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授权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申请权转移; 授权; 实施许可; |
专利有效性 | 有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授权 |
申请号 | CN202211036362.7 | 申请日 | 2022-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50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2-05 |
申请人 | 湖南君山生态渔业集团有限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徐耿朝; | 第一发明人 | 徐耿朝 |
权利人 | 湖南君山生态渔业集团有限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湖南君山生态渔业集团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湖南省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湖南省岳阳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湖南省岳阳市君山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405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414000 |
主IPC国际分类 | A01K61/10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A01K61/10 ; A01K63/00 ; A01K63/10 ; A01K63/04 |
专利引用数量 | 1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1 | 专利文献类型 | B |
专利代理机构 | 长沙大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专利代理人 | 伍志祥; |
摘要 | 本 发明 属于 水 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 预防 应激反应的水产育苗暂存方法。本发明在清理养殖池的过程中减少了对鱼苗造成的应激反应:通过在清理养殖池前引诱鱼苗进入至玻璃筒内完成鱼苗与养殖池的分离;在清理养殖池中鱼苗以及玻璃筒和主暂存部均在养殖池内不需要移出养殖池内且鱼苗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同时本发明的防应激的水产暂存装置可利用养殖池内剩余的水提供的浮 力 可以根据清理情况自由的在养殖池内移位不影响养殖池的清扫工作;在清理完毕后,随着养殖池内重新注入水,本发明的防应激的水产暂存装置可与养殖池内的液面重新保持连通状态,使得鱼苗可以自由重新进入至养殖池内减少释放鱼苗产生的应激反应。 | ||
权利要求 | 1.一种预防应激反应的水产育苗暂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预防应激反应的水产育苗暂存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属于水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应激反应的水产育苗暂存方法。 背景技术[0002] 水产育苗生产中如鱼苗或泥鳅苗等水产幼苗生产中,在清理室内养殖池(水泥池、帆布池)的过程中需要预先将鱼苗或泥鳅苗等捕获并放置于独立的位于养殖池外的帆布池或容器中暂存,清理过程中如抽水过程中出现新的鱼苗或泥鳅苗等往往需要单独再将这些鱼苗放入养殖池外的容器中,然后清理完毕后需要将鱼苗或泥鳅苗等重新释放入养殖池中,这个过程多采用直接捕捞和释放因此不可避免对鱼苗或泥鳅苗等产生刺激甚至伤害,同时因为有时清理前后的养殖池的水环境和暂存池的水环境均不同也很容易造成鱼苗或泥鳅苗等的应激。 发明内容[0003]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防应激反应的水产育苗暂存方法。