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690113.2 申请日 2017-08-11 公开(公告)号 CN107385559A 公开(公告)日 2017-11-24
申请人 南通金康弘纺织品有限公司; 发明人 黄展飞;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活性炭 纤维 的制备方法,解决了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 比表面积 较小的问题,其技术方案包括有如下步骤:将汉麻纤维和聚丙烯腈原液混合后,通过 干法纺丝 得到复合纤维;所得复合纤维在置于空气气氛下的反应釜中,10~20min内至200~220℃,然后保温2~3h,得到稳定化复合纤维;所得稳定化复合纤维在空气氛围下10~20min内升温至400~450℃炭化1h后,充入惰性气体使反应釜内形成惰性氛围后,继续升温至600~700℃保温10min得到复合 碳 化纤维;所得复合碳化纤维加入到活化剂中浸渍2h,通过 挤压 除去多余溶液,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加热至400~500℃活化2h,冷却洗涤之后,得到活性炭纤维,使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权利要求

1.一种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如下步骤:
(1)将汉麻经脱胶后得到汉麻纤维;
(2)将共聚丙烯腈树脂溶剂溶解后得到聚丙烯腈原液;
(3)将步骤(1)的汉麻纤维和步骤(2)的聚丙烯腈原液混合后,通过干法纺丝得到复合纤维;
(4)将步骤(3)所得复合纤维在置于空气气氛下的反应釜中,10 20min内至200 220℃,~ ~
然后保温2 3h,得到稳定化复合纤维;
~
(5)将步骤(4)所得稳定化复合纤维在空气氛围下10 20min内升温至400 450℃炭化1h~ ~
后,充入惰性气体使反应釜内形成惰性氛围后,继续升温至600 700℃保温10min得到复合~
化纤维;
(6)将步骤(5)所得复合碳化纤维加入到活化剂中浸渍2h,通过挤压除去多余溶液,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加热至400 500℃活化2h,冷却洗涤之后,得到活性炭纤维。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聚丙烯腈树脂由以下组分组成,各组分及其质量分数为丙烯腈90份、丙烯酸甲酯6份、衣康酸3份、过硫酸1份、十二烷基苯磺酸0.1份、磷酸锌0.01份、磷酸0.01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DMF溶剂,所述聚丙烯腈原液中DMF溶剂的含量占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空气氛围下的湿度保持在60%RH。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汉麻脱胶的工艺流程如下:机械预处理——酶处理——处理——敲麻——漂酸洗——上油——抖松——烘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酶处理中的酶处理液为包含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过化氢的溶液,所述酶处理液通过稀硫酸调节至pH=
4,所述酶处理温度为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纤维还负载有壳聚糖以及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聚糖为季铵盐壳聚糖。
9.一种活性炭纤维织物,其特征在于,该活性炭纤维织物所使用的活性炭通过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活性炭纤维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活性炭织物包括有枕套、床单和被套。

说明书全文

