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授权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申请权转移; 授权; |
专利有效性 | 有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授权 |
申请号 | CN201980028532.7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86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5-03-25 |
申请人 | 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亚杜南达·库马尔·布迪吉; 约·扬·希翁; 黛比·清·平·李; 迈甘·厄利·麦克比; | 第一发明人 | 亚杜南达·库马尔·布迪吉 |
权利人 | 上海药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泰萨娜私人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上海市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上海市浦东新区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富特中路299号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00131 |
主IPC国际分类 | A61K39/12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A61K39/12 ; C07K16/10 ; C07K14/18 |
专利引用数量 | 2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18 | 专利文献类型 | B |
专利代理机构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专利代理人 | 陈晶晶; |
摘要 | 本公开内容至少部分地基于特异性结合YFV和/或中和所述病毒的 抗体 的发现。提供了与这样的抗体或其 抗原 结合部分相关的组合物和方法。 | ||
权利要求 | 1.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其中所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与黄热病病毒的E‑DII表位特异性结合, |
||
说明书全文 | 用于治疗黄热病的方法和组合物[0001] 相关申请 [0002] 本申请根据35 U.S.C.§119要求2018年4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2/656,352的优先权权益,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背景技术[0003]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病毒(Yellow Fever Virus,YFV)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出血疾病。在人中,YFV传播的主要载体是蚊虫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其传播数种其他病毒,包括 登革热(Dengue)和寨卡(Zika)病毒。YFV在非洲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流行。被感染的个体出现从无症状感染到急性病毒性出血疾病(10%至15%)的多种症状, 其中死亡率为50%。自1930年代以来,已经可以从市场上获得减毒活疫苗。然而,全球供应 短缺阻碍了预防和控制YFV爆发的努力。这方面的最新迹象可在巴西看到,自2017年在巴西 开始爆发以来,YFV已感染超过700人并夺走多于200条生命。目前,没有可用于治疗未接种 疫苗或其中疫苗不提供保护作用的人的YFV治疗。因此,存在对YFV治疗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4] 本公开内容至少部分地基于发现特异性结合YFV和/或中和该病毒的抗体。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可防止YFV感染细胞。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文 中提供的组合物或方法中的任一者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特异性结合以接合在E蛋白上 溶剂暴露最多且抗体可接近的关键表位残基(N106、K93和K104)。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文 中提供的组合物或方法中的任一者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在这些关键表位残基周围具 有能量上有利的互补位(CDR)相互作用和/或以阈值最小结合能为特征。 [0005] 因此,本公开内容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与黄热病病毒的E蛋白或包膜蛋白结构域II(Envelope Protein Domain II,E‑DII)表位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在本文 中提供的组合物或方法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E蛋白或E‑DII表位包含黄热病病毒 E蛋白的第106位天冬酰胺、第93位赖氨酸和第104位赖氨酸。 [0006] 在所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抗原结合部分包含重链可变区(VH)的三个CDR。在所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三 个CDR是在本文中所示的任一个VH序列(例如在表1中(例如,SEQ ID.NO:1、2、3、4、5、6、7、8、 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 35和36))中发现的那些。在所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 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轻链可变区(VL)的三个CDR。在所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 一个实施方案中,三个CDR是在本文中所示的任一个VL序列(例如在表2中(SEQ ID.NO:37、 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 63、64、65、66、67、68、69、70、71、72和73))中发现的那些。在所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抗原结合部分包含本文中所示的任一个VH序列(例如在表1 中(例如,SEQ ID.NO: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和36))的三个CDR以及本文中所示的任一个VL序列(例如在表2中(SEQ ID.NO: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 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和73))的三个CDR。在所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如表3 中所示的VH序列和VL序列的任一种特定组合的VH序列的三个CDR和VL序列的三个CDR。因 此,在本文中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其抗原结合部分是这样 的抗体的抗原结合部分。 [0007] 在一个方面中,本文中提供了编码本文中提供的任一个VH序列的三个CDR(例如上文直接提供的)和/或本文中提供的任一个VL序列的三个CDR(例如上文直接提供的)的核 酸。 [0008] 在所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本文中提供的任一个VH氨基酸序列,例如以下所示中的任一个:SEQ ID.NO:1、2、3、4、 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 32、33、34、35和36。在所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本文中提供的任一个VL氨基酸序列,例如以下所示中的任一个:SEQ ID.NO: 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 62、63、64、65、66、67、68、69、70、71、72和73。在所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本文中提供的任一个VH氨基酸序列,例如以下所示 中的任一个:SEQ ID.NO: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和36以及本文中提供的任一个VL氨基酸序列,例如以下所示中的任一个:SEQ ID.NO: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 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和73。在所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本文中提 供的VH氨基酸序列和VL氨基酸序列的组合的任一种特定组合,例如表3中所示。 [0009] 在一个方面中,本文中提供了编码本文中提供的任一个VH序列(例如上文直接提供的)和/或本文中提供的任一个VL序列(例如上文直接提供的)的核酸。 [0010] 在本文中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三个CDR,所述CDR与本文中所示的任一个VH序列(例如表1中(例如,SEQ ID.NO:1、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 30、31、32、33、34、35和36))的三个CDR具有至少90%、95%、96%、97%、98%或99%同一性。 