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建筑行业性环保高强度、快干型结构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1710148331.3 申请日 2017-03-14 公开(公告)号 CN106867434A 公开(公告)日 2017-06-20
申请人 韩志龙; 发明人 韩志龙;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用于建筑行业 水 性环保高强度、快干型结构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压敏胶是由按重量配比的以下组分复配制得:压敏胶原液70%‑80%、增粘 树脂 液10%‑20%、纳米 氧 化锌2.0%‑5.0%、纳米二氧化 钛 2.0%‑5.0%、 乙醇 1.0%‑5.0%、十二 碳 醇酯0.5%。与 现有技术 相比较,本产品采用固含量>70%低 粘度 压敏胶原液作为载体,并复配加入增强结构强度的 纳米级 氧化锌和纳米级二氧化钛,能够极大提高产品的 剥离强度 ,可以广泛用于 建筑物 维修、改造、加固与补强中。极高的固含量设计和功能助剂增粘树脂、醇酯十二、乙醇的加入,可有效地降低结构压敏胶的干燥时间,解决了水性胶黏剂干燥速度慢的难题。
权利要求

1.用于建筑行业性环保高强度、快干型结构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胶是由按重量配比的以下组分复配制得:压敏胶原液70%-80%、增粘树脂液10%-20%、纳米化锌
2.0%-5.0%、纳米二氧化2.0%-5.0%、乙醇1.0%-5.0%、十二醇酯0.5%;
其中压敏胶原液由按重量配比的以下组分聚合而成:丙烯酸0.5%-1.0%、甲基丙烯酸甲酯5.0%-10%、丙烯酸丁酯45%-50%、丙烯酸异辛酯5.0%-10%、丙烯酸羟乙酯1.0%-2.0%、去离子水35%-40%、乳化剂0.5%-1.0%、引发剂0.3%-0.5%、分子链控制剂0-0.1%、PH缓冲剂0.1%-
0.3%、PH调节剂0.1%-0.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行业水性环保高强度、快干型结构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钠。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行业水性环保高强度、快干型结构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PH缓冲剂为碳酸氢铵。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行业水性环保高强度、快干型结构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链控制剂为十二硫醇。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行业水性环保高强度、快干型结构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包括乙氧基化烷基酚硫酸铵和十二烷基硫酸钠。
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行业水性环保高强度、快干型结构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PH调节剂为水。
7.用于建筑行业水性环保高强度、快干型结构压敏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按重量比将去离子水15%-25%、乳化剂0.3%-0.5%、丙烯酸0.5%-1.0%、甲基丙烯酸甲酯5.0%-10%、丙烯酸丁酯45%-50%、丙烯酸异辛酯5%-10%、丙烯酸羟乙酯1.0%-2.0%,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30min,得到混合预乳化液A,称量出其中的 5%设为垫底种子反应液B备用;
步骤二:按重量比将乳化剂0.2%-0.5%、PH缓冲剂0.1%-0.3%、去离子水15%-20%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75℃;投入投入垫底种子反应液B和引发剂0.1%-0.2%,保温30min;
