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装置及方法

专利类型 发明公开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专利有效性 实质审查 当前状态 实质审查
申请号 CN202410806562.9 申请日 2024-06-21
公开(公告)号 CN118680114A 公开(公告)日 2024-09-24
申请人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申请人类型 科研院所
发明人 何杰; 万利涛; 张东旭; 史会来; 李彬; 平洪领; 第一发明人 何杰
权利人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权利人类型 科研院所
当前权利人 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当前权利人类型 科研院所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浙江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浙江省舟山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区盐仓街道兴舟大道西段10号第二层202室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316021
主IPC国际分类 A01K63/04 所有IPC国际分类 A01K63/04C02F9/00A01K63/00C02F1/00C02F1/461C02F1/46C02F1/30C02F103/20
专利引用数量 0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9 专利文献类型 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国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专利代理人 叶帅东;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海 水 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 净化 装置及方法,涉及 水产养殖 净化设备技术领域,用以解决在水产养殖各生长周期内培育用 水循环 适用性较差及其净化流通较为 迟滞 的问题。本发明主要通过设置气举放气座、气举动 力 管座、分隔输入腔以及循环过滤网,降低了养殖水在净化通路循环迟滞的可能,降低了养殖水进入循环通路未发挥养殖效用的水量占比。通过设置分隔槽、连通滤网、循环过滤网、气举输出腔、净化输出管、净化集成箱以及净化输入管,降低了养殖用水循环对造成液面突变的 波动 ,能提高体积差异的养殖活体分选的效率,提高养殖水的效用避免浪费水资源。
权利要求

1.一种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装置,包括养殖槽(10),所述养殖槽(10)内设有培育腔(11),所述养殖槽(10)下端设有循环管(12),所述循环管(12)上端固定连接有气举输出管(16),所述循环管(12)内设有气举放气座(14)和气举动管座(15),所述气举输出管(16)上端设有分隔输入腔(18),所述气举输出管(16)内固定连接有循环过滤网(19),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输入腔(18)和所述循环过滤网(19)均位于所述培育腔(11)内,所述气举输出管(16)下端固定连接有净化输入管(62),所述净化输入管(62)一端固定连接有净化集成箱(60),所述净化集成箱(60)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净化输出管(61),所述培育腔(11)侧壁内固定连接所述净化输出管(61)。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海水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养殖槽(10)下端设有限流机构(30),所述限流机构(30)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培育腔(11)下端壁内的限流座(31),所述培育腔(11)侧壁上设有分隔槽(21),所述分隔槽(21)内固定连接有连通滤网(22),所述限流座(31)内设有限流腔(32),所述限流腔(32)侧壁内转动连接有两组对称布置的弹性联轴器(40),所述弹性联轴器(40)一端固定连接有回推轴(34),所述回推轴(34)上固定连接有限流开闭筒(33),所述限流腔(32)侧壁内固定连接有引导斜(35),所述引导斜块(35)下端滑动连接所述限流开闭筒(33),所述限流腔(32)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循环管(12)。