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尘装置

申请号 CN201480008959.8 申请日 2014-07-24 公开(公告)号 CN105072963B 公开(公告)日 2017-11-21
申请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达斯金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羽田野刚; 宫原敏文; 星出真一; 生驹洋平; 金子利之;
摘要 本 申请 公开一种集尘装置,其具备:规定尘埃被集聚的内部空间和允许所述尘埃流入所述内部空间的第一流入口的壳体;用于收集所述尘埃的集尘机构;以及包含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基端部和所述基端部的相反侧的前端侧、且引导从所述前端部朝向所述基端部的气流的 导管 。所述壳体包含所述基端部被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前端部被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以及保持所述导管的保持部。所述前端部可从所述第二连接部取下。由所述保持部保持的所述导管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集尘机构的 重心 的基准平面引导所述气流以及从所述第一流入口流入的所述尘埃。
权利要求

1.一种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规定尘埃被集聚的内部空间和允许所述尘埃流入所述内部空间的第一流入口;
集尘机构,用于收集所述尘埃;以及
导管,包含被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基端部和所述基端部的相反侧的前端部、且引导从所述前端部朝向所述基端部的气流,其中,
所述壳体包含所述基端部被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前端部被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保持所述导管的保持部、与地板面接触的底部、所述底部的相反侧的顶壁部以及在所述底部与所述顶壁部之间规定所述内部空间的周壁部,
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在所述顶壁部或所述周壁部,
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比形成在壳体后方,
所述前端部可从所述第二连接部取下,
由所述保持部保持的所述导管沿着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集尘机构的重心的基准平面引导所述气流以及从所述第一流入口流入的所述尘埃,所述周壁部包含与所述地板面协同动作规定所述第一流入口的前壁部,所述集尘机构包含内部管,所述内部管包含规定朝向所述第一流入口开口的第二流入口的流入端部和被连接于所述前端部的连接端部,
所述内部管沿所述基准平面而被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部管包含:沿所述地板面引导所述气流的第一管;和从所述第一管向上方弯曲且朝向所述前端部引导所述气流的第二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流入口是沿所述地板面延伸的狭缝,
所述第一管规定从所述第二流入口朝向所述第二管变窄的锥状的流路。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周壁部包含规定朝向所述前壁部的相反方向弯曲的落部的后壁部,所述第二管被配置在所述角落部,
所述角落部形成在所述基准平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壁部包含第一壁部和与所述第一壁部协同动作规定所述角落部的第二壁部,在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形成有用于排出被所述集尘机构除尘后的空气的排气孔,
由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规定的夹角为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端部可旋转地被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管包含规定从所述前端部至所述基端部之间的流动路径的管壁,在所述管壁形成有漏孔,
被插入于所述前端部的所述第二管堵塞所述漏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部件,被安装于所述前端部,其中,
所述安装部件包含被固定于所述前端部的筒部和从所述筒部沿所述管壁延伸的扁平部,
所述扁平部包含在所述导管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期间离开所述管壁的扁平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筒部形成有连通于所述漏孔的连通孔。

说明书全文

集尘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收集尘埃的集尘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集尘装置大大贡献于清扫作业的效率化。专利文献1公开了利用气流从拖布吸引尘埃的集尘装置。与一般的吸尘器不同,使用者不是移动集尘装置而是将拖布在集尘装置的周围移动,由此除去附着于拖布的尘埃。
