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尘器

申请号 CN200410097825.6 申请日 1999-07-06 公开(公告)号 CN1305434C 公开(公告)日 2007-03-21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加藤公轨; 锦织环; 早川浩; 尾原直行; 伊藤幸一; 小立彻; 林精造;
摘要 本 发明 的 吸尘器 ,在前方具有吸引尘埃的吸气口、在后方内藏集尘室、电动送 风 机中任何一个或两方的吸尘器本体中,具有以所述吸尘器本体的大致中心为转动中心而对吸尘器本体外周的至少一部分予以转动或滑动的 手柄 臂体。在清扫时,当握持在手柄臂体上形成的把手而使吸尘器本体往复时,可加大往复移动距离,使其往复的次数减少而可提高使用方便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前方具有吸引尘埃的吸气口,在大致圆筒状 的吸尘器本体的外周上,形成有以吸尘器本体的中心为转动中心而绕吸尘器本体 的外周转动的手柄臂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集尘室、电动送机中任何一 个或两方内藏于吸尘器本体中。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将手柄臂体配设成位于吸 尘器本体的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在所述手柄臂体的内侧配设电动送风机。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以遮住电动送风机外周的罩壳 外周为支轴,使手柄臂体转动。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手柄臂体上形成棒状的突 出部,在所述突出部配设有由管子构成的多个延长管,在一个延长管的顶端配设 有把手,分别装拆自如地构成所述延长管、把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装拆自如地构成手柄臂体上的 棒状的突出部和设在延长管顶端的把手。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将手柄臂体上的棒状的突出部 设为第2把手。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当使手柄臂体向吸尘器本 体的前方转动并将吸尘器本体的后面用作为后跟座、使所述吸尘器本体设成垂直 状态时,所述吸尘器本体成为收放状态。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由弹簧对手柄臂体的转动施, 将弹簧力设定得比靠自重转动所述吸气口的力还大,并将靠自重转动所述吸气口 的力设定得比作用在延长管顶端的把手上的力小,在将吸尘器本体浮在空中时, 抑制手柄臂体的转动,在清扫状态时,容易使手柄臂体转动。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使由手柄臂体连接的延长管及 把手的转动卡止在地面的大致垂直方向上,将使手柄臂体向吸尘器本体的后方转 动的力设定得比使其向吸尘器本体的前方转动的力小。
11.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尘器,其特征在于,通过使手柄臂体转动,使电动 送风机的通电电路成为断开或闭合状态。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在一般家庭中使用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传统的吸尘器结构如图54所示。下面就其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4所示,电动送机501配设在吸尘器本体502内,且在该吸尘器本 体502的上方具有内藏集尘袋503的集尘部504,集尘部504与吸入部505用 软管506连接。在图54中,如箭头所示,利用电动送风机501,尘埃与空气一 起从吸入部505的底面部507被吸引,克服重而上升到软管506的内部,尘 埃被集尘袋503过滤而被捕获在集尘袋503的内部。被吸引的空气透过集尘袋 503再通过电动送风机501的内部而从排气口508向外部放出。
另外,图55构成了内藏可充电的二次电池、具有兼作放置座用的充电座的 吸尘器。吸尘器本体509容纳有二次电池及电动送风机(均未图示),在该吸尘 器本体509的下部倾动自如地安装有吸入构件510。充电座511是对容纳在吸 尘器本体509内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该充电座511具有载放吸入构件510 的载放部512和设置了充电用的电源变压器、充电用的端子(均未图示)的箱状 部513。
当将吸入构件510载放在充电座511的载放部512上时,则设在吸尘器本 体509上的端子与充电座511的端子被电气连接,从而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
另外,如图56所示,通过将内藏了二次电池的吸尘器本体514放在充电器 515上,则强制性地将与吸尘器本体514内的电动送风机516连接的电路予以 断开而切换到充电专用的电路。
当将吸尘器本体514放在充电器515上时,在使充电端子517a与变形端子 518a接触的同时产生变形,变形端子518a就离开固定端子518c。通过该动作, 不管开关519的开闭如何,电动送风机516成为闭路状态,成为充电专用的电 路。其原因是,在开关519合上的状态下将要充电时,因电动送风机516的耗 电超过充电器515的充电能力而实际上不能进行充电,欲使用时,完全放电而 消除不能使用的问题,通过切换电路,就能与开关519的状态无关而可靠地进 行充电。
但是,在图54所示的传统的吸尘器中,由于电动送风机501及集尘部504 配设在吸入部505的上方,故在使地面的尘埃移动到集尘部504内的集尘袋503 时,需克服重力向上方升起,另外,由于移动距离长而产生较大的压损,故对 电动送风机501要求足够的吸引力。因此,不得不使用耗电大的电动送风机 501,例如,在将电池用作为电动送风机501的电源时,因电池的容量、大小 等关系而不能确保足够的吸入力。
