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授权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授权; |
专利有效性 | 有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授权 |
申请号 | CN202110350996.9 | 申请日 | 2021-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0083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申请人 | 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奥迪威传感应用科技有限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彭波; 郑恒瑞; | 第一发明人 | 彭波 |
权利人 | 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奥迪威传感应用科技有限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广东奥迪威传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奥迪威传感应用科技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广东省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广东省广州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头街银平路3街4号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511400 |
主IPC国际分类 | G01F23/30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G01F23/30 ; G01F23/28 ; G01F23/00 |
专利引用数量 | 5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9 | 专利文献类型 | B |
专利代理机构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专利代理人 | 周修文; |
摘要 | 本 发明 涉及一种缺液检测系统。所述缺液检测系统包括:溶液储存容器、安装本体、雾化机构、第一传递介质与第二传递介质,当溶液储存容器中缺失溶液时,即第二传递介质缺少了溶液介质的传递,使得检测 信号 只能在第一传递介质上形成反射,即形成了缺液信号,此时雾化机构将缺液信号与预设对比信号进行对比,便能够判断溶液储存容器中是否缺液的情况。因此,上述缺液检测系统可以有效避免雾化机构在缺液情况下继续工作。 | ||
权利要求 | 1.一种缺液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液检测系统包括:溶液储存容器、安装本体、雾化机构、第一传递介质与第二传递介质,所述安装本体与所述溶液储存容器安装配合,所述雾化机构装设在所述安装本体内部,所述第一传递介质叠置在所述雾化机构上,所述第二传递介质叠置在所述第一传递介质上,根据所述溶液储存容器内注有溶液时,所述雾化机构内生成预设对比信号,当所述溶液储存容器中注有溶液时,所述雾化机构能够向所述溶液储存容器内发射检测信号,所述检测信号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传递介质与所述第二传递介质进入到溶液中,然后所述检测信号经过溶液反射再依次经过所述第二传递介质与所述第一传递介质反馈至所述雾化机构,所述雾化机构将反射的所述检测信号与所述预设对比信号进行对比后,得出所述溶液储存容器中注有溶液的结果;当所述溶液储存容器中缺失溶液时,所述第二传递介质缺少溶液介质的传递,使得所述检测信号只能在所述第一传递介质上形成反射,并形成了缺液信号,此时所述雾化机构将所述缺液信号与所述预设对比信号进行对比,以判断所述溶液储存容器中是否进行缺液报警。 |
||
说明书全文 | 缺液检测系统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缺液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0002] 雾化器广泛运用于加湿器、香薰机、饮水机等需要液位检测领域中。其中,市面上的雾化器在使用时会不断的消耗容器的溶液,当溶液被消耗完后,雾化器需要工作人员进 行手动关闭。因此,当溶液被雾化器消耗完后往往无法及时关闭,使得雾化器在无溶液的环 境下进行工作,从而导致雾化器容易击穿容器。 发明内容[0003]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雾化器在无溶液的情况下继续工作的问题,提供一种缺液检测系统。 [0004] 一种缺液检测系统。所述缺液检测系统包括:溶液储存容器、安装本体、雾化机构、第一传递介质与第二传递介质,所述安装本体与所述溶液储存容器安装配合,所述雾化机 构装设在所述安装本体内部,所述第一传递介质叠置在所述雾化机构上,所述第二传递介 质叠置在所述第一传递介质上,根据所述溶液储存容器内注有溶液时,所述雾化机构内生 成预设对比信号,且所述雾化机构能够向所述溶液储存容器内发射检测信号,所述检测信 号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传递介质与所述第二传递介质,当所述溶液储存容器中缺失溶液时, 所述检测信号会在所述第一传递介质上反射形成缺液信号,所述雾化机构将所述缺液信号 与所述预设对比信号进行对比并判断是否进行缺液报警。 [000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溶液储存容器内注有溶液时,所述检测信号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传递介质与所述第二传递介质并传递至溶液中,所述检测信号在溶液中反射并 依次经过第二传递介质与第一传递介质反馈至所述雾化机构。