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

申请号 CN201510944911.4 申请日 2015-12-16 公开(公告)号 CN105395132A 公开(公告)日 2016-03-16
申请人 苏州爱建电器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毓麒;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带有 支架 的手持式 吸尘器 ,它包括手持式吸尘装置和支架,手持式吸尘装置包括具有把手的 外壳 、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吸 风 机和集尘盒、与外壳可脱离地相连接的吸尘头,外壳上连接有能够打开和关闭且当其打开时可供从外壳中取出集尘盒的 盖子 ,外壳的外壁上具有凸出的连接 块 ,盖子转动连接在该连接块上,支架包括底座、下端连接该底座上的撑杆、连接在该撑杆上端的托架,外壳与托架可脱离地相连接,托架上具有与连接块相配合的 定位 槽,当外壳与托架相连接时,连接块位于该定位槽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它包括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和支架(200),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包括具有把手(111)的外壳(110)、设置在所述外壳(110)内部的吸机和集尘盒、与所述外壳(110)可脱离地相连接的吸尘头(130),所述的外壳(110)上连接有能够打开和关闭且当其打开时可供从外壳(110)中取出所述集尘盒的盖子(112),所述的外壳(110)的外壁上具有凸出的连接(113),所述盖子(112)转动连接在该连接块(113)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200)包括底座(230)、下端连接该底座(230)上的撑杆(220)、连接在该撑杆(220)上端的托架(210),所述的外壳(110)与所述托架(210)可脱离地相连接,所述的托架(210)上具有与所述连接块(113)相配合的定位槽(212),当所述外壳(110)与托架(210)相连接时,所述连接块(113)位于该定位槽(212)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架(210)具有承托凹部(211),所述外壳(110)与托架(210)相连接时,外壳(110)的底部置于该承托凹部(211)内,所述连接块(113)位于外壳(110)的底部,所述的定位槽(212)开设在承托凹部(211)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承托凹部(211)表面的形状与所述外壳(110)底部的外形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210)或撑杆(2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吸尘器附件连接机构(240),所述的吸尘器附件连接机构(240)包括供吸尘器附件可脱离地插入的插槽(241)、对吸尘器附件和插槽(241)之间的位置进行定和解锁的锁定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定机构包括可转动并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的按钮(242)、位于按钮(242)上并与所述吸尘器附件可脱离地相卡接的卡块(243),当所述按钮(242)在锁定位置时,所述卡块(243)与吸尘器附件相卡接,当所述按钮(242)在解锁位置时,所述卡块(243)与吸尘器附件相脱离。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具有多个结构和功能均不相同的所述吸尘头(130),所述吸尘头(130)即为所述的吸尘器附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对手持式吸尘装置(100)提供电能并与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可脱离相连接的充电电池(140),所述底座(230)上具有电池充电装置,所述充电电池(140)与所述电池充电装置可脱离地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230)上具有充电插槽(231),所述的充电电池(140)与该充电插槽(231)可脱离地相插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30)的底部连接有多个可吸紧于地面上的真空吸盘(23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持式吸尘装置(100)还包括一端与所述外壳(110)可脱离地相连接的吸尘管(120),所述的吸尘头(130)与所述吸尘管(120)的另一端可脱离地相连接。

说明书全文

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吸尘器,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0002] 手持式吸尘器,因其轻巧,吸尘时方便易拿,而受到许多消费者的青睐。然而手持吸尘器在不使用时,摆放起来则比较随意,容易倾倒或发生磕碰,而且会使房间显得凌乱。

