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实用新型 | 法律事件 | 授权; 未缴年费; |
专利有效性 | 失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权利终止 |
申请号 | CN201620438964.9 | 申请日 | 2016-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5779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6-12-07 |
申请人 |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 申请人类型 | 科研院所 |
发明人 | 张志起; 崔中凯; 陈刚; 李青龙; 孙永佳; 沈景新; | 第一发明人 | 张志起 |
权利人 |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 权利人类型 | 科研院所 |
当前权利人 | 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科研院所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山东省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山东省济南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桑园路19号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50000 |
主IPC国际分类 | F04B1/12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F04B1/12 ; F04B1/26 ; F04B53/00 |
专利引用数量 | 0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1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6 | 专利文献类型 | U |
专利代理机构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专利代理人 | 纪艳艳;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 斜盘 式变量 柱塞 泵 的回中机构,能够使斜盘自动返回中立 位置 ,增强泵的操控性。回中机构包括: 定位 板,侧面具有第一限位板;操控板,侧面具有第二限位板;第一张紧板,具有第一斜旋转臂和第一立旋转臂;第二张紧板,具有第二斜旋转臂和第二立旋转臂;和 弹簧 ,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斜旋转臂及第二斜旋转臂;其中第一立旋转臂及第二立旋转臂分别位于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两侧,当操控板带动第一立旋转臂或第二立旋转臂转动时,弹簧被拉伸;当弹簧收缩时第一斜旋转臂或第二斜旋转臂向相反方向转动,使操控板处于中立位置。 | ||
权利要求 | 1.一种用于斜盘式变量柱塞泵的回中机构, 斜盘式变量柱塞泵包括泵壳(1)和转轴(2),转轴(2)与斜盘式变量柱塞泵的斜盘连接,转轴(2)包括圆柱形轴杆部分和方形轴杆部分,其特征在于回中机构包括: |
||
说明书全文 | 用于斜盘式变量柱塞泵的回中机构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斜盘式变量柱塞泵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斜盘式变量柱塞泵的回中机构。 背景技术[0002] 闭式回路静液压驱动系统以其比功率大、调速范围宽、低速稳定性好、工作效率高、易于布局且具有可实现无级调速等优点,在工程机械、建筑机械、农业机械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闭式回路静液压驱动系统多采用斜盘式变量柱塞泵作为主动能源元件,其只需控制斜盘摆角便可改变液压油流量,即只有一个可控对象。斜盘式柱塞泵的斜盘摆角控制方式多种多样,如手动控制形式、手动伺服形式、液控控制形式、液动伺服形式以及电液伺服控制形式等。我国全液压农业机械正处于起步阶段,其对斜盘式变量柱塞泵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国外相关产品价格昂贵,与当前我国农民购买力相差甚远;而国内斜盘式柱塞泵产品质量一般,且结构老化、控制方法单一,已远远落后国外先进水平。目前国内斜盘式柱塞泵以手动控制形式为主,价格便宜,但随着泵排量的增大,操控力变大,操控精准性降低,且其操控组件以连杆、拉线为主,制造、安装过程中产生的间隙使泵控制存在很大的空行程,泵的斜盘对中困难,常处于小摆角状态,导致液压系统功率浪费、整机部件耗损、操控性差。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斜盘式变量柱塞泵的回中机构,能够使斜盘自动返回中立位置,增强泵的操控性。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用于斜盘式变量柱塞泵的回中机构, 斜盘式变量柱塞泵包括泵壳和转轴,转轴与斜盘式变量柱塞泵的斜盘连接,转轴包括圆柱形轴杆部分和方形轴杆部分,回中机构包括:定位板,与转轴的圆柱形轴杆部分相连或与之形成一体,侧面具有第一限位板;操控板,与转轴方形轴杆部分相连或与之形成一体,侧面具有第二限位板;第一张紧板,具有第一斜旋转臂和第一立旋转臂; [0006] 第二张紧板,具有第二斜旋转臂和第二立旋转臂;和弹簧,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斜旋转臂及第二斜旋转臂;其中第一立旋转臂及第二立旋转臂分别位于第一限位板及第二限位板两侧,定位板及操控板与泵壳可拆卸连接为一体,第一张紧板及第二张紧板与转轴方形轴杆部分可拆卸连接为一体;当操控板带动第一立旋转臂或第二立旋转臂转动时,弹簧被拉伸;当弹簧收缩时第一斜旋转臂或第二斜旋转臂向相反方向转动,使操控板处于中立位置。 [0008] 上述用于斜盘式变量柱塞泵的回中机构,其还包括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压紧螺栓、垫片和轴套,轴套一端具有与方形轴杆部分配合的方孔,另一端具有内螺纹孔,压紧螺栓依次穿过垫片、第一张紧板及第二张紧板与轴套连接,压紧螺栓轴线与转轴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0009] 上述用于斜盘式变量柱塞泵的回中机构,定位板与转轴的圆柱形轴杆部分之间、定位板与操控板之间、第一张紧板与操控板之间、第二张紧板与轴套之间,均装有尼龙套,尼龙套上开有用于储存润滑油的小孔。 [0010] 上述用于斜盘式变量柱塞泵的回中机构,第二定位孔包括左定位面和右定位面。 [0011] 上述用于斜盘式变量柱塞泵的回中机构,操控板上开有拉线孔。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 当操控板带动第一立旋转臂或第二立旋转臂转动时,弹簧被拉伸;当弹簧收缩时第一斜旋转臂或第二斜旋转臂向相反方向转动,使操控板处于中立位置,本实用新型回中机构可使斜盘自动返回中立位置,从而增强泵的操控性,且回中机构中的弹簧可吸收液压系统脉动对斜盘造成的抖动,减少构件损害。附图说明 [001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5] 图1为斜盘式变量柱塞泵的回中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斜盘式变量柱塞泵的回中机构安装示意图; [0017] 图3为轴套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转轴结构示意图。 [0019] 其中,1.泵壳,2转轴,3. 第一尼龙套,4.定位板,5. 第二尼龙套,6.定位螺栓,7.操控板,8.弹簧,9. 第三尼龙套,10. 第一张紧板,11. 第二张紧板,12. 第四尼龙套,13.轴套,14.垫片,15.压紧螺栓,16.右定位面,17.左定位面,18.拉线孔,19. 第二斜旋转臂,20. 第一斜旋转臂,21. 第二立旋转臂,22. 第二限位板,23. 第一限位板,24. 第一立旋转臂,25. 第二定位孔,26.内螺纹孔,27.方形轴杆部分 ,28. 圆柱形轴杆部分,29.方孔。 具体实施方式[0020]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1] 斜盘式变量柱塞泵包括泵壳1和转轴2,转轴2包括圆柱形轴杆部分28和方形轴杆部分27,转轴2轴线与与泵壳1垂直,转轴2与斜盘式变量柱塞泵的斜盘连接,转轴2旋转可以改变斜盘倾角,从而控制液压油流量及方向。 [0022] 一种用于斜盘式变量柱塞泵的回中机构,包括定位板4、操控板7、第一张紧板10和弹簧8;定位板4与转轴2的圆柱形轴杆部分28相连或与之形成一体,侧面具有与其相互垂直的第一限位板23;操控板7与转轴2方形轴杆部分27相连或与之形成一体,侧面具有其相互垂直的第二限位板22;第一张紧板10为环状体,沿环状体圆周方向设置有第一斜旋转臂20和第一立旋转臂24;第二张紧板11为环状体,沿环状体圆周方向第二斜旋转臂19和第二立旋转臂21;弹簧8两端分别连接第一斜旋转臂20及第二斜旋转臂19;第一立旋转臂24及第二立旋转臂21分别位于第一限位板23及第二限位板22两侧,定位板4及操控板7与泵壳1可拆卸连接为一体,第一张紧板10及第二张紧板11与转轴2方形轴杆部分27可拆卸连接为一体。 [0023] 本实施例中,定位板4上具有第一定位孔,操控板7上具有第二定位孔25,定位螺栓6穿过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25与泵外壳相连,定位螺栓6轴线与转轴2轴线平行。 [0024]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有连接组件,连接组件包括压紧螺栓15、垫片14和轴套13,轴套13一端具有与方形轴杆部分27配合的方孔27,另一端具有内螺纹孔26,压紧螺栓15依次穿过垫片14、第一张紧板10及第二张紧板11与轴套13连接,压紧螺栓15轴线与转轴2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 [0025] 本实施例中定位板4与转轴2的圆柱形轴杆部分28之间设有第一尼龙套3、定位板4与操控板7之间设有第二尼龙套5、第一张紧板10与操控板7之间设有第三尼龙套9、第二张紧板11与轴套13之间设有第四尼龙套12,各个尼龙套上开有用于储存润滑油的小孔,可以减少相互之间的摩擦。 [0026] 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孔包括左定位面17和右定位面16。 [0027] 本实施例中操控板7上开有多个拉线孔18,可以通过联动装置连接到操纵手柄。 [0028] 利用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如下: [0029] 斜盘式变量柱塞泵在中位时,第一立旋转臂24及第二立旋转臂21分别位于第一限位板23及第二限位板22两侧,此时斜盘转动角度为零,斜盘式变量柱塞泵不输出液压油。在操纵中,摇动操纵手柄,通过联动装置,带动操控板7旋转,从而带动转轴2旋转,使斜盘改变角度,斜盘式变量柱塞泵输出液压油。如果操控板7逆时针旋转,第二限位板22带动第一张紧板10第一立旋转臂24逆时针旋转,第一张紧板10的第一斜旋转臂20同样逆时针旋转,第二张紧板11的第二斜旋转臂19和第二立旋转臂21受到定位板4上第一限位板的阻挡无法移动,位于第一斜旋转臂20及第二斜旋转臂19之间的弹簧8被拉伸,当移除施加在操控板7上的外力时,弹簧8在弹力的作用下,拉动第一斜旋转臂20顺时针旋转,从而带动操控板7上的第二限位板22顺时针旋转,回到初始位置时,弹簧8恢复至初装状态,第一斜旋转臂20受到定位板4上第一限位板23的阻挡停止运动,操控板7回到中立位置;如果操控板7顺时针旋转,第二限位板22带动第二张紧板11旋转臂21顺时针旋转,第二张紧板11的另一旋转臂19同样顺时针旋转,第一张紧板10的两个第一斜旋转臂20、24受到定位板4上第一限位板23的阻挡无法移动,位于第一斜旋转臂20及第二斜旋转臂19之间的弹簧8被拉伸,当移除施加在操控板7上的外力时,弹簧8在弹力的作用下,拉动第二斜旋转臂19逆时针旋转,从而带动操控板7上的第二限位板22逆时针旋转,回到初始位置时,弹簧8恢复至初装状态,第二立旋转臂21受到定位板4上第一限位板23的阻挡停止运动,操控板7回到中立位置,从而实现泵的自动回中。 [0030] 操控板7逆时针旋转到一定角度时,操控板7第二定位孔上的右定位面16受到定位螺栓6的阻挡,阻止操控板7继续旋转;操控板7顺时针旋转到一定角度时,操控板7第二定位孔上的左定位面17受到定位螺栓6的阻挡,阻止操控板7继续旋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