步骤三:升温至82℃,将剩余混合预乳化液A通过滴加的方式加入反应釜中,投入引发剂0.2%-0.3%,滴加时间3-3.5小时;保温1小时再降温到室温,加入PH调节剂0.1%-0.4%,调节PH值至7-8,出料得到压敏胶原液;
步骤四:按重量比将步骤三制得的压敏胶原液70%-80%与增粘树脂液10%-20%、纳米氧化锌2.0%-5.0%、纳米二氧化钛2.0%-5.0%、乙醇1.0%-5.0%、十二碳醇酯0.5%复配,得到固含量>70%的浓稠胶体,即为成品压敏胶。

说明书全文

用于建筑行业性环保高强度、快干型结构压敏胶及其制备

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压敏胶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用于建筑行业水性环保高强度、快干型结构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压敏胶粘剂的简称。是一类具有对压有敏感性的胶粘剂。主要用于制备压敏胶带。一般压敏胶的剥离力(胶粘带与被粘表面加压粘贴后所表现的剥离力)<胶粘剂的内聚力(压敏胶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胶粘剂的粘基力(胶粘剂与基材之间的附着力)。这样的压敏胶粘剂在使用过程中才不会有脱胶等现象的发生。现有的压敏胶存在剥离强度低、持粘性差等缺陷,因此应用于建筑行业会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0003] 本发明提出用于建筑行业水性环保高强度、快干型结构压敏胶及其制备方法。
[0004] 用于建筑行业水性环保高强度、快干型结构压敏胶,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胶是由按重量配比的以下组分复配制得:压敏胶原液70%-80%、增粘树脂液10%-20%、纳米化锌2.0%-5.0%、纳米二氧化2.0%-5.0%、乙醇1.0%-5.0%、十二醇酯0.5%;
其中压敏胶原液由按重量配比的以下组分聚合而成:丙烯酸0.5%-1.0%、甲基丙烯酸甲酯5.0%-10%、丙烯酸丁酯45%-50%、丙烯酸异辛酯5.0%-10%、丙烯酸羟乙酯1.0%-2.0%、去离子水35%-40%、乳化剂0.5%-1.0%、引发剂0.3%-0.5%、分子链控制剂0-0.1%、PH缓冲剂0.1%-
0.3%、PH调节剂0.1%-0.4%。
[0005]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钠。
[0006]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PH缓冲剂为碳酸氢铵。
[0007]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分子链控制剂为十二硫醇。
[0008]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乳化剂包括乙氧基化烷基酚硫酸铵和十二烷基硫酸钠。
[0009]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PH调节剂为水。
[0010] 用于建筑行业水性环保高强度、快干型结构压敏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按重量比将去离子水15%-25%、乳化剂0.3%-0.5%、丙烯酸0.5%-1.0%、甲基丙烯酸甲酯5.0%-10%、丙烯酸丁酯45%-50%、丙烯酸异辛酯5.0%-10%、丙烯酸羟乙酯1.0%-2.0%,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30min,得到混合预乳化液A,称量出其中的 5%设为垫底种子反应液B备用;
步骤二:按重量比将乳化剂0.2%-0.5%、PH缓冲剂0.1%-0.3%、去离子水15%-20%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75℃;投入投入垫底种子反应液B和引发剂0.1%-0.2%,保温30min;
步骤三:升温至82℃,将剩余混合预乳化液A通过滴加的方式加入反应釜中,投入引发剂0.2%-0.3%,滴加时间3-3.5小时;保温1小时再降温到室温,加入PH调节剂0.1%-0.4%,调节PH值至7-8,出料得到压敏胶原液;
