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流纺纱装置及纺纱机

申请号 CN201410781547.X 申请日 2011-03-01 公开(公告)号 CN104532418B 公开(公告)日 2017-10-17
申请人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发明人 森秀茂;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气流 纺纱 装置,其具备 喷嘴 区 块 (34)、 纤维 导引部、中空导引轴体(20)。在喷嘴区块(34)中形成旋转室。在该喷嘴区块(34)中形成1个以上的空气喷射喷嘴(27a),该空气喷射喷嘴(27a)从向旋转室内开口的喷嘴口(27a)中喷射压缩空气而在上述旋转室内产生旋转气流。纤维导引部具备与旋转室连通的纤维导入孔。中空导引轴体(20)在内部形成有在旋转室中受到旋转的纤维所通过的纤维通过路。在以经过中空导引轴体(20)的轴线的平面切割时的剖面中,旋转室形成面(82)的剖面轮廓中,纤维导引部侧的部分被以曲线状的曲线部(82a)形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气流纺纱装置,是利用旋转气流使纤维束的纤维旋转而制造细纱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喷嘴,其形成有旋转室和1个以上的空气喷射喷嘴,该空气喷射喷嘴从向所述旋转室内开口的喷嘴口喷射压缩空气而在所述旋转室内产生所述旋转气流;
纤维导引部,其具备与所述旋转室连通的纤维导入孔;
纺锤,其在内部形成有在所述旋转室中被旋转的纤维所通过的纤维通过路,在以经过所述纺锤的轴线的平面切割时的剖面中,形成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喷嘴区块的内侧壁面的剖面轮廓中至少所述纤维导引部侧的部分,按照具有以钝的角度折曲成向所述纤维导引部突出的部分的方式实质上被以曲线状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以经过所述纺锤的轴线的平面切割时的剖面中,形成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喷嘴区块的内侧壁面的剖面轮廓中至少所述纤维导引部侧的部分,还具有完全不具有折曲部分的部分。
3.一种气流纺纱装置,是利用旋转气流使纤维束的纤维旋转而制造细纱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喷嘴区块,其形成有旋转室和1个以上的空气喷射喷嘴,该空气喷射喷嘴从向所述旋转室内开口的喷嘴口喷射压缩空气而在所述旋转室内产生所述旋转气流;
纤维导引部,其具备与所述旋转室连通的纤维导入孔;
纺锤,其在内部形成有在所述旋转室中被旋转的纤维所通过的纤维通过路,在以经过所述纺锤的轴线的平面切割时的剖面中,形成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喷嘴区块的内侧壁面的剖面轮廓中至少所述纤维导引部侧的部分,按照以钝角的角度多次折曲而成的折曲线向所述纤维导引部突出的方式实质上被以曲线状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喷嘴区块的内侧壁面中,所述剖面轮廓为所述曲线状的部分的该剖面轮廓是圆弧状。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口的开口轮廓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于形成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喷嘴区块的内侧壁面中所述剖面轮廓为所述曲线状的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口的开口轮廓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于形成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喷嘴区块的内侧壁面中所述剖面轮廓为所述曲线状的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口的开口轮廓的全部,被形成于形成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喷嘴区块的内侧壁面中所述剖面轮廓为所述曲线状的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喷嘴口的开口轮廓的全部,被形成于形成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喷嘴区块的内侧壁面中所述剖面轮廓为所述曲线状的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6、7、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抽吸减压室部,该抽吸减压室部形成有在所述纤维导引部和所述旋转室之间形成的抽吸减压室,
所述抽吸减压室及所述旋转室为近似圆柱形,所述喷嘴区块的内侧壁面连接与所述抽吸减压室连接的所述旋转室的小径部和所述旋转室的大径部,
所述抽吸减压室的半径小于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大径部的半径,
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大径部的半径与所述抽吸减压室的半径的差,为所述空气喷射喷嘴的直径以下。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抽吸减压室部,该抽吸减压室部形成有在所述纤维导引部和所述旋转室之间形成的抽吸减压室,