一种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面料,特别涉及一种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人们生活平的提高,面料作为决定植物质量的最基础最根本的构成,人们对面料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的面料也是各种各样。所以作为21世纪最优秀的环保材料之一的活性炭纤维,在作为织物的面料中广泛应用。
[0003] 活性炭纤维是继粉末活性炭、颗粒活性炭之后的第三代活性炭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吸附速度快、微孔结构发达、可再生、安全性能好等特点。
[0004] 如授权公告号为CN102817112B的专利公开的一种纤维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包括有将聚酰亚胺纤维在氮气气氛下化、得到碳化纤维;随后将碳化纤维在水蒸汽中活化,得到纤维活性炭。同上述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活性炭纤维一般包括有碳化以及活化两个步骤,从而得到比表面积大同时微孔结构发达的活性炭。活性炭纤维的前体纤维除了聚酰亚胺纤维以外,还可采用再生纤维素纤维、聚丙烯腈纤维、木质素纤维、聚乙烯醇纤维等多种纤维。其中聚丙烯腈纤维经过空气预化后能够形成高温不熔融的梯形结构,从而相较于其他活性炭纤维,具有较好的机械强度,但是其比表面积相对纤维素基活性炭要小,影响活性炭的吸附效果。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使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在保证机械强度的同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
[0006]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1)将汉麻经脱胶后得到汉麻纤维;
(2)将共聚丙烯腈树脂溶剂溶解后得到聚丙烯腈原液;
(3)将步骤(1)的汉麻纤维和步骤(2)的聚丙烯腈原液混合后,通过干法纺丝得到复合纤维;
(4)将步骤(3)所得复合纤维在置于空气气氛下的反应釜中,10~20min内至200~220℃,然后保温2~3h,得到稳定化复合纤维;
(5)将步骤(4)所得稳定化复合纤维在空气氛围下10~20min内升温至400~450℃炭化
1h后,充入惰性气体使反应釜内形成惰性氛围后,继续升温至600~700℃保温10min得到复合碳化纤维;
(6)将步骤(5)所得复合碳化纤维加入到活化剂中浸渍2h,通过挤压除去多余溶液,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加热至400~500℃活化2h,冷却洗涤之后,得到活性炭纤维。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汉麻纤维的横截面呈中空状,且有多种复杂的不规则形状,中间孔隙较大,约占横截面积的1/2~1/3。比苎麻、亚麻以及的大;纤维胞壁具有裂纹与小孔使汉麻纤维的纵向较平直,具有横节和许多裂纹、小孔.并通过毛细管道与中腔连通.这种结构让汉麻纤维具有较多的毛细管道.使纤维本身能够具有卓越的吸湿透气性能;汉麻纤维断裂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高于苎麻和亚麻,可以织造更为轻薄、柔软的针织面料;聚丙烯腈纤维具有较好的耐候性、耐日晒性和耐化学性,其与汉麻纤维组成的复合纤维,汉麻纤维能够增强聚丙烯腈纤维的机械强度以及吸湿性,使织物不易发生断裂,同时,能够弥补聚丙烯腈纤维活化后比表面积较小的缺陷;而聚丙烯腈纤维同时能够弥补汉麻纤维的弹以及柔软度,使织物在具有较高结构强度的同时,提高织物的亲肤感;干法纺丝相较于湿法纺丝,其设备密封性好,溶剂挥发性少,溶剂回收简单,纤维成型和缓,结构均匀,使纤维具有较好的物理机械性能;通过在空气氛围下使复合纤维稳定,能够使聚丙烯腈发生氧化,使其形成阶梯形聚合物,以提高材料的热稳定性,将温度控制在220℃以下,避免汉麻纤维在该阶段提前炭化影响后续工序;在聚丙烯腈稳定化后进行炭化和活化,使复合纤维通过热分解反应消除非碳元素,同时碳原子发生缩聚重排,形成大量的无定型碳与类石墨微晶,进而使炭化纤维表面形成大量微孔,得到比表面积较大的活性炭复合纤维,且由于汉麻本身的结构影响,其孔隙结构相较于单一的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更加复杂,具有更好的吸附效果。