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本体包括安装外壳与辅助固定座,所述安装外壳开设有所述安装腔,所述辅助固定座装装设在所述安装腔内部,所述辅助固定座开设有固 定槽,所述雾化机构装设在所述固定槽中,所述第一传递介质在所述固定槽与所述雾化机 构叠置配合,所述第二传递介质位于所述安装腔的腔口处与所述固定槽的槽口处之间。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固定座包括固定围板与固定底盘,所述固定围板沿所述固定底盘的周向装设在所述固定底盘上,且所述固定围板与所述固定底盘拼接形成 所述固定槽,当所述辅助固定座装设到所述安装腔内时,所述固定围板与所述安装腔的侧 壁贴合抵触,所述固定底盘与所述安装腔的底部贴合抵触。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安装腔的腔口在所述安装外壳上设有抵触部,当所述辅助固定座装设在所述安装腔内后,所述固定围板的端部与所述抵触部之间留有安装间 隔,所述第二传递介质位于装入所述安装间隔中,且所述第二传递介质的其中一面与所述 固定围板的端部相抵触,所述第二传递介质的另一面与所述抵触部相抵触。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围板的端部还设有多个凸起,多个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二传递介质的一面相抵触。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液检测系统还包括液位传感机构与集成座,所述集成座与所述溶液储存容器安装配合,所述安装本体与所述液位传感机构间隔设置在所述集 成座内部,所述集成座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本体相对位的第一开口,所述集成座上设有与所 述液位传感机构对位的第二开口。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成座上设有密贴凸部,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均开设在所述密贴凸部上,所述溶液储存容器的底部设有装配口,当所述集成座与所述 溶液储存容器安装配合后,所述集成座与所述溶液储存容器的底部相贴合,所述密贴凸部 装入所述装配口中,且所述密贴凸部的周边与所述装配口的外缘密封贴合。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液检测系统还包括感应浮球、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当所述集成座与所述溶液储存容器安装配合后,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 装设在所述溶液储存容器中,所述第一限位件与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留有限位间隔,所述 感应浮球与所述安装本体均位于所述限位间隔中。 [001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液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分隔件与第二分隔件,所述第一分隔件与所述第二分隔件装设在所述溶液储存容器中,且所述第一分隔件与所述第二 分隔件之间留有测距空间,当所述集成座与所述溶液储存容器的底部安装配合后,所述液 位传感机构位于所述测距间隔中。 [0014] 上述缺液检测系统在使用时,首先根据雾化机构的尺寸或大小确定安装本体、第一传递介质与第二传递介质的尺寸或大小。当上述缺液检测系统需要工作时,将安装本体 与溶液储存容器安装配合,另外,雾化机构在进行工作前会预先根据溶液储存容器中注有 溶液的环境下生成预设对比信号,此时雾化机构进行工作,当溶液储存容器中注有溶液时, 雾化机构发射检测信号,检测信号会依次通过第一传递介质与第二传递介质。例如:检测信 号可以经过第一传递介质与第二传递介质进入到溶液中,然后检测信号经过溶液反射再依 次经过第二传递介质与第一传递介质反馈至雾化机构,雾化机构将反射的检测信号与预设 对比信号进行对比后,得出溶液储存容器中注有溶液的结果。当溶液储存容器中缺失溶液 时,即第二传递介质缺少了溶液介质的传递,使得检测信号只能在第一传递介质上形成反 射,即形成了缺液信号,此时雾化机构将缺液信号与预设对比信号进行对比,便能够判断溶 液储存容器中是否缺液的情况。因此,上述缺液检测系统可以有效避免雾化机构在缺液情 况下继续工作。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缺液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装配座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安装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 100、溶液储存容器,200、安装本体,210、安装外壳,211、安装腔,212、抵触部,220、辅助固定座,221、固定槽,222、固定围板,223、固定底盘,224、凸起,230、感应浮球,240、第 一限位件,250、第二限位件,260、第一分隔件,270、第二分隔件,300、雾化机构,400、第一传 递介质,500、第二传递介质,600、液位传感机构,700、集成座,710、密贴凸部。 