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海水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座(31)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回推微电机(38),所述回推微电机(38)动力连接所述弹性联轴器(40)。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海水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流腔(32)内在两个所述回推轴(34)分离方向的所述回推轴(34)径向方向上滑动连接有调节架(36),所述调节架(36)上端转动连接所述回推轴(34),所述限流腔(32)侧壁内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37),所述调节螺杆(37)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架(36)。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海水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举输出管(16)下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流通罩(20),所述收集流通罩(20)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净化输入管(62)。
6.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海水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集成箱(60)内设有净化工作腔(63),所述净化工作腔(63)内设有电解套筒(64),所述电解套筒(64)内设有电解工作腔(70),所述电解工作腔(70)内固定连接有电解发生器(71),所述电解发生器(71)上设有电解极片(72),所述电解工作腔(70)与所述净化输出管(61)互相连通,所述净化工作腔(63)内设有净化反应座(80),所述净化输出管(61)水流输入端固定连接净化反应座(80),所述净化反应座(80)上端固定连接有净化剂管(81)。
7.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一种海水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工作腔(63)内固定连接有缓冲箱(90),所述缓冲箱(90)水流输出端转动连接所述电解套筒(64),所述电解套筒(64)上固定连接有电磁转子(69),所述净化工作腔(63)侧壁内固定连接有电磁定子(68),所述缓冲箱(90)内设有缓冲腔(91),所述缓冲腔(91)水流输入端侧壁内固定连接所述净化输入管(62),所述缓冲腔(91)水流输出端侧壁内设有电解导通孔(95),所述电解导通孔(95)能与所述电解工作腔(70)互相连通,所述电解导通孔(95)与所述电解套筒(64)的轴线之间留有间距,所述电解套筒(64)一端转动连接有接线刷圈(66),所述接线刷圈(66)上固定连接有接线集成座(67),所述电解套筒(64)水流输出端端面转动连接有电解输出筒(82),所述电解输出筒(82)水流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净化输出管(61)。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一种海水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91)侧壁内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94),所述缓冲弹簧(9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滑板(92),所述缓冲腔(91)内在水流流动方向上滑动连接所述缓冲滑板(92),所述缓冲滑板(92)内设有电解流通孔(93)。
9.一种海水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海水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装置,所述一种海水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方法包括:
养殖水主循环工作,养殖槽(10)内的养殖水通过循环管(12)传输,然后通过气举输出管(16)输出回流至养殖槽(10)内,完成养殖水主循环工作。

