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列柜

申请号 CN200610146444.1 申请日 2006-11-14 公开(公告)号 CN100515282C 公开(公告)日 2009-07-22
申请人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发明人 田中努; 坂口昌史; 大久保朝博; 林康彦; 长竹正彦;
摘要 在多个面开口的柜内具备 搁板 装置(7)的 陈列柜 (1)中,具备在陈列室(6)内的深度方向上延伸且在邻接的搁板(13、14)相互对接的 位置 分别支承各搁板的一对搁板支承件(20、30),并具备:支承件侧重合部(29),其从搁板支承件(20)的下部突出到搁板支承件(30)方向;支承件侧重合部(47),其从搁板支承件(30)的下部突出到搁板支承件(20)方向,且重合在支承件侧重合部(29)上;搁板侧重合部(24),其底边重合在支承件侧重合部(47)上;搁板侧重合部(34),其形成在邻接的搁板(14)的下方,且底边重合在搁板侧重合部(24)上;及结合件(48),其可装卸地结合所有的重合部。
权利要求

1.一种陈列柜,其在多个面开口的柜内具备搁板,其特征在于,
具备在所述柜内的深度方向上延伸且在邻接的所述搁板相互对接的 位置分别支承各搁板的邻接的一对搁板支承件,
并具备:第一支承件侧重合部,其从一方的所述搁板支承件的下部突 出到另一方的所述搁板支承件方向;
第二支承件侧重合部,其从另一方的所述搁板支承件的下部突出到一 方的所述搁板支承件方向,且重合在所述第一支承件侧重合部上;
第一搁板侧重合部,其从邻接的一方的所述搁板的缘部段落形成为阶 梯状,且底边重合在所述第二支承件侧重合部上;
第二搁板侧重合部,其从邻接的另一方的所述搁板的缘部折回形成到 下方,且底边重合在所述第一搁板侧重合部上;及结合件,其在所述第一支承件侧重合部、第二支承件侧重合部、第一 搁板侧重合部和第二搁板侧重合部重合了的状态下,可装卸地结合所有的 重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陈列柜,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方的搁板支承件支承所述另一方的搁板,在所述另一方的搁 板支承件支承所述一方的搁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陈列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承件侧重合部、第二支承件侧重合部、第一搁板侧重合部 和第二搁板侧重合部构成在所述各搁板及各搁板支承件的前部。

说明书全文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具备多个面开口的柜内的陈列柜,尤其涉及在该柜内架设 的搁板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两面至四面开口的柜内具备搁板的陈列柜,在超市等店 铺中,用于陈列冷藏食品或生鲜食品等。该陈列柜通常在具备冷却装置的 底座上设置具备管道的立设部,且在该立设部的四面安装背面板。而且, 在该立设部的四面设置陈列搁板。该陈列搁板通过在深度方向上延伸的搁 板支承件而装卸自如且度调整自如地支承于背面板。
就设置于角部的陈列搁板而言,角部侧的端边形成为平面倾斜状,且 一方的陈列搁板的倾斜一侧的侧面凸缘和另一方的陈列搁板的倾斜一侧 的侧面凸缘以对接的形式架设。而且,通过从下方支承这些陈列搁板的搁 板支承件来夹持构成陈列搁板的各侧面凸缘,利用螺栓螺母从两侧面方 向夹持并旋接中央部分的前端侧的一个部位。
但在所述搁板的结构中,必须在搁板的下面侧从搁板的侧面凸缘的两 侧方向利用工具进行固定作业,从而存在作业烦杂的问题。另外,从作业 性的问题看,在搁板的前端侧利用螺栓和螺母进行固定。因此,存在如下 问题:搁板的后端或搁板支承件的后端容易以该固定部分为轴而移动到上 方,从而搁板支承件从形成于背面板上的卡止孔脱落。另外,由于搁板上 的商品集中载置于搁板的前侧,所以存在如下的问题:荷载集中于搁板前 端侧,也正因如此,搁板的后端移动到上方,搁板支承件从背面板的卡止 孔脱离,导致整个搁板落下。