[0003] 接受除尘处理的对象物(例如拖布)在集尘装置的周围移动,因此,如果对象物冲撞于集尘装置,则集尘装置有时会摔倒。这使得清扫作业的效率差。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225906号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贡献于清扫作业的效率化的集尘装置。
[0008] 本发明一方面所涉及的集尘装置包括:壳体,规定尘埃被集聚的内部空间和允许所述尘埃流入所述内部空间的第一流入口;集尘机构,用于收集所述尘埃;以及导管,包含被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基端部和所述基端部的相反侧的前端侧、且引导从所述前端部朝向所述基端部的气流。所述壳体包含所述基端部被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前端部被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保持所述导管的保持部、与地板面接触的底部、所述底部的相反侧的顶壁部以及在所述底部与所述顶壁部之间规定所述内部空间的周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在所述顶壁部或所述周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比形成在壳体后方。所述前端部可从所述第二连接部取下。由所述保持部保持的所述导管沿着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集尘机构的重心的基准平面引导所述气流以及从所述第一流入口流入的所述尘埃。
[0009] 本发明另一方面所涉及的集尘装置包括:壳体,规定尘埃被集聚的内部空间和允许所述尘埃流入所述内部空间的第一流入口;集尘机构,用于收集所述尘埃;以及导管,包含被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基端部和所述基端部的相反侧的前端侧、且引导从所述前端部朝向所述基端部的气流。所述壳体包含所述基端部被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前端部被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保持所述导管的保持部、与地板面接触的底部、所述底部的相反侧的顶壁部以及在所述底部与所述顶壁部之间规定所述内部空间的周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在所述顶壁部或所述周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比形成在壳体后方。所述前端部可从所述第二连接部取下。由所述保持部保持的所述导管沿着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集尘机构的重心的基准平面引导所述气流以及从所述第一流入口流入的所述尘埃。所述周壁部包含与所述地板面协同动作规定所述第一流入口的前壁部。所述集尘机构包含内部管,所述内部管包含规定朝向所述第一流入口开口的第二流入口的流入端部和被连接于所述前端部的连接端部。所述内部管沿所述基准平面而被配置。
[0010] 本发明所涉及的集尘装置能够贡献于清扫作业的效率化。
[0011]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通过以下的详细说明和附图将更为明确。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的设计原理的概念图
[0013] 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0014] 图3A是图2所示的集尘装置的前外壳片的概略立体图。
[0015] 图3B是图3A所示的前外壳片的概略立体图。
[0016] 图4A是图2所示的集尘装置的概略右侧视图。
[0017] 图4B是沿图4A所示的A-A线的概略剖视图。
[0018] 图5是图2所示的集尘装置的概略后视图。
[0019] 图6A是图2所示的集尘装置的概略正视图。
[0020] 图6B是沿图6A所示的A-A线的概略剖视图。
[0021] 图7是图2所示的集尘装置的概略剖视图。
[0022] 图8是图2所示的集尘装置的内部管的概略立体图。
[0023] 图9是图2所示的集尘装置的波纹管的概略立体图。
[0024] 图10是图2所示的集尘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0025] 图11是图2所示的集尘装置的概略立体图。
[0026] 图12是图2所示的集尘装置的集尘组件的概略立体图。
[0027] 图13是图12所示的集尘组件的保持箱的概略立体图。
[0028] 图14是图12所示的集尘组件的概略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有关集尘装置的各种实施方式。集尘装置的原理通过以下的说明能够明确理解。“上”、“下”、“左”以及“右”这种表示方向的用语只是为了使说明清楚。因此,这些用语不应该限定地被解释。
[0030] <第一实施方式>
[0031] 关于第一实施方式,说明集尘装置的概略的设计原理。
[0032]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100的设计原理的概念图。参照图1,说明集尘装置100。此外,图1中所示的实线箭头表示空气的流动。
[0033] 集尘装置100具备壳体200、集尘机构300、导管400以及保持部500。壳体200规定尘埃被集聚的内部空间201。集尘机构300被配置在内部空间201内。集尘机构300利用气流收集尘埃。壳体200规定允许尘埃流入内部空间201的流入口202。集尘机构300使导管400这种空气的流动路径内的气压降低,从流入口202吸引尘埃。尘埃从流入口202进入内部空间201,并通过集尘机构300内。之后,尘埃通过导管400流出到壳体200之外,再次流入内部空间201。尘埃最终被集尘机构300集聚。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入口202作为第一流入口而被例示。
