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授权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授权; |
专利有效性 | 有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授权 |
申请号 | CN201911137525.9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9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5-05-02 |
申请人 | 青岛航天半导体研究所有限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彭建学; 赵传洲; 施可成; 张宗勇; | 第一发明人 | 彭建学 |
权利人 | 青岛航天半导体研究所有限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青岛航天半导体研究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山东省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山东省青岛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福州北路10号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66000 |
主IPC国际分类 | H01F41/06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H01F41/06 ; H01F41/096 |
专利引用数量 | 1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1 | 专利文献类型 | B |
专利代理机构 | 山东重诺律师事务所 | 专利代理人 | 贾巍超; |
摘要 | 本 发明 涉及 变压器 的 铜 带绕阻的绕线夹具,其包括固定设置的 机架 体(1)、纵向设置在机架体(1)上的进给滑道(2)、在进给滑道(2)上滑动的定型模具装置(3)、根部铰接在定型模具装置(3)上的联动杆(4)、根部铰接在机架体(1)上且联动杆(4)端部铰接在其中部处的驱动臂(5)、设置在驱动臂(5)端部且用于连接动 力 源的驱动连接头(6)、设置在进给滑道(2)尽头一侧部的侧向成形装置(7);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 | ||
权利要求 | 1.一种变压器的铜带绕阻的绕线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的机架体(1)、纵向设置在机架体(1)上的进给滑道(2)、在进给滑道(2)上滑动的定型模具装置(3)、根部铰接在定型模具装置(3)上的联动杆(4)、根部铰接在机架体(1)上且联动杆(4)端部铰接在其中部处的驱动臂(5)、设置在驱动臂(5)端部且用于连接动力源的驱动连接头(6)、设置在进给滑道(2)尽头一侧部的侧向成形装置(7)、设置在进给滑道(2)尽头正部的正向成形装置(8)、设置在进给滑道(2)尽头另一侧部去模具装置(10)、设置在机架体(1)上且输入端与去模具装置(10)工序衔接的输出传送装置(11)、设置在输出传送装置(11)输出端两侧的长边侧向输出装置(12)与宽边侧向输出装置(13)、设置在机架体(1)上的铜线盘绕装置(14)、以及设置在铜线盘绕装置(14)与定型模具装置(3)之间的导向传送装置(15); |
||