在所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三个 CDR,所述CDR与本文中所示的任一个VL序列(例如表2中(SEQ ID.NO:37、38、39、40、41、42、 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 68、69、70、71、72和73))的三个CDR具有至少90%、95%、96%、97%、98%或99%同一性。在所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抗原结合部分包含与本文中 所示的任一个VH序列(例如表1中(例如,SEQ ID.NO:1、2、3、4、5、6、7、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和36))具有至少 90%、95%、96%、97%、98%或99%同一性的三个CDR和与本文中所示的任一个VL序列(例 如表2中(SEQ ID.NO: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 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和73))具有至少90%、95%、 96%、97%、98%或99%同一性的三个CDR。在所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 施方案中,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与本文中提供的VH序列和VL序列的任一特定组合 (例如表3中所示)中的VH序列具有至少90%、95%、96%、97%、98%或99%同一性的三个 CDR和与VL序列具有至少90%、95%、96%、97%、98%或99%同一性的三个CDR。因此,在本文中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其抗原结合部分是这样的抗体的 抗原结合部分。 [0011] 在一个方面中,本文中提供了编码本文中提供的任一个VH序列的三个CDR(例如上文直接提供的)和/或本文中提供的任一个VL序列的三个CDR(例如上文直接提供的)的核 酸。 [0012] 在所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VH氨基酸序列,所述VH氨基酸序列与本文中提供的任一个VH氨基酸序列(例如以下所 示中的任一个:SEQ ID NO: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和36)具有至少85%、90%、95%、96%、 97%、98%或99%同一性。在所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 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VL序列,所述VL序列与本文中提供的任一种VL氨基酸序列(例如以下 所示中的任一个:SEQ ID.NO: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 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和73)具有至少85%、 90%、95%、96%、97%、98%或99%同一性。在所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与本文中提供的任一个VH氨基酸序列(例如以下所 示中的任一个:SEQ ID.NO: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和36)具有至少85%、90%、95%、96%、 97%、98%或99%同一性的VH氨基酸序列以及与本文中提供的任一个VL氨基酸序列(例如 以下所示中的任一个:SEQ ID.NO: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 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和73)具有至少85%、 90%、95%、96%、97%、98%或99%同一性的VL序列。在所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包含各自独立地与本文中提供的VH氨基酸序列 和VL氨基酸序列的组合的任一种特定组合(如表3中所示)的VH和VL序列具有至少85%、 90%、95%、96%、97%、98%或99%同一性的VH序列和VL序列。 [0013] 在一个方面中,本文中提供了编码如上文直接提供的VH序列和/或如上文直接提供的VL序列的核酸。 [0014] 在本文中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其抗原结合部分是本文中提供的任一种抗体的抗原结合部分。 [0015] 本文中所述的任一种抗体可以是全长抗体。在本文中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可以是人的、人源化的或嵌合的。在本文中 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可以是单链抗 体。本文中所述的任何抗体可以是单克隆的或多克隆的。这两个术语并不限制抗体的来源 或其制备方式。