因此,考虑了不仅使用电动送风机501的吸入力、而且还利用电动送风机 501的排气来提高集尘性能的还流式吸尘器,致力于用较小的消耗功率来提高 集尘性能。如此的还流式吸尘器的方案过去提出多次。在所述方案中,对于还 流式吸尘器的实用化还存在问题。
另外,由于在吸尘器本体502中配设电动送风机501,故存在着吸尘器本 体502的重量及体积较大,使用中握持把手118的重量较大,操作性也不好的 问题。
另外,虽然将吸尘器本体502设成与地面大致垂直的状态,并在将吸尘器 本体502向后方转动的情况下因吸尘器本体502的后方无障碍物而可容易地转 动,但在使其向前方转动的情况下,吸尘器本体502的下部与吸入部505的上 部相碰,吸尘器本体502的转动受抑制,因此,握住把手118使吸尘器本体502 往复的距离受限制,另外,使吸尘器本体502一次往复的地面面积也受限制, 使其往复的次数增加,清扫地面等的时间变长。
另外,图55所示的结构是将电动送风机的电源采用电池的吸尘器,用来对 二次电池充电的充电座511往往放在房间或走廊等的落处,并且是成为清扫 对象的场所的一部分,在清扫这部分附近时,较大的充电座511成为障碍。
此外,图56所示的结构是对内藏在具有电池的吸尘器本体内的电池进行充 电,切换充电电路用的端子周边的结构变得复杂,端子数、接线点较多,从而 有可能产生充电不良、动作不良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1目的是:在将排风吹向地面从地面上扬起尘埃而使集尘效率 提高的同时,降低对旋转自如地内藏在吸入部内部的吸尘体进行驱动的电动机温度上升,提高耐久性。
另外,第2目的是:握持把手使吸尘器本体往复的距离变长,提高使用方 便性。
另外,第3目的是:将对内藏在吸尘器本体的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 小型化,在清扫充电器附近时,充电器不会成为障碍,在提高使用方便性的同 时,降低材料成本,以使产品价格下降。
另外,第4目的是:当开关仅在机构上被断开时,可将吸尘器本体与充电 器连接,简单地构成电路,可价廉而可靠地进行充电,并可提高使用方便性。
为达到上述第1目的,本发明的结构是:在吸入部内配设由电动机旋转驱 动的吸尘体,利用电动送风机从吸入部吸引尘埃,并通过排气通道而将电动送 风机的排气送向吸入部侧,将电动送风机的排气吹到旋转驱动吸尘体的电动机 上,由此,将排风吹向地面从地面上扬起尘埃,同时利用因吸尘体的旋转所产 生的抽吸与排风吹出的相乘效果,可提高集尘效率,且既可降低对旋转自如地 内藏在吸入部内部的吸尘体进行驱动的电动机的温度上升,又可提高耐久性。
另外,为达到上述第2目的,在前方设有吸引尘埃的吸气口,在大致圆筒 状的吸尘器本体的外周上,形成有以吸尘器本体的中心为转动中心而绕吸尘器 本体的外周转动的手柄臂体,在清扫时,当握持在手柄臂体上形成的把手而使 吸尘器本体往复时,可加大往复移动距离,使其往复的次数减少而可提高使用 方便性。
另外,为达到上述第3目的,在容纳二次电池与电动送风机的吸尘器本体 上设置的充电用的端子连接部上连接充电器的充电用的端子部,充电器具有容 纳电源变压器的箱状部,使充电用的端子部突出于该箱状部的侧壁,由此,可 将对二次电池进行充电的充电器小型化,在清扫充电器附近时,充电器不会成 为障碍,在可提高使用方便性的同时,可降低材料成本,从而使产品价格下降。
另外,为达到上述第4目的,在容纳二次电池与电动送风机的吸尘器本体 的与二次电池连接的充电用的端子连接部上连接充电器的充电用的端子部,在 吸尘器本体上设有连接在二次电池与电动送风机之间的开关与该开关的操作 部,在该操作部上设置卡合部,将该卡合部与设在充电器上的被卡合部相卡合 而将吸尘器本体置于充电器上,该卡合部根据操作部的操作而移动、在开关的 接通状态的操作部的位置,卡合部不与被卡合部相卡合,由此,当开关在机构 上被断开时,可仅将吸尘器本体与充电器连接,简单地构成电路,可价廉而可 靠地进行充电,并可提高使用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侧视图,图2是吸尘器的主视图,图 3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4是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图5是沿图3 中c-c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3中d-d线的剖视图,图7是该吸尘器的电路 图。
图8是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主视图,图9是表示该吸尘器的排风 与吸风及尘埃流动的图,图10是沿图8中e-e线的剖视图,图11是该吸尘器 的吸入部周边的结构图,图12是沿图11中f-f线的剖视图,图13是本发明第 3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吸入部周边的结构图,图14是表示对该吸尘器的风量调节 予以节流后状态的图,图15是本发明第4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吸入部周边的 结构图,图16是该吸尘器的其它例子的吸入部周边的结构图,图17是该吸尘 器的其它例子的吸入部周边的结构图,图18是本发明第5实施例的吸尘器的 侧视图,图19是该吸尘器的剖视图,图20是该吸尘器的其它例子的剖视图, 图21是该吸尘器的吸入构件的操作方向与绒毯毛倾斜的关系图,图22是本发 明第6实施例的吸尘器的吸入部周边的结构图,图23是该吸尘器的其它例子 的吸入部周边的结构图,图24是该吸尘器的其它例子的吸入部周边的结构图, 图25是该吸尘器的其它例子的吸入部周边的结构图,图26是本发明第7实施 例的吸尘器的吸入部周边的结构图。
