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涂剂组合物及粘合带

申请号 CN201280026376.9 申请日 2012-05-30 公开(公告)号 CN103562327A 公开(公告)日 2014-02-05
申请人 电气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明人 久保幸治; 莲见水贵;
摘要 [课题]本 发明 提供提高粘合带的 薄膜 基材与 粘合剂 层的密合性的、夹在粘合带的薄膜基材与粘合剂层之间的底涂剂组合物、及使用该底涂剂组合物的粘合带。[解决手段]一种底涂剂组合物,其具有100 质量 份(固体成分换算)的在天然 橡胶 上接枝聚合15~65质量%的甲基 丙烯酸 甲酯而成的接枝 聚合物 、和25~300质量份的羧基改性丙烯腈丁二烯橡胶。
权利要求

1.一种底涂剂组合物,其具有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的在天然橡胶上接枝聚合
15~65质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而成的接枝聚合物、和25~300质量份的羧基改性丙烯腈丁二烯橡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底涂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涂剂组合物含有在MS1+4、
100℃下的粘度为70~160的接枝聚合物、或者相对于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接枝聚合物还含有0.1~1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的表面活性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底涂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羧基改性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的羧基改性量为0.3~7质量%。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涂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枝聚合物是将天然橡胶与30~50质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合而得到的。
5.一种粘合带,其是使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涂剂组合物夹在以软质聚氯乙烯为主要材料的薄膜基材、与层叠于薄膜基材的至少一个面的以天然橡胶为主要材料的粘合剂层之间而得到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粘合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带为电绝缘用。

说明书全文

底涂剂组合物及粘合带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夹在粘合带的薄膜基材与粘合剂层之间的底涂剂组合物、及使用该底涂剂组合物的粘合带。

背景技术

[0002] 作为粘合带用的底涂剂组合物,已知有在天然橡胶上接枝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而得到的接枝聚合物其本身、在其中添加有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的组合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0003] 进而,期望提高粘合带的薄膜基材与粘合剂层的密合性的、夹在粘合带的薄膜基材与粘合剂层之间的底涂剂组合物。
[0004] 现有技术文献
[0005] 专利文献
[0006]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302965号公报
[0007]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146274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8]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09]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提高粘合带的薄膜基材与粘合剂层的密合性的、夹在粘合带的薄膜基材与粘合剂层之间的底涂剂组合物、及使用该底涂剂组合物的粘合带。
[0010]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1]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前述课题而提供的,为以下的[1]~[6]的发明。
[0012] [1]一种底涂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的在天然橡胶上接枝聚合15~65质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而成的接枝聚合物、和25~300质量份的羧基改性丙烯腈丁二烯橡胶。
