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产养殖用池底高效清污装置

专利类型 发明授权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授权;
专利有效性 有效专利 当前状态 授权
申请号 CN202111319782.1 申请日 2021-11-09
公开(公告)号 CN113925018B 公开(公告)日 2022-12-02
申请人 浙江海洋大学; 申请人类型 学校
发明人 毛怡清; 徐双迪; 第一发明人 毛怡清
权利人 浙江海洋大学 权利人类型 学校
当前权利人 浙江海洋大学 当前权利人类型 学校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浙江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浙江省舟山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浙江省舟山市普陀海洋科技产业园普陀展茅晓辉工业区c2—10地块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316100
主IPC国际分类 A01K63/10 所有IPC国际分类 A01K63/10
专利引用数量 11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6 专利文献类型 B
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专利代理人 贾森君;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 水 产养殖用池底高效清污装置,涉及 水产养殖 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 支撑 端架,两支撑端架相对面之间线性阵列设有 导轨 条;若干导轨条周侧面之间套设有直线 电机 ;直线电机一侧面转动连接有竖直输送筒;竖直输送筒内顶部与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主动传输辊;竖直输送辊底端套设有清污导架。本发明通过第一 伺服电机 转动时,在链带的作用下使得竖直输送筒和清污导架整体旋转,且第二伺服电机转动时带动主动传输辊转动,主动传输辊通过主动锥 齿轮 与从动传输辊端部的从动 锥齿轮 相互 啮合 ,使得从动传输辊和主动传输辊将池底淤泥等传输导送,其工序简单,无需将鱼苗转移,保证了鱼苗养殖的存活率。
权利要求

1.一种产养殖用池底高效清污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支撑端架(1),其特征在于:
两所述支撑端架(1)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杆(12);两所述支撑端架(1)相对面之间线性阵列设有导轨条(2);若干所述导轨条(2)周侧面之间套设有直线电机(3);所述直线电机(3)一侧面转动连接有竖直输送筒(4);所述竖直输送筒(4)内顶部与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主动传输辊(5);所述竖直输送筒(4)底端套设有清污导架(6);
所述清污导架(6)包括连接端筒(601);所述连接端筒(601)外周侧面环形阵列设有横向输送筒(602);所述横向输送筒(602)内部两端之间转动连接有从动传输辊(7);所述从动传输辊(7)端部与主动传输辊(5)底端相互啮合传动;
所述直线电机(3)顶部固定有第一伺服电机(8);所述第一伺服电机(8)转轴端固定有传动齿轮(9);所述传动齿轮(9)通过链带(10)与竖直输送筒(4)相互传动连接;
所述竖直输送筒(4)顶端部固定有第二伺服电机(11);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1)转轴端与主动传输辊(5)固定连接;
所述支撑端架(1)包括端板(101);所述端板(101)两侧边沿均设有与紧固螺杆(12)相配合的连接(102);所述端板(101)底部两侧边沿均连接有连接臂(103 );所述连接臂(103 )底端设有万向轮(104);所述端板(101)一表面设有第一限位插头(105);
所述导轨条(2)一端部设有第二限位插头(201);所述导轨条(2)另一端开有与第一限位插头(105)和第二限位插头(201)相配合的限位插孔(202);