因此,如专利文献1所示,公开有如下固定方法:在各搁板的对接的 侧面凸缘形成弯折到一侧方向而成的重合部,在夹持于这些侧面凸缘间的 搁板支承件的前端也形成弯折到相同方向而成的重合部,在使这些重合部 重合的状态下,用螺纹件进行共同紧固。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8799号公报
但是,在如上述那样的搁板的固定方法中,只是使各搁板的侧面凸缘 的重合部和搁板支承件的重合部重合,各搁板并不稳定地保持于搁板支承 件,直到用螺纹件进行共同紧固之前,搁板处于不稳定状态。另一方面, 进行该固定的搁板在位于相反侧的侧面凸缘也需要与其他的搁板的侧面 凸缘进行固定,在独立地进行了一方固定的情况下,在进行另一方的固定 时,产生各重合部不能重合从而不能固定的不良情况。因此,必须在对所 有的构成角部的搁板的对接部分进行综合判断的同时进行固定作业,从而 存在作业烦杂的问题。
另外,在上述角部分的搁板的形状中,由于使各搁板的侧面凸缘对接 而形成搁板的角部分,所以容易产生尺寸误差,在安装时,难以在不产生 错位的情况下适当形成角部。
进而,在形成于各搁板上的前面凸缘安装搁板装饰件,该搁板装饰件 具有搁板的装饰功能,并且安装用于显示陈列商品的价格或商品名等的显 示卡。而且,在构成角部的搁板的对接部分的前端,在该搁板装饰件间的 位置安装角装饰件。
但是,该角装饰件构成为覆盖邻接的搁板装饰件的相互对接的端部, 该角装饰件的安装是通过插入到搁板装饰件的端部而进行的。因此,在取 放搁板上的商品时,存在操作者的衣袖等挂到角装饰件上,从而角装饰件 容易脱落的问题。另外,存在如下的问题:角装饰件也因施加于搁板装饰 件上的冲击等而从搁板装饰件上脱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 稳定地架设搁板,并且实现陈列性能的提高及外观的提高的陈列柜。
本发明的陈列柜,在多个面开口的柜内具备搁板,其特征在于,具备 在柜内的深度方向上延伸且在邻接的搁板相互对接的位置分别支承各搁 板的邻接的一对搁板支承件,并具备:第一支承件侧重合部,其从一方的 搁板支承件的下部突出到另一方的搁板支承件方向;第二支承件侧重合 部,其从另一方的搁板支承件的下部突出到一方的搁板支承件方向,且重 合在第一支承件侧重合部上;第一搁板侧重合部,其从邻接的一方的搁板 的缘部段落形成为阶梯状,且底边重合在第二支承件侧重合部上;第二搁 板侧重合部,其从邻接的另一方的搁板的缘部折回形成到下方,且底边重 合在第一搁板侧重合部上;及结合件,其在各重合部重合了的状态下,可 装卸地结合所有的重合部。
技术方案2的发明的陈列柜,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在一方的 搁板支承件支承另一方的搁板,在另一方的搁板支承件支承一方的搁板。
技术方案3的发明的陈列柜,在上述发明中,其特征在于,各重合部 构成在各搁板及各搁板支承件的前部。
技术方案4的发明的陈列柜,在多个面开口的柜内具备搁板,其特征 在于,具备:搁板装饰件,其安装于搁板的前端部;及角装饰件,其位于 邻接的搁板相互对接的角部且配置在邻接的搁板装饰件间,在邻接的搁板 之中的任一方的搁板的对接侧前端部形成伸出到另一方的搁板侧而构成 角部的伸出部,且在该伸出部安装有角装饰件。
根据本发明,由于在多个面开口的柜内具备搁板的陈列柜中,具备在 柜内的深度方向上延伸且在邻接的搁板相互对接的位置分别支承各搁板 的邻接的一对搁板支承件,并具备:第一支承件侧重合部,其从一方的搁 板支承件的下部突出到另一方的搁板支承件方向;第二支承件侧重合部, 其从另一方的搁板支承件的下部突出到一方的搁板支承件方向,且重合在 第一支承件侧重合部上;第一搁板侧重合部,其从邻接的一方的搁板的缘 部段落形成为阶梯状,且底边重合在第二支承件侧重合部上;第二搁板侧 重合部,其从邻接的另一方的搁板的缘部折回形成到下方,且底边重合在 第一搁板侧重合部上;及结合件,其在各重合部重合了的状态下,可装卸 地结合所有的重合部,因此,只将形成于各搁板的端部的搁板侧重合部载 置在形成于支承各搁板的搁板支承件上的支承件侧重合部上,各搁板就稳 定地支承在各搁板支承件上。因此,能够稳定地架设各搁板,可以容易地 避免搁板脱落这一情况。由此,能够提高搁板的可靠性。