[0013] [2]根据前述[1]所述的底涂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前述底涂剂组合物含有在MS1+4、100℃下的粘度为70~160的接枝聚合物、或者相对于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接枝聚合物还含有0.1~1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的表面活性剂
[0014] [3]根据前述[1]或[2]所述的底涂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前述底涂剂组合物中的羧基改性丙烯腈丁二烯橡胶的羧基改性量为0.3~7质量%。
[0015] [4]根据前述[1]~[3]中任一项所述的底涂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前述底涂剂组合物中的接枝聚合物是将天然橡胶与30~50质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接枝聚合而得到的。
[0016] [5]一种粘合带,其是使上述[1]~[4]中的任一底涂剂组合物夹在以软质聚氯乙烯为主要材料的薄膜基材、与层叠于薄膜基材的至少一面的以天然橡胶为主要材料的粘合剂层之间而得到的。
[0017] [6]根据前述[5]所述的粘合带,其特征在于,上述粘合带为电绝缘用。
[0018] 发明的效果
[0019] 本发明的底涂剂组合物能够提高粘合带的薄膜基材与粘合剂层的密合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本发明的底涂剂组合物具有在天然橡胶上接枝聚合15~65质量%甲基丙烯酸甲酯而成的接枝聚合物(以下也称为“接枝聚合物”)、和羧基改性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以下也称为“改性NBR”)。
[0021] 本发明的底涂剂组合物中使用的接枝聚合物是在天然橡胶上接枝聚合15~65质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而成的。通过在接枝聚合物中含有这种特定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将含有改性NBR的底涂剂组合物制备成溶剂系基体和分散型(乳液系)基体中的任意种都能够良好地提高粘合带的薄膜基材与粘合剂层的密合性(参照比较例5~6及实施例1~13等)。
[0022] 进而,本发明的底涂剂组合物分别以特定量含有100质量份前述接枝聚合物和25~300质量份改性NBR。
[0023] 通常在使用底涂剂组合物的粘合带中,底涂剂位于粘接剂层与基材层的中间层,为了从被粘物剥离粘合剂,需要“粘合剂<粘合剂与底涂剂的接触点<底涂剂<底涂剂与基材的接触点<基材”的的关系。
[0024] 此外,通过这样分别以特定量含有前述接枝聚合物和改性NBR,本发明的底涂剂组合物变得对基材和对粘合剂都具有亲合性,因此能够将基材与粘合剂两者间牢固地结合起来。
[0025] 因此,本发明的底涂剂组合物由于底涂剂的结合力变强且密合性提高,因此能够得到满足上述力的关系的良好的粘合带。
[0026] 本发明中使用的改性NBR是为了提高底涂剂组合物与粘合带的薄膜基材与粘合剂层的密合性而配混的。另外,也具有防止薄膜基材中所含的增塑剂向粘合剂层迁移的效果。
[0027] 这是因为,改性NBR具有对薄膜基材的亲合性大的丁二烯成分、和对粘合剂层的亲合性大的丙烯腈成分,并且具有具备与薄膜基材和粘合剂层的亲合性的羧基。
[0028] 而且,本发明的底涂剂组合物相对于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接枝聚合物配混25~300质量份改性NBR在达成本发明的目的上是重要的(例如,参照实施例4和实施例6等)。由以下现象明显可知该数值范围具有技术上的意义:若改性NBR为20质量份,则特别是基材与底涂剂组合物的密合性和水浸渍后的密合性不充分(参照比较例2)、另外,若改性NBR为350质量份,则特别是底涂剂组合物与粘合剂的密合性和水浸渍后的密合性不充分(参照比较例3)。
[0029] 即,底涂剂组合物中的改性NBR的配混量(固体成分换算)相对于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接枝聚合物为25~300质量份是较好的,更优选为50~20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100~200质量份。改性NBR的配混量过少时,有时底涂剂组合物与薄膜基材的密合性变弱。另外,改性NBR的配混量过多时,底涂剂组合物自身变得过于柔软,有时得到的粘合带发生层间剥离。通过设定为前述改性NBR的特定的数值范围,能够提高粘合带的薄膜基材与粘合剂层的密合性,能够得到耐水性、耐热性、耐干性优异的粘合带。
[0030] 对前述羧基改性丙烯腈丁二烯橡胶中的羧基改性量没有特别限定,通过调整为0.3~7质量%、进而0.5~7质量%的范围,上述效果、尤其是底涂剂组合物与薄膜基材的密合性提高效果以及由底涂剂组合物自身适度的硬度带来的粘合带的层间剥离的抑制效果增大,故而优选。由此,能够提高粘合带的薄膜基材与粘合剂层的密合性。
[0031] 需要说明的是,“羧基改性量”可以由NMR等算出。更具体而言,将由K-N法求出的AN组分作为绝对值,使用由NMR算出的MMA/Bd比来算出。