步骤四:按重量比将步骤三制得的压敏胶原液70%-80%与增粘树脂液10%-20%、纳米氧化锌2.0%-5.0%、纳米二氧化钛2.0%-5.0%、乙醇1.0%-5.0%、十二碳醇酯0.5%复配得到固含量>70%的浓稠胶体,即为成品压敏胶。
[0011]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本产品采用固含量>70%低粘度压敏胶原液作为载体,并复配加入增强结构强度的纳米级氧化锌和纳米级二氧化钛,能够极大提高产品的剥离强度,可以广泛用于建筑物维修、改造、加固与补强中。由于采用了水性介质,环保无污染,对环境、人体不会造成任何危害。极高的固含量设计和功能助剂增粘树脂、醇酯十二、乙醇的加入,可有效地降低结构压敏胶的干燥时间,解决了水性胶黏剂干燥速度慢的难题。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3] 实施例1:步骤一:将去离子水15 kg、乙氧基化烷基酚硫酸铵0.3 kg、丙烯酸0.5 kg、甲基丙烯酸甲酯5 kg、丙烯酸丁酯45 kg、丙烯酸异辛酯5 kg、丙烯酸羟乙酯1 kg,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30min,得到混合预乳化液A,称量出其中的 5%设为垫底种子反应液B备用;
步骤二:将乙氧基化烷基酚硫酸铵0.2 kg、碳酸氢铵0.1 kg、去离子水15 kg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75℃;投入投入垫底种子反应液B和过硫酸钠0.1 kg,保温30min;
步骤三:升温至82℃,将剩余混合预乳化液A通过滴加的方式加入反应釜中,投入过硫酸钠0.2 kg,滴加时间3.5小时;保温1小时再降温到室温,加入氨水0.1 kg,调节PH值至7,出料得到压敏胶原液;
步骤四:将步骤三制得的压敏胶原液70 kg与增粘树脂液10 kg、纳米氧化锌2 kg、纳米二氧化钛2 kg、乙醇1 kg、十二碳醇酯0.5 kg复配得到固含量>70%的浓稠胶体,即为成品压敏胶。
[0014] 对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压敏胶,进行180°剥离强度和持粘测试,分别按照 GBT4851-1998 以及 GBT2792-1998进行测试,其中持粘性在48h以上,则以胶带在测试板上的位移表示;低于48h,则以脱离测试版的时间表示。测得剥离力2540g/25mm,持粘性0.3mm。
[0015] 实施例2:步骤一:将去离子水25 kg、乙氧基化烷基酚硫酸铵0.5 kg、丙烯酸1 kg、甲基丙烯酸甲酯10kg、丙烯酸丁酯50 kg、丙烯酸异辛酯10 kg、丙烯酸羟乙酯2 kg,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30min,得到混合预乳化液A,称量出其中的 5%设为垫底种子反应液B备用;
步骤二:将乙氧基化烷基酚硫酸铵0.5kg、碳酸氢铵0.3 kg、去离子水20 kg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75℃;投入投入垫底种子反应液B和过硫酸钠0.2 kg,保温30min;
步骤三:升温至82℃,将剩余混合预乳化液A通过滴加的方式加入反应釜中,投入过硫酸钠0.3 kg,滴加时间3小时;保温1小时再降温到室温,加入氨水0.4 kg,调节PH值至8,出料得到压敏胶原液;
步骤四:将步骤三制得的压敏胶原液80 kg与增粘树脂液20 kg、纳米氧化锌5 kg、纳米二氧化钛5 kg、乙醇5 kg、十二碳醇酯0.5 kg复配得到固含量>70%的浓稠胶体,即为成品压敏胶。
[0016] 对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压敏胶,进行180°剥离强度和持粘测试,分别按照 GBT4851-1998 以及 GBT2792-1998进行测试,其中持粘性在48h以上,则以胶带在测试板上的位移表示;低于48h,则以脱离测试版的时间表示。测得剥离力2620g/25mm,持粘性0.1mm。
[0017] 实施例3:步骤一:将去离子水20 kg、乙氧基化烷基酚硫酸铵0.4 kg、丙烯酸0.7 kg、甲基丙烯酸甲酯8kg、丙烯酸丁酯46 kg、丙烯酸异辛酯7 kg、丙烯酸羟乙酯1.5 kg,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30min,得到混合预乳化液A,称量出其中的 5%设为垫底种子反应液B备用;
