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授权 | 法律事件 | 实质审查; 授权; |
专利有效性 | 有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授权 |
申请号 | CN202510037606.0 | 申请日 | 2025-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94531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5-04-08 |
申请人 | 三亚双帆石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刘德林; 李有文; 林川; 符圣波; 梁石雄; | 第一发明人 | 刘德林 |
权利人 | 三亚双帆石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三亚双帆石渔业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海南省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海南省三亚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崖州湾科技城文化创意产业园1号楼3层B063号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572025 |
主IPC国际分类 | A01K61/10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A01K61/10 ; A01K61/13 ; A01K61/60 ; A01K63/04 ; A61K31/79 ; A61K38/01 ; A61P31/12 ; A61P37/04 ; A23K50/80 ; A23K20/158 ; A23K20/147 ; A23K20/163 ; A23K20/105 ; C07J9/00 ; C02F11/02 ; A01N59/12 ; A01N43/08 ; A01N37/04 ; A01P1/00 ; A61K31/194 ; A61K31/375 ; A61K31/716 ; A61K31/122 ; A61K31/575 |
专利引用数量 | 2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9 | 专利文献类型 | B |
专利代理机构 | 海南易思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专利代理人 | 吴陈君; |
摘要 |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提高鱼类免疫 力 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养殖点选择、S2.网箱规格与布局、S3.鱼苗选取与投放、S4.鱼苗消毒、S5.适应性训练S6.养殖管理、S7.底泥管理。本发明鱼苗消毒通过使用由聚维 酮 碘、聚山梨酯、 柠檬酸 、维生素C特定比例组成的复配消毒剂对鱼苗进行浸泡消毒,有效杀灭鱼体表面及鳃部的病原 微 生物 。本发明养殖管理通过饲喂由菜油甾醇棕榈酸酯、免疫调节肽、β‑葡聚糖、虾青素特定比例组成的免疫调理剂,全面增强鱼体免疫力。本发明底泥管理通过投放由钼酸钠、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粉防己 碱 、海藻酸钠特定比例组成的底泥改良剂降低有害物质含量,抑制病原菌生长,促进营养物质循环和优化 水 质环境,促进鱼苗健康生长。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提高鱼类免疫力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提高鱼类免疫力的养殖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鱼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鱼类免疫力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0002] 鱼类特别是海鱼如金鲳鱼、海鲡鱼、龙胆石斑鱼等富含极高的营养价值,主要包括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有多种益处,如优质蛋白质有助于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脂肪酸,对心脏和血管健康有益,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同时,海鱼中的矿物质和维生素也对维持骨骼健康、增强免疫力、调节新陈代谢等起到重要作用。