所述抽吸减压室及所述旋转室为近似圆柱形,所述喷嘴区块的内侧壁面连接与所述抽吸减压室连接的所述旋转室的小径部和所述旋转室的大径部,
所述抽吸减压室的半径小于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大径部的半径,
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大径部的半径与所述抽吸减压室的半径的差,为所述空气喷射喷嘴的直径以下。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抽吸减压室部,该抽吸减压室部形成有在所述纤维导引部和所述旋转室之间形成的抽吸减压室,
所述抽吸减压室及所述旋转室为近似圆柱形,所述喷嘴区块的内侧壁面连接与所述抽吸减压室连接的所述旋转室的小径部和所述旋转室的大径部,
所述抽吸减压室的半径小于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大径部的半径,
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大径部的半径与所述抽吸减压室的半径的差,为所述空气喷射喷嘴的直径以下。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3、6、7、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抽吸减压室部,该抽吸减压室部形成有在所述纤维导引部和所述旋转室之间形成的抽吸减压室,
所述抽吸减压室及所述旋转室为近似圆筒形,所述喷嘴区块的内侧壁面连接与所述抽吸减压室连接的所述旋转室的小径部和所述旋转室的大径部,
所述抽吸减压室的半径小于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大径部的半径,
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大径部的半径与所述抽吸减压室的半径的差,为所述空气喷射喷嘴的直径以下。
13.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抽吸减压室部,该抽吸减压室部形成有在所述纤维导引部和所述旋转室之间形成的抽吸减压室,
所述抽吸减压室及所述旋转室为近似圆筒形,所述喷嘴区块的内侧壁面连接与所述抽吸减压室连接的所述旋转室的小径部和所述旋转室的大径部,
所述抽吸减压室的半径小于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大径部的半径,
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大径部的半径与所述抽吸减压室的半径的差,为所述空气喷射喷嘴的直径以下。
14.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抽吸减压室部,该抽吸减压室部形成有在所述纤维导引部和所述旋转室之间形成的抽吸减压室,
所述抽吸减压室及所述旋转室为近似圆筒形,所述喷嘴区块的内侧壁面连接与所述抽吸减压室连接的所述旋转室的小径部和所述旋转室的大径部,
所述抽吸减压室的半径小于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大径部的半径,
所述旋转室的所述大径部的半径与所述抽吸减压室的半径的差,为所述空气喷射喷嘴的直径以下。
15.一种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至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气流纺纱装置、
将利用所述气流纺纱装置制造的细纱卷绕成卷装的卷绕装置。

说明书全文

气流纺纱装置及纺纱机

[0001]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1年3月1日、申请号为201110050710.1、发明名称为“气流纺纱装置及纺纱机”的发明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气流纺纱装置,具体来说涉及气流纺纱装置中产生旋转气流的空间的形状。

背景技术

[0003] 以往,已知的纺纱机具备利用旋转气流(whirling airflow)对纤维施加捻绕而生成细纱的气流纺纱装置。
[0004] 这种纺纱机例如被公开于日本特开2003-1933337号公报。该在先技术中公开的纺纱装置所具备的纺织部,具备形成有气流喷射孔的喷嘴
[0005] 图7是表示该在先技术中记载的喷嘴区块附近的构成的示意性剖面图。如图7所示,在该在先技术公开的喷嘴区块100中形成有多个气流喷射孔105、透孔(passage hole)101。上述透孔101是由圆柱状空间部(columnar space section)102、与圆柱状空间部102连接的第一圆锥台状空间部(first circular truncated cone shaped space section)
103、与第一圆锥台状空间部103连接的第二圆锥台状空间部104构成的。圆柱状空间部102是在其内部产生负压而在纤维导入孔106中产生抽吸流来用于抽吸纤维的空间。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圆柱状空间部102称作抽吸减压室。第二圆锥台状空间部104是用于使反转纤维旋转的空间,以下的说明中称作旋转室(whirling chamber)。
[0006] 在上述的在先技术文献中记载有如下的内容,即,通过来自空气喷射孔的喷出空气的作用,在针座的纤维导入孔附近产生抽吸空气流(suction airflow),可以将纤维束吸入纤维导入孔。通过使该抽吸空气流顺畅地流动,就可以顺畅地抽吸纤维束。图7中以粗线的箭头概念性地表示该抽吸空气流的流动。