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预防应激反应的水产育苗暂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5] 1)在清理养殖池前,将防应激的水产暂存装置放置于待清理的养殖池内,养殖池内的水位线为a; [0006] 2)当a值小时,此时气包为干瘪状态,主暂存部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处于下沉状态,直至支撑瓣底部接触至养殖池的底部,此时a位于暂存池的上端面和暂存池的下端面之间的位置处,暂存池的下端开口位于a以下位置; [0007] 当a值大时,此时气包内充入一定量的气体,使得主暂存部处于漂浮状态,此时a位于暂存池的上端面和暂存池的下端面之间的位置处,暂存池的下端开口位于a以下位置; [0008] 3)养殖池内的水经过暂存池的下端开口进入至暂存池内,暂存池内的水位线与a平齐; [0010] 5)暂存池内的水进入至玻璃筒内,玻璃筒内水位线与暂存池内的水位线平齐; [0011] 6)将诱饵放入至玻璃筒内,然后扣合上盖板,通过抽气管使得玻璃筒处于负压状态,而更多的暂存池内的水逐渐进入至玻璃筒内,使得玻璃筒内的水位线高于暂存池内的水位线,同时养殖池内的水进入至暂存池内; [0012] 7)在玻璃筒的诱饵的吸引作用下养殖池内的鱼苗逐渐由养殖池并经过暂存池的下端开口至暂存池内,然后鱼苗经过暂存池进入至玻璃筒内; [0013] 8)通过气管往气包内通入气体,随着气包体积的膨胀,气包内侧壁向内挤压支撑瓣,使得支撑瓣朝向内侧移动,随着气包体积的继续膨胀,支撑瓣和气包共同封堵暂存池下端开口;同时随着气包的膨胀,气包的浮力逐渐增大; [0014] 9)在清理养殖池中,抽取养殖池内的水排出至养殖池外,待养殖池内的水位高度为150‑400mm时,清理养殖池侧壁和底部的淤泥和杂物,此时借助气包的浮力,暂存池、玻璃筒漂浮在养殖池内,工作人员推动气包移动从而根据清理过程的需要将主暂存部、次暂存部和浮力部移动至养殖池内的任意位置; [0015] 10)将养殖池内清洗产生的污水排出至养殖池外; [0016] 11)在清理养殖池完毕后,向着养殖池内注入过滤后的水,随着养殖池内水位的升高,逐步排出气包内的部分气体,使得主暂存部内的水位线重新与养殖池内的水位线平齐,而随着气包体积的收缩,在弹簧的作用下,支撑瓣向外移动,气包的内侧壁逐渐分离,暂存池下端的开口重新敞开,暂存池和玻璃筒内的鱼苗经过暂存池的下端出口重新进入至养殖池内; [0017] 其中该方法使用到一种防应激的水产暂存装置,其包括: [0018] 主暂存部; [0019] 次暂存部,设置于主暂存部的上部,且次暂存部与主暂存部相连通,次暂存部的底部没入至主暂存部的水面以下; [0020] 浮力部,位于主暂存部的底部,主暂存部的中心线和次暂存部的中心线以及次暂存部的中心线相重合,随着浮力部体积的变化,浮力部可以提供不同的浮力,同时随着浮力部体积的变化,浮力部可以将主暂存部底部的开口关闭与打开。 [0021] 进一步的所述主暂存部包括: [0022] 暂存池,为“碗”状结构,且其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呈开口状,其上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其下端开口的直径; [0023] 搭接组件,位于暂存池内,次暂存部底部与搭接组件接触。 [0024] 进一步的所述搭接组件包括: [0025] 上挡沿,为圆环状结构,水平设置于暂存池内并且上挡沿突出于暂存池的内表面且上挡沿位于暂存池的上部位置处并且上挡沿靠近暂存池的上端开口; [0026] 下挡沿,为圆环状结构,位于暂存池下端开口外围且下挡沿突出于暂存池下端面; [0027] 调节杆,可拆卸倾斜设置于上挡沿和下挡沿之间,调节杆的上端与上挡沿铰接连接,调节杆的下端朝向暂存池的中心线,调节杆数量为若干个且呈圆周阵列状均匀分布于暂存池内。 [0028]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包括: [0029] 调节板,为矩形板状结构; [0030] 轴杆,垂直固定于调节板底部并且轴杆靠近调节板的上端。 [0031] 进一步的所述次暂存部包括: [0032] 玻璃筒,为圆筒状且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呈开口状,选用透明的玻璃材质构成;盖板,可拆卸设置于玻璃筒的上端; [0033] 抽气管,位于盖板上,抽气管穿过盖板; [0034] 玻璃筒的直径大于暂存池下端开口的直径同时玻璃筒的直径小于暂存池的上端开口直径。 [0035] 进一步的所述浮力部包括: [0036] 支撑瓣,数量至少一个且呈圆周阵列状分布于暂存池底端开口外围,支撑瓣可向外扩张或向内靠拢; [0037] 气包,选用橡胶材质,为环形中空结构,其内侧面与支撑瓣外壁固定连接; [0038] 随着气包体积的变化,气包可带动支撑瓣向外扩张或向内靠拢。 [0039]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瓣包括: [0040] 支撑板,主体为弧形弯曲板状结构,横截面呈“(”状,其突出部朝向内侧; [0041] 滑头,固定于支撑板上部,横截面呈“T”状; [0042] 滑槽板,为长方体结构,固定于暂存池底部开口处,内部开设滑槽,滑槽横向贯穿滑槽板的内端,滑头匹配设置于滑槽内; [0043] 弹簧,一端固定于滑槽内壁并且该端靠近滑槽板外侧,弹簧另一端与滑头固定连接。 [004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在清理养殖池的过程中减少了对鱼苗造成的应激反应:通过在清理养殖池前引诱鱼苗进入至玻璃筒内完成鱼苗与养殖池的分离;在清理养殖池中鱼苗以及玻璃筒和主暂存部均在养殖池内不需要移出养殖池内且鱼苗处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同时本发明的防应激的水产暂存装置可利用养殖池内剩余的水提供的浮力可以根据清理情况自由的在养殖池内移位不影响养殖池的清扫工作;在清理完毕后,随着养殖池内重新注入水,本发明的防应激的水产暂存装置可与养殖池内的液面重新保持连通状态,使得鱼苗可以自由重新进入至养殖池内减少释放鱼苗产生的应激反应。附图说明 [0045] 图1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46] 图2是本发明中暂存部和次暂存部结构示意图一。 [0047] 图3是本发明中暂存部和次暂存部结构示意图二。 [0048] 图4是本发明中暂存部结构示意图一。 [0049] 图5是本发明中暂存部结构示意图二。 [0050] 图6是本发明中调节杆立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1] 图7是图4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52] 图8是本发明中玻璃筒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53] 图9是本发明中玻璃筒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54] 图10是本发明中支撑板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5] 图11是本发明中气包立体结构示意图。 [0056] 图12是本发明中滑槽板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57] 图13是本发明中滑槽板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58] 图14是本发明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59] 图15是本发明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实施方式 [0060] 实施例一:一种预防应激反应的水产育苗暂存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61] 在清理养殖池4前,将防应激的水产暂存装置放置于待清理的养殖池4内;养殖池4内的水位线为a; [0062] 当a值较大时,此时气包320内充入一定量的气体,使得主暂存部100处于漂浮状态,此时a位于暂存池110的上端面和暂存池110的下端面之间的位置处,暂存池110的下端开口位于a以下位置; [0063] 养殖池4内的水经过暂存池110的下端开口进入至暂存池110内,暂存池110内的水位线与a平齐; [0064] 调节控制调节杆123的倾斜角度,然后将调节杆123的位置固定,将玻璃筒210底部开口朝下放入至暂存池110内,使得玻璃筒210底部接触调节杆123侧壁;此时玻璃筒210底部与暂存池110内壁形成交换通道b,调节杆123一方面控制玻璃筒210进入暂存池110内水面以下的深度,另一方面调节杆123使得玻璃筒210底部与暂存池110存在交换通道b从而便于玻璃筒210与暂存池110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0065] 暂存池110内的水进入至玻璃筒210内,玻璃筒210内水位线与暂存池110内的水位线平齐; [0066] 将诱饵放入至玻璃筒210内,然后扣合上盖板220,通过抽气管230使得玻璃筒210处于负压状态,而更多的暂存池110内的水逐渐进入至玻璃筒210内,使得玻璃筒210内的水位线高于暂存池110内的水位线,同时养殖池4内的水更多地进入至暂存池110内; [0067] 在玻璃筒210的诱饵的吸引作用下养殖池4内的鱼苗逐渐由养殖池4并经过暂存池110的下端开口至暂存池110内,然后鱼苗经过暂存池110进入至玻璃筒210内,同时一部分鱼苗留在暂存池110内; [0068] 通过气管321往气包320内通入气体,随着气包320体积的膨胀,气包320内侧壁向内挤压支撑瓣310,使得支撑瓣310朝向内侧移动,随着气包320体积的继续膨胀,支撑瓣310和气包320共同封堵暂存池110下端开口,进而避免进入至玻璃筒210、暂存池110内的鱼苗重新进入至养殖池4内,同时也避免了清扫过程中养殖池4内浑浊的水进入至玻璃筒210、暂存池110内;同时随着气包320的膨胀,气包320的浮力逐渐增大,玻璃筒210、暂存池110的水位高度相对养殖池4内的水位进一步升高,进一步将玻璃筒210、暂存池110与养殖池4内因清扫产生的污水相分离; [0069] 