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电动吸尘器

申请号 CN200410048418.6 申请日 2004-06-03 公开(公告)号 CN1283201C 公开(公告)日 2006-11-08
申请人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植山修三; 福冈秀俊; 萩野真一; 吉田润; 森好弘;
摘要 一种立式电动 吸尘器 ,包括至少具有集尘装置(21)及排气口(38)的吸尘器本体(2)、设置在吸尘器本体(2)的下前方的 吸头 (1),和吸引 风 扇,用于从所述吸头(1)吸引灰尘,其特征在于:集尘装置(21)可装卸地安装在吸尘器本体(2)的后部侧,在集尘装置(21)的整个前面侧上形成吸引风扇的排气风所通过的排气通路,在排气通路的整个前面侧上还形成排气口(38)。由此,能够扩大排气口的面积,提高吸入性能。
权利要求

1.一种立式电动吸尘器,包括至少具有集尘装置及排气口的吸尘器 本体、设置在吸尘器本体的下前方的吸头,和吸引扇,所述吸引风扇 设置在所述吸尘器本体中、用于从所述吸头吸引灰尘,其特征在于:集 尘装置可装卸地安装在吸尘器本体的后部侧,在集尘装置的整个前面侧 上形成供吸引风扇的排气风通过的排气通道,在所述排气通道的前面设 置排气过滤器,在所述排气过滤器的前面还形成有排气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电动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吸 尘器本体的前面装卸自如地安装前罩,在该前罩上形成排气口,并且, 在拆下前罩的状态下可装卸自如地安装所述排气过滤器。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立式电动吸尘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吸头配置在下方, 在其上方配置具有集尘装置和排气口的吸尘器本体的立式电动吸尘器。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立式电动吸尘器,例如有专利文献1中所述的结构。在该 立式电动吸尘器中,吸尘器本体可倾斜运动(倾动)地安装在吸头上, 在吸尘器本体的上部设置着集尘装置。而且,集尘装置配置在制品的前 面,在集尘装置的下方设置着排气口。
但是,上述的以前的立式电动吸尘器,为了确保集尘装置的容积, 集尘装置占有很大的体积。因此,不能充分确保排气口的面积,成为排 气通道的压损失大,吸入性能降低的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解决该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扩大排气 口的面积,提高吸入性能的立式电动吸尘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具有集尘装置及 排气口的吸尘器本体、设置在吸尘器本体的下前方的吸头,和吸引扇, 设置在所述吸尘器本体、用于从所述吸头吸引灰尘,其特征在于:集尘 装置可装卸地安装在吸尘器本体的后部侧,在集尘装置的整个前面侧上 形成供吸引风扇的排气风通过的排气通道,在所述排气通道的前面设置 排气过滤器,在所述排气过滤器的前面还形成有排气口。
这样构成,能够避免集尘装置的干扰而扩大排气口的面积。而且, 作为其结果,能够减少排气通道的空气阻力,能够提高电动吸尘器的吸 入性能。而且,由于能够减小从排气口的排气风速,所以可以减少由排 出的风而使室内的居住者感到不舒服的感觉,或减少由排出的风而使室 内的尘埃飞扬的状况。
另外,也可以吸尘器本体,在排气口的内侧的、与排气口相对向的 位置设置排气过滤器。
这样,则能够增加设置在排气口的入口侧的排气过滤器的面积,所 以可以减少排气过滤器的单位面积的污垢。因此,可以降低电动吸尘器 的使用者必须进行的排气过滤器的清洗和更换的频率
另外,也可以在吸尘器本体的前面装卸自如地安装前罩,在该前罩 上形成排气口,并且,在拆下前罩后,可从前面装卸地安装排气过滤器。
