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
专利有效性 | 实质审查 | 当前状态 | 实质审查 |
申请号 | CN202410200823.2 | 申请日 | 2024-0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8028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4-05-14 |
申请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申请人类型 | 学校 |
发明人 | 乌日娜; 武俊瑞; 唐嘉忆; 张鹤男; 安飞宇; 李彤; | 第一发明人 | 乌日娜 |
权利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权利人类型 | 学校 |
当前权利人 | 沈阳农业大学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学校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辽宁省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辽宁省沈阳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辽宁省沈阳市东陵路120号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110000 |
主IPC国际分类 | C12N1/20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C12N1/20 ; A23L33/135 ; A23K10/18 ; A61K35/741 ; A61P3/06 ; C12R1/01 |
专利引用数量 | 0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7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沈阳杰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专利代理人 | 汪晶; |
摘要 |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降脂脆弱拟杆菌及其应用,属于功能 微 生物 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株脆弱拟杆菌SNBF‑1,分离自健康婴儿 粪便 ,已于2023年10月07日保藏至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28586。该菌具有较高降胆固醇能 力 和产胆盐 水 解 酶的能力,其上清液、无细胞提取物均能降低脂肪堆积细胞中的脂质积累。脆弱拟杆菌SNBF‑1的降脂特性使其能够应用于保健食品、药品及动物 饲料 中,为 机体 肥胖症 、高血脂症、心脑 血管 疾病 的 预防 和 治疗 提供新的途径。 | ||
权利要求 | 1.一株脆弱拟杆菌,其特征在于,所述脆弱拟杆菌命名为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SNBF‑1,已于2023年10月07日保藏至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8586。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降脂脆弱拟杆菌及其应用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降脂脆弱拟杆菌及其应用。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SNBF‑1,已于2023年10月07日保藏至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28586。 背景技术[0002] 肥胖症在当前社会中的发病率日益上升,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肥胖症与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脂肪肝、关节炎和某些癌症等。目前药物治疗方面,可供选择的药物有限,常见的药物如奥利司他能够抑制食欲或减少脂肪吸收,但其疗效往往不稳定且存在油性大便、胃肠道不适等副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应对肥胖症挑战,需要进一步加大科学研究和创新,开发出更有效和安全的抗肥胖药物。 [0003] 随着对肠道菌群的研究不断深入,下一代益生菌的概念被提出,其主要目的是治疗和治愈疾病,即大剂量使用下会对机体健康产生有益影响。在这类益生菌中,阿克曼氏菌已被证明了对肥胖和脂肪肝具有积极影响。然而,脆弱拟杆菌在降脂方面的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本发明特筛选提供一株具有新型降脂特性的脆弱拟杆菌,旨在为肥胖相关疾病提供预防与治疗的新型途径。 