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装卸集装箱的车辆、设施以及站

申请号 CN201480044167.6 申请日 2014-06-20 公开(公告)号 CN105722724A 公开(公告)日 2016-06-29
申请人 巴特里移动; 发明人 史蒂芬·赫奇; 西蒙·克莱因;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用于运输集装箱(2)的车辆(1),其包括底盘(3),所述底盘(3) 支撑 在两个轴(40)上并且能够容纳至少一个集装箱(2),其中,所述底盘(4)进一步设有楔(5)用于从侧向上保持所述集装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楔表现为在所述底盘(3)的 侧梁 (30)的侧面上的凸起元件的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 导轨 (70)在其承载面(71)处包括供所述侧保持楔(5)通过的开口(73),其中所述底盘(3)的宽度小于集装箱(2)的宽度从而穿过用于装卸两个集装箱(2)的两个支撑坡道之间。本发明还涉及包括多个站和站 基座 模 块 的设施。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运输集装箱(2)的车辆(1),其包括底盘(3),所述底盘(3)搁置在滚动装置(4)上,所述滚动装置(4)呈至少两个轴(40)的形式,所述至少两个轴(40)中的至少一个轴(40)为转向轴,至少一个集装箱(2)能够搁置在所述底盘(3)上,所述底盘(3)还装备有用于所述集装箱(2)的侧保持楔(5),所述底盘(3)的宽度小于集装箱(2)的宽度从而穿过用于集装箱(2)的两个装卸支撑导轨之间,所述两个导轨(70)凸起并且平地延伸,彼此平行,所述导轨(70)具有至少设有承载面(71)的部分,所述承载面(71)转向彼此,以便建立供集装箱(2)搁置的下纵向刨床承载区,其特征在于:所述楔表现为在所述底盘(3)的侧梁(30)的侧面上形成凸起的元件的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70)在其承载面(71)处包括用于所述侧保持楔(5)的通道开口(73),所述底盘(3)的宽度小于集装箱(2)的宽度从而穿过两个集装箱(2)装卸支撑坡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3)经由液压悬架装置(6)搁置在所述轴(40)上,所述液压悬架装置(6)沿着大于200毫米(mm)优选地大于500mm的行程构成用于所述底盘(3)的升降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1),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保持楔(5)相对于所述底盘(3)固定安装。
4.一种通过使用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来装卸集装箱的设施(8),其包括至少一个站(7),所述至少一个站(7)由至少两个凸起的导轨(70)组成,所述至少两个凸起的导轨(70)水平地延伸,彼此平行,所述导轨(70)具有至少设有承载面(71)的部分,所述承载面(71)转向彼此,以便构成供集装箱(2)搁置的刨床下纵向承载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70)在其承载面(71)处包括用于所述侧保持楔(5)的通道开口(73)。
5.通过使用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1)来装卸集装箱的所述设施(8),其包括至少一个站(7),所述至少一个站(7)由至少两个凸起的导轨(70)组成,所述至少两个凸起的导轨(70)水平地延伸,彼此平行,所述导轨(70)具有至少设有承载面(71)的部分,所述承载面(71)转向彼此,以便形成供集装箱(2)搁置的刨床下纵向承载区,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轨(70)由段组成,所述段以至少对应于所述侧保持楔(5)的通道宽度的间隔隔开。
6.一种设施(8),其包括多个并列的站,每个站均由至少两个凸起的导轨(70)组成,所述至少两个凸起的导轨(70)水平地延伸,彼此平行,所述导轨(70)具有至少设有承载面(71)的部分,所述承载面(71)转向彼此,以便构成供集装箱(2)搁置的刨床下纵向承载区,其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站(7)包括用于支撑其相邻的导轨(70)的共用基座(9)。