说明书全文 | 变压器的铜带绕阻的绕线夹具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的铜带绕阻的绕线夹具。 背景技术[0002] 目前,变压器采用漆包线绕制,由于漆包线截面积小,在高频条件下,产生趋肤效应,对高频电流影响较大。为了提高高频变压器工作效率,缩小变压器体积,故采用紫铜带绕制工艺,加宽高频电流流过的截面积,减小趋肤效应,使变压器在高频条件下时,提高了变压器的效率,缩小了变压器的体积。然而现用技术中的上述变压器由于紫铜带缠绕时分布参数差,一致性低;同时铜带直角拐弯处的回弹力大,导致缠绕时结构不紧凑,铜带缠绕的部分厚度较厚,不利于缩小变压器的整体体积。 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总的来说是提供一种变压器的铜带绕阻的绕线夹具,解决了紫铜带缠绕时分布参数差,一致性低;直角拐弯处的回弹力大,铜带缠绕的部分厚度较厚。 [0004]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变压器的铜带绕阻的绕线夹具,包括固定设置的机架体、纵向设置在机架体上的进给滑道、在进给滑道上滑动的定型模具装置、根部铰接在定型模具装置上的联动杆、根部铰接在机架体上且联动杆端部铰接在其中部处的驱动臂、设置在驱动臂端部且用于连接动力源的驱动连接头、设置在进给滑道尽头一侧部的侧向成形装置、设置在进给滑道尽头正部的正向成形装置、分别设置在进给滑道尽头另一侧部的升角矫形装置与去模具装置、设置在机架体上且输入端与去模具装置工序衔接的输出传送装置、设置在输出传送装置输出端两侧的长边侧向输出装置与宽边侧向输出装置、设置在机架体上的铜线盘绕装置、以及设置在铜线盘绕装置与定型模具装置之间的导向传送装置。 [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07] 定型模具装置包括在工字型的进给滑道中直线滑动的工字型滑块、竖直旋转设置在工字型滑块上的旋转主轴、呈矩形设置在旋转主轴上的定型模块、分布在定型模块上的长定型侧面与宽定型侧面、设置在定型模块底部的定型模具底部台阶、以及设置在长定型侧面与宽定型侧面之间的过渡定型棱面。 [0009] 在旋转主轴上同轴设置有中空的导向中心轴,在导向中心轴外侧壁上分布工艺通槽,在导向中心轴外侧壁上套装有导向中心套,在导向中心轴中心孔设置有中心推杆,中心推杆的伸缩杆透过工艺通槽与导向中心套连接; [0010] 在导向中心套上连接有挡位驱动杆的上端,挡位驱动杆的下端连接有挡位从动杆的上端,挡位从动杆的下端与导向中心轴外侧壁下端铰接,在工字型滑块设置有位于定型模具底部台阶下方的上顶推杆,上顶推杆将定型模块沿着旋转主轴向上顶起。 [0011] 侧向成形装置、正向成形装置、以及去模具装置结构相同; [0012] 侧向成形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体上的机械手基座、设置在机械手基座上的第N自由度机械手、设置在第N自由度机械手上且垂直定型模块对应面的伸缩定位机械手、设置在伸缩定位机械手端部的旋转机械臂、设置在旋转机械臂端部的牵拉导向键、设置在在机架体上的长/宽压制模座、层分布在长/宽压制模座正面的模具定型凹槽、设置在长/宽压制模座背面且用于通过牵拉导向键的模具导向孔、设置在模具导向孔内侧长/宽压制模座中且用于容纳牵拉导向键的模具内盲孔; [0013] 正向成形装置包括正向机械手装置,在正向机械手装置输出端用于向定型模块对应面推送宽/长压制模座; [0014] 去模具装置包括输出机械手装置,输出机械手装置用于将定型模块对应面上的宽/长压制模座或长/宽压制模座取下并放置到输出传送装置上; [0015] 有宽/长压制模座与长/宽压制模座分别对应定型模块相邻侧面; [0016] 宽/长压制模座或长/宽压制模座分别与对应宽边电磁铁或长边电磁铁吸合。 [0017] 输出传送装置、长边侧向输出装置、或宽边侧向输出装置分别包括带传动、链传动、或推杆传送; [0018] 在输出传送装置输出端设置有前挡板,在前挡板上设置有分离拨动摆臂;分离拨动摆臂左右摆动将输出传送装置上的宽/长压制模座或长/宽压制模座按设定要求送至长边侧向输出装置与宽边侧向输出装置上; [0019] 铜线盘绕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体上且用于缠绕变压器铜带的缠绕轴; [0020] 导向传送装置包括轴心线垂直设置且用于导向变压器铜带的第一方向导向轮组与第二方向阻尼轮组;在第一方向导向轮组与第二方向阻尼轮组之间设置有剪切机; [0021] 在长边侧向输出装置输出端设置有长边上料机械手或宽边上料机械手,在宽边侧向输出装置输出端设置有宽边上料机械手或长边上料机械手。 [0022] 升角矫形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体上的纵向推杆、设置在纵向推杆上的升级推杆、设置在升级推杆上的摆动电机、设置在摆动电机上的进退推杆、以及设置在进退推杆上的L型托板; [0023] L型托板将缠绕在定型模块上的铜带倾斜上折弯。 [0024] 一种变压器的铜带绕阻的绕线方法,借助于绕线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机架体、纵向设置在机架体上的进给滑道、在进给滑道上滑动的定型模具装置、根部铰接在定型模具装置上的联动杆、根部铰接在机架体上且联动杆端部铰接在其中部处的驱动臂、设置在驱动臂端部且用于连接动力源的驱动连接头、设置在进给滑道尽头一侧部的侧向成形装置、设置在进给滑道尽头正部的正向成形装置、分别设置在进给滑道尽头另一侧部的升角矫形装置与去模具装置、设置在机架体上且输入端与去模具装置工序衔接的输出传送装置、设置在输出传送装置输出端两侧的长边侧向输出装置与宽边侧向输出装置、设置在机架体上的铜线盘绕装置、以及设置在铜线盘绕装置与定型模具装置之间的导向传送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 步骤一,首先,将变压器铜带放置到铜线盘绕装置的缠绕轴上;然后,将铜带穿过第一方向导向轮组与第二方向阻尼轮组引导到正向成形装置与定型模块对应侧面上; [0026] 步骤二,首先,驱动连接头通过驱动臂、联动杆带动工字型滑块沿着进给滑道向正向成形装置移动;然后,宽定型侧面与位于正向成形装置上的宽/长压制模座压力接触,通过模具定型凹槽对铜带进行压制;其次,侧向成形装置驱动长/宽压制模座向长定型侧面靠近,将铜带进行折弯;再次,定型模具底部台阶对铜带进行底部进行定位;紧接着,宽边电磁铁吸合宽/长压制模座,长边电磁铁吸合长/宽压制模座;再后来,牵拉导向键旋转在模具内盲孔旋转直到与模具导向孔对齐;再往后,牵拉导向键通过模具导向孔离开模具内盲孔; [0027] 步骤三,首先,中心推杆驱动导向中心套,使得挡位驱动杆带动挡位从动杆下行变为水平状态,对铜带进行顶部挡位; [0028] 步骤四,首先,旋转主轴带动定型模块旋转九十度,使得后续缠绕轴上铜带持续输出到定型模块与侧向成形装置之间;然后,正向成形装置的牵拉导向键通过模具导向孔进入模具内盲孔将长/宽压制模座压在长定型侧面上;其次,宽边上料机械手将宽边侧向输出装置上的宽/长压制模座送至侧向成形装置处;再次,侧向成形装置的机械手操纵牵拉导向键进入宽/长压制模座的模具内盲孔,对定型模块与侧向成形装置之间铜带压制到对应的宽定型侧面处;紧接着,宽边电磁铁吸合宽/长压制模座,侧向成形装置的机械手后退; [0029] 步骤五,首先,去模具装置的输出机械手装置的牵拉导向键通过模具导向孔进入模具内盲孔中;然后,对应去模具装置的宽边电磁铁失电并与吸合宽/长压制模座分离;其次,输出机械手装置取下该宽/长压制模座并放置到输出传送装置上;再次,分离拨动摆臂将宽/长压制模座横向拨送到对应的宽边侧向输出装置上; [0030] 步骤六,首先,升角矫形装置的L型托板进入到步骤五中定型模块的宽定型侧面;然后,L型托板托住该宽定型侧面处的铜带,并根据缠绕升角,L型托板托住铜带摆动折角至该角度后离开。 [0031]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0032] 步骤七,首先,重复步骤二‑六,直到铜带缠绕至指定圈数;然后,中心推杆驱动导向中心套,使得挡位驱动杆带动挡位从动杆上行变为竖直状态,同时,通过剪切机对铜带进行裁剪;其次,上顶推杆上升,将定型模块连同铜带从旋转主轴取走。本夹具构思独特,方便实用,通过定形模的结构,解决了铜带在缠绕时分布参数差,一致性低的问题;通过定形模的旋转运动和滑动挤紧结构,解决了铜带直角拐弯处的回弹力大,导致缠绕时结构不紧凑,铜带缠绕的部分厚度较厚,不利于缩小变压器的整体体积。本发明创造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功能实用,成本低廉,提高了变压器的生产效率,降低了变压器的生产成本。 本发明设计合理、成本低廉、结实耐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节约资金、结构紧凑且使用方便。