[0007] 但是,如果在图7的旋转室104内产生的旋转气流流入抽吸减压室102侧,则就会阻碍上述抽吸空气流的流动,因而会发生无法在纤维导入孔106中抽吸纤维束的问题。考虑到这一问题点,如图7所示,上述的在先技术文献中记载的构成是将旋转室104的直径制成比抽吸减压室102的直径更大,并在抽吸减压室102与旋转室104之间形成阶梯。由于该阶梯的部分作为缩颈部而发挥作用,因此使得旋转室104内的旋转气流难以流入抽吸减压室102侧。由此,由于不会发生阻碍抽吸空气流的流动的情况,因此认为可以将纤维束向纤维导入孔106中抽吸。
[0008] 另一方面,在像上述的在先技术文献中记载的构成那样,在抽吸减压室102与旋转室104之间设置阶梯的情况下,则旋转室104就会在抽吸减压室102侧(纤维导入孔106侧)具有带棱的部分(图7的角部107)。本申请发明人发现,在上述的在先技术文献中记载的构成中,抽吸空气流的流动在角部107处形成涡旋(参照图7),从而会发生在旋转室104处旋转的纤维的举动紊乱的情况。如果像这样纤维的举动发生紊乱,则卷绕纤维(反转纤维)就会向芯纤维上不规则地卷绕,或者卷绕纤维的自由端(上述的在先技术文献中所说的后端部)之间缠绕,其结果是使所生成的纱线的品质变得不稳定。
[0009] 另一方面,近年来提出了提高纺织速度的要求,为了应对该要求就存在提高旋转室104内的纤维的旋转速度的课题。而且,以往的气流纺纱装置的一般的纺织速度是250m/min到400m/min左右。作为解决上述课题的途径,可以考虑通过减小旋转室104的直径,而减小旋转气流的旋转半径来提高纤维的旋转速度。
[0010] 但是,如果减小旋转室104的直径,则产生抽吸空气流的紊乱的区域(角部107的附近)与卷绕纤维所旋转的区域(纺锤108的周围)接近,因此抽吸空气流的紊乱对旋转纤维造成的影响就会进一步增大。所以,在图7的构成中,由于无法在确保纱线品质的同时减小旋转室的直径,因此无法解决提高旋转气流的旋转速度这样的课题。即,就以往的气流纺纱装置而言,其无法应对提高纺织速度的需求。
[0011] 而且,作为使抽吸空气流的紊乱不会对卷绕纤维的旋转造成影响的对策,考虑到在径向上足够大地形成旋转室104。如果这样构成,则由于可以使产生抽吸空气流的紊乱的区域(角部107的附近)与卷绕纤维所旋转的区域(纺锤108的周围)远离,因此可以减小抽吸空气流的紊乱对卷绕纤维的旋转造成的影响。
[0012] 但是,如果增大旋转室104的直径,则旋转气流的旋转半径就会变大,其结果是,卷绕纤维的旋转速度变慢,因此无法应对提高纺织速度的需求。如果考虑气流纺纱装置的设置空间,则很难形成可以排除抽吸空气流的紊乱的程度的足够大的旋转室104。如果使旋转室104的直径过大,则为了在旋转室104内维持旋转流,就必须增多向旋转室104供应的空气的量,因而还会存在能量效率变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13]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止旋转室内的空气流的紊乱、可以生成品质稳定的纱线的气流纺纱机。
[0014]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观点,提供一种利用旋转气流使纤维束的纤维旋转而制造细纱的气流纺纱装置,气流纺纱装置具备:喷嘴区块、纤维导引部、纺锤。在上述喷嘴区块中形成旋转室。在该喷嘴区块中形成1个以上的空气喷射喷嘴。空气喷射喷嘴从向上述旋转室内开口的喷嘴口中喷射压缩空气而在上述旋转室内产生上述旋转气流。上述纤维导引部具备与上述旋转室连通的纤维导入孔。上述纺锤在内部形成在上述旋转室中受到旋转的纤维所通过的纤维通过路。在以经过上述纺锤的轴线的平面切割时的剖面中,形成上述旋转室的上述喷嘴区块的内侧壁面的剖面轮廓中至少上述纤维导引部侧的部分,实质上被以曲线状形成。
[0015] 这样,在旋转室中,可以构成为在纤维导引部侧的壁面中没有带棱角的部分,因此可以防止在旋转室内空气流发生紊乱,使该空气流顺畅地流动。作为结果,可以防止卷绕纤维不规则地卷绕在芯纤维上,或卷绕纤维的自由端之间缠绕,因此可以使所生成的纱线的品质稳定。由于可以如上所述地防止空气流的紊乱,因此即使在减小了旋转室的直径的情况下,对卷绕纤维的举动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也很小。所以,根据上述的构成,可以通过减小旋转室来提高纤维的旋转速度,在保持纱线品质的同时实现高速纺织。
[0016] 在上述的气流纺纱装置中,形成上述旋转室的上述喷嘴区块的内侧壁面中,上述剖面轮廓为上述曲线状的部分的该剖面轮廓为圆弧状。这样,就可以良好地抑制气流纺纱装置的旋转室内的旋转气流的紊乱。
[0017] 在上述的气流纺纱装置中,优选地,上述喷嘴口的开口轮廓的至少一部分,被形成于形成上述旋转室的上述喷嘴区块的内侧壁面中上述剖面轮廓为上述曲线状的部分。这样,通过在剖面轮廓为曲线状的壁面中形成喷嘴口的至少一部分,就可以延长该喷嘴口的开口轮廓的椭圆周长。这样,就可以按照从喷嘴口向旋转室内展宽的方式喷射压缩空气,从而可以在宽广的范围中使旋转气流冲击纤维。其结果是,可以在旋转室内以强大的使纤维有效地旋转。
[0018] 在上述的气流纺纱装置中,优选地,上述喷嘴口的开口轮廓的全部被形成于形成上述旋转室的上述喷嘴区块的内侧壁面中上述剖面轮廓为上述曲线状的部分。即,在像以往的气流纺纱装置那样旋转室的壁面带有棱角的情况下,假使要横跨该带棱角的部分地形成喷嘴口,则只要形成位置轻微地错移,喷嘴口的形状就会大幅度变化,空气的流动也会变化。所以,当在带棱角的壁面上形成喷嘴口的情况下,所生成的纱线的品质容易受到加工精度的影响。但是,在如上所述地将喷嘴口的全部形成于剖面轮廓为曲线状的壁面中的情况下,即使形成该喷嘴口的位置略有错移,喷射喷嘴的出口形状也没有什么变化。即,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则无论加工精度如何,都可以确保所生成的纱线的品质。
[0019] 上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具备形成有抽吸减压室的抽吸减压室部。上述抽吸减压室及上述旋转室为近似圆柱形或近似圆筒形。上述抽吸减压室的半径小于上述旋转室的半径。上述旋转室的半径与上述抽吸减压室的半径的差,为上述空气喷射喷嘴的直径以下。