7.一种具有两个相邻的装卸站(7)的站基座模(9),其由立柱组成,所述立柱在两个导轨(70)或者至少两个采取相对垂直正中面呈对称布置的导轨段之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座模块(9),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或者导轨段的倾斜表面(72)背对背定位,而其承载面(71)向外延伸。

说明书全文

用于装卸集装箱的车辆、设施以及站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处理在港口、机场、路、公路或者混合设施中的集装箱的领域。
[0002] 本发明优选地但非限制地适用于在港口区内运输、存储以及处理集装箱。
[0003] 为此,本发明涉及用于运输集装箱的车辆,以及用于装卸集装箱的设施,以及具有两个装卸站的模

背景技术

[0004] 已知地,集装箱是具有标准化尺寸的箱体,表现为平行六面体块的形式并且能够在其中装载货物,以便存储和运输,尤其是海运上的“集装箱船”。
[0005] 更具体地说,这样的集装箱包括长方体结构,每个均装备有名为“ISO角”的标准化的角,用于连接立式金属立柱。由此,可能在彼此之上堆叠若干集装箱,从而形成存储区。可以通过来自运输车辆的设有用于容纳一个或者多个集装箱的平台的升降车辆来进行该堆叠,在卸堆期间亦然。借由用于容纳一个或者多个集装箱从而使其可以在车辆的平台上进行装卸的站或者码头来实施这些作业,或者,在卸堆或者堆叠期间,从站或者码头朝着存储区或者从存储区朝着站或者码头,往复地实施这些作业。
[0006] 此外,站由至少两个导轨组成,至少两个导轨平地延伸,彼此平行。这些导轨具有部分,该部分一方面设有倾斜的进场面,以及另一方面设有承载面。这些导轨转向彼此,并且间隔开以容纳集装箱的标准化宽度,以便形成供集装箱搁置的刨床下纵向承载区,并且由于形成定中心缀的所述倾斜表面,因此在集装箱插入期间对其进行引导。
[0007] 在这两种情况下,所述车辆变为位于导轨之间并且位于导轨之下。为此,该站通过基座或者底部凸起,基座或者底部垂直地延伸并且在上部分中每隔一定间隔连接每个导轨。由此,该车辆可以定位在导轨下方,以便装卸其集装箱。
[0008] 因为站凸起,因此,升降台安装在车辆的底盘上,所述升降台机动化,以便从下位置朝着上位置前进,反之亦然。在下位置处,底盘的高度使其能够穿过导轨下方,而在上位置处,所述升降台的垂直行进使其能够位于所述导轨上方。由于这种原因,将该升降台的宽度限定为小于导轨的间隔,以及因此,小于集装箱的间隔。
[0009] 更特别地,在装载预先放置在站的导轨上的至少一个集装箱期间,车辆将其自身定位在站内,在导轨下方。接着,通过穿过导轨之间来致动其升降台以提升集装箱,接着,由于所述集装箱由升降台支撑,因此所述集装箱不再搁置在导轨上。接着,该车辆出站并且再次使其平台下降。
[0010] 在卸载期间,在将其自身定位在站内之前,车辆使其升降台以及搁置在升降台顶部的集装箱上升。接着,车辆停止,使其底盘位于导轨下方,从而接着使所述升降台再次下降至下位置处,从而使集装箱能够搁置在导轨上。最后,车辆再次空车出站,其平台下降。
[0011] 因此,这样的设计需要对车辆的底盘装备所设计的升降台,像所述底盘那样,从而具有足以能够处理集装箱以及它所代表的重量的机械强度。与不带升降台的车辆相比,这导致车辆的总重量明显增加。这样的超重对车辆的运输能造成直接影响,以及所有这些部件的大小也必须考虑该附加重量来制定。该超重还影响车辆的移动速度,接着,当车辆未承受任何负载并且空车移动时,该速度甚至受到限制。
[0012] 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底盘设有侧保持楔,当升降台处于下位置处时,集装箱适配在侧保持楔之间从而保证在车辆的移动阶段期间对集装箱的维护。因此,所述楔从底盘的宽度伸出并且呈现在集装箱的任一侧。
[0013] 为了能够穿过站的导轨,这些楔不能够跟随由升降台所造成的升降移动。换言之,当升降台凸起并且装载时,尤其是用于卸载的接近阶段以及在装载之后的退出阶段,不从侧面维持集装箱,从而不提供任何稳定性以及增加散落的险。
[0014] 在文献WO 2008/046728中描述了这样的解决方案的一个示例,其目标在于一种设计为在两个升降平台上容纳两个集装箱的车辆,两个升降平台纵向地对准,可垂直地在滚动底盘上从下位置到上位置(反之亦然。此外,在下位置处,底盘包括用于集装箱的侧维持装置,该装置表现为固定至所述底盘并且在垂直地伸出的同时在每个平台的任一侧上延伸的构件的形式。最后,每个平台在其远端中的仅一个远端处包括用于确保集装箱的适当的纵向定位的楔,尤其是在处理集装箱期间。
