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领域 / 发散冷却 / 专利数据
序号 专利名 申请号 申请日 公开(公告)号 公开(公告)日 发明人
101 蜂蜜冷却设备 CN201920047153.X 2019-01-11 CN210036027U 2020-02-07 吴昌霖
本实用新型的蜂蜜冷却设备,包括罐体,罐体上连接有文丘里管,罐体通过管道连接在文丘里管的喉部,文丘里管的入口段连接有,水泵连接有水箱,文丘里管的扩散段连接有冷却箱,冷却箱中设置有冷却管,冷却箱上依次连接有冷凝器压缩机,冷却箱与水箱之间设有螺旋管,冷却箱通过螺旋管与水箱连接,冷却箱中设置有发散盘,发散盘的形状为锅形,罐体上设置有搅动结构。水泵通过文丘里管将罐体中的热空气以及水箱的热水同时抽至冷却箱中,热水撞击发散盘并发散,热水与冷却箱中空气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热水冷却效率,另外,压缩机通过冷凝器对冷却箱中热水进行冷却,冷却箱中冷却后的冷却水重新给水泵供水,对罐体中蜂蜜达到循环冷却的效果。
102 一种洗羽绒加工方法 CN201210308890.3 2012-08-28 CN102808226A 2012-12-05 杨黔林
发明公开了一种洗羽绒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操作步骤:1、选料;2原料预分;3除灰;4洗涤;5脱水;6烘干;7冷却。采用上述方法加工的羽绒,蓬松、弹性好,手感柔软,无异味,具有轻柔保暖、吸湿发散的良好性能。
103 用于冷却低NOx燃烧器中的燃烧室/文丘里管的装置/方法 CN200810131634.5 2008-07-15 CN101349425A 2009-01-21 D·W·西蒙斯; W·K·赫斯勒; N·格鲁姆斯; J·勒贝格
发明涉及用于冷却低NOx燃烧器中的燃烧室/文丘里管的装置/方法。一种干式低氮化物排放的燃烧器包括预混合室和燃烧室。该燃烧器还包括文丘里管,其具有大致环形的壁并且位于预混合室与燃烧室之间,该环形壁包括限定收缩部分的汇聚壁部分和发散壁部分,已预混合的燃料与空气通过文丘里管到达燃烧室。该壁限定了用于冷却气流的通道,该通道沿燃烧室轴向延伸并具有使冷却气体流入燃烧室的出口。位于汇聚壁部分和发散壁部分处的多个入口将冷却气体吸入通道以产生冲击冷却效果。布置在入口的下游的多个紊流器与冷却气体相互作用以产生紊流冷却效果。燃烧器可在相当大的温度范围内被有效地点燃,以减少燃烧器的NOx排放。
104 具有引流装置的罩帽 CN202111069194.7 2021-09-13 CN113739201A 2021-12-03 王子叶; 李珊珊; 刘江帆; 张哲铭; 吕煊
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引流装置的罩帽,所述具有引流装置的罩帽包括罩帽外筒、罩帽挡板、罩帽面板和导流件,罩帽外筒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具有冷却气入口,冷却气通过冷却气入口通入罩帽外筒内并沿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流动,罩帽挡板设于罩帽外筒内并与罩帽外筒的内壁连接,罩帽挡板具有多个贯穿罩帽挡板的引流孔,引流孔允许冷却气通过,罩帽面板连接在罩帽外筒的第二端,罩帽面板具有多个贯穿罩帽面板的发散冷却孔,导流件具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一端与引流孔连通,导流通道的另一端朝向罩帽面板。本发明的具有引流装置的罩帽可以在减少发散冷却孔数量的同时,实现高效冷却。
105 用于光子治疗仪器的治疗仪手柄 CN202311525849.6 2023-11-16 CN117547736A 2024-02-13 李东
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光子治疗仪器的治疗仪手柄,包括有手柄本体、及设置在手柄本体上的发光结构、光源冷却结构、聚光结构及患部冷却结构,发光结构发出的大量光子反射并初步聚拢光束,接着初步整合的易发散的光束精准调节,最终经过滤后作用到皮肤表面,减少了发散的损失,增强了光的能量来增强光线的照射深度,同时使得能量分布更加均匀,能够更好地对患部皮肤冷却效果的精准控制并且不需要接触,除了避免了光通量损失和操作不便,本发明的结构进行了合理化布置,可以有效减小手柄重量,提升操作便携性,为长时间使用减轻操作负担。