[0008] 作为优选,所述共聚丙烯腈树脂由以下组分组成,各组分及其质量分数为丙烯腈90份、丙烯酸甲酯6份、衣康酸3份、过硫酸1份、十二烷基苯磺酸0.1份、磷酸锌0.01份、磷酸0.01份。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丙烯腈作为原料,丙烯酸甲酯降低大分子间的作用力,以降低聚丙烯腈的结晶性,增加纤维的柔软度,使纤维更加富有弹性,通过十二烷基苯酸钠连接丙烯腈与硫酸锌、硫酸铜,磷酸锌、磷酸铜在体系中能够起到杀菌防腐作用;同时,少量的金属离子能够与本来无作用力的聚丙烯腈纤维大分子长链之间形成交联,使大分子链的整体运动和链间滑移更加困难,使纤维的断裂强度增加。
[0010] 作为优选,所述溶剂为DMF溶剂,所述聚丙烯腈原液中DMF溶剂的含量占25%。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DMF能够溶解共聚聚丙烯腈树脂,将DMF的含量控制在25%能够使溶剂挥发更加充分,避免纤维成型过程中纤维之间发生粘连。
[0012] 作为优选,所述步骤(4)空气氛围下的湿度保持在60%RH。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空气氛围下空气中的水蒸气能够与聚丙烯腈中的少量金属离子反应,提前活化少量纤维,形成前期活化碳纤维与使后期活化碳纤维之间形成不同孔隙,进而使活性炭纤维的孔隙结构复杂化,使活性炭纤维对多种气体都能有较好的吸附效果。
[0014] 作为优选,所述汉麻脱胶的工艺流程如下:机械预处理——酶处理——处理——敲麻——漂酸洗——上油——抖松——烘干。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脱胶是为了是去除包裹在其外层的丝胶、蜡脂、色素,使纤维分离、松散,制得可纺纤维,以适合纺织要求,通过机械预处理事先以物理式方式松散纤维,进行初步剥离,后以酶处理,经过初步的剥离后,能够提高酶液与纤维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提高剥离效果,之后经过碱洗洗去处理液以及未处理部分的果胶,提高处理率,通过敲麻,初步洗去碱液,以酸进一步洗去碱液,通过上油、抖松以及烘干后,可得处理后的可纺汉麻纤维,相较于单纯的酶处理,该种方式的处理效率更高。
[0016] 作为优选,所述酶处理中的酶处理液为包含纤维素酶、果胶酶和过氧化氢的水溶液,所述酶处理液通过稀硫酸调节至pH=4,所述酶处理温度为50℃。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pH=4,处理温度为50℃下,纤维素酶和果胶酶两者均具有较高的处理活性,进而提高了酶处理的速率。
[0018] 作为优选,所述活性炭纤维还负载有壳聚糖以及碘。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壳聚糖与碘能够起到抑菌效果,且壳聚糖能够起到络合碘与活性炭纤维的效果,使碘在活性炭纤维上的负载稳定。
[0020] 作为优选,所述壳聚糖为季铵盐壳聚糖。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季铵盐能够增强壳聚糖的抑菌效果,且季铵盐本身能够与碘络合,进而进一步提高壳聚糖与碘之间的稳定性,使碘在活性炭纤维上的负载更加稳定。
[0022]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活性炭纤维织物,使织物具有较好的亲肤性。
[0023]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该活性炭纤维织物所使用的活性炭通过上述所述的活性炭纤维的制备方法制成。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活性炭纤维制得的织物,具有较好的吸湿性、亲肤性和透气性,表面柔软而富有韧性,同时能够起到杀菌效果。
[0025] 作为优选,所述活性炭织物包括有枕套、床单和被套。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枕套、床单和被套作为床上用具,通过活性炭纤维制造,由于活性炭纤维的透气性,能够减少螨虫的滋长,减少螨虫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当人将被子盖在脸上的时候,也不会感到太闷;同时,通过壳聚糖以及碘的负载,能够起到杀菌效果,保障了人们睡眠环境的安全性。