所述横向输送筒(602)周侧面且位于连接端筒(601)底部均设有铲斗(603);所述横向输送筒(602)周侧面且位于铲斗(603)内部线性阵列开设有贯穿孔(6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用池底高效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螺杆(12)一端部固定有内六端头(1201);所述紧固螺杆(12)另一端部固定有支撑板(12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用池底高效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电机(3)一侧面设有限位环套(30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用池底高效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输送筒(4)周侧面设有与限位环套(301)相配合的限位环(401);所述竖直输送筒(4)顶端周侧面设有排污口(402);所述竖直输送筒(4)周侧面且位于排污口(402)与限位环(401)之间设有与链带(10)相配合的齿环(403);所述竖直输送筒(4)底端周侧面设有与连接端筒(601)相配合的环形槽(40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用池底高效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传输辊(5)两端通过滚珠轴承分别与竖直输送筒(4)顶端和连接端筒(601)相互转动连接;所述主动传输辊(5)周侧面设有第一螺旋叶片(501);所述主动传输辊(5)底端周侧面设有主动锥齿轮(50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产养殖用池底高效清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传输辊(7)一端部通过滚珠轴承与横向输送筒(602)远离连接端筒(601)一端相互转动连接;
所述从动传输辊(7)周侧面设有第二螺旋叶片(701);所述从动传输辊(7)另一端部设有与主动锥齿轮(502)相配合的从动锥齿轮(702)。

说明书全文

一种产养殖用池底高效清污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产养殖用池底高效清污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水产养殖是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一般包括在人工管理下从苗种养成水产品的全过程,广义上也可包括水产资源增殖。水产养殖有粗养、精养和高密度精养等方式。粗养是在中、小型天然水域中投放苗种,完全靠天然饵料养成水产品,如湖泊水库养鱼和浅海养贝等;精养是在较小水体中用投饵、施肥方法养成水产品,如池塘养鱼、网箱养鱼和围栏养殖等;高密度精养采用流水、控温、增和投喂优质饵料等方法,在小水体中进行高密度养殖,从而获得高产,如流水高密度养鱼、虾。
[0003] 水产养殖的池体,池底需要周期性清理来保持鱼苗的生态健康和发育均衡度,但在对池底进行清污作业时,需要将鱼苗全部转移,并将养殖池内的水抽干,其工序复杂,易导致鱼苗死亡,降低了鱼苗养殖的存活率,且池底的清淤需要对池底进行刮刷和清除,其人工劳动强度大,无法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产养殖用池底高效清污装置,通过竖直输送筒、主动传输辊、清污导架和从动传输辊的配合使用,解决了现有的养殖池清污效率低下、需转移鱼苗导致存活率降低的问题。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 本发明为一种水产养殖用池底高效清污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支撑端架,
[0007] 两所述支撑端架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杆;两所述支撑端架相对面之间线性阵列设有导轨条;若干所述导轨条周侧面之间套设有直线电机;所述直线电机一侧面转动连接有竖直输送筒;所述竖直输送筒内顶部与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主动传输辊;所述竖直输送辊底端套设有清污导架;
[0008] 所述清污导架包括连接端筒;所述连接端筒外周侧面环形阵列设有横向输送筒;所述横向输送筒内部两端之间转动连接有从动传输辊;所述从动传输辊端部与主动传输辊底端相互啮合传动。
[0009] 所述直线电机顶部固定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转轴端固定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通过链带与竖直输送筒相互传动连接;
[0010] 所述竖直输送筒顶端部固定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转轴端与主动传输辊固定连接。
[0011]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端架包括端板;所述端板两侧边沿均设有与紧固螺杆相配合的连接;所述端板底部两侧边沿均连接有连接臂;所述连接臂底端设有万向轮;所述端板一表面设有第一限位插头。