发明内容

[0003]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
[0004]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它包括手持式吸尘装置和支架,手持式吸尘装置包括具有把手的外壳、设置在外壳内部的吸机和集尘盒、与外壳可脱离地相连接的吸尘头,外壳上连接有能够打开和关闭且当其打开时可供从外壳中取出集尘盒的盖子,外壳的外壁上具有凸出的连接,盖子转动连接在该连接块上,支架包括底座、下端连接该底座上的撑杆、连接在该撑杆上端的托架,外壳与托架可脱离地相连接,托架上具有与连接块相配合的定位槽,当外壳与托架相连接时,连接块位于该定位槽内。
[0005] 进一步地,托架具有承托凹部,外壳与托架相连接时,外壳的底部置于该承托凹部内,连接块位于外壳的底部,定位槽开设在承托凹部的表面。
[0006] 进一步地,承托凹部表面的形状与外壳底部的外形相配合。
[0007] 进一步地,托架或撑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吸尘器附件连接机构,吸尘器附件连接机构包括供吸尘器附件可脱离地插入的插槽、对吸尘器附件和插槽之间的位置进行定和解锁的锁定机构。
[0008] 进一步地,锁定机构包括可转动并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的按钮、位于按钮上并与吸尘器附件可脱离地相卡接的卡块,当按钮在锁定位置时,卡块与吸尘器附件相卡接,当按钮在解锁位置时,卡块与吸尘器附件相脱离。
[0009] 进一步地,手持式吸尘装置具有多个结构和功能均不相同的吸尘头,吸尘头即为上述的吸尘器附件。
[0010] 进一步地,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还包括用于对手持式吸尘装置提供电能并与手持式吸尘装置可脱离相连接的充电电池,底座上具有电池充电装置,充电电池与电池充电装置可脱离地相连接。
[0011] 更进一步地,底座上具有充电插槽,充电电池与该充电插槽可脱离地相插接。
[0012] 进一步地,底座的底部连接有多个可吸紧于地面上的真空吸盘
[0013] 进一步地,手持式吸尘装置还包括一端与外壳可脱离地相连接的吸尘管,吸尘头与吸尘管的另一端可脱离地相连接。即,手持式吸尘装置由两种使用形态,一种为不使用吸尘管,吸尘头直接连接在外壳上,另一种为吸尘管连接在外壳上,吸尘头连接在吸尘管上。
[0014]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通过支架的设置,使手持式吸尘装置在不使用时可以放置于支架上,避免了其随意摆放而发生的倾倒或磕碰情况,并保持了房间的整洁。而且通过手持式吸尘装置的外壳上的连接块和支架的托架上的定位槽的配合设计,使得手持式吸尘装置与支架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附图说明
[0015] 附图1为本发明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手持式吸尘装置与支架处于分离状态,外壳上的盖子处于关闭状态;附图2为本发明中手持式吸尘装置的外壳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外壳上的盖子处于打开状态;
附图3为本发明中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吸尘器附件和充电电池均连接在支架上;
附图4为本发明中支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附图4中的A-A面剖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吸尘器附件连接在插槽上;
附图6为附图4中的A-A面剖视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其中吸尘器附件未连接在插槽上;
附图7为本发明中的某一个吸尘器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发明中支架的底座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其中充电电池连接在底座上;
附图9为附图8中的底座上未连接有充电电池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附图8中的B-B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1为本发明中支架的底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附图11中的C-C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6] 图中标号为:100、手持式吸尘装置;110、外壳;11、把手;112、盖子;113、连接块;120、吸尘管;130、吸尘头;131、卡槽;140、充电电池;141、凸块
200、支架;210、支架;211、承托凹槽;212、定位槽;220、撑杆;230、底座;231、充电插槽;232、凹槽;233、真空吸盘;233a、柄部;233b、吸盘部;240、吸尘器附件连接机构;241、插槽;242、按钮;243、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
[0018] 参照附图1至附图12,本实施例中的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它包括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和支架200,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包括具有把手111的外壳110、设置在外壳110内部的吸风机和集尘盒(附图中未画出)、与外壳110可脱离地相连接的吸尘头130。手持式吸尘装置100还包括一端与外壳110可脱离地相连接的吸尘管120,吸尘头130与吸尘管120的另一端可脱离地相连接,即,手持式吸尘装置由两种使用形态,一种为不使用吸尘管,吸尘头直接连接在外壳上,另一种为吸尘管连接在外壳上,吸尘头连接在吸尘管上。