106 具有引流装置的罩帽 CN202111069194.7 2021-09-13 CN113739201B 2023-02-17 王子叶; 李珊珊; 刘江帆; 张哲铭; 吕煊
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引流装置的罩帽,所述具有引流装置的罩帽包括罩帽外筒、罩帽挡板、罩帽面板和导流件,罩帽外筒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具有冷却气入口,冷却气通过冷却气入口通入罩帽外筒内并沿从第一端到第二端的方向流动,罩帽挡板设于罩帽外筒内并与罩帽外筒的内壁连接,罩帽挡板具有多个贯穿罩帽挡板的引流孔,引流孔允许冷却气通过,罩帽面板连接在罩帽外筒的第二端,罩帽面板具有多个贯穿罩帽面板的发散冷却孔,导流件具有导流通道,导流通道的一端与引流孔连通,导流通道的另一端朝向罩帽面板。本发明的具有引流装置的罩帽可以在减少发散冷却孔数量的同时,实现高效冷却。
107 用于冷却低NOx燃烧器中的燃烧室/文丘里管的装置/方法 CN200810131634.5 2008-07-15 CN101349425B 2012-06-27 D·W·西蒙斯; W·K·赫斯勒; N·格鲁姆斯; J·勒贝格
发明涉及用于冷却低NOx燃烧器中的燃烧室/文丘里管的装置/方法。一种干式低氮化物排放的燃烧器包括预混合室和燃烧室。该燃烧器还包括文丘里管,其具有大致环形的壁并且位于预混合室与燃烧室之间,该环形壁包括限定收缩部分的汇聚壁部分和发散壁部分,已预混合的燃料与空气通过文丘里管到达燃烧室。该壁限定了用于冷却气流的通道,该通道沿燃烧室轴向延伸并具有使冷却气体流入燃烧室的出口。位于汇聚壁部分和发散壁部分处的多个入口将冷却气体吸入通道以产生冲击冷却效果。布置在入口的下游的多个紊流器与冷却气体相互作用以产生紊流冷却效果。燃烧器可在相当大的温度范围内被有效地点燃,以减少燃烧器的NOx排放。
108 能够冷却的光烧结装置 CN201711272483.0 2017-12-05 CN108146065B 2020-05-12 李淳钟; 禹奉周
发明公开一种能够冷却的光烧结装置。光烧结装置包括发散光的发光部及具有配置所述发光部的内部孔且通过所述内部孔使水循环以冷却所述发光部的冷却部。本发明的光烧结装置能够同时进行干燥及烧结,大面积时也能够提高光烧结效率,提高光均匀度。
109 液晶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200710163000.3 2007-10-09 CN101165552A 2008-04-23 金永国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LCD),包括:LCD板,用于显示图像;背光单元,由多个发光二极管(LED)组成,用于向LCD板发射光;冷却扇,用于发散所述背光单元产生的热;风扇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冷却风扇;以及控制器,用于选择性地控制所述风扇驱动器或所述背光单元,以将所述冷却风扇的转速设置为与所述背光单元的亮度值相对应。
110 一种双层菱形交叉冷却结构 CN202110372851.9 2021-04-07 CN112963862A 2021-06-15 张群; 马晓曦; 王晓燕; 王紫欣; 高耀红
发明提供一种双层菱形交叉冷却结构,由冲击孔壁和发散孔壁组成,两壁内部交叉分布了一定直径的冷却管道,冲击孔呈菱形分布在冷却通道的交叉点之上。这种复合冷却结构的压损失小,冷却效率高,内部冷却通道显著提高了换热面积且引走了一部分气流,降低了小孔出流速度,增强扩散能力,从而增强了冷却效果。从而使冷却气流的冷却能力更好的发挥,提高燃烧室的使用寿命。
111 能够冷却的光烧结装置 CN201711272483.0 2017-12-05 CN108146065A 2018-06-12 李淳钟; 禹奉周
