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吸尘器的地面吸尘口

申请号 CN200580004496.9 申请日 2005-02-04 公开(公告)号 CN100453022C 公开(公告)日 2009-01-21
申请人 沃维克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马库斯·科尼利森; 马库斯·科克;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 吸尘器 的地面吸尘口(1),它有沿推进方向(r)通过固定的定界装置(8)、例如通过 滑板 (9)构成前面和后面边界的抽吸腔(3),在抽吸腔(3)内部必要时设可旋转的毛刷(6)。为了在抽吸作业时改善所述类型地面吸尘口的可操作性,建议,在前部和/或后部的定界装置(8)内设计一个或多个抽吸腔卸压孔(15);和为固定的定界装置(8)配设相对于抽吸方向(s)安置在前面的运动的定界装置(10),它们根据地面吸尘口(1)的运动方向(r或r′)被存在的 负压 向上抽吸以密封抽吸腔(3),或可以抬起卸去负压;以及,运动的定界装置(10)在处于可以实施对抽吸腔(3)卸负压的 位置 中时,肯定不会密封地关闭所述抽吸腔卸压孔(15)。
权利要求

1.一种吸尘器的地面吸尘口(1),它具有沿推进方向(r)通过固定的定界 装置(8)构成前面和后面边界的抽吸腔(3),其特征在于,在前部和/或后部的 定界装置(8)内设计一个或多个抽吸腔卸压孔(15);以及,为所述固定的定界 装置(8)配设相对于抽吸方向(s)安置在前面的运动的定界装置(10),它们根据 地面吸尘口(1)的运动方向(r或r′)被存在的负压被向上抽吸以密封所述抽吸 腔(3),或可以抬起卸去负压;以及,所述运动的定界装置(10)在处于可以实 施对所述抽吸腔(3)卸负压的位置中时,肯定不会密封地关闭所述抽吸腔卸压 孔(15)。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吸尘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的定界 装置(10)用一种能弹性复位的材料制成。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面吸尘口,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固定 的定界装置(8)相比,所述运动的定界装置(10)对于所述地面吸尘口(1)在地面 上的支承没有贡献。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面吸尘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的 定界装置(10)在无影响的状态与所述固定的定界装置(8)共同构成中间腔(14) 的边界。
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面吸尘口,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腔(14) 的横截面设计为朝地面方向开口的楔形。
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面吸尘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运 动的定界装置(10)的长度选择成,即使所述运动的定界装置(10)处于能实施 卸负压的状态,也不会支靠在所述固定的定界装置(8)上。
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面吸尘口,其特征在于,设一个汇入 所述中间腔(14)的旁路气孔(16)。
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面吸尘口,其特征在于,通过所述运 动的定界装置(10)处于能实施卸负压的位置来关闭所述旁路气孔(16)。
9.按照上述权利要求7所述的地面吸尘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的 定界装置(10)设计为舌瓣状,包括一个用于关闭所述旁路气孔(16)的折边 (17)。
10.按照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面吸尘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抽 吸腔(3)在所述固定的定界装置(8)与运动的定界装置(10)面对地面的那边沿 推进方向(r)在两侧通过滑板或滚轮(12、13)支承。
11.按照上述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地面吸尘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固 定的定界装置(8)和/或运动的定界装置(10)在无负荷状态下不接触支承面。

说明书全文

发明涉及一种吸尘器的地面吸尘口,它具有一个沿推进方向通过固定 的定界装置、例如通过滑板构成前面和后面边界的抽吸腔,在抽吸腔内部必 要时设可旋转的毛刷。

所述类型的地面吸尘口是已知的。布置在抽吸腔前侧和后侧例如形式上 为滑板的定界装置,尤其在铺地毯的地面上作业时起作用,此时地面吸尘口 通过滑板支承在地毯绒毛上,它们提供抽吸腔的一种几乎密封的闭合。在这 里业已证实不利的是,尤其在稠密的和/或长绒毛的地毯地面上,在抽吸腔内 形成高的负压,这导致基于摩擦增大而使滑移增大。所述增大的滑移力使 吸尘器难以使用。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改善所述类型的 地面吸尘口在抽吸作业时的可操作性。