步骤二:将乙氧基化烷基酚硫酸铵0.4kg、碳酸氢铵0.2 kg、去离子水18 kg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75℃;投入投入垫底种子反应液B和过硫酸钠0.1 kg,保温30min;
步骤三:升温至82℃,将剩余混合预乳化液A通过滴加的方式加入反应釜中,投入过硫酸钠0.25 kg,滴加时间3小时;保温1小时再降温到室温,加入氨水0.3 kg,调节PH值至8,出料得到压敏胶原液;
步骤四:将步骤三制得的压敏胶原液75kg与增粘树脂液15 kg、纳米氧化锌3kg、纳米二氧化钛3 kg、乙醇4 kg、十二碳醇酯0.5 kg复配得到固含量>70%的浓稠胶体,即为成品压敏胶。
[0018] 对本实施例制备得到的压敏胶,进行180°剥离强度和持粘测试,分别按照 GBT4851-1998 以及 GBT2792-1998进行测试,其中持粘性在48h以上,则以胶带在测试板上的位移表示;低于48h,则以脱离测试版的时间表示。测得剥离力2403g/25mm,持粘性0.4mm。
[0019] 对照例1:步骤一:将去离子水15 kg、乙氧基化烷基酚硫酸铵0.3 kg、丙烯酸0.5 kg、甲基丙烯酸甲酯5 kg、丙烯酸丁酯45 kg、丙烯酸异辛酯5 kg、丙烯酸羟乙酯1 kg,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30min,得到混合预乳化液A,称量出其中的 5%设为垫底种子反应液B备用;
步骤二:将乙氧基化烷基酚硫酸铵0.2 kg、碳酸氢铵0.1 kg、去离子水15 kg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75℃;投入投入垫底种子反应液B和过硫酸钠0.1 kg,保温30min;
步骤三:升温至82℃,将剩余混合预乳化液A通过滴加的方式加入反应釜中,投入过硫酸钠0.2 kg,滴加时间3.5小时;保温1小时再降温到室温,加入氨水0.1 kg,调节PH值至7,出料得到压敏胶原液;
步骤四:将步骤三制得的压敏胶原液70 kg与增粘树脂液10 kg、乙醇1 kg、十二碳醇酯
0.5 kg复配得到固含量>70%的浓稠胶体,即为成品压敏胶。
[0020] 对对照例1制备得到的压敏胶,进行180°剥离强度和持粘测试,分别按照 GBT4851-1998 以及 GBT2792-1998进行测试,其中持粘性在48h以上,则以胶带在测试板上的位移表示;低于48h,则以脱离测试版的时间表示。测得剥离力1860g/25mm,持粘性5.6mm。
[0021] 对照例2:步骤一:将去离子水15 kg、乙氧基化烷基酚硫酸铵0.3 kg、丙烯酸0.5 kg、甲基丙烯酸甲酯5 kg、丙烯酸丁酯45 kg、丙烯酸异辛酯5 kg、丙烯酸羟乙酯1 kg,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搅拌30min,得到混合预乳化液A,称量出其中的 5%设为垫底种子反应液B备用;
步骤二:将乙氧基化烷基酚硫酸铵0.2 kg、碳酸氢铵0.1 kg、去离子水15 kg依次加入到反应釜中升温至75℃;投入投入垫底种子反应液B和过硫酸钠0.1 kg,保温30min;
步骤三:升温至82℃,将剩余混合预乳化液A通过滴加的方式加入反应釜中,投入过硫酸钠0.2 kg,滴加时间3.5小时;保温1小时再降温到室温,加入氨水0.1 kg,调节PH值至7,出料得到压敏胶原液;
步骤四:将步骤三制得的压敏胶原液70 kg与增粘树脂液10 kg、纳米氧化锌1 kg、纳米二氧化钛1 kg、乙醇1 kg、十二碳醇酯0.5 kg复配得到固含量>70%的浓稠胶体,即为成品压敏胶。
[0022] 对对照例2制备得到的压敏胶,进行180°剥离强度和持粘测试,分别按照 GBT4851-1998 以及 GBT2792-1998进行测试,其中持粘性在48h以上,则以胶带在测试板上的位移表示;低于48h,则以脱离测试版的时间表示。测得剥离力2050g/25mm,持粘性2.7mm。
[0023] 对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照例1和对照例2进行分析,对照例1中没有添加纳米氧化锌和纳米二氧化钛,而对照例2中加入了少量的纳米氧化锌和纳米二氧化钛,对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照例1和对照例2所得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纳米级氧化锌和纳米级二氧化钛的加入使压敏胶结构强度明显增强,极大提高了产品的剥离强度。
[0024]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