另外,通过使各支承件侧重合部载置重合,进而使各搁板侧重合部载 置重合于该支承件侧重合部,来使各搁板及支承件结合,所以对位及装卸 变得容易。尤其,由于重合了各重合部的重合部被另一方的搁板的第二搁 板侧重合部遮蔽,所以可以使由第一及第二搁板形成的角部平坦。由此, 能够实现陈列性能的提高及外观的提高。
进而,这些各支承件侧重合部及各搁板侧重合部,在各重合部重合了 的状态下,利用结合件可装卸地结合所有的重合部,由此能够更稳定且可 靠地架设搁板。
根据技术方案2的发明,在上述各发明中,由于在一方的搁板支承件 支承另一方的搁板,在另一方的搁板支承件支承一方的搁板,所以通过将 一方的搁板的第一搁板侧重合部重合于另一方的搁板支承件的第二支承 件侧重合部,能够使另一方的搁板支承件和一方的搁板密接到重合部,能 够更加稳定地架设搁板。
根据技术方案3的发明,在上述各发明中,由于各重合部构成在各搁 板及各搁板支承件的前部,所以能够容易地进行基于结合件的结合作业。
根据技术方案4的发明,由于在多个面开口的柜内具备搁板的陈列柜 中,具备:搁板装饰件,其安装于搁板的前端部;及角装饰件,其位于邻 接的搁板相互对接的角部且配置在邻接的搁板装饰件间,在邻接的搁板之 中的任一方的搁板的对接侧前端部形成有伸出到另一方的搁板侧而构成 角部的伸出部,所以与通过使两片搁板对接而构成前端部分的角部的情况 相比,通过利用在一方的搁板上形成的伸出部构成角部,能够使尺寸误差 不易出现,能够进行稳定的搁板架设。
另外,由于角装饰件安装于在一方的搁板上形成的伸出部,所以与现 有那样通过使两片搁板对接而构成前端部分的角部,并在该角部安装角装 饰件的情况相比,能够稳定地安装角装饰件。由此,角装饰件不易因在该 搁板附近移动的人等接触而脱落,从而能够抑制该角装饰件丢失的不良情 况。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了本发明的陈列柜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说明搁板装置的架设状态的搁板装置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搁板装置的角落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第一搁板侧板的立体图;
图5是第二搁板侧板的立体图;
图6是第一搁板支承件的立体图;
图7是第二搁板支承件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一搁板支承件和第二搁板支承件重合了的状态的立体 图;
图9是表示在图8的状态下构成第一搁板的搁板侧板的第一搁板侧重 合部重合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在图9的状态下构成第二搁板的搁板侧板的第二搁板侧 重合部重合了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图3的搁板装置的纵剖面图;
图12是表示各重合部的重合关系的剖面放大图;
图13是从下方观察搁板装置的立体图;
图14是第二搁板的立体图;
图15是搁板装置的角落部的局部透视放大俯视图;
图16是第二搁板和角装饰件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17是搁板装置的角部的局部侧视图。
图中:
1-陈列柜;3-立设部;6-陈列室;7-搁板装置;7A-角部;10 -背面板;13-搁板(第一);13A、14A-对接端面;13B-前端部;14 -搁板(第二);15-载置面;16-前壁;16A-卡止孔;17-伸出部;17A -前端面;18-搁板装饰件;20-搁板支承件(第二);20A、30A-卡合 爪;21-搁板侧板(第一);23、33-侧面;24-搁板侧重合部(第一); 25、35、44、48-结合件插入孔;28、46-搁板支承件前部;29-支承件 侧重合部(第一);30-搁板支承件(第一);31-搁板侧板(第二);34 -搁板侧重合部(第二);37-伸出部构成片;37A-伸出部后面;37B- 伸出部侧面;40-角装饰件;41-辅助卡合片;42-卡合部;47-支承件 侧重合部(第二);49-结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基于附图详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是适用了本发明的陈列 柜1的整体立体图,图2是说明搁板装置7的架设状态的搁板装置7的放 大立体图。实施例的陈列柜1是在超市等店铺内陈列出售冷藏食品或生鲜 食品的柜子,如图1所示,至少邻接的两面至四面开口。