[0032] 作为羧基改性了的丙烯腈丁二烯橡胶,没有特别限定,可列举出低腈型(腈含量24%以下)、中腈型(腈含量25~30%)、中高腈型(腈含量31~35%)、高腈型(腈含量36~
43%)、极高腈型(腈含量43%以上)等。其中,优选中腈型、中高腈型、高腈型等,进一步优选腈含量27~40%左右的中~高腈型。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两种以上。
[0033] 需要说明的是,“腈含量”可以由NMR(K-N法)等算出。
[0034] 本发明中使用的接枝聚合物是为了提高粘合带的薄膜基材与粘合剂层的密合力而配混的。
[0035] 通常接枝聚合物是指无规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其具有在作为主干的高分子链上结合有不同种分支高分子链的分支结构。
[0036] 本发明的接枝聚合物在其结构中具有天然橡胶(聚合物)单元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聚合物)单元。例如可列举出从天然橡胶聚合物(主干)上以分支状(梳状)结合有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的状态;从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主干)上以分支状结合有天然橡胶聚合物的状态;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聚合物夹在天然橡胶聚合物与天然橡胶聚合物之间这样的状态等。此外,天然橡胶也可以为碎片,甲基丙烯酸甲酯也可以为单体。
[0037] 天然橡胶单元(成分)与粘合剂层的密合性高,甲基丙烯酸甲酯单元(成分)与薄膜基材的密合性高。因此,通过作为底涂剂组合物的一个成分配混接枝聚合物,能够提高粘合带的薄膜基材与粘合剂层的密合力。
[0038] 接枝聚合物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比率为在天然橡胶中含有15~65质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优选15~70质量%、更优选30~50质量%的范围是适宜的。此时,天然橡胶的比率优选设为85~30质量%、更优选设为70~50质量%是适宜的。通过使接枝聚合物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比率不会过少,能够抑制甲基丙烯酸甲酯与薄膜基材的密合性变差而发生粘合带的层间剥离。另外,通过使甲基丙烯酸甲酯的比率不会过多,能够抑制底涂剂组合物自身固化而无法追随薄膜基材的变形从而发生粘合带的层间剥离。
[0039] 前述接枝聚合物可以适当选择采用在天然橡胶上接枝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而成的接枝聚合物,例如可以通过悬浮聚合法、乳液聚合法等公知的接枝聚合法得到。另外,可以使用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为30~50%的市售品。
[0040] 进而,对于前述底涂剂组合物,通过如下调整接枝聚合物的门尼粘度,能够制成优异的溶剂系底涂剂组合物。
[0041] 对接枝聚合物的门尼粘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通过将接枝聚合物自身利用开炼机(open roll)、班伯里密炼机、捏合机等进行混炼(塑炼),能够降低接枝聚合物的门尼粘度(MS1+4)。
[0042] 此时,接枝聚合物的门尼粘度在MS1+4和100℃的条件下设为70~160是较好的,进一步优选设为80~150是较好的。
[0043] 通过使接枝聚合物的门尼粘度不会过度降低,能够抑制由于得到的底涂剂组合物自身内聚破坏而在薄膜基材与粘合剂层之间产生层间剥离。通过使门尼粘度不会保持过高,能够抑制无法追随薄膜基材的变形而发生粘合带的层间剥离。
[0044] 即,通过将前述接枝聚合物的门尼粘度调整为前述特定的范围,能够得到可进一步提高粘合带的薄膜基材与粘合剂层的密合性且可得到耐水性、耐热性、耐干性更加优异的粘合带的优异的溶剂系基体的底涂剂组合物。
[0045] 需要说明的是,门尼粘度根据JIS K6300测定即可。本发明中,进行3次试验,采用其平均值。
[0046] 另外,对于前述底涂剂组合物,通过在接枝聚合物和改性NBR中进一步配混以下的表面活性剂而非调整接枝聚合物的门尼粘度,能够制成优异的乳液系底涂剂组合物。需要说明的是,理想的是,在配混表面活性剂前,为了提高稳定性而将接枝聚合物和/或改性NBR制成乳液状态。
[0047] 本发明中使用的表面活性剂是为了提高底涂剂组合物与粘合带的薄膜基材和粘合剂层的润湿性而进一步配混在包含接枝聚合物的底涂剂组合物中的。
[0048] 即,通过含有表面活性剂,能够得到可提高薄膜基材与底涂剂组合物、以及底涂剂组合物与粘合剂层的密合性的优异的乳液系基体的底涂剂组合物。
[0049] 关于前述表面活性剂,对其种类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通常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氟系表面活性剂、反应性表面活性剂等各种表面活性剂。这些表面活性剂不仅可以单独使用,而且还可以组合使用多种。
[0050] 在这些表面活性剂当中,使用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不与粘合剂层发生酸反应,故而优选。