上述技术问题首先和主要通过权利要求1的主题得以解决,据此规定,

在前部和/或后部的定界装置内设计一个或多个抽吸腔卸压孔;以及, 为固定的定界装置配设相对于抽吸方向在前面的运动的定界装置,它们根据 地面吸尘口的运动方向被存在的负压向上抽吸来密封抽吸腔,或可以抬起卸 去负压;以及,运动的定界装置在处于可以实现对抽吸腔卸负压的位置上时, 肯定不会密封地封闭抽吸腔卸压孔。基于此项设计创造了一种地面吸尘口, 其中,抽吸腔内的负压限于一个最大值。此值选择为,当滑移力处于使用者 所容许的范围内时仍能保证吸尘亦即净化效果。滑板平行于抽吸腔长度延伸 方向,亦即横向于地面吸尘口通常的推进方向,设在抽吸腔前面和后面构成 抽吸腔的边界,以及除此之外平行于必要时可旋转地装在抽吸腔内部的毛刷 的轴线延伸。采用滑板的这种布局,缩小了由抽吸腔的口向下朝要清洁的地 面方向形成的吸嘴。这业已证实尤其在铺地毯的地面抽吸作业时是有利的, 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地毯被这些滑板压紧。然而通过压入地毯绒毛的滑板棱边 有时还起密封抽吸腔的作用,其结果是进一步导致增大并因而提升滑移力。 为了实现压力调整,这些定界装置或滑板设有一个或多个抽吸腔卸压孔,它 们优选地沿滑板的横向于地面喷嘴通常的推进方向延伸的整个宽度均匀分 布。这些抽吸腔卸压孔可以设计为钻孔或纵向缝的形式和构成一些旁路气 孔。所述的相对于地面吸尘口作业时的抽吸方向、亦即涉及气流方向位于固 定的定界装置或滑板前面的运动的定界装置,构成自调式过载。这些运动 的定界装置按高度成形为,使它们面朝要保养的地面的下棱边,尤其遇到硬 质地面时,设置为高于固定的定界装置的那些与地面对应的表面。在这里优 选地高度错开约0.5至3mm,更优选地为1mm。尤其在铺地毯的地面上, 更尤其在长绒毛的地毯地面上将形成以下效应。当地面吸尘口沿通常的推进 方向移动时,此时使用者将吸尘器连同地面吸尘口在他前方推移,当抽吸腔 内超过最高负压时,沿推进方向在前面的运动定界装置被负压抬起,由此达 到使相邻的固定的定界装置所设的抽吸腔卸压孔阀状地打开或扩张。反 之,沿推进方向在后面的定界装置此时在负压作用下被向上抽吸,尤其进一 步压入地毯绒毛内,从而在这里按阀的作用方式实施关闭面对着的那些抽吸 腔卸压孔。在这方面重要之点还在于,在运动的定界装置上的作用要在超过 预先规定的负压最大值时才发生。即使在硬质地面上,尽管由于运动的定界 装置相对于滑板或固定的定界装置处于更高的位置,尽管吸入最少的旁路抽 吸气流,也始终会形成相同的效应。在超过负压最大值时,沿推进方向(地 面吸尘口的推或拉的方向)在前面的运动定界装置被抬高,所以更大空气体 积量的旁路气流可通过抽吸腔卸压孔吸入。与此有关地,运动的定界装置优 选地用一种能弹性复位的材料制成,例如更优选地成形为用橡胶材料制成的 密封唇。此外规定,与固定的定界装置相比,运动的定界装置对于地面吸尘 口在地面上的支承实际上没有贡献,确切地说,起支承作用的是固定的定界 装置或滑板。运动的定界装置至少在无影响的状态下与固定的定界装置共同 构成一个中间腔的边界,此外中间腔优选地横截面设计为朝地面方向开口的 楔形。按照固定和运动的定界装置的布局和定向,在抽吸腔前面和后面延伸 的中间腔几乎沿地面吸尘口的整个宽度延伸,此外按已知的方式抽吸腔在两 侧的端头通过端盖或类似物封闭,在这些端盖上还设另一些向下朝向地面的 例如形式上为密封唇的定界装置。后者还封闭在运动与固定的定界装置之间 的中间腔。运动的定界装置的长度,亦即它们垂直的延伸尺寸选择为,即使 运动的定界装置处于能实施卸负压的状态,也不会支靠在固定的定界装置 上,所以运动的定界装置在提升位置并不发生封闭地移到固定的定界装置的 抽吸腔卸压孔前,这等同于关闭抽吸腔卸压孔和进一步升高抽吸腔内的负 压。在本发明主题的一项扩展设计中,设有汇入中间腔的旁路气孔。与之不 同,旁路气孔朝周围环境方向开启。通过后者可以流通附加的空气用于调整 地面吸尘口的滑移力。那么规定,当运动的定界装置处于能实施卸负压的位 置时关闭旁路气孔,但处于不调整负压的位置时将旁路气孔打开。因此,尤 其在装有可旋转的毛刷的地面吸尘口中防止发生下列不利的效应,即,通过 旋转的毛刷沿推进方向达到支持推进并因而减小滑移力,然而在地面吸尘口 被拉动时毛刷难以起反作用。为了在此时减小必然较大的滑移力或拉力,优 选地降低在抽吸腔内的负压,这通过打开旁路气孔达到。沿推进方向,不仅 在铺地毯的地面上而且在硬质地面上,通过配设的运动的定界装置关闭一个 旁路气孔或优选多个旁路气孔,因为通过优选为唇状的运动定界装置的自身 运动,借助与铺地毯的地面的摩擦力封闭,在关闭位置将定界装置压靠到旁 路气孔上。对于硬质地面,在抽吸腔内并因而也在中间腔内存在的负压吸引 固定的定界装置,为的是关闭旁路气孔。这些运动的定界装置优选地设计为 舌瓣状,包括一个用于关闭旁路气孔的折边。在本发明主题的一种优选实施 方式中规定,抽吸腔在固定的定界装置与运动的定界装置面对地面的那边沿 推进方向在两侧通过滑板或滚轮支承。例如按照本发明的地面吸尘口有四个 滚轮,沿推进方向观察其中两个设在地面吸尘口底盘的后部区域内以及两个 设在其前部区域内。最后,业已证实在这方面也有利的是,固定的定界装置 和/或运动的定界装置在无负荷状态不接触支承面。