[0012] 进一步地,所述导轨条一端部设有第二限位插头;所述导轨条另一端开有与第一限位插头和第二限位插头相配合的限位插孔。
[0013] 进一步地,所述紧固螺杆一端部固定有内六端头;所述紧固螺杆另一端部固定有支撑板。
[0014] 进一步地,所述直线电机一侧面设有限位环套。
[0015] 进一步地,所述竖直输送筒周侧面设有与限位环套相配合的限位环;所述竖直输送筒顶端周侧面设有排污口;所述竖直输送筒周侧面且位于排污口与限位环之间设有与链带相配合的齿环;所述竖直输送筒底端周侧面设有与连接端筒相配合的环形槽。
[0016]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输送筒周侧面且位于连接端筒底部均设有铲斗;所述横向输送筒周侧面且位于铲斗内部线性阵列开设有贯穿孔。
[0017] 进一步地,所述主动传输辊两端通过滚珠轴承分别与竖直输送筒顶端和连接端筒相互转动连接;所述主动传输辊周侧面设有第一螺旋叶片;所述主动传输辊底端周侧面设有主动锥齿轮
[0018] 进一步地,所述从动传输辊一端部通过滚珠轴承与横向输送筒远离连接端筒一端相互转动连接;所述从动传输辊周侧面设有第二螺旋叶片;所述从动传输辊另一端部设有与主动锥齿轮相配合的从动锥齿轮。
[0019]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0] 1、本发明通过竖直输送筒、主动传输辊、清污导架和从动传输辊的配合使用,第一伺服电机转动时,在链带的作用下使得竖直输送筒和清污导架整体旋转,且第二伺服电机转动时带动主动传输辊转动,主动传输辊通过主动锥齿轮与从动传输辊端部的从动锥齿轮相互啮合,使得从动传输辊和主动传输辊将池底淤泥等传输导送,其工序简单,无需将鱼苗转移,保证了鱼苗养殖的存活率。
[0021] 2、本发明通过支撑端架、导轨条紧固螺杆和直线电机的配合使用,两个支撑端架对多个相互插接的导轨条进行支撑,且支撑端架在紧固螺杆的作用下与养殖池固定,使得直线电机带动装置整体对养殖池体进行清污处理,位于支撑端架底部的万向轮可在清理部分区域后移动,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满足了实际使用的需要。附图说明
[0022]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 图1为本发明一种水产养殖用池底高效清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一种水产养殖用池底高效清污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3为图2中A处放大图。
[0026] 图4为支撑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为导轨条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为直线电机、第一伺服电机和传动齿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9] 图7为竖直输送筒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8为主动传输辊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9为清污导架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0为从动传输辊的结构示意图。
[0033]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34] 1‑支撑端架,2‑导轨条,3‑直线电机,4‑竖直输送筒,5‑主动传输辊,6‑清污导架,7‑从动传输辊,8‑第一伺服电机,9‑传动齿轮,10‑链带,11‑第二伺服电机,12‑紧固螺杆,
101‑端板,102‑连接耳,103‑连接臂,104‑万向轮,105‑第一限位插头,201‑第二限位插头,
202‑限位插孔,301‑限位环套,401‑限位环,402‑排污口,403‑齿环,404‑环形槽,501‑第一螺旋叶片,502‑主动锥齿轮,601‑连接端筒,602‑横向输送筒,603‑铲斗,604‑贯穿孔,701‑第二螺旋叶片,702‑从动锥齿轮,1201‑内六角端头,1202‑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6] 请参阅图1‑10所示,本发明为一种水产养殖用池底高效清污装置,包括两个相互对称设置的支撑端架1,两支撑端架1两侧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杆12;两支撑端架1相对面之间线性阵列设有导轨条2;若干导轨条2周侧面之间套设有直线电机3;直线电机3一侧面转动连接有竖直输送筒4;竖直输送筒4内顶部与底部之间转动连接有主动传输辊5;竖直输送辊4底端套设有清污导架6;清污导架6包括连接端筒601;连接端筒601外周侧面环形阵列设有横向输送筒602;横向输送筒602内部两端之间转动连接有从动传输辊7;从动传输辊7端部与主动传输辊5底端相互啮合传动。直线电机3顶部固定有第一伺服电机8;第一伺服电机8转轴端固定有传动齿轮9;传动齿轮9通过链带10与竖直输送筒4相互传动连接;竖直输送筒4顶端部固定有第二伺服电机11;第二伺服电机11转轴端与主动传输辊5固定连接。