[0051] 作为前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脂肪酸型、烷基苯型、硫酸酯型、高级醇型等,例如有高级脂肪酸钠、烷基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钠、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钠等。
[0052] 另外,在这些表面活性剂当中,使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在粘合带的制造时,在使粘合剂层在高温下干燥时、在粘合带的使用环境为高温时,不易因高温而分解,故而优选。
[0053] 作为前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聚亚乙基烷基醚、聚氧亚乙基肉豆蔻基醚、聚氧亚乙基亚烷基烷基醚、聚氧亚乙基衍生物、聚氧亚乙基聚氧亚丙基嵌段聚合物、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亚乙基脱水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聚氧亚乙基山梨糖醇脂肪酸酯、脂肪酸甘油酯、聚氧亚乙基脂肪酸酯、聚氧亚乙基油酸酯、聚氧亚乙基烷基胺、烷基烷醇酰胺、聚氧亚乙基壬基苯基醚等。
[0054] 如上所述地配混前述表面活性剂时的添加量相对于100质量份(固体成分换算)接枝聚合物优选为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5~5质量份。
[0055] 通过将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设为0.1质量份以上,能够减少如下的情况:由于该添加量少而润湿性得不到提高,无法将底涂剂组合物均匀地涂布到粘合剂层。另一方面,通过将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设为10质量份以下,能够减少如下的情况:由于增多该添加量而对底涂剂组合物赋予增塑效果,在将得到的粘合带解卷时底涂剂组合物内聚破坏而产生粘合带的层间剥离。
[0056] 本发明的底涂剂组合物中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选自稳定剂、软化剂、防老剂、交联剂和改性剂等中的一种以上的物质。此外,也可以在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适当添加前述表面活性剂。
[0057] 此外,前述底涂剂组合物可以如下得到:配混上述成分,用水和/或有机溶剂的溶剂混合溶解,适当调整固体成分浓度及溶液粘度。
[0058] 将前述底涂剂组合物用水和/或有机溶剂的溶剂稀释而成的固体成分浓度在涂布性和涂布量的关系上为1~20质量%是较好的,进一步优选为3~10质量%。
[0059] 将前述底涂剂组合物用水和/或有机溶剂的溶剂稀释而成的溶液粘度在涂布性和涂布量的关系上为1~500MPa·s(BM型粘度计 转子NO.16RPM)是较好的,更优选为10~230MPa·s,进一步优选为10~100MPa·s。
[0060] 对于前述溶液粘度,在将稀释底涂剂组合物而成的溶液在温度23±2℃、湿度50±5%RH恒温恒湿室中放置24小时进行状态调整之后,使用BM型粘度计、设定为转子NO.1、转速6rpm、采集旋转开始后1分钟后的溶液粘度,进行3次试验,采用其平均值。
[0061] 用有机溶剂稀释前述底涂剂组合物时,作为该溶剂,有甲苯、己烷、正己烷、乙酸乙酯、甲乙等。这些溶剂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两种以上来使用。
[0062] 本发明的粘合带可以通过使上述底涂剂组合物夹在薄膜基材、与层叠于薄膜基材的至少一个面的粘合剂层之间来得到。
[0063] 对前述薄膜基材没有特别限定,例如,使用相对于100质量份的聚合度700~1300的聚氯乙烯配混30~60质量份软化剂和0.1~5质量份Ca-Zn系复合稳定剂而成的物质在使用上述底涂剂组合物时是理想的。另外,前述薄膜基材中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配混着色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润滑剂、填充剂、其它添加剂。
[0064] 对于使前述薄膜基材成型的手段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如下得到:将各种材料使用常用的熔融混炼等、各种混合装置(单螺杆或双螺杆挤出机、辊、班伯里密炼机、各种捏合机等)以各成分均匀分散的方式进行混合,利用压延成型机(calender molding machine)使该混合物成型为薄膜,将狭缝设为期望的薄膜宽度,从而得到。压延成型中的辊排列方式例如可以采用L型、倒L型、Z型等公知的方式,此外,辊温度通常设定为150~200℃、优选160~190℃的范围。对薄膜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40~300μm是较好的,进一步优选为60~200μm。
[0065] 用于前述粘合剂层的粘合剂为通常的粘合带用粘合剂即可,例如可以使用溶剂型粘合剂、乳液型粘合剂。进而,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中配混增粘剂、防老剂、紫外线吸收剂、交联剂、软化剂等。