[0020] 即,在以往的气流纺纱装置中,在旋转室内产生空气的紊乱,因此从喷嘴口中喷射出的压缩空气在旋转室内膨胀,该压缩空气容易从旋转室流到抽吸减压室。为了防止该情况,在以往的气流纺纱装置中,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增大旋转室与抽吸减压室的半径的差,从而使气流纺纱装置大型化。但是,根据本发明的构成,由于可以在旋转室内使空气顺畅地流动,因此从喷嘴口中喷射的压缩空气很难在旋转室内膨胀。其结果是,该压缩空气难以流到抽吸减压室侧。所以,就不需要像以往的气流纺纱装置那样以一定程度增大旋转室与抽吸减压室的半径的差,例如可以如上所述,将该旋转室与抽吸减压室的半径的差设为空气喷射喷嘴的直径以下。由于可以像这样减小旋转室,因此可以实现气流纺纱装置的小型化。
[0021]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观点,可以提供具备上述的气流纺纱装置、将利用上述气流纺纱装置制造的细纱卷绕成卷装的卷绕装置的纺纱机。这样,就可以以稳定的品质高速地形成卷装。附图说明
[0022]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纺纱机的整体的构成的主视图。
[0023] 图2是纺纱机的纵剖面图。
[0024] 图3是气流纺纱装置的示意性纵剖面图。
[0025] 图4是喷嘴区块的纵剖面图。
[0026] 图5是表示纺织中的样子的纵剖面图。
[0027] 图6是另一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的示意性纵剖面图。
[0028] 图7是表示以往的气流纺纱装置的构成的纵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参照附图来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作为纺纱机的纺纱机(spinning machine)1,具备并列设置的多个纺纱单元(spinning unit)2。纺纱机1具备:接头台车(yarn splicing cart)3、吸气箱(blower box)4、动力机箱(motor box)5。上述接头台车3能够在纺纱单元2所排列的方向上行进。
[0030] 如图1所示,各纺纱单元2作为主要构成具备:牵伸装置7、气流纺纱装置9、喂纱装置(yarn feeding device)11、卷绕装置12。牵伸装置7被设于纺纱机1的框架6的上部。气流纺纱装置9将从牵伸装置7送来的纤维束8纺纱来生成细纱10。从气流纺纱装置9送出的细纱10被喂纱装置11输送后,利用卷绕装置12卷绕来形成卷装45。图1中卷绕装置12按照形成平行卷卷装的方式图示,然而也可以按照形成锥形卷卷装的方式构成。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当单纯地称“上游侧”、“下游侧”的情况下,是指纤维束8(或细纱10)的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或下游侧。
[0031] 牵伸装置7将纱条13拉伸来制成纤维束8。如图2所示,牵伸装置7具备:后辊14、第三辊15、架装有龙带(apron belt)16的中辊17以及前辊18这4个辊。
[0032] 在框架6的适当位置,设置有由电动机构成的牵伸装置用电机(draft motor)31。上述后辊14与第三辊15,经由带与牵伸装置用电机31连结。利用纺纱单元2所具备的单元控制器控制牵伸装置用电机31的驱动及停止。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中,在框架6中还设有用于驱动中辊17或者前辊18的电动机,然而在这里省略了图示。
[0033] 气流纺纱装置9由被分割为2份的区块,即、第一区块91及第二区块92构成。第二区块92被设于第一区块91的下游侧。
[0034] 喂纱装置11具备:由纺纱机1的框架6支承的输出辊39、与输出辊39接触地配置的夹持辊40。在上述构成中,通过将从气流纺纱装置9中送出的细纱10夹于输出辊39与夹持辊40之间,并用未图示的电动机旋转驱动输出辊39,就可以将细纱10向卷绕装置12侧输送。
[0035] 如图1及图2所示,接头台车3具备:捻接器(接头装置)43、吸管44、吸嘴46。如图1所示,接头台车3被设置为,在设于纺纱机1主体的框架6中的轨道41上行进。当在某个纺纱单元2中产生断头或断纱时,接头台车3就行进至该纺纱单元2并停止。吸管44一边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回转,一边将从气流纺纱装置9中送出的纱端吸入的同时将其捕捉,并向捻接器43导引。吸嘴46一边以轴为中心在上下方向回转,一边从自由旋转地支承在上述卷绕装置
12的卷装45中抽吸纱端的同时将其捕捉,并向捻接器43导引。捻接器43对被导引的纱端之间进行接头。
[0036] 下面,参照图3来对气流纺纱装置9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所示,第一区块91具备:喷嘴部罩壳(nozzle section casing)53、由该喷嘴部罩壳53保持的喷嘴区块34以及纤维导引部23。第二区块92具备:中空导引轴体(hollow guide shaft)(纺锤)20、轴体保持构件(shaft holding member)59。
[0037] 在纤维导引部23中形成有纤维导入孔21。向纤维导入孔21中导入由上游侧的牵伸装置7牵伸出的纤维束8。纤维导引部23保持有配置于从纤维导入孔21导入的纤维束8的流路上的针22。
[0038] 喷嘴区块(抽吸减压室部、旋转室部)34,被配置于比纤维导引部23靠近下游侧的位置。图4是表示喷嘴区块34的详细的剖面图。图4是以与图3相同的平面(经过中空导引轴体20的轴线的平面)切割的喷嘴区块34的纵剖面图。如图4所示,在喷嘴区块34中形成有透孔70。透孔70被制成,以与中空导引轴体20的中心轴线90正交的平面(与纤维输送方向正交的平面)切割时的剖面形状为圆形。