发明公开一种能够冷却的光烧结装置。光烧结装置包括发散光的发光部及具有配置所述发光部的内部孔且通过所述内部孔使水循环以冷却所述发光部的冷却部。本发明的光烧结装置能够同时进行干燥及烧结,大面积时也能够提高光烧结效率,提高光均匀度。
112 一种用于火焰筒头部及涡流器的组合冷却结构 CN202311158172.7 2023-09-08 CN117346182A 2024-01-05 朱诚; 于小兵; 卢铭涛; 陈思; 蒋坤呈
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火焰筒头部及涡流器的组合冷却结构,包括:冷却气紧贴隔热屏内壁形成冷却气膜再流到内整流罩内壁形成冷却气膜、扩张段构成的套筒内壁及外壁形成气膜的组合冷却结构。从头部冷却斜孔排出的冷却气紧贴隔热屏内壁形成冷却气膜再流到内整流罩内壁形成冷却气膜;冷却气从收缩段冷却孔、扩张段冷却孔及壁内多斜孔排出能在伸入火焰筒头部的扩张段内壁及外壁紧贴形成冷却气膜,并结合扩张段为从收缩段向隔热屏由厚变薄的结构,保证了扩张段构成的套筒内壁及外壁形成气膜保护处在火焰筒头部的燃烧室内壁空间的安全性,解决了冲击式发散排出的冷却气不能紧贴火焰筒头部燃烧室的整流罩内壁及涡流器伸入段的内外壁形成气膜保护的问题。
113 一种应用于冷却系统的监测方法及装置 CN202410067057.7 2024-01-16 CN117905570A 2024-04-19 林承伯; 吴广权; 何炎迎; 董春艳; 李子清; 郭佳倩
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冷却系统的监测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获取冷却系统中膨胀箱对应的新增热量值;其中,新增热量值表征冷却系统发散至膨胀水箱的热量;根据膨胀水箱的液位阈值和新增热量值计算膨胀水箱对应的冷却液温度阈值;若获取到的膨胀水箱内的冷却液温度值超过冷却液温度阈值,则发出用于表征冷却系统中冷却液泄漏的报警信号。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通过新增热量值确认冷却系统中冷却液是否发生泄漏,并且在确认冷却系统中冷却液泄漏后能够及时告知操作人员,便于操作人员进一步处理,避免由于冷却系统中冷却液含量过低引发安全事故。
114 热分析装置 CN201810428807.3 2018-05-08 CN108931552B 2022-03-11 则武弘一郎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降低试样的周围温度的热分析装置。【解决手段】具备:冷却套(20),其配置在试样加热单元(10)的周围,使冷却介质在内部循环,并通过冷却介质对从试样加热单元(10)向周围发散的热进行吸热;以及导热构件,其与试样加热单元(10)及冷却套(20)这双方接触来将来自该试样加热单元(10)的热传导到冷却套(20)。导热构件包括:搭载冷却套(20)的冷却(21);以及与该冷却块(21)及试样加热单元(10)这双方接触的热阻体(22)。
115 热分析装置 CN201810428807.3 2018-05-08 CN108931552A 2018-12-04 则武弘一郎
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高效地降低试样的周围温度的热分析装置。【解决手段】具备:冷却套(20),其配置在试样加热单元(10)的周围,使冷却介质在内部循环,并通过冷却介质对从试样加热单元(10)向周围发散的热进行吸热;以及导热构件,其与试样加热单元(10)及冷却套(20)这双方接触来将来自该试样加热单元(10)的热传导到冷却套(20)。导热构件包括:搭载冷却套(20)的冷却(21);以及与该冷却块(21)及试样加热单元(10)这双方接触的热阻体(22)。
116 电池组和车辆加热装置 CN201310581251.9 2013-11-19 CN103840233A 2014-06-04 八木亮介; 吉田充伸; 石井惠奈; 杉山畅克
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组,包括:电池模(6),该电池模块(6)容纳单元电池;热储存部分(11),该热储存部分包括热储存容器,该热储存容器接收热储存部件(13);冷却通道,热储存部分的热量通过该冷却通道而发散和排出;以及冷却源,该冷却源冷却热储存部分。热储存部件(13)在从固态变化成液态时吸收热量,并在从液态变化成固态时散发热量。热储存容器(12)与电池模块(6)热连接。驱动该冷却源(21)以使得冷却介质循环至冷却通道(18a、18b),且通过通道(18a、18b)排出的热储存部分(11)的热量被排出至外部。