具体实施方式[0019]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 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 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0] 结合图1和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液检测系统包括:溶液储存容器100、安装本体200、雾化机构300、第一传递介质400与第二传递介质500,所述安装本体200与所 述溶液储存容器100安装配合,所述雾化机构300装设在所述安装本体200内部,所述第一传 递介质400叠置在所述雾化机构300上,所述第二传递介质500叠置在所述第一传递介质400 上,根据所述溶液储存容器100内注有溶液时,所述雾化机构300内生成预设对比信号,且所 述雾化机构300能够向所述溶液储存容器100内发射检测信号,所述检测信号依次经过所述 第一传递介质400与所述第二传递介质500,当所述溶液储存容器100中缺失溶液时,所述检 测信号会在所述第一传递介质400上反射形成缺液信号,所述雾化机构300将所述缺液信号 与所述预设对比信号进行对比并判断是否进行缺液报警。 [0021] 上述缺液检测系统在使用时,首先根据雾化机构300的尺寸或大小确定安装本体200、第一传递介质400与第二传递介质500的尺寸或大小。当上述缺液检测系统需要工作 时,将安装本体200与溶液储存容器100安装配合,另外,雾化机构300在进行工作前会预先 根据溶液储存容器100中注有溶液的环境下生成预设对比信号,此时雾化机构300进行工 作,当溶液储存容器100中注有溶液时,雾化机构300发射检测信号,检测信号会依次通过第 一传递介质400与第二传递介质500。例如:检测信号可以经过第一传递介质400与第二传递 介质500进入到溶液中,然后检测信号经过溶液反射再依次经过第二传递介质500与第一传 递介质400反馈至雾化机构300,雾化机构300将反射的检测信号与预设对比信号进行对比 后,得出溶液储存容器100中注有溶液的结果。当溶液储存容器100中缺失溶液时,即第二传 递介质500缺少了溶液介质的传递,使得检测信号只能在第一传递介质400上形成反射,即 形成了缺液信号,此时雾化机构300将缺液信号与预设对比信号进行对比,便能够判断溶液 储存容器100中是否缺液的情况。因此,上述缺液检测系统可以有效避免雾化机构300在缺 液情况下继续工作。 [0023]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溶液储存容器100内注有溶液时,所述检测信号依次经过所述第一传递介质400与所述第二传递介质500并传递至溶液中,所述检测信号在溶液中反 射并依次经过第二传递介质500与第一传递介质400反馈至所述雾化机构300。具体地,第一 传递介质400可以液体、凝胶等可以传递能量的介质。第二传递介质500可以是玻璃、水晶、 蓝宝石等。此时在对第一传递介质400与第二传递介质500进行装设时,需要保证第一传递 介质400能够在第二传递介质500与雾化机构300之间充分填充,避免第一传递介质400与第 二传递介质500出现缝隙或间隙,保证了检测信号在传递时的准确性。 [0024] 结合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本体200包括安装外壳210与辅助固定座220,所述安装外壳210开设有所述安装腔211,所述辅助固定座220装装设在所述安装腔211 内部,所述辅助固定座220开设有固定槽221,所述雾化机构300装设在所述固定槽221中,所 述第一传递介质400在所述固定槽221与所述雾化机构300叠置配合,所述第二传递介质500 位于所述安装腔211的腔口处与所述固定槽221的槽口处之间。具体地,将辅助固定座220装 设在安装腔211中,此时,辅助固定座220可以与安装腔211的腔壁抵触固定,或者辅助固定 座220与安装腔211的腔壁螺纹固定,或者辅助固定座220与安装腔211的腔壁卡接固定。待 辅助固定座220在安装腔211内固定完成后,将雾化片装设在固定槽221中。雾化机构300通 过辅助固定座220可以实现在安装腔211内的有效固定。另外,安装外壳210的材质可以是 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ABS(是丙烯腈(A)、丁二烯(B)、苯乙烯(S)三种单体的三元共 聚物)、不锈钢(例如:不锈钢304、不锈钢316)等。 [0025] 结合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固定槽221的周向在所述固定槽221的侧壁开设有环形卡槽,当所述雾化机构300装入所述固定槽221中后,所述雾化机构300卡入所述 环形卡槽。具体地,通过在辅助固定座220内加设环形卡槽,使得雾化片能够在辅助固定座 220中的固定更加稳定,避免 雾化机构300出现移位现象。 [0026] 结合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固定座220包括固定围板222与固定底盘223,所述固定围板222沿所述固定底盘223的周向装设在所述固定底盘223上,且所述固定 围板222与所述固定底盘223拼接形成所述固定槽221,当所述辅助固定座220装设到所述安 装腔211内时,所述固定围板222与所述安装腔211的侧壁贴合抵触,所述固定底盘223与所 述安装腔211的底部贴合抵触。具体地,固定围板222与固定底盘223可以一体成型或拼接成 型。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围板222在与安装腔211的侧壁贴合抵触时还可以在固定围板222与 安装腔211的侧壁之间加设卡扣结构,避免固定围板222与安装腔211的侧壁出现松动。和/ 或在固定底盘223在与安装腔211的底部贴合抵触时还可以在固定底盘223与安装腔211的 底部之间加设卡扣结构。 [0027] 结合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安装腔211的腔口在所述安装外壳210上设有抵触部212,当所述辅助固定座220装设在所述安装腔211内后,所述固定围板222的端部 与所述抵触部212之间留有安装间隔,所述第二传递介质500位于装入所述安装间隔中,且 所述第二传递介质500的其中一面与所述固定围板222的端部相抵触,所述第二传递介质 500的另一面与所述抵触部212相抵触。