[0039] 如图3所示,中空导引轴体20具备:由轴体保持构件59保持的圆筒体(columnar body)56。在圆筒体56的一端,形成有锥形的头端部24。在圆筒体56的轴心部,形成有纤维通过路29。而且,纤维通过路29的下游侧端部成为出口孔(省略图示)。经过纤维通过路29的纤维束8或细纱10,通过配置于气流纺纱装置9的下游侧的喂纱装置11,从上述出口孔向气流纺纱装置9的外侧送出。
[0040] 中空导引轴体20的头端部24,从喷嘴区块34看被从纤维导引部23的相反一侧,在使轴线一致的同时插入形成于该喷嘴区块34中的透孔70的内部。为了使空气流能够通过,在中空导引轴体20的头端部24的外周面与喷嘴区块34的内侧壁面(透孔70的壁面)之间隔开规定的间隔。
[0041] 在喷嘴区块34中,从纤维束8的行进方向上游侧起顺次形成有抽吸减压室71、旋转室72、锥形室73。更严格地说,利用中空导引轴体20的头端部24的外周面、喷嘴区块34的内侧壁面(透孔70的壁面),来形成近似圆柱状的抽吸减压室71、近似圆筒状的旋转室72、近似锥筒状的锥形室73。而且,虽然将抽吸减压室71设为近似圆柱状,然而实际上如图3所示,中空导引轴体20的头端部24,被从抽吸减压室71的下游侧向该抽吸减压室71的内部插入少许。
[0042] 如图3所示,抽吸减压室71与纤维导引部23的纤维导入孔21相互连通。旋转室72与抽吸减压室71相互连通。所以可以说,上述旋转室72经由抽吸减压室71与纤维导入孔21连通。锥形室73与旋转室72相互连通。
[0043] 另一方面,在喷嘴区块34的周围,形成有供应气体贮留室(supply  air accumulating chamber)61。在喷嘴部罩壳53处,连接有与省略图示的压缩空气源连接的压缩空气供应管(compressed air supplying pipe)65。这样,就可以从上述压缩空气源向上述供应气体贮留室61供应压缩空气。
[0044] 在喷嘴区块34中,形成有将旋转室72与供应气体贮留室61连通的1个以上的空气喷射喷嘴27。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形成有4个空气喷射喷嘴27,然而所形成的空气喷射喷嘴27的数目并不限定于此。空气喷射喷嘴27被以穿设于喷嘴区块34中的细长的圆孔来构成。向供应气体贮留室61供应的压缩空气,经由空气喷射喷嘴27向旋转室72内喷射。这样,在旋转室72内,就会产生绕着中空导引轴体20的轴线沿一个方向旋转地流动的旋转气流。
[0045] 为了在旋转室72内产生如上所述的旋转气流,空气喷射喷嘴27的长度方向,在俯视时朝向旋转室72的大致切线方向。而且,图3中空气喷射喷嘴27的长度方向被描绘为如同处于与旋转室72的中心轴线相同的平面内。但是,这只不过是为了使图容易理解而简略地(概念性地)表现的做法。空气喷射喷嘴27实际上如上所述形成于旋转室72的切线方向。所以,更准确地表示空气喷射喷嘴27的剖面图如图4所示。
[0046] 如图3及图4所示,空气喷射喷嘴27的长度方向在下游侧略为倾斜。这样,就可以使从空气喷射喷嘴27中喷射的压缩空气朝向下游侧流动。
[0047] 在以上的构成中,从空气喷射喷嘴27中喷射的压缩空气,在旋转室72内旋转的同时,朝向纤维束8的行进方向下游侧流动。即,在旋转室72内,可以产生朝向下游侧流动的螺旋状的旋转气流。
[0048] 在喷嘴部罩壳53中形成有空气排出用空间55。空气排出用空间55与锥形室73相互连通。在空气排出用空间55处,经过配管60连接有配置于上述吸气箱4中的省略图示的负压源(抽吸机构)。
[0049] 下面,针对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气流纺纱装置9中向纤维导入孔21导入纤维束8时的样子进行说明。
[0050] 首先,在未向气流纺纱装置9内导入纤维束8的状态下(图3的状态),从省略图示的压缩空气源向供应气体贮留室61供应压缩空气。向供应气体贮留室61供应的压缩空气,经由空气喷射喷嘴27向旋转室72内喷射。由此,在旋转室72内产生的旋转气流,在以螺旋状向下游侧地流过该旋转室72内后,流入锥形室73。旋转气流在减弱其流速的同时进一步流向下游侧,最终从空气排出用空间(air discharge space)55排出。
[0051] 另一方面,通过如上所述地在旋转室72内产生朝向下游侧的空气的流动,在该旋转室72的上游侧相邻的抽吸减压室71内就被减压,在纤维导入孔21中产生抽吸空气流。该抽吸空气流从纤维导入孔21流入抽吸减压室71。其后,抽吸空气流的一部分,流入纤维通过路29而流向下游侧。剩余的抽吸空气流流入旋转室72而与旋转气流汇合。
[0052] 如果在该状态下从牵伸装置7将纤维束8送向气流纺纱装置9侧,则该纤维束8就被从纤维导入孔21抽吸,向抽吸减压室71内导引。导引到抽吸减压室71内的纤维束8,乘着流入纤维通过路29内的抽吸空气流的流动被经该纤维通过路29向下游侧导引,从省略图示的出口孔送向气流纺纱装置9的外部。
[0053] 从气流纺纱装置9的上述出口孔送出的纤维束8或细纱10的端部由,接头台车3所具备的吸管44捕捉,在捻接器43处与卷装45侧的纱端接头。这样,纤维束8或细纱10就成为,从前辊18经过纤维导入孔21、抽吸减压室71及纤维通过路29延至喂纱装置11的连续状态。在该状态下,通过利用喂纱装置11赋予朝向下游侧的输送力,对细纱10赋予张力地从气流纺纱装置9中接连不断地将细纱10拉出。
[0054] 下面,参照图5来对在本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9中对纤维束8施加捻绕而生成细纱10的样子进行说明。而且,图5中用粗线的箭头概念性地表示气流纺纱装置9内的空气的流动。
[0055] 纤维束8由多条纤维构成。各条纤维被从纤维导入孔21导入抽吸减压室71内。各纤维的下游侧的端部乘着从纤维导入孔21朝向纤维通过路29内流动的抽吸空气流的流动,被导入该纤维通过路29内。这样,导入到抽吸减压室71内的纤维的至少一部分,就在纤维导入孔21与纤维通过路29之间成为连续状态。将该状态的纤维称作芯纤维8a。