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具有降脂功能的脆弱拟杆菌及其应用,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该菌株的活菌、菌株上清液和无细胞提取物均能降低脂肪细胞中的脂质积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为机体肥胖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一株脆弱拟杆菌,所述脆弱拟杆菌命名为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SNBF‑1,已于2023年10月07日保藏至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编号为CGMCC No.28586。 [0006] 所述脆弱拟杆菌的16s rDNA序列为: [0007] TCCTACGGGAGGCAGCAGTGAGGAATATTGGTCAATGGGCGCTAGCCTGAACCAGCCAAGTAGCGTGAAGGATGAAGGCTCTATGGGTCGTAAACTTCTTTTATATAAGAATAAAGTGCAGTATGTATACTGTTTTGTATGTATTATATGAATAAGGATCGGCTAACTCCGTGCCAGCAGCCGCGGTAATAACTA。 [0008] 一种制剂,包含上述的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SNBF‑1。 [0009] 上述的一种制剂,包括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SNBF‑1活菌、菌株上清液和无细胞提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0] 上述的一株脆弱拟杆菌在制备降脂产品中的应用。 [0012] 上述的应用,所述的降脂产品是具有降脂功能的保健食品、药品或动物饲料。 [0013] 上述的应用,所述的降脂产品是含有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SNBF‑1的粉剂、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 [0014] 进一步地,所述脆弱拟杆菌或制剂通过降解胆固醇、产生胆盐水解酶及减少HepG 2细胞中脂质积累,发挥降脂作用。 [0015] 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效果: [0016]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分离自健康婴儿粪便中的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SNBF‑1(简称脆弱拟杆菌SNBF‑1),该菌具有降胆固醇能力和产生胆盐水解酶能力,具有优异的益生特性(耐酸耐胆盐特性、耐体外模拟胃肠液特性),该菌的上清液及无细胞提取物均能降低HepG2脂肪堆积细胞中的脂质积累。脆弱拟杆菌SNBF‑1的特性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应用于具有降脂功能的保健食品、药品及动物饲料中,为机体肥胖症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7株脆弱拟杆菌的体外胆固醇降解率; [0018] 图2为脆弱拟杆菌胆盐水解酶茚三酮试验; [0019] 图3为胆盐水解酶标准曲线; [0020] 图4为脆弱拟杆菌SNBF‑1菌落形态、溶血性及镜检结果 [0021] 图5为B.fragilis SNBF‑1与相关菌株的系统发育树; [0022] 图6为脆弱拟杆菌SNBF‑1的生长曲线; [0023] 图7为脆弱拟杆菌SNBF‑1的耐酸耐胆盐特性; [0024] 图8为菌株上清液和无细胞提取液对细胞活力的影响(a:上清液;b:上清液;c:无细胞提取液); [0025] 图9为油红O染色结果图(40×)(a:空白组;b:模型组;c:阳性对照组;d:上清液;e:无细胞提取液); [0026] 图10为脂肪堆积细胞TC含量测定结果; [0027] 图11为脂肪堆积细胞TG含量测定结果; [0028] 图12为脂肪堆积细胞LDL‑C含量测定结果。 [0029] 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SNBF‑1,已于2023年10月07日保藏至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保藏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保藏编号为CGMCC No.28586。 具体实施方式[0030] 下面将对本发明的多种示例进行详细描述,这些例子不应被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而应被视为对本发明的某些方面、特性和实施方式的更详细的描述。 [0031] 应理解本发明中所述的术语仅仅是为描述特别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另外,对于本发明中的数值范围,应理解为还具体公开了该范围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每个中间值。在任何陈述值或陈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以及任何其他陈述值或在所述范围内的中间值之间的每个较小的范围也包括在本发明内。