图27是本发明第8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侧视图,图28是该吸尘器的主视图, 图29是沿图28中g-g线的剖视图,图30是沿图28中h-h线的剖视图,图31(a) 是表示在该吸尘器上安装2根延长管后状态的侧视图,图31(b)是表示在该吸 尘器上安装1根延长管后状态的侧视图,图31(c)是表示在该吸尘器上仅安装 把手后状态的侧视图,图32是该吸尘器的其它例子的进行局部剖视后的侧视 图,图33是该吸尘器的其它例子的侧视图,图34(a)是表示本发明第9实施例 的吸尘器使用状态的图,图34(b)是表示该吸尘器的另一使用状态的图,图35 是该吸尘器的通常使用时的状态图,图36是该吸尘器的收放状态图,图37是 本发明第10实施例的吸尘器的部分剖视图(沿图28中i-i线的剖视图),图38 是该吸尘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39是该吸尘器的部分放大剖视图,图40 是表示该吸尘器动作状态的侧视图,图41是表示该吸尘器动作状态的侧视图, 图42是本发明第11实施例的吸尘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
图43是本发明第12实施例的从吸尘器的充电器上卸下吸尘器本体后状态 的立体图,图44(a)是该吸尘器的吸尘器本体的侧视图,图44(b)是该吸尘器的 吸尘器本体的俯视图,图45(a)是该吸尘器的充电器的侧视图,图45(b)是该吸 尘器的充电器的俯视图,图46(a)是表示该吸尘器的吸尘器本体与充电器的结 合状态的侧视图,图46(b)是表示该吸尘器的吸尘器本体与充电器的结合状态 的俯视图。
图47是本发明第13实施例的从吸尘器的充电器上卸下吸尘器本体后状态 的立体图,图48(a)是该吸尘器的吸尘器本体的侧视图,图48(b)是该吸尘器的 吸尘器本体的俯视图,图49(a)是沿图48(b)中j-j线的剖视图,是表示该吸尘器 的开关安装部的剖视图,图49(b)是沿图49(a)中k-k线的剖视图,图50(a)是该 吸尘器的充电器的侧视图,图50(b)是该吸尘器的充电器的俯视图,图51(a)是 表示该吸尘器的吸尘器本体与充电器的结合状态的侧视图,图51(b)是表示该 吸尘器的吸尘器本体与充电器的结合状态的俯视图,图52(a)是沿图51(b)中1- 1线的剖视图,表示该吸尘器的吸尘器本体与充电器的结合前状态的部分剖视 图,图52(b)是表示该吸尘器的吸尘器本体与充电器的结合状态的部分剖视图, 图53是该吸尘器的电路图。
图54是传统吸尘器的局部剖视后的侧视图,图55是传统吸尘器的其它例 子的立体图,图56是传统吸尘器的其它例子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本发明第1实施例结合图1至图7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3所示,吸尘器本体1在前侧具有吸入部2,在后方设有具有 集尘部3与电动送风机4的本体部5。手柄6具有把手7,安装在转动自如地 设置在本体部5上的轴支承部8上。电池10是电源用的1次电池或2次电池, 配设在本体部5与吸入部2之间,用热收缩薄膜作一体化设置。
集尘部3,内藏过滤器11,使其与本体部5的安装部12嵌合,并用未图示 的尾栓安装成装拆自如,成为大致圆筒体状的结构。在集尘部3上,如图4所 示形成有在外周安装吸气衬垫13的吸气口14,压接在与设在吸入部2上的吸 气部15连通的吸气通道16的端面上。
电动送风机4用由弹性体构成的支承体17保持,如图5所示,用未图示的 螺钉与电动机壳体18一起被固定在本体部5上。此外,手柄部6的轴支承部8 以电动机壳体18的外周为支座部而安装成转动自如。另外,如图7所示,电 动送风机4通过电流保险丝19及电源开关20而与电源用的电池10并列连接。 并且,吸入部2、集尘部3、电动送风机4、吸气通道16及电池10在吸尘器本 体1内互相配设在大致平面上。
在上述结构中,从吸入部2与电动送风机4的吸引空气一起被吸引的尘埃 通过吸气通道16而被送到集尘部3,并由过滤器11捕获。此时,因集尘部3、 电动送风机4与吸入部2配设在大致平面上,故尘埃只要在地面附近的大致 平面上移动即可,且因为不必向上方升起,故可用较小的能量捕获质量较大的 尘埃,可将电池10及电动送风机4做得小型、轻量。另外,由于将构成部件 全部容纳在吸尘器本体1内,手柄部6单独而与吸尘器本体1转动自如地构成, 故在使用时吸尘器本体1的重量不作用在把手7上,可减轻清扫中的负荷。
下面,如图1至图3所示,设在吸入部2的后方的构成本体部5的集尘部 3及电动送风机4,各自的轴线H-H配设成与吸入部2的长度方向平行,且本 体部5的宽度尺寸L设得比吸入部2的宽度尺寸W小。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将本体部5的集尘部3及电动送风机4的各自的轴线 配设成与吸入部2的长度方向平行,故可缩小前后方向的尺寸而使之小型化。 立式收放时的靠放在墙壁上时的突出较少,从而具有良好的收放性。另外,由 于将本体部5的宽度尺寸L设得比吸入部2的宽度尺寸W小,故在清扫中本 体部5的侧面不会比吸入部2先碰到家具等,可有效利用吸入部2宽度的整个 区域捕获尘埃,可提高清扫效率。
下面,如图3与图5所示,第1行走滚轮21设在本体部5的下面,电池 10配设在该第1行走滚轮21与吸入部2之间,通过使盖体22装拆可进行拆卸。 另外,在图5中,吸入部2与本体部5的上面用与双方大致接触的倾斜平面23 构成。
在上述结构中,电池10的重量以第1行走滚轮21为中心而向使吸入部2 与地面接触的方向产生作用,可稳定确保吸入部2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可提高 集尘效率。另外,可在清扫中利用倾斜平面23顺利插入家具等下面,即可减 少碰撞,又可提高使用的方便性。
而如图3与图6所示,在吸入部2上,在与设在一方端部的吸气部15相反 侧的端部构成排气部24,并构成从电动机壳体18的排气口通过本体部5的排 出部26而与排气部24连通的排气通道27。而在吸入部2内,用支座31旋转 自如地安装有把由毛刷或橡胶叶片等构成的悬臂体28安装在轴体29上的刷体 30,可由电动机32经皮带体33进行旋转驱动。刷体30构成吸尘体。另外, 悬臂体28是可水洗的毛或橡胶材料,轴体29同样用可水洗的合成树脂材料构 成,通过将上罩34从吸尘器本体1上卸下,就可与支座31一起进行装拆,并 将电动机32的外周的一部分面对排气通道27。又如图7所示,电动机32还并 列地与电池10电气连接。