[0056] 芯纤维8a由在旋转室72内旋转的反转纤维8b(后述)连带地加捻。而且,虽然该捻绕意图向上游侧(前辊18侧)传播,然而该传播被针22阻止。所以,不会存在从前辊18送出的纤维束8因上述捻绕而被捻入的情况。这样,针22就具有防止捻绕传播功能。
[0057] 导入抽吸减压室71的各纤维的下游侧端部,在被不断加捻的同时捻入芯纤维8a。但是,各纤维并非是将其整体捻入芯纤维8a,上游侧端部成为自由端。
[0058] 当各纤维的上述自由端(上游侧端部)进入抽吸减压室71内时,该自由端与芯纤维8a分离而被开纤,并且被利用从抽吸减压室71流入旋转室72的抽吸空气流冲向旋转室72侧(下游侧)。这样,通过将纤维的上游侧端部冲向下游侧,该上游侧端部的朝向就会“反转”。
将该状态的纤维称作反转纤维(reversal fiber)8b。而且,原本是芯纤维8a的纤维也可以在其上游侧端部一进入抽吸减压室71内,即成为反转纤维8b。
[0059] 反转纤维8b的自由端被导入旋转室72,受到朝向下游侧以螺旋状流动的旋转气流的影响。这样,如图5所示,反转纤维8b就在沿着中空导引轴体20的头端部24的表面的同时,在该中空导引轴体20的头端部24的周围旋转。所以,反转纤维8b的自由端就会在经过纤维通过路29内部的芯纤维8a的周围回旋。这样,反转纤维8b就顺次卷绕在芯纤维8a的周围而成为卷绕纤维。由于芯纤维8a被经纤维通过路29内向下游侧输送,因此与其连带地将卷绕在该芯纤维8a上的卷绕纤维顺次拉入纤维通过路29内。
[0060] 这样,就会生成实捻状(truly twisted)的细纱10。细纱10在纤维通过路29内前进,被从上述出口孔(省略图示)向喂纱装置11送出。
[0061] 通过经由图1所示的喂纱装置11在卷绕装置12上卷绕细纱10,就可以最终形成卷装45。而且,在上述开纤及加捻时因断裂等而未捻入细纱10的纤维,乘着空气流的流动被从旋转室72经过锥形室73送向空气排出用空间55,利用负压源的抽吸,经由配管60排出。
[0062]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9的喷嘴区块34的构成进行详细说明。
[0063] 首先,对形成旋转室72的旋转室形成面82的形状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在喷嘴区块34的内侧壁面(透孔70的壁面)中,将形成抽吸减压室71的部分设为抽吸减压室形成面81,将形成旋转室72的部分设为旋转室形成面82。抽吸减压室形成面81面向抽吸减压室71内。旋转室形成面82面向旋转室72内。
[0064] 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嘴区块34中,在以经过中空导引轴体20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切割时的剖面图(图4)中,旋转室形成面82的上游侧(纤维导引部23侧)的部分的剖面轮廓为曲线状,该部分是曲线部82a。旋转室形成面82的下游侧的部分的剖面轮廓为直线状,该部分是直线部82b。
[0065] 在本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9中,抽吸减压室形成面81的半径R1,被制成比旋转室形成面82的半径R2(准确地说是直线部82b的半径)小。换言之,抽吸减压室71的半径(抽吸减压室径R1),被制成比旋转室72的半径(旋转室径R2)小。这样,通过使抽吸减压室71的半径小于旋转室72,则即使在向旋转室72内喷出的压缩空气发生膨胀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该压缩空气难以流向抽吸减压室71侧。由此,由于可以使抽吸空气流顺畅地向下游侧流动,因此就可以在纤维导入孔21中抽吸纤维束8,顺畅地向抽吸减压室71内导引。
[0066] 如图4所示,抽吸减压室形成面81的下游侧端部与旋转室形成面82的直线部82b的上游侧端部由曲线部82a连接。在以经过中空导引轴体20的中心轴线的平面切割时的剖面图(图4的图)中,曲线部82a与直线部82b的剖面轮廓平滑地连接。像这样,通过将旋转室形成面82的上游侧(纤维导引部23侧)的剖面轮廓设为曲线状,就可以构成为在旋转室72中没有带棱角的部分。这样,与在旋转室内存在带棱角的部分的以往技术(图7)相比,可以使抽吸空气流顺畅地向下游侧流动,可以减少旋转室72内的空气流的紊乱。所以,由于可以使旋转室72内的反转纤维8b的举动稳定,因此可以防止反转纤维8b的自由端之间的缠绕等。通过像这样减少旋转室72内的空气流的紊乱,就可以使向旋转室72内喷出的压缩空气难以在该旋转室72内膨胀。
[0067] 在本实施方式中,曲线部82a的剖面轮廓具体来说成为圆弧状。通过将旋转室72的剖面轮廓设为圆弧状,就可以在旋转室72内使空气流顺畅地流动。
[0068]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空气喷射喷嘴27进行说明。
[0069] 如前所述,空气喷射喷嘴27被将其长度方向朝向旋转室72的切线方向地形成。所以,空气喷射喷嘴27在旋转室形成面82中开口的部分(喷嘴口27a)的开口轮廓,就如图4所示成为近似椭圆形。本实施方式中,将该喷嘴口27a的开口轮廓的周长称作椭圆周长。
[0070] 在本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9中,如图4所示,空气喷射喷嘴27的喷嘴口27a被形成于旋转室形成面82的曲线部82a中。这样,与例如在直线部82b中形成喷嘴口27a的情况相比,可以加长喷嘴口的椭圆周长,因此可以将压缩空气向下游侧展宽地喷出。这样,由于可以使旋转气流在宽广的范围中作用于纤维,因此可以用强大的力有效地使纤维旋转。由于可以像这样将压缩空气朝向下游侧展宽地喷出,因此即使在该压缩空气在旋转室72内发生膨胀的情况下,该压缩空气也很难朝向上游侧(抽吸减压室71侧)流去。这样,就可以使抽吸空气流向下游侧更为顺畅地流动。