在清理养殖池4中,抽取养殖池4内的水排出至养殖池4外,此时暂存池110时在养殖池4内的,因此如果养殖池4中有剩余的鱼苗则可以直接放入至暂存池110内,待养殖池4内的水位高度为150‑400mm时,此高度可以根据养殖池4的大小和清扫情况具体调节,清理养殖池4侧壁和底部的淤泥和杂物,此时借助气包320的浮力,暂存池110、玻璃筒210漂浮在养殖池4内,工作人员可以推动气包320沿着c方向移动从而根据清理过程的需要将主暂存部100、次暂存部200和浮力部300移动至养殖池4内的任意位置,因为主暂存部100、次暂存部200和浮力部300可以借助浮力在养殖池4内自由移动,从而使得主暂存部100、次暂存部200和浮力部300不会影响清扫作业; [0070] 将养殖池4内清洗产生的污水排出至养殖池4外,此时主暂存部100、次暂存部200和浮力部300依然稳定的位于养殖池4的底部; [0071] 在清理养殖池4完毕后,向着养殖池4内注入过滤后的水,随着养殖池4内水位的升高, 逐步排出气包320内的部分气体,在浮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使得主暂存部100内的水位线重新与养殖池4内的水位线平齐,而随着气包320体积的收缩,在弹簧314的作用下,支撑瓣310向外移动,气包320的内侧壁逐渐分离,暂存池110下端的开口重新敞开,暂存池110和玻璃筒210内的鱼苗经过暂存池110的下端出口重新进入至养殖池4内。暂存池110或玻璃筒210的存在使得鱼苗可以有个“适应过程”,活力差的鱼苗可以先在暂存池110或玻璃筒210内活动,等暂存池110或玻璃筒210内的水温或水质与养殖池4内趋于相同时,鱼苗则可以自然进入至养殖池4内,整个过程从清扫养殖池4前,将鱼苗“悄无声息”的转移至暂存池110和玻璃筒210内,从而避免清扫前“捉鱼”对鱼苗造成应激反应;在清扫养殖池4的过程中,利用养殖池4剩余的水并给气包320提供的浮力使得气包320距离养殖池4底部一定的距离,便可以轻易的通过推动气包320带动整体进行任意的移动,从而避免防应激的水产暂存装置的存在影响对养殖池4底部的清理,这个过程防应激的水产暂存装置自始至终都在养殖池4内,不需要单独将防应激的水产暂存装置搬出养殖池4避免了在搬运过程中对鱼苗造成应激反应;在养殖池4清洗完毕冲洗注水后,在防应激的水产暂存装置整体的重力和气包 320的共同作用下,可以通过对气包320排气使得暂存池110内水位和养殖池4内的水位一致, 而同时暂存池110下端开口逐渐“敞开”,暂存池110和玻璃筒210内的鱼苗重新经过上述下端开口进入至养殖池4内,这个过程因为暂存池110和养殖池4水位一致,因此鱼苗从暂存池110和玻璃筒210自行转移至养殖池4内的过程“悄无声息”同样不会对鱼苗产生应激反应;这样在清洗养殖池4前对鱼苗的收集和清洗养殖池4中对鱼苗的保存以及清洗养殖池4后对鱼苗的释放这三个过程均不会刺激鱼苗,避免了鱼苗产生应激反应。 [0072] 其中该方法使用到一种防应激的水产暂存装置,其包括: [0073] 主暂存部100; [0074] 次暂存部200,设置于主暂存部100的上部,且次暂存部200与主暂存部100相连通,次暂存部200的底部没入至主暂存部100的水面以下; [0075] 浮力部300,位于主暂存部100的底部,主暂存部100的中心线和次暂存部200的中心线以及次暂存部200的中心线相重合,随着浮力部300体积的变化,浮力部300可以提供不同的浮力,同时随着浮力部300体积的变化,浮力部300可以将主暂存部100底部的开口关闭与打开; [0076] 次暂存部200用于引诱鱼苗经过主暂存部100进入次暂存部200内,而浮力部300可以控制主暂存部100、次暂存部200距离养殖池4内水面的高度,清扫作业前,控制浮力部300使得主暂存部100与养殖池4内液面平齐便于次暂存部200吸引鱼苗进入主暂存部100、次暂存部200,清洗过程中控制浮力部300使得主暂存部10的下端出口关闭避免主暂存部100、次暂存部200内的水流出至养殖池4内,浮力部300漂浮于养殖池4内的水中,主暂存部100、次暂存部200均位于养殖池4的液面上部,清扫完毕后,养殖池4内冲洗注入水,控制浮力部300使得主暂存部100、次暂存部200的的水位重新与养殖池4内的水位平齐,同时浮力部300控制主暂存部100底部开口的打开,主暂存部100、次暂存部200和养殖池4再次连通,主暂存部100和次暂存部200内的鱼苗自行进入至养殖池4内。 [0077] 主暂存部100包括: [0078] 暂存池110,为“碗”状结构,且其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呈开口状,其上端开口的直径大于其下端开口的直径; [0079] 搭接组件120,位于暂存池110内,次暂存部200底部与搭接组件120接触; [0080] 其中搭接组件120可控制次暂存部200进入暂存池110的深度,同时搭接组件120使得次暂存部200进入暂存池110之间具有间隙。 [0081] 如图4、5、6、7所示,搭接组件120包括: [0082] 上挡沿121,为圆环状结构,水平设置于暂存池110内并且上挡沿121突出于暂存池110的内表面且上挡沿121位于暂存池110的上部位置处并且上挡沿121靠近暂存池110的上端开口; [0083] 下挡沿122,为圆环状结构,位于暂存池110下端开口外围且下挡沿突出于暂存池110下端面; [0084] 调节杆123,可拆卸倾斜设置于上挡沿121和下挡沿122之间,下挡沿122避免调节杆123下端与暂存池110完全接触,使得暂存池110与调节杆123之间自始至终都有一定的间隙,调节杆123的上端与上挡沿121铰接连接,调节杆123的下端朝向暂存池110的中心线,调节杆123数量为若干个且呈圆周阵列状均匀分布于暂存池110内;调节杆123的角度可调节,随着调节杆123角度的调节,次暂存部200进入暂存池110的深度随之发生变化,当调节杆123下端靠近暂存池110时,此时次暂存部200向下移动从而使得次暂存部200进一步靠近暂存池110的底部,当调节杆123下端远离暂存池110时,此时次暂存部200向上移动从而使得次暂存部200远离暂存池110的底部,这样也控制了此暂存部200底部与暂存池110之间的间隙,从而便于不同尺寸的鱼苗通过暂存部200与暂存池110之间的间隙进行自由活动;同时利用调节杆123的可拆卸结构,可以灵活的选择调节杆123的安装数量提高了暂存部200的安装稳定性。 [0085] 优选的上挡沿121上开设安装座1211,安装座1211下部贯通上挡沿121,安装座1211两侧开设螺栓孔1212; [0086] 调节杆123包括: [0087] 调节板1231,为矩形板状结构;增大了后期与次暂存部200的接触面积。 [0088] 轴杆1232,垂直固定于调节板1231底部并且轴杆1232靠近调节板1231的上端; [0090] 请参阅图8、9所示,次暂存部200包括: [0091] 玻璃筒210,为圆筒状且上端面和下端面均呈开口状,选用透明的玻璃材质构成;透明的玻璃结构便于后期观察玻璃筒210的液面高度和玻璃筒210内鱼等的活动情况;通过在玻璃筒210上部投放饵料,便于吸引鱼苗进入至玻璃筒210“最深处”避免鱼苗逃逸,同时在不改变暂存池110结构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立体空间储存较多的原养殖池4内的水减少鱼苗的应激反应并和暂存池110之间形成连通的空间增大了鱼苗的活动空间。 [0092] 盖板220,可拆卸设置于玻璃筒210的上端; [0093] 抽气管230,位于盖板220上,抽气管230穿过盖板220; [0094] 优选的盖板220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与玻璃筒210上端面固定连接; [0096] 玻璃筒210 的直径大于暂存池110下端开口的直径同时玻璃筒210的直径小于暂存池110的上端开口直径。这样即能保证玻璃筒210进入至暂存池110内又能保证玻璃筒210“罩”于暂存池110底部开口的上部,便于鱼苗经过暂存池110下端开口进入至玻璃筒210内。 [0097] 使用时玻璃筒210放置于暂存池110内,玻璃筒210的下端开口朝向暂存池110的下端开口,且玻璃筒210的直径大于暂存池110下端开口的直径,且玻璃筒210的直径小于暂存池110上端开口的直径,玻璃筒210的底端接触调节板1231的上表面。 [0098] 请参阅图2、10、11、12、13,浮力部300包括: [0099] 支撑瓣310,数量至少一个且呈圆周阵列状分布于暂存池110底端开口外围,支撑瓣310可向外扩张或向内靠拢; [0100] 气包320,选用橡胶材质,为环形中空结构,其内侧面与支撑瓣310外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气包320与气管321连通,外界压缩气体通过气管321进入至气包320内。 [0101] 随着气包320体积的变化,气包320可带动支撑瓣310向外扩张或向内靠拢。气包320的体积变化一方面使得其给予玻璃筒210、暂存池110提供的浮力发生变化,另一方面气包320的体积变化可以控制支撑瓣310向外扩张或向内靠拢进而控制暂存池110下端开口的闭合与打开。 [0102] 支撑瓣310包括: [0103] 支撑板311,主体为弧形弯曲板状结构,横截面呈“(”状,其突出部朝向内侧; [0104] 滑头312,固定于支撑板311上部,横截面呈“T”状;支撑板311给予气包320一个“骨架”从而支撑气包320的位置相对稳定同时随着气包320的体积变化支撑板311跟随气包320进行移动。 [0105] 滑槽板313,为长方体结构,固定于暂存池110底部开口处,内部开设滑槽3131,滑槽3131横向贯穿滑槽板313的内端,滑头313匹配设置于滑槽3131内; [0106] 弹簧314,一端固定于滑槽3131内壁并且该端靠近滑槽板313外侧,弹簧314另一端与滑头312固定连接。在弹簧314的作用下,滑头312一方面在受到外力时可以向内移动至远离滑槽3131,另一方面当滑头312受到的外力撤销时,滑动312重新进入至滑槽3131内;当支撑板311受到气包320的挤压而相互靠拢时。 [0107]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当a值较小时,此时气包320为干瘪状态,主暂存部100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处于下沉状态,直至支撑瓣310底部接触至养殖池4的底部,此时a位于暂存池110的上端面和暂存池110的下端面之间的位置处,暂存池110的下端开口位于a以下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