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
专利有效性 | 实质审查 | 当前状态 | 实质审查 |
申请号 | CN202310551910.8 | 申请日 | 202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721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申请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申请人类型 | 学校 |
发明人 | 陈金菊; 卢彬; 李元勋; 向国涛; 陈娜; 徐嘉磊; | 第一发明人 | 陈金菊 |
权利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权利人类型 | 学校 |
当前权利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学校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四川省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四川省成都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西区)西源大道2006号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610000 |
主IPC国际分类 | H01G11/22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H01G11/22 ; H01G11/24 ; H01G11/30 ; H01G11/48 ; H01G11/40 ; H01G11/86 |
专利引用数量 | 0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8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成都华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专利代理人 | 余鹏; |
摘要 | 本 发明 属于 能源 材料领域,涉及一种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 碳 纤维 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在氮气气氛中,将镍钴锰前驱体在柔性 碳纤维 表面生长,干燥、 退火 后得到镍钴锰 氧 化物/碳纤维;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镍钴锰氧化物/碳纤维 水 热硫化后形成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步骤3:在酸性环境下,将聚苯胺 电沉积 在步骤2得到的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表面,烘干得到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本发明以柔性碳 纳米纤维 作为基底,通过水热法在碳纤维上生长花瓣状镍钴锰硫化物,之后采用电沉积法将聚苯胺包覆在镍钴锰硫化物上,聚苯胺作为一种导电高分子材料,不仅能够保护镍钴锰硫化物的结构免受破坏,提高活性物质在大 电流 下的循环 稳定性 。 | ||
权利要求 | 1.一种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3] 超级电容器由于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和安全系数高等特点而备受关注。电极材料是影响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镍、钴、锰基材料由于来源丰富、容量大、成本低等优势而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在高电流下材料结构易破坏,使得器件整体的循环稳定性、倍率性能严重降低,阻碍了这类材料的应用。 [0004] 一般过渡金属基电极材料的制备均采用了调控活性物质形貌的方式,在比表面积、比容量和电化学性能方面都有一定程度提升,但电极材料制备流程较复杂,且所制备的过渡金属基材料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以柔性碳纳米纤维作为基底,通过水热法在碳纤维上生长花瓣状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作为骨架使得镍钴锰硫化物比表面积增大,之后采用电沉积法将聚苯胺包覆在镍钴锰硫化物上,聚苯胺作为一种导电高分子材料,不仅能够保护镍钴锰硫化物的结构免受破坏,提高活性物质在大电流下的循环稳定性,还能够提高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和导电性。 [0006]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 步骤2:将步骤1得到的镍钴锰氧化物/碳纤维水热硫化后形成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 [0010] 步骤3:在酸性环境下,将聚苯胺电沉积在步骤2得到的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表面,烘干得到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2] (1)制备的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呈玫瑰花状,这增大了材料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0013] (2)用粗细均匀且连续的碳纤维做骨架水热生长镍钴锰硫化物,制备的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均匀分散在碳纤维表面,进一步增大了比表面积,可有效提高其电化学性能; [0014] (3)用电沉积法将聚苯胺包覆在镍钴锰硫化物表面,聚苯胺作为导电高分子材料,既可以提高电极的导电性,又能保护镍钴锰硫化物的结构不受破坏,从而提高超级电容器正极在高压下的循环稳定性。 [0015] (4)柔性碳纤维基底使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电极能在一定的弯曲和折叠条件下使用,增加了活性材料更多的使用场景 [0016]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中,具体制备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0017] 步骤1‑1:镍盐、钴盐和锰盐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得到镍钴锰前驱体,将碳纤维基底浸没于镍钴锰前驱体中,反应得到初始镍钴锰氧化物/碳纤维; [0018] 步骤1‑2:将步骤1‑1产物取出,用无水乙醇冲洗、干燥,在保护气氛中退火得到镍钴锰氧化物/碳纤维。 [0019]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1中,所述镍盐、钴盐与锰盐的摩尔比为1:2~2.8:3~4.2。 [0020]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1中,所述镍盐为四水合乙酸镍,所述钴盐为四水合乙酸钴,所述锰盐为四水合乙酸锰。 [0021]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1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20~140℃,时间为4~5h。 [0022]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1‑2中,所述退火采用室温以5℃/min升温至350~400℃,保温1.5~2h,自然冷却至室温。 [0023]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2中,所述水热硫化中采用九水硫化钠浓度为0.144mol/L,在温度为120~140℃下保温4~5h,干燥后取出产物。 [0025] 图1a为本申请实施例2制备的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在循环充放电测试前的扫描电镜图; [0026] 图1b为本申请实施例2制备的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在循环充放电测试后的扫描电镜图; [0027] 图2a为本申请实施例1‑3中所得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的在扫描速率‑15mV s 下的循环伏安曲线; [0028] 图2b为本申请实施例1‑3中所得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的在电流密度‑11A g 下的恒流充放电曲线; [0029] 图3a为本申请对比例所得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与实施例2所得聚苯胺包覆镍钴‑1锰硫化物/碳纤维在扫描速率5mV s 下的循环伏安曲线; [0030] 图3b为本申请对比例所得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与实施例2所得聚苯胺包覆镍钴‑1锰硫化物/碳纤维在扫描速率5mV s 下的电化学阻抗图; [0031] 图4a为本申请对比例所得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与实施例2所得所得聚苯胺包覆‑1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在电流密度1A g 下的恒流充放电曲线; [0032] 图4b为本申请对比例所得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与实施例2所得所得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的质量比电容‑电流密度曲线; [0033] 图5为本申请对比例所得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与实施例2所得所得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在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循环次数‑容量保持率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0034]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0035]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本公开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0036] 实施例1 [0037] 将摩尔比为1:2:3的四水合乙酸钴、四水合乙酸锰、四水合乙酸镍溶解于去离子水,将2×2cm碳纤维投入配好的溶液进行水热反应,温度120℃,时间5h,将水热产物用无水乙醇冲洗后干燥,在氮气中从室温以5℃/min升温至370℃,保温1.8h,得到镍钴锰氧化物/碳纤维,将浓度为0.144mol/L的九水硫化钠水溶液装入水热反应釜,将制备好的镍钴锰氧化物/碳纤维浸没于该水热反应釜,140℃保温4h,干燥后,得到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在1mol/L的硫酸溶液和0.1mol/L苯胺单体中用三电极体系电沉积聚苯胺,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作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片电极作为对电极。