海鱼养殖对我国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提供丰富的水产品,满足市场需求,还能促进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渔民收入。海水养殖的方法多种多样,如池塘养殖、网箱养殖。其中,池塘养殖成本相对较低,易于管理,但受限于地理位置和水质条件限制;网箱养殖则能更高效地利用海洋资源,但网箱养殖海域长期不清淤易导致底部因饲料和排泄物积累导致淤泥堆积,影响水质和鱼类的生存环境。同时,淤泥中的有害物质也会不断释放到水体中,对鱼类的健康造成威胁。为预防和治疗鱼病,渔民们往往会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然而,长期使用抗生素不仅容易使病原体产生耐药性,还可能导致鱼类肠道菌群失衡,影响其免疫功能。此外,抗生素的残留也会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发明内容[0003] 鉴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提高鱼类免疫力的养殖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提高鱼类免疫力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5] S1.养殖点选择:选取水深30‑40m泥沙质地、底部平坦的海区。 [0007] S3.鱼苗选取与投放:选取健康活泼、鱼体完整无损、鳞片整齐、体表无寄生虫的100‑150g的海鱼鱼苗,每个网箱投放500‑1200尾鱼苗。 [0008] S4.鱼苗消毒:使用复配消毒剂对鱼苗进行浸泡消毒,将复配消毒剂稀释15‑25倍浸泡处理20‑30min,复配消毒剂由质量体积比g/mL为(10‑15):(2‑5):(5‑10):(4‑6)的聚维酮碘、聚山梨酯、柠檬酸、维生素C组成。 [0009] S5.适应性训练:将鱼苗置入训练池中进行适应性训练,训练第1至第3天,训练池水流速度设置为20‑30cm/s,pH值设置为7.8‑8.0,盐度设置为31‑32‰,训练第4至第7天,训练池水流速度设置为30‑50cm/s,pH值设置为8.0‑8.4,盐度设置为32‑33‰,训练第8至第14天,训练池水流速度设置为50‑70cm/s,pH值设置为8.4‑8.6,盐度设置为33‑35‰,完成适应性训练。 [0010] S6.养殖管理:幼鱼期每天喂食4次基础料Ⅰ,分别于早上6:00‑6:30、10:00‑10:30和下午14:00‑14:30、18:00‑18:30进行饲喂,每次按照鱼苗体重的0.2‑0.5%进行喂食,每隔7‑10d喂食1次免疫调理剂。中鱼期每天喂食2次基础料Ⅱ,分别于早上8:00‑8:30和下午15:00‑15:30进行饲喂,每次按照鱼苗体重的0.5‑1.0%进行喂食,每隔10‑14d喂食1次免疫调理剂。成鱼期进行分疏,每个网箱养殖密度为50‑120尾,每天喂食1次基础料Ⅲ,于早上9: 00‑9:30进行饲喂,每次按照鱼苗体重的1.0‑2.0%进行喂食,每隔14‑21d喂食1次免疫调理剂。免疫调理剂由质量体积g/mL比为(3.0‑5.0):(1.5‑2.5):(5.0‑10.0):(0.4‑0.8)的菜油甾醇棕榈酸酯、免疫调节肽、β‑葡聚糖、虾青素组成,每次按照鱼苗体重的0.1‑0.2%进行喂食; [0011] S7.底泥管理:每隔90‑100d,向底泥投放底泥改良剂。底泥改良剂由质量比为(2.0‑4.0):(0.01‑0.03):(0.01‑0.03):(4.0‑6.0):(2.0‑4.0)的钼酸钠、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粉防己碱、海藻酸钠组成。 [0013] 进一步的,S2中网箱组内纵向间距0.6‑1.0m,每组设置3‑7个网箱,网箱组与组横向间距40‑60m。 [0014] 进一步的,S3中于3‑5月份晴天进行投放,所述海鱼鱼苗为海鲡鱼、龙胆石斑鱼、金鲳鱼其中的一种。 [0015] 进一步的,S6中基础料Ⅰ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鱼粉30‑40份、油饼粕20‑25份、小麦粉10‑15份、玉米淀粉10‑15份、虾壳粉5‑10份、骨粉5‑10份、植物油3‑5份、胆碱0.5‑1.0份、维生素预混料0.4‑0.6份、矿物质预混料0.4‑0.6份。 [0016] 进一步的,S6中基础料Ⅱ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鱼粉35‑45份、油饼粕20‑25份、小麦粉10‑15份、玉米淀粉10‑15份、虾壳粉3‑5份、骨粉10‑15份、植物油4‑6份、胆碱0.5‑1.0份维生素预混料0.5‑0.7份、矿物质预混料0.5‑0.7份。 [0017] 进一步的,S6中基础料Ⅲ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鱼粉40‑50份、油饼粕15‑20份、小麦粉5‑10份、玉米淀粉5‑10份、骨粉15‑20份、植物油5‑7份、胆碱0.5‑1.0份、维生素预混料0.6‑0.8份、矿物质预混料0.6‑0.8份。 [0019] 进一步的,维生素预混料由质量比为(1‑3):(1‑3):(2‑4):(0.3‑0.7):(10‑15):(4‑8):(10‑15):(1‑3):(10‑20)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3、维生素C组成。 [0021] 进一步的,S6中菜油甾醇棕榈酸酯由以下方法制得:将菜油甾醇和棕榈酸按照摩尔比1:1混合均匀,得到混料Ⅰ;向混料Ⅰ中加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搅拌溶解,得到混料Ⅱ,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加入量为混料Ⅰ体积的80‑120%;加入脂肪酶,在50‑60℃加热条件下反应60‑72h,所述脂肪酶加入量为混料Ⅱ体积的5‑10%;反应终止,将温度提高至80‑90℃灭酶,通过减压法去除超临界二氧化碳,即得菜油甾醇棕榈酸酯。 [0022] 进一步的,S6中免疫调节肽由以下方法制得:将火麻仁粉碎,并按照料液比1:(4‑6)向其中加入正己烷,浸泡3‑4h,滤去液体,得到脱脂火麻仁粉;将脱脂火麻仁粉按料液比 1:(8‑12)向其中加入水,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8.0‑9.0,在超声功率200‑400W、超声频率20‑40kHz条件下提取40‑60min,滤去滤渣得到提取液,向提取液中加入其体积1‑3%的盐酸并缓慢搅拌使蛋白质沉淀并置入离心机中以4000‑6000r/min离心分离10‑20min得到火麻仁蛋白;将火麻仁蛋白与复合酶以质量比1:(0.2‑0.4)混合,在40‑50℃下酶解2‑4h;酶解完成后,将温度提高至80‑90℃灭酶,并以4000‑6000r/min离心分离10‑20min,即得免疫调节肽;所述复合酶由质量比为(1.0‑2.0):(1.0‑2.0):(0.4‑0.6):(0.4‑0.6)的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组成。 [002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饲喂由菜油甾醇棕榈酸酯、免疫调节肽、β‑葡聚糖、虾青素特定比例组成的免疫调理剂,全面增强鱼体免疫力。其中,菜油甾醇棕榈酸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保护鱼体的免疫细胞免受损害,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β‑葡聚糖通过激活鱼体的免疫细胞,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强免疫应答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防御能力,从而增强鱼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免疫调节肽通过与鱼体内的免疫细胞受体结合,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免疫应答反应。虾青素通过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从而减少氧化应激对免疫细胞的损害,保护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提高鱼体的免疫能力。本发明免疫调理剂通过多种机制共同作用,显著提高鱼体的免疫能力,全面增强鱼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提高鱼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 [0025] 此外,本发明通过使用由聚维酮碘、聚山梨酯、柠檬酸、维生素C特定比例组成的复配消毒剂对鱼苗进行浸泡消毒,有效杀灭鱼体表面及鳃部的病原微生物。再通过适应性训练减少了鱼苗因突然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应激反应,有助于鱼苗保持稳定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助于鱼苗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提高它们对病原体的抵抗力。通过投放底泥改良剂降低有害物质含量,抑制病原菌生长,促进营养物质循环和优化水质环境。 [0026] 本发明通过多重机制协同作用,共同提高鱼体免疫力,从而促进鱼苗的存活率和增重率的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0027] 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8]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9] 本发明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30] 实施例1 [0031] 一种提高鱼类免疫力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2] S1.