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
专利有效性 | 实质审查 | 当前状态 | 实质审查 |
申请号 | CN202510185315.6 | 申请日 | 2025-02-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9769625A | 公开(公告)日 | 2025-04-08 |
申请人 | 北京奥克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魏全; 尹佳; 龚彦霖; 张霞; | 第一发明人 | 魏全 |
权利人 | 北京奥克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北京奥克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北京市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北京市海淀区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清路68号院2号楼1层48室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100094 |
主IPC国际分类 | A23K20/189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A23K20/189 ; A23K50/80 ; A61K38/46 ; A61P39/06 ; A61P1/16 ; A23K40/30 ; A23K40/10 ; A01K61/10 ; A01K61/13 ; A23K10/22 ; A23K10/20 ; A23K20/147 ; A23K10/37 ; A23K10/24 ; A23K10/30 ; A23K20/163 ; A23K20/158 ; A23K20/174 ; A23K20/105 ; A23K20/142 ; A23K20/20 ; A23K20/28 |
专利引用数量 | 0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10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北京天才之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专利代理人 | 耿超; 邹宇宁; |
摘要 | 本公开涉及 碱 性 磷酸 酶在制备 预防 或降低 水 产动物肝损伤的水产动物 饲料 或药物方面的应用。具体地,涉及碱性磷酸酶在制备预防或降低水产动物肝损伤的水产动物饲料或药物方面的应用、一种水产动物饲料、一种水产动物饲料的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水产动物的饲养方法。本公开采用较低鱼粉 基础 饲料复配碱性磷酸酶制备水产动物饲料,有效提升了水产动物尤其是大口黑鲈的肝脏的抗 氧 化能 力 ,降低水产动物血清中AST的含量,提升水产动物血清中ALP和ALB的含量,从而提升水产动物的存活率。 | ||
权利要求 | 1.碱性磷酸酶在制备预防或降低水产动物肝损伤的水产动物饲料或药物方面的应用。 |
||
说明书全文 | 碱性磷酸酶在制备预防或降低水产动物肝损伤的水产动物饲料或药物方面的应用 技术领域[0001] 本公开涉及饲料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碱性磷酸酶在制备预防或降低水产动物肝损伤的水产动物饲料或药物方面的应用、一种水产动物饲料、一种水产动物饲料的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水产动物的饲养方法。 背景技术[0002] 鱼粉是水产动物饲料生产中的核心原料,具有蛋白质含量高,富含必需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且组成均衡,生物学价值高、有效能值高、适口性好和抗营养因子少等优点。然而,随着水产动物养殖业的集约化和规模化发展,以鱼粉为代表的蛋白质饲料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紧缺,供需失衡导致鱼粉价格和养殖成本不断上涨,低鱼粉饲料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然而鱼粉替代容易对养水产动物的肝脏和肠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进而降低水产动物的存活率,影响养殖效益。 [0003] 大口黑鲈(Micropterussalmoides)又名加州鲈,是一种生长快、抗病力强、适温性强、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的淡水鱼,广受养殖者和消费者的喜爱。随着水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模式的推广,大口黑鲈在高密度养殖过程中生长缓慢、病害频发,加之水产动物饲料中对抗生素添加剂的限制,因此,寻求绿色、高效、安全的水产动物饲料来保护水产动物健康及提高存活率能迫在眉睫。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碱性磷酸酶在制备预防或降低水产动物肝损伤的水产动物饲料或药物方面的应用、一种水产动物饲料以一种水产动物饲料的制备方法以及一种水产动物的饲养方法。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碱性磷酸酶在制备预防或降低水产动物肝损伤的水产动物饲料或药物方面的应用。 [0006] 可选地,所述水产动物饲料或药物提高水产动物存活率。 [0007] 可选地,所述水产动物饲料或药物降低水产动物血清中AST的含量,提升水产动物血清中ALP和ALB的含量。 [0008] 可选地,所述水产动物饲料或药物提升水产动物肝脏的抗氧化能力;优选地,所述提升水产动物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包括: (1)提升水产动物肝脏组织的CAT和SOD的活性; (2)降低水产动物肝脏组织的MDA的含量。 [0009] 可选地,所述水产动物选自鱼、虾和蟹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鱼为大口黑鲈。 [0010]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水产动物饲料,所述水产动物饲料包括低鱼粉基础饲料和碱性磷酸酶。 [0011] 可选地,相对于每1kg所述低鱼粉基础饲料,所述碱性磷酸酶的添加量为300‑500mg; 其中,以所述低鱼粉基础饲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低鱼粉基础饲料含有25‑35重量%的鱼粉。 [0012] 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水产动物饲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低鱼粉基础饲料中的固相原料与水进行第一混合处理,得到第一混合物料; S2、将所述第一混合物料进行膨化质制粒处理,得到第一颗粒; S3、将低鱼粉基础饲料中的油相原料与碱性磷酸酶进行第二混合处理,得到第二 混合物料; S4、将所述第二混合物料喷涂在所述第一颗粒表面后进行干燥处理。 [0013] 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水产动物的饲养方法,使水产动物在养殖区域饲养,并给水产动物投喂第二方面所述的水产动物饲料;相对于1kg所述水产动物,水产动物饲料的投喂量为20‑35g/d; 其中,所述养殖区域的养殖条件包括:水温为27‑32℃、pH值7.5‑8.0、氨氮含量< 0.2mg/L、亚硝酸盐含量<0.01mg/L、溶解氧浓度≥7.0mg/L。 [0014] 可选地,相对于每1kg所述水产动物,投喂的碱性磷酸酶的含量为6.0‑17.5mg/d。 [001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公开采用较低鱼粉基础饲料复配碱性磷酸酶制备水产动物饲料,有效提升了水产动物尤其是大口黑鲈的肝脏的抗氧化能力,降低水产动物血清中AST的含量,提升水产动物血清中ALP和ALB的含量,从而提升水产动物的存活率;同时,采用低鱼粉基础饲料,降低了水产生物饲料的制备成本。 [0017]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本公开A组、B组和C组的大口鲈鱼的肝组织的切片染色图。 [0018] 图2是图1中黑色方框的放大视野图。 [0019] 图3是本公开D组、E组和F组的大口鲈鱼的肝组织的切片染色图。 [0020] 图4是图3中黑色方框的放大视野图。 具体实施方式[002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公开,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 [0022] 本公开第一方面提供碱性磷酸酶在制备预防或降低水产动物肝损伤的水产动物饲料或药物方面的应用。 [0023] 本公开的发明人发现,碱性磷酸酶能够预防或降低水产动物的肝损伤,从而提高水产动物的存活率;尤其是能够预防或降低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的肝损伤。因此,碱性磷酸酶在制备水产动物饲料或药物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0024] 根据本公开,所述水产动物饲料或药物可以提高水产动物存活率。 [0025] 在本公开中,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和白蛋白(ALB)是评价肝损伤的重要指标;当肝细胞受损时,AST会从肝脏细胞中释放到血液中,导致血清中的AST含量升高;当肝脏发生损伤时,ALP的合成和分泌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其含量降低;ALB主要由肝脏合成,肝损伤时肝脏合成ALB的能力下降。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水产动物饲料或药物可以降低水产动物血清中AST的含量,提升水产动物血清中ALP和ALB的含量。从而缓解肝损伤,达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0026] 在本公开中,所述水产动物饲料或药物可以提升水产动物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具体地,所述提升水产动物肝脏的抗氧化能力包括:(1)提升水产动物肝脏组织的CAT和SOD的活性;(2)降低水产动物肝脏组织的MDA的含量。 [0027] 其中,提高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可以消除过氧化氢活性,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可以增强肝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减少活性氧对肝细胞的损伤,促进肝细胞的增殖和再生,加速肝损伤的修复。丙二醛(MDA)是脂质过氧化反应的产物,降低MDA含量可以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细胞膜的损伤,有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功能恢复。 [0028]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水产动物可以选自鱼、虾和蟹中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所述鱼可以为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 [0029] 本公开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水产动物饲料,所述水产动物饲料包括低鱼粉基础饲料和碱性磷酸酶。 [0030]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相对于每1kg所述低鱼粉基础饲料,所述碱性磷酸酶的添加量为300‑500mg;其中,以所述低鱼粉基础饲料的总重量为基准,所述低鱼粉基础饲料含有25‑35重量%的鱼粉。 [0031] 本公开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水产动物饲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低鱼粉基础饲料中的固相原料与水进行第一混合处理,得到第一混合物料; S2、将所述第一混合物料进行膨化质制粒处理,得到第一颗粒; S3、将低鱼粉基础饲料中的油相原料与碱性磷酸酶进行第二混合处理,得到第二 混合物料; S4、将所述第二混合物料喷涂在所述第一颗粒表面后进行干燥处理。 [0032] 在本公开中,低鱼粉基础饲料中包括:鱼粉、鸡肉粉、大豆浓缩蛋白、豆粕、谷朊粉、猪血球粉、小麦粉、木薯淀粉、鱼油、豆油、磷酸二氢钙、维生素与矿物质预混料、氯化胆碱、VC磷酸酯、赖氨酸(98.5%)和蛋氨酸。 [0033] 其中,维生素可以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硫胺素;核黄素;泛酸钙;盐酸吡哆醇;氰钴胺素;生物素;叶酸;烟酸;肌醇;维生素C。 [0035] 其中,鱼油、豆油作为油相原料,其余为固相原料。 [0036] 更具体地,在步骤S1中,还包括将各个固相原料依次进行超微粉碎处理和过筛处理(80目),再将粉碎后的固相原料与水进行第一混合处理,得到第一混合物料。第一混合处理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常规采用的混匀机。超微粉碎处理和过筛处理均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常规采用的方法,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固相原料与水可以以1:0.2的质量比进行第一混合处理。 [0037] 进一步地,在步骤S2中,膨化质制粒处理可以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常规采用的干法膨化机。 [0038] 进一步地,在步骤S3中,第二混合处理可以使用微型混合机,使碱性磷酸酶充分溶解在油相原料中。 [0039] 进一步地,在步骤S4中,喷涂可以采用油脂后喷涂设备。干燥处理可以为自然晾干。 [0040] 本公开第四方面提供一种水产动物的饲养方法,使水产动物在养殖区域饲养,并给水产动物投喂权第二方面所述的水产动物饲料;相对于1kg所述水产动物,水产动物饲料的投喂量为20‑35g/d; 其中,所述养殖区域的养殖条件包括:水温为27‑32℃、pH值7.5‑8.0、氨氮含量< 0.2mg/L、亚硝酸盐含量<0.01mg/L、溶解氧浓度≥7.0mg/L。 [0041] 在本公开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相对于每1kg所述水产动物,投喂的碱性磷酸酶的含量为6‑17.5mg/d。 [0042]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公开,但是本公开并不因此而受到任何限制。 [0043] 以下实施例中所用到的材料及试剂均可通过商购途径获得。 [0045] 选取360尾规格相近、外表无损伤的大口黑鲈幼鱼,平均初始体重为16.36±0.03g,每天定时(7:00和17:00)表观饱食投喂2次。 [0046] 养殖实验期间,每周测一次水质,保证水质标准,同时控制养殖区域的水温为27‑32℃、pH值7.5‑8.0、氨氮含量<0.2mg/L、亚硝酸盐含量<0.01mg/L和溶解氧浓度≥7.0mg/L,光照周期:自然光照周期。 [0047] 2、饲料组成:低鱼粉基础饲料配方一和配方二的组成如下表1所示。 [0048] 表1 [0049] 按照表1的配方,水产动物饲料的制备方法:S1、将各个固相原料依次进行超微粉碎处理和过筛处理(80目),再将粉碎后的固相原料与水进行第一混合处理,得到第一混合物料。将低鱼粉基础饲料中的固相原料与水以1:0.2的质量比进行第一混合处理,得到第一混合物料; S2、将所述第一混合物料进行膨化质制粒处理,得到第一颗粒; S3、将低鱼粉基础饲料中的油相原料与碱性磷酸酶进行第二混合处理,得到第二 混合物料; S4、将所述第二混合物料喷涂在所述第一颗粒表面后进行自然晾干处理。 [0050] 3、饲养方法:360尾规格相近、外表无损伤的大口黑鲈幼鱼,采用室外网箱养殖,随机放入18个网箱中(1m×1m×1m),每个网箱20尾鱼,每组3个网箱,养殖周期为8周。实验共分6个组,分组如下: A组:喂养低鱼粉基础饲料配方一20g/kg·d(碱性磷酸酶0mg/kg·d); B组:喂养水产动物饲料配方一第一组20g/kg·d(碱性磷酸酶6mg/kg·d),其中,水产动物饲料配方一第一组为每1kg低鱼粉基础饲料配方一,添加300mg碱性磷酸酶; C组:喂养水产动物饲料配方一第二组20g/kg·d(碱性磷酸酶10mg/kg·d),其中,水产动物饲料配方一第二组为每1kg低鱼粉基础饲料配方一,添加500mg碱性磷酸酶; A组为B组和C组的对照组。 [0051] D组:喂养低鱼粉基础饲料配方二20g/kg·d(碱性磷酸酶0mg/kg·d);E组:喂养水产动物饲料配方二第一组20g/kg·d(碱性磷酸酶6mg/kg·d),其中,水产动物饲料配方二第一组为每1kg低鱼粉基础饲料配方二,添加300mg碱性磷酸酶; F组:喂养水产动物饲料配方二第二组20g/kg·d(碱性磷酸酶10mg/kg·d),其中,水产动物饲料配方二第二组为每1kg低鱼粉基础饲料配方二,添加500mg碱性磷酸酶。 [0052] D组为E组和F组的对照组。 [0053] 实验所用碱性磷酸酶由北京奥克思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其制备方法为将生产菌(地衣芽孢杆菌)经种子繁育,再以葡萄糖、豆粕、玉米浆为主要原料进行液体深层发酵,对所得发酵液进行板框过滤和超滤提纯,浓缩,并加入玉米淀粉等载体经喷雾干燥制成;碱性磷酸酶的酶活力为5000U/g。 [0055] 测试例1本测试例用于说明碱性磷酸酶对大口黑鲈存活率和生长性能的影响。 [0056] 每日观察鱼摄食及死亡情况,发现死鱼及时捞出称重记数,并检查死亡原因。 [0057] 正式实验饲养8周后停食24h,称量每个养殖网箱鱼总重,以计算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存活率和饵料系数等生长性能指标。 [0058] 增重率(%)=(W末‑W0)/W0×100%;特定生长率(%)=(InW末‑InW0)/D×100%; 存活率(%)=(N0‑N末)/N0×100%; 饵料系数=M料/(W末‑W0)×100%; 其中,W末:实验终末体重,W0:实验初始体重,D:实验时间(d),N0:实验初尾数,N末:实验末尾数,M料:实验期间总消耗饲料量。 [0059] 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0060] 表2 [0061] 表2结果显示:添加碱性磷酸酶对大口黑鲈的生长性能无显著影响,但在C组和F组中添加500mg/kg碱性磷酸酶可显著提高大口黑鲈存活率(P<0.05)。 [0062] 测试例2本测试例用于说明碱性磷酸酶对大口黑鲈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0063] 在实验结束每个处理组随机取3尾鱼采血,将鱼迅速捞起并立即投入浓度为200mg/L的MS‑222中进行快速深度麻醉,2mL注射器管壁用肝素润湿,于尾静脉采血,每个处理的采血时间在2h内完成,并准确记录采血时间。血样在4℃冰箱静置1‑2h后,在4℃、3000×g、离心10min制备血浆。上清液移入‑20℃保存,备测大口黑鲈血液常规生化指标,如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总蛋白(TP)、白蛋白(ALB)、血糖(GLU)。 [0064] 测试方法为用迈瑞BS400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执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0065] 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0066] 表3 [0067] 由表3可知,各组间ALT和TP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随着碱性磷酸酶添加量的增加,AST水平呈下降的趋势,其中B组、C组、F组呈较低水平(P<0.05);随着碱性磷酸酶添加量的增加,ALP水平呈递增趋势,其中B组、C组、F组呈现较高水平(P<0.05);B组、C组的ALB含量显著提高(P<0.05);C组和F组的GLU含量显著降低(P<0.05)。 [0068] 测试例3本测试例用于说明碱性磷酸酶对大口黑鲈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0069] 每个处理组随机选取3尾鱼进行采集肝脏组织,用于测定肝脏组织抗氧化指标,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 [0070] 测试方法采用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的试剂盒进行测定,具体测定方法参照试剂盒说明书。 [0071] 结果如表4所示。 [0072] 表4 [0073] 由表4可知,与A组和D相比,B组和E组的CAT活性显著提高(P<0.05);SOD活力随着碱性磷酸酶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碱性磷酸酶添加量的增加,MDA含量基本呈递减趋势,其中C组和F组中呈最低水平(P<0.05);GSH含量和GSH‑Px活性各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 [0074] 测试例4本测试例用于说明碱性磷酸酶对大口黑鲈肝脏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0075] 实验结束后,每个处理随机选取2尾鱼的肝脏组织,立即保存于4%多聚甲醛溶液,固定24h后,进行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和封片等处理后,将切片拍照和扫描,使用CaseViewer 2.4软件分析肠道组织形态,进行对肠道组织病理分析。 [0077] 肝脏组织表面有一层极薄的浆膜,由单层扁平上皮和极薄的结缔组织构成,肝细胞双行排列成板状,肝板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散射状分布,相邻的肝细胞索之间是不规则的、互相贯通成网状的肝血窦。各组干细胞质均空泡化;由图1,图2可以看出,A组肝细胞可见静脉周围及实质淋巴细胞小灶性浸润,而B组和C组未见明显炎性细胞的浸润,表明低鱼粉基础饲料配方一饲料中添加300mg/kg或500mg/kg可缓解肝脏损伤。 [0078] 由图3、图4可以看出,D组肝细胞可见静脉周围及实质淋巴细胞小灶性浸润,而E组和F组未见明显炎性细胞的浸润,表明低鱼粉基础饲料配方二饲料中添加300mg/kg或500mg/kg可缓解肝脏损伤。 [0079]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公开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公开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0080]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公开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81] 此外,本公开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公开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公开所公开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