下面借助仅表示多种实施例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附图中:

图1以透视图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地面吸尘口;

图2表示地面吸尘口的底视图;

图3表示当地面吸尘口按通常推进方向移动时按图2中线III-III的示意 剖面图,涉及第一种实施方式;

图4表示图3中区域IV的放大图;

图5表示与图3对应的视图,但表示地面吸尘口在铺地毯的地面

上作业的情况;

图6表示图5中区域VI的放大图;

图7表示与图6对应的详图,但涉及另一种实施方式;

图8表示在按照图3视图中的地面吸尘口,但在地面吸尘口逆通常推进 方向移动时的情况;

图9表示图8中区域IX的放大图;

图10表示与图3对应的视图,但涉及地面吸尘口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图11表示图10中区域XI的放大图;

图12表示地面吸尘口在铺地毯的地面上使用时与图10对应的视图;

图13表示图12中区域XIII的放大图;

图14表示按照图12的剖视图,但在地面上逆通常推进方向作业时的情 况;

图15表示图14中区域XV的放大图;以及

图16表示与图15对应的视图,涉及另一种实施方式。

首先借助图1至9表示并说明用于图中未示出的吸尘器的本发

明地面吸尘口1。地面吸尘口1设计为附件,它可通过接管2与吸尘器 在电路和流动上连接起来。

接管2与一个沿通常的推进方向r观察在端侧的抽吸腔3按流动技术互 相连接,抽吸腔在地面喷嘴内横向于推进方向r地延伸,以及向下,亦即面 朝要维护的地面4成形一个缝状吸嘴5。此外,在抽吸腔3内装一个可电机 驱动的可旋转的毛刷6,该毛刷同样横向于推进方向r几乎沿整个抽吸腔宽 度延伸。按图示的实施例,设两个沿轴向并列定位的毛刷6。毛刷6的刷毛 在下侧通过用于刷理地面4的吸嘴5从附件底部7伸出。

抽吸腔3或吸嘴5沿推进方向r看在前面和在后面以同样横向于推进方 向r延伸的第一定界装置8为界。它们设计为滑板9的形式,滑板以其构成 吸嘴5边界的修圆的棱边与要处理的地面4尤其铺地毯的地面接触。