[0034] 导管400包含位于空气的流动方向的下游的下游端410和下游端410的相反侧的上游端420。壳体200包含被连接于下游端410的第一连接部210和被连接于上游端420的第二连接部220。导管400引导从上游端420朝向下游端410的气流。在本实施方式中,下游端410作为基端部而被例示。上游端420作为前端部而被例示。
[0035] 上游端420可从第二连接部220取下。如果使用者将上游端420从第二连接部220取下,尘埃就从上游端420被吸引。如果使用者将上游端420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20,如上所述,尘埃就从流入口202被吸引。如图1所示,在上游端420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20的期间,保持部500保持导管400。
[0036] 图1中示出了集尘机构300的重心GC。第二连接部220的位置被设定为与通过重心GC和第一连接部210的假想的平面重合。其结果,在上游端420连接于第二连接部220的期间,导管400能够沿假想的平面引导气流以及从流入口202流入的尘埃。集尘机构300可使用吸引扇或生成气流的其他装置来构建,但是以重心GC在平方向上位于内部空间201中大致中心的位置的方式容易设计集尘机构300。此时,也容易将第二连接部220的上游的空气的流动路径设计成相对于上述的假想的平面对称。在本实施方式中,假想的平面作为基准平面而被例示。第一连接部210以及第二连接部220的位置被形成在基准平面上的适当的位置。例如,第一连接部210也可以形成在与地板面接触的壳体的部位(即底部)的相反侧的顶壁部。取而代之,第一连接部210也可以形成于在底部与顶壁部之间规定内部空间201的周壁部。第二连接部220也可以在基准平面上,与第一连接部210相比形成在壳体200的后方位置。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前方”这一方向性用语也可以指流入口202的开口方向。“后方”这一方向性用语也可以指流入口202的开口方向的相反方向。
[0037] 如果上游端420从第二连接部220被取下,使用者将导管400移动,能够从集尘装置100的周围的区域除去尘埃。此时,使用者有时会拉拽导管400。施加于导管400的张有时作用为让壳体200摔倒。如上所述,导管400的下游端410被连接的第一连接部210位于与重心GC共同的平面上,因此,不易发生因作用于导管400的张力而容易向特定的方向摔倒的不好的情况。
[0038] 如上所述,集尘装置100允许使用者选择是从流入口202吸引尘埃还是从上游端420吸引尘埃。例如,使用者希望从拖布的边缘除去尘埃,使用者选择从流入口202吸引尘埃即可。如果使用者在流入口202的周围移动拖布,可高效率地除去附着于拖布的毛尖的尘埃。如果使用者希望从拖布的中央区域除去尘埃,使用者选择从上游端420吸引尘埃即可。
如果使用者将上游端420靠近于拖布的中央区域,附着于拖布的中央区域的尘埃高效率地被吸引。并且,使用者也可以移动导管400的上游端420,高效率地收集在从拖布的尘埃除去处理中散乱在集尘装置100的周围的尘埃。
[0039] 集尘装置100也可以利用于从拖布除去尘埃以外的用途。例如,如果使用者将流入口202靠近用扫帚收集的尘埃,集尘装置100就发挥簸箕的作用。本实施方式的原理并不受集尘装置100的使用用途的任何限制。
[0040] <第二实施方式>
[0041] 对基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联而说明的设计原理构建的例示性的集尘装置进行说明。此外,可基于第一实施方式的设计原理构建各种集尘装置。因此,使用第二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而示出的详细的结构、形状以及尺寸并不对集尘装置的原理进行任何限定。
[0042] 图2是第二实施方式的集尘装置100A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1及图2说明集尘装置100A。
[0043] 集尘装置100A具备壳体200A和波纹管400A。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壳体200A收容用于吸引并集聚尘埃的机构。波纹管400A对应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联而说明的导管400。
[0044] 壳体200A包含与地板面接触的底部230、底部230的相反侧的顶壁部240以及包围用于在底部230与顶壁部240之间吸引并集聚尘埃的机构的周壁部250。顶壁部240包含大致圆筒状的上连接部210A。波纹管400A包含基端部410A。基端部410A可旋转地插入于上连接部210A。因此,基端部410A能够绕大致垂直于地板面的轴旋转。上连接部210A对应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联而说明的第一连接部210。
[0045] 壳体200A包含从顶壁部240向上方延伸的拱状的保持臂500A。保持臂500A保持波纹管400A。保持臂500A对应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联而说明的保持部500。
[0046] 图2中示出了假想的平行平面PP1、PP2。平行平面PP1、PP2被画成与大致圆筒状的上连接部210A相切。此外,平行平面PP2与平行平面PP1平行。
[0047] 由保持臂500A保持的波纹管400A沿着平行平面PP1、PP2之间的空间引导朝向基端部410A的气流。用于吸引并集聚尘埃的机构被设计成其重心位于平行平面PP1、PP2之间。
[0048] 图2中,在平行平面PP1、PP2之间画出垂直平面VP。垂直平面VP垂直于放置壳体200A的地板面。用于吸引并集聚尘埃的机构的重心存在于垂直平面VP上。垂直平面VP对应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联而说明的假想的平面。