该陈列柜1由如下部分构成本体5,即:底座2,其在内部具备冷却 装置;立设部3,其设置于该底座2的大致中央部且具备管道;及檐状的 顶板4,其设置在该立设部3的上部且具备冷气的吹出口,在由这些底座 2、立设部3及顶板4围绕成的空间形成有用于陈列商品的陈列室6。
如图2所示,在构成本体5的立设部3的外面遍及上下地安装有多个 支柱8、9。本实施例的陈列柜1由于形成为平面矩形状,所以在立设部3 的角落部分别立设支柱8,并且在延伸于长度方向上的立设部3的外面还 立设支柱9。在该支柱9的外面,遍及上下方向并留有规定间隔地穿设有 多个卡合孔9A。卡合孔9A形成为上下较长的长孔形状,并能够卡脱自如 地卡止卡合爪12,所述卡合爪12形成于构成后述的搁板装置7的搁板支 承件11的后端。
在立设于角落部的支柱8安装沿着立设部3的外面而形成的背面板 10。该背面板10在立设部3的角落部即与支柱8的外面相当的位置形成 有角落安装面10A,该角落安装面10A以规定角度弯折形成,使得与在架 设于该背面板10上的搁板装置7的外端形成的角部7A相面对。而且,在 该角落安装面10A上遍及上下方向并留有规定间隔地穿设至少两列的多 个卡合孔10B。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立设部3的一面至少被两背面板 10围绕,在形成角落安装面10A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同样遍及上下方 向并留有规定间隔地穿设多个卡合孔10C。各卡合孔10B、10C与上述卡 合孔9A同样,都形成为上下较长的长孔形状,并能够卡脱自如地卡止卡 合爪12、20A、30A,所述卡合爪12、20A、30A形成于构成后述的搁板 装置的搁板支承件11、20、30的各自的后端。
而且,在由这些支柱8、支柱9支承的背面板10上,通过卡止多个搁 板装置7,而在陈列室6内架设多级搁板装置7。
以下,参考图3至图17对搁板装置7的结构、尤其对该搁板装置7 的角落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图3是搁板装置7的角落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4是第一搁板侧板21的立体图,图5是第二搁板侧板31的立体图,图 6是第一搁板支承件20的立体图,图7是第二搁板支承件30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一搁板支承件20和第二搁板支承件30重合了的状态的立体 图,图9是表示在图8的状态下构成第一搁板13的搁板侧板21的第一搁 板侧重合部24重合了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0是表示在图9的状态下构成 第二搁板14的搁板侧板31的第二搁板侧重合部34重合了的状态的立体 图,图11是图3的搁板装置7的纵剖面图,图12是表示各重合部的重合 关系的剖面放大图,图13是从下方观察搁板装置7的立体图,图14是第 二搁板14的立体图,图15是搁板装置7的角落部的局部透视放大俯视图, 图16是第二搁板14和角装饰件40的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7表示搁板装 置7的角部7A的局部侧视图。
架设于陈列室6中的隔板装置7由于安装于相对立设部3开口的两面 或四面,所以由相对各自的面设置的搁板和用于架设支承这些搁板的搁板 支承件11、20、30构成。此外,设邻接设置的一个搁板为搁板13(第一 搁板),设另一个为搁板14(第二搁板)。
搁板13、14由于安装于两面或四面的整个面上,所以邻接设置的搁 板13、14的对接的端面13A、14A相对立设部3或搁板13的与立设部3 平行地形成的外端以规定角度倾斜而形成。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对接的两 搁板13、14形成同样的倾斜角度,所以以如下方式倾斜地形成,即,与 立设部3的外面成大约135°的角度,与搁板13、14的平行于立设部3 而形成的外端成大约45°的角度。