这样,可以使为了排气过滤器的清洗而进行的拆卸和更换作业容易 进行。
另外,也可以将集尘装置配置在吸尘器本体的上部安装的操作手柄 的后侧,并且可从吸尘器本体装卸地构成。
这样,在清扫过程中很容易检查集尘装置的尘埃贮存量,或处理掉 集尘装置内的尘埃。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立式电动吸尘器的从前方侧观察的 立体图。
图2是该电动吸尘器的主视图。
图3是拆下前罩后的状态的主视图。
图4是该电动吸尘器的右侧视图。
图5是该电动吸尘器的俯视图。
图6是该电动吸尘器的左侧视图。
图7是该电动吸尘器的右侧剖视图。
图8是图6的A-A线截面立体图。
图9是图6的B-B线剖视图。
图10是图6的B-B线截面立体图。
图11是该电动吸尘器的使吸尘器本体倾动地进行通常使用时的左侧 视图。
图12是该电动吸尘器的拆下集尘装置后的状态的右侧视图。
图13是该电动吸尘器的、将附件安装在吸气软管上并利用吸入进行 清扫的情况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14是该电动吸尘器的、将附件安装在吸气软管上并利用鼓风进行 清扫的情况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图中:1-吸头,2-吸尘器本体,4-操作手柄,21-集尘装置,37 -排气过滤器,38-排气口,39-前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图1~图14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方式的立式电动 吸尘器。并且,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立式电动吸尘器的从前 方侧观察的立体图。图2是该电动吸尘器的主视图。图3是拆下前罩后 的状态的主视图。图4是该电动吸尘器的右侧视图。图5是该电动吸尘 器的俯视图。图6是该电动吸尘器的左侧视图。图7是该电动吸尘器的 右侧剖视图。图8是图6的A-A线截面立体图。图9是图6的B-B线剖 视图。图10是图6的B-B线截面立体图。图11是该电动吸尘器的使吸 尘器本体倾动地进行通常使用时的左侧视图。图12是该电动吸尘器的、 拆下集尘装置后的状态的右侧视图。图13是该电动吸尘器的、将附件安 装在吸气软管上并利用吸入进行清扫的情况的状态的左侧视图。图14是 该电动吸尘器的、将附件安装在吸气软管上并利用鼓风进行清扫的情况 的状态的左侧视图。
实施方式的立式电动吸尘器,在最下部设置吸头1,吸尘器本体2 可倾动地安装在吸头1上(参照图8)。而且,在吸尘器本体2的上部设 置着操作手柄4。并且,在吸头1的后方地面侧安装着后轮9。
吸头1具有扫起地面上的尘埃的旋转刷11、将利用旋转刷11扫起 的尘埃连同空气一起吸入的吸入口12、与吸入口12连通的第1吸气用 软管接头13、与吸入口12连通的第2回流用软管接头14等。此外,第 1吸气用软管接头13设在吸尘器本体2的右侧的吸头1的后部,第2回 流用的软管接头14设在吸尘器本体2的左侧的吸头1的后部。并且,在 第1吸气用软管接头13上连接着吸气软管5的一端,在第2回流用软管 接头14上连接着回流软管6的一端。而且,由吸头1连同尘埃一同被吸 引的空气经由吸气软管5送至吸尘器本体2的集尘装置21。
吸尘器本体2,在后方上部具有集尘装置21,在其下方收纳着用于 从吸头1吸入空气的吸引风扇22以及风扇达22a。而且,在吸尘器本 体2的后方上部的左侧面设置着与集尘装置21的入口侧连通的第2吸气 用软管接头23。
在该第2吸气用软管接头23上,连接着上述的吸气软管5的另一端 该吸气软管5的一端连接在第1吸气用软管接头13上。因此,从吸头1 的吸入口12连同尘埃一同被吸引的空气通过该吸气软管5被吸引到集尘 装置21中。