在0.8V下电沉积1分钟,得到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 [0038] 电极在1A g‑1下的质量比电容为1756F g‑1,在同类镍钴锰硫化物中相对较高。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曲线的氧化还原峰饱满,说明其电化学性能优异。该电极的电化学阻‑1抗较小,说明聚苯胺增强了镍钴锰硫化物的导电性。该电极在5A g 下循环8000圈后容量保‑1 ‑1 持率高达86%,说明其循环稳定性优异。电极10A g 下的容量保持率为1Ag 的80%,说明其倍率性能好。 [0039] 实施例2 [0040] 将摩尔比为1:2.5:3.6的四水合乙酸钴、四水合乙酸锰、四水合乙酸镍溶解于去离子水,将2×2cm碳纤维投入配好的溶液进行水热反应,温度120℃,时间5h。将水热产物用无水乙醇冲洗后干燥,在氮气中从室温以5℃/min升温至350℃,保温2h,得到镍钴锰氧化物/碳纤维。将浓度为0.144mol/L的九水硫化钠水溶液装入水热反应釜,将制备好的镍钴锰氧化物/碳纤维浸没于该水热反应釜,140℃保温4h。干燥后,得到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在1mol/L的硫酸溶液和0.1mol/L苯胺单体中用三电极体系电沉积聚苯胺,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作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片电极作为对电极。在0.8V下电沉积3分钟,得到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 [0041] 电极在1A g‑1下的质量比电容为1901F g‑1,在同类镍钴锰硫化物中相对较高。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曲线的氧化还原峰饱满,说明其电化学性能优异。该电极的电化学阻‑1抗较小,说明聚苯胺增强了镍钴锰硫化物的导电性。该电极在5A g 下循环8000圈后容量保‑1 ‑1 持率高达92%,说明其循环稳定性优异。电极10A g 下的容量保持率为1Ag 的83%,说明其倍率性能好。 [0042] 实施例3 [0043] 将摩尔比为1:2.5:4的四水合乙酸钴、四水合乙酸锰、四水合乙酸镍溶解于去离子水,将2×2cm碳纤维投入配好的溶液进行水热反应,温度120℃,时间5h。将水热产物用无水乙醇冲洗后干燥,在氮气中从室温以5℃/min升温至380℃,保温1.7h,得到镍钴锰氧化物/碳纤维。将浓度为0.144mol/L的九水硫化钠水溶液装入水热反应釜,将制备好的镍钴锰氧化物/碳纤维浸没于该水热反应釜,140℃保温4h。干燥后,得到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在1mol/L的硫酸溶液和0.1mol/L苯胺单体中用三电极体系电沉积聚苯胺,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作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片电极作为对电极。在0.8V下电沉积5分钟,得到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 [0044] 电极在1A g‑1下的质量比电容为1724F g‑1,在同类镍钴锰硫化物中相对较高。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曲线氧化还原峰十分饱满,说明其电化学性能优异。该电极的电化学‑1阻抗较小,说明聚苯胺增强了镍钴锰硫化物的导电性。该电极在5A g 下循环8000圈后容量‑1 ‑1 保持率高达87%,说明其循环稳定性优异。电极10A g 下的容量保持率为1Ag 的80%,说明其倍率性能好。 [0045] 实施例4 [0046] 将摩尔比为1:2.7:4.1的四水合乙酸钴、四水合乙酸锰、四水合乙酸镍溶解于去离子水,将2×2cm碳纤维投入配好的溶液进行水热反应,温度120℃,时间5h。将水热产物用无水乙醇冲洗后干燥,在氮气中从室温以5℃/min升温至360℃,保温1.8h,得到镍钴锰氧化物/碳纤维。将浓度为0.144mol/L的九水硫化钠水溶液装入水热反应釜,将制备好的镍钴锰氧化物/碳纤维浸没于该水热反应釜,140℃保温4h。干燥后,得到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在1mol/L的硫酸溶液和0.1mol/L苯胺单体中用三电极体系电沉积聚苯胺,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作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片电极作为对电极。在0.8V下电沉积4分钟,得到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 [0047] 电极在1A g‑1下的质量比电容为1660F g‑1,在同类镍钴锰硫化物中相对较高。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曲线氧化还原峰十分饱满,说明其电化学性能优异。该电极的电化学‑1阻抗较小,说明聚苯胺增强了镍钴锰硫化物的导电性。该电极在5A g 下循环8000圈后容量‑1 ‑1 保持率高达88%,说明其循环稳定性优异。电极10A g 下的容量保持率为1Ag 的82%,说明其倍率性能好。 [0048] 实施例5 [0049] 将摩尔比为1:2.8:4.2的四水合乙酸钴、四水合乙酸锰、四水合乙酸镍溶解于去离子水,将2×2cm碳纤维投入配好的溶液进行水热反应,温度120℃,时间5h。将水热产物用无水乙醇冲洗后干燥,在氮气中从室温以5℃/min升温至380℃,保温1.5h,得到镍钴锰氧化物/碳纤维。将浓度为0.144mol/L的九水硫化钠水溶液装入水热反应釜,将制备好的镍钴锰氧化物/碳纤维浸没于该水热反应釜,140℃保温4h。