说明书全文

一种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净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海水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通常情况下,蟹类水产活体的生长效果通过人工培育的方式提高,从而相较于自然捕捞获得质量和数量更好更多的蟹类水产活体;由于水资源的短缺和场地限制,常规的水产养殖培育设备需要人工换水水产养殖收效不佳。
[0003] 目前,蟹苗水产养殖活体,大多是生长到较好喂养条件的水产养殖活体才规模化选育,大多培育设备需要这些活体生长一段时间体积增后才方便用水产养殖设备脱离自然水域条件进行人工选育;水产养殖设备对养殖水的处理是养殖工作中关键的一环,根据培育用水的补充方式可分为循环式和单向流动式两种,单向流动的培育用水对水资源的浪费较为严重,甚至会排放造成污染。
[0004] 现有技术中,循环式使用的培育用水量相对较少,单向流动式的水产养殖设备依靠净化流动的水再次传输进入养殖设备中使用形成循环效果,但是这些对蟹苗、鱼苗等体积较小的养殖活体培育用水的净化处理速度较慢,甚至难以安全的形成净化循环,并且培育用水的净化依赖配设单独的净化设备,进行阶段性的净化和补充溶解后才能继续进入养殖用水循环中,净化循环较为迟滞
[0005] 现有技术中,例如韩国发明专利KR101889731B1公开了一种养殖生物和废渣分离回收装置,该发明专利中,利用倾斜的底壁收集沉降的固体杂质,并通过管道引导流通至气举位置抬升形成流动,然后在气举输出位置上配设开口和倾斜的滤网,将养殖活体和流动的固体杂质颗粒通过滤网分离,从而将养殖空间内的养殖用水中的固体杂质收集净化处理;该发明专利可能存在养殖活体体积较小的情况下在回收通道中吸入养殖活体过滤净化造成损失,并且对养殖用水的浪费核能较为严重。
[0006] 例如韩国发明专利KR101410665B1,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水质改善装置和方法,该发明专利中,利用电极对培育用水进行电解,从而完成水产养殖水质净化,并配合冲入气体补充溶解氧保持补充用的循环水的清洁和溶解氧含量,该发明专利可能对水产养殖培育用水循环流动有较高的要求,难以直接配设在水产养殖设备中使用,可能存在从养殖空间内分离养殖活体和杂质的循环流动预处理压较大的情况导致设备使用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水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装置及方法,以解决在水产养殖各生长周期内培育用水循环适用性较差及其净化流通较为迟滞的问题。
[000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海水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装置,包括养殖槽,养殖槽内设有培育腔,养殖槽下端设有循环管,循环管上端固定连接有气举输出管,培育腔侧壁内固定连接气举输出管,循环管内设有气举放气座和气举动力管座,气举输出管上端设有分隔输入腔,气举输出管内固定连接有循环过滤网,循环过滤网与分隔输入腔在气举输出管轴线方向上处于同一位置处,分隔输入腔和循环过滤网均位于培育腔内,气举输出管下端固定连接有净化输入管,净化输入管一端固定连接有净化集成箱,净化集成箱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净化输出管,培育腔侧壁内固定连接净化输出管;
通过设置气举放气座、气举动力管座、分隔输入腔以及循环过滤网,能降低养殖活体对养殖水循环流通的阻塞及其对养殖活体造成损伤的可能,降低了养殖水在净化通路循环迟滞的可能;降低了养殖水循环流动造成养殖空间出现局部缺水的可能,降低了养殖水进入循环通路未发挥养殖效用的水量占比,降低了养殖水循环对水产养殖培育环境的影响;
通过设置循环过滤网、气举输出腔、净化输出管、净化集成箱以及净化输入管,降低了养殖用水循环对造成液面突变的波动,能提高体积差异的养殖活体分选的效率,提高水产养殖活体生长质量的控制效果;降低了净化循环造成的养殖水体流失占比,提高养殖水的效用避免浪费水资源。
[0009] 优选地,养殖槽下端设有限流机构,限流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培育腔下端壁内的限流座,限流座内设有限流腔,培育腔侧壁上设有分隔槽,分隔槽内固定连接有连通滤网,连通滤网位于分隔输入腔下侧,限流腔侧壁内转动连接有两组对称布置的弹性联轴器,弹性联轴器一端固定连接有回推轴,回推轴上固定连接有限流开闭筒,限流开闭筒使用弹性材料制成,限流腔侧壁内固定连接有引导斜,引导斜块下端滑动连接限流开闭筒,限流腔下端固定连接循环管;通过设置限流开闭筒、限流腔、分隔槽以及连通滤网,降低了养殖空间内生长状况不佳的养殖活体被自然选择淘汰的可能,降低了养殖水净化处理压力。
