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藏香泥佛像的制作工艺

申请号 CN201710168132.9 申请日 2017-03-21 公开(公告)号 CN106820909A 公开(公告)日 2017-06-13
申请人 四龙降泽; 发明人 四龙降泽;
摘要 本 发明 属于宗教工艺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藏香泥佛像的制作工艺,步骤如下:S1.收集材料;S2.准备 艾 香药泥;S3.塑形;S4.泥雕;S5.阴干;S6. 抛光 ;S7.上色;S8.将步骤S7处理后的藏香泥佛像涂一层细 牛 胶;S9.开光。本发明技术所制作的藏香泥佛像,有杀菌、清洁空气、抗空气中的病毒、抗各种 呼吸道 疾病 、益智养身、解除疲劳等作用,同时携带方便。
权利要求

1.一种藏香泥佛像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收集材料:收集海拔3600米以上很细无沙石的红泥土和海拔4600米以上的山脉,采集药物,其中包括宗教圣物、藏药、中草药、宝石及香药;
S2.准备香药泥:将S1中收集的泥土、药物以及水按照质量比2:0.8-1.5:0.2-0.8混合,用木质小锤敲打直至泥土、药物以及水混合均匀,然后埋入温度高于28℃的地下进行发酵7.5-9天得到艾香药泥,取出备用;
S3.塑形:根据佛像样式确定各部位体量的比例关系、形体姿态及衣纹疏密,然后用手将药泥捏出佛像的外观构造,再用粗木棍塑形,然后用细木棍塑线和打磨,得到藏香泥佛像本体;
S4.泥雕:根据佛像需求对S3中的藏香泥佛像本体做细致入微的刻画和塑造;
S5.阴干:将藏香泥佛像本体进行阴干,不能高强度阴干,不能见太阳光、火光,不能遭受吹
S6.抛光:将阴干后的藏香泥佛像本体用布和羊毛进行手工摩擦抛光;
S7.上色:将经过步骤S6的藏香泥佛像本体上一道均匀的白色作为底色,将上过底色的艾香泥佛像本体的眼睛、牙齿、嘴唇、头发的形状、衣物以及本体根据需求上色;
S8.将步骤S7处理后的藏香泥佛像涂一层细胶;
S9.开光:将步骤S8处理过的藏香泥佛像内装内道、内教、经文、药物及吉祥物,按佛经要求念经加持,然后盖上蝎子印章,最后再由活佛、喇嘛、僧侣对佛像进行加持、灌顶,即制成藏香泥佛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牛胶为用牛皮以及牛在27℃温度下熬制而出的液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泥土取泥地需喇嘛念经后可以取泥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以788克计包括宗教圣物10克、藏药240克、中草药133克、宝石255克以及香药350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以质量比包括以下组分:泥土、药物以及水的比例为2:1.0:0.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宗教圣物包括甘露丸、头发以及骨灰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藏药包括仁青郎波各觉(藏语)、七十味珍珠丸、珍登九结(藏语)、瓦洛列昂(藏语)、俄色列昂(藏语)、日嘎白洞(藏语)、阿嘎松吉(藏语)以及仁青卓拥(藏语)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草药包括红景天、独活、龙葵、滇柴草、金盏草、恰果苏巴(藏语)、乌奴龙胆、藏木香、囊距翠雀花、西藏中麻黄、西藏棱子芹加哇(藏语)、卵叶贝母兰、圆齿红景天、轮叶黄精、唐古特线莲以及香豆蔻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宝石包括玛瑙、珍珠、珊瑚、胆青玛瑙、蜜蜡、孔雀石、九眼珠、蓝宝石以及绿松石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香药包括草果、檀香、南格、龙脑片、肉豆蔻、乳香、丁香、孜然芹、甘青青兰、肉桂以及舟瓣芹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说明书全文

一种藏香泥佛像的制作工艺

[0001]

技术领域

[0002] 本发明属于宗教工艺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藏香泥佛像的制作工艺。
[0003]