集尘装置21为旋风集尘装置21。该集尘装置21以大致圆筒状的容 器25作为集尘器本体,在其上部具有把手21a,其后方侧装卸自如地安 装在吸尘器本体2上(参照图12)。而且在该圆筒形容器25的中心部形 成有上方部开口的空气通道26。另外,围绕圆筒形容器25的内部的空 气通道26的圆筒状空间部27,通过在中间高度位置形成的分隔部件28 区划成上部室29和下部室30上下2个室。在上部室29的中央部,以围 绕该空气通道26的方式形成有圆筒状的过滤器31。而且,与第2吸气 用软管接头23连通的入口33在内部开口,从该入口33导入上部室29 中的空气沿着圆筒形容器25的内壁面导入,在上部室29内形成回旋气 流。这样在上部室29中,利用该空气的回旋气流除去空气中包含的比较 大的尘埃。被除去的空气从分隔部件28和圆筒形容器壁之间向下部室30 落下,贮存在下部室30内。贮存在下部室30内的尘埃,通过打开圆筒 形容器25的底壁而排出处理。并且,排出处理贮存在下部室30中的尘 埃时,如图12所示,将圆筒形容器25从吸尘器本体2上拆下进行。
在集尘装置21的下方,形成有收纳用于从吸头1的吸入口12吸引 空气的吸引风扇22和风扇马达22a的机械室35。而且,在吸尘器本体2 的集尘装置21的前面侧整体上形成有排气通道36,在排气通道36前面 设置着排气过滤器37,并且在排气过滤器37前面形成有排气口38。排 气过滤器37使用聚泡沫体或HEPA过滤器等。排气口38由在吸尘 器本体2的前罩39上形成大小2个U字形的狭缝41、42构成,从该狭 缝41、42朝向前面侧方排气。前罩39装卸自如地安装。而且,排气过 滤器37在拆下前罩39的状态下,装卸自如地安装。并且,由于集尘装 置21配置在吸尘器本体2的后部,所以排气通道36、排气过滤器37和 排气口38不受集尘装置21的干扰而形成较大的面积。
在收纳吸引风扇22和该风扇马达22a的机械室35内,吸引风扇22 的吹出侧的空间与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44连通,该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 44用于使利用集尘装置21除去了尘埃的排气的一部分回流到吸头1的 吸入口12。并且,在该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44上连接着一端连接在第2 回流用软管接头14上的上述的回流软管6的另一端。因此,机械室35 的排气的一部分经由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44、回流软管6、第2回流用 软管接头14等回流到吸头1的吸入口12。
吸气软管5,如上所述,一端安装在形成于吸头1的右侧后方的第1 吸气用软管接头13上,另一端与设置在吸尘器本体2左侧上部的第2吸 气用软管接头23连接,但对于任意的吸气用软管接头13、23均可装卸 自如地安装。另外,回流软管6,一端与设置在吸尘器本体2左侧上部 的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44连接,另一端安装在形成于吸头1的左侧后方 的第2回流用软管接头14上,但至少相对于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44上 可装卸地安装。
另外,吸气软管5,在吸尘器本体2的右侧从第1吸气用软管接头13 向上方竖立,竖立的顶部以从上方挂接的方式固定在形成于操作手柄4 的下端部的软管挂钩51上。而且,吸气软管5从该软管挂钩51经过吸 尘器本体2的左侧被拉到下方,通过设置在吸尘器本体2的左侧下端部 的软管夹具52牢固地固定在吸尘器本体2上。并且,该吸气软管5从软 管夹具52以U字形向上方竖立,与第2吸气用软管接头23连接。
另外,由于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44和第2回流用软管接头14之间 的距离短,所以回流软管6直接大致直线连接。
另外,吸气软管5的第2吸气用软管接头23侧端部和回流软管6的 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14侧端部可直接连接。
作为该立式电动吸尘器中使用的附件,安装着尖状喷嘴55和延长管 56。尖状喷嘴55和延长管56以插入式安装在吸尘器本体2的右侧侧面。 而且,这些附件可与吸气软管5的第1吸气用软管接头13侧端部相连接。