养殖点选择:选取水深30m泥沙质地、底部平坦、海水流速50‑100cm/s、溶解氧≥6mg/L、pH值为7.8‑8.6、盐度31‑35‰、透明度8‑12m的海区。 [0033] S2.网箱规格与布局:选取6.2m×6.2m×6.2m规格抗风浪网箱,每组网箱沿着潮水流动的方向纵向排列,网箱组内纵向间距0.6m,每组设置3个网箱,网箱组与组横向间距40m。 [0034] S3.鱼苗选取与投放:选取健康活泼、鱼体完整无损、鳞片整齐、体表无寄生虫的100g的海鲡鱼鱼苗,每个网箱投放500尾鱼苗,于3月份晴天进行投放。 [0035] S4.鱼苗消毒:使用复配消毒剂对鱼苗进行浸泡消毒,将复配消毒剂稀释15倍浸泡处理20min,复配消毒剂由质量体积比g/mL为10:2:5:4的聚维酮碘、聚山梨酯、柠檬酸、维生素C组成。 [0036] S5.适应性训练:将鱼苗置入训练池中进行适应性训练,训练第1至第3天,训练池水流速度设置为20cm/s,pH值设置为7.8,盐度设置为31‰,训练第4至第7天,训练池水流速度设置为30cm/s,pH值设置为8.0,盐度设置为32‰,训练第8至第14天,训练池水流速度设置为50cm/s,pH值设置为8.4,盐度设置为33‰,完成适应性训练。 [0037] S6.养殖管理:幼鱼期每天喂食4次基础料Ⅰ,分别于早上6:00、10:00和下午14:00、18:00进行饲喂,每次按照鱼苗体重的0.2%进行喂食,每隔7d喂食1次免疫调理剂。中鱼期每天喂食2次基础料Ⅱ,分别于早上8:00和下午15:00进行饲喂,每次按照鱼苗体重的0.5%进行喂食,每隔10d喂食1次免疫调理剂。成鱼期进行分疏,每个网箱养殖密度为50尾,每天喂食1次基础料Ⅲ,于早上9:00进行饲喂,每次按照鱼苗体重的1.0%进行喂食,每隔14d喂食1次免疫调理剂。免疫调理剂由质量体积g/mL比为3.0:1.5:5.0:0.4的菜油甾醇棕榈酸酯、免疫调节肽、β‑葡聚糖、虾青素组成,每次按照鱼苗体重的0.1%进行喂食。其中,基础料Ⅰ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鱼粉30份、油饼粕20份、小麦粉10份、玉米淀粉10份、虾壳粉5份、骨粉5份、植物油3份、胆碱0.5份、维生素预混料0.4份、矿物质预混料0.4份,基础料Ⅱ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鱼粉35份、油饼粕20份、小麦粉10份、玉米淀粉10份、虾壳粉3份、骨粉10份、植物油4份、胆碱0.5份维生素预混料0.5份、矿物质预混料0.5份,基础料Ⅲ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鱼粉40份、油饼粕15份、小麦粉5份、玉米淀粉5份、骨粉15份、植物油5份、胆碱 0.5份、维生素预混料0.6份、矿物质预混料0.6份。其中的植物油是花生油,维生素预混料由质量比为1:1:2:0.3:10:4:10:1:10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3、维生素C组成,矿物质预混料由质量比为10:5:3:0.06:0.01的硫酸镁、硫酸铁、硫酸锌、硫酸铜、亚硒酸钠组成。其中,菜油甾醇棕榈酸酯由以下方法制得:将菜油甾醇和棕榈酸按照摩尔比1:1混合均匀,得到混料Ⅰ;向混料Ⅰ中加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搅拌溶解,得到混料Ⅱ,超临界二氧化碳加入量为混料Ⅰ体积的80%;加入脂肪酶,在 50℃加热条件下反应72h,脂肪酶加入量为混料Ⅱ体积的5%;反应终止,将温度提高至80℃灭酶,通过减压法去除超临界二氧化碳,即得菜油甾醇棕榈酸酯。其中,免疫调节肽由以下方法制得:将火麻仁粉碎,并按照料液比1:4向其中加入正己烷,浸泡4h,滤去液体,得到脱脂火麻仁粉;将脱脂火麻仁粉按料液比1:8向其中加入水,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8.0,在超声功率200、超声频率20kHz条件下提取60min,滤去滤渣得到提取液,向提取液中加入其体积1%的盐酸并缓慢搅拌使蛋白质沉淀并置入离心机中以4000r/min离心分离20min得到火麻仁蛋白;将火麻仁蛋白与复合酶以质量比1:0.2混合,在40℃下酶解4h;酶解完成后,将温度提高至80℃灭酶,并以4000r/min离心分离20min,即得免疫调节肽;所述复合酶由质量比为1.0:1.0:0.4:0.4的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组成。 [0038] S7.底泥管理:每隔90d,向底泥投放底泥改良剂,每个网箱投放量为100g,底泥改良剂由质量比为2.0:0.01:0.01:4.0:2.0的钼酸钠、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粉防己碱、海藻酸7 钠组成,硝化细菌、光合细菌菌活量为1×10CFU/g。 [0039] 实施例2 [0040] 一种提高鱼类免疫力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41] S1.