在本文中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其抗 原结合部分可以是单克隆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此外,在本文中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 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其抗原结合部分可以是scFv、F(ab’)2片段、dAb片段、Fab片 段、Fab’片段、Fv或二硫键连接的Fv片段。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可以是单结构域抗体、双特异抗体、多特异性抗体、双特异性抗体或双重特异性抗体(dual‑specific antibody)。在本文中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可以是 分离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 [0016] 还公开了通过向有这种治疗需要的对象施用治疗有效量的特异性结合YFV的一种或更多种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来治疗黄热病或与黄热病病毒相关的疾病或病症的方法。 在本文中提供的任一种方法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对象未针对YFV疫苗接种或者其中YFV疫苗 接种未提供足够的保护作用。在本文中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 中,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是本文中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中的任一种或更多种。 在本文中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与 YFV的E蛋白或E‑DII表位特异性结合。在本文中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 施方案中,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与E蛋白或黄热病病毒E蛋白的E‑DII表位的第93位、第 104位和第106位残基特异性结合。在本文中提供的方法或组合物中的任一者的一个实施方 案中,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的量有效降低了对象中的一种或更多种黄热病症状。任一种 抗YFV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均可以以本文中提供的任一种方法全身性施用,例如通过肠 内途径或肠胃外途径。 [0017] 以本文中所述的任一种方法治疗的对象可以是患有或者怀疑患有黄热病或与黄热病病毒相关的疾病或病症的患者(例如,人患者)。在本文中提供的任一种方法的一个实 施方案中,对象是患有或怀疑患有急性病毒性出血疾病的人患者。 [0018] 在一些方面中,本文中还提供了(a)用于在对象中治疗黄热病或与黄热病病毒相关的疾病或病症(例如,急性病毒性出血疾病)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包含本文中所 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的任一种或更多种和可药用载体;以及(b)上述抗体或其抗原 结合部分在药物中和/或在制备用于治疗对象中的黄热病或与黄热病病毒相关的疾病或病 症的药物中的用途。 [0019] 在一些方面种,本文中还提供了用于产生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编码任一种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的核酸、可包含本文中提供的任一种或更多种核酸的载体,以及相关 宿主细胞的方法。 [0020] 在一个方面中,用于产生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的方法是本文中所述的任一种方法。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方法包括考虑病毒组装体上存在的不同结构域近端的结构区域 (例如,二十面体对称轴附近的链间界面)并选择有前景的Fv支架。常规的表位预测方法使 用结构域结构来预测嵌入结构域区域内的表位表面区域。然而,中和性黄病毒抗体可识别 四级表位表面(跨越两个或多个E蛋白链)。因此,传统方法不包含有价值的信息。 附图说明 [0021] 图1示出了在感染小鼠模型中经改造的mAb针对YF‑17D‑204的效力的体内研究设计的实例。在AG129小鼠的黄热病感染致死模型中测试了所设计的mAb的效力。以预防或作 为治疗测试mAb的保护效力。 [0022] 图2A至2B示出了所设计的mAb针对黄热病病毒的体内效力。图2A示出了用mAb以10mg/kg的剂量作为预防(‑1)或作为治疗(+1和+1、+4)处理的YF‑17D感染的AG129小鼠的存 活曲线。图2B示出了在感染之后第4天和第6天与对照组相比,经处理的动物中的黄热病病 毒的血液病毒性效价。与对照组相比,mAb的施用导致完全的保护(图2A)。在感染之后第4天 和第6天,mAb的施用还导致病毒血症(viremia)降低大于2Log10(图2B)。 