[0049] 在本实施方式中,垂直平面VP通过在被保持臂500A保持的波纹管400A流动的空气的流动路径的中心。取而代之,垂直平面也可以设定在偏离流动路径的中心的位置。
[0050] 壳体200A具有相对于垂直平面VP对称的形状。此外,“对称”这一用语并不指数学上的完全的“对称”。如果壳体200A相对于垂直平面VP整体上对称,壳体200A就相对于垂直平面VP对称。
[0051] 周壁部250包含前壁部251和前壁部251的相反侧的后壁部252。壳体200A包含前外壳片260、后外壳片270、上外壳片280以及下外壳片290。前外壳片260主要形成前壁部251。后外壳片270主要形成后壁部252。上外壳片280连接于前外壳片260以及后外壳片270的上缘。下外壳片290主要形成底部230。并且,下外壳片290形成前壁部251的下部和后壁部252的下部。
[0052] 集尘装置100A具备集尘组件310。集尘组件310被插入于壳体200A内,且露出于前壁部251上。通过波纹管400A流入壳体200A内的空气通过集尘组件310。集尘组件310从空气除去尘埃。其结果,尘埃被集聚在集尘组件310内。因此,集尘组件310担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联而说明的集尘机构300的一部分功能。
[0053] 图3A是前外壳片260的概略立体图。图3B是前外壳片260的另外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1至图3B,说明前外壳片260。
[0054] 前外壳片260包含形成前壁部251的一部分的主壁部261以及从主壁部261朝向后外壳片270突出的筒状的室壁262。室壁262规定用于收容集尘组件310的收容空间263。收容空间263对应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联而说明的内部空间201的一部分。
[0055] 室壁262包含下壁264、上壁265、右壁266、左壁267以及后壁268。下壁264位于集尘组件310的下方。上壁265位于集尘组件310与上外壳片280之间。右壁266位于集尘组件310的右方。左壁267位于集尘组件310的左方。后壁268与后外壳片270相向。
[0056] 在上壁265形成有开口部269。通过波纹管400A流入壳体200A的空气通过开口部269。之后,空气流入被插入于收容空间263内的集尘组件310。集尘组件310从空气除去尘埃。
[0057] 前外壳片260还包含上隔板322和下隔板323。上隔板322以及下隔板323均从主壁部261朝向后外壳片270突出。在上隔板322与下壁264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331。在上隔板322与下隔板323之间形成有第二空间332。第一空间331以及第二空间332对应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联而说明的内部空间201的一部分。
[0058] 图4A是集尘装置100A的概略右侧视图。图4B是沿图4A所示的A-A线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1、图3A、图4A以及图4B进一步说明集尘装置100A。
[0059] 集尘装置100A具备被配置在集尘组件310的下方的第一空间331内的吸引风扇320。在吸引风扇320的上方的下壁264形成有开口筛网部321。空气通过开口筛网部321被吸引风扇320吸引,因此,吸引风扇320能够生成从波纹管400A朝向集尘组件310的气流。因此,吸引风扇320担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联而说明的集尘机构300的一部分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吸引风扇320作为气流生成部而被例示。
[0060] 在吸引风扇320工作的期间,空气从连接于壳体200A的上连接部210A的波纹管400A的基端部410A朝向开口筛网部321流动。被配置在上连接部210A与吸引风扇320之间的集尘组件310从空气除去并集聚尘埃。在本实施方式中,集尘组件310作为集尘部而被例示。
[0061] 吸引风扇320比集尘组件310重。因此,由集尘组件310和吸引风扇320构建的集尘结构体的重心被设定在地板面F附近。其结果,壳体200A不易摔倒。
[0062] 图5是集尘装置100A的概略后视图。参照图1、图4B以及图5进一步说明集尘装置100A。
[0063] 集尘装置100A还具备被配置在吸引风扇320的下方的第二空间332内的卷轴机构340。卷轴机构340被利用于向吸引风扇320的电力传递。吸引风扇320能够利用由卷轴机构
340传递的电力而工作。因此,卷轴机构340担负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联而说明的集尘机构
300的一部分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卷轴机构340作为传递部而被例示。
[0064] 卷轴机构340具备插头341、软线342、旋转式的卷轴部343以及操作按钮344。插头341从后外壳片270露出,并连接于电源(未图示)。软线342从插头341延伸,并卷绕于卷轴部
343。如果使用者在离开电源的位置使用集尘装置100A,软线342就从卷轴部343放出。如果使用者从电源拔出插头341,并按下从后外壳片270露出的操作按钮344,则卷轴部343旋转,卷取软线342。
[0065] 与吸引风扇320同样,卷轴机构340比集尘组件310重。因此,由集尘组件310、吸引风扇320以及卷轴机构340构建的集尘结构体的重心被设定在地板面F附近。其结果,壳体200A不易摔倒。
[0066] 周壁部250在底部230与顶壁部240之间规定收容空间263、第一空间331以及第二空间332。集尘组件310被配置在收容空间263内。吸引风扇320被配置在第一空间331内。卷轴机构340被配置在第二空间332内。收容空间263内的集尘组件310、第一空间331内的吸引风扇320以及第二空间332内的卷轴机构340在形状上以及重量上相对于垂直平面VP大致对称。
