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
专利有效性 | 实质审查 | 当前状态 | 实质审查 |
申请号 | CN202411901975.1 | 申请日 | 2024-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9818067A | 公开(公告)日 | 2025-04-15 |
申请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申请人类型 | 学校 |
发明人 | 王腾蛟; 王灵; 徐拯; 艾彬; 张裕; 张喜; 杨健; 赵雪楠; | 第一发明人 | 王腾蛟 |
权利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权利人类型 | 学校 |
当前权利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学校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上海市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上海市杨浦区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上海市杨浦区翔殷路800号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00433 |
主IPC国际分类 | A61B5/15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A61B5/15 ; A61B5/153 ; A61B5/00 |
专利引用数量 | 0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10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 | 专利代理人 | 李敏; |
摘要 | 本 发明 提供了一种动脉 采血 固定支具,包括安装底座,安装底座的顶面向上依次通过高度调节组件、 支撑 板、支撑软垫、间距布置的推板、 固定板 调节机构、U型板,固定板调节机构位于U型板内靠近 底板 一端;支撑软垫的顶面一端设置有 采样 区域;任意一 块 推板的一端均依次通过延伸杆、侧固定板与固定板软垫连接,任意一块推板的另一端与固定板调节机构连接;两块侧固定板之间设置有 压板 ,两块侧固定板分别通过压板调节机构与压板连接,压板的底面设置有压板软垫。本发明采用固定板调节机构驱动两块侧固定板将患者的手臂夹持固定,同时压板调节机构带动压板软垫向下移动并抵在患者手臂的上方,通过侧固定板和压板的固定作用,避免手臂因 疼痛 导致的活动。 | ||
权利要求 | 1.一种动脉采血固定支具,包括安装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底座(1)的顶面向上依次通过高度调节组件(2)、支撑板(3)、支撑软垫(4)、间距布置的推板(6)、固定板调节机构(11)、U型板(10),U型板(10)开口向下布置,U型板(10)的两个开口端位于支撑板(3)两侧,固定板调节机构(11)位于U型板(10)内靠近底板一端;支撑软垫(4)的顶面一端设置有采样区域(5),采样区域(5)与患者的桡动脉对应;任意一块推板(6)的一端均依次通过延伸杆(7)、侧固定板(8)与固定板软垫(9)连接,任意一块推板(6)的另一端与固定板调节机构(11)连接;两块侧固定板(8)之间设置有压板(12),两块侧固定板(8)分别通过压板调节机构(14)与压板(12)连接,压板(12)的底面设置有压板软垫(13);固定板调节机构(11)驱动两块侧固定板(8)相互靠近将患者的手臂夹持固定,两块侧固定板(8)相互靠近的同时,压板调节机构(14)带动压板软垫(13)向下移动并抵在患者手臂的上方,两块固定板软垫(9)和压板软垫(13)直接与患者的手臂接触。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动脉采血固定支具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固定支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脉采血固定支具。 背景技术[0003] 目前主要通过桡动脉进行血样采集,采集时患者的手臂放置在台面上,再由医务人员将采血针插入到患者的桡动脉进行血样采集,由于桡动脉采血的痛感较为明显,一些配合较好的患者可顺利完成血样采集,存在以下技术缺陷:患者由于手臂因疼痛而导致手臂乱动,致使针管划伤桡动脉,极易导致采血失败,存在安全隐患。 [0004] 因此,如何设计一种动脉采血固定支具,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动脉采血固定支具,以解决上述至少一种技术问题。 [0006]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动脉采血固定支具,包括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面向上依次通过高度调节组件、支撑板、支撑软垫、间距布置的推板、固定板调节机构、U型板,U型板开口向下布置,U型板的两个开口端位于支撑板两侧,固定板调节机构位于U型板内靠近底板一端;支撑软垫的顶面一端设置有采样区域,采样区域与患者的桡动脉对应;任意一块推板的一端均依次通过延伸杆、侧固定板与固定板软垫连接,任意一块推板的另一端与固定板调节机构连接;两块侧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压板,两块侧固定板分别通过压板调节机构与压板连接,压板的底面设置有压板软垫;固定板调节机构驱动两块侧固定板相互靠近将患者的手臂夹持固定,两块侧固定板相互靠近的同时,压板调节机构带动压板软垫向下移动并抵在患者手臂的上方,两块固定板软垫和压板软垫直接与患者的手臂接触。 [0007] 本发明采用安装底座,将装置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再让待采血的患者端坐在椅子上,根据患者的身高并通过高度调节组件调节支撑板的高度,让患者的手臂放置在支撑软垫的上表面,使患者的手臂大致保持水平的状态,再让患者的桡动脉位于采样区域上方的区域内;采血前通过固定板调节机构驱动一组侧固定板相互靠近将患者的手臂夹持固定,一组侧固定板相互靠近的同时,通过压板调节机构的作用可带动压板软垫向下移动并抵在患者手臂的上方,固定板软垫和压板软垫直接与患者的手臂接触,可减少固定对患者造成的痛苦,采血时通过侧固定板和压板的固定作用,可避免手臂因疼痛导致的活动,确保动脉采血安全顺利的进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患者由于手臂因疼痛而导致手臂乱动,致使针管划伤桡动脉,极易导致采血失败,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缺陷。 [0008] 优选,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对称布置的调节总成,任意一件调节总成均包括与支撑板底部滑动安装的一号支块和三号支块、安装底座上方设置的二号支块和四号支块;一号支块和二号支块分别位于一号顶杆的两端,三号支块和四号支块分别位于二号顶杆的两端,二号顶杆的中部与一号顶杆的中部铰接。 [0009] 本发明采用对称布置的调节总成,两件调节总成的四号支块同向移动会带动两根二号顶杆转动,两根二号顶杆转动会带动两根一号顶杆转动,此时一号支块和三号支块会在支撑板的底部滑动,支撑板会被一号顶杆和二号顶杆向上顶起,进而对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节,适配不同身高人群血样的采集。 [0010] 优选,所述固定板调节机构包括两个横置的U型支架,任意一个U型支架的一端开口固定安装在推板上,任意一个U型支架的另一端均与一号连杆铰接,两根一号连杆分别与转杆的两端铰接,转杆均位于U型板的底板下方。 [0011] 本发明采用顺时针转动转杆,转杆转动会带动一号连杆转动,一号连杆转动会通过U型支架拉动推板移动,通过延伸杆的连接作用,推板移动会带动侧固定板移动,两块侧固定板相互靠近可将患者的手臂夹持固定,对患者手臂的活动范围进行限位。 [0012] 优选,所述压板调节机构包括间距布置的连接块,两个连接块分别位于压板的两端,任意一个连接块均通过二号连杆与L型支架连接,两个L型支架的竖板端分别与对应的侧固定板顶面连接,两个L型支架的横板端分别与对应的二号连杆铰接。 [0013] 本发明采用两块侧固定板相互靠近的同时,带动两个L型支架相互靠近,两个L型支架相互靠近会带动两根二号连杆转动,两根二号连杆转动会带动连接块向下移动,两个连接块向下移动会带动压板软垫向下移动并抵在患者手臂的上方,对患者手臂的活动范围进行限位。附图说明 [0014] 图1为本发明的三维图。 [0015] 图2为图1的A局部放大图。 [0016] 图3为本发明的高度调节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7] 图4为本发明的固定板调节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18] 图5为图4的B局部放大图。 [0019] 图6为本发明的U型板与固定板调节机构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1.安装底座;2.高度调节组件;3.支撑板;4.支撑软垫;5.采样区域;6.推板;7.延伸杆;8.侧固定板;9.固定板软垫;10.U型板;11.固定板调节机构;12.压板;13.压板软垫;14.压板调节机构;15.导向槽;16.一号导向滑块;17.二号导向滑块;21.一号支块;22.一号顶杆;23.二号支块;24.三号支块;25.二号顶杆;26.四号支块;27.导轨;28.滚轮机构; 29.整合连接件;111.U型支架;112.一号连杆;113.转杆;114.转轴;115.棘轮;116.棘爪; 117.转轴旋钮;118.扭簧;119.轻量化孔;141.连接块;142.二号连杆;143.L型支架;210.调节丝杆;211.五号支块;212.