[0010] 优选地,限流座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回推微电机,回推微电机动力连接弹性联轴器;提高了养殖水循环的流动顺畅性,提高了养殖水循环的安全性。
[0011] 优选地,限流腔内在两个回推轴分离方向的回推轴径向方向上滑动连接有调节架,调节架上端转动连接回推轴,限流腔侧壁内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调节螺杆一端转动连接调节架;通过设置弹性联轴器、回推轴、限流开闭筒、调节螺杆以及调节架,提高了养殖水循环在各个生长周期内的适用性和可靠性,提高了养殖空间内生长体积差异的活体分选效率。
[0012] 优选地,气举输出管下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流通罩,收集流通罩下端固定连接净化输入管;降低了固体杂质滞留影响养殖水流动的可能,提高了养殖水循环流通稳定性
[0013] 优选地,净化集成箱内设有净化工作腔,净化工作腔内设有电解套筒,电解套筒内设有电解工作腔,电解工作腔内固定连接有电解发生器,电解发生器上设有电解极片,电解工作腔与净化输出管互相连通,净化工作腔内设有净化反应座,净化输出管水流输入端固定连接净化反应座,净化反应座上端固定连接有净化剂管;通过设置电解发生器、电解极片、净化输入管、电解工作腔以及循环过滤网,提高了电解净化的速率和净化质量,降低了循环水中溶解性污染杂质的净化处理压力。
[0014] 优选地,净化工作腔内固定连接有缓冲箱,缓冲箱水流输出端转动连接电解套筒,电解套筒上固定连接有电磁转子,净化工作腔侧壁内固定连接有电磁定子,缓冲箱内设有缓冲腔,缓冲腔水流输入端侧壁内固定连接净化输入管,缓冲腔水流输出端侧壁内设有电解导通孔,电解导通孔能与电解工作腔互相连通,电解导通孔与电解套筒的轴线之间留有间距,电解套筒一端转动连接有接线刷圈,接线刷圈上固定连接有接线集成座,电解套筒水流输出端端面转动连接有电解输出筒,电解输出筒水流输出端固定连接净化输出管;通过设置电磁定子、电磁转子、电解套筒、电解工作腔、缓冲箱以及电解导通孔,提高了电解净化循环养殖水的安全性,提高了养殖用水循环净化流通的速度。
[0015] 优选地,缓冲腔侧壁内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滑板,缓冲腔内在水流流动方向上滑动连接缓冲滑板,缓冲滑板内设有电解流通孔;通过设置缓冲滑板、缓冲弹簧、电解套筒、电解导通孔、电解工作腔以及缓冲腔,降低了养殖水循环产生的流体冲击对养殖空间的影响,提高水产养殖设备养殖用水循环可靠性和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0017] 图1为本发明一种海水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装置的整体装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一种海水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装置的主视示意图;
图3是图2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海水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的右视示意图;
图6是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5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4中净化集成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缓冲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9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 附图标号:养殖槽10;培育腔11;循环管12;气举腔13;气举放气座14;气举动力管座15;气举输出管16;气举输出腔17;分隔输入腔18;循环过滤网19;收集流通罩20;分隔槽21;连通滤网22;限流机构30;限流座31;限流腔32;限流开闭筒33;回推轴34;引导斜块35;
调节架36;调节螺杆37;回推微电机38;弹性联轴器40;净化集成箱60;净化输出管61;净化输入管62;净化工作腔63;电解套筒64;接线刷圈66;接线集成座67;电磁定子68;电磁转子
69;电解工作腔70;电解发生器71;电解极片72;净化反应座80;净化剂管81;电解输出筒82;