[0071] 在以往技术(图7)中,由于空气喷射孔105的喷嘴口被形成为横跨带棱角的部分,因此存在只要喷嘴口的形成位置略有错移则喷嘴口的开口形状就会大幅度改变的问题。所以,图7的以往技术的构成,具有纱线品质容易受到加工精度的影响的缺点。考虑到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喷嘴口27a的开口轮廓全都形成于旋转室形成面82的曲线部82a中。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口27a被形成于不会横跨壁面带棱角的部分的位置。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即使喷嘴口27a所被形成的位置略有错移,该喷嘴口27a的开口轮廓的形状也没有什么改变。所以,可以独立于空气喷射喷嘴27的加工精度地确保细纱10的品质。
[0072] 但是,在以往的气流纺纱装置中,为了不使旋转室内的旋转气流流入抽吸减压室,将旋转室的外周半径与抽吸减压室的外周半径的差设计为大于一定程度。这里所说的“大于一定程度”,例如是指空气喷射喷嘴的穿孔直径。这是因为,如果旋转室与抽吸减压室的外周半径的差在空气喷射喷嘴的穿孔直径以下,则从空气喷射喷嘴中喷射的压缩空气就会从旋转室与抽吸减压室之间的阶梯中“溢出”。其结果是,可以认为在该压缩空气发生膨胀的情况下,容易流向抽吸减压室侧。
[0073]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旋转室形成面82与抽吸减压室形成面81的半径的差(即旋转室径R2-抽吸减压室径R1)设为空气喷射喷嘴27的穿孔直径D1以下。即,本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9与以往的构成相比,可以使抽吸空气流向下游侧顺畅地流动,因此向旋转室72内喷出的压缩空气难以膨胀。其结果是,旋转室72内的旋转气流很难流入抽吸减压室71内。所以,可以使旋转室径R2与抽吸减压室径R1的差(R2-R1)比以往更小。这样,由于与以往相比可以减小旋转室72的半径R2,因此可以提高旋转室72内的反转纤维8b的旋转速度而应对高速纺纱。而且,所谓高速纺纱是指,相对于以往的纺纱速度为250m/min到400m/min,将纺纱速度设为500m/min到600m/min左右的纺纱。
[0074] 如上说明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9具备:喷嘴区块34、纤维导引部23、中空导引轴体20。在喷嘴区块34中,形成有旋转室72。在该喷嘴区块34中形成有1个以上的空气喷射喷嘴27。空气喷射喷嘴27,从向旋转室72内开口的喷嘴口27a中喷射压缩空气而在该旋转室72内产生旋转气流。纤维导引部23具备:与旋转室72连通的纤维导入孔21。中空导引轴体20在内部形成纤维通过路29,旋转室72中被旋转了的纤维通过纤维通过路29。在以经过中空导引轴体20的轴线的平面切割时的剖面中,旋转室形成面82的剖面轮廓当中,纤维导引部23侧的部分被作为曲线状的曲线部82a形成。
[0075] 这样,在旋转室72中,由于构成为可以在纤维导引部23侧的壁面中没有带棱角的部分,因此可以防止旋转室72内的空气流的紊乱,使该空气流顺畅地流动。作为结果,可以防止卷绕纤维不规则地卷绕在芯纤维上,或者卷绕纤维的自由端之间缠绕,因此可以使所生成的纱线的品质稳定。由于可以如上所述地防止空气流的紊乱,因此即使在减小了旋转室72的直径的情况下,对卷绕纤维的举动产生不良影响的可能性也很小。所以,根据上述的构成,可以通过减小旋转室72来提高纤维的旋转速度,在确保纱线品质的同时实现高速纺纱。
[0076] 在本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9中,对于旋转室形成面82的上述剖面轮廓为曲线状的曲线部82a的部分而言,该剖面轮廓是圆弧状。这样,就可以合适地抑制旋转室72内的旋转气流的紊乱。
[0077] 在本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9中,将喷嘴口27a的开口轮廓的全部,形成于旋转室形成面82中剖面轮廓为曲线状的曲线部82a的部分中。像这样,通过在剖面轮廓为曲线状的壁面中形成喷嘴口27a,就可以加长该喷嘴口27a的开口轮廓的椭圆周长。这样,就可以从喷嘴口27a向旋转室72内展宽地喷射压缩空气,可以在宽广的范围中使旋转气流冲击纤维。其结果是,可以在旋转室72内以强大的力有效地使纤维旋转。
[0078] 如上所述,在将喷嘴口27a的全部形成于剖面轮廓为曲线状的壁面中的情况下,即使形成该喷嘴口27a的位置略有错移,空气喷射喷嘴27的出口形状也不会有什么改变。即,通过如上所述地构成,无论加工精度如何,都可以确保所生成的细纱10的品质。
[0079] 在本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9中,在喷嘴区块34中,形成有抽吸减压室71。抽吸减压室71及旋转室72为近似圆柱形或近似圆筒形。抽吸减压室径R1小于旋转室径R2。旋转室径R2与抽吸减压室径R1的差,在气流纺纱喷嘴的穿孔直径D1以下。
[0080] 这样,由于可以使旋转室72内的空气顺畅地流动,因此从喷嘴口27a中喷射的压缩空气,就很难在旋转室72内膨胀。其结果是,该压缩空气很难从旋转室72流向抽吸减压室71侧。所以,就不需要像以往的气流纺纱装置那样以一定程度增大旋转室与抽吸减压室的半径的差,例如可以如上所述,将该旋转室72与抽吸减压室71的半径的差设为空气喷射喷嘴27的直径以下。由于可以像这样减小旋转室72,因此可以实现气流纺纱装置9的小型化。
[0081] 本实施方式的纺纱机1,由于具备上述的气流纺纱装置9、和将利用该气流纺纱装置9制造的细纱10卷绕成卷装45的卷绕装置12,因此能够以稳定的品质高速地形成卷装45。