在上述结构中,来自电动送风机4的排气,从排气口25、排出部26通过 排气通道27而从排气部24向地面放出,在扬起地面尘埃的同时,形成从排气 部24通过吸入部2中而流入吸气部15的循环流,容易使尘埃向集尘部3移动, 可提高集尘效率。另外,利用因刷体30的旋转所产生的抽吸与循环流的相乘 效果,与仅因刷体30的旋转所产生的抽吸的情况及无刷体30而仅使用循环流 的情况相比,可提高集尘效率。此外,由于将刷体30设成可水洗,故可始终 确保其清洁,并可用排气循环流使刷体30快而完全地干燥,可使其成为卫生 的结构。又通过将排气吹到电动机32上,即使增大电动机32的输出功率,也 可抑制绕组部及滑动刷子的温度上升,可提高耐久性。
下面,如图4所示,在吸入部2的后方下面,在吸入部2的大致整个宽度 区域,设置从刷体30的外周后端向前侧突出构成的刮板部35,在该刮板部35 的后方设有平面部,即设置可暂时保持尘埃的保持部37。另外,如图3及图5 所示,在本体部5的下面设置第1行走滚轮21,并在吸入部2的后面两侧设置 第2行走滚轮36。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通过设置刮板部35而形成把因刷体30的旋转而被抽 吸的尘埃收取在保持部37的收尘部,故容易将尘埃送到集尘部3,可提高集尘 效率。并且,利用第2行走滚轮36,可使吸入部2的前端相对地面上浮,在吸 入部2的前侧下端E的整个区域,在与地面间形成间隙,可容易对来自吸入部 2的整个区域的尘埃吸取,并可减轻在绒毯上的碰撞等操作阻力,即可提高集 尘效率,又可提高使用方便性。
下面,就本发明第2实施例结合图8至12进行说明。
如图8至图10所示,吸尘器本体101具有在内部积蓄尘埃的集尘室102, 在该集尘室102内设置具有集尘过滤器113与吸引风扇112的电动送风机104。 刷体106是从地面抽吸尘埃用的,由支座116轴支承,由电动机105经皮带114 及皮带轮115而驱动。电池118是驱动电动送风机104、电动机105等用的。
设有从吸入部117与集尘室102连通的吸气部108和把来自电动送风机104 的排气放出到吸入部117的排气部107,设成从排气部107向吸气部108产生 循环气流的结构,使由电动送风机104放出的排风109的一部分向吸入部117 的排气部107循环,把排风的一部分向吸入部117以外放出,把从排气部107 向吸气部108循环的吸风110的风量设成来自电动送风机104的总排气量的 50~95%。
在上述结构中,当电动送风机104被驱动时,集尘室102的内部为负压状 态。如图11及图12所示,由电动送风机104放出的排风109,一部分从由电 动送风机104的后方向吸入部117连通的排气部107强烈吹向地面,剩余的从 将吸入部117与外部连通的排气口120向外部放出。由此,地面上的尘埃103 因吸入部117而被刮起,离开地面。另外,在吸入部117处设有用支座116将 两端设成与吸尘器本体101旋转自如的刷体106,该刷体106利用皮带轮115 与皮带114来旋转传递来自电动机105的动力。通过该刷体106旋转,扒出绒 毯等地面的潜伏在绒毛深处的尘埃。因刷体106及排风109而离开地面的尘埃 103,随着从排气部107向吸气部108循环的气流,从吸气部108而被送到集 尘室102的内部,因集尘过滤器113而被积蓄在集尘室102的内部。由此,即 使电动送风机104的吸引力较弱,通过将排风109吹向地面使尘埃103离开地 面扬起,也可提高集尘效率。另外,可防止因吹向地面的排风109的风量、风 速过大而产生的尘埃103向吸入部117飞散。此外,由于可与将电动送风机104 所产生的热量向吸入部117以外放出的排气一起向外部散热,故可抑制吸尘器 温度上升。由于将排气的一部分向外部放出、而未使全部向吸气部108循环, 故可抑制电动送风机104等温度上升,可提高耐久性。此外,对于绒毛长的绒 毯等的地面,通过刷体106对地面进行抽吸,排风109到达绒毛的深处,可吹 起地面深部的尘埃。
下面,就本发明第3实施例结合图13及图14进行说明。
如图所示,风量调节阀119,对由排气部107循环到吸入部117的风量、 或向排气口120放出的风量、或其两者分别可调整。其它结构与上述第2实施 例相同。
在上述结构中,风量调节阀119设计成旋转自如,根据地面的类型、集尘 室内的尘埃量等,对由排气部107强烈吹向地面的排风109的风量或向排气口 120放出的风量、或其两者进行最佳调整。由此,可控制因强烈吹向地面的排 风9的风量、风速过大而产生的尘埃向吸入部117外部的飞散,并可根据地面 的类型或集尘室内的尘埃的量而更高效率地吸取地面的尘埃。
下面,就本发明的第4实施例结合图15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在吸入部117的一端设置吸气部108的同时,在与其相对的 另一端设置排气部107,由排气部107放出的排风109与地面大致平行地向吸 入部117的长度方向通过,产生向吸气部108循环的气流。其它结构与上述第 2实施例相同。
在上述结构中,由排气部107向吸气部108循环的气流,由于与地面大致 平行地向吸入部117的长度方向产生,故尘埃及空气在地面附近的大致水平面 上移动,难以受到重力的妨碍。另外,通过把排风109吹向地面,使尘埃离开 地面扬起,可提高集尘效率。另外,由排气部107向吸气部108循环的气流, 由于无死角地通过吸入部117的开口下部的地面整体,故排风109被顺利地向 吸气部108流过最长的距离,可在地面的广大范围内提高集尘效果。另外,由 于排风109向吸气部108循环、排气不向吸入部117外部泄漏,故吸入部117 的下部尘埃不会向吸入部117外部飞散,可提高使用方便性。
并且,如图16所示,通过在吸入部117的左右两端设置排气部107、在这 些排气部107的中间设置吸气部108,则由2个排气部107强烈吹向地面的排 风109共同向内侧的吸气部108循环,排气部107与吸气部108的距离变小, 因尘埃的移动距离减小,故可提高集尘性能。另外,可抑制排风109从吸入部 117向吸入部117外部泄漏,吸入部117的下部尘埃不会向吸入部117外部飞 散,可提高使用方便性。