[0066] 前述粘合剂的基础聚合物为天然橡胶。除此之外还可以添加选自再生橡胶、橡胶、异戊二烯橡胶、苯乙烯丁二烯橡胶、聚异戊二烯、NBR(低、中、中高、高、极高型)、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以及也在底涂剂组合物中配混的公知的接枝聚合物(例如,专利文献1~2等)、上述接枝聚合物等接枝聚合物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67] 另外,作为增粘剂,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选自萜烯树脂、松香树脂、氢化松香树脂、香豆酮·茚树脂、苯乙烯系树脂、脂肪族系和脂环族系等的石油树脂、萜烯酚树脂、二甲苯系树脂、其它脂肪族树脂或芳香族烃树脂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68] 另外,作为防老剂,例如可列举出选自酚系防老剂、胺系防老剂、苯并咪唑系防老剂、二硫代甲酸盐系防老剂、磷系防老剂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69] 另外,作为交联剂,例如可列举出选自异氰酸酯系、环氧系、胺系等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0070] 对前述粘合剂中的各成分的配混比例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列举出天然橡胶100质量份、接枝聚合物10~50质量份(优选为20~40质量份)、增粘剂85~135质量份(优选为100~120质量份)等,适当配混防老剂、紫外线吸收剂即可。
[0071] 前述粘合剂的固体成分浓度为15~55%左右即可,此外,粘合剂的粘度为1~50000MPa·s(BM型粘度计 转子NO.46RPM)是较好的,为5000~40000MPa·s是更好的。
[0072] 对使用前述底涂剂组合物的粘合带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
[0073] 将前述底涂剂组合物用水和/或有机溶剂的溶剂稀释使其分散后,使用凹版涂布机、喷涂机、吻式辊、棒涂机、刮刀涂布机等涂布到以软质聚氯乙烯为主剂的薄膜基材的一个面并将其干燥。需要说明的是,此时,干燥后的底涂剂的厚度可以在不妨碍本发明的效果的范围内适当选择,以厚度优选为1~50μm、更优选为5~30μm的方式进行涂布是适宜的。
[0074] 然后,在干燥了的底涂剂组合物上涂布粘合剂并将其干燥,形成粘合剂层,由此可以制成粘合带。
[0075] 对涂布粘合剂的手段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常用的涂布机、例如辊涂机、凹版涂布机、逆转辊涂布机、吻式辊涂布机、浸渍辊涂布机、棒涂机、刮刀涂布机、喷涂机等来进行。干燥后的粘合剂层的厚度可以在不损害粘合性、处理性的范围内适当选择,粘合剂层的厚度例如为5~50μm、优选为10~30μm。较其更薄时,有时粘合力和解卷力降低。另一方面,较其更厚时,有时涂覆性能变差。
[0076] 对完成了的粘合带进行卷取时,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基材的背面层叠剥离剂、或者在粘合剂上层叠剥离片。另外,作为粘合带将粘合剂涂覆到基材的两面时,也对其背面进行底涂剂组合物和粘合剂的涂覆工序即可。
[0077] 由此可以得到本发明的粘合带。本发明的粘合带使用了上述底涂剂组合物,因此粘合带的薄膜基材与粘合剂层的密合性提高,而且耐水性、耐热性、耐寒性也优异。因此,本发明的粘合带可以期待用于电气/电子领域、汽车领域等的电线扎。
[0078] 实施例
[0079]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0080] 将使用后述实施例1~13和比较例1~6的各底涂剂组合物的粘合带的评价结果示于表1和表2。
[0081] 关于表1和表2的“基材与底涂剂组合物的密合性”,在层叠有底涂剂的长100mm、宽50mm的薄膜基材上放置作为磨耗材料的BEMCOT M-1(原料:氨人造丝),在其上放置载荷500g的砝码,使其往返1次而使底涂剂与磨耗材料相互摩擦,然后通过目视确认涂布于薄膜基材的底涂剂的脱落状态。
[0082] 关于试验环境,在设定为温度23℃±2℃、湿度50±5%RH的评价试验室内、设定为温度-5℃±2℃的低温室和设定为温度50℃±2℃、湿度80±5%RH的环境试验机中进行24HR状态调整之后进行试验。示出n=3以上的测定值的平均值,将即使重复3次以上试验底涂剂也没有脱落的样品记为合格。
[0083] 对于表1和表2的“底涂剂组合物与粘合剂的密合性”,将得到的粘合带的粘贴面彼此粘贴再剥离,观察直至粘合剂从底涂剂组合物脱落的次数。在设定为温度23℃±2℃、湿度50±5%RH的评价试验室内、设定为温度-5℃±2℃的低温室和设定为温度
50℃±2℃、湿度80±5%RH的环境试验机中进行24HR状态调整之后进行试验。示出n=3以上的测定值的平均值,将即使重复3次以上试验粘合剂也没有脱落的样品记为合格。
[0084] 关于表1和表2的“水浸渍后的密合性”,将层叠有底涂剂的基材薄膜和在其上层叠粘合剂而得到的粘合带在23℃的纯水中浸渍24HR后,擦除附着于底涂剂组合物和粘合面表面上的水,在30秒后进行上述“基材与底涂剂组合物的密合性”和“底涂剂组合物与粘合剂的密合性”的试验。示出n=3以上的测定值的平均值,分别将即使重复3次以上试验底涂剂或粘合剂也没有脱落的样品记为合格。