[0067] 图6A是集尘装置100A的概略正视图。图6B是沿图6A所示的A-A线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3B、图6A以及图6B说明集尘装置100A。
[0068] 形成后壁部252的后外壳片270包含落外壳271和排气壁272。角落外壳271具有相对于垂直平面VP对称的曲面轮廓,并向与前壁部251相反的方向弯曲。排气壁272包含右排气壁273、左排气壁274以及半筒壁275。右排气壁273被配置在角落外壳271的右边。左排气壁274被配置在角落外壳271的左边。半筒壁275被配置在右排气壁273与左排气壁274之间。
[0069] 如图3B所示,前外壳片260包含圆筒壁324。圆筒壁324从下壁264向下方突出。如图6B所示,圆筒壁324包围吸引风扇320。在圆筒壁324形成有排出口325。排出口325朝向前外壳片260开口。
[0070] 在右排气壁273形成有多个排气孔276。与右排气壁273同样,在左排气壁274也形成有多个排气孔277。吸引风扇320通过波纹管440A吸引的空气从排出口325吹出。由于在波纹管400A与吸引风扇320之间存在集尘组件310,因此,尘埃从由排出口325吹出的空气中被除去。
[0071] 在圆筒壁324与前外壳片260之间、圆筒壁324与右排气壁273之间以及圆筒壁324与左排气壁274之间形成右用于将从排出口325吹出的空气向排气孔276、277引导的流路。因此,空气最终从排气孔276、277排出。
[0072] 右排气壁273以及角落外壳271的右半部分画出从前外壳片260的右端接近垂直平面VP的轮廓。同样,左排气壁274以及角落外壳271的左半部分也画出从前外壳片260的左端接近垂直平面VP的轮廓。由这些轮廓规定的角度θ为锐角。例如,角度θ也可以设定为约60°。在本实施方式中,右排气壁273和左排气壁274的其中之一方作为第一壁部而被例示。右排气壁273和左排气壁274的另一方作为第二壁部而被例示。如果右排气壁273作为第一壁部而被例示,角落外壳271的右半部分作为第一壁部而被例示,角落外壳271的左半部分作为第二壁部而被例示。如果右排气壁273作为第二壁部而被例示,角落外壳271的右半部分作为第二壁部而被例示,角落外壳271的左半部分作为第一壁部而被例示。角度θ作为夹角而被例示。
[0073] 朝向前外壳片260弯曲的半筒壁275将第一空间331分为流动空间333和连接空间334。从排出口325吹出的空气在流动空间333内流动,最终从排气孔276、277排出。连接空间
334被利用于波纹管400A与壳体200A的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接空间334作为角落部而被例示。
[0074] 图7是沿垂直平面VP的集尘装置100A的概略剖视图。参照图1、图4A、图5及图7说明集尘装置100A。
[0075] 形成周壁部250的排气壁272包含从顶壁部240朝向角落外壳271的上端向下方倾斜的倾斜壁278。保持臂500A从顶壁部240向上方延伸后向下方弯曲,并连接于倾斜壁278。
[0076] 如图7所示,波纹管400A包含基端部410A的相反侧的前端部420A。前端部420A对应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联而说明的上游端420。
[0077] 倾斜壁278和角落外壳271的上端形成向上方开口的下连接部220A。下连接部220A被利用于前端部420A与壳体200A的连接。下连接部220A对应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联而说明的第二连接部220。
[0078] 集尘装置100A还具备规定L字状的流动路径的内部管350。在保持臂500A保持波纹管400A的期间,壳体200A外的空气通过内部管350流入波纹管400A。与被保持臂500A保持的波纹管400A同样,内部管350沿垂直平面VP而被配置。内部管350对应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联而说明的集尘机构300的一部分。
[0079] 图8是内部管350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6A至图8说明集尘装置100A。
[0080] 如图7所示,前壁部251包含离开地板面F的下端缘253。其结果,允许壳体200A外的空气流入壳体200A内的外流入口202A形成在下端缘253与地板面F之间。外流入口202A对应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关联而说明的流入口202。在本实施方式中,外流入口202A作为第一流入口而被例示。
[0081] 如图6A所示,外流入口202A是沿地板面F延伸的狭缝。因此,集尘装置100A能够从前壁部251的前面的较广的区域吸引空气以及尘埃。例如,如果使用者将拖布配置在外流入口202A附近,尘埃就从拖布高效率地被除去。
[0082] 如图7所示,内部管350包含水平管351和直立管352。水平管351将从外流入口202A流入的空气的流动沿着地板面F引导。直立管352从水平管351的下游端向上方弯曲,并沿连接空间334(参照图6B)延伸。直立管352的上端被插入于波纹管400A的前端部420A。在本实施方式中,水平管351作为第一管而被例示。
[0083] 水平管351包含规定朝向外流入口202A开口的内流入口354的开口端355。在本实施方式中,内流入口354作为第二流入口而被例示。开口端355作为流入端部而被例示。
[0084] 从外流入口202A流入壳体200A内的空气,通过内流入口354被导入水平管351。之后,空气从水平管351流入直立管352。直立管352向波纹管400A的前端部420A引导。在本实施方式中,直立管352作为第二管而被例示。直立管352的上端作为连接端部而被例示。