此外,如图17所示,通过在吸入部117的左右两端设置吸气部108、在这 些吸气部108的中间设置排气部107,则由吸入部117的中央排气部107强烈 吹向地面的排风109被分成2股,分别向吸入部117两端的吸气部108循环。 由此,可提高吸入部117中央部附近的集尘能力,可容易以地面上的尘埃为目 标操作吸尘器。
下面,就本发明第5实施例结合图18及图19进行说明。
如图18及图19所示,排气部107设在吸入部117的前方、吸入部117的 大致整个宽度上。吸气部108设在吸入部117的后方,排风109比吸入部117 的前方还向宽度方向扩散地从排气部107强烈吹向地面。其它结构与上述第2 实施例相同,相同结构标上相同符号省略说明。
在上述结构中,吸入部117的宽度方向整体的地面上的尘埃,无遗漏地被 排风109刮起,离开地面。由此,排风109所带来的尘埃刮起效果在广大范围 内产生,可均匀地对广大范围的地面进行集尘。
另外,如图20所示,将排气部107设在吸入部117的后方、吸入部117 的大致整个宽度上,将吸气部108设在吸入部117的前方,通过排风109比吸 入部117的后方还向宽度方向扩散地从排气部107强烈吹向地面,吸入部117 的宽度方向整体的地面上的尘埃,无遗漏地被排风109刮起,离开地面。
此时,如图21所示,在操作吸尘器时,因吸入部117前进所造成的绒毯等 绒毛挠曲方向,与排风109的吹出方向处于同一方向,排风109被吹到绒毯等 绒毛的深处。由此,排风109所带来的尘埃刮起效果在广大范围内产生,可提 高集尘能力。
下面,就本发明第6实施例参照图22进行说明。
如图22所示,将排气部107的开口面积设定得比吸气部108的开口面积狭 窄,将由排气部107放出的排风109的风速设成比吸引到吸气部108的吸风110 的风速还大的高速。其它结构与上述第2实施例相同。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排气部107的开口面积做得狭窄,故通过增加排风109 的风速而强烈吹向地面,就可将排风109强烈地吹向地面,使在绒毛长的潜伏 在绒毯等地面深部的尘埃等从地面扬起,从而提高集尘效率。
另外,如图23所示,将排气部107的开口面积设定得比吸气部108的开口 面积宽大,通过将由排气部107放出的排风109的风速设成比吸引到吸气部108 的吸风110的风速还小的低速,则可防止因强烈吹向地面的排风109的风速过 大而产生尘埃向吸入部117外部的飞散。
并且,通过将由排气部107放出的排风109的风速设成与吸引到吸气部108 的吸风110的风速大致相同,则可将排风109吹向地面而使尘埃从地面扬起, 提高集尘效率,同时可稳定从排气部107向吸气部108产生的气流的风速,可 将离开地面的尘埃顺利地由吸气部108收集。
另外,如图24所示,在排气部107及吸气部108的附近左右滑动自如地设 置风量调节阀119,例如,自如地调整排气部107及吸气部108的开口面积, 通过将由排气部107放出的排风109的风速或吸引到吸气部108的吸风110的 风速或其两者设成调整自如,对于绒毯等地面,通过对排气部107侧的风量调 节阀119进行节流、打开吸气部108侧的风量调节阀119,可使排风109的风 速增大,使绒毛深处的尘埃扬起,可提高集尘性能。另外,对于地板等,相反, 通过打开排气部107侧的风量调节阀119、对吸气部108侧的风量调节阀119 进行节流,则可抑制地面上的尘埃向四周飞散。
另外,如图25所示,在排气部107与吸气部108的附近,通过设置对排风 109与吸风110顺利导向用的导向壁111,则可利用设在排气部107附近的导 向壁111将排风109向朝向吸气部108的方向导向,利用设在吸气部108附近 的导向壁111将吸风110向朝向吸气部108的方向导向,排风109就顺利地流 向吸气部108,稳定吸入部117内的气流,可顺利地由吸气部108收集因排风 109而离开地面的尘埃。
下面,就本发明第7实施例结合图26进行说明。
如图26所示,将刷体106设成旋转自如或振动自如的结构,在该刷体106 上螺旋状安装带状的吸尘部106a,使因旋转刷体106而产生的沿带状的吸尘部 106a螺旋状的气流与从排气部107流向吸气部108的气流的方向相一致。其它 结构与上述第2实施例相同。
在上述结构中,因来自排气部107的排风109而扬起起来的地面的尘埃, 由于与通过刷体106旋转所产生的沿带状的吸尘部106a的螺旋状的气流的前 进方向一致地向吸气部108前进,故不会因尘埃与带状的吸尘部106a冲突而 妨碍尘埃的流动而被送到吸气部108。由此,吸入部117内的气流与尘埃的流 动非常流畅,可提高集尘性能。
下面,就本发明第8实施例结合图27至图31进行说明。
如图27至图31所示,吸尘器本体215,在内部由端部向长度方向平行地 配设有集尘室216、集尘过滤器217及电动送风机218,形成大致圆筒状。
在吸尘器本体215的前方,设有吸引尘埃的吸气口219,尘埃由吸气口219 吸引,被捕获在集尘室216的内部。另外,从集尘室216内部排出的排气,从 电动送风机218的后方向外部空气排出或向吸气口219排出。电动机220通过 皮带222而使设在吸气口219附近的刷体221旋转。
在吸尘器本体215的一端设有集尘室盖223,在另一端设有形成吸尘器本 体215外壳的上部外壳224。
在大致圆筒状的吸尘器本体215的外周225上,形成有以吸尘器本体215 的大致中心为转动中心226而绕吸尘器本体215的外周225转动的大致圆筒状 的手柄臂体227。手柄臂体227可使吸尘器本体215的吸气口219转动,以使 吸气口219始终大致平行状与地面等接触。另外,手柄臂体227的外径设成与 吸尘器本体215的外周225大致同等的直径,从手柄臂体227的外周配设棒状 的突出部228,在突出部228的端部插入由管子等构成的多个延长管229,在 该延长管229的顶端,形成有在操作吸尘器本体215时具有防滑性的把手230。
在上述结构中,大致圆筒状的手柄臂体227,因与大致圆筒状的吸尘器本 体215的外周225同等的形状,故设计上可取消凹凸,可使其小型化。此外, 转动的手柄臂体227的外径,由于是与吸尘器本体215的外周225同等直径的 大小,故即使较大的冲击作用在手柄臂体227上也难以被破坏,可提高强度。
并且,在清扫时,在握持形成于手柄臂体227上的把手230而使吸尘器本 体215往复时,可加大往复移动距离,使其往复的次数减少而可提高使用方便 性。