具体地,抵触部212为环形板或凸块。上述这种实施 方式可以使得第二传递介质500的固定更加方便,同时通过第二传递介质500的两面分别与 抵触部212与固定围板222的端部相抵触,也有助于第二传递介质500与第一传递介质400的 对位安装。 [0028] 结合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围板222的端部还设有多个凸起224,多个所述凸起224与所述第二传递介质500的一面相抵触。具体地,上述这种实施方式可以使 得第二传递介质500的固定更加容易。 [0029]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液检测系统还包括液位传感机构600与集成座700,所述集成座700与所述溶液储存容器100安装配合,所述安装本体200与所述 液位传感机构600间隔设置在所述集成座700内部,所述集成座700上设有与所述安装本体 200相对位的第一开口,所述集成座700上设有与所述液位传感机构600对位的第二开口。具 体地,液位传感机构600为液位计或液位传感器。因为溶液在同的液位高度可能对于雾化机 构300的雾化也会产生影响,因此,通过在缺液检测系统中加装液位传感机构600,使得缺液 检测系统能够获取溶液储存容器100中的液位情况,使得工作人员可以进行及时的溶液补 充。 [0030]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集成座700上设有密贴凸部710,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均开设在所述密贴凸部710上,所述溶液储存容器100的底部设有装 配口,当所述集成座700与所述溶液储存容器100安装配合后,所述集成座700与所述溶液储 存容器100的底部相贴合,所述密贴凸部710装入所述装配口中,且所述密贴凸部710的周边 与所述装配口的外缘密封贴合。具体地,上述这种实施方式可以使得集成座700更有针对性 地封堵装配口,避免集成座700与溶液储存容器100装配后出现漏液现象。 [0031]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液检测系统还包括感应浮球230、第一限位件240与第二限位件250,当所述集成座700与所述溶液储存容器100安装配合后,所 述第一限位件240与所述第二限位件250装设在所述溶液储存容器100中,所述第一限位件 240与所述第二限位件250之间留有限位间隔,所述感应浮球230与所述安装本体200均位于 所述限位间隔中。具体地,第一限位件240与第二限位件250为限位杆或限位板。通过感应浮 球230对雾化机构300所发射的反射信号进行反射,能够有效避免反射信号出现失真情况。 另外,感应浮球230与安装本体200均位于限位间隔中,即通过第一限位件240与第二限位件 250可以有效限制感应浮球230在溶液中的横向浮动,即保证感应浮球230可以有效接收到 雾化机构300发射的反射信号。 [0032]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缺液检测系统还包括第一分隔件260与第二分隔件270,所述第一分隔件260与所述第二分隔件270装设在所述溶液储存容器100 中,且所述第一分隔件260与所述第二分隔件270之间留有测距空间,当所述集成座700与所 述溶液储存容器100的底部安装配合后,所述液位传感机构600位于所述测距间隔中。具体 地,第一分隔件260与第二分隔件270可以是杆体或柱体。通过第一分隔件260与第二分隔件 270能够限缩液位传感机构600的感应检测范围,避免溶液储存容器100的容积过大,使得液 位传感机构600在感应时出现信号失真。 [0033]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 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4]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 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 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003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 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0036]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 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7]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 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 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 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38]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 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 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0039]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 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 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 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