附图说明 [0033] 图1是本发明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34] 图2是本发明主要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 其中:1、机架体;2、进给滑道;3、定型模具装置;4、联动杆;5、驱动臂;6、驱动连接头;7、侧向成形装置;8、正向成形装置;9、升角矫形装置;10、去模具装置;11、输出传送装置;12、长边侧向输出装置;13、宽边侧向输出装置;14、铜线盘绕装置;15、导向传送装置;16、工字型滑块;17、旋转主轴;18、长边电磁铁;19、宽边电磁铁;20、定型模块;21、长定型侧面;22、宽定型侧面;23、过渡定型棱面;24、定型模具底部台阶;25、热交换器;26、导向中心轴;27、导向中心套;28、中心推杆;29、挡位驱动杆;30、挡位从动杆;31、上顶推杆;32、长/宽压制模座;33、机械手基座;34、第N自由度机械手;35、伸缩定位机械手;36、牵拉导向键;37、旋转机械臂;38、模具导向孔;39、模具内盲孔;40、模具定型凹槽;41、宽/长压制模座;42、正向机械手装置;43、输出机械手装置;44、前挡板;45、分离拨动摆臂;46、长边上料机械手; 47、宽边上料机械手;48、第一方向导向轮组;49、第二方向阻尼轮组; 50、纵向推杆;51、升级推杆;52、摆动电机;53、进退推杆;54、L型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0036]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变压器的铜带绕阻的绕线夹具,包括固定设置的机架体1、纵向设置在机架体1上的进给滑道2、在进给滑道2上滑动的定型模具装置3、根部铰接在定型模具装置3上的联动杆4、根部铰接在机架体1上且联动杆4端部铰接在其中部处的驱动臂5、设置在驱动臂5端部且用于连接动力源的驱动连接头6、设置在进给滑道2尽头一侧部的侧向成形装置7、设置在进给滑道2尽头正部的正向成形装置8、分别设置在进给滑道2尽头另一侧部的升角矫形装置9与去模具装置10、设置在机架体1上且输入端与去模具装置10工序衔接的输出传送装置11、设置在输出传送装置11输出端两侧的长边侧向输出装置12与宽边侧向输出装置13、设置在机架体1上的铜线盘绕装置14、以及设置在铜线盘绕装置14与定型模具装置3之间的导向传送装置15。 [0037] 定型模具装置3包括在工字型的进给滑道2中直线滑动的工字型滑块16、竖直旋转设置在工字型滑块16上的旋转主轴17、呈矩形设置在旋转主轴17上的定型模块20、分布在定型模块20上的长定型侧面21与宽定型侧面22、设置在定型模块20底部的定型模具底部台阶24、以及设置在长定型侧面21与宽定型侧面22之间的过渡定型棱面23。 [0038] 在定型模块20 内腔中设置有热交换器25;在定型模具底部台阶24上设置有位于宽定型侧面22下方的宽边电磁铁19,在定型模具底部台阶24上分布有位于长定型侧面21下方的长边电磁铁18; [0039] 在旋转主轴17上同轴设置有中空的导向中心轴26,在导向中心轴26外侧壁上分布工艺通槽,在导向中心轴26外侧壁上套装有导向中心套27,在导向中心轴26中心孔设置有中心推杆28,中心推杆28的伸缩杆透过工艺通槽与导向中心套27连接; [0040] 在导向中心套27上连接有挡位驱动杆29的上端,挡位驱动杆29的下端连接有挡位从动杆30的上端,挡位从动杆30的下端与导向中心轴26外侧壁下端铰接,在工字型滑块16设置有位于定型模具底部台阶24下方的上顶推杆31,上顶推杆31将定型模块20沿着旋转主轴17向上顶起。 [0041] 侧向成形装置7、正向成形装置8、以及去模具装置10结构相同; [0042] 侧向成形装置7包括设置在机架体1上的机械手基座33、设置在机械手基座33上的第N自由度机械手34、设置在第N自由度机械手34上且垂直定型模块20对应面的伸缩定位机械手35、设置在伸缩定位机械手35端部的旋转机械臂37、设置在旋转机械臂37端部的牵拉导向键36、设置在在机架体1上的长/宽压制模座32、层分布在长/宽压制模座32正面的模具定型凹槽40、设置在长/宽压制模座32背面且用于通过牵拉导向键36的模具导向孔38、设置在模具导向孔38内侧长/宽压制模座32中且用于容纳牵拉导向键36的模具内盲孔39; [0043] 正向成形装置8包括正向机械手装置42,在正向机械手装置42输出端用于向定型模块20对应面推送宽/长压制模座41; [0044] 去模具装置10包括输出机械手装置43,输出机械手装置43用于将定型模块20对应面上的宽/长压制模座41或长/宽压制模座32取下并放置到输出传送装置11上; [0045] 有宽/长压制模座41与长/宽压制模座32分别对应定型模块20相邻侧面; [0046] 宽/长压制模座41或长/宽压制模座32分别与对应宽边电磁铁19或长边电磁铁18吸合。 [0047] 输出传送装置11、长边侧向输出装置12、或宽边侧向输出装置13分别包括带传动、链传动、或推杆传送; [0048] 在输出传送装置11输出端设置有前挡板44,在前挡板44上设置有分离拨动摆臂45;分离拨动摆臂45左右摆动将输出传送装置11上的宽/长压制模座41或长/宽压制模座32按设定要求送至长边侧向输出装置12与宽边侧向输出装置13上; [0049] 铜线盘绕装置14包括设置在机架体1上且用于缠绕变压器铜带的缠绕轴; [0050] 导向传送装置15包括轴心线垂直设置且用于导向变压器铜带的第一方向导向轮组48与第二方向阻尼轮组49;在第一方向导向轮组48与第二方向阻尼轮组49之间设置有剪切机; [0051] 在长边侧向输出装置12输出端设置有长边上料机械手46或宽边上料机械手47,在宽边侧向输出装置13输出端设置有宽边上料机械手47或长边上料机械手46; [0052] 升角矫形装置9包括设置在机架体1上的纵向推杆50、设置在纵向推杆50上的升级推杆51、设置在升级推杆51上的摆动电机52、设置在摆动电机52上的进退推杆53、以及设置在进退推杆53上的L型托板54; [0053] L型托板54将缠绕在定型模块20上的铜带倾斜上折弯。 [0054] 本实施例的变压器的铜带绕阻的绕线方法,借助于绕线装置,该装置包括固定设置的机架体1、纵向设置在机架体1上的进给滑道2、在进给滑道2上滑动的定型模具装置3、根部铰接在定型模具装置3上的联动杆4、根部铰接在机架体1上且联动杆4端部铰接在其中部处的驱动臂5、设置在驱动臂5端部且用于连接动力源的驱动连接头6、设置在进给滑道2尽头一侧部的侧向成形装置7、设置在进给滑道2尽头正部的正向成形装置8、分别设置在进给滑道2尽头另一侧部的升角矫形装置9与去模具装置10、设置在机架体1上且输入端与去模具装置10工序衔接的输出传送装置11、设置在输出传送装置11输出端两侧的长边侧向输出装置12与宽边侧向输出装置13、设置在机架体1上的铜线盘绕装置14、以及设置在铜线盘绕装置14与定型模具装置3之间的导向传送装置15;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55] 步骤一,首先,将变压器铜带放置到铜线盘绕装置14的缠绕轴上;然后,将铜带穿过第一方向导向轮组48与第二方向阻尼轮组49引导到正向成形装置8与定型模块20对应侧面上; [0056] 步骤二,首先,驱动连接头6通过驱动臂5、联动杆4带动工字型滑块16沿着进给滑道2向正向成形装置8移动;然后,宽定型侧面22与位于正向成形装置8上的宽/长压制模座41压力接触,通过模具定型凹槽40对铜带进行压制;其次,侧向成形装置7驱动长/宽压制模座32向长定型侧面21靠近,将铜带进行折弯;再次,定型模具底部台阶24对铜带进行底部进行定位;紧接着,宽边电磁铁19吸合宽/长压制模座41,长边电磁铁18吸合长/宽压制模座 32;再后来,牵拉导向键36旋转在模具内盲孔39旋转直到与模具导向孔38对齐;再往后,牵拉导向键36通过模具导向孔38离开模具内盲孔39; [0057] 步骤三,首先,中心推杆28驱动导向中心套27,使得挡位驱动杆29带动挡位从动杆30下行变为水平状态,对铜带进行顶部挡位; [0058] 步骤四,首先,旋转主轴17带动定型模块20旋转九十度,使得后续缠绕轴上铜带持续输出到定型模块20与侧向成形装置7之间;然后,正向成形装置8的牵拉导向键36通过模具导向孔38进入模具内盲孔39将长/宽压制模座32压在长定型侧面21上;其次,宽边上料机械手47将宽边侧向输出装置13上的宽/长压制模座41送至侧向成形装置7处;再次,侧向成形装置7的机械手操纵牵拉导向键36进入宽/长压制模座41的模具内盲孔39,对定型模块20与侧向成形装置7之间铜带压制到对应的宽定型侧面22处;紧接着,宽边电磁铁19吸合宽/长压制模座41,侧向成形装置7的机械手后退; [0059] 步骤五,首先,去模具装置10的输出机械手装置43的牵拉导向键36通过模具导向孔38进入模具内盲孔39中;然后,对应去模具装置10的宽边电磁铁19失电并与吸合宽/长压制模座41分离;其次,输出机械手装置43取下该宽/长压制模座41并放置到输出传送装置11上;再次,分离拨动摆臂45将宽/长压制模座41横向拨送到对应的宽边侧向输出装置13上; [0060] 步骤六,首先,升角矫形装置9的L型托板54进入到步骤五中定型模块20的宽定型侧面22;然后,L型托板54托住该宽定型侧面22处的铜带,并根据缠绕升角,L型托板54托住铜带摆动折角至该角度后离开。 [0061] 步骤七,首先,重复步骤二‑六,直到铜带缠绕至指定圈数;然后,中心推杆28驱动导向中心套27,使得挡位驱动杆29带动挡位从动杆30上行变为竖直状态,同时,通过剪切机对铜带进行裁剪;其次,上顶推杆31上升,将定型模块20连同铜带从旋转主轴17取走。 [0062] 步骤八,对取下的定型模块20的热交换器25进行制冷或加热,利用定型模块20与铜带热膨胀系数不同,将缠绕铜带从定型模块20取下。 [0063] 使用本发明时,机架体1为支撑,进给滑道2实现导向,定型模具装置3,联动杆4,驱动臂5,驱动连接头6,侧向成形装置7,正向成形装置8,升角矫形装置9,去模具装置10,输出传送装置11,长边侧向输出装置12,宽边侧向输出装置13,铜线盘绕装置14,导向传送装置15实现了自动化缠绕,自动化更换模具,从而极大降低了劳动强度,避免人为缠绕产生的误差,效率高,工字型滑块16方便导向,旋转主轴17通过控制电机,旋转角度精准,长边电磁铁 18,宽边电磁铁19实现自动吸合,同时可以采用螺栓或其他可拆装方式,定型模块20,长定型侧面21,宽定型侧面22,过渡定型棱面23,定型模具底部台阶24实现了合理缠绕,热交换器25进行热处理,方便脱模,优选冷缩处理,导向中心轴26,导向中心套27,中心推杆28,挡位驱动杆29,挡位从动杆30,其实下行打开防止铜带脱离模具,其上行收缩,使得模具可利用上顶推杆31取下,长/宽压制模座32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现对应选择长边或宽边是显而易见,机械手基座33,第N自由度机械手34,伸缩定位机械手35,实现牵拉导向键36的高副自由度移动,模具导向孔38,模具内盲孔39实现可牵引或分离,模具定型凹槽40实现仿形,避免将铜带压变形,凹槽根据实际情况订做,宽/长压制模座41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长或宽,正向机械手装置42,输出机械手装置43实现仿形人手工作,前挡板44实现挡位,分离拨动摆臂45实现横向拨动分离,长边上料机械手46,宽边上料机械手47实现下模具工序与上模具工序的自动衔接,实现模具循环使用,第一方向导向轮组48,第二方向阻尼轮组49实现导向,数量位置可调节,纵向推杆50,升级推杆51,摆动电机52,进退推杆53,L型托板54,实现铜带的倾斜调节,实现螺旋缠绕。 [0064] 实施例2,一种变压器的铜带绕阻的绕线夹具,机架体通过螺纹连接固定于工作台;压板安装于机架体,通过螺钉固定;滑块在压板和机架体之间滑动;定形模间隙配合于滑块上并可以做旋转运动;挡框通过螺钉固定于机架体;连杆通过连接销钉固定于滑块与连杆上;手柄通过连接销钉固定于机架体;连接销钉通过螺纹固定于机架体、滑块、手柄。 [0065] 工作过程: [0066] 1、将原边L形铜带绕阻一端贴合在定形模纵向小面,然后用手柄移动滑块将铜带挤紧于挡框;将铜带顺时针折90度,贴合于定形模纵向大面,定形模逆时针旋转90度,然后用手柄移动滑块将铜带挤紧于挡框;铜带顺时针折90度,铜带贴合在定形模纵向小面,定形模逆时针旋转90度,然后用手柄移动滑块将铜带挤紧于挡框;将铜带继续顺时针贴合于定形模纵向大面,定形模逆时针旋转90度,然后用手柄移动滑块将铜带挤紧于挡框;至此一圈绕制完成,剩余圈数按此方法继续绕制直到完成。 [0067] 2、将副边L形铜带绕阻一端贴合在定形模纵向小面,然后用手柄移动滑块将铜带挤紧于挡框;将铜带顺时针折90度,铜带贴合于定形模纵向大面,定形模逆时针旋转90度,然后用手柄移动滑块将铜带挤紧于挡框;将铜带顺时针折90度,将铜带贴合在定形模纵向小面,定形模逆时针旋转90度,然后用手柄移动滑块将铜带挤紧于挡框;将铜带继续顺时针贴合于定形模纵向大面,定形模逆时针旋转90度,然后用手柄移动滑块将铜带挤紧于挡框;至此一圈绕制完成,剩余圈数按此方法继续绕制直到完成。 [0068] 3、从定形模取下变压器绕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