[0085] 如图8所示,水平管351规定从开口端355朝向直立管352的下端部而变窄的锥状流路。因此,内部管350能够将从外流入口202A流入的空气以及尘埃适当地导向波纹管400A。
[0086] 如图7所示,内部管350包含分离片356。分离片356被配置在水平管351与直立管352之间的弯曲部。分离片356可从内部管350的其它部分分离。使用者将分离片356取下,就能接触到水平管351以及直立管352的内部空间。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除去堵塞在内部管350内的尘埃。
[0087] 图9是波纹管400A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7及图9说明波纹管400A。
[0088] 波纹管400A包含从前端部420A延伸至基端部410A的伸缩管430。波纹管400A的前端部420A包含固定筒421和前端筒422。固定筒421啮合于伸缩管430的外表面。前端筒422连接于固定筒421。在前端筒422形成有漏孔423。
[0089] 如图7所示,在波纹管400A连接于下连接部220A的期间,被插入于前端部420A的直立管352堵塞漏孔423。因此,空气从内部管350高效率地传递到波纹管400A。在本实施方式中,伸缩管430以及前端筒422作为管壁而被例示。
[0090] 集尘装置100A具备被安装于波纹管400A的前端部420A的安装部件600。安装部件600包含安装筒610和扁平部620。固定筒421以及前端筒422被嵌入安装筒610。扁平部620沿伸缩管430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筒610作为筒部而被例示。
[0091] 扁平部620包含形成有开口部621的前端部622。伸缩管430能够变形而扁平部620几乎不变形。因此,在波纹管400A连接于下连接部220A且伸缩管430沿保持臂500A弯曲的期间,前端部622离开伸缩管430。使用者能够容易握持前端部622,因此,使用者能够将波纹管400A从下连接部220A取下。在本实施方式中,前端部622作为扁平端而被例示。
[0092] 图10是集尘装置100A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7、图9以及图10说明集尘装置100A。
[0093] 如上所述,使用者能够将波纹管400A的前端部420A从下连接部220A取下。波纹管400A的基端部410A可旋转地被安装于上连接部210A,因此,使用者能够使波纹管400A绕上连接部210A自由地移动。此间,波纹管400A能够自由地向扁平部(spatula)620的相反侧弯曲。因此,使用者能够使波纹管400A弯曲,从各种区域除去尘埃。
[0094] 如图9所示,在安装部件600的安装筒610形成有连通孔611。连通孔611连通于漏孔423。因此,如果使用者从下连接部220A取下波纹管400A的前端部420A,连通孔611以及漏孔
423开放。
[0095] 在波纹管400A的前端部420A连接于下连接部220A的期间,内部管350相对于气流作为阻力发挥作用。因此,吸引风扇320被设计为实现高吸引力。如果在不存在漏孔423以及连通孔611的情况下使用者从下连接部220A取下波纹管400A的前端部420A,则在前端部420A产生过高的吸引力。如果使用者将产生过高的吸引力的前端部420A接近拖布,前端部
420A有时不能顺畅地移动。漏孔423以及连通孔611防止在从下连接部220A取下的波纹管
400A的前端部420A产生过高的吸引力。因此,使用者将波纹管400A顺畅地移动,能够高效率地进行清扫作业。
[0096] 图11是集尘装置100A的概略立体图。图12是集尘组件310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11及图12,说明集尘装置100A。
[0097] 在前外壳片260形成有大致矩形形状的插入口311。使用者能够将集尘组件310插入于插入口311。根据需要,使用者也可以从插入口311抽出集尘组件310。
[0098] 集尘组件310包含保持箱370和集尘袋380。保持箱370保持集尘袋380。根据需要,使用者也可以从保持箱370分离集尘袋380。
[0099] 图13是保持箱370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11至图13,说明集尘组件310。
[0100] 保持箱370包含主板371和保持框372。主板371包含外表面373。当集尘组件310被收容在壳体200A内时,外表面373与前外壳片260大致处于同一平面。在外表面373形成有凹部374。主板371包含被配置在凹部374的把手375。使用者握持把手375将集尘组件310从壳体200A抽出,或者也可以插入于壳体200A。
[0101] 保持框372从主板371向后外壳片270突出。保持框372包含上板376、下板377、右板378以及左板379。下板377邻接于形成有开口筛网部321的下壁264。在下板377形成有连通于开口筛网部321的筛网区域391。右板378从下板377的右缘向上方弯曲。左板379从下板
377的左缘向上方弯曲。上板376在右板378以及左板379的上缘之间延伸。
[0102] 上板376包含右导轨部392和左导轨部393。右导轨部392以及左导轨部393从主板371朝向后外壳片270延伸。在右导轨部392和左导轨部393之间,在上板376形成有用于插入集尘袋380的插入空间394。集尘袋380包含集聚尘埃的袋部381和刚性高于袋部381的矩形板382。矩形板382的右缘啮合于右导轨部392。矩形板382的左缘啮合于左导轨部393。使用者使矩形板382沿右导轨部392以及左导轨部393滑动接触,能够从保持箱370分离集尘袋
380。
[0103] 图14是集尘组件310的概略立体图。参照图4B、图11及图14,说明集尘组件310。
[0104] 在矩形板382形成有开口部383。在集尘组件310被收容在壳体200A的期间,开口部383与波纹管400A的基端部410A相向。如果吸引风扇320工作,生成从波纹管400A的基端部
410A朝向吸引风扇320的朝下的气流。尘埃以及空气通过开口部383流入袋部381。袋部381允许空气通过,而捕获尘埃。因此,在袋部381内集聚尘埃。
