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法律事件 | 授权; 放弃专利权; 避免重复授权; |
专利有效性 | 失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放弃 |
申请号 | CN202022166487.4 | 申请日 | 202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8875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申请人 | 长春一东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李洪义; 林英; | 第一发明人 | 李洪义 |
权利人 | 长春一东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长春一东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责任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吉林省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吉林省长春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高新区超然街2555号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130103 |
主IPC国际分类 | F04B1/12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F04B1/12 ; F04B1/122 ; F04B1/124 ; F04B1/26 ; F04B53/20 |
专利引用数量 | 0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1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3 | 专利文献类型 | U |
专利代理机构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专利代理人 | 白冬冬; |
摘要 | 一种液压翻转 斜盘 泵 ,属于 汽车 零配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对泵体内油路的改变,并应用斜置 曲轴 的工作原理,往复循环供油的液压翻转斜盘泵。本实用新型包括用于接插电源的接 插件 ,接插件通过短 线束 与继电器连接,继电器通过长线束与 电机 连接,在底座侧面的立架上通过 螺栓 安装有 支架 ,继电器固定安装在支架上,接插件安装在支架上端的固定悬挂架上;储油罐固定安装在底座,并且通过油罐油口与主油管路相通;储油罐为俯视凹形,在凹形空间内电机通过 柱塞 机构组件 外壳 固定安装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油路设计合理,调节方便,操作简单实用,入油和出油的油路更加安全可靠,为 驾驶室 的举升或下降提供了便捷即安全性,能够达到10000次以上,甚至更多,节省大量的成本。(ESM)同样的 发明 创造已同日 申请 发明 专利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液压翻转斜盘泵,包括用于接插电源的接插件(6),接插件(6)通过短线束(4)与继电器(7)连接,继电器(7)通过长线束(3)与电机(2)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底座(14)侧面的立架(9)上通过螺栓安装有支架(8),继电器(7)固定安装在支架(8)上,接插件(6)安装在支架(8)上端的固定悬挂架(5)上;储油罐(1)固定安装在底座(14),并且通过油罐油口(40)与主油管路(41)相通;储油罐(1)为俯视凹形,在凹形空间内电机(2)通过柱塞机构组件外壳(15)固定安装在底座(14)上; |
||