限位环;213.丝杆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0022] 参阅图1‑6,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仍均应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23] 实施例一、一种动脉采血固定支具,参考图1,包括安装底座1,所述安装底座1的顶面向上依次通过高度调节组件2、支撑板3、支撑软垫4、间距布置的推板6、固定板调节机构11、U型板10,U型板10开口向下布置,U型板10的两个开口端位于支撑板3两侧,固定板调节机构11位于U型板10内靠近底板一端;支撑软垫4的顶面一端设置有采样区域5,支撑软垫4的上表面放置患者的手臂,采样区域5与患者的桡动脉对应;任意一块推板6的一端均依次通过延伸杆7、侧固定板8与固定板软垫9连接,任意一块推板6的另一端与固定板调节机构 11连接;两块侧固定板8之间设置有压板12,两块侧固定板8分别通过压板调节机构14与压板12连接,压板12的底面设置有压板软垫13;固定板调节机构11驱动两块侧固定板8相互靠近将患者的手臂夹持固定,两块侧固定板8相互靠近的同时,压板调节机构14带动压板软垫 13向下移动并抵在患者手臂的上方,两块固定板软垫9和压板软垫13直接与患者的手臂接触。本发明采用安装底座,将装置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再让待采血的患者端坐在椅子上,根据患者的身高并通过高度调节组件调节支撑板的高度,让患者的手臂放置在支撑软垫的上表面,使患者的手臂大致保持水平的状态,再让患者的桡动脉位于采样区域上方的区域内; 采血前通过固定板调节机构驱动一组侧固定板相互靠近将患者的手臂夹持固定,一组侧固定板相互靠近的同时,通过压板调节机构的作用可带动压板软垫向下移动并抵在患者手臂的上方,固定板软垫和压板软垫直接与患者的手臂接触,可减少固定对患者造成的痛苦,采血时通过侧固定板和压板的固定作用,可避免手臂因疼痛导致的活动,确保动脉采血安全顺利的进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患者由于手臂因疼痛而导致手臂乱动,致使针管划伤桡动脉,极易导致采血失败,存在安全隐患的技术缺陷。 [0024]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图3,所述高度调节组件2包括对称布置的调节总成,任意一件调节总成均包括与支撑板3底部滑动安装的一号支块21和三号支块24、安装底座1上方设置的二号支块23和四号支块26;一号支块21和二号支块23分别位于一号顶杆22的两端,三号支块24和四号支块26分别位于二号顶杆25的两端,二号顶杆25的中部与一号顶杆22的中部铰接。本发明采用对称布置的调节总成,两件调节总成的四号支块同向移动会带动两根二号顶杆转动,两根二号顶杆转动会带动两根一号顶杆转动,此时一号支块和三号支块会在支撑板的底部滑动,支撑板会被一号顶杆和二号顶杆向上顶起,进而对支撑板的高度进行调节,适配不同身高人群血样的采集。 [0025]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参考图2,所述安装底座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对称布置的导轨27,任意一件调节总成的二号支块23底部及四号支块26底部分别通过滚轮机构28在对应的导轨27内滑动,两个二号支块23之间设置有整合连接件29,整合连接件29的中部设置有调节丝杆210,调节丝杆210与导轨27平行布置。本发明采用转动调节丝杆,调节丝杆转动会带动整合连接件沿着调节丝杆的轴向移动,整合连接件的移动会带动两个二号支块同向移动,两个二号支块同向移动可带动一号顶杆和二号顶杆转动,两根二号顶杆转动会驱动两个四号支块同向移动,进而可带动滚轮机构在导轨内滑动,同时滚轮机构的滚轮会在安装底座的上表面滚动,当支撑板的高度调节完成后,根据螺纹的自锁性可将支撑板的高度锁止,需要说明的是滚轮机构为现有机构,导轨的两侧立面上设置有腰型孔,滚轮机构的滚轮轴位于腰型孔内,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表示。 [0026]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参考图2、图3,所述安装底座1的上表面设置有间距布置的五号支块211,调节丝杆210的两端安装在五号支块211内,调节丝杆210上固定套接有间距布置的限位环212,两个限位环212分别分布在两个五号支块211的两侧,调节丝杆210的一端露出安装底座1后与丝杆旋钮213连接。本发明采用两个五号支块为调节丝杆提供稳定的支撑,分布在两个五号支块两侧的限位环可限制调节丝杆的运动,使调节丝杆只能在五号支块内转动,不能在五号支块内移动,丝杆旋钮转动能带动调节丝杆转动。 [0027]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图4、图6,所述固定板调节机构11包括两个横置的U型支架111,任意一个U型支架111的一端开口固定安装在推板6上,任意一个U型支架111的另一端均与一号连杆112铰接,两根一号连杆112分别与转杆113的两端铰接,转杆113均位于U型板10的底板下方。