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531345.3 申请日 2017-07-03 公开(公告)号 CN107177902A 公开(公告)日 2017-09-19
申请人 苏州市丹纺纺织研发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何晓东;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防污抗菌的 纺织面料 及其制备方法,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涤纶纱5‑10份、 艾 叶 纤维 10‑20份、大豆纤维10‑18份、聚乳酸纤维5‑15份、吸 水 纤维15‑20份、聚丙烯腈纤维8‑15份、聚对苯二 甲酸 乙二酯10‑15份、六甲基环三 硅 氧 烷1‑4份、聚乙烯吡咯烷 酮 2‑5份、 碱 性果胶酶1‑2份、 桐油 酸酐2‑5份、茶皂素1‑3份、过氧化苯甲酰 醋酸 丁酯2‑3份、乙酰基 柠檬酸 三正己酯1‑2份、氯化 钾 3‑6 份、 偶联剂 1‑4份、分散剂2‑5份、热稳定剂2‑3份。制备而成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其面料具有抗油污的特性,强度高耐用,适用范围广泛。同时,还公开了相应的制备方法。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涤纶纱5-10份、纤维10-20份、大豆纤维10-18份、聚乳酸纤维5-15份、吸纤维15-20份、聚丙烯腈纤维
8-1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0-15份、六甲基环三烷1-4份、聚乙烯吡咯烷2-5份、性果胶酶1-2份、桐油酸酐2-5份、茶皂素1-3份、过氧化苯甲酰醋酸丁酯2-3份、乙酰基柠檬酸三正己酯1-2份、氯化3-6 份、偶联剂1-4份、分散剂2-5份、热稳定剂2-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选自3-丙烯酸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的分散剂选自油酸酰、三硬脂酸甘油酯、己烯基双硬脂酰胺、聚乙烯蜡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稳定剂选自软脂酸锌、月硅酸、环烷酸钡和蓖麻油酸镉中的一种或几种。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2)将涤纶纱、艾叶纤维、大豆纤维、碱性果胶酶、桐油酸酐、茶皂素泡于3%的双氧水中消毒活化,浸泡2-3小时后,于60-65℃烘干,超声粉碎30分钟,超声功率为200-250KW;
(3)将聚乳酸纤维、吸水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六甲基环三硅氧烷、聚乙烯吡咯烷酮、偶联剂加入反应釜,搅拌混匀,加热至230-280℃,搅拌保温20分钟,搅拌速度500-600转/分钟;
(4)将步骤(2)中的粉碎物、步骤(3)的反应物和过氧化苯甲酰醋酸丁酯、乙酰基柠檬酸三正己酯、氯化钾、分散剂依次加入高压匀质机,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230℃,充入水蒸气,保温静置40分钟;
(5)将步骤(4)的混合物降压至与外界大气压一致,加热至280℃,继续保温15分钟;
(6)向步骤(5)的混合物中加入热稳定剂,搅拌均匀后注入反应釜,混合搅拌,搅拌速度为500-600转/分钟,反应时间为25分钟,反应温度为280℃;
(7)将步骤(6)中的反应物在密闭环境下纺丝,通过牵拉处理,脱气干燥,冷却至室温即得成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高压匀质机压强为5-10MPa。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所述纺丝速度为1600-1800m/min。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7)所述烘干温度为60-65℃,烘干时间1-2小时。

说明书全文