对在如上所述构成的立式电动吸尘器中,使用吸头1的通常的清扫 的情况下的空气的流动进行说明。首先,为了在吸头1的吸入口12吸引 利用旋转刷11扫起的尘埃,从吸头1的外部吸入空气。而且,排气的一 部分从机械室35的吸引风扇22的吹出侧通过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44、 回流软管6、第2回流用软管接头14回流到吸头1,以吸引扫起的尘埃 的方式被吸入。
由吸头1吸入的空气,经由第1吸气用软管接头13、吸气软管5、 第2吸气用软管接头23送至集尘装置21。被送至集尘装置21的空气中 的比较大的尘埃在上部室29(空气回旋室)除去,比较小的尘埃利用圆 筒形过滤器31除去。除去了尘埃的空气从集尘装置21的空气通道26输 送到机械室35。被输送到机械室35的空气冷却风扇马达22a后,一部 分经由在集尘装置21的前面侧形成的排气通道36、排气过滤器37、排 气口38排出到吸尘器本体2的前面侧。另外,冷却了风扇马达22a后的 剩余的空气通过回流软管6回到吸头1的吸入口12。这样利用使用吸头 1的通常的吸入进行清扫。
下面,对不使用吸头1,而使用附件进行吸入而清扫的情况进行说明。
这时,在运转电动吸尘器之前,首先将吸气软管5与第1吸气用软管 接头13的连接解除,并且将利用软管挂钩51实施的吸气软管5的固定也解 除,另外,在拆下的吸气软管5的第1吸气用软管接头13侧的端部安装适 当的附件。图13表示安装有尖状喷嘴55的状态。如该图所示,在该状态 下,吸气软管5通过软管夹具52牢固地固定在吸尘器本体2的左侧下部, 从该软管夹具52到第1吸气用软管接头13的长度为可以自由运动的长度。
然后,驱动风扇22,将尖状喷嘴55移动到需要清扫的狭小空间部, 连同空气一起吸引该处的尘埃。从尖状喷嘴55吸引的空气被送至集尘装 置21。在集尘装置21中,比较大的尘埃在上部室29除去,比较小的尘 埃利用圆筒形过滤器31除去。除去了尘埃的空气被送到机械室35。被 送到机械室35的除去了尘埃的空气冷却风扇马达22a后,一部分空气通 过排气通道36、排气过滤器37、排气口38排出到吸尘器本体2的前面 侧,剩余的空气通过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44、回流软管6、第2回流用 软管接头14、经由吸头1的吸入口12排出到室内。这样利用安装附件 时的吸入进行清扫。
下面,对不使用吸头1,而使用附件,发挥鼓风(blower)功能的情 况进行说明。
这时,在运转电动吸尘器之前,首先将吸气软管5与第1吸气用软管 接头13及第2吸气用软管接头23的连接分别解除。而且,将利用软管挂钩 51实施的吸气软管5的固定也解除。并且,解除回流软管6与第1回流用软 管接头44的连接。然后,在拆下的吸气软管5的第1吸气用软管接头13侧 的端部安装适当的附件(例如尖状喷嘴55),并且将拆下的吸气软管5的 第2吸气用软管接头23侧的端部连接在第2回流用软管接头44上。图14表 示该状态。如该图所示,在该状态下,吸气软管5通过软管夹具52牢固地 固定在吸尘器本体2的左侧下部,从该软管夹具52到第1吸气用软管接头13 的长度为可以自由运动的长度。
然后,驱动风扇22,将尖状喷嘴55移动到需要鼓风的位置。从未 连接软管的第2吸气用软管接头23吸引室内的空气,吸引的空气被送至 集尘装置21。空气中包含的比较大的尘埃在上部室29除去,比较小的 尘埃利用圆筒形过滤器31除去。除去了尘埃的空气被送到机械室35。 然后,被送到机械室35的除去了尘埃的空气冷却风扇马达22a后,一部 分空气通过排气通道36、排气过滤器37、排气口38排出到吸尘器本体 2的前面侧,剩余的空气通过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44、吸气软管5从尖 状喷嘴55对所定的位置进行鼓风。
根据这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立式电动吸尘器,能够取得如下的效 果。
由于在与吸头1的吸入口12连通地设置在吸头1上的第1吸气用软 管接头13、和与集尘装置21的入口33侧连通地设置在吸尘器本体2上 的第2吸气用软管接头23之间连接吸气软管5,将该吸气软管5装卸自 如地安装在第1吸气用软管接头13上,所以通过将吸气软管5从第1吸 气用软管接头13拆下,在该端部安装附件,可以从附件连同空气一起吸 入尘埃,进行清扫。