[0019] 外壳110上连接有能够打开和关闭且当其打开时可供从外壳110中取出集尘盒的盖子112,盖子112位于外壳110的侧部,外壳110的外壁上具有凸出的连接块113,盖子112转动连接在该连接块113上。
[0020] 支架200包括底座230、下端连接该底座230上的撑杆220、连接在该撑杆220上端的托架210,外壳110与托架210可脱离地相连接,托架210上具有与连接块113相配合的定位槽212,当外壳110与托架210相连接时,连接块113位于该定位槽212内。
[0021] 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托架210具有承托凹部211,外壳110与托架210相连接时,外壳110的底部置于该承托凹部211内。承托凹部211表面的形状与外壳110底部的外形相配合。连接块113位于外壳110的底部,定位槽212开设在承托凹部211的表面。
[0022] 本发明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通过支架200的设置,使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在不使用时可以放置于支架200上,避免了其随意摆放而发生的倾倒或磕碰情况,并保持了房间的整洁。而且通过手持式吸尘装置100的外壳110上的连接块111和支架200的托架210上的定位槽212的配合设计,使得手持式吸尘装置100与支架200的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0023] 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托架210或撑杆220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吸尘器附件连接机构240,吸尘器附件连接机构240包括供吸尘器附件可脱离地插入的插槽241、对吸尘器附件和插槽241之间的位置进行锁定和解锁的锁定机构。
[0024] 如附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插槽241的槽口朝下设置,插槽241的顶端封闭。连接吸尘器附件时,将吸尘器附件由下至上插入插槽241内。
[0025] 锁定机构包括可转动并具有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的按钮242、位于按钮242上并与吸尘器附件可脱离地相卡接的卡块243,当按钮242在锁定位置时,卡块243与吸尘器附件相卡接,当按钮242在解锁位置时,卡块243与吸尘器附件相脱离。吸尘器附件与卡块243之间优选的卡接结构为:吸尘器附件上具有卡槽131,该卡槽131优选设置在吸尘器附件的外壁上并沿着外壁的周向设置形成环形,卡块243可脱离地卡接在该卡槽131上。当按钮242在锁定位置时,卡块243与吸尘器附件的卡槽131相卡接,当按动按钮242,使其转动至解锁位置时,所述卡块243与卡槽131相脱离,可将吸尘器附件从插槽241中取出。
[0026] 如附图3-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吸尘器附件连接机构240设置在托架210上。插槽241和按钮242均设置在托架210上。
[0027] 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具有多个结构和功能均不相同的吸尘头130,本实施例中,吸尘头130即为上文所述的吸尘器附件。
[0028] 本发明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通过吸尘器附件连接机构240的设置,使手持式吸尘装置100的吸尘头130以及吸尘器的其他附件,在不使用的时候,能够连接在支架200上,既方便再次使用时拿取,又不会因为随意摆放而丢失,或使房间显得凌乱。
[0029] 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还包括用于对手持式吸尘装置100提供电能并与手持式吸尘装置100可脱离相连接的充电电池140。具体地,充电电池140可连接手持式吸尘装置100的外壳110上,也可以位于外壳110的内部,充电电池140与吸风机相电连接。
[0030] 底座230上具有电池充电装置,充电电池140与电池充电装置可脱离地相连接。当充电电池140连接在电池充电装置上并进行充电时,电池充电装置与外部电源相电连接。电池充电装置具有正极和负极,充电电池140同样具有正极和负极,当充电电池140连接在电池充电装置上并进行充电时,充电电池140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与电池充电装置的正极和负极相连接。
[0031] 如附图8-10所示,底座230上具有充电插槽231,充电电池140与该充电插槽231可脱离地相插接。进一步地,充电电池140上具有一凸块141,底座230上具有与充电插槽231相连通的凹槽232,当充电电池140与充电插槽231相插接时,凸块141位于该凹槽232内。
[0032] 本发明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通过在支架200上设置电池充电装置,不需要再配套购买电池的充电器,既方便充电,而且充电电池140不使用时不会随意放置,方便再次使用。
[0033] 在一种更为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底座230的底部连接有多个可吸紧于地面上的真空吸盘233。优选地,真空吸盘233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底座230的底部。
[0034] 底座230的底部呈矩形,真空吸盘233有四个并分别设置在矩形的四个部。
[0035] 真空吸盘233包括与底座230相连接的柄部233a以及吸附面背向底座230的吸盘部233b。
[0036] 本发明带有支架的手持式吸尘器,通过在支架200的底座230的底部设置真空吸盘233,真空吸盘233可以吸紧在地面上,从而使支架200放置更加稳定,及时手持式吸尘装置100放置于支架200上时,支架200也不会发生倾倒。
[0037]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