干燥后,得到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在1mol/L的硫酸溶液和0.1mol/L苯胺单体中用三电极体系电沉积聚苯胺,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作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片电极作为对电极。在0.8V下电沉积2分钟,得到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 [0050] 电极在1A g‑1下的质量比电容为1620F g‑1,在同类镍钴锰硫化物中相对较高。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曲线氧化还原峰十分饱满,说明其电化学性能优异。该电极的电化学‑1阻抗较小,说明聚苯胺增强了镍钴锰硫化物的导电性。该电极在5A g 下循环8000圈后容量‑1 ‑1 保持率高达89%,说明其循环稳定性优异。电极10A g 下的容量保持率为1Ag 的75%,说明其倍率性能好。 [0051] 实施例6 [0052] 将摩尔比为1:2.2:3.7的四水合乙酸钴、四水合乙酸锰、四水合乙酸镍溶解于去离子水,将2×2cm碳纤维投入配好的溶液进行水热反应,温度120℃,时间5h。将水热产物用无水乙醇冲洗后干燥,在氮气中从室温以5℃/min升温至390℃,保温1.7h,得到镍钴锰氧化物/碳纤维。将浓度为0.144mol/L的九水硫化钠水溶液装入水热反应釜,将制备好的镍钴锰氧化物/碳纤维浸没于该水热反应釜,140℃保温4h。干燥后,得到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在1mol/L的硫酸溶液和0.1mol/L苯胺单体中用三电极体系电沉积聚苯胺,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作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作为参比电极、铂片电极作为对电极。在0.8V下电沉积2.5分钟,得到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 [0053] 电极在1A g‑1下的质量比电容为1787F g‑1,在同类镍钴锰硫化物中相对较高。电极的电化学性能测试曲线氧化还原峰十分饱满,说明其电化学性能优异。该电极的电化学‑1阻抗较小,说明聚苯胺增强了镍钴锰硫化物的导电性。该电极在5A g 下循环8000圈后容量‑1 ‑1 保持率高达84%,说明其循环稳定性优异。电极10A g 下的容量保持率为1Ag 的81%,说明其倍率性能好。 [0054] 对比例 [0055] 将摩尔比为1:2:3的四水合乙酸钴、四水合乙酸锰、四水合乙酸镍溶解于去离子水。将2×2cm碳纤维投入配好的溶液一起水热反应,温度120℃,时间5h。将水热产物用无水乙醇冲洗后干燥,在氮气中从室温以5℃/min升温至350℃,保温2h,退火得到镍钴锰氧化物/碳纤维。将浓度为0.144mol/L的九水硫化钠水溶液装入水热反应釜,将制备好的镍钴锰氧化物/碳纤维浸没于该水热反应釜,140℃保温4h。干燥后,得到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 [0056] 试验例 [0057] 通过图1a可知实施例2制备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在循环充放电测试前,其花瓣状的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均匀生长在碳纤维上;通过图1b可知说明聚苯胺外包保护了镍钴锰硫化物的整体结构免受破坏。 [0058] 通过图2a可以看出电沉积3分钟的样品比沉积1分钟、5分钟的氧化还原峰更加饱满,说明其电化学性能最好;通过图2b可以看出电沉积3分钟的样品比电沉积1分钟、5分钟的充放电时间更长,其质量比电容更大。综合图2a与图2b可以看出电沉积条件3分钟为最佳实验条件,也就是实施例2的实验条件最合适。 [0059] 通过图3a可以看出实施例2所得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的氧化还原峰比对比例所得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更加饱满,说明其电化学性能更好;通过图3b可以看出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电化学阻抗比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更小,证明聚苯胺的包覆提高了镍钴锰硫化物的导电性。 [0060] 通过图4a可以看出实施例2所得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在1Ag‑1的质量‑1 ‑1比电容为1901F g ,大于对比例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的质量比电容为1675F g ;通过图‑1 ‑1 4b可以看出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在10A g 下的容量保持率为1A g 下的 83%,大于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的容量保持率73%,说明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的倍率性能好。 [0061] 通过图5可以看出该电极在5A g‑1电流密度下循环8000圈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2%,大于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的容量保持率87.2%,说明聚苯胺包覆镍钴锰硫化物/碳纤维电极具有高容量保持率。 [0063]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