养殖点选择:选取水深35m泥沙质地、底部平坦、海水流速50‑100cm/s、溶解氧≥6mg/L、pH值为7.8‑8.6、盐度31‑35‰、透明度8‑12m的海区。 [0042] S2.网箱规格与布局:选取6.2m×6.2m×6.2m规格抗风浪网箱,每组网箱沿着潮水流动的方向纵向排列,网箱组内纵向间距0.8m,每组设置5个网箱,网箱组与组横向间距50m。 [0043] S3.鱼苗选取与投放:选取健康活泼、鱼体完整无损、鳞片整齐、体表无寄生虫的125g的龙胆石斑鱼鱼苗,每个网箱投放800尾鱼苗,于4月份晴天进行投放。 [0044] S4.鱼苗消毒:使用复配消毒剂对鱼苗进行浸泡消毒,将复配消毒剂稀释20倍浸泡处理25min,复配消毒剂由质量体积比g/mL为12.5:3.5:7.5:5的聚维酮碘、聚山梨酯、柠檬酸、维生素C组成。 [0045] S5.适应性训练:将鱼苗置入训练池中进行适应性训练,训练第1至第3天,训练池水流速度设置为25cm/s,pH值设置为7.9,盐度设置为31.5‰,训练第4至第7天,训练池水流速度设置为40cm/s,pH值设置为8.2,盐度设置为32.5‰,训练第8至第14天,训练池水流速度设置为60cm/s,pH值设置为8.5,盐度设置为34‰,完成适应性训练。 [0046] S6.养殖管理:幼鱼期每天喂食4次基础料Ⅰ,分别于早上6:15、10:15和下午14:15、18:15进行饲喂,每次按照鱼苗体重的0.35%进行喂食,每隔8d喂食1次免疫调理剂。中鱼期每天喂食2次基础料Ⅱ,分别于早上8:15和下午15:15进行饲喂,每次按照鱼苗体重的 0.75%进行喂食,每隔12d喂食1次免疫调理剂。成鱼期进行分疏,每个网箱养殖密度为80尾,每天喂食1次基础料Ⅲ,于早上9:15进行饲喂,每次按照鱼苗体重的1.5%进行喂食,每隔18d喂食1次免疫调理剂。免疫调理剂由质量体积g/mL比为4.0:2.0:7.5:0.6的菜油甾醇棕榈酸酯、免疫调节肽、β‑葡聚糖、虾青素组成,每次按照鱼苗体重的0.15%进行喂食。其中,基础料Ⅰ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鱼粉35份、油饼粕22.5份、小麦粉12.5份、玉米淀粉 12.5份、虾壳粉7.5份、骨粉7.5份、植物油4份、胆碱0.8份、维生素预混料0.5份、矿物质预混料0.5份,基础料Ⅱ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鱼粉40份、油饼粕22.5份、小麦粉12.5份、玉米淀粉12.5份、虾壳粉4份、骨12.5份、植物油5份、胆碱0.8份维生素预混料0.6份、矿物质预混料0.6份,基础料Ⅲ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鱼粉45份、油饼粕17.5份、小麦粉7.5份、玉米淀粉7.5份、骨粉17.5份、植物油6份、胆碱0.7份、维生素预混料0.7份、矿物质预混料0.7份。其中的植物油是大豆油,维生素预混料由质量比为2:2:3:0.5:12.5:6:12.5:2:15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3、维生素C组成,矿物质预混料由质量比为12.5:7.5:4:0.08:0.02的硫酸镁、硫酸铁、硫酸锌、硫酸铜、亚硒酸钠组成。其中,菜油甾醇棕榈酸酯由以下方法制得:将菜油甾醇和棕榈酸按照摩尔比1:1混合均匀,得到混料Ⅰ;向混料Ⅰ中加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搅拌溶解,得到混料Ⅱ,超临界二氧化碳加入量为混料Ⅰ体积的100%;加入脂肪酶,在55℃加热条件下反应66h,脂肪酶加入量为混料Ⅱ体积的7.5%;反应终止,将温度提高至85℃灭酶,通过减压法去除超临界二氧化碳,即得菜油甾醇棕榈酸酯。其中,免疫调节肽由以下方法制得:将火麻仁粉碎,并按照料液比1:5仁粉按料液比1:10向其中加入水,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8.5,在超声功率300W、超声频率30kHz条件下提取50min,滤去滤渣得到提取液,向提取液中加入其体积2%的盐酸并缓慢搅拌使蛋白质沉淀并置入离心机中以5000r/min离心分离15min得到火麻仁蛋白;将火麻仁蛋白与复合酶以质量比1:0.3混合,在45℃下酶解3h;酶解完成后,将温度提高至85℃灭酶,并以5000r/min离心分离15min,即得免疫调节肽;所述复合酶由质量比为1.5:1.5: 0.5:0.5的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组成。 [0047] S7.底泥管理:每隔95d,向底泥投放底泥改良剂,每个网箱投放量为150g,底泥改良剂由质量比为3.0:0.02:0.02:5.0:3.0的钼酸钠、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粉防己碱、海藻酸7 钠组成,硝化细菌、光合细菌菌活量为5×10CFU/g。 [0048] 实施例3 [0049] 一种提高鱼类免疫力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0] S1.