[0085] 表1和表2的“带展开性”是指,确认利用JIS B7721所规定的拉伸试验机在拉伸速度50m/min下将粘合带解卷时的、粘合剂在薄膜基材背面上的残留状态。对进行试验的粘合带确认n=3以上的带状态,将薄膜基材与底涂剂组合物及底涂剂组合物与粘合剂没有剥离的样品记为合格。
[0086] 需要说明的是,表2中,材料破坏表示薄膜基材与底涂剂组合物、或者底涂剂组合物与粘合剂剥离的情况,内聚破坏表示粘合剂层自身与层叠有底涂剂组合物的薄膜基材彼此分离而残留于被卷起来的薄膜基材的背面。
[0087] [表1]
[0088]
[0089] [表2]
[0090]
[0091] (实施例1)
[0092] (a)薄膜基材如下得到:使用班伯里密炼机以各成分均匀分散的方式对100质量份的聚合度1000的聚氯乙烯混合45质量份软化剂、1.5质量份Ca-Zn系复合稳定剂、和着色剂、紫外线吸收剂、润滑剂、填充剂,利用L型压延成型机将该混合物成型为厚度150μm的薄膜状。
[0093] (b)底涂剂组合物如下制备:将作为接枝聚合物的“GREEN HPSP公司制造的MEGAPOLY50(门尼粘度150,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49质量%)”100质量份、作为改性NBR的“ZEON CORPORATION制造的Nipol1072J(羧基改性量7.0质量%)”100质量份用甲苯混合溶解,调整成固体成分浓度4%、溶液粘度40MPa·s。使用凹版涂布机将得到的底涂剂组合物以干燥后的厚度为0.7μm的方式涂布到薄膜基材的一个面,将其干燥,从而进行层叠。
[0094] (c)粘合剂如下制备:将100质量份天然橡胶(门尼粘度45)、在70质量%的天然橡胶上接枝共聚30质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而成的接枝聚合物“GREEN HPSP公司制造的MEGAPOLY30(门尼粘度80,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30质量%)”20质量份、100质量份增粘剂“Yasuhara Chemical Co.,Ltd.制造的YS Resin PX-1000”、2质量份防老剂“川口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造的Antage W-500”用甲苯混合溶解,调整成固体成分浓度35%、粘度30000MPa·s。使用辊涂机将得到的粘合剂以干燥后的厚度为20μm的方式涂布到底涂剂组合物上,将其干燥,从而制成粘合带。
[0095]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说明的其它实施例和比较例在没有特别说明的情况下与本实施例是同样的。
[0096] (实施例2)
[0097] 实施例2使用调整实施例1中使用的底涂剂组合物的甲苯的量而制成底涂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6%、溶液粘度230MPa·s的底涂剂组合物。
[0098] (实施例3)
[0099] 实施例3使用如下的底涂剂组合物: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作为底涂剂组合物的成分的改性NBR“ZEON CORPORATION制造的Nipol1072J(羧基改性量7.0质量%)”改变为“ZEON CORPORATION制造的NipolDN631(羧基改性量0.5质量%)”,用甲苯混合溶解,制成底涂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4%、溶液粘度65MPa·s的底涂剂组合物。
[0100] (实施例4)
[0101] 实施例4使用如下的底涂剂组合物: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作为底涂剂组合物的成分的改性NBR的配混量“100质量份”改变为“25质量份”,用甲苯混合溶解,制成底涂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4%、溶液粘度100MPa·s的底涂剂组合物。
[0102] (实施例5)
[0103] 实施例5使用如下的底涂剂组合物: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作为底涂剂组合物的成分的改性NBR的配混量“100质量份”改变为“200质量份”,用甲苯混合溶解,制成底涂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4%、溶液粘度40MPa·s的底涂剂组合物。
[0104] (实施例6)
[0105] 实施例6使用如下的底涂剂组合物: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作为底涂剂组合物的成分的改性NBR的配混量“100质量份”改变为“300质量份”,用甲苯混合溶解,制成底涂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4%、溶液粘度25MPa·s的底涂剂组合物。
[0106] (实施例7)
[0107] 实施例7使用如下的底涂剂组合物: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作为底涂剂组合物的成分的改性NBR改变为实施例1中使用的改性NBR[ZEON CORPORATION制造的Nipol1072J(羧基改性量7.0质量%)]50质量份与实施例3中使用的改性NBR[ZEON CORPORATION制造的DN631(羧基改性量0.5质量%)]“50质量份”的混合物,用甲苯混合溶解,制成底涂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4%、溶液粘度65MPa·s的底涂剂组合物。