一种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材料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对美观有着很高的要求,而且对安全环保性和舒适性有着更高的期望。天然纤维是自然界存在的,可以直接取得纤维,根据其来源分成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三类。由于天然纤维具有良好的舒适度、柔韧性和透气性,因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天然纤维在平常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在沾有污渍,但是这些附着的污渍往往难以除去。其中,纺织品的防污加工一般是通过氟素树脂整理,使纺织品具有防油性能,从而防止油污沾污到织物表面或阻止油污渗透到织物内部,以保证在穿着过程中防止污垢沾污到织物表面。所以本发明进行复合纺织面料的研制,研发出一种具有较强防污能的面料,同时具有一定的抗菌功能。

发明内容

[0003]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采用特定原料进行组合,配合相应的生产工艺,得到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其面料具有抗油污的特性,强度高耐用,适用范围广泛,能够满足行业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制成:涤纶纱5-10份、叶纤维10-20份、大豆纤维10-18份、聚乳酸纤维5-15份、吸水纤维15-20份、聚丙烯腈纤维8-1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0-15份、六甲基环三烷1-4份、聚乙烯吡咯烷2-5份、性果胶酶1-2份、桐油酸酐2-5份、茶皂素1-3份、过氧化苯甲酰醋酸丁酯2-3份、乙酰基柠檬酸三正己酯1-
2份、氯化3-6 份、偶联剂1-4份、分散剂2-5份、热稳定剂2-3份。
[0005] 优选地,所述偶联剂选自3-丙烯酸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2(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6] 优选地,所述的分散剂选自油酸酰、三硬脂酸甘油酯、己烯基双硬脂酰胺、聚乙烯蜡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7] 优选地,所述的热稳定剂选自软脂酸锌、月硅酸、环烷酸钡和蓖麻油酸镉中的一种或几种。
[0008] 所述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照重量份称取各原料;
(2)将涤纶纱、艾叶纤维、大豆纤维、碱性果胶酶、桐油酸酐、茶皂素泡于3%的双氧水中消毒活化,浸泡2-3小时后,于60-65℃烘干,超声粉碎30分钟,超声功率为200-250KW;
(3)将聚乳酸纤维、吸水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六甲基环三硅氧烷、聚乙烯吡咯烷酮、偶联剂加入反应釜,搅拌混匀,加热至230-280℃,搅拌保温20分钟,搅拌速度500-600转/分钟;
(4)将步骤(2)中的粉碎物、步骤(3)的反应物和过氧化苯甲酰醋酸丁酯、乙酰基柠檬酸三正己酯、氯化钾、分散剂依次加入高压匀质机,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230℃,充入水蒸气,保温静置40分钟;
(5)将步骤(4)的混合物降压至与外界大气压一致,加热至280℃,继续保温15分钟;
(6)向步骤(5)的混合物中加入热稳定剂,搅拌均匀后注入反应釜,混合搅拌,搅拌速度为500-600转/分钟,反应时间为25分钟,反应温度为280℃;
(7)将步骤(6)中的反应物在密闭环境下纺丝,通过牵拉处理,脱气干燥,冷却至室温即得成品。
[0009] 优选地,所述高压匀质机压强为5-10MPa。
[0010] 优选地,所述纺丝速度为1600-1800m/min。
[0011] 优选地,所述烘干温度为60-65℃,烘干时间1-2小时。
[0012]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以涤纶纱、艾叶纤维、大豆纤维、聚乳酸纤维、吸水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为主要成分,通过加入碱性果胶酶、桐油酸酐、茶皂素、六甲基环三硅氧烷、聚乙烯吡咯烷酮、过氧化苯甲酰醋酸丁酯、乙酰基柠檬酸三正己酯、氯化钾、偶联剂、分散剂、热稳定剂,辅以消毒活化、超声粉碎、加热反应、高压匀质、牵拉纺丝、脱气干燥等工艺,使得制备而成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其面料具有抗油污的特性,强度高耐用,适用范围广泛,能够满足行业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0013] (2)本发明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原料廉价、工艺简单,适于大规模工业化运用,实用性强。