具体实施方式[0023] 以下描述仅旨在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多个实施方案。因此,本文中讨论的一些具体实施方案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脱 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多种改变或等同方案。 [0024] 本公开内容的多个方面涉及抗体、其抗原结合部分及其药物组合物,以及用于制备这样的抗体和片段的核酸、重组表达载体和宿主细胞。本文中提供了特异性结合黄热病 病毒(YFV)和/或中和该病毒的抗体和/或其抗原结合部分。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抗体或其抗 原结合部分与黄热病病毒的E‑DII表位结合,并阻止该病毒感染细胞。在一些实施方案中, 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与包含黄热病病毒E蛋白的第106位天冬酰胺、第93位赖氨酸和/或 第104位赖氨酸的E‑DII表位结合。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如本文中提供的抗体和抗原结合部 分用于在对象中治疗或预防黄热病病毒感染。 [0025] 如本文中使用的,抗体(可以以复数形式互换使用)广义上是指免疫球蛋白(Ig)分子或其任何功能性突变体、变体或衍生物。期望其功能性突变体、变体及衍生物以及抗原结 合部分保留Ig分子的基本表位结合特征。 [0026] 抗体能够通过位于免疫球蛋白分子可变区中的至少一个抗原识别位点与靶标特异性结合。通常来说,完整的或全长抗体包含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每条重链包含重链可变 区(VH)和第一、第二和第三恒定区(CH1、CH2和CH3)。每条轻链包含轻链可变区(VL)和恒定区(CL)。VH和VL区还可细分为被称为互补决定区(complementarity determining region, CDR)的高变区,其间散布着被称为框架区(framework region,FR)的更保守的区。每个VH和 VL由三个CDR和四个FR构成,其从氨基端到羧基端按以下顺序排列:FR1、CDR1、FR2、CDR2、FR3、CDR3、FR4。全长抗体可以是任何类别的抗体,例如IgD、IgE、IgG、IgA或IgM(或其亚类),并且不需要该抗体是任何特定类别。根据其重链的恒定结构域的抗体氨基酸序列,免疫球 蛋白可分为不同类别。免疫球蛋白有五种主要类别:IgA、IgD、IgE、IgG和IgM,并且这些中的数种还可分为亚类(同种型),例如IgG1、IgG2、IgG3、IgG4、IgA1和IgA2。对应于不同类别的免疫球蛋白的重链恒定结构域分别称为α、δ、ε、γ和μ。不同种类的免疫球蛋白的亚单位结构和三维构型是公知的。 [0027] 术语“抗原结合部分”是指可与靶标特异性结合的完整或全长抗体分子的一部分或区域。优选地,本文中提供的抗原结合部分保留了与YFV特异性结合的能力。抗原结合部 分可包含重链可变区(VH)、轻链可变区(VL)或二者。每个VH和VL通常包含三个互补决定区 CDR1、CDR2和CDR3。 [0028] 抗原结合部分的一些实例包括但不限于:(1)Fab片段,其可以是具有VL‑CL链和VH‑CH链的单价片段;(2)F(ab’)2片段,其可以是具有两个在铰链区通过二硫桥连接的Fab 片段的二价片段,即Fab的二聚体;(3)具有抗体的单臂的VL和VH结构域的Fv片段;(4)单链 Fv(scFv),其可以是通过肽接头由VH结构域和VL结构域构成的单条多肽链;(5)(scFv)2,其 可包含通过肽接头连接的两个VH结构域和通过二硫桥与两个VH结构域缔合的两个VL结构 域;(6)由VH和CHI结构域组成的Fd片段;(7)dAb片段,其包含单个可变结构域;以及(8)分离的互补决定区(CDR)。 [0029] 此外,尽管Fv片段的两个结构域VL和VH可由不同的基因编码,但其可使用重组方法通过能够使其制成单条蛋白链的合成接头连接,其中VL和VH区配对以形成单价分子(称 为单链Fv(scFv));参见,例如Bird et al.(1988)Science 242:423‑426;和Huston et al.(1988)Proc.Natl.Acad.Sci.USA 85:5879‑5883)。这样的单链抗体也旨在包含在术语抗体 的“抗原结合部分”内。也包含其他形式的单链抗体,例如双特异抗体。双特异抗体是二价、双特异性抗体,其中VH和VL结构域在单条多肽链上表达,但使用的接头太短而无法使同一 条链上的两个结构域之间进行配对,从而迫使这些结构域与另一条链的互补结构域配对并 且形成两个抗原结合位点(参见例如Holliger,P.,et al.(1993)Proc.Natl.Acad.Sci.USA 90:6444‑6448;Poljak,R.J.,et al.(1994)Structure 2:1121‑1123)。双特异抗体也包含在术语“抗原结合部分”内。 [0030] 术语“人抗体”是指具有基本上对应于或来源于从人对象获得的抗体的可变区和恒定区的抗体,例如,由人种系免疫球蛋白序列或其变体编码的抗体。本文中所述的人抗体 可包含一个或更多个不由人种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编码的氨基酸残基(例如,通过体外随机 或位点特异性诱变或通过体内体细胞突变引入的突变)。这样的突变可存在于一个或更多 个CDR,特别是CDR3中,或者存在于一个或更多个框架区中。