[0015] 这样的车辆设计为与集装箱装卸码头合作。这样的码头具有侧导轨,侧导轨配置为L形并且对立,设计为在从下方支撑集装箱的同时容纳集装箱。集装箱可以通过停在集装箱下方的车辆的平台上升,接着移动到上位置处,以便最后通过所述构件下降和维持,但仅仅是在所述平台的降低位置处,反之亦然。在集装箱的升降阶段,不对其提供任何侧面维护。
[0016] 在文献US 2,379,094中描述了另一解决方案,其目标在于具有后升降平台的相似的车辆,该平台从上位置到下位置,反之亦然。该平台包括可拆卸板。该平台可以与装货码头合作,该装货码头具有配置为L形的表现为直角的形式的导轨。特别地,该可拆卸板可以分别放置在所述码头上或者从所述码头收回。此外,所述可拆卸板包括侧壁,侧壁沿着从其垂直地延伸的凸起位置朝着其水平地延伸的展开位置的90°的行程(反之亦然)旋转铰接安装。在展开位置处,当所述板位于其放置在码头上的适当位置时,这些侧壁覆盖在板的边缘与导轨的内壁之间的间隙。
[0017] 可以看出,用于容纳可拆卸板的底盘明显比所述板窄。再一次,在升降期间,不对板或者其所承载的部件进行任何侧面维护。

发明内容

[0018] 本发明旨在通过提出一种底盘确保在这些升降步骤期间对集装箱进行侧面维护的车辆来弥补现有技术缺陷
[0019] 另外,这样的底盘不具有任何升降台,但其能够执行升降台的功能。特别地,在没有升降台的情况下,该车辆的重量大大减小,从而使其操纵更加快捷容易。
[0020] 为此,这样的车辆包括底盘,所述底盘搁置在滚动装置上,所述滚动装置呈至少两个轴的形式,所述至少两个轴中的至少一个轴为转向轴,至少一个集装箱能够搁置在所述底盘上,所述底盘还装备有用于所述集装箱的侧保持楔,所述底盘的宽度小于集装箱的宽度从而穿过用于集装箱的两个装卸支撑导轨之间,所述两个导轨凸起并且水平地延伸,彼此平行,所述导轨具有至少设有承载面的部分,所述承载面转向彼此,以便建立供集装箱搁置的下纵向刨床承载区。
[0021] 其特征在于:所述楔表现为在所述底盘的侧梁的侧面上形成凸起的元件的形式,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在其承载面处包括用于所述侧保持楔的通道开口,所述底盘的宽度小于集装箱的宽度从而穿过两个集装箱装卸支撑坡道之间。
[0022] 作为替代实施方式而非限制性地,所述底盘经由液压悬架装置搁置在所述轴上,所述液压悬架装置沿着大于200毫米(mm)优选地大于500mm的行程构成用于所述底盘的升降装置,所述底盘的宽度小于集装箱的宽度从而穿过两个用于装卸集装箱的支撑坡道之间。
[0023] 此外,根据以相关的方式考虑或者作为替代实施方式而非限制性地考虑的另一所发明的方法,该底盘设有可伸缩侧保持楔。更具体地而非限制性地说,所述侧保持楔可以相对于所述底盘可移动地安装从而从用于从侧面保持所述集装箱的展开位置朝着缩回位置前进,反之亦然。
[0024] 根据一个优选替代实施方式,在所述底盘的升降阶段,站的导轨包括用于侧保持楔的通道开口,侧保持楔相对于车辆的底盘固定设置。所述楔是固定的,相对于底盘伸出。
[0025] 为此,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通过使用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来装卸集装箱的设施,其包括至少一个站,所述至少一个站由至少两个凸起的导轨组成,所述至少两个凸起的导轨水平地延伸,彼此平行,所述导轨具有至少设有承载面的部分,所述承载面转向彼此,以便构成供集装箱搁置的刨床下纵向承载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在其承载面处包括用于所述侧保持楔的通道开口。由此,所述固定楔可以通过用于升降所述车辆的升降台的导轨。
[0026] 根据另一特性,所述导轨由段组成,所述段以至少对应于所述楔的通道宽度的间隔隔开,在所述楔的对面。总而言之,所述导轨是隔开的,并且类似于螺柱,有规律地分布并且面对面,以便建立集装箱容纳对。
[0027] 根据另一设计,所述设施可以包括多个并列的站,每个站均由至少两个凸起的导轨组成,所述至少两个凸起的导轨水平地延伸,彼此平行,所述导轨具有至少设有承载面的部分,所述承载面转向彼此,以便构成供集装箱搁置的刨床下纵向承载区。该设施的特征在于:两个相邻的站包括用于支撑其相邻的导轨的共用基座。总而言之,两个站共用相同的基座,而不是为每个站提供单独的基座,从而减少所需的安装容量并且增加用于所述底盘的通道的空间。