[0105] 如图14所示,未使用的袋部381也可以被折叠。如上所述,袋部381允许朝下的气流透过,因此,袋部381向下方伸长。因此,自动地确保用于集聚尘埃的容积。
[0106] 上述的实施方式主要包括以下的结构。
[0107]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一方面所涉及的集尘装置包括:壳体,规定尘埃被集聚的内部空间和允许所述尘埃流入所述内部空间的第一流入口;集尘机构,用于收集所述尘埃;以及导管,包含被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基端部和所述基端部的相反侧的前端侧、且引导从所述前端部朝向所述基端部的气流。所述壳体包含所述基端部被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前端部被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保持所述导管的保持部、与地板面接触的底部、所述底部的相反侧的顶壁部以及在所述底部与所述顶壁部之间规定所述内部空间的周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在所述顶壁部或所述周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比形成在壳体后方。所述前端部可从所述第二连接部取下。由所述保持部保持的所述导管沿着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集尘机构的重心的基准平面引导所述气流以及从所述第一流入口流入的所述尘埃。
[0108] 根据上述结构,使用者能够将导管的前端部连接于壳体的第二连接部,通过第一流入口收集尘埃。取而代之,使用者也可从壳体的第二连接部取下导管的前端部,通过导管的前端部收集尘埃。因此,使用者能够高效率地收集尘埃。
[0109] 在使用者通过导管的前端部收集尘埃的期间,使用者有时向导管施加张力。张力会使壳体摔倒,但是集尘机构的重心位于基准平面上,所以壳体不易摔倒。因此,使用者通过导管的前端部能够高效率地收集尘埃。
[0110] 在使用者通过第一流入口收集尘埃的期间,导管沿着基准平面引导气流以及尘埃,因此,能够容易地设计相对于基准平面对称的流动路径。
[0111]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集尘机构也可以包含:生成所述气流的气流生成部;以及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气流生成部之间从所述气流除去并集聚所述尘埃的集尘部。所述气流生成部也可以比所述集尘部重,且与所述集尘部相比配置在下方。
[0112] 根据上述结构,比集尘部重的气流生成部与集尘部相比被配置在下方,因此,重心存在于放置集尘装置的地板面附近。集尘装置不易摔倒,因此,使用者能够高效率地收集尘埃。
[0113]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基准平面也可以是垂直于所述壳体被放置的所述地板面的垂直平面。所述壳体也可以具有相对于所述垂直平面对称的形状。
[0114] 根据上述结构,壳体具有相对于垂直平面对称的形状,因此,集尘装置不易摔倒。因此,使用者能够高效率地收集尘埃。
[0115]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也可以形成在所述顶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也可以形成在所述周壁部。
[0116]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连接部形成在顶壁部,且第二连接部形成在周壁部,因此,在从前端部至气流生成部为止的区间,构建沿垂直平面的流动路径。因此,能够容易地将集尘装置设计为实现相对于垂直平面对称的吸引均衡。
[0117]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保持部也可以包含连接于所述顶壁部和所述周壁部的拱状的保持臂。
[0118] 根据上述结构,导管由拱状的保持臂稳定地保持。而且,使用者能够握持保持臂将壳体举起并移动或者倾斜。如上所述,集尘装置在相对于垂直平面对称的重量均衡下被设计,且保持臂沿垂直平面延伸,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壳体举起并移动或倾斜的动作。
[0119]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保持臂也可以从所述顶壁部向上方延伸后向下方弯曲,并连接于所述周壁部。
[0120] 根据上述结构,所述保持臂从顶壁部向上方延伸后向下方弯曲并连接于周壁部,因此,使用者能够容易地握持保持臂。
[0121]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集尘装置包括:壳体,规定尘埃被集聚的内部空间和允许所述尘埃流入所述内部空间的第一流入口;集尘机构,用于收集所述尘埃;以及导管,包含被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基端部和所述基端部的相反侧的前端侧、且引导从所述前端部朝向所述基端部的气流。所述壳体包含所述基端部被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前端部被连接的第二连接部、保持所述导管的保持部、与地板面接触的底部、所述底部的相反侧的顶壁部以及在所述底部与所述顶壁部之间规定所述内部空间的周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形成在所述顶壁部或所述周壁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比形成在壳体后方。所述前端部可从所述第二连接部取下。由所述保持部保持的所述导管沿着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以及所述集尘机构的重心的基准平面引导所述气流以及从所述第一流入口流入的所述尘埃。所述周壁部包含与所述地板面协同动作规定所述第一流入口的前壁部。所述集尘机构包含内部管,所述内部管包含规定朝向所述第一流入口开口的第二流入口的流入端部和被连接于所述前端部的连接端部。所述内部管沿所述基准平面而被配置。