缓冲箱90;缓冲腔91;缓冲滑板92;电解流通孔93;缓冲弹簧94;电解导通孔95。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20]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所涉及的概念进行说明。在此需要指出的是,以下对各个概念的说明,仅为了使本申请的内容更加容易理解,并不表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同时,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0021] 实施例一参照附图1至附图5以及附图7所示,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海水蟹类苗种培育用水的自循环自净化装置,包括养殖槽10,养殖槽10内设有培育腔11,养殖槽10下端设有循环管
12,循环管12内设有气举腔13,循环管12上端固定连接有气举输出管16,气举输出管16内设有气举输出腔17,培育腔11右端壁内固定连接气举输出管16,循环管12内设有气举放气座
14和气举动力管座15,气举动力管座15下端固定连接气举放气座14,气举动力管座15通过管道连接有气升动力压缩气体,气举输出管16上端设有分隔输入腔18,分隔输入腔18位于气举输出腔17上端壁内,气举输出腔17通过分隔输入腔18与培育腔11连通,气举输出腔17左端壁密封,气举输出管16内固定连接有循环过滤网19,循环过滤网19左端固定连接在分隔输入腔18左端壁内,循环过滤网19右端固定连接在气举输出腔17下端壁内,循环过滤网
19和气举输出管16连接位置处采用倒圆的轮廓,减少对从气举输出腔17经过分隔输入腔
18回流至培育腔11的活物的损伤,循环过滤网19与分隔输入腔18在气举输出管16轴线方向上处于同一位置处,循环过滤网19在气举输出腔17内倾斜设置,循环过滤网19的倾斜朝向能将气举输出腔17内输出的流体流动方向导向为指向分隔输入腔18的方向,便于水产养殖活体从气举输出腔17内穿过分隔输入腔18以及便于过滤分离从气举输出腔17右端跟随气举放气座14和气举动力管座15气举传输而流出的固体杂质,分隔输入腔18和循环过滤网19均位于培育腔11内,通过分隔输入腔18流通输出的活体和混合水流能回落至培育腔11内,气举输出管16下端固定连接有净化输入管62,气举输出腔17输出的另一部分水流经过循环过滤网19过滤筛分后穿过循环过滤网19再进入净化输入管62中流通,净化输入管62与气举输出腔17内位于循环过滤网19左侧的空间连通,净化输入管62一端固定连接有净化集成箱
60,净化集成箱60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净化输出管61,培育腔11侧壁内固定连接净化输出管
61,培育腔11右端壁内固定连接有分隔槽21,分隔槽21下端壁内固定连接有连通滤网22,连通滤网22位于分隔输入腔18下侧;
培育腔11内的养殖用水循环时,通过气动动力连接至气举动力管座15,并将动力气体通过气举放气座14在气举腔13内释放,在气举腔13右段纵向空间内水流受气体膨胀影响而上升,将培育腔11内流入气举腔13左段横向空间内的养殖用水和进入其中的杂物一起向上输送进入气举输出腔17,气举输出腔17中的养殖水和其杂物的混合物在气举输出腔17内流经循环过滤网19上侧空间,此时通过气举放气座14和气举动力管座15在气举腔13内气举传输的水产养殖活体在循环过滤网19的倾斜引导下跟随一部分水流越过分隔输入腔18进入培育腔11内,其中排泄物、饵料等固体杂质沉降穿过循环过滤网19后被净化输入管62输送离开,然后经过净化集成箱60的净化处理后,这部分清洁和补充溶解氧的循环水通过净化输出管61输送回培育腔11空间内再次用于水产养殖;
其中,跟随水流越过分隔输入腔18的水产养殖活体掉落在分隔槽21内,通过分隔输入腔18流入分隔槽21的水流穿过连通滤网22后混合在培育腔11空间内,分隔槽21能将进入养殖水循环通路中的活体收集归纳在其中与培育腔11内分隔槽21下侧空间内的活体经过连通滤网22的水体连通共养,循环过滤网19配合气举输出腔17内气举流动的循环水,能分选出一部分生长体积相对较小的活体,并在养殖水循环的过程中将鱼苗、蟹苗等养殖活体的排泄物或残余饵料等固体杂质污染物过滤收集,然后通过净化输入管62传输至净化集成箱60中净化处理,并将清洁后的养殖水通过净化输出管61回流输送至培育腔11内继续使用;
通过设置循环过滤网19和分隔输入腔18,能将在气举动力管座15和气举放气座14的气举输送方式在循环管12和气举输出管16中流动的水产养殖用水、养殖活体以及排泄物等固体杂质混合传输介质分流,将其中的养殖活体跟随一部分水流通过循环过滤网19输送回培育腔11内,避免进入循环通路的养殖活体聚集造成堵塞,在水产养殖水在循环的过程中,能降低养殖活体对养殖水循环流通的阻塞,同时也能降低养殖水循环工作对养殖活体造成损伤的可能,降低了养殖水在净化通路循环迟滞的可能;
在养殖水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参与循环的养殖水占比较低,并且循环通路中一部分流动的养殖水直接输出回流至养殖空间内,能降低养殖水循环流动造成养殖空间出现局部缺水的可能,能降低进入循环通路的养殖水量,降低养殖水进入循环通路未发挥养殖效用的水量占比,降低了养殖水循环对水产养殖培育环境的影响;