[0028]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用于装卸的站基座模块,其由立柱组成,所述立柱在两个导轨或者至少两个采取相对垂直正中面呈对称布置的导轨段之下。
[0029] 更具体地说,所述导轨或者导轨段的倾斜表面背对背定位,而其承载面向外延伸。
[0030] 这些简单设计的模块可以以选定间隔安装,从而快速产生相邻的站。附图说明
[0031] 参照附图,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势将通过以下对本发明的非限制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显现,在附图中:
[0032]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用于装卸集装箱的设施的一个示例实施例的图解透视图,该设施由多个并列的站组成,尤其是四个装备有根据本发明的模块的站;
[0033] 图2示出了图1的示出了装载有集装箱的两个站的部分的图解垂直截面图,在其相邻的导轨处,所述站装备有根据本发明的模块;
[0034] 图3示出了单个轨道具有用于所述楔的通道的开口的实施例的图解透视图;
[0035]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图解透视图;
[0036] 图5示出了在所述移动的楔中的展开位置的图4的图解顶视图;
[0037] 图6示出了在所述可移动的楔中的缩回位置的类似于图4的图解视图;
[0038] 图7示出了当所述车辆装载有集装箱时,在所述移动的楔的展开位置的根据底盘的细节的垂直截面的图解视图;以及
[0039] 图8示出了当所述车辆装载有集装箱时,在所述可移动的楔的缩回位置的底盘的细节的垂直截面的图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本发明涉及用于运输集装箱2的车辆1。
[0041] 这样的车辆1包括底盘3,底盘3搁置在滚动装置4上,滚动装置4呈至少两个轴40的形式,至少两个轴40中的至少一个轴40为转向轴。根据图4的实施例,这样的车辆1包括位于前面的,在表现为车舱41的形式的操部位处的转向轴。位于后面的轴则不转向。
[0042] 所述底盘3还与独立的电机装置31合作,从而驱动用于使所述车辆1移动的滚动装置。
[0043] 至少一个集装箱2可以搁置在该底盘3上。优选地,所述底盘3的长度可能基于一个或者多个集装箱2的长度将其放置在底盘3的上面。为此,底盘3的上面接着构成用于容纳比得上后板的集装箱2的装置。
[0044] 为此,根据图4到图6所示的优选实施例,底盘3由间隔隔开并且加强的侧梁30的组件组成,从而确保所述后板的纵向刚度和横向刚度,以及承受若干集装箱2的负载的力量。
[0045] 有利地,所述底盘3的宽度小于集装箱2的宽度从而穿过两个用于装卸集装箱2的支撑坡道或者导轨之间,尤其是在用于装卸集装箱2的站7处。总而言之,当集装箱装载到车辆1上时,底盘3的尺寸为使集装箱2从每侧伸出。接着,仅从下方支撑集装箱2。
[0046] 这就是所述底盘3也装备有用于所述集装箱2的侧保持楔5的原因。这些楔5成对地侧向延伸,在所述底盘3的每侧上伸出,以及,两个一组或者四个一组地,确保维持放置在后板上的集装箱2。为此,所述楔5在其之间具有根据不同类型的集装箱2的标准化长度选择的间隔。同时,间隔的长度还确定允许保持不同类型的集装箱2。
[0047] 为此,要注意的是,间隔用于使其能够容纳具有标准化侧梁的集装箱,即,20英寸、30英寸或者40英寸,即6058毫米、3657毫米或者12192毫米的侧梁。更具体地说,每个楔5均表现为在所述底盘3的侧梁30的侧面上伸出的构件的形式。每个楔5还均表现为挡块的形式,即,其在所述底盘3连接至垂直地或者基本垂直地定向的自由端的上面的平面上具有连接至底盘3并且水平地或者基本水平地延伸的面。后者确保装载后的集装箱2在车辆1的后部处的侧向维持。
[0048] 根据一个本质特征,车辆1的特征在于:其底盘3经由液压悬架装置6搁置在所述轴40上,液压悬架装置6构成用于所述底盘3的升降装置。该升降在大于200毫米(mm)优选地大于500mm的行程下进行。
[0049] 总而言之,车辆1不包括后平台,后平台安装在其底盘3上并且能够上升和下降。底盘3直接具有电机,以便执行升降作业,对集装箱2的装卸作业进行升降。由此,极大地简化了所述底盘3的设计和构造,同时减少其制造成本,以及最重要的,当卸载时,减轻了其总重量。
[0050] 根据一个特殊实施例,所述悬架装置6表现为液压千斤顶或者活塞的形式,至少部分地由所述独立的电机装置31进行充电。