说明书全文 | 液压翻转斜盘泵技术领域背景技术[0002] 翻转泵目前大部分是应用在汽车驾驶室的翻转用,翻转泵的结构也非常多,有机械式的、有手动式的,也有采用液压油的翻转泵等等。而现有采用的比较多的是手电一体泵,即可以电控,也可以手动控制,是通过控制液压缸内的油压来完成驾驶室的举升或下降,然后,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的局限性,并且举升或下降也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包括用于接插电源的接插件,接插件通过短线束与继电器连接,继电器通过长线束与电机连接,其特征在于:在底座侧面的立架上通过螺栓安装有支架,继电器固定安装在支架上,接插件安装在支架上端的固定悬挂架上;储油罐固定安装在底座,并且通过油罐油口与主油管路相通;储油罐为俯视凹形,在凹形空间内电机通过柱塞机构组件外壳固定安装在底座上; [0005] 柱塞机构组件的结构:柱塞机构组件置于柱塞机构组件外壳和底座构成的封闭腔内,柱塞机构组件的柱塞缸上段与柱塞缸下段构成柱塞缸,柱塞缸下段直径小于柱塞缸上段的直径,柱塞缸上段的底面开有柱塞油孔,并且柱塞缸上段的底面与底座腔内的内腔上表面之间留有一圈柱塞油横向通道,柱塞缸通过柱塞缸上沿固定安装在底座顶端,在柱塞缸上段与柱塞缸下段内部开有柱塞油腔,柱塞油腔的底端通过柱塞油入口与主油管路连通; [0006] 在柱塞油腔与柱塞通道通过连接通道连通,柱塞通道下端与柱塞油横向通道连通,在柱塞通道与柱塞油横向通道连接处有柱塞油逆止球,柱塞油逆止球下端通过柱塞油逆止弹簧顶住; [0007] 柱塞油横向通道通过一号过渡油通道的过渡油出口与二号过渡油通道相通,二号过渡油通道一端与直阀芯内部的直阀芯油通道相通,二号过渡油通道另一端开有放油通道,放油通道通过放油封封堵,并且在放油封与放油通道的油口依次安装有放油顶簧和放油球封; [0008] 在直阀芯上有与直阀芯油通道贯通的直阀芯回油通道和半通的出油通道,直阀芯回油通道与回油管接头对应,出油通道与出油管接头对应;直阀芯里端开有90度限位槽,限位螺栓插在限位槽内,直阀芯外端伸出底座,并安装有手动手柄; [0009] 柱塞油孔即柱塞通道的底端出油口,柱塞从柱塞通道上端插在柱塞通道内, 在柱塞缸上段顶端外中间开有一个空槽,在空槽内放置有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上面放置有支撑球,支撑球顶部放置有斜置平垫,柱塞上端穿过斜置平垫并通过柱塞顶端的柱塞卡头卡住,在柱塞卡头顶部有斜置曲轴,斜置曲轴的上端与电机的电机轴连接; [0010] 在直阀芯插入底座部分的外缘开有回油凹槽,回油凹槽分别与回油通道、出油管接头及回油管接头相通,回油通道与主油管路相通。 [0011] 本发明在柱塞油腔的底端油口处有滤油网。 [0012] 本发明斜置曲轴分为上曲轴和下曲轴,在上曲轴和下曲轴之间通过滚柱轴承连接。 [0013] 本发明油路设计合理,调节方便,操作简单实用,入油和出油的油路更加安全可靠,为驾驶室的举升或下降提供了便捷即安全性。本发明不会产生密封失效、漏油等现象,经过实践,在使用过程中,基本能够达到10000次以上,甚至更多,节省大量的成本。附图说明 [0014] 图1是本发明外部总体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是本发明柱塞机构组件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是本发明图1的G‑G向结构剖视图; [0017] 图4是本发明图3的A部分局部放大图; [0018] 图5是本发明支撑球附近连接关系图; [0019] 图6是本发明图1的E‑E向出油状态示意图; [0020] 图7是本发明图1的E‑E向入油状态示意图; [0021] 图8是本发明与驾驶室油缸连通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0022] 本发明包括用于接插电源的接插件6,插接件6是一个用于方便外接电源插接的连接件,现有机械上的电源插接件经常使用,接插件6通过短线束4与继电器7连接,继电器7通过长线束3与电机2连接,通过插接件6依次通过线束连接继电器和电机,这样就可以为电机供电,这种连接已经被常规的许多机械装置中被应用。 [0023] 在底座14侧面的立架9上通过螺栓安装有支架8,继电器7固定安装在支架8上,接插件6安装在支架8上端的固定悬挂架5上;支架8是固定在底座14上的,只是一个为了方便安装插接件6、继电器7等的一个架子,并且不影响储油罐、电机等主要部件的安装位置即可。 [0024] 储油罐1固定安装在底座14,并且通过油罐油口40与主油管路41相通;储油罐1为俯视凹形,在凹形空间内电机2通过柱塞机构组件外壳15固定安装在底座14上;储油罐1设置成凹形也是为了方便在凹形空间留有放置电机2及相应的柱塞机构组件,这样在底座14上的所有组件均会很紧凑,最大化的利用了空间。 [0025] 柱塞机构组件的结构:柱塞机构组件构成的循环管路与底座内部的循环管路构成整个装置的油路循环管路,并且通过柱塞机构组件的柱塞往复上下运动来进行油路中的输油工作,柱塞的数量一般三个,是在圆周上均分排布。柱塞机构组件构成的循环管路与底座内部的循环管路有两个相通点(柱塞油入口42和过渡油出口43),储油罐与底座内部的循环管路通过油罐油口40相通。 [0026] 柱塞机构组件置于柱塞机构组件外壳15和底座14构成的封闭腔内,这个封闭腔方便将柱塞机构组件全部封闭其内部,柱塞机构组件的柱塞缸上段17与柱塞缸下段45构成柱塞缸(图2所示),柱塞缸下段45直径小于柱塞缸上段17的直径,这样是为了给其它的油腔、构件等让位,柱塞缸上段17的底面开有柱塞油孔18,柱塞油孔18就是柱塞通道49的底端出口,并且柱塞缸上段17的底面与底座14腔内的内腔上表面48之间留有一圈柱塞油横向通道29,这个柱塞油横向通道29上面可以与柱塞通道49相通,下面与一号过渡油通道38相通,这样在柱塞每次向下运动时,都会将从柱塞油腔31出来的油输送至柱塞油横向通道29,柱塞油横向通道29是围绕在柱塞缸下段45外围上部的一圈。柱塞缸通过柱塞缸上沿44固定安装在底座14顶端,这个顶端不是底座14的顶端,而是底座14与柱塞机构组件外壳15安装时,插在柱塞机构组件外壳15内部而形成的安装台。 [0027] 在柱塞缸上段17与柱塞缸下段45内部开有柱塞油腔31,柱塞油腔31的底端30通过柱塞油入口42与主油管路41连通。这样油就会通过柱塞油入口42进入到柱塞油腔31内部。 [0028] 在柱塞油腔31与柱塞通道49通过连接通道32连通,把柱塞油腔31内的油输送到柱塞通道49内,柱塞通道49下端与柱塞油横向通道29连通,在柱塞通道49与柱塞油横向通道29连接处有柱塞油逆止球33,柱塞油逆止球33下端通过柱塞油逆止弹簧37顶住;在柱塞置于柱塞通道49上端时,此时柱塞通道49内充满油,但柱塞油逆止球33将柱塞通道49底端封堵,只是充盈,而柱塞向下运动,挤压柱塞通道49内的油,产生油压,在油压的作用下,将柱塞油逆止球33向下挤压,而柱塞油逆止弹簧37收缩,此时柱塞通道49底端开口畅通,油就会被挤入柱塞油横向通道29内,以此往复,三个柱塞的工作过程相同,但往复不同时挤压,这样就从三个柱塞油孔18按顺序的逐次向柱塞油横向通道29内挤压油。 [0029] 柱塞油横向通道29通过一号过渡油通道38的过渡油出口43与二号过渡油通道26相通,二号过渡油通道26一端与直阀芯13内部的直阀芯油通道25相通,二号过渡油通道26另一端开有放油通道,放油通道通过放油封34封堵,并且在放油封34与放油通道的油口依次安装有放油顶簧35和放油球封36;此段是关于二号过渡油通道26两端的连通方式,其一端为卸油口,通过放油顶簧35、放油球封36和放油封34来封堵,需要卸油时打开放油封34即可以将二号过渡油通道26内的油放空,在工作时是封堵的。而另一端与直阀芯13内部的直阀芯油通道25相通,在工作时,将油输送至直阀芯油通道25内部。 [0030] 在直阀芯13上有与直阀芯油通道25贯通的回油通道28和半通的出油通道27,回油通道28与回油管接头12对应,出油通道27与出油管接头11对应;直阀芯13里端开有90度限位槽,限位螺栓10插在限位槽内,直阀芯13外端伸出底座14,并安装有手动手柄;直阀芯13是一个可以手动搬动的阀芯,但由于受到限位螺栓10限制,只能进行90度角的来回搬动,通过这个搬动可以来实现直阀芯油通道25内部的油是流入出油管接头11还是流入回油管接头12,也就是,直阀芯油通道25只能单独向出油管接头11或回油管接头12其中的一个接头输油,而出油管接头11或回油管接头12分别连通驾驶室举升缸52中缸塞53的两端油腔,从而通过向缸塞53两端输油的不同,来完成对驾驶室的举升或者下降。具体见图6、图7、图8,是两种输油方式连通图。由于驾驶室举升缸的工作原理是常规的,所以,图8是简单的绘制出了本发明向举升缸内的注油方式,其它省略了。