养殖点选择:选取水深40m泥沙质地、底部平坦、海水流速50‑100cm/s、溶解氧≥6mg/L、pH值为7.8‑8.6、盐度31‑35‰、透明度8‑12m的海区。 [0051] S2.网箱规格与布局:选取6.2m×6.2m×6.2m规格抗风浪网箱,每组网箱沿着潮水流动的方向纵向排列,网箱组内纵向间距1.0m,每组设置7个网箱,网箱组与组横向间距60m。 [0052] S3.鱼苗选取与投放:选取健康活泼、鱼体完整无损、鳞片整齐、体表无寄生虫的150g的金鲳鱼鱼苗,海鱼鱼苗为海鲡、龙胆石斑、金鲳其中的一种,每个网箱投放1200尾鱼苗,于5月份晴天进行投放。 [0053] S4.鱼苗消毒:使用复配消毒剂对鱼苗进行浸泡消毒,将复配消毒剂稀释25倍浸泡处理30min,复配消毒剂由质量体积比g/mL为15:5:10:6的聚维酮碘、聚山梨酯、柠檬酸、维生素C组成。 [0054] S5.适应性训练:将鱼苗置入训练池中进行适应性训练,训练第1至第3天,训练池水流速度设置为30cm/s,pH值设置为8.0,盐度设置为32‰,训练第4至第7天,训练池水流速度设置为50cm/s,pH值设置为8.4,盐度设置为33‰,训练第8至第14天,训练池水流速度设置为70cm/s,pH值设置为8.6,盐度设置为35‰,完成适应性训练。 [0055] S6.养殖管理:幼鱼期每天喂食4次基础料Ⅰ,分别于早上6:30、10:30和下午14:30、18:30进行饲喂,每次按照鱼苗体重的0.5%进行喂食,每隔10d喂食1次免疫调理剂。中鱼期每天喂食2次基础料Ⅱ,分别于早上8:30和下午15:30进行饲喂,每次按照鱼苗体重的1.0%进行喂食,每隔14d喂食1次免疫调理剂。成鱼期进行分疏,每个网箱养殖密度为120尾,每天喂食1次基础料Ⅲ,于早上9:30进行饲喂,每次按照鱼苗体重的1.0%进行喂食,每隔21d喂食1次免疫调理剂。免疫调理剂由质量体积g/mL比为5.0:2.5:10.0:0.8的菜油甾醇棕榈酸酯、免疫调节肽、β‑葡聚糖、虾青素组成,每次按照鱼苗体重的0.2%进行喂食。其中,基础料Ⅰ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鱼粉40份、油饼粕25份、小麦粉15份、玉米淀粉15份、虾壳粉10份、骨粉10份、植物油5份、胆碱1.0份、维生素预混料0.6份、矿物质预混料0.6份,基础料Ⅱ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鱼粉45份、油饼粕25份、小麦粉15份、玉米淀粉15份、虾壳粉5份、骨粉15份、植物油6份、胆碱1.0份维生素预混料0.7份、矿物质预混料0.7份,基础料Ⅲ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鱼粉50份、油饼粕20份、小麦粉10份、玉米淀粉10份、骨粉20份、植物油7份、胆碱1.0份、维生素预混料0.8份、矿物质预混料0.8份。其中的植物油是椰子油,维生素预混料由质量比为3:3:4:0.7:15:8:15:3:20的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维生素K3、维生素C组成,矿物质预混料由质量比为15:10:5:0.1: 0.03的硫酸镁、硫酸铁、硫酸锌、硫酸铜、亚硒酸钠组成。其中,菜油甾醇棕榈酸酯由以下方法制得:将菜油甾醇和棕榈酸按照摩尔比1:1混合均匀,得到混料Ⅰ;向混料Ⅰ中加入超临界二氧化碳,搅拌溶解,得到混料Ⅱ,超临界二氧化碳加入量为混料Ⅰ体积的120%;加入脂肪酶,在60℃加热条件下反应60h,脂肪酶加入量为混料Ⅱ体积的10%;反应终止,将温度提高至90℃灭酶,通过减压法去除超临界二氧化碳,即得菜油甾醇棕榈酸酯。其中,免疫调节肽由以下方法制得:将火麻仁粉碎,并按照料液比1:6向其中加入正己烷,浸泡3h,滤去液体,得到脱脂火麻仁粉;将脱脂火麻仁粉按料液比1:12向其中加入水,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9.0,在超声功率400W、超声频率40kHz条件下提取40min,滤去滤渣得到提取液,向提取液中加入其体积3%的盐酸并缓慢搅拌使蛋白质沉淀并置入离心机中以6000r/min离心分离 10min得到火麻仁蛋白;将火麻仁蛋白与复合酶以质量比1:0.4混合,在50℃下酶解2h;酶解完成后,将温度提高至90℃灭酶,并以6000r/min离心分离10min,即得免疫调节肽;所述复合酶由质量比为2.0:2.0:0.6:0.6的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组成。 [0056] S7.底泥管理:每隔100d,向底泥投放底泥改良剂,每个网箱投放量为200g,底泥改良剂由质量比为4.0:0.03:0.03:6.0:4.0的钼酸钠、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粉防己碱、海藻酸8 钠组成,硝化细菌、光合细菌菌活量为1×10CFU/g。 [0057] 对比例1 [0058]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相比较,区别在于,在S6步骤中不喂食免疫调理剂。 [0059] 对比例2 [0060]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相比较,区别在于,在S4鱼苗消毒步骤中使用只含有聚维酮碘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0061] 对比例3 [0062]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相比较,区别在于,不进行S5步骤的适应性训练。 [0063] 对比例4 [0064]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相比较,区别在于,底泥改良剂由质量比为4.0:0.03:0.03:4.0的钼酸钠、硝化细菌、光合细菌、海藻酸钠组成。 [0065] 一、生长性指标测定 [0066] 分别按照实施例1‑3及对比例1‑3的方法,在海南省三亚市西岛海区分别设置一个网箱进行养殖,养殖周期为6个月。养殖结束后,统计存活的鱼的尾数,计算出存活率。停喂24h,从每个网箱中随机捞取30尾鱼,称量重量计算出平均体重,并计算出平均增重率。存活率、平均增重率见表1。存活率、平均增重率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0067] 存活率=存活的鱼尾数/投放的鱼尾数×100% [0068] 平均增重率=(养殖结束时平均体重‑125)/125×100% [0069] 表1 [0070] [0071] 通过表1可以看出,实施例1‑3在存活率、平均增重率方面都优于对比例1‑4。其中,实施例2性能更佳。 [0072] 通过实施例2与对比例1相比较,存活率从62.3%提高到90.3%、平均增重率从265%提高到380%,实施例2通过喂食免疫调理剂,增强鱼苗细胞免疫能力和体液免疫能力,从而提高鱼苗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从而提高存活率。其中的β‑葡聚糖能够刺激和激活免疫细胞,提高它们的吞噬能力和杀菌活性,从而增强鱼体的整体免疫力。免疫调节肽能够调节鱼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从而提高鱼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菜油甾醇棕榈酸酯、虾青素能够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对鱼体的损伤,从而保护鱼体健康,间接提高存活率。此外,虾青素还能够提高免疫细胞活性和促进伤口愈合,有助于鱼体在应激状态下保持健康,提高存活率。此外,β‑葡聚糖还能够促进肠道有益菌的生长,改善肠道菌群结构,从而提高鱼体对饲料的利用率和营养吸收率。这有助于鱼类更好地吸收和利用饲料中的营养成分,促进其生长发育和增重。免疫调节肽通过调节鱼体的内分泌和代谢系统,促进鱼体的生长发育和增重。菜油甾醇棕榈酸酯能够提高动物的食欲和消化能力,有助于鱼类增加采食量,提高饲料的转化率,从而促进增重。虾青素通过促进细胞生长和分裂,有助于鱼类细胞的增殖和组织的生长,从而提高增重率。免疫调理剂中的各种成分通过协同作用,共同促进鱼类的生长和发育。它们不仅提高了鱼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还改善了营养吸收和利用效率,从而实现了存活率和增重率的提升。 [0073] 通过实施例2与对比例2相比较,在鱼苗投放前进行浸泡消毒,可以有效杀灭鱼体表面及鳃部的病原微生物,降低鱼苗因感染病原体而导致的死亡风险。同时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减少鱼苗间交叉感染的机会,从而保障鱼群的整体健康,使鱼苗的体质得到增强,减少了疾病的发生,使得鱼体能够将更多的能量用于生长而非对抗病原体,从而促进增重。实施例2中聚山梨酯有助于将聚维酮碘更有效地分散到水中,增加其溶解度,从而提高聚维酮碘的利用率和消毒效果。聚山梨酯能够改善聚维酮碘的润湿性,使其更容易渗透到鱼体表面和鱼鳞的微小缝隙中,增强聚维酮碘对病原微生物的杀灭效果。柠檬酸提供酸性环境,有助于保持聚维酮碘的稳定性。维生素C则有助于保护聚维酮碘不被氧化分解,从而延长其作用效果。 [0074] 通过实施例2与对比例3相比较,实施例2通过适应性训练,逐步增加的水流刺激有助于鱼苗增强肌肉力量和游泳耐力,使它们能够更好地适应深海网箱中的强水流条件,减少因水流过大导致的机械损伤和应激反应。pH值和盐度的逐步调整帮助鱼苗逐渐适应深海网箱中可能遇到的水质条件,有助于鱼苗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和渗透压稳定,减少因水质突变导致的生理紊乱和死亡,从而提高存活率。适应性训练使鱼苗在投放前经历了一系列环境变化,从而逐渐适应深海网箱中的新环境。这种逐步适应的过程减少了鱼苗因突然环境变化而产生的应激反应,有助于鱼苗保持稳定的生理和心理状态,有助于鱼苗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提高它们对病原体的抵抗力。且适应性训练使鱼苗的游泳能力和觅食能力得到提高,经过训练的鱼苗能够更有效地游动和觅食,从而增加摄食量和营养摄入。