另外,如图29所示,使手柄臂体227位于大致在吸尘器本体215的长度方 向大致中央,在手柄臂体227的内侧配设电动送风机218。采用这种结构,在 握持手柄臂体227上的棒状突出部228等搬运时,由于手柄臂体227位于吸尘 器本体215的大致中央,故吸尘器本体215的重量平衡良好,容易搬运。
此外,对于吸尘器本体215内的集尘室216、电动送风机218的配置无需 多余的空间,可将吸尘器本体215的整体小型轻量化。
另外,如图29及图30所示,将遮住电动送风机218外周的罩壳231外周 设为支轴232,使手柄臂体227在支轴232上滑动。而罩壳231,将其一部分 形成吸尘器本体215的外壳,由配设在罩壳231两端的集尘室盖223与上部外 壳224卡止。采用这种结构,手柄臂体227的转动结构可由手柄臂体227与罩 壳231的2个零件构成,不使用复杂的零件就可容易地形成。
另外,如图27及图28所示,在手柄臂体227上的棒状的突出部228、由 管子等构成的多个延长管229及具有防滑性的把手230的顶端,形成有外螺纹内螺纹,分别成为装拆自如。采用这种结构,如图31所示,根据使用者的 使用方便性较好的高度,来改变延长管229的使用根数,可调整把手230的把 手高度,并可提高使用方便性。此外,通过将各延长管229及把手230卸下, 还可收放成较小的收放空间。
另外,如图32所示,通过用螺钉等装拆自如地构成棒状的突出部228与具 有防滑性的把手230,可使具有防滑性的把手230与突出部228连接,若握持 把手230进行清扫,则可用作为轻便型的吸尘器,而且,因把手230具有防滑 性,故无不适感,可进行操作。
另外,如图33所示,通过将棒状的突出部228用作为第2把手,可由扫帚 式吸尘器可靠地作为轻便型的吸尘器来使用,可扩大清扫用途,提高使用方便 性。
下面,就本发明第9实施例结合图34及图35进行说明。
如图34所示,大致圆筒状的手柄臂体227,构成绕与大致圆筒状的吸尘器 本体215外周225相同的轨迹转动,为使手柄臂体227向吸尘器本体215的前 后方向作较大的转动,且可一直转动到棒状的突出部228与障碍物相碰为止, 在吸尘器本体215的前后方向,将该手柄臂体227的转动设成使其相对地面约 90°转动。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8相同。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34所示,当清扫狭窄的桌子下面等时,可有效利用延 长管229的长度La,可一直清扫到深处为止。另外,从吸尘器本体215的前 方、后方及任一侧也可根据使用者的使用方便性来清扫。
如图35所示,吸尘器本体的转动方向,是以后方转动为主,故吸尘器本体 的移动距离是使用者的手的长度与吸尘器本体的移动距离L1之和,但由于可 使吸尘器本体215的转动也向前方方向较大地转动,故吸尘器本体215的移动 可到距离L2为止,使吸尘器本体215一次往复的清扫地面面积增大,使吸尘 器本体215往复的次数减少,可缩短时间。
另外,如图36所示,在吸尘器本体215的下方后方形成凸部233,当向与 地面垂直的方向倒放吸尘器本体215时,凸部233与吸尘器本体215的外周225 与地面接触,通过维持作为后跟座(ヒ-ルレスト)233a的功能,可向垂直方向倒 放吸尘器本体215而成为站立状态,在把吸尘器本体215收放在狭窄的场所时, 通过向与地面垂直的方向倒放吸尘器本体215并使手柄臂体227向吸尘器本体 215的前方方向转动,可缩短收放空间的进深尺寸L3,可提高收放性。
下面,就本发明第10实施例结合图37至图40进行说明。
如图37及图38所示,在手柄臂体227的内侧,设置用加强筋234固定的 板状弹簧235,如图39所示,该弹簧235的大致中央,向转动中心226突出成 大致圆弧状236。
与弹簧235的大致圆弧状236相对而配置多个在罩壳231上形成凹部237 的凸起部238。弹簧235根据手柄臂体227转动的位置而嵌合、卡止在凹部237 内。
使弹簧235的大致圆弧状236嵌合、卡止在凹部237内的弹簧力,在握持 棒状的突出部228等而将吸尘器本体215浮在空中时,在将靠构成吸气口219 的各零件的重量自然转动吸气口219的力设为(F)、并将握持把手230而使手柄 臂体227向吸尘器本体215转动的力设为(F1)时,弹簧力设定成(F)≤(F1)。而使 弹簧235的大致圆弧状236嵌合、卡止在各凹部237内的弹簧力设定成稍大于 (F)。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8相同。
在上述结构中,当握持把手230将吸尘器本体215浮在空中时,弹簧235 对多个凹部237中任一个施力,抑制手柄臂体227的转动,当握持把手230来 搬运吸尘器本体215时,手柄臂体227不会轻易转动,吸尘器本体215的卡止 状态被维持,搬运中可无不适感地进行搬运。
另外,在欲设成清扫状态时,只要使手柄臂体227向吸尘器本体215的后 方转动,吸气口219不会追随手柄臂体227地顺利地可进入清扫状态。
如图37及图39所示,手柄臂体227上的棒状的突出部228是相对地面大 致垂直的位置,在吸尘器本体215的大致中心线上239,配置弹簧235的大致 圆弧状236,并配置在罩壳231上多个设置中的1个凹部237。在形成凹部237 的凸起部238的两端形成有突出余量240。当将突出余量240的吸尘器本体215 的前方侧设为第1突出余量,相反地,将吸尘器本体215的后方侧设为第2突 出余量242时,前方侧的第1突出余量241与后方侧的第2突出余量242相比, 稍向外侧突出一点。
采用这种结构,当使手柄臂体227转动时,与手柄臂体227联动的弹簧235 的大致圆弧状236搁置在突出余量240上。这里,前方侧的第1突出余量241 由于与后方侧的第2突出余量242相比,稍向外侧突出一点,且由于弹簧235 的大致圆弧状236搁置在突出余量240上的力较大,故如图41所示,用把手 230使手柄臂体227向吸尘器本体215的后方转动的力(F2)就比向前方转动的 力(F3)小。
因此,在将延长管229及把手230相对地面置于垂直状态的通常的吸尘器 本体215的收放时或保管时,站立状态下的放置性提高,延长管229及把手230 不会轻易地倾倒。
另外,在实际进行清扫时,握持把手230而使手柄臂体227转动的动作, 由于往往向吸尘器本体215的后方转动,因此,手柄臂体227的转动力即使相 对地面在垂直状态的位置产生变化,操作上,也较少使把手230相对地面设成 垂直状态来操作,故操作上无问题,可使用。