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人抗体可具有至少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更多个被不是由人种系免疫球蛋白序列编码的氨基 酸残基取代的位置。然而,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人抗体”不旨在包含其中来源于另一哺乳动物物种(例如小鼠)的种系的CDR序列已被嫁接至人框架序列上的抗体。 [0031]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重组人抗体”旨在包括通过重组方式制备、表达、产生或分离的所有人抗体,例如使用转染到宿主细胞中的重组表达载体表达的抗体、从重组、组合人抗体文库中分离的抗体(Hoogenboom H.R.,(1997)TIB Tech.15:62‑70;Azzazy H.,and Highsmith W.E.,(2002)Clin.Biochem.35:425‑445;Gavilondo J.V.,and Larrick J.W.(2002)BioTechniques 29:128‑145;Hoogenboom H.,and Chames P.(2000)Immunology Today 21:371‑378)、从人免疫球蛋白基因转基因的动物(例如小鼠)中分离的抗体(参见例 如,Taylor,L.D.,et al.(1992)Nucl.Acids Res.20:6287‑6295;Kellermann S‑A.,and Green L.L.(2002)Current Opinion in Biotechnology 13:593‑597;Little M.et al (2000)Immunology Today 21:364‑370)或者通过涉及将人免疫球蛋白基因序列剪接到其 他DNA序列的任何其他手段制备、表达、产生或分离的抗体。这样的重组人抗体具有如上所 定义的可变区和恒定区。然而,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对这样的重组人抗体进行体外诱变 (或者,当在体内体细胞诱变时使用人Ig序列转基因的动物),并且因此重组抗体的VH和VL 区的氨基酸序列可以是这样的序列,尽管来源于人种系VH和VL序列并与之相关,但可能并 不天然存在于体内人抗体种系储库内。 [0032] 本公开内容的一些实施方案提供了能够结合黄热病病毒的E‑DII表位的完全人抗体。在一些实施方案中,E‑DII表位包含黄热病病毒E蛋白的第106位天冬酰胺、第93位赖氨 酸和第104位赖氨酸。 [0033] 表1和表2中分别示出了多个VH和VL区的蛋白质序列。 [0034] 表1.可变重链的蛋白质序列 [0035] [0036] [0037] [0038] 表2.可变轻链的蛋白质序列 [0039] [0040] [0041] [0042] “分离的”物质意指其已通过人工从自然状态改变。如果自然界中存在“分离的”物质,则其已被改变或从其原始环境中移除,或二者。例如,天然存在于活体对象中的多肽不是“分离的”,但是如果多肽已从其天然状态的共存材料基本上分离和/或以基本上纯的状 态存在,则该多肽是分离的。 [0043] 术语“特异性结合”是指两个分子之间的非随机结合反应,例如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与抗原表位的结合。与靶标或表位“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是本领域中 公知的术语,并且确定这样的特异性结合的方法也是本领域中公知的。如果分子与特定靶 抗原或表位的反应或缔合比其具有替代靶位/表位的反应或缔合更频繁、更快速、具有更长 的持续时间和/或具有更大的亲和力,则称为该分子显示出“特异性结合”。如果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以比其与其他物质结合更大的亲和力、亲合力(aVidity)、更容易和/或更长的 持续时间结合,则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与靶抗原“特异性结合”。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当抗体在蛋白质和/或大分子的复杂混合物中优先识别其靶抗原时,将其称为特异性结合抗原。 [0044] “表位”是被抗体结合的抗原的区域。该术语包含能够与免疫球蛋白特异性结合的任何多肽决定簇。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表位决定簇包含分子的化学活性表面基团,例如氨基 酸、糖侧链、磷酰基或磺酰基,并且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具有特定的三维结构特征和/或特定的电荷特征。 [0045]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中和”是指靶蛋白(例如,黄热病病毒E蛋白)的活性,例如生物学活性的中和。在一个实施方案中,中和抗体与黄热病病毒E蛋白的E‑DII表位结合并 导致抑制黄热病病毒的生物学活性和/或防止病毒感染细胞。 [0046] 对象可以是人,但也包括其他哺乳动物,特别是可用作针对人疾病的实验室模型的那些哺乳动物,例如,小鼠、大鼠、兔、狗等。 [0047] 术语“治疗”是指其中出于改善对象的病症的目的,对对象(包括人)进行直接或间接地医疗援助的行为、应用或治疗。