这些较小范围的上限和下限可独立地包括或排除在范围内。 [0032] 在不违背本发明的范围或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发明说明书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多种改进和变化,这一点对于领域内的技术人员来说是很明显的。从本发明的说明书中可以得到其他实施方式,这对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本发明说明书仅是示例性的。 [0033] 本发明实施例使用的培养基及其配方如下: [0034] 拟杆菌胆汁七叶苷琼脂培养基(BBE)(g/L): [0036] 布氏琼脂培养基(LKV)(g/L): [0038] 脑心浸液培养基(BHI)(g/L):蛋白胨10g、脱水小牛脑浸粉12.5g、脱水牛心浸粉5g(牛心浸粉17.5g)、氯化钠5g、葡萄糖2g、磷酸氢二钠2.5g、硫化钠0.01%,调整pH至7.4±0.2。 [003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0040] 实施例1菌株的分离筛选 [0041] 1、脆弱拟杆菌的分离纯化 [0042] 从黑龙江、辽宁、江苏、吉林四个地区,共采集10份健康婴幼儿粪便样本。将样品装入事先添加有冻存保护剂的一次性塑料采便器中,冻存保护剂由30%的甘油和0.1%的L‑Cys盐酸盐组成,样品采集后迅速放入‑80℃冰箱中冻存。 [0043] 粪便样品室温化冻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溶液梯度稀释,选择10‑1至10‑7稀释梯度进行涂布,每组设置三个平行。分别吸取100μL均匀涂布于拟杆菌胆汁七叶苷琼脂培养基(BBE)和布氏琼脂培养基(LKV),37℃厌氧培养箱中倒置培养48h。挑取形态、颜色具有差异的单菌落,分别三区划线于新的BBE和LKV培养基中,倒置平板,37℃厌氧培养48h。挑取纯化两次后的单菌落,于脑心浸出液培养基(BHI)液体培养基进行富集培养。待液体培养基变浑浊后,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特征。进行甘油保藏,于‑80℃下冻存。通过上述方法分离纯化得到7株脆弱拟杆菌,分别命名为:SNBF‑1、CD11‑1、CD11‑2、CD11‑5、CD13‑1、CD13‑4、SY‑X‑3。 [0044] 2、脆弱拟杆菌的筛选 [0045] 2.1实验菌株的的制备 [0046] (1)第一次活化培养:将保藏于‑80℃的菌株冻存管取出至冰上,用接种环蘸取菌液于BHI固体培养基平板划线,37℃厌氧静置培养24~48h。 [0047] (2)第二次活化培养:挑取单菌落于5mLBHI液体培养基中,37℃厌氧静置培养18~20h。 [0048] 将第二次活化培养得到的菌液以4%接种量接种于5mL含有高胆固醇BHI液体培养基中,同时将未接种菌液的BHI‑CHOL液体培养基作为对照,37℃厌氧静置培养24h。 [0049] 含高胆固醇BHI(BHI‑CHOL)液体培养基配制及条件:称取BHI培养基54g,胆固醇[0050] 1.0g,吐温80 20mL,牛胆盐3.0g,先将胆固醇置于吐温中溶解,用水浴锅加热,并趁热倒入培养基中,定容至1L,121℃高压灭菌20min后,冷却后保存备用。 [0051] 2.2邻苯二甲醛比色法测定胆固醇脱除率 [0052] 将活化好的菌株,接种于BHI高胆固醇液体培养基,37℃厌氧培养24h,菌液于10000r/min离心10min,收集上清液,采用邻苯二甲醛法测定胆固醇含量(100μL发酵上清液,750μL显色剂,250μL冰乙酸和1mL浓硫酸﹐暗反应10min),以未接种的BHI‑CHOL培养基为对照组,A500nm处测量吸光度。并按照以下公式计算胆固醇的去除率。 [0053] 胆固醇脱除率(%)=(A1‑A2)/A1×100% [0054] 式中A1为未接种的BHI‑CHOL培养基上清液胆固醇含量,A2为接种后的发酵上清液胆固醇含量。 [0055] 邻苯二甲醛显色剂:称量10mg邻苯二甲醛,冰乙酸定容至100mL,避光保存。 [0056] 实验结果见图1,菌株降胆固醇的能力介于22.08%~55.38%之间,其中SNBF‑1胆固醇脱除率最高,达55.38±2.26%。 [0057] 2.3胆盐水解酶活性测定 [0058] (1)定性检测 [0059] 采用茚三酮法检测菌株是否有胆盐水解酶产生。将7株脆弱拟杆菌在含有牛磺胆盐的BHI琼脂培养基中经厌氧培养后,观察菌落特征发现,7株菌落表面均可形成白色沉淀圈。采用茚三酮显色的原理:将茚三酮溶液与氨基酸共热生成氨;氨再与茚三酮反应生成蓝紫色化合物。 [0060] 结果如图2所示,7株脆弱拟杆菌菌落周围的白色代谢物加少许蒸馏水溶解于试管后再滴加茚三酮显色液,均表现出蓝紫色颜色反应,初步确定7株脆弱拟杆菌均可以产生有胆盐水解酶,且脆弱拟杆菌SNBF‑1颜色最深。 [0061] (2)定量检测 [0062] 使用胆盐水解酶试剂盒测定目标菌株胆盐水解酶活力。胆盐水解酶标准曲线如图2 3所示,胆盐水解酶含量测定标准曲线方程为y=0.0093x+0.1099,R=0.9949,其中x代表胆盐水解酶浓度,y代表在450nm下的吸光值。 [0063] 7株脆弱拟杆菌胆盐水解酶活性研究结果如表1所示,7株脆弱拟杆菌表现出不同的胆盐水解酶活性,菌株SNBF‑1酶活力最高,达410.04±12.29U/L。 [0064] 表1脆弱拟杆菌胆盐水解酶活性测定 [0065] [0066] 注:不同字母表明同一列数据间差异显著(各平均值差值显著性水平P<0.05)。 [0067] 结合上述实验结果,筛选出降脂能力最强且胆盐水解酶活性最高的菌株:SNBF‑1。 [0068] 实施例2SNBF‑1菌株的鉴定 [0069] 1、菌落形态鉴定 [0070] 本发明所述SNBF‑1菌株形状呈圆形边缘整齐,菌株呈半透明或不透明状态,中间凸起,表面光滑,质地湿润,轻微溶血或无溶血现象,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菌落形态及镜检如图4所示。 [0071] 2、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0072] 将上述筛选菌株进行PCR鉴定,用细菌DNA提取试剂盒提取菌株基因组DNA,用通用引物27F和1492R对菌株进行基因扩增。PCR反应体系与反应条件如表2和表3所示。 [0073] 表2PCR反应体系 [0074] [0075] 表3PCR反应条件 [0076] [0077] PCR反应结束后,以含1%琼脂糖的凝胶进行核酸电泳,电压120V,约20min,确认出现目标条带(1500bp)的PCR产物送入上海生工公司测序,获得SNBF‑1菌株的16s rDNA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0078] 将所测的16S rRNA基因序列在NCBI中进行对比,利用BLAST进行同源性分析,采用MEGA5.0软件进行发育树的建立,如图5。本发明所述SNBF‑1菌株与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的同源性最高。 [0079] 综上,结合SNBF‑1菌株的菌落形态、生理生化性特性以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可以得出结论,SNBF‑1菌株为一株新型的脆弱拟杆菌,将其命名为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SNBF‑1(简称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SNBF‑1)。 [0080] 申请人已于2023年10月07日将所述脆弱拟杆菌Bacteroides fragilisSNBF‑1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藏号为CGMCC No.28586。 [0081] 实施例3降脂脆弱拟杆菌的益生特性 [0082] 1、脆弱拟杆菌SNBF‑1的生长曲线 [0083] 将筛选出的脆弱拟杆菌活化三代以后,接种至BHI液体中,37℃厌氧培养24h,每2小时吸取180μL菌液测定OD600nm值,测定生长周期及生长曲线。实验结果见图6,脆弱拟杆菌SNBF‑1具有优良生长性能。 [0084] 2、脆弱拟杆菌SNBF‑1耐酸耐胆盐特性 [0085] 本试验选择pH值为2.0、3.0和4.0的酸性环境,测定菌株对酸性环境的耐受能力。 [0086] 按食物在胃部的滞留时间计算,设置不同胆盐浓度的BHI培养基,将受试菌株置于其中培养4h,4h后,通过计算菌株的存活率评价其胆盐耐受能力。 [0087] 存活率(%)=A2/A1×100% [0088] 式中:A1表示4h后的活菌数,CFU/mL;A2表示0h的活菌数,CFU/mL。 [0089] 耐酸结果如图7中A所示,脆弱拟杆菌SNBF‑1存活率随pH的增加而增加,pH=4时,存活率高达93.19%。耐胆盐结果如图7中B所示,脆弱拟杆菌SNBF‑1存活率随胆盐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胆盐浓度0.5%时,存活率高达130.27%。 [0090] 3、脆弱拟杆菌SNBF‑1体外胃肠液耐受性测定 [0091] 模拟人工胃液耐受能力测定,根据如下公式计算菌株人工胃液耐受能力。 [0092] 存活率(%)=A2/A1×100% [0093] 式中:A1为在人工胃液或肠液中消化0h的活菌数,CFU/mL;A2为在人工胃液或肠液中消化3h后的活菌数,CFU/mL。 [0094] 结果如表4所示,脆弱拟杆菌SNBF‑1具有良好的耐体外模拟胃肠液特性。 [0095] 表4脆弱拟杆菌SNBF‑1的体外胃肠液耐受特性 [0096] [0097] 4、脆弱拟杆菌SNBF‑1的抗生素敏感性 [0098] 脆弱拟杆菌的的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药敏纸片琼脂扩散法,将新鲜菌体于4℃,7 8000r/min离心10min,弃上清液,收集菌体。用PBS重悬,调节浓度至10CFU/mL,将BHI固体培养基划分好区域并做好标记,吸取200μL涂布于BHI培养基,再将抗生素药敏片放在涂满菌体的平板表面,于37℃厌氧箱中培养48h,观察抑菌圈并测量药敏圈直径大小。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脆弱拟杆菌SNBF‑1对6种抗生素敏感或中度敏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0099] 表5脆弱拟杆菌SNBF‑1的抗生素敏感性 [0100] [0101] 注:R:耐药;I:中度敏感;S:敏感 [0102] 实施例4脆弱拟杆菌SNBF‑1对脂肪堆积的改善 [0103] 1、样品的制备 [0105] 无细胞提取液:菌株在BHI液体培养16h后,5000r/min,15分钟,4℃离心收集细胞,3 9 PBS洗涤3次,去除剩余的肉汤。PBS重悬细胞至10 ~10CFU/mL。将细菌细胞置于冰浴中,超声处理30分钟。