[0082] 下面,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而且,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或类似的构成,使用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而省略说明。
[0083] 将第二实施方式的纺纱机所具备的气流纺纱装置9的构成表示于图6中。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9,是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省略了纤维导引部23所具备的针22的构成。像这样,针22也可以省略。而且,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针22起到作为防止捻绕传播功能的作用。在像本第二实施方式那样省略了针22的情况下,纤维导引部23的下游侧端部起到作为上述防止捻绕传播功能的作用。
[0084]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然而上述的构成例如可以如下所示地变更。
[008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中空导引轴体20的头端部24略微插入抽吸减压室71的内部的构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不将中空导引轴体20插入抽吸减压室71内的构成。
[0086]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室72采用近似圆筒状,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像图7的以往技术那样,将旋转室以近似锥形筒状形成。但是,由于旋转室72需要在其内部产生旋转气流,因此以与纤维输送方向正交的平面切割时的剖面形状优选为圆形。
[0087] 虽然抽吸减压室71的形状采用近似圆柱状,然而并不限定于此。由于抽吸减压室71不一定需要在其内部产生旋转气流,因此以与纤维输送方向正交的平面切割时的剖面形状也可以不是圆形。
[0088] 旋转室形成面82的曲线部82a在经过中空导引轴体20的轴线的平面中的剖面轮廓也可以不是圆弧状,只要剖面轮廓是平滑的曲线,则无论是何种形状都可以。简而言之,只要在旋转室72的纤维导引部23侧没有带棱角的部分即可。但是,通过如上所述地将曲线部82a的剖面轮廓设为圆弧状,就可以特别良好地抑制旋转室72内的空气流的紊乱。
[0089] 旋转室形成面82也可以是其整个剖面轮廓为曲线状。即,也可以省略直线部82b。
[0090] 而且,在曲线部82a的剖面轮廓实质上可以看作曲线的情况下,该剖面轮廓也可以由小的折线构成。例如,只要曲线部82a的剖面轮廓由以钝角折曲多次的折线构成,则可以在实质上看作是曲线。
[0091] 可以省略抽吸减压室71(旋转室72也可以与纤维导入孔21直接连通)。但是,由于具有抽吸减压室71,就可以使纤维顺畅地反转,因此还是优选不省略该抽吸减压室71。
[0092]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空气喷射喷嘴27的喷嘴口27a的开口轮廓的全部形成于曲线部82a中的构成,然而并不限定于该构成。例如,也可以仅将喷嘴口27a的开口轮廓的一部分形成于曲线部82a中,将剩余的一部分形成于直线部82b中。也可以将喷嘴口27a的开口轮廓的全部形成于直线部82b中。但是,如上所述,如果将喷嘴口27a的开口轮廓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于曲线部82a中,则可以从喷嘴口27a中展宽地喷射空气,因此优选。
[009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喷嘴区块34为兼作形成有旋转室的旋转室部和抽吸减压室的构成。但是,也可以用其他的部件形成旋转室部和抽吸减压室。
[0094]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空气排出用空间55被形成于喷嘴部罩壳53中。但是,空气排出用空间55也可以被形成于轴体保持构件59中。空气排出用空间55也可以通过将喷嘴部罩壳53与轴体保持构件59组合来形成。
[0095]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纤维束8(或细纱10)被从上向下地输送的类型的纺纱机1进行了说明。然而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从下向上的类型的纺纱机。即,也可以在将收纳纤维束的条筒配置于织机下部、将卷绕装置配置于织机上部的纺纱机中,具备上述实施方式的气流纺纱装置。
[0096] 纺纱机1也可以采用在喂纱装置11与卷绕装置12之间设置纱线贮留装置的构成。所谓纱线贮留装置,如果简单地进行说明,则是如下地构成的装置,即,通过在旋转的纱线贮留辊的周围暂时地卷绕细纱10,而可以将一定量的细纱10贮留在该纱线贮留辊上。纱线贮留装置的功能如下所示。即,卷绕装置12在接头台车3正在进行接头动作的过程中等时无法卷绕细纱10。在这种情况下,当从气流纺纱装置12中接连不断地送出细纱10时,未被卷绕的细纱10就会松弛。所以,通过在卷绕装置12与喂纱装置11之间夹设上述纱线贮留装置,在卷绕装置12无法卷绕纱线的期间将细纱10贮留在纱线贮留辊上,就可以防止细纱10松弛的情况。
[0097] 而且,上述的纱线贮留装置具备将细纱10卷绕而旋转的纱线贮留辊。上述的纱线贮留装置通过使纱线贮留辊旋转,就可以将卷绕在该纱线贮留辊上的细纱10向下游侧送出。即,纱线贮留装置具备将细纱10向下游侧输送的功能。所以,如上所述地具备了纱线贮留装置的纺纱机1也可以省略喂纱装置11,将来自气流纺纱装置9的细纱10利用纱线贮留装置向下游侧搬送。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