特别地,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该术语是指降低发病率、或减轻一种或更多种症状、消除复发、预防复发、预防发病率、改善一种或更多种症状和/或改善预后,或其组合。技术人员将理解,治疗不一定导致症状的完全不存在或去除。例如,对于黄热病病毒,“治疗”可以是指降低由黄热病引起的急性病毒性出血疾病的严重程度或持续 时间。 [0048] 如本文中使用的,与药剂的施用有关的“有效量”或“有效剂量”或“治疗有效量”是指与未接受这样的量的相应对象相比,导致预期的药理学结果,或治疗、治愈、预防或改善疾病或疾病症状、障碍或副作用的作用,或者降低疾病或障碍或其任何症状的发展速度的 药物或药剂(例如,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或部分或者包含其的组合物)的量。药剂的有效 量或有效剂量可根据所使用的特定活性成分、施用方式和/或待治疗对象的年龄、身材大小 和病症而变化。 [0049] 本公开内容还提供了包含与黄热病病毒E蛋白的E‑DII表位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的组合物(例如,药物组合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E‑DII表位包含黄热病 病毒E蛋白的第106位天冬酰胺、第93位赖氨酸和第104位赖氨酸。组合物可由本文中所述的 任一种抗体或抗原结合部分制备。可将本文中所述的抗体或其抗原结合部分以及编码核酸 或核酸集、包含这些的载体或包含该载体的宿主细胞与可药用载体(赋形剂)混合,例如形 成用于治疗目标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可药用赋形剂(载体),包括缓冲剂是本领域中公知的。 参见,例如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20th Ed.(2000) 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Ed.K.E.Hoover。 [0050] 药物组合物可包含以冻干制剂或水溶液形式的可药用载体、赋形剂或稳定剂。th (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Pharmacy 20 Ed.(2000)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Ed.K.E.Hoover)。可接受的载体、赋形剂或稳定剂在所使用的剂量 和浓度下对接受者无毒,并且可包含缓冲剂,例如磷酸盐、柠檬酸盐和其他有机酸;抗氧化 剂,包括抗坏血酸和甲硫氨酸;防腐剂(例如十八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氯化六烃季铵;苯扎氯铵、苄索氯铵;苯酚、丁醇或苄醇;对羟基苯甲酸烷基酯,例如对羟基苯甲酸甲酯或对羟基苯甲酸丙酯;邻苯二酚;间苯二酚;环己醇;3‑戊醇和间甲酚);低分子量(少于约10个残基)多肽;蛋白质,例如血清白蛋白、明胶或免疫球蛋白;亲水性聚合物,例如聚乙烯吡咯烷酮;氨基酸,例如甘氨酸、谷氨酰胺、天冬酰胺、组氨酸、精氨酸或赖氨酸;单糖、二糖和其他碳水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甘露糖或葡聚糖;螯合剂,例如EDTA;糖,例如蔗糖、甘露糖醇、海藻糖或山梨糖醇;成盐抗衡离子,例如钠;金属络合物(例如,Zn蛋白复合物);和/或非离子TM TM 表面活性剂,例如TWEEN (聚山梨酯)、PLURONICS (泊洛沙姆)或聚乙二醇(PEG)。 [0051] 结合本公开内容的组合物使用的短语“可药用”是指这样的组合物的分子实体和其他成分在生理上是可耐受的并且当施用于对象时通常不产生不良反应。优选地,如本文 中使用的,术语“可药用”意指由联邦或州政府的监管机构批准或者在美国药典或其他公认 的药典中列出用于哺乳动物,并且更特别地用于人。“可接受的”意指载体与组合物的活性 成分(例如,核酸、载体、细胞或治疗性抗体)相容,并且不会负面影响施用组合物的对象。在本发明方法中使用的任何药物组合物可包含以冻干制剂或水溶液形式的可药用载体、赋形 剂或稳定剂。 [0052] 可药用载体(包括缓冲剂)在本领域中是公知的,并且可包含磷酸盐、柠檬酸盐和其他有机酸;抗氧化剂,包括抗坏血酸和甲硫氨酸;防腐剂;低分子量多肽;蛋白质,例如血清白蛋白、明胶或免疫球蛋白;氨基酸;疏水性聚合物;单糖;二糖;以及其他碳水化合物;金属络合物;和/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参见,例如Remington:The Science and Practice of th Pharmacy 20 Ed.(2000)Lippincott Williams and Wilkins,Ed.K.E.Hoover。 [0053] 药物组合物可以以单位剂量形式存在并且可通过任何合适的方法制备,其中许多是公知的。这样的方法可包括使抗YFV抗体与构成一种或更多种辅助成分的载体缔合的步 骤。 [0054] 本文中提供的组合物可以是无菌水性制剂,其优选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与接受者的血液等渗。该水性制剂可根据已知方法使用合适的分散剂或湿润剂和助悬剂配制。无菌水 性制剂也可以是在无毒的肠胃外可接受的稀释剂或溶剂中的无菌注可射溶液或混悬液。可 使用的可接受的载剂和溶剂是水、林格液(Ringer’s solution)和等渗氯化钠溶液。 [0055]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载体”旨在是指能够转运已与其连接的另一核酸的核酸分子。载体的一种类型是“质粒”,其是指其中可连接另外的DNA片段的环状双链DNA环。此外,载体可以是能够指导与其可操作连接的基因的表达。这样的载体在本文中称为“重组表达 载体”或“表达载体”。 [0056] 如本文中使用的,术语“重组宿主细胞”或“宿主细胞”旨在是指其中已引入外源DNA的细胞。应理解,这样的术语不仅旨在是指特定的对象细胞,而且还指这样的细胞的后 代。因为由于突变或环境影响,某些修饰可能发生在随后的后代中,所以这样的后代实际上 可能与亲本细胞不同,但仍包括在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宿主细胞”的范围内。 [0057] 实施例 [0058] 使用YFV包膜蛋白表位的结构指导分析,集中于包膜结构域II融合环设计了抗YFV单克隆抗体。确定了黄热病病毒表面上的突变性限制的表位。然后确定了满足表位‑互补位 限制的合适抗体支架,并对靶向和中和该病毒的抗体进行改造。 [0059] 使用已知方法克隆、表达和纯化抗YFV抗体,并筛选表达和生物物理特性。将计算机(in silico)设计的抗体克隆到哺乳动物表达载体中并进行纯化以用于进一步分析。评 价表达以及指示纯度和稳定性的多种分析参数二者。使用体外和体内感染模型评价针对黄 热病病毒的抗体的效力。 [0060] 使用蚀斑减少中和测试(plaque reduction neutralization test,PRNT),针对黄热病病毒的YF17D‑204疫苗菌株评估了经改造抗体的体外中和效力。对于所选择的抗体, 使用YFV感染的鼠模型进行效力的另外的评价。抗YF mAb的合理设计 [0061] 有前景的抗YFV单克隆抗体必须中和广泛的菌株并靶向与强效保护相关的区域。表位在治疗性抗体的效力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YFV感染中,包膜(E)蛋白是中和抗体的主 要靶标。为了定义有前景的表位,对整个YFV组装体进行结构指导分析以确定空间聚集的、 溶剂可及的和序列保守的残基。这是通过将序列保守性得分(根据YFV包膜蛋白序列的比对 计算)映射到整个YFV E蛋白组装体的同源性模型上来完成的。认为序列保守性大于70%和 溶剂可及表面积>40%的残基是假定的表位残基。根据该分析,结构域II(E‑DII)疏水性融 合环附近的区域在YFV菌株中表现出高度的可及性和保守性。 [0062] 为了改造针对E‑DII表位的抗体,对识别高度同源表位表面的Fv支架进行结构指导检索。将有前景的支架对接至表位(使用软件ZRANK),并基于形状互补性(>0.6)、掩埋的 表面积(1,000Sq.A°)和与关键E‑DII表位残基(E蛋白的N106、K93和K104;编号对应于17D YF疫苗株的一级序列)接触的潜力进行排序。然后,通过Rosetta抗体设计重新设计排名靠 前的支架的CDR环,使其与表位进行最佳接触。针对YFV的体外中和筛选经改造的抗体。 [0063] 将表1和2中提供的编码VH和VL结构域的合成DNA序列在框内与IgG1恒定区一起克隆到哺乳动物表达载体中,并将重链和轻链的多种组合组合成至少110个YFV抗体。这样的 组合的实例在下表3中示出。 [0064] 表3.YF抗体组合 [0065] [0066] 表达水平和生物物理特性的说明性实例 [0067] 从Expi293细胞的大规模转染中纯化YFV抗体的子集。使用HiTrap蛋白A柱从细胞培养物上清液中纯化蛋白质。透析之后,使用理论消光系数通过nanodrop估算蛋白质浓度。 表4中总结了多种抗体的产率。 [0068] 表4.在Expi293细胞中表达的YF mAb的产率 [0069]mAb 表达mg/L 1 34.4 2 171 3 65.8 [0071] 表5.选择的YF抗体的纯度和稳定性 [0072] [0073] [0074] 通过普鲁卡因酰胺标记辅助的LC‑FLD‑MS测定了多种抗体的糖型的另一些特征。观察到的糖基化谱的说明性实例如下(表6)。 [0075] 表6.糖基化谱 [0076] [0077] 经改造的抗体针对YF‑17D的中和效力的说明性实例 [0078] 进行蚀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以确定YFV抗体针对YFV(17D‑204)的中和效力。将Vero细胞用以下病毒进行感染:单独的病毒、没有病毒、或者与多种稀释的YFV抗体预孵育 的病毒。将板孵育7天,固定并用结晶紫染色以可视化蚀斑形成。使用Prism软件生成中和曲 线(图1),并使用可变斜率通过非线性回归计算50%有效浓度(EC50)值(表6)。抗体的中和 效力与蚀斑减少成正比,并将效力描述为在50%的病毒颗粒被中和时的浓度。该抗体在中 和病毒方面高度强效并且说明性实例在下表7中示出。 [0079] 表7.YF mAb的EC50值的总结 [0080] mAb EC50(μg/ml) STDEV1 0.012 0.006 2 0.007 0.002 3 0.011 0.010 [0081] 体内效力的说明性实例 [0082] 图1提供了在小鼠感染模型中经改造的抗体针对YF‑17D‑204的体内效力的说明性实例。在AG129小鼠的黄热病感染致死模型中测试了所设计抗体的效力。如图1中所示,以预 防或作为治疗测试抗体的保护效力。 [0083] 图2中所示的说明性实例,与对照组相比,抗体的施用导致完全的保护(图2A)。在感染之后第4天和第6天,抗体的施用还导致病毒血症的降低大于2Log10(图2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