下面,就本发明第11实施例结合图42进行说明。
如图42所示,限位开关243是对电动送风机218的通电电路进行接通、断 开用的,利用凸条244固定在罩壳231上。另外,在手柄臂体227的内侧,形 成有在手柄臂体227转动时对限位开关243的接点部245进行按压的接点条 246。其它结构与上述实施例8相同。
在上述结构中,通过使手柄臂体227转动,接点条246使限位开关243的 接点部245动作,因使手柄臂体227转动,故不对作起动及停止的开关进行操 作,就可上处于清扫状态,可提高使用方便性。
下面,就本发明第12实施例结合图43至图46进行说明。
如图所示,在吸尘器本体301的上部倾动自如地设置有操作用的手柄302。 在吸尘器本体301的内部装有二次电池303和由它驱动的电动送风机304。即, 在吸尘器本体301的后方配设电动送风机304,在该电动送风机304的吸引侧 形成集尘部301b。另外,在吸尘器本体301的前方设置吸入尘埃用的吸入部 301a,该吸入部301a与集尘部301b通过通道而连接。在吸入部301a的上部 配设二次电池303。
此外,在吸尘器本体301的后方下面,设置充电用的端子连接部305和孔 部306。端子连接部305配置在离开吸尘器本体301中心部的电动送风机304 后部的电动机304a外周部的空间中。端子连接部305呈从下面进入电动送风 机304、电动机304a外周侧空间内的凹部形状,在该凹部的内壁上安装端子 305a。在吸尘器本体301的后端部,以从吸尘器本体301的下面及后面突出的 状态设置行走用的后部滚轮316。
充电器307用箱状部308与充电用的端子部309构成,充电用的端子部309 设在箱状部308的前部,并被插入吸尘器本体301的端子连接部305的凹部内。 在箱状部308内的端子部309附近放置充电用的电源变压器310。
另外,在箱状部308的前面下面形成向前方延伸的板状部(相当于放置 部)311,再在该板状部311设置插入吸尘器本体301孔部306内的凸部312。 在吸尘器本体301的端子连接部305内插入充电器307的端子部309,在将端 子之间连接的状态下,在吸尘器本体301的孔部306内嵌合板状部311的凸部 312,通过端子连接部305与端子部309的连接,及孔部306与凸部312的嵌 合,吸尘器本体301就被限制在充电器307所决定的位置上。
从箱状部308的两侧面向前方延设导向体313,该导向体313在将吸尘器 本体301载放在充电器307上的情况下,将端子连接部305与端子部309及孔 部306与凸部312导向成分别对应,导向体313的间隔A与吸尘器本体301 的载放在充电器307上的部分宽度B之间的关系是A≥B。最好将A设定成比 B稍大。
箱状部308的前面上部形成倾斜面314,吸尘器本体301的后部滚轮316 在该倾斜面314上滚动。在箱状部308的上面设有通电显示用的显示灯315。
在上述结构中,由于将二次电池303与电动送风机304容纳在内部,由具 有充电用的端子连接部305的吸尘器本体301和与吸尘器本体301分开设置的 充电器307所构成,且该充电器307包括放置电源变压器310的箱状部308和 比该箱状部308还向前方突出的充电用的端子部309,故可将充电器307本身 的大小小型化。尤其由于充电器307将吸尘器本体301的后方侧载放在板状部 311上,位于吸尘器本体301前方的吸入部301a位于比板状部311还前方的位 置,故与也载放吸入部的传统充电器相比其大小显著地减小。
另外,从充电器307的箱状部308侧壁使充电用的端子部309突出,因将 充电用的端子部309插入设在吸尘器本体301的吸入部301a以外部位的充电 用的端子连接部305内,故可缩小在将吸尘器本体301置于充电器307上的状 态下的整体外形尺寸,在充电时或收放时可不占用放置场所。
在吸入部301a内设置了旋转刷子的架构中,附着在旋转刷子上的尘埃在将 吸尘器本体301置于充电器307上时会落在地面上,但如上所述,由于所述尘 埃不落在充电器307上,因此,欲开始清扫,只要从充电器307上卸下吸尘器 本体301,就可简单地吸取落在地面上的尘埃。
另外,从充电器307的箱状部308前面的底面附近设置载放吸尘器本体301 一部分的板状部311,并且在板状部311上和与其相对的吸尘器本体301的下 面,分别设置至少一对以上的互相卡合的凸部312及孔部306,这样,能可靠 地将吸尘器本体301固定在充电器307上。
另外,从充电器307的箱状部308前面的两端面附近设置一对导向体313, 由于吸尘器本体301的后方部被限位在它们之间,故能更容易而可靠地将吸尘 器本体301置于充电器307上。尤其,在握持手柄302上端侧的握持部将吸尘 器本体301置于充电器307上的情况下,因导向体313的作用而能顺利且可靠 地进行,并能提高充电器307整体的强度。
另外,由于将充电器307的箱状部308前面上部设成倾斜面314,故后部 滚轮316可在该倾斜面314上滚动,可更顺利地将吸尘器本体301置于充电器 307上。在本实施例中,是将充电器307的与吸尘器本体301相对的面设成由 平面构成的倾斜面,但若是半径较大的圆筒面(可以是凹面、凸面的任何一种) 等成为引导形状的其它类似形状也可获得同等的效果。另外,若将吸尘器本体 301侧的与充电器307相对的面设成倾斜面或圆筒面也可获得同样的效果,不 言而喻,再通过对双方进行实施可进一步提高这种效果。
另外,在电动送风机304的电动机304a的外周部设置充电用的端子连接部 305,即,不向吸尘器本体301外突出地设置端子连接部305,这样,可将吸尘 器本体301的大小小型化,包含充电器307的充电状态的整体尺寸也可小型化。 由于使电气零件接近,故可获得内部接线的集中化、合理化。
在离开充电器307的箱状部308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上的位置具有充电用的 端子部309的充电器307中,因将电源变压器310配置在充电用的端子部309 附近,故在将吸尘器本体301从充电器307上卸下时,由于充电器307上产生 的外力与充电器307上产生的重力作用在接近的点上,故可顺利地把吸尘器本 体301从充电器307上取下。
在将吸尘器本体301置于充电器307上时,因在与手柄302相对的箱状部 308的上面设置显示灯315,故将吸尘器本体301置于充电器307上时的目标 容易找到,可容易地操作。