此外,通过设置分隔槽21和连通滤网22,能将进入循环通路的养殖活体分隔在养殖空间内,并将经过循环的养殖水连通至养殖空间,进一步降低了养殖用水循环对造成液面突变的波动,能提高体积差异的养殖活体分选的效率,提高水产养殖活体生长质量的控制效果;
同时,循环过滤网19将气举输出腔17输出的混合传输介质中的养殖活体排泄物、残余饲料等固体杂质在水流带动和重力作用下过滤后流入净化输入管62中,经过净化集成箱60和净化输出管61净化处理后回流至培育腔11内重复使用,能降低净化循环造成的养殖水体流失占比,提高养殖水的效用避免浪费水资源。
[0022] 参照附图4至附图6以及附图8所示,养殖槽10下端设有限流机构30,限流机构30包括固定连接在培育腔11下端壁内的限流座31,限流座31内设有限流腔32,限流腔32上端面设有与培育腔11底壁斜度相适应的调节螺杆37,限流腔32侧壁内转动连接有两组对称布置的弹性联轴器40,每组弹性联轴器40内固定连接有回推轴34,两个回推轴34上均固定连接有限流开闭筒33,两个限流开闭筒33之间留有间隙,限流开闭筒33使用弹性材料制成,限流腔32侧壁内固定连接有引导斜块35,引导斜块35的上端面斜度与所述调节螺杆37互相适应,引导斜块35下端滑动连接限流开闭筒33,限流腔32下端固定连接循环管12,培育腔11通过限流腔32与气举腔13连通;通过两个限流开闭筒33之间的间隙允许大多数的养殖活体排泄物和小粒径的残余饲料等固体杂质以及体积相对较小的一部分养殖活体通过,限流腔32能流通大部分固体杂质进入净化循环通道,同时配合分隔槽21和连通滤网22的收集,能将生长状况较差发育体积较小的一部分养殖活体排出培育腔11内下端的主要养殖空间,降低养殖空间内生长状况不佳的养殖活体被自然选择淘汰的可能,降低了养殖活体死亡的可能,降低了养殖水净化处理压力。
[0023] 限流座31外侧面固定连接有回推微电机38,回推微电机38动力连接弹性联轴器40,引导斜块35靠近限流腔32的流通位置的一端可采用弹性材料制成,降低对养殖活体的机械损伤;
通过设置回推微电机38驱动弹性联轴器40带动回推轴34和限流开闭筒33朝向培育腔11方向转动,能将聚集在培育腔11底部的养殖活体限流腔32在两个限流开闭筒33之间的流通通路入口处推回培育腔11内,并在引导斜块35的引导作用和气举腔13内的流通吸力辅助下,将培育腔11底部的固体杂质、养殖水以及部分养殖活体顺利引导进入循环通路中,提高了养殖水循环的流动顺畅性,降低了养殖水循环流动对养殖活体的损伤,提高了养殖水循环的安全性。
[0024] 限流腔32内在两个回推轴34分离方向的回推轴34径向方向上滑动连接有调节架36,调节架36上端转动连接回推轴34,限流腔32侧壁内转动连接有调节螺杆37,调节螺杆37一端转动连接调节架36;
在弹性联轴器40的弹性范围内回推轴34可以相对弹性联轴器40具有偏距,通过设置调节螺杆37转动带动调节架36滑动,从而能带动回推轴34和限流开闭筒33相对弹性联轴器40偏移,调节螺杆37能转动提供回推轴34和限流开闭筒33相对弹性联轴器40偏移的无级移动驱动,带动无级调整两个限流开闭筒33之间的间距大小,从而在养殖活体各个培育生长周期内,控制进入两个限流开闭筒33之间的流通间隙大小,从而调整分选进入循环通路的养殖活体体积大小,能适应多种水产养殖活体的养殖水循环分选控制,能适应各个培育周期的分选体积大小,提高了养殖水循环在各个生长周期内的适用性和可靠性,并能进一步提高养殖空间内生长体积差异的活体分选效率。
[0025] 参照附图7所示,气举输出管16下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流通罩20,收集流通罩20下端固定连接净化输入管62,收集流通罩20内部流通的通道能引导循环过滤网19过滤后输入的固体杂质向下汇集,降低了固体杂质滞留影响养殖水流动的可能,提高了养殖水循环流通稳定性。
[0026] 参照附图9至附图11所示,净化集成箱60内设有净化工作腔63,净化工作腔63内设有电解套筒64,电解套筒64转动连接在净化工作腔63侧壁内,电解套筒64内设有圆周均布的一组电解工作腔70,每个电解工作腔70内均固定连接有电解发生器71,电解发生器71上设有电解极片72,电解极片72位于电解工作腔70内与其中流通的水体接触,电解工作腔70与净化输出管61互相连通,净化输出管61左端固定连接有净化反应座80,净化反应座80上端固定连接有净化剂管81,净化剂管81可将净化循环水中的氮类污染物的药剂以及溶解氧补充剂等净化剂通入净化反应座80内,对流经净化反应座80的养殖循环水进行净化处理;电磁波根据频率大小按频率低的顺序分为电波(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光)、紫外线、X射线、伽射线等,电磁波中的长波尤其在水中传播速度快、时间长,受振荡频率的电性或结构性谐振作用,可对水中所含污染物起到粉碎微生物、细菌等灭菌的作用;通过设置电解发生器71驱动电解极片72产生电磁波,将通过净化输入管62流通进入电解工作腔70内的循环养殖水电解,从而净化处理被循环过滤网19过滤后循环水中的粒径更小的固体杂质,并预先电解净化电解工作腔70中流通的循环水中的一部分溶解性杂质,通过功率变化等电气控制,能提高电解净化的速率和净化质量,提高了养殖水中固体杂质的净化程度和净化控制的便捷性,降低了循环水中溶解性污染杂质的净化处理压力。