另外,由于将吸气软管5分别装卸自如地连接在第1吸气用软管接 头13和第2吸气用软管接头23上,而且在与吸尘器本体2的机械室35 的吸引风扇22的吹出侧连通地设置在吸尘器本体2上的第1回流用软管 接头44、和与吸头1的吸入口12连通地设置在吸头1上的第2回流用 接头14之间连接回流软管6,将吸气软管5的与第2吸气用软管接头23 连接的一侧的端部可与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44连接地构成,并且使回流 软管6和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44的连接装卸自如,所以能够将吸气软管 5和回流软管6如下面所述的那样改变连接。即、能够解除吸气软管5 和第1吸气用软管接头13的连接,在该第1吸气用软管接头13侧的端 部连接附件,解除吸气软管5和第2回流用软管接头23的连接的同时, 解除回流软管6和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44的连接,将吸气软管5的第2 吸气用软管接头13侧的端部安装在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44上。因而, 通过这样改变软管的连接,能够发挥从附件将除尘后的空气吹出的鼓风 功能。
另外,由于在第2吸气用软管接头23的下方部的吸尘器本体2上安装 固定吸气软管5的中间部的软管夹具52,在改变上述吸气软管5和回流软 管6的连接时仍保持利用夹具实施的吸气软管的固定,所以在安装附件进 行清扫时,通过吸气软管5作用在吸尘器本体上的力施加到吸尘器本体的 下方部。因此,使吸尘器本体翻倒的旋转力矩小,能够稳定立式电动吸 尘器的静止状态。
另外,由于在吸尘器本体2的一侧,在吸头1的后方设置第1吸气用软 管接头13,同时在吸尘器本体2的另一侧,在吸尘器本体2的上方部设置 第2吸气用软管接头23,在吸尘器本体2的下部设置固定吸气软管5的中间 部的软管夹具52,所以能够如下设置吸气软管5。即、能够将连接在第1 吸气用软管接头13上的吸气软管5向一端上方竖起,然后偏向吸尘器本体 2的相反侧的侧方向下拉,将拉下的下方部利用软管夹具52固定在吸尘器 本体2上,并且,使吸气软管5的前端部U形弯曲、与吸尘器本体2上部的 第2吸气用软管接头23连接。因此,能够利用吸尘器本体2的后方部的左 右两侧的空间,将吸气软管5姿态良好地设置在吸尘器本体2的后部侧。 而且,通过这样拉转吸气软管5,能够增长从软管夹具52到吸气软管5的 第1吸气用软管接头13侧的前端的距离。而且,由此,通过这样设置吸气 软管5而安装附件后,能够在很宽的范围内使用吸气软管5,使利用附件 进行的清扫变得容易。
另外,由于在吸尘器本体2的同一侧安装着第2吸气用软管接头23、 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44、第2回流用软管接头14和软管夹具,所以能够容 易地进行用于发挥鼓风功能的软管的连接变更作业。而且,能够缩短回 流软管6。
另外,由于使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44为设置在吸尘器本体2的一侧面 的L形接头,能够以其管轴为中心转动地构成从该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44 的侧面导出的直管部分,所以能够改变连接在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44上的 软管的方向。由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吸气软管5和回流软管6的连接变更作 业。
另外,由于使用这种软管接头,所以即使使吸尘器本体2相对于吸头 1倾动自如,回流软管6也不会被强行弯曲,能够避免增加回流软管6的通 风阻力。
另外,由于通过设置在操作手柄4的下端部后方侧的软管挂钩51,固 定位于第1吸气用软管接头13和软管夹具52之间的吸气软管5,所以能够 将从吸头1到软管夹具52拉转吸气软管5以规定形状固定。而且,在使用 附件时,能够容易地解除利用软管挂钩51实施的吸气软管5的固定。而且, 通过解除利用软管挂钩51实施的吸气软管5的固定,能够使从软管夹具52 到吸气软管5的前端自由移动。