搁板13、14由板制材料形成,分别形成载置商品的载置面15、和 通过该载置面的立设部3侧及顾客侧的端部向下方弯折而成的未图示的后 壁及前壁16(所述端面)。而且,在与第二搁板14对接的端面13A侧的 延伸于搁板13的深度方向上的侧端,安装搁板侧板(第一搁板侧板)21。 在与第一搁板13对接的端面14A侧的延伸于搁板14的深度方向上的侧 端,安装搁板侧板(第二搁板侧板)31。此外,在这些搁板14的位于另 一侧的侧端,安装形成为剖面大致L字状的未图示的搁板侧板。
第一搁板侧板21,如图4所示,是弯折形成为剖面大致L字状的钢 板制部件,并且由固定面22和侧面23构成,所述固定面22通过点焊等 固定于第一搁板13的侧端,所述侧面23通过该固定面22的位于搁板13 的端面13A侧的端部弯折到下方形成为大致直角而形成。在该侧面23的 前部形成有搁板侧重合部24(第一搁板侧重合部),所述搁板侧重合部24 的下端朝向形成固定面22的一侧的相反侧、即在该搁板侧板21安装于搁 板13的状态下与该搁板13的端面13A对接的搁板14的端面14A侧而弯 折成大致直角。由此,通过将该搁板侧板21安装于搁板13,从搁板13 的端面13A段落形成为阶梯状,构成该阶梯状的底边的边为搁板侧重合部 24。而且,在该搁板侧重合部24形成有上下贯通的结合件插入孔25。此 外,在固定面22形成的两个部位的切口22A、22A,是用于退避在固定该 搁板侧板21的搁板13的下面安装的加强部件26、26的切口。
第二搁板侧板31,如图5所示,是弯折形成为剖面大致L字状的钢 板制部件,并且由固定面32和侧面33构成,所述固定面32通过点焊等 固定于第二搁板14的侧端,所述侧面33通过该固定面32的位于搁板14 的端面14A侧的端部弯折到下方形成为大致直角而形成。在该侧面33的 前部形成有搁板侧重合部34(第二搁板侧重合部),所述搁板侧重合部34 的下端朝向形成固定面32的一侧而弯折成大致直角。由此,通过将该搁 板侧板31安装于搁板14,从搁板14的端面14A折回形成到下方,构成 该折回形成的底边的边为搁板侧重合部34。而且,在该搁板侧重合部34 形成有上下贯通的结合件插入孔35。此外,在固定面32形成的两个部位 的切口32A、32A,是用于退避在固定该搁板侧板31的搁板14的下面安 装的加强部件36、36的切口。
另外,在该搁板侧板31的侧面33的前端形成有与将在后面详述的形 成于搁板14上的伸出部17一起构成角部7A的伸出部构成片37。该伸出 部构成片37沿着伸出部17的端面弯折形成,且与搁板14的前壁16大致 平行地形成的伸出部后面37A、和通过该伸出部后面37A的前端在与所述 搁板14的前壁16的端面接近的方向上弯折成大致直角而成的伸出部侧面 37B连续地形成为一体。
由此,通过将该搁板侧板31安装于搁板14,伸出部构成片37与在搁 板14上形成的伸出部17的下面抵接,形成与该伸出部17的搁板13侧面 对的后面、及与搁板13的前壁16呈大致同一面的伸出部17的侧面。此 外,在这些伸出部后面37A及伸出部侧面37B对接的角落部形成有切口 37C、37C,该切口37C卡脱自如地卡止在后述的角装饰件40形成的辅助 卡合片41。
而且,如上述那样安装了搁板侧板21的搁板13被搁板支承件30(第 二搁板支承件)支承,卡止于背面板10,并且安装了搁板侧板31的搁板 14被搁板支承件20(第一搁板支承件)支承,卡止于背面板10。
在此,架设支承搁板14的搁板支承件20,如图6所示,是沿着搁板 14的侧端(端面14A)在深度方向上延伸形成的钢板制部件,后端形成多 个卡合爪20A,该卡合爪20A卡脱自如地卡止于在所述背面板10的角落 安装面10A上形成的卡合孔10B。另外,在该搁板支承件20的上端形成 有搁板支承面27,该搁板支承面27呈大致直角而向搁板14侧弯折,用于 支承搁板14及构成该搁板14的搁板侧板31。