[0051] 所述悬架装置6的行程使底盘6能够越过底面,以便超过用于集装箱2的装卸站7的导轨的高度。
[0052] 因此,要理解的是,底盘3能够上升和下降,而楔5直接装配在所述底盘3上,其所支撑的集装箱2持续保持,包括在车辆1的上升或者移动作业期间,而其底盘3位于上位置处。
[0053] 为此,假设在保持集装箱2的位置处的楔5在底盘3的侧面上伸出,穿过集装箱2的宽度,则它们不再允许在站7的导轨之间的通道。
[0054] 根据一个相关的以及替代的非限制性的实施例,楔5设置为可伸缩的,即,它们可以缩回,比便不再在所述底盘3的侧面之上延伸。
[0055] 为此,所述侧保持楔5可以相对于所述底盘3可移动地安装从而从所述集装箱2的展开的侧保持位置朝着缩回位置前进,反之亦然。图5和图7示出了展开位置,而图6和图8示出了缩回位置。
[0056] 根据一个特殊的配置,在缩回位置处,所述楔5定位在由底盘3的宽度限定的间隔内。
[0057] 根据另一配置,如图8所示,在缩回位置处,所述5可在所述底盘3下方缩回。
[0058] 在该特定实施例中,铰接楔5以旋转或者枢转,以便描述沿着圆弧的行程,从而旋转并且邻接或者在行程结束时位于底盘3的下方。
[0059] 根据另一优选实施例,为了该目的,楔5可以垂直地和侧向地平移安装,以便直接插入所述底盘3内,尤其是直接插入壳体或者设置的间隔内。
[0060] 由此,在底盘3的上升期间,当车辆1已经停在站7内时,可能在最后一刻将楔5拉入。
[0061] 根据另一可能性,所述楔5相对于底盘3固定设置。
[0062] 接着,在站7的升降期间,已经考虑为所述楔5通过站7的导轨的通道提供孔。
[0063] 为此,本发明还涉及一种通过使用之前所描述的车辆1来装卸集装箱2的设施。图1示出了这样的设施8,该设施8包括至少一个站7,优选地包括若干个站7。
[0064] 每个站7均由至少两个凸起的导轨70组成,至少两个导轨70水平地延伸,彼此平行。所述导轨70具有至少设有承载面71的部分,承载面71转向彼此,以便形成供集装箱2搁置的刨床下纵向承载区。总而言之,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集装箱2均搁置在其在两个导轨70的承载面71上的下侧缘处。
[0065] 此外,每个导轨70还包括倾斜表面72,倾斜表面72用于在集装箱2定位在站7上的期间引导其置于中心。彼此面对面定位的两个导轨7的倾斜面72从上到下集中定向。
[0066] 在固定楔5的情况下,所述导轨70在其承载面71处包括用于在展开位置处的所述侧保持楔5的通道开口73。图3示出了这样的设计。
[0067] 根据另一配置,所述导轨70由段组成,段以至少对应于所述侧保持楔5的通道宽度的间隔隔开。总而言之,每个导轨70不再由单个纵向元件或者在其整个长度之上的纵向元件的组件组成,而是由彼此隔开的纵向段组成。
[0068] 在该最后的配置中,每个站7然后更易于安装,并且其成本降低。
[0069] 在该相同的方法中,当设施8包括至少两个站7时,已经考虑简化设施8。为此,两个相邻的站包括用于支撑其相邻的导轨70的共用基座9。换言之,紧挨彼此定位的两个站7的一对导轨70(或者导轨段)通过单个起重脚上升。
[0070] 再一次,站对7的该单一基座9使得可能在降低成本的同时简化安装,以及通过使站7彼此更靠近,从而导致足迹减少。
[0071] 从这个角度看,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两个相邻的装卸站7的基座模块9。这样的模块由立柱组成,该立柱在两个导轨7或者至少两个采取相对垂直正中面呈对称布置的导轨段之下。特别地,该对称至少适用于承载面71,承载面71接着在所述正中面的任一侧上对称地延伸。
[0072] 根据优选实施例,所述导轨7和段的倾斜表面72背对背定位,而其承载面71向外延伸。图2示出了这样的配置。
[0073] 由此,能够通过形成共同的或者共用的基座9的单一模块来形成两个站7。
[0074] 根据本发明的不同的系统的结合使得能够通过彼此合作来简化用于集装箱2的站7和装卸设施8的设计和安装。单独的模块允许创建在导轨段之间生成间隔的同时共用相同的足迹的站7,这对于用固定的楔5来进行升降是必须的。此外,能够使基座9更靠近,从而在确保集装箱的升降的同时使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特定的底盘3必须插入的间隔减小。接着,该简化后的升降底盘3,在没有附加平台的情况下,在这种站7内执行该操纵。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