117 传热元件、具有该元件的冷却装置和电子装置 CN03159451.4 2003-09-25 CN1494371A 2004-05-05 桥本寿雄
一种传热元件,包括:容器,该容器有用于接收由发热元件产生的热量的热输入部分以及用于将热量向外发散的热输出部分;以及可冷凝工作流体,该可冷凝工作流体真空密封在容器中,以便将由热输入部分接收的热量传递给热输出部分,且该可冷凝工作流体通过毛细作用部件而在热输入部分和热输出部分之间运动。该容器由包含导热材料的树脂构成。一种冷却装置,包括:传热元件;散热器,该散热器布置在热输出部分附近,以便发散从热输出部分接收的热量;以及扇,用于向散热器供给冷却空气。
118 带电粒子光刻系统和射束产生器 CN201380036065.5 2013-05-14 CN104520968B 2017-07-07 A.H.V.范维恩; W.H.厄尔巴努斯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曝光目标的带电粒子光刻系统。该系统包含带电粒子射束产生器,用于产生带电粒子射束;孔径阵列(6),用于从该带电粒子射束形成多个子射束;以及子射束投射器(12),用于将该子射束投射在该目标的表面上。带电粒子射束产生器包含带电粒子源(3),用于产生发散的带电粒子射束;准直器系统(5a、5b、5c、5d;72;300),用于折射该发散的带电粒子射束;以及冷却配置(203),用于移除来自该准直器系统的热量,该冷却配置包括包围准直器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的主体。
119 带电粒子光刻系统和射束产生器 CN201380036065.5 2013-05-14 CN104520968A 2015-04-15 A.H.V.范维恩; W.H.厄尔巴努斯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曝光目标的带电粒子光刻系统。该系统包含带电粒子射束产生器,用于产生带电粒子射束;孔径阵列(6),用于从该带电粒子射束形成多个子射束;以及子射束投射器(12),用于将该子射束投射在该目标的表面上。带电粒子射束产生器包含带电粒子源(3),用于产生发散的带电粒子射束;准直器系统(5a、5b、5c、5d;72;300),用于折射该发散的带电粒子射束;以及冷却配置(203),用于移除来自该准直器系统的热量,该冷却配置包括包围准直器系统的至少一部分的主体。
120 一种改进的吸塑机速冷装置 CN202122340709.4 2021-09-26 CN216610017U 2022-05-27 韦钞琼; 黄翠霖; 蓝柳宁; 吴家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吸塑机速冷装置,属于箱内胆生产技术领域,其包括底座、放置架、吹装置以及雾化装置;放置架设置在底座上,吹风装置包括发散箱、吹风机以及降温器;发散箱设置在放置架的正上方,发散箱的底面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风孔;吹风机的出风口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发散箱相连,进风口通过第二连接管与降温器相连;降温器包括壳体,壳体一侧均匀布设有若干个进气筒,进气筒呈喇叭状,且其小径端朝内设置;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器和发散管;发散管设置在发散箱的底面中部,并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喷雾孔,雾化器通过第三连接管与发散管相连;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冷却工位对成型后的冰箱内胆降温效果不佳的问题。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