进而,在该搁板支承件20上形成有搁板支承件前部28,该搁板支承 件前部28的前端以规定角度弯折到搁板14侧,之后再次与搁板侧板31 大致平行地弯折,在该搁板支承件前部28的下端形成有朝向另一侧的搁 板13的搁板侧板21侧大致弯折成直角的支承件侧重合部29(第一)。由 此,该支承件侧重合部29朝向另一方的搁板13的搁板侧板21及支承该 搁板13的搁板支承件30方向突出形成。而且,在该支承件侧重合部29 上形成有上下贯通的结合件插入孔44。此外,该搁板支承件前部28的上 端也形成有搁板支承面28A,该搁板支承面28A的上端大致呈直角而弯折 到搁板14侧,用于支承搁板14及构成该搁板14的搁板侧板31。
另一方面,架设支承搁板13的搁板支承件30,如图7所示,是沿着 搁板13的侧端(端面13A)在深度方向上延伸形成的钢板制部件,后端 形成多个卡合爪30A,该卡合爪30A卡脱自如地卡止于在所述背面板10 的角落安装面10A上形成的卡合孔10B。另外,在该搁板支承件30的上 端形成有搁板支承面45,该搁板支承面45大致呈直角而弯折到搁板13 侧,用于支承搁板13及构成该搁板13的搁板侧板21。
进而,在该搁板支承件30上形成有搁板支承件前部46,该搁板支承 件前部46的前端以规定角度弯折到搁板14侧,之后再次与搁板侧板21 大致平行地弯折,在该搁板支承件前部46的下端形成有朝向另一方的搁 板14的搁板侧板31侧弯折成大致直角的支承件侧重合部47(第二)。由 此,该支承件侧重合部47朝向另一方的搁板14的搁板侧板31及支承该 搁板14的搁板支承件20方向突出形成。而且,在该支承件侧重合部47 上形成有上下贯通的结合件插入孔48。此外,该搁板支承件前部46的上 端也形成有搁板支承面46A,该搁板支承面46A的上端大致呈直角而弯折 到搁板13侧,用于支承搁板13及构成该搁板13的搁板侧板21。
此外,如上所述,构成第一搁板13的搁板侧板21的第一搁板侧重合 部24、构成第二搁板14的搁板侧板31的第二搁板侧重合部34、架设支 承第一搁板13的第一搁板支承件30的第二支承件侧重合部47、和架设支 承第二搁板14的第二搁板支承件20的第一支承件侧重合部29,在本实施 例中,集中并结合在一个部位即搁板装置7的角部7A下方,不过这些各 重合部构成为从下按如下顺序重合:第一支承件侧重合部29、第二支承件 侧重合部47、第一搁板侧重合部24、第二搁板侧重合部34。
即,在这四个重合部之中,第一支承件侧重合部29最低且宽度尺寸 形成得大,接着,第二支承件侧重合部47较低形成且宽度尺寸形成得比 第一支承件侧重合部29小。另外,第一搁板侧重合部24能够从上方重合 于第二支承件侧重合部47,且形成该支承件侧重合部47的搁板支承件30 的搁板支承件前部46、和形成第一搁板侧重合部24的搁板侧板21的侧面 23的前部能够遍及前后地密接而形成。进而,第二搁板侧重合部34能够 从上方重合于第一搁板侧重合部24,且形成该第二搁板侧重合部34的搁 板侧板31的侧面33、和形成第一搁板侧重合部24的搁板侧板21的侧面 23形成为可以抵接或接近。
进而,在各重合部上形成的结合件插入孔25、35、48、44,都形成于 能够重合的位置。
通过以上的结构,在架设构成搁板装置7的搁板13、14时,首先, 使各自的搁板支承件20、30的卡合爪20A、30A与在背面板10的角落安 装面10A上形成的卡合孔10B卡合。此时,在角落安装面10A上遍及上 下方向地形成有至少两列卡合孔10B,使架设支承第一搁板13的第一搁 板支承件30与一方的列卡合,并且使架设支承第二搁板14的第二搁板支 承件20与另一方的列卡合。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由于朝 向附图在左侧架设第一搁板13,朝向附图在右侧架设第二搁板14,所以 在形成于角落安装面10A上的卡合孔10B的朝向附图形成于左侧的卡合 孔10C的列上架设第一搁板支承件30,在朝向附图形成于右侧的卡合孔 10C的列上架设第二搁板支承件20。
由此,由于在各搁板支承件20、30的前部形成有支承件侧重合部29、 47,所以使在第一搁板支承件30的前部形成的支承件侧重合部47重合于 在第二搁板支承件20的前部形成的支承件侧重合部29的上面(图8)。此 外,在该状态下,在第一搁板支承件30和第二搁板支承件20之间,由于 形成有重合的各重合部29、47,所以在深度方向上形成有规定间隔的间隙。