滑板9设计为圆弧形以及同心于毛刷轴布置,以及,进一步向下从附件 底部7伸出的滑板9,朝此附件内部的方向在大体保持圆弧形状的情况下构 成抽吸腔的边界。

为固定的定界装置8或滑板9配设就抽吸方向、亦即就抽吸气流的定向 (箭头s)而言,总是在前面的运动的定界装置10,如图所示,它们优选地用 一种能弹性复位的材料制成。例如在这里使用固定在此附件底部区域内的密 封唇11。

密封唇11从附件底部7出发,大体垂直地朝要处理的地面4的方向延 伸,在这里,与用于将地面吸尘口1支承在地板或地面4上的固定的定界装 置8或滑板9相比,它们实际上对此没有贡献。确切地说,尤其在铺地毯的 地面上作业时,按图5和6中所示,通过滑板棱边实现在吸嘴5区域内的支 承。在图1至6中还表示出,地面吸尘口1一般性的支承通过沿推进方向r 设在固定的定界装置8和运动的定界装置10那边的滚轮12和13实现,其 中滚轮对12定位在与接管2相关的后部区域内。此外,沿推进方向r观察, 在端侧、亦即在抽吸腔3的背对第一滚轮对12那一侧的区域内,设另一些 滚轮13,从而形成地面吸尘口1的四点式支承。但还可由图7看出,在地面 吸尘口1的前侧区域内也可以按不同的方案在省略前侧滚轮13的情况下直 接借助滑板9进行支承。

每个运动的定界装置10与固定的定界装置8一样,沿抽吸腔3的横向 于推进方向r观察的整个宽度延伸,此外每个运动的定界装置10与对应配 设的固定的定界装置8隔开一定距离,从而构成设计在它们之间的中间腔14 的边界。尤其由图4和6的放大详图可以看出,中间腔的横截面设计为朝地 板或地面4方向开口的楔形。

在固定的定界装置8或滑板9内,在它们沿地面吸尘口两个方向观察的 长度上设计多个抽吸腔卸压孔15,它们可以是钻孔的形式或也可以成形为缝 状长孔。这些抽吸腔卸压孔15一端通入抽吸腔3,以及另一端汇入成形在固 定的定界装置8与运动的定界装置10之间的中间腔14。

所述的设计用于将在地面4的抽吸作业期间在抽吸腔3内存在的负压限 制为最大值,此最大值一方面应选择为能在今后保证吸尘亦即清洁效果,但 另一方面应选择得如此小,使滑移力处于使用者容许的范围内。若抽吸腔3 内的负压增大到一个过高的值,则旁路空气(箭头n)尤其按图3和4所示, 在硬质地面作业时在运动的定界装置10或密封唇11下方并通过配设的抽吸 腔卸压孔15流入到抽吸腔3内,其结果是导致减小抽吸腔3内的负压。在 这里运动的定界装置10起形式上为过载阀的作用,它根据地面吸尘口1的 运动方向(通常的推进方向r,此时使用者将吸尘器在他前面推移,或相反的 推进方向r′,此时使用者将吸尘器在地面上拖拉)被在抽吸腔3内存在的负 压向上抽吸使抽吸腔3密封,或被抬起卸去负压。

下面借助图2至9说明沿通常的推进方向r观察在前面的固定的定界装 置8和运动的定界装置10的工作方式。在按图3至6(或图7,其中在滑板9 的区域内地面吸尘口1前侧的支承在省略前部滚轮13的情况下实现)所示推 进时、亦即在地面吸尘口1沿通常的推进方向r移动时,密封唇11倾向于被 抽吸腔3内存在的负压抽吸,从而取决于密封唇11与要处理的地面4之间 的负压大小来形成一个或大或小的间隙,旁路空气可通过此间隙经抽吸腔卸 压孔15吸入。尤其在按图5和6所示在铺地毯的地面上作业时,形成在抽 吸腔3内同时会导致增大滑移力的负压的强烈升高,此时在吸嘴5内延伸的 地毯段的绒毛与滑板9共同作用下几乎密封地关闭抽吸腔3。在这里,在铺 地毯的地面上作业时以其自由的棱边在地毯绒毛上滑移的密封唇11,在沿推 进方向r运动的过程中,经受可基于其弹性特性形成的、朝一个与负压过载 大小有关的开启位置方向的弯曲。而沿推进方向r观察在后面的密封唇11, 基于其弯曲和负压的效果起自动密封的作用。