此外,由于在吸尘器本体301的后端部以从吸尘器本体301的下面及后面 突出的状态设置行走用的后部滚轮316,故在将吸尘器本体301置于充电器307 上时,即使在充电器307的倾斜面314或箱状部308的前面干扰吸尘器本体301 后部的情况下,然而因后部滚轮316抵接在倾斜面314或箱状部308上,故阻 力变小,可容易地进行装拆作业,并且,通过将软质材料用于滚轮,还可期待 减轻在装拆时所产生的冲击的效果和防止损坏的效果。
下面,就本发明第13实施例结合图47至图53进行说明。
如图所示,在吸尘器本体401的上部,转动自如地保持具有约1m长的操 作用的手柄402。在吸尘器本体401的内部,设置二次电池403和由该二次电 池403驱动的电动送风机404。此外,在吸尘器本体401的后方下面设有充电 用的端子连接部405和孔部406。在吸尘器本体401的内部内藏有开关417, 随着与手柄402结合的环状体402a以吸尘器本体401的圆筒轴部401c作为轴 向后方转动,在环状体402a的一部分上设置的凸轮面402b就按压开关417的 杆417a,开关417接通。即,以凸轮面402b的倾斜部为界切换断开状态与接 通状态。处于断开状态的手柄402从直立的状态到切换成接通状态的手柄402 的倒下角度是约10度,对此,在实际使用状态下的倒下角度,在手柄长度为 1m时至少处于30度左右,在使用中开关417不会被断开。
充电器407由箱状部408与在其前部设置的充电用的端子部409构成。在 箱状部408内的端子部409附近设置充电用的电源变压器410。在充电器407 的外观面上设有通电显示用的显示灯415。
在箱状部408的前面下端形成板状部411,再在该板状部411上设置凸部(被 卡合部)412,在将吸尘器本体401的端子连接部405与充电器407的端子部409 连接的状态下,该凸部412设在嵌入孔部406内的位置。在端子连接部405上 设置正极连接端子405a和负极连接端子405b,在端子部409上设置正极充电 端子409a和负极充电端子409b,正极、负极的各端子设成仅互相接触的简单 结构。
此外,在手柄402处于开关417被断开的位置时,由于在成为与孔部406 相同位置的环状体402a的外周面上设有凹部(卡合部)402c,故当将吸尘器本体 401置于充电器407上时,在凸部412贯通孔部406后就嵌入凹部402c。另外, 在凸部412的顶端设有倾斜部412a,并在充电器407的顶面上设有用发光二极 管的显示灯415。
在上述结构中,在手柄402处于开关417被断开的位置时,一旦将吸尘器 本体401置于充电器407上,则由于凸部412在贯通孔部406后嵌入凹部402c 内,故在放置后的状态下手柄402不转动,从而开关417不会被断开。相反, 在开关417接通后的状态下,手柄402就转动,从而凹部402c移动到与孔部 406不同的位置上,不会将吸尘器本体401正常状态地置于充电器407上。因 此,正极连接端子405a与正极充电端子409a、负极连接端子405b与负极充电 端子409b,在开关417接通后的状态下都不互相接触,仅在开关被断开后的状 态下接触,且充电器407侧与吸尘器本体401侧的电路被连接。
凹部402c与孔部406设在吸尘器本体401的底面上,相对的凸部412从充 电器407向上方突出,只要位置对准后,就可利用吸尘器本体401的自重而自 动嵌合。
另外,由于孔部406设在吸尘器本体401的非可动零件上,故能可靠地将 吸尘器本体401定位在充电器407上。由于在凸部412的顶端部的外周上设有 倾斜部412a,因此,即使吸尘器本体401的底面的孔部406与凹部402c多多 少少产生偏差,倾斜部412a也可一边引导凹部402c的入口,一边使凹部402c 移动到正常的位置上。设在充电器407外观面上的显示灯415,仅在吸尘器本 体401被正常状态地放置在充电器407上、端子连接部405与端子部409接触 时点亮。
如此,通过设置与设在充电器407上的凸部(被卡合部)412卡合而将吸尘器 本体401置于充电器407上的凹部(卡合部)402c,该凹部402c设成根据手柄 402的操作而移动、在开关417的接通状态的位置,凹部402c不与凸部412 卡合的结构,从而在机构上仅在开关417被断开时,就可将吸尘器本体401与 充电器407连接,电路结构变得简单,使接线所产生的产品不合格率下降,其 结果,可价廉而更可靠地进行充电,可提高使用方便性。
另外,由于将手柄402设为开关417的操作部,故不必增加另外部件,能 可靠地仅在开关417被断开时将吸尘器本体401与充电器407连接,既价廉又 可提高使用方便性。
此外,由于使凹部(卡合部)402c面对吸尘器本体401的底面,吸尘器本体 401与充电器407的嵌合动作就靠吸尘器本体401的自重来进行,故一旦嵌合, 除非人为提起吸尘器本体401或施加相当大的冲击,吸尘器本体401不会脱离 充电器407,能进行更可靠的充电。
并且,由于通过设在吸尘器本体401底面上的孔部406而使设在充电器407 上的凸部(被卡合部)412与凹部402c卡合,且由于吸尘器本体401相对于充电 器407的定位不受手柄402的转动松动等影响,故位置偏差不仅难以产生,而 且凸部412被可靠地导向到正常的位置,从而可更正确地使端子连接部405与 端子部409接触,能进行更可靠的充电。
此外,由于在设置于充电器407上的凸部412的顶端设有倾斜部412a,故 即使在吸尘器本体401的底面的孔部406与凹部402c多多少少产生偏差的情 况下,倾斜部412a也可一边引导凹部402c的入口,一边使凹部402c移动到 正常的位置上,故吸尘器本体401相对充电器407不会发生安装不充分的情况, 能进行更可靠的充电。
又,由于在充电器407内部或吸尘器本体401内部的任何一方,设有仅在 吸尘器本体401与充电器407电气连接时产生动作的显示灯415,故可减少因 吸尘器本体401不完全放置在充电器407上所产生的误充电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是将显示灯415用作为报知装置的,但不限定于视觉上的 结构,不言而喻,也可使用电子报警器等听觉上的结构等所有装置。
申请是申请号为99110314.9、申请日为1999年7月6日、标题为“吸尘器” 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