另外,由于作为集尘装置21而采用旋风式集尘装置,所以能够在旋 风式集尘装置的入口33的高度附近配置第2吸气用软管接头23,能够简化 结构。
另外,由于在吸尘器本体2的上部后面侧设置集尘装置21,在构成集 尘装置21的下游侧的集尘装置21的下部设置收纳吸引风扇22的机械室, 将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44与机械室35的吸引风扇的吹出侧连通地设置,同 时将第2回流用软管接头14设置在与吸头1的第1回流用软管接头44相同侧 的后部,所以能够使排气的一部分以最短距离回流到吸头1的吸入口12。 由此,可以减小该回流的空气阻力,提高送风效率。
另外,由于在吸尘器本体2的侧部安装着可与吸气软管5连接地形成 的附件,所以附件的收纳、取出很容易。
另外,在吸尘器本体2上,集尘装置21配置在后部侧,同时排气口 38配置在前面侧、特别是配置在集尘装置21的前面侧,所以能够不受 集尘装置21的干扰而增大排气口38的面积。而且,作为其结果,能够 减少排气通道的空气阻力,能够提高电动吸尘器的吸入性能。而且,由 于能够减小从排气口38的排气风速,所以可以减少由排出的风而使室内 的居住者感到不舒服,或由排出的风而使室内的尘埃飞扬。
另外,由于在吸尘器本体2上,在排气口38的内侧、且与排气口38 相向的位置设置排气过滤器37,所以,能够增加排气过滤器37的面积。 因此可以减少排气过滤器37的单位面积的污垢,降低排气过滤器37的 清洗和更换的频率。
另外,由于在吸尘器本体2的前面装卸自如地安装前罩39,在该前 罩39上形成排气口38,并且在拆下前罩39后可从前面装卸地安装排气 过滤器37,所以为了排气过滤器37的清洗而进行的拆卸或更换作业容 易进行。
此外,由于在安装于吸尘器本体2的上部的操作手柄4的后侧配置 集尘装置21,且在吸尘器本体2上可以装卸地进行安装,所以在清扫中 容易检查集尘装置21的尘埃贮存量以及容易对集尘装置21内的尘埃进 行排出处理。
并且,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包括至少具有集尘装置21及排气口38 的吸尘器本体2、和设置在吸尘器本体2的下前方的吸头1,集尘装置21 配置在吸尘器本体2的后部侧,排气口38配置在集尘装置21的前面侧。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立式电动吸尘器。
例如,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立式电动吸尘器中,吸气软管5装卸 自如地连接在吸头1和集尘装置21上,但是本发明也可以在吸气软管5 固定连接在吸头1和集尘装置21上的立式电动吸尘器中具体化。而且, 本发明也可以在不使用吸气软管5、而通过吸尘器本体2以及吸头1的 内部结构连接吸头1和集尘装置21的立式电动吸尘器中具体化。
同样地,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立式电动吸尘器中,回流软管6装 卸自如地连接在吸尘器本体2的吸引风扇22的吹出侧和吸头1上,但是 本发明也可以在回流软管6固定连接在吸尘器本体2的吸引风扇22的吹 出侧和吸头1上的立式电动吸尘器中具体化。而且,本发明也可以不使 用回流软管6、而通过吸尘器本体2以及吸头1的内部结构连接吸引风 扇22的吹出侧和吸头1的立式电动吸尘器中具体化。
(发明的效果)
如上所述,本发明包括至少具有集尘装置和排气口的吸尘器本体、 和设置在吸尘器本体的下前方的吸头,集尘装置配置在吸尘器本体的后 部侧,排气口配置在集尘装置的前面侧,困此能够不受集尘装置的干扰 地扩大排气口的面积。而且,作为其结果,能够减少排气通道的空气阻 力,能够提高电动吸尘器的吸入性能。而且,由于能够减小从排气口的 排气风速,所以可以减少由排出的风而使室内的居住者感到不舒服、或 可以减少由排出的风而使室内的尘埃飞扬。
专利文献1:特开2000-342492号公报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