此外,适应性训练使鱼苗在投放后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环境并投入正常生长状态。这减少了因环境适应不良而导致的生长停滞期或生长速度下降的情况,从而提高了鱼苗的生长效率和增重率。 [0075] 通过实施例2与对比例4相比较,投放底泥改良剂能够改善底泥环境,降低有害物质含量,抑制病原菌生长,促进营养物质循环和优化水质环境,从而促进鱼苗的存活率和增重率的提高。实施例2底泥改良剂中的粉防己碱能够抑制底泥中的有害微生物,减少它们对硝化细菌和光合细菌的竞争压力,从而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生长。此外,粉防己碱还可以调节海底植物的生长激素平衡,刺激根系的细胞分裂和生长,从而促进根系的发育,从而增加根系分泌物的产生。这些分泌物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和酶类,进一步分解底泥中的有机物,形成更多的孔隙通道,有利于氧气的渗透和底泥透气性的提高,进一步提高底泥改良剂的作用效果。 [0076] 增设2组对比例,进一步验证免疫调理剂的作用效果。 [0077] 对比例5 [0078]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相比较,区别在于,免疫调理剂中使用等体积的菜油甾醇替换菜油甾醇棕榈酸酯。 [0079] 对比例6 [0080] 本对比例与实施例2相比较,区别在于,免疫调理剂中不含免疫调节肽,由质量体积g/mL比为4.0:7.5:0.6的菜油甾醇棕榈酸酯、β‑葡聚糖、虾青素组成。 [0081] 二、免疫指标测定 [0082] 从实施例1‑3及对比例1、对比例5、对比例6的网箱中各取2尾鱼,置于冰上并进行取血。血液采集后置入肝素抗凝管中,以3000r/min离心10min,取上层血清,采用试剂盒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溶菌酶(LSZ)含量,ALP的活性水平可以反映鱼体的代谢状态和免疫应答能力,LSZ的活性水平可以反映鱼体的非特异性免疫防御能力,测得的结果见表2。 [0083] 表2 [0084] [0085] 通过表2中实施例2与对比例1相比较,饲喂本发明免疫调理剂碱性磷酸酶含量从67U/L提高到109U/L、溶菌酶含量从263U/L提高到389U/L,可见通过饲喂本发明免疫调理剂能够有效提高鱼的免疫力。其中,菜油甾醇棕榈酸酯通过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保护鱼体的免疫细胞免受损害,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β‑葡聚糖通过激活鱼体的免疫细胞,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增强免疫应答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防御能力,从而增强鱼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免疫调节肽通过与鱼体内的免疫细胞受体结合,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促进免疫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免疫应答反应。虾青素通过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从而减少氧化应激对免疫细胞的损害,保护免疫细胞的正常功能,从而提高鱼体的免疫能力。饲喂由菜油甾醇、β‑葡聚糖、免疫调节肽、虾青素特定比例组成的免疫调理剂,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共同作用,显著提高鱼体的免疫能力,全面增强鱼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提高鱼体对病原体的防御能力。通过实施例2与对比例2相比较,菜油甾醇棕榈酸酯的作用效果优于菜油甾醇,本发明中菜油甾醇棕榈酸酯由菜油甾醇与棕榈酸通过酯化反应形成。这种酯化反应增强了分子的稳定性,使其更能抵抗氧化、水解等不利条件的影响。且菜油甾醇在肠道的吸收率较低,而酯化后的菜油甾醇棕榈酸酯则能显著提高这一吸收率。这是因为酯化后的甾醇更容易与脂质混合形成乳糜微粒,进而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通过实施例2与对比例3相比较,缺少免疫调节肽对于鱼的免疫力提高作用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这是因为免疫调节肽能够增强免疫细胞功能、促进抗体产生、调节免疫平衡以及发挥其他生物活性等多个方面的作用。这些作用共同促进了鱼体免疫力的提高,使鱼体在面对病原体入侵时能够更有效地进行防御和清除,因此免疫调节肽在免疫调理剂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