超声破碎后的细胞经0.22μm过滤器过滤,制备无细胞提取物。 [0106] 2、细胞培养 [0107] HepG 2细胞在含有10%(v/v)胎牛血清和1%(v/v)青霉素/链霉素溶液的DMEM中培养,于37℃,含5% CO2及95%相对湿度的培养箱中常规培养。当细胞密度达到对数生长期(80%~90%)时,吸弃旧培养液,用无菌PBS溶液清洗。用1mL 0.25%(w/v)胰蛋白酶‑EDTA消化细胞,37℃孵育2min,观察细胞状态,加入1mL DMEM终止反应。轻柔打匀细胞悬液,使细胞完全分散,取所需数量的细胞至含有10mL培养液的培养皿中继续培养。 [0108] 3、MTT检测细胞活力 [0109] 采用噻唑蓝溴化四唑(MTT)法测定HepG2细胞活力。HepG 2细胞在96孔板上以5×4 10个细胞/孔培养,培养24h,待细胞贴壁后,用不同浓度的菌株上清液和无细胞提取物处理24小时。随后,每孔加入MTT溶液,37℃孵育4小时。吸弃培养基,加入150μL的DMSO溶解甲醛晶体。振荡10min,使用酶标仪在490nm波长下测定其吸光度。 [0110] 本试验检测不同浓度菌株上清液和无细胞提取液(103~109)对HepG 2细胞的活力的影响,利用不同浓度上清液和无细胞提取液与细胞共同作用24h。结果表明,由图8a可知,9 菌株上清液浓度为10CFU/mL时,与对照组相比HepG 2细胞活性有所下降。对菌株上清液进 8 8 8 8 行进一步MTT试验,浓度分别为8×10CFU/mL、6×10CFU/mL、4×10CFU/mL、2×10CFU/mL,结果如图8b所示,与对照组相比,四组上清液对对HepG 2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由图8c可知,菌株无细胞提取液对HepG 2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8 9 因此选择8×10CFU/mL的上清液和10CFU/mL的无细胞提取液进行后续试验。 [0111] 4、HepG 2脂肪堆积细胞模型的建立 [0112] HepG 2细胞(2×105个/孔)于6孔板中培养贴壁后,利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饥饿12h后,吸弃培养基,再用0.25mmol/L棕榈酸诱导24h,建立模型。 [0113] 5、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 [0114] HepG 2细胞在6孔板中以2×105细胞/孔在培养箱中培养24h后,用PBS清洗,弃上清,设置空白组、模型组、菌株上清液组、无细胞提取液组和阳性对照组,菌株上清液组、无细胞提取液组和阳性对照组在每孔分别含有菌株上清液、无细胞提取液和辛伐他汀(用培养液稀释)的存在下,利用0.25mmol/L棕榈酸诱导24h后。吸弃旧培养液,用PBS冲洗,利用10%中性甲醛将细胞固定后,加入2mL油红O工作液,染色30min,之后分别用60%异丙醇和 75%乙醇润洗细胞,再用蒸馏水清洗1‑3次,待细胞风干后,加入1mL苏木素染液,复染 15min,蒸馏水轻洗三次,观察并拍照。 [0115] 油红O可将细胞内甘油三酯等脂类物质染成红色,苏木素可将细胞核染成蓝色。由图9可知,在观察图中可以看出图9b模型组细胞内红色面积居多,通过棕榈酸诱导,细胞几乎被脂滴覆盖,图9e阳性对照组细胞内红色面积明显减少,其次图9c、9d两组细胞内红色面积也有所减少,说明菌株上清液和无细胞提取液可发挥出良好的降脂效果。 [0116] 6、菌株上清液和无细胞提取液对脂肪堆积细胞TC、TG和LDL‑C的影响[0117] HepG 2细胞在6孔板中以2×105细胞/孔培养,24h后贴壁,将上清液吸取干净,用PBS清洗。按照TC、TG和LDL‑C试剂盒测定并计算TC、TG和LDL‑C的含量。 [0118] (1)脂肪堆积细胞TC含量测定结果 [0119] 菌株上清液和无细胞提取液对脂肪堆积细胞TC含量的影响如图10所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C含量显著升高(P<0.05),菌株上清液组、无细胞提取液组以及阳性对照组与模型组相比也具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阳性对照组的TC含量最低,降脂效果最好,菌株上清液组、无细胞提取液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均可显著降低脂肪堆积细胞中TC含量,具有良好的降脂效果。 [0120] (2)脂肪堆积细胞TG含量测定结果 [0121] 菌株上清液和无细胞提取液对脂肪堆积细胞TG含量的影响如图11所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TG含量显著增加(P<0.05),经菌株上清液、无细胞提取液和辛伐他汀干预后,脂肪堆积细胞中的TG含量显著下降,其中,菌株上清液组中TG含量与阳性对照组相当,说明菌株上清液具有良好的降TG效果,降脂能力较强。 [0122] (3)脂肪堆积细胞LDL‑C含量测定结果 [0123] 菌株上清液和无细胞提取液对脂肪堆积细胞LDL‑C含量的影响如图12所示,当棕榈酸加入后,模型组LDL‑C含量显著增加(P<0.05),菌株上清液、无细胞提取液和阳性对照组可显著降低LDL‑C含量,其中阳性对照组的作用效果最明显,其次是菌株上清液组,说明菌株上清液降LDL‑C含量作用效果虽不及辛伐他汀,但也具有较好的降脂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