背景技术

[0004] 藏香泥佛像是藏民族独特的文化空间中传承下来,以宗教为主、融合古代藏族和古印度艺术格的一古老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在诸多的藏族藏香泥佛像中又以甘孜州新龙县大师四龙降泽的藏香泥佛像最为独特精美,以藏传佛教的各个教派的护法神的形态为参考,按照比例大小用成型的香佛像制作。
[0005] 据松赞干布萨布扎《知识总汇》经文记载:藏香泥佛像起源于1300多年,松赞干布、萨布扎文成公主时代。据传说:藏王松赞干布时期,一个老婆子为求平安,去寺庙烧香,香火点燃纬幔,引起大火,寺庙被烧光,为此,当地老百姓很伤心。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决定重建寺庙。公主很聪明,她考虑到,香火等火源很容易造成寺庙失火,何不用其他方式代替,既能满足百姓膜拜佛祖的心愿,又消灾治病还能防火。公主想到了寺庙中常见的泥塑像,在用于塑造神中掺合进名贵藏药、香料以及宝石,并经僧人念佛经加持,从此,就有了藏香泥佛像,寺庙无需再烧香,百姓也因其神秘的礼佛作用和药用功效而虔诚膜拜。
[0006] 历经千年风雨,到现在,藏香泥佛像的制作技术已近失传,藏香泥佛像产品种类繁多,风格独特,具有不腐烂、不污染、不脱色、携带方便的特点。现有技术的佛像均无藏香泥佛像所具有的杀菌、抗空气中的病毒、抗各种呼吸道疾病等的特性。
[0007] 配方把握正确就能使藏香泥佛像芳香扑鼻,若稍有差池,则恶臭难闻,且危害人体。因此即使有可能使这项技艺失传,家族也严禁将配方外传。藏香泥佛像结合了名间文化、宗教文化、藏民族工艺文化和医学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宝物。
[0008] 藏香泥佛像的传承方式,主要是家庭传承及师承传承两种。在经历千年风雨,到现在藏香泥佛像的制作技艺已近失传。目前整个藏区制作木制、泥制佛像不足10人,制作藏香泥佛像的新龙地区第五代传承民间艺人为四龙降泽一人。目前唯一的藏香泥佛像的传承人,他是藏香泥佛像第五代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国内外关注产品,政府定点礼品,四川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产品。
[0009]