[0027]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该制备方法制得的汉麻-聚丙烯腈复合活性炭纤维在机械强度较高的同时,能够使活性炭纤维形成复杂且大量的微孔结构,提高活性炭纤维的吸附效果;
2、聚丙烯腈基本身含有一定量氮原子基团,因此对于含硫物质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3、以空气氛围事先活化少量复合纤维、再以活化剂氛围使活性炭纤维完全活化,通过两次活化使活性炭纤维的孔隙结构更为复杂,二次活化过程中,能够对前次活化所形成的微孔起到扩孔作用,进而提高了吸附效果;
4、负载季铵盐壳聚糖和碘能够起到抑菌效果,同时,通过季铵盐壳聚糖与碘的络合,能够使碘在活性炭纤维上的负载更加稳定,减少碘的流失;
5、以活性炭纤维制得的枕套、床单和被套,由于活性炭纤维的透气性,降低被子内部的湿度,从而能够减少螨虫的滋长,当人将被子盖在脸上的时候,也不会感到太闷;同时,通过壳聚糖以及碘的负载,能够起到杀菌效果,保障了人们睡眠环境的安全。
[0028] 说明书附图图1为活性炭纤维制备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汉麻脱胶(1)机械预处理:将粗汉麻放入原料桶内机械振捣30min,随后放入声波处理器中超声处理30min;
(2)酶处理:在水溶液加入过氧化氢和50%的稀硫酸,调节pH至4.0,随后按照质量比为
2∶2∶1加入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过氧化氢酶,混合均匀后升温至50℃,加入经过步骤(1)处理后的汉麻,浸泡3h后,搅拌5h;
(3)碱处理:结构经过步骤(2)处理的汉麻高压碱煮3h,湿闭3h,干闭12h;
(4)敲麻:对步骤(3)处理的汗麻进行机械的槌击和水的喷洗10min;
(5)漂酸洗:过pH为5的酸液槽,浸没30s;
(6)上油:水∶油按照14∶15配比,升温至80℃,加入1kg过氧化氢;将步骤(5)的汉麻纤维放入,蒸煮45min;
(7)抖松、烘干,即得汉麻纤维。
[0030] 聚丙烯腈原液制取(1)以DMF为溶剂,加入各组分及其质量分数如下:丙烯腈90份、丙烯酸甲酯6份、衣康酸
3份、过硫酸钾1份,在反应釜内聚合,反应温度设为78℃,溶剂含量为总量的25%;
(2)聚合后的浆液在两个脱单体塔内真空脱除未聚合的单体,把聚合物单体送入到脱泡桶中脱去起泡;
(3)再加入十二烷基苯磺酸0.1份、磷酸锌0.01份、磷酸铜0.01份混合,过滤,得到聚丙烯腈原液。
[0031] 实施例一参见图1
(1)将汉麻经脱胶后得到汉麻纤维;
(2)将共聚丙烯腈树脂经溶剂溶解后得到聚丙烯腈原液;
(3)将步骤(1)的汉麻纤维和步骤(2)的聚丙烯腈原液混合后,通过干法纺丝得到复合纤维;
(4)将步骤(3)所得复合纤维在置于空气气氛下的反应釜中,20min内至220℃,然后保温3h,得到稳定化复合纤维;
(5)将步骤(4)所得稳定化复合纤维在湿度始终在60%RH空气氛围下20min内升温至
450℃炭化1h后,充入惰性气体使反应釜内形成惰性氛围后,继续升温至700℃保温10min得到复合碳化纤维;
(6)将步骤(5)所得复合碳化纤维加入到ZnCl2溶液中浸渍2h,通过挤压除去多余溶液,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加热至400℃活化2h,冷却洗涤之后,得到活性炭纤维;
(7)将季铵盐壳聚糖与碘按照2∶1配置成季铵盐壳聚糖-碘复合抗菌剂,将活性炭纤维在去离子水中煮沸1h,将活性炭纤维浸渍在季铵盐壳聚糖-碘复合抗菌剂中放置在摇床上振荡20min,取出后自然干。
[0032] 实施例二参见图1
(1)将汉麻经脱胶后得到汉麻纤维;
(2)将共聚丙烯腈树脂经溶剂溶解后得到聚丙烯腈原液;
(3)将步骤(1)的汉麻纤维和步骤(2)的聚丙烯腈原液混合后,通过干法纺丝得到复合纤维;
(4)将步骤(3)所得复合纤维在置于空气气氛下的反应釜中,10min内至220℃,然后保温2h,得到稳定化复合纤维;
(5)将步骤(4)所得稳定化复合纤维在湿度始终在60%RH空气氛围下10min内升温至
400℃炭化1h后,充入惰性气体使反应釜内形成惰性氛围后,继续升温至700℃保温10min得到复合碳化纤维;
(6)将步骤(5)所得复合碳化纤维加入到ZnCO3溶液中浸渍2h,通过挤压除去多余溶液,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加热至500℃活化2h,冷却洗涤之后,得到活性炭纤维;