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15] 实施例1(1)按照重量份称取涤纶纱5份、艾叶纤维10份、大豆纤维10份、聚乳酸纤维5份、吸水纤维15份、聚丙烯腈纤维8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0份、六甲基环三硅氧烷1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份、碱性果胶酶1份、桐油酸酐2份、茶皂素1份、过氧化苯甲酰醋酸丁酯2份、乙酰基柠檬酸三正己酯1份、氯化钾3份、3-丙烯酸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份、油酸酰2份、软脂酸锌2份;
(2)将涤纶纱、艾叶纤维、大豆纤维、碱性果胶酶、桐油酸酐、茶皂素泡于3%的双氧水中消毒活化,浸泡2小时后,于60℃烘干,超声粉碎30分钟,超声功率为200KW;
(3)将聚乳酸纤维、吸水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六甲基环三硅氧烷、聚乙烯吡咯烷酮、3-丙烯酸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反应釜,搅拌混匀,加热至230℃,搅拌保温20分钟,搅拌速度500转/分钟;
(4)将步骤(2)中的粉碎物、步骤(3)的反应物和过氧化苯甲酰醋酸丁酯、乙酰基柠檬酸三正己酯、氯化钾、油酸酰依次加入高压匀质机,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230℃,充入水蒸气,保温静置40分钟,高压匀质机压强为5MPa;
(5)将步骤(4)的混合物降压至与外界大气压一致,加热至280℃,继续保温15分钟;
(6)向步骤(5)的混合物中加入软脂酸锌,搅拌均匀后注入反应釜,混合搅拌,搅拌速度为500转/分钟,反应时间为25分钟,反应温度为280℃;
(7)将步骤(6)中的反应物在密闭环境下纺丝,通过牵拉处理,脱气干燥,冷却至室温即得成品,纺丝速度为1600m/min,烘干温度为60℃,烘干时间1小时。
[0016] 制得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的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17] 实施例2(1)按照重量份称取涤纶纱7份、艾叶纤维13份、大豆纤维12份、聚乳酸纤维6份、吸水纤维16份、聚丙烯腈纤维10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2份、六甲基环三硅氧烷2份、聚乙烯吡咯烷酮3份、碱性果胶酶1份、桐油酸酐3份、茶皂素2份、过氧化苯甲酰醋酸丁酯2份、乙酰基柠檬酸三正己酯1份、氯化钾4 份、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2份、三硬脂酸甘油酯3份、月硅酸钙2份;
(2)将涤纶纱、艾叶纤维、大豆纤维、碱性果胶酶、桐油酸酐、茶皂素泡于3%的双氧水中消毒活化,浸泡2.4小时后,于62℃烘干,超声粉碎30分钟,超声功率为220KW;
(3)将聚乳酸纤维、吸水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六甲基环三硅氧烷、聚乙烯吡咯烷酮、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加入反应釜,搅拌混匀,加热至250℃,搅拌保温20分钟,搅拌速度530转/分钟;
(4)将步骤(2)中的粉碎物、步骤(3)的反应物和过氧化苯甲酰醋酸丁酯、乙酰基柠檬酸三正己酯、氯化钾、三硬脂酸甘油酯依次加入高压匀质机,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230℃,充入水蒸气,保温静置40分钟,高压匀质机压强为7MPa;
(5)将步骤(4)的混合物降压至与外界大气压一致,加热至280℃,继续保温15分钟;
(6)向步骤(5)的混合物中加入月硅酸钙,搅拌均匀后注入反应釜,混合搅拌,搅拌速度为530转/分钟,反应时间为25分钟,反应温度为280℃;
(7)将步骤(6)中的反应物在密闭环境下纺丝,通过牵拉处理,脱气干燥,冷却至室温即得成品,纺丝速度为1650m/min,烘干温度为62℃,烘干时间1.4小时。
[0018] 制得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的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19] 实施例3(1)按照重量份称取涤纶纱9份、艾叶纤维17份、大豆纤维16份、聚乳酸纤维13份、吸水纤维19份、聚丙烯腈纤维13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4份、六甲基环三硅氧烷3份、聚乙烯吡咯烷酮4份、碱性果胶酶2份、桐油酸酐4份、茶皂素3份、过氧化苯甲酰醋酸丁酯3份、乙酰基柠檬酸三正己酯2份、氯化钾5份、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3份、己烯基双硬脂酰胺4份、环烷酸钡3份;