之后,从第一搁板支承件30的上方载置第一搁板13。此外,未被搁 板支承件30支承的一侧的搁板13的端部被搁板支承件11架设支承。此 时,由于在搁板13的与搁板14对接的一侧的端面13A设置有搁板侧板 21,所以该搁板侧板21的第一搁板侧重合部24重合在第一搁板支承件30 的支承件侧重合部47的上面(图9)。此外,此时,由于形成支承件侧重 合部47的搁板支承件30的搁板支承件前部46、和形成第一搁板侧重合部 24的搁板侧板21的侧面23的前部遍及前后地密接,所以搁板侧板21向 该搁板支承件30的架设支承稳定。另外,由于搁板侧板21的侧面23收 容在形成于各搁板支承部件20、30间的深度方向的间隙内,所以不成为 障碍。由此,第一搁板13只由第一搁板支承件30及另一搁板支承件11 载置就能被稳定地架设支承。
接着,从第二搁板支承件20的上方载置第二搁板14。此外,未被搁 板支承件20支承的一侧的搁板14的端部被搁板支承件11架设支承。此 时,由于在搁板14的与搁板13对接的一侧的端面14A设置有搁板侧板 31,所以该搁板侧板31的第二搁板侧重合部34重合在第一搁板侧重合部 47的上面(图10)。
在此,由于搁板侧重合部34从搁板14的端面14A折回形成到下方, 所以各重合部29、47、24、34重合的重合面被安装该搁板侧板31的搁板 14的载置面15遮蔽。另外,由于搁板侧板21的侧面23和搁板侧板31 的侧面33抵接或者接近,所以搁板13的载置面15和搁板14的载置面15 几乎没有阶梯而大致呈同一面。由此,能够使由第一搁板13及第二搁板 14形成的搁板装置7的角部7A形成为平坦状,能够实现陈列性能的提高、 及外观的提高。
此外,在该情况下,搁板侧板31的侧面33由于收容在形成于各搁板 支承部件20、30间的深度方向的间隙内,所以不成为障碍。由此,第二 搁板14只由第二搁板支承件20及另一搁板支承件11载置就能被稳定地 架设支承。
通过所述结构,载置重合第一支承件侧重合部29和第二支承件侧重 合部47,进而在形成支承件侧重合部47的搁板支承件30上载置第一搁板 13的搁板侧重合部24,在该搁板侧重合部24上载置重合被形成支承件侧 重合部29的搁板支承件20架设支承的第二搁板14的搁板侧重合部34, 由此,使各搁板13、14及支承件20、30结合,因此容易对位及装卸。
尤其,通过载置重合在各搁板支承件20、30上形成的各重合部29、 47,能够可靠且稳定地结合搁板支承件20、30。在该状态下,只将各搁板 13、14的各重合部24、34载置重合于在该搁板支承件20、30上形成的重 合部29、47,就能够使该搁板13、14的前端部分可靠地支承于搁板支承 件20、30。尤其,由于所述重合部29、47、24、34集中重合在一个部位, 所以能够通过与在背面板10的角落安装面10A上形成的卡合孔10B的卡 合,来稳定地安装搁板支承件20、30及搁板13、14。
因此,即使在由于搁板上的商品集中地载置在搁板13、14的前侧, 所以负载集中作用于搁板13、14的前端侧的情况下,也能够消除如下不 良情况:搁板13、14的后端移动到上方,搁板支承件20、30从背面板10 的卡止孔10B脱离,导致整个搁板13、14落下。由此,能够提高搁板的 可靠性。
另外,在各重合部29、47、24、34上形成的结合件插入孔25、35、 48、44由于都形成在能够重合的位置,所以从这些重合部的下方,经过各 结合件插入孔25、35、48、44插入结合件49,进行固定。
由此,利用一个结合件49可装卸地结合所有的重合部29、47、24、 34,由此可以更稳定且可靠地架设搁板13、14。另外,由于各重合部29、 47、24、34形成在搁板支承件20、30及搁板侧板21、31的前部,所以能 够容易地进行基于该结合部48的结合作业。
另一方面,如图14、图15所示,在与第一搁板13的端面13A相互 对接的第二搁板14的对接侧的前端部,形成朝向第一搁板13的端面13A 的前端侧伸出的伸出部17。该伸出部17与在所述搁板侧板31的侧面33 形成的伸出部构成片37一起构成搁板装置7的角部7A,在第二搁板14 的对接侧的端面14A的前端部分,与该端面14A形成钝角,并且形成为 与该第二搁板14的前壁16大致平行,该伸出部17的前端面17A构成为 与第二搁板14的前壁16大致正交。由此,该伸出部17的前端面构成为 与第一搁板13的前壁16呈大致同一面。
另外,在与第二搁板14的前壁16连续构成的伸出部17的前壁端部, 形成有能够卡脱自如地插入后述的角装饰件40的卡合部42的卡合孔16a。