(7)将季铵盐壳聚糖与碘按照2∶1配置成季铵盐壳聚糖-碘复合抗菌剂,将活性炭纤维在去离子水中煮沸1h,将活性炭纤维浸渍在季铵盐壳聚糖-碘复合抗菌剂中放置在摇床上振荡20min,取出后自然风干。
[0033] 实施例三参见图1
(1)将汉麻经脱胶后得到汉麻纤维;
(2)将共聚丙烯腈树脂经溶剂溶解后得到聚丙烯腈原液;
(3)将步骤(1)的汉麻纤维和步骤(2)的聚丙烯腈原液混合后,通过干法纺丝得到复合纤维;
(4)将步骤(3)所得复合纤维在置于空气气氛下的反应釜中,20min内至200℃,然后保温2h,得到稳定化复合纤维;
(5)将步骤(4)所得稳定化复合纤维在湿度始终在60%RH空气氛围下20min内升温至
400℃炭化1h后,充入惰性气体使反应釜内形成惰性氛围后,继续升温至600℃保温10min得到复合碳化纤维;
(6)将步骤(5)所得复合碳化纤维加入到K2CO3溶液中浸渍2h,通过挤压除去多余溶液,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加热至450℃活化2h,冷却洗涤之后,得到活性炭纤维;
(7)将季铵盐壳聚糖与碘按照2∶1配置成季铵盐壳聚糖-碘复合抗菌剂,将活性炭纤维在去离子水中煮沸1h,将活性炭纤维浸渍在季铵盐壳聚糖-碘复合抗菌剂中放置在摇床上振荡20min,取出后自然风干。
[0034] 实施例四参见图1
(1)将汉麻经脱胶后得到汉麻纤维;
(2)将共聚丙烯腈树脂经溶剂溶解后得到聚丙烯腈原液;
(3)将步骤(1)的汉麻纤维和步骤(2)的聚丙烯腈原液混合后,通过干法纺丝得到复合纤维;
(4)将步骤(3)所得复合纤维在置于空气气氛下的反应釜中,15min内至210℃,然后保温3h,得到稳定化复合纤维;
(5)将步骤(4)所得稳定化复合纤维在湿度始终在60%RH空气氛围下20min内升温至
450℃炭化1h后,充入惰性气体使反应釜内形成惰性氛围后,继续升温至600℃保温10min得到复合碳化纤维;
(6)将步骤(5)所得复合碳化纤维加入到KOH溶液中浸渍2h,通过挤压除去多余溶液,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加热至450℃活化2h,冷却洗涤之后,得到活性炭纤维;
(7)将季铵盐壳聚糖与碘按照2∶1配置成季铵盐壳聚糖-碘复合抗菌剂,将活性炭纤维在去离子水中煮沸1h,将活性炭纤维浸渍在季铵盐壳聚糖-碘复合抗菌剂中放置在摇床上振荡20min,取出后自然风干。
[0035] 将上述实施例所得活性炭纤维进行以下测试:(1)比表面积(m2/g):通过电子显微镜(SEM)测量活性炭纤维的比表面积;
(2)抑菌效果:配制若干琼脂固体培养基,按照每组5个进行分组,在培养基表面放置玻璃纸,并在玻璃纸上接种大肠杆菌作为对照组,随后将活性炭纤维制成厚度为0.1cm的圆片,放置在培养基表面,在活性炭圆片上接种大肠杆菌作为实验组,28℃培养48h,计算菌落数;同时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替换大肠杆菌进行重复实验;
(3)壳聚糖-碘复合抗菌剂的负载稳定性(g):将活性炭纤维制成直径为10cm,厚度为
1cm的圆片,烘干后称取质量记作ml,在圆片以1m3/min的流速冲刷10分钟,烘干后称取质量记作m2,通过m2-ml计算抗菌剂的流失量;
(4)抗拉强度(N/cm2):通过纤维强伸度仪测试每平方毫米粗细的纤维所能承受的拉力,记录其断裂时候纤维强伸度仪所示数据。
[0036] 测试结果如下表:综上,选择实施例二作为最有实施例。
[0037] 对比例一对比例一为未负载抗菌剂的活性炭纤维。
[0038] 对比例二对比例二为负载了碘的活性炭纤维。
[0039] 对比例三对比例三为负载了壳聚糖-碘抗菌剂的活性炭纤维。
[0040] 对比例四对比例四为以纯聚丙烯腈原液为原料制得的活性炭纤维。
[0041] 对比例五对比例五为市售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
[0042] 将上述对比例进行上述同样的测试,测试结果如下:综上,本发明所制得的活性炭纤维相较于市售聚丙烯腈活性炭纤维和不添加汉麻纤维所制得的活性炭纤维,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且比表面积要远大于市售活性炭纤维。
[0043]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