当地面吸尘口1沿相反方向r′移动时,鉴于在沿通常的推进方向r在 后面的密封唇11受负压控制地阀门状打开,而形成上述作用方式。这用于 在沿方向r′移动时调整抽吸腔3内的负压,此时另一个沿此方向r′现在是 在后面的密封唇11,基于其弹性特性和尤其按图9所示在铺地毯的地面上作 业时形成的弯曲并基于负压的效果,起自动密封的作用。

运动的定界装置10的横截面形状和材料选择以及它与固定的定界装置 8或与为定界装置8配设的抽吸腔卸压孔15之间的距离,选择为,使抽吸腔 卸压孔15与地面吸尘口1的运动方向无关地始终保持开放,也就是不能被 运动的定界装置10密封地关闭。

按附图所示,不仅在抽吸腔3的前面而且在其后面均采用这种等同于过 载阀的设计。但也完全可以设想,采用仅在抽吸腔3前面或仅在抽吸腔3后 面的这种布局设计。

图10至15表示本发明主题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这些附图中仍使用前 面已说明的借助滚轮12及13的四点式支承。图16表示另一种没有前侧滚 轮13的设计,也就是说地面吸尘口1的前侧支承借助滑板9。

固定的和运动的定界装置8和10的布置及定向与上面已介绍的实施例 相同。但与上述实施例的差别在于,在地面吸尘口沿通常的推进方向r观察 的前侧区域内,设一个或多个并列地分布的旁路气孔16,它们一端通入固定 定界装置8与运动定界装置10之间的中间腔14内,而另一端通向周围环境。

每个旁路气孔16在中间腔一侧,在可以实施卸负压的位置,亦即当地 面吸尘口1沿通常的推进方向r移动时,被运动的定界装置10或密封唇11 封闭,为此将后者设计为舌瓣状,以及为了封闭旁路气孔16而具有一个成 形在它上面的折边17。后者优选整体式地成形在密封唇11上,此外,折边 17的根部同时构成运动定界装置10的铰链段。这两个设在抽吸腔3前面和 后面的运动定界装置10,在沿通常的推进方向r时与抽吸腔卸压孔15协同 工作的作用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作用方式相同,所以在这里通过抽吸 腔3内存在的负压,使沿推进方向r在前面的密封唇11倾向于运动到开启位 置,因此为了调整抽吸腔3内的负压打开了一个用于旁路气流n的路径。此 时,运动的定界装置10的折边17关闭了单独的旁路气孔16。

通过旋转中的毛刷6支持地面吸尘口1沿通常的推进方向r移动,因为 相应地选择了它们的旋转方向(箭头t)。若反之,地面吸尘口沿相反的方向r′ 运动,亦即被使用者在地面4上拉动,则毛刷6的推力在所述的反行程中起 比较大的运动阻力的作用。通过打开旁路气孔16抵消这种大的阻力。在铺 地毯的地面上作业时,在所述的沿箭头方向r′的反行程中回转的密封唇11 和与之一起回转的折边17开启了旁路气孔16在中间腔一侧的出口,从而除 了在对置的区域内经抽吸腔卸压孔15流入的旁路空气n外,通过所述出口 使另一个旁路气流n′可以经旁路气孔16流入中间腔14和配设的抽吸腔卸 压孔15。其结果是,抽吸腔3内的负压与地面吸尘口1沿通常的推进方向r 移动时的程度相比进一步减小,以便大体抵消在所述的反行程中由于毛刷6 旋转增大的运动阻力。

由此在反行程中释放通过它们降低抽吸腔3内负压的气孔。在前进行程 中和在硬质地面上作业时关闭旁路气孔16,因为借助与地毯地面的摩擦力封 闭连接,通过密封唇11的自身运动将折边17置于所述的气孔前。在硬质地 面作业时气孔不仅在前进时关闭,而且在反行程时也被关闭,因为此时在具 有折边17的密封唇11与要处理的地面之间不存在摩擦力封闭连接,以及密 封唇11在抽吸腔3内和相应地也在中间腔11内存在的负压的作用下处于关 闭位置。

基于上述方案实现了一种根据行程方向控制的阀。

所有公开的特征均为(本)发明的重要内容。在本申请所公开的内容中也 全面吸收了相关的/所附上的优先权文件(在先申请副本)所公开的内容,为此 目的,这些文件的特征也被囊括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中。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