(2)将涤纶纱、艾叶纤维、大豆纤维、碱性果胶酶、桐油酸酐、茶皂素泡于3%的双氧水中消毒活化,浸泡2.7小时后,于64℃烘干,超声粉碎30分钟,超声功率为240KW;
(3)将聚乳酸纤维、吸水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六甲基环三硅氧烷、聚乙烯吡咯烷酮、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反应釜,搅拌混匀,加热至270℃,搅拌保温20分钟,搅拌速度570转/分钟;
(4)将步骤(2)中的粉碎物、步骤(3)的反应物和过氧化苯甲酰醋酸丁酯、乙酰基柠檬酸三正己酯、氯化钾、己烯基双硬脂酰胺依次加入高压匀质机,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230℃,充入水蒸气,保温静置40分钟,高压匀质机压强为9MPa;
(5)将步骤(4)的混合物降压至与外界大气压一致,加热至280℃,继续保温15分钟;
(6)向步骤(5)的混合物中加入环烷酸钡,搅拌均匀后注入反应釜,混合搅拌,搅拌速度为570转/分钟,反应时间为25分钟,反应温度为280℃;
(7)将步骤(6)中的反应物在密闭环境下纺丝,通过牵拉处理,脱气干燥,冷却至室温即得成品,纺丝速度为1700m/min,烘干温度为64℃,烘干时间1.7小时。
[0020] 制得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的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21] 实施例4(1)按照重量份称取涤纶纱10份、艾叶纤维20份、大豆纤维18份、聚乳酸纤维15份、吸水纤维20份、聚丙烯腈纤维1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5份、六甲基环三硅氧烷4份、聚乙烯吡咯烷酮5份、碱性果胶酶2份、桐油酸酐5份、茶皂素3份、过氧化苯甲酰醋酸丁酯3份、乙酰基柠檬酸三正己酯2份、氯化钾6 份、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4份、聚乙烯蜡5份、蓖麻油酸镉3份;
(2)将涤纶纱、艾叶纤维、大豆纤维、碱性果胶酶、桐油酸酐、茶皂素泡于3%的双氧水中消毒活化,浸泡3小时后,于65℃烘干,超声粉碎30分钟,超声功率为250KW;
(3)将聚乳酸纤维、吸水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六甲基环三硅氧烷、聚乙烯吡咯烷酮、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反应釜,搅拌混匀,加热至280℃,搅拌保温20分钟,搅拌速度600转/分钟;
(4)将步骤(2)中的粉碎物、步骤(3)的反应物和过氧化苯甲酰醋酸丁酯、乙酰基柠檬酸三正己酯、氯化钾、聚乙烯蜡依次加入高压匀质机,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230℃,充入水蒸气,保温静置40分钟,高压匀质机压强为10MPa;
(5)将步骤(4)的混合物降压至与外界大气压一致,加热至280℃,继续保温15分钟;
(6)向步骤(5)的混合物中加入蓖麻油酸镉,搅拌均匀后注入反应釜,混合搅拌,搅拌速度为600转/分钟,反应时间为25分钟,反应温度为280℃;
(7)将步骤(6)中的反应物在密闭环境下纺丝,通过牵拉处理,脱气干燥,冷却至室温即得成品,纺丝速度为1800m/min,烘干温度为65℃,烘干时间2小时。
[0022] 制得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的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23] 对比例1(1)按照重量份称取涤纶纱5份、艾叶纤维10份、大豆纤维10份、聚乳酸纤维5份、吸水纤维15份、聚丙烯腈纤维8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0份、六甲基环三硅氧烷1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份、桐油酸酐2份、茶皂素1份、过氧化苯甲酰醋酸丁酯2份、乙酰基柠檬酸三正己酯1份、3-丙烯酸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份、油酸酰2份、软脂酸锌2份;