[0108] (实施例8)
[0109] 实施例8使用如下的底涂剂组合物: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作为底涂剂组合物的成分的接枝聚合物“GREEN HPSP公司制造的MEGAPOLY50(门尼粘度150,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49质量%)”改变为“GREEN HPSP公司制造的MEGAPOLY30(门尼粘度80,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30质量%),用甲苯混合溶解,制成底涂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4%、溶液粘度35MPa·s的底涂剂组合物。
[0110] (实施例9)
[0111] 实施例9使用如下的底涂剂组合物: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作为底涂剂组合物的成分的接枝聚合物[GREEN HPSP公司制造的MEGAPOLY50(门尼粘度150,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49质量%)]的门尼粘度通过塑炼调整为“80”,用甲苯混合溶解,制成底涂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4%、溶液粘度40MPa·s的底涂剂组合物。
[0112] (实施例10)
[0113] 实施例10使用如下的底涂剂组合物: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底涂剂组合物的接枝聚合物“GREEN HPSP公司制造的MEGAPOLY50(门尼粘度150,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49质量%)”100质量份和改性NBR“ZEON CORPORATION制造的Nipol1072J(羧基改性量7.0质量%)”100质量份改变为接枝聚合物“REGITEX Co.,Ltd.制造的MG-40(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40质量%)”100质量份和改性NBR“ZEON CORPORATION制造的Nipol1571(羧基改性量3.0质量%)”100质量份,在这些接枝聚合物和改性NBR中进一步配混作为表面活性剂的“花王株式会社制造的PELEX SS-H(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钠)”1质量份,将该配混物用水混合/稀释,制成底涂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10%、溶液粘度10MPa·s的底涂剂组合物。
[0114] (实施例11)
[0115] 实施例11使用如下的底涂剂组合物:将实施例10中使用的底涂剂组合物中的表面活性剂“花王株式会社制造的PELEX SS-H(烷基二苯基醚二磺酸钠)”1质量份改变为“花王株式会社制造的烷基磺基琥珀酸钠”1质量份,用水混合/稀释,制成底涂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10%、溶液粘度10MPa·s的底涂剂组合物。
[0116] (实施例12)
[0117] 实施例12使用如下的底涂剂组合物:将实施例10中使用的作为底涂剂组合物的成分的表面活性剂的配混量“1质量份”改变为“5质量份”,用水混合/稀释,制成底涂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10%、溶液粘度15MPa·s的底涂剂组合物。
[0118] (实施例13)
[0119] 实施例13使用如下的底涂剂组合物:将实施例10中使用的作为底涂剂组合物的成分的表面活性剂的配混量“1质量份”改变为“10质量份”,用水混合/稀释,制成底涂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10%、溶液粘度20MPa·s的底涂剂组合物。
[0120] [实施例1~13的结果]
[0121] 如表1所示,全部的特性值被评价为良好,得到了目标底涂剂组合物和粘合带。
[0122] (比较例1)
[0123] 比较例1在底涂剂组合物中未添加改性NBR,将各化合物用甲苯混合溶解,制成底涂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4%、溶液粘度550MPa·s的底涂剂组合物。比较例1中,“基材与底涂剂组合物的密合性”、“底涂剂组合物与粘合剂的密合性”、“水浸渍时的密合性”和“带展开性”未得到良好的评价。
[0124] (比较例2)
[0125] 比较例2使用如下的底涂剂组合物:将实施例1中使用的作为底涂剂组合物的成分的改性NBR改变为“ZEON CORPORATION制造的NBRNipol1072(羧基改性量0.0质量%)”,用甲苯混合溶解,制成底涂剂组合物的固体成分浓度4%、溶液粘度90MPa·s的底涂剂组合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