通过图8可以看出,出油管接头11注油时,回油管接头12回油,反之回油管接头12注油时,出油管接头11回油,通过此两种形式,来完成活塞53的来回运动,从而完成驾驶室举升缸52的举升或者下降。 [0031] 柱塞油孔18即柱塞通道49的底端出油口,柱塞22从柱塞通道49上端插在柱塞通道49内, 在柱塞缸上段17顶端外中间开有一个空槽,在空槽内放置有缓冲弹簧20,缓冲弹簧 20上面放置有支撑球21,支撑球21顶部放置有斜置平垫16,支撑球21作为一个球形支撑体,保证了斜置平垫16以其为中心支撑进行摆动,无论如何摆动,都会保证斜置平垫16保持斜向形态,也就是这个圆形的斜置平垫16始终以支撑球21为中心的一端底一端高,无论怎么旋转,都是此状态。而缓冲弹簧20是保证斜置平垫16在旋转过程中向下的力不会太钢性的缓冲作用,也就是保证了斜置平垫16和支撑球21的使用寿命。为了保证斜置平垫16始终保持以支撑球21为中心,可以在斜置平垫16的中部开一个与支撑球21顶端球面匹配的凹槽。 柱塞22上端穿过斜置平垫16并通过柱塞22顶端的柱塞卡头46卡住,柱塞卡头46是保证无论斜置平垫16怎么转动,都不会使三个柱塞22脱离斜置平垫16的限位。在柱塞卡头46顶部有斜置曲轴,斜置曲轴的上端与电机2的电机轴39连接,而真正使柱塞22向下运动是斜置曲轴,斜置曲轴与斜置平垫16无论怎么旋转,都会保持一致的倾斜度,而斜置曲轴会按顺序逐个的通过底端反复施加给三个柱塞22向下的力,从而完成注油。通过此部分可知,斜置曲轴的作用是动力施加的部件,而斜置平垫16的作用即是支撑,又是限位。此段是关于柱塞泵上部的工作结构,通过图2、图3和图5可以看出,电机2的电机轴39可以带动一个一面高一面底的斜置曲轴转动,与斜置曲轴对应的是一个斜置的斜置平垫16,斜置曲轴与斜置平垫16倾斜度相同,并且运动轨迹也相同;在斜置曲轴下面始终与三个柱塞22顶端接触,但由于高低不同,保证三个柱塞22可以往复工作,将其挤压进柱塞通道49内,为工作状态,而其它两个基本处于待工作状态。待工作状态的柱塞22复位是依靠柱塞通道49内的油压反冲力来完成,这个反冲力不会大于柱塞通道49底端柱塞油逆止弹簧37的回弹力。 [0032] 在直阀芯13插入底座14部分的外缘开有回油凹槽50,回油凹槽50分别与回油通道51、出油管接头11及回油管接头12相通,回油通道51与主油管路41相通。直阀芯13的作用是为了调整直阀芯油通道25内的油向驾驶室举升缸哪个方向注入的调节机构,当需要向右缸注入时,就将油注入回油管接头12,这样缸塞53移动,而左缸的油会通过出油管接头11、回油凹槽50进入回油通道51中(具体结构见图7)。当需要向驾驶室举升缸左缸注油时,就旋转直阀芯13,使直阀芯油通道25与出油管接头11相通,此时缸塞53向右移动,而右缸中油会通过回油管接头12、回油凹槽50进入回油通道51中(具体结构见图6),通过此部分可知,出油管接头11与回油管接头12只能保证一个与直阀芯油通道25相通,而另一个与回油凹槽50相通。 [0033] 本发明在柱塞油腔31的底端30油口处有滤油网19。这个过滤网19是用于过滤进入循环系统中的油脂中的杂质,防止杂质对油路的堵塞。 [0034] 本发明斜置曲轴分为上曲轴24和下曲轴47,在上曲轴24和下曲轴47之间通过滚柱轴承23连接。将斜置曲轴设置为两部分,并且在之间增加了滚柱,类似于轴承的原理部分,是保证在斜置曲轴旋转时发生锁死状态,如果下曲轴47出现卡死,就会通过滚柱轴承23以及上曲轴24的位置调整来反复施压,保证下曲轴47继续旋转给柱塞22施压,这个机构经过反复试验证明,即使下曲轴47产生锁死状态,也很快调整过来。 [0035] 本发明油的流程如下:油箱1→油罐油口40→主油管路41→柱塞油入口42→柱塞油腔31的底端30→柱塞油腔31→连接通道32→柱塞通道49→柱塞油横向通道29→一号过渡油通道38→过渡油出口43→二号过渡油通道26→直阀芯油通道25,最后通过直阀芯13调整决定,油是进入出油管接头11还是回油管接头12。而回油流程是:出油管接头11或回油管接头12→回油凹槽50→回油通道51,在回油通道51与主油管路41交汇处,油就会分成两路,第一路与主油管路41汇合通过柱塞油入口42送入柱塞油腔31,另一路当柱塞油腔31内充盈时,会与主油管路41内存油汇合返回油箱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