本发明采用顺时针转动转杆,转杆转动会带动一号连杆转动,一号连杆转动会通过U型支架拉动推板移动,通过延伸杆的连接作用,推板移动会带动侧固定板移动,两块侧固定板相互靠近可将患者的手臂夹持固定,对患者手臂的活动范围进行限位。 [0028]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所述U型板10的底板上设置有转轴114,转轴114的底端与转杆113连接,转轴114上部露出U型板10的一端向上依次设置有固定套接的棘轮115、转轴旋钮117,U型板10的底板上还设置有固定柱,固定柱上设置有棘爪116,棘爪116能绕固定柱转动,棘爪116能和棘轮115配合;所述U型板10的底板上远离开口一端还设置有扭簧118,扭簧118的另一端与棘爪116连接。本发明采用顺时针转动转轴,转轴顺时针转动会带动棘轮顺时针转动,棘轮顺时针转动不受棘爪的影响,且在扭簧的作用下会带动棘爪间歇的卡合在棘轮的齿隙内,转轴转动的同时会驱动转杆转动,转杆转动会驱动侧固定板将患者的手臂夹持固定,当棘轮逆时针转动时,棘爪会卡合在棘轮的齿隙内,从而将固定后侧固定板的位置锁定;操作人员可顺时针拧动转轴旋钮带动转轴顺时针转动。 [0029]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六的基础上,所述推板6的中部开设有轻量化孔119,轻量化孔119为长方形通孔。本发明采用在推板的中部开设有轻量化孔,通过轻量化孔的设置,可减轻推板的重量并节省材料。 [0030] 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图5,所述压板调节机构14包括间距布置的连接块141,两个连接块141分别位于压板12的两端,任意一个连接块141均通过二号连杆142与L型支架143连接,两个L型支架143的竖板端分别与对应的侧固定板8顶面连接,两个L型支架143的横板端分别与对应的二号连杆142铰接。本发明采用两块侧固定板相互靠近的同时,带动两个L型支架相互靠近,两个L型支架相互靠近会带动两根二号连杆转动,两根二号连杆转动会带动连接块向下移动,两个连接块向下移动会带动压板软垫向下移动并抵在患者手臂的上方,对患者手臂的活动范围进行限位。 [0031] 实施例九、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考图3、图4,所述支撑板3及支撑软垫4上共同开设有导向槽15,导向槽15内滑动安装有间距布置的一号导向滑块16、间距布置的二号导向滑块17,两个一号导向滑块16分别固定安装在两块侧固定板8的底部,两个二号导向滑块17分别固定安装在两块推板6的底部。本发明采用两个一号导向滑块在导向槽内滑动可对两块侧固定板的相互靠近运动进行导向,两个二号导向滑块在导向槽内滑动可对两块推板的相互靠近运动进行导向。 [0032]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安装底座1将装置安装在合适的位置,并让待采血的患者端坐在椅子上,再根据患者的身高调节支撑板3的高度,转动丝杆旋钮213,丝杆旋钮213转动会带动调节丝杆210转动,调节丝杆210转动会带动整合连接件29沿着调节丝杆210的轴向移动,整合连接件29的移动会带动一组二号支块23向前移动,一组二号支块23向前移动可带动一号顶杆22和二号顶杆25转动,一组二号顶杆25转动会驱动一组四号支块26向前移动,进而可带动滚轮机构28在导轨27内滑动,同时滚轮机构28内的滚轮会在安装底座1的上表面滚动,此时支撑板3会被一号顶杆22和二号顶杆25向上顶起,进而对支撑板3的高度进行调节;患者的手臂放置在支撑软垫4的上表面,手臂大致保持水平的状态,患者的桡动脉位于采样区域5上方的区域内;采血前先将患者的手臂夹持固定,此时可顺时针拧动转轴旋钮117,转轴旋钮117顺时针转动会带动转轴114顺时针转动,转轴114顺时针转动会带动棘轮115顺时针转动,棘轮115顺时针转动不受棘爪116的影响,且在扭簧118的作用下会带动棘爪116间歇的卡合在棘轮115的齿隙内,转轴114转动的同时会驱动转杆113转动,转杆113转动会带动一号连杆112转动,一号连杆112转动会通过U型支架111拉动推板6移动,通过延伸杆7的连接作用,推板6移动会带动侧固定板8移动,一组侧固定板8相互靠近可将患者的手臂夹持固定,当棘轮115逆时针转动时,棘爪116会卡合在棘轮115的齿隙内,可将固定后侧固定板8的位置锁定,保证患者手臂固定的稳定性,一组侧固定板8相互靠近的同时会带动一组L型支架143相互靠近,一组L型支架143相互靠近会带动一组二号连杆142转动,一组二号连杆142转动会带动连接块141向下移动,连接块141向下移动会带动压板软垫13向下移动并抵在患者手臂的上方,固定板软垫9和压板软垫13直接与患者的手臂接触,可减少固定对患者造成的痛苦,采血时通过侧固定板8和压板12的固定作用,可避免手臂因疼痛导致的活动,确保动脉采血安全顺利的进行。 [0033] 本发明采用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