[0122] 根据上述结构,内部管沿基准平面而被配置,因此,从第一流入口通过内部管以及导管朝向气流生成部的气流沿着基准平面流动。因此,容易获得相对于基准平面对称的吸引均衡。
[0123]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内部管也可以包含:沿所述地板面引导所述气流的第一管;和从所述第一管向上方弯曲且朝向所述前端部引导所述气流的第二管。
[0124] 根据上述结构,沿地板面引导气流的第一管以及从第一管向上方弯曲的第二管沿基准平面被配置,因此,从第一流入口通过内部管以及导管而朝向气流生成部的气流沿着基准平面流动。因此,容易获得相对于基准平面对称的吸引均衡。
[0125]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第一流入口也可以是沿所述地板面延伸的狭缝。所述第一管也可以规定从所述第二流入口朝向所述第二管变窄的锥状的流路。
[0126]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流入口是沿地板面延伸的狭缝,因此,集尘装置能够从地板面上的广区域吸引尘埃。第一管沿着基准平面而被配置,因此,在从第二流入口朝向第二管变窄的锥状的流路内,容易获得相对于基准平面对称的吸引均衡。因此,在狭缝处的均衡也容易相对于基准平面对称。
[0127]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周壁部也可以包含规定朝向所述前壁部的相反方向弯曲的角落部的后壁部。所述第二管也可以被配置在所述角落部。所述角落部也可以形成在所述基准平面上。
[0128] 根据上述结构,角落部形成在基准平面上,因此,集尘装置也可以被配置成角落部对准房间的角落部。第二管被配置在角落部,因此,壳体无需为了收容第二管而扩张。
[0129]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后壁部也可以包含第一壁部和与所述第一壁部协同动作规定所述角落部的第二壁部。在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也可以形成有用于排出被所述集尘机构除尘后的空气的排气孔。由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规定的夹角也可以为锐角。
[0130] 根据上述结构,由所述第一壁部和所述第二壁部规定的夹角为锐角,因此,第一壁部以及第二壁部中的至少其中一方离开房间的壁面。因此,空气通过排气孔适当地从壳体排出。
[0131]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基端部也可以可旋转地被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0132] 根据上述结构,基端部可旋转地安装于第一连接部,因此,使用者使导管绕第一连接部旋转,能够从壳体的周围的区域高效率地除去尘埃。
[0133]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导管也可以包含规定从所述前端部至所述基端部之间的流动路径的管壁。在所述管壁也可以形成有漏孔。被插入于所述前端部的所述第二管也可以堵塞所述漏孔。
[0134] 根据上述结构,在导管的前端部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的期间,气流生成部生成的吸引力在内部管的阻力的作用下降低。在导管的前端部从第二连接部分离的期间,漏孔开放。此间,气流生成部生成的吸引力在漏孔的作用下降低。因此,从第一流入口吸引尘埃时的吸引力与从导管的前端部吸引尘埃时的吸引力之差减小。
[0135] 在上述结构中,集尘装置也可以还包括被安装于所述前端部的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也可以包含被固定于所述前端部的筒部和从所述筒部沿所述管壁延伸的扁平部。所述扁平部也可以包含在所述导管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期间离开所述管壁的扁平端。
[0136] 根据上述结构,在导管连接于第二连接部的期间,扁平端离开管壁,因此,使用者容易握持扁平端,能够将前端部从第二连接部分离。
[0137] 在上述结构中,在所述筒部也可以形成有连通于所述漏孔的连通孔。
[0138] 根据上述结构,在筒部形成有连通于漏孔的连通孔,因此,如果使用者将前端部从第二连接部分离,漏孔就适当地被开放。
[0139] 在上述结构中,集尘装置也可以还包括传递用于使所述气流生成部工作的电力的传递部。所述传递部也可以包含被连接于电源的插头、从所述插头延伸的软线以及用于在所述内部空间内卷取所述软线的卷轴部。所述卷轴部也可以比所述集尘部重,且被配置在所述集尘部的下方。
[0140] 根据上述结构,比集尘部重的卷轴部与集尘部相比被配置在下方,因此,重心存在于放置集尘装置的地板面附近。集尘装置变得不易摔倒,因此,使用者能够高效率地收集尘埃。而且,使用者利用软线能够在规定的范围内一边将壳体移动一边高效率地收集尘埃。
[0141] 在上述结构中,所述集尘部也可以包含以上下伸缩的方式被形成的集尘袋。
[0142] 根据上述结构,集尘袋能够上下伸缩,因此,集尘袋能够利用气流生成部向下方伸长。因此,尘埃被适当地收容在集尘袋内。
[0143]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44] 本实施方式的原理适合利用于在清扫作业中使用的装置。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