[0027] 净化工作腔63内固定连接有缓冲箱90,缓冲箱90右端转动连接电解套筒64,电解套筒64上固定连接有电磁转子69,净化工作腔63侧壁内固定连接有电磁定子68,电磁定子68的位置与电磁转子69互相配合,缓冲箱90内设有缓冲腔91,缓冲腔91左端壁内固定连接净化输入管62,缓冲腔91右端壁内设有电解导通孔95,电解导通孔95能与电解工作腔70互相连通,电解导通孔95与电解套筒64的轴线之间留有间距,电解套筒64右端转动连接有接线刷圈66,接线刷圈66上固定连接有接线集成座67,电解套筒64右端面转动连接有电解输出筒82,电解输出筒82右端固定连接净化输出管61;
通过电磁定子68驱动电磁转子69和电解套筒64整体在净化工作腔63侧壁内转动,从而带动电解套筒64内圆周均布的多个电解工作腔70依次在旋转时与电解导通孔95接通,并在电解发生器71驱动电解极片72对流入圆周阵列分布的电解工作腔70中的循环水进行电解时脱离与电解导通孔95的接通状态,然后电解工作腔70跟随电解套筒64旋转过程中电解净化其中的循环水,旋转一周后重新与电解导通孔95接通后,循环水继续流入电解工作腔70净化处理,电解净化后的循环水通过电解输出筒82汇总输出至净化反应座80中进行溶解性污染杂质的继续净化;
通过设置电磁定子68、电磁转子69、电解套筒64、电解工作腔70、缓冲箱90以及电解导通孔95,能将循环水的电解净化与养殖空间的连通隔离,降低电解净化结构意外放电等情况直接通过水流传导影响养殖活体的可能,提高了电解净化循环养殖水的安全性,提高了循环水电解净化效果和净化速度,提高了养殖用水循环净化流通的速度。
[0028] 缓冲腔91侧壁内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94,缓冲弹簧9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缓冲滑板92,缓冲腔91内在水流流动方向上滑动连接缓冲滑板92,缓冲滑板92内设有电解流通孔93;
通过设置缓冲滑板92和缓冲弹簧94,能在缓冲箱90与电解套筒64旋转配合开断电解导通孔95和各个电解工作腔70之间连通开断时,能缓冲缓冲腔91右端空间内开断冲击产生的冲击压力,并利用缓冲腔91右端空间内突变的压力冲击带动缓冲滑板92在缓冲腔91内向左滑动,对缓冲腔91内滞留的固体杂质进行预破坏,从而降低体相对较大的固体杂质在电解工作腔70内的电解净化效果,提高了养殖水循环净化固体杂质的电解净化速率,降低了养殖水循环产生的流体冲击对养殖空间的影响,提高水产养殖设备养殖用水循环可靠性和净化效果。
[0029] 实施例二净化循环工作,通过气举输出管16流通的养殖水固液混合物被循环过滤网19分流过滤后其中的一部分输入净化输入管62,然后经过净化输入管62传输进入净化集成箱60后,接着通过净化输出管61传输回流至养殖槽10内完成净化循环工作;
第一部分净化工作,养殖槽10内的固液混合物通过限流座31内两个限流开闭筒33的限位过滤后,在主循环工作的输出位置处,通过分隔槽21隔离该混合物中的一部分固体物,并通过连通滤网22将此部分固液混合物中的液体通过连通滤网22过滤后连通在养殖槽
10内,完成第一部分净化工作;
第二部分净化工作,主循环工作的输出的另一部分固液混合物通过净化输入管62传输进入净化集成箱60内流经电解工作腔70,通过电解工作腔70中的电解发生器71和电解极片72将其电解净化,然后将电解净化后水流输入到净化输出管61内,接着经过净化输出管61上的净化反应座80净化其中的溶解性杂质并补充溶解氧后,通过净化输出管61传输回流至养殖槽10内,完成第二部分的净化工作。
[0030]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及/或实施方式,仅是用以说明实现本发明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或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技术的实施方式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内容所公开的技术手段的范围,当可作些许的更动或替换为其它等效的实施例,但仍应视为与本发明实质相同的技术或实施例。
[0031]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由于文字表达的有限性,而客观上存在无限的具体结构,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润饰或变化,也可以将上述技术特征以适当的方式进行组合;这些改进润饰、变化或组合,或未经改进将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