现选取对长粗长细纱疵影响较大的前后罗拉隔距、后牵伸倍数、后区压力棒的采用与否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最佳工艺组合,通过这样的工艺组合有效减少了长粗长细纱疵的产生。
[0028] 现选取对长粗长细纱疵影响较大的罗拉隔距、后牵伸倍数、是否采用后区压力棒等工艺参数进行正交试验设计,优选出最佳工艺组合。
[0029] 设置三因素二水平正交试验表本试验中各因素中的最优组合为A1B2C2。将A1B2C2与原工艺A1B1C1进行验证:
从验证结果看,与原试验相符,现改用A1B2C2,即罗拉隔距17.5×25mm、后牵伸倍数
1.14倍、无后区压力棒,比采用原工艺,即罗拉隔距17.5×25mm、后牵伸倍数1.21倍、有后区压力棒,16cm以上粗节由12个减少到8个,下降了33%;16cm以上细节由146个减少到85个,下降了42%,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0030] 所述原棉选料工序重点控制原棉的等级、长度、马克隆值、成熟度系数、短绒率等指标。
[0031] 所述清花工序采用多唛混合、少调少抽的配棉原则,提高混合的均匀性。
[0032] 所述梳棉工序采用的生产工艺为:定量20.0g/5m、出条速度130m/min。通过这样的设计提高棉网的清晰度。
[0033] 所述梳棉工序采用的生产工艺为:锡林速度470rpm、刺辊速度860rpm。通过这样的设计减少纤维损伤以及提高纤维向锡林的转移率。
[0034] 所述精梳工序的条并卷工序小卷的并合数宜多,采用24根并合。通过这样的设计改善小卷的横向均匀度。
[0035] 所述精梳工序采用薄喂和短給棉工艺,给棉长度4.28 mm。
[0036] 所述粗纱工序采用集中牵伸工艺,罗拉隔距10×22.5×40 mm,粗纱捻系数115-120。
[0037] 进一步补充所述细纱工序中细纱锭速15000rpm,捻系数358。
[0038] 络筒工序主要注重电清工艺的设定,DL×LL(粗节)为1.22倍×30cm,-D×-L(细节)为-11%×25cm,对长粗长细纱疵把好最后一关。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