另一方面,与第二搁板14的端面14A相互对接的第一搁板13的对接 侧的端面13A的前端部13B与伸出部17同样地形成为与第二搁板14的 前壁16大致平行,以便与同该第二搁板14的端面14A连续而形成的伸出 部17抵接。
由此,第一搁板13和第二搁板14相互对接的端面13A、14A,能够 通过在第二搁板14上形成的伸出部17、和在第一搁板13上形成的前端部 13B,容易地进行端面13a、14A的对接作业。另外,通过使搁板13、14 的端面13A、14A对接而形成的角部7A,由于是由在搁板14上形成的伸 出部17这一个部件构成的,所以与通过使两片搁板对接而构成前端部分 的角部的情况相比,不易产生尺寸误差,搁板的安装作业性提高。
此外,在该搁板14上形成的伸出部17,如上所述,通过在该搁板14 上安装的搁板侧板31的伸出部构成片37而形成与该伸出部17的搁板13 侧面对的后面(伸出部后面37A)、及与搁板13的前壁16呈大致同一面 的伸出部17的侧面(伸出部侧面37B)。
另一方面,在形成于各搁板13、14的立设部3侧的相反侧的端面上 的前壁16上,安装直线状的搁板装饰件18,该搁板装饰件18用于安装显 示卡,该显示卡用于显示在搁板装置7上陈列的陈列商品的价格和商品名。 而且,在该搁板装饰件18的内侧插入并立设有位于与前壁16之间且用于 防止陈列商品落下的护板19。
该搁板装饰件18由硬质合成树脂等成形,如图11所示,由后下 部的安装部18A、前上部的按压部18B及其下方的保持部18C构成,将安 装部18A卡合于在搁板13或14的前壁16的下端形成的凸缘16A,从而 搁板装饰件18安装于搁板13或14。
在该状态下,按压部18B在与搁板的前壁16之间留有间隔而相对, 在该间隔内从上方插入并立设护板19。另外,保持部18C呈凹陷到搁板 13或14侧的剖面圆弧状,在其前面上下端形成的槽间填入并保持未图示 的显示卡。
而且,在这些搁板装饰件18的相互对接的角部7A安装角装饰件40。 该角装饰件40具有与搁板装饰件18的剖面形状大致相同的剖面形状,且 与搁板装饰件18同样地由硬质合成树脂或铝等成形。
该角装饰件40具有与正交的两搁板装饰件18、18的各自的端面面对 的端面,并且朝向安装该角装饰件40的搁板14的前壁16突出而形成卡 合部42。另外,在该角装饰件40的一方的端面,在本实施例中,即与设 置于搁板13的前壁16上的搁板装饰件18面对的端面,形成辅助卡合片 41,该辅助卡合片41朝向与搁板14的前壁16方向大致相同的方向突出, 实际上,朝向与该搁板14的前壁16形成为大致同一面的伸出部侧面37B 突出。
根据所述结构,当在搁板13及14的前壁16上安装了搁板装饰件18、 18的状态下,在构成该搁板14的角部7A的伸出部17上安装该角装饰件 40。此时,通过将角装饰件40的卡合部42插入在伸出部17的前壁端部 形成的卡合孔16A而使其卡合,并使角装饰件40的辅助卡合片41辅助性 地卡合于在构成伸出部17的伸出部后面37A及伸出部侧面37B对接的角 落部形成的切口37C。
由此,角装饰件40的两端面,在抵接或接近于在各搁板13、14的前 壁16上安装的搁板装饰件18、18的端面的状态下,安装于搁板装置7的 角部7A。
此时,由于安装角装饰件40的伸出部17形成于一方的搁板14,所以 能够容易地进行角装饰件40的安装时的作业。尤其,在现有的搁板结构 中,由于角部是通过使搁板13、14的前端部分对接而形成的,所以难以 使搁板架设时的前端部分的对接位置恰好一致,角装饰件的安装作业烦杂 且角装饰件容易脱落,但根据该结构,由于角装饰件40是通过安装于一 方的搁板14而进行安装的,所以能够在不被搁板13、14的对位影响的情 况下进行角装饰件40的安装。由此,角装饰件40不易因在该搁板装置7 附近移动的人等接触而脱落,从而能够抑制该角装饰件40丢失的不良情 况。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角装饰件40的两端面是在抵接或接近于在各 搁板13、14的前壁16上安装的搁板装饰件18、18的端面的状态下安装 的,但并不限定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一方或两方的端面插入搁板装 饰件18和搁板前端16之间并重合的结构。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