[0037] 其中,支撑端架1包括端板101;端板101两侧边沿均设有与紧固螺杆12相配合的连接耳102;端板101底部两侧边沿均连接有连接臂103;连接臂102底端设有万向轮104;端板101一表面设有第一限位插头105;导轨条2一端部设有第二限位插头201;导轨条2另一端开有与第一限位插头105和第二限位插头201相配合的限位插孔202;紧固螺杆12一端部固定有内六角端头1201;紧固螺杆12另一端部固定有支撑板1202,简而言之,架设安装时,将两个支撑端架1分别设置至养殖池两端部,将多个导轨条2通过第二限位插头201和限位插孔
202相互串联,并将直线电机3穿至多个导轨条2上,位于支撑端架1表面的第一限位插头105对多个串联的导轨条2进行支撑,通过转动两个支撑端架1上的紧固螺杆12,紧固螺杆12端部的支撑板1202与养殖池壁相互贴合支撑,并且可通过将多个紧固螺杆12旋出,装置整体在万向轮104的作用下横向移动,便于对其他横向区域进行清淤处理。
[0038] 其中,直线电机3一侧面设有限位环套301;竖直输送筒4周侧面设有与限位环套301相配合的限位环401;竖直输送筒4顶端周侧面设有排污口402;竖直输送筒4周侧面且位于排污口402与限位环401之间设有与链带10相配合的齿环403;竖直输送筒4底端周侧面设有与连接端筒601相配合的环形槽404;横向输送筒602周侧面且位于连接端筒601底部均设有铲斗603;横向输送筒602周侧面且位于铲斗603内部线性阵列开设有贯穿孔604,简而言之,将直线电机3穿至多个导轨条2上,第一伺服电机8带动传动齿轮9转动,并在链带10与竖直输送筒4周侧面的齿环403相互传动连接,并在直线电机3侧面的限位环套301和竖直输送筒4周侧面的限位环401的配合作用下,使得竖直输送筒4整体转动,竖直输送筒4在转动时带动清污导架6转动,位于横向输送筒602周侧面的铲斗603对养殖池底部的淤泥污渍铲起,并经贯穿孔604进入横向输送筒602内。
[0039] 其中,主动传输辊5两端通过滚珠轴承分别与竖直输送筒4顶端和连接端筒601相互转动连接;主动传输辊5周侧面设有第一螺旋叶片501;主动传输辊5底端周侧面设有主动锥齿轮502;从动传输辊7一端部通过滚珠轴承与横向输送筒602远离连接端筒601一端相互转动连接;从动传输辊7周侧面设有第二螺旋叶片701;从动传输辊7另一端部设有与主动锥齿轮502相配合的从动锥齿轮702,简而言之,第二伺服电机11转动时带动主动传输辊5转动,位于主动传输辊5端部的主动锥齿轮502与从动传输辊7端部的从动锥齿轮702相互啮合,使得从动传输辊7转动对横向输送筒602内进入的淤泥进行传输,并在主动传输辊5的作用下,将淤泥污渍向上传输并从排污口402导出。
[0040]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架设安装时,将两个支撑端架1分别设置至养殖池两端部,将多个导轨条2通过第二限位插头201和限位插孔202相互串联,并将直线电机3穿至多个导轨条2上,位于支撑端架1表面的第一限位插头105对多个串联的导轨条2进行支撑,通过转动两个支撑端架1上的紧固螺杆12,紧固螺杆12端部的支撑板1202与养殖池壁相互贴合,对装置整体进行架设,排污口402通过导管导向排污处;
[0041] 使用时,第一伺服电机8带动传动齿轮9转动,并在链带10与竖直输送筒4周侧面的齿环403相互传动连接,并在直线电机3侧面的限位环套301和竖直输送筒4周侧面的限位环401的配合作用下,使得竖直输送筒4整体转动,且竖直输送筒4在转动时带动清污导架6转动,使得位于横向输送筒602周侧面的铲斗603对养殖池底部的淤泥污渍铲起,并经贯穿孔
604进入横向输送筒602内,第二伺服电机11转动时带动主动传输辊5转动,位于主动传输辊
5端部的主动锥齿轮502与从动传输辊7端部的从动锥齿轮702相互啮合,使得从动传输辊7转动对横向输送筒602内进入的淤泥进行传输,并在主动传输辊5的作用下,将淤泥污渍向上传输并从排污口402导出,并经导管向排污处排放,直线电机3逐步从多个串联的导轨条2一端移动至另一端时,对污水池底横向区域进行清污处理,并且可通过将多个紧固螺杆12旋出,装置整体在万向轮104的作用下横向移动,便于对其他横向区域进行清淤处理。
[0042]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43] 以上公开的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发明。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发明。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