(2)将涤纶纱、艾叶纤维、大豆纤维、桐油酸酐、茶皂素泡于3%的双氧水中消毒活化,浸泡2小时后,于60℃烘干,超声粉碎30分钟,超声功率为200KW;
(3)将聚乳酸纤维、吸水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六甲基环三硅氧烷、聚乙烯吡咯烷酮、3-丙烯酸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反应釜,搅拌混匀,加热至230℃,搅拌保温20分钟,搅拌速度500转/分钟;
(4)将步骤(2)中的粉碎物、步骤(3)的反应物和过氧化苯甲酰醋酸丁酯、乙酰基柠檬酸三正己酯、油酸酰依次加入高压匀质机,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230℃,充入水蒸气,保温静置40分钟,高压匀质机压强为5MPa;
(5)将步骤(4)的混合物降压至与外界大气压一致,加热至280℃,继续保温15分钟;
(6)向步骤(5)的混合物中加入软脂酸锌,搅拌均匀后注入反应釜,混合搅拌,搅拌速度为500转/分钟,反应时间为25分钟,反应温度为280℃;
(7)将步骤(6)中的反应物在密闭环境下纺丝,通过牵拉处理,脱气干燥,冷却至室温即得成品,纺丝速度为1600m/min,烘干温度为60℃,烘干时间1小时。
[0024] 制得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的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25] 对比例2(1)按照重量份称取涤纶纱10份、艾叶纤维20份、大豆纤维18份、聚乳酸纤维15份、吸水纤维20份、聚丙烯腈纤维15份、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15份、六甲基环三硅氧烷4份、碱性果胶酶2份、桐油酸酐5份、茶皂素3份、乙酰基柠檬酸三正己酯2份、氯化钾6 份、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4份、聚乙烯蜡5份、蓖麻油酸镉3份;
(2)将涤纶纱、艾叶纤维、大豆纤维、碱性果胶酶、桐油酸酐、茶皂素泡于3%的双氧水中消毒活化,浸泡3小时后,于65℃烘干,超声粉碎30分钟,超声功率为250KW;
(3)将聚乳酸纤维、吸水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六甲基环三硅氧烷、N-2(氨乙基)3-氨丙基甲基三乙氧基硅烷加入反应釜,搅拌混匀,加热至280℃,搅拌保温20分钟,搅拌速度600转/分钟;
(4)将步骤(2)中的粉碎物、步骤(3)的反应物和乙酰基柠檬酸三正己酯、氯化钾、聚乙烯蜡依次加入高压匀质机,混合搅拌均匀,加热至230℃,充入水蒸气,保温静置40分钟,高压匀质机压强为10MPa;
(5)将步骤(4)的混合物降压至与外界大气压一致,加热至280℃,继续保温15分钟;
(6)向步骤(5)的混合物中加入蓖麻油酸镉,搅拌均匀后注入反应釜,混合搅拌,搅拌速度为600转/分钟,反应时间为25分钟,反应温度为280℃;
(7)将步骤(6)中的反应物在密闭环境下纺丝,通过牵拉处理,脱气干燥,冷却至室温即得成品,纺丝速度为1800m/min,烘干温度为65℃,烘干时间2小时。
[0026] 制得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的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0027] 将实施例1-4和对比例1-2的制得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进行抗撕裂强度、黄度、拒油性、抗污性和大肠杆菌抑菌区测试这几项性能测试。
[0028] 表1本发明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以涤纶纱、艾叶纤维、大豆纤维、聚乳酸纤维、吸水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为主要成分,通过加入碱性果胶酶、桐油酸酐、茶皂素、六甲基环三硅氧烷、聚乙烯吡咯烷酮、过氧化苯甲酰醋酸丁酯、乙酰基柠檬酸三正己酯、氯化钾、偶联剂、分散剂、热稳定剂,辅以消毒活化、超声粉碎、加热反应、高压匀质、牵拉纺丝、脱气干燥等工艺,使得制备而成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其面料具有抗油污的特性,强度高耐用,适用范围广泛,能够满足行业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发明的防污抗菌的纺织面料原料廉价、工艺简单,适于大规模工业化运用,实用性强。
[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