发明内容

[0010] 本发明技术所制作的一种藏香泥佛像,有杀菌、清洁空气、抗高原缺、抗空气中的病毒、抗各种呼吸道疾病、益智养身、解除疲劳、香味长存等作用。
[0011] 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藏香泥佛像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S1.收集材料:收集海拔3600米以上很细无沙石的红泥土和海拔4600米以上的山脉,采集药物,其中包括宗教圣物、藏药、中草药、宝石及香药;
S2.准备艾香药泥:将S1中收集的泥土、药物以及水按照质量比2:1.0:0.5混合,用木质小锤敲打直至泥土、药物以及水混合均匀,然后埋入温度高于28℃的地下进行发酵7.5-9天得到艾香药泥,取出备用;
S3.塑形:根据佛像样式确定各部位体量的比例关系、形体姿态及衣纹疏密,然后用手将药泥捏出佛像的外观构造,再用粗木棍塑形,然后用细木棍塑线和打磨,得到藏香泥佛像本体;
S4.泥雕:根据佛像需求对S3中的藏香泥佛像本体做细致入微的刻画和塑造;
S5.阴干:将藏香泥佛像本体进行阴干,不能高强度阴干,不能见太阳光、火光,不能遭受吹风;
S6.抛光:将阴干后的藏香泥佛像本体用布和羊毛进行手工摩擦抛光;
S7.上色:将经过步骤S6的藏香泥佛像本体上一道均匀的白色作为底色,将上过底色的艾香泥佛像本体的眼睛、牙齿、嘴唇、头发的形状、衣物以及本体根据需求上色;
S8.将步骤S7处理后的藏香泥佛像涂一层细胶;
S9.开光:将步骤S8处理过的藏香泥佛像内装内道、内教、经文、药物及吉祥物,按佛经要求念经加持,然后盖上蝎子印章,最后再由活佛、喇嘛、僧侣对佛像进行加持、灌顶,即制成藏香泥佛像。
[0012] 所述细牛胶为用牛皮以及牛在27℃温度下熬制而出的液体。
[0013] 所述红泥土取泥地需喇嘛念经后可以取泥土。
[0014] 所述药物以788克计包括宗教圣物10克、藏药240克、中草药133克、宝石255克以及香药350克。
[0015] 所述原料以质量比包括以下组分:泥土、药物以及水的比例为2:1.0:0.5。
[0016] 所述宗教圣物包括甘露丸、头发以及骨灰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0017] 所述藏药包括仁青郎波各觉(藏语)、七十味珍珠丸、珍登九结(藏语)、瓦洛列昂(藏语)、俄色列昂(藏语)、日嘎白洞(藏语)、阿嘎松吉(藏语)以及仁青卓拥(藏语)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0018] 所述中草药包括红景天、独活、龙葵、滇柴草、金盏草、恰果苏巴(藏语)、乌奴龙胆、藏木香、囊距翠雀花、西藏中麻黄、西藏棱子芹加哇(藏语)、卵叶贝母兰、圆齿红景天、轮叶黄精、唐古特线莲以及香豆蔻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0019] 所述宝石包括玛瑙、珍珠、珊瑚、胆青玛瑙、蜜蜡、孔雀石、九眼珠、蓝宝石以及绿松石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0020] 所述香药包括草果、檀香、南格、龙脑片、肉豆蔻、乳香、丁香、孜然芹、甘青青兰、肉桂以及舟瓣芹中的一种或者几种。
[0021] 本发明技术所制作的藏香泥佛像,有杀菌、清洁空气、抗空气中的病毒、抗各种呼吸道疾病、益智养身、解除疲劳等作用;同时本发明的藏香泥佛像可以根据需要制作相应大小,携带方便,还具有很重要的收藏价值以及作为珍贵礼品送给他人。
[0022] 应用本发明的藏香泥佛像的制作工艺,工艺方法独特,藏香泥佛像产品不腐烂、不污染、不脱色,携带方便。
[0023]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0025] 一种藏香泥佛像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S1.收集材料:收集海拔3600米以上很细无沙石的红泥土576克和海拔4600米以上的山脉水144克,采集药物,其中包括宗教圣物、藏药、中草药、宝石及香药;
S2.准备艾香药泥:将S1中收集的泥土、药物以及水按照质量比2:0.8-1.5:0.2-0.8混合,用木质小锤敲打直至泥土、药物以及水混合均匀,然后埋入温度高于28℃的地下进行发酵7.5-9天得到艾香药泥,取出备用;
S3.塑形:根据佛像样式确定各部位体量的比例关系、形体姿态及衣纹疏密,然后用手将药泥捏出佛像的外观构造,再用粗木棍塑形,然后用细木棍塑线和打磨,得到藏香泥佛像本体;
S4.泥雕:根据佛像需求对S3中的藏香泥佛像本体做细致入微的刻画和塑造;
S5.阴干:将藏香泥佛像本体进行阴干,不能高强度阴干,不能见太阳光、火光,不能遭受吹风;
S6.抛光:将阴干后的藏香泥佛像本体用棉布和羊毛进行手工摩擦抛光;
S7.上色:将经过步骤S6的藏香泥佛像本体上一道均匀的白色作为底色,将上过底色的艾香泥佛像本体的眼睛、牙齿、嘴唇、头发的形状、衣物以及本体根据需求上色;
S8.将步骤S7处理后的藏香泥佛像涂一层细牛胶;
S9.开光:将步骤S8处理过的藏香泥佛像内装内道、内教、经文、药物及吉祥物,按佛经要求念经加持,然后盖上蝎子印章,最后再由活佛、喇嘛、僧侣对佛像进行加持、灌顶,即制成藏香泥佛像。
[0026] 所述细牛胶为用牛皮以及牛角在27℃温度下熬制而出的液体。
[0027] 所述红泥土取泥地需喇嘛念经后可以取泥土。
[0028] 所述药物以788克计包括宗教圣物10克、藏药240克、中草药133克、宝石255克以及香药350克。
[0029] 所述宗教圣物包括甘露丸5克、头发2.5克以及骨灰2.5克。
[0030] 所述藏药包括仁青郎波各觉(藏语)30克、七十味珍珠丸30克、珍登九结(藏语)30克、瓦洛列昂(藏语)30克、俄色列昂(藏语)30克、日嘎白洞(藏语)30克、阿嘎松吉(藏语)30克以及仁青卓拥(藏语)30克。
[0031] 所述中草药包括红景天10克、独活12克、龙葵12克、金盏草12克、滇柴草11克、恰果苏巴(藏语)6克、乌奴龙胆6克、藏木香6克、囊距翠雀花6克、西藏中麻黄12克、西藏棱子芹加哇(藏语)6克、卵叶贝母兰6克、圆齿红景天10克、轮叶黄精6克、唐古特铁线莲6克以及香豆蔻6克。
[0032] 所述宝石包括玛瑙30克、珍珠30克、珊瑚30克、胆青玛瑙30克、蜜蜡30克、孔雀石30克、九眼珠30克、蓝宝石30克以及绿松石15克。
[0033] 所述香药包括草果20克、檀香20克、肉豆蔻20克、乳香20克、丁香20克、孜然芹20克、甘青青兰20克以及肉桂15克。
[0034] 应用本发明的藏香泥佛像,有杀菌、清洁空气、抗空气中的病毒、抗各种呼吸道疾病、益智养身、解除疲劳等作用;同时本发明的藏香泥佛像可以根据需要制作相应大小,携带方便,还具有很重要的收藏价值以及作为珍贵礼品送给他人。
[0035] 按照藏香泥佛像的配方以及制作工艺,可以生产出不同型号的藏香泥佛像,还可采用相同的思路生产各种各样、各种型号的像、器皿等类似产品。
[0036]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