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撤回; |
专利有效性 | 无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撤回 |
申请号 | CN201780075037.2 | 申请日 | 2017-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97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3 |
申请人 | 骊住株式会社;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吉泽善博; 斋田守; 小岛励; | 第一发明人 | 吉泽善博 |
权利人 | 骊住株式会社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骊住株式会社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日本东京都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 |
主IPC国际分类 | A47K1/04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A47K1/04 ; A47K1/00 ; E03C1/18 ; E03C1/32 |
专利引用数量 | 6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6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专利代理人 | 李洋; 王玮; |
摘要 | 本 发明 涉及洗脸池,该洗脸池具备洗脸盆部(11)、以及与洗脸盆部(11)的外周部相连设置并且在下端部被载置于支承部件(20)的外侧部(12)。在外侧部(12)的外周面(12c)、与外侧部(12)的被载置于支承部件(20)的载置部(12b)的周缘(12i)连接的连接部,形成有载置部(12b)侧比外周面(12c)更向洗脸盆部(11)的外侧面(11f)侧凹陷的形状的阶梯部(12A)。阶梯部(12A)是能够在与支承部件(20)之间进行敛缝作业的大小。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洗脸池,是以将周缘部载置于支承部件的状态而被设置的洗脸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洗脸池具备: |
||
说明书全文 | 洗脸池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洗脸池。 [0002] 本申请基于在2016年12月06日向日本国申请的特愿2016-237150号而主张优先权,在这里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0003] 以往,作为以将周缘部载置于台面等支承部件的状态下被设置的器皿式的洗脸池,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的具备洗脸盆部、以及与该洗脸盆部的外周部相连设置并且在下端部被支承部件载置的外侧部的结构的洗脸池。 [0004] 例如图15A以及图15B所示,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的器皿式的洗脸池100中,在台面101与载置于台面101的外侧部100A之间,为了防止在洗脸池的使用时水的浸入而涂覆例如硅制的敛缝材料102,从而实施了敛缝处理。 [0005]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87647号公报 [0006] 然而,在上述的器皿式的洗脸池中,存在以下的问题。 [0007] 即,如图15A所示,在外侧部100A的与台面101的边界部分设置的敛缝处理痕迹、敛缝材料102的老化污垢比较显眼。 [0008] 并且,在洗脸池100为陶器制的情况下,在洗脸池100的外周面包覆有釉料,但在制造过程中的烧制时,釉料因自重而向下方流动,从而在外侧部100A的台面载置部附近产生了积釉103。并且,如图15B所示,在陶器制的洗脸池的情况下,在烧制时在外侧部100A的台面载置部会产生烧制残余,因该烧制残余部104而使得外侧部100A有可能在跳起的状态下被载置。这样,因敛缝处理部、积釉103、以及烧制残余部104等而使得外观变差,在这一点存在改善的余地。 [0009] 另外,在以往的洗脸池中,水容易存积于实施有敛缝处理部的外侧部100A与台面101的边界部分,该边界部分成为容易受到污染的部分。由此,需要确保能够容易对该边界部分进行清扫的充分的空间,因此无法使敛缝处理部完全覆盖。因此,寻求能够均衡地实现上述那样的外观的提高、和容易对附着于洗脸池的污渍进行清洁的洗脸池。 发明内容[0010]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支承部件的边界部分的敛缝处理部等变得不显眼,且能够提高外观品质的洗脸池。 [0011]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洗脸池是以将周缘部载置于支承部件的状态而被设置的洗脸池,其中,具备:洗脸盆部;和外侧部,与上述洗脸盆部的外周部相连设置,并且在下端部被载置于上述支承部件,在上述外侧部的外侧面、与上述外侧部的被载置于上述支承部件的载置部的周缘连接的连接部,形成有上述载置部侧比上述外侧面更向上述洗脸盆部的外侧面侧凹陷的形状的阶梯部。 [0012]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洗脸池,外侧部的载置部的周缘与支承部件的边界部分成为由阶梯部形成的凹部的上述洗脸盆部的外侧面侧的位置,并且成为从使用洗脸池的人的视线当中隐蔽的位置。即,对该边界部分实施敛缝处理,因此敛缝处理部变得不再显眼,能够提高外观品质。 [0013]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洗脸池也可以构成为,上述阶梯部是能够在与上述支承部件之间进行敛缝作业的大小。 [0014] 在这种情况下,在阶梯部中的外侧部与支承部件的边界进行敛缝处理时,例如能够使手指、刮刀进入由阶梯部形成的凹部来进行敛缝作业。 [0015]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洗脸池也可以构成为,上述洗脸盆部以及上述外侧部由陶器形成,在上述外侧部形成有中空部。 [0016]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在外侧部设置中空部,能够形成阶梯部。而且,通过形成中空部,能够使得即便边缘较薄也难以破裂。 [0017]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洗脸池也可以构成为,对于上述外侧部而言,划分出上述中空部的内侧面与外侧面分别随着趋向上方而接近,并且上述内侧面与上述外侧面在顶部抵接。 [0018] 在本发明中,由于外侧部的形状趋向顶部而前端变细,因此能够实现更加锐利的外观设计。 [0019]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洗脸池也可以构成为,在上述阶梯部的朝向上述支承部件侧的下表面,形成有上述阶梯部的朝向上述洗脸盆部的外侧面侧坡度向下的倾斜面。 [0020] 在本发明中,在制造时釉料在阶梯部的倾斜面朝向下降的方向流动,从而能够在外侧部的载置部与阶梯部的倾斜面之间的侧面的位置、且为从人的视线当中隐蔽的位置形成积釉。 [0021]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洗脸池是以将周缘部载置于支承部件的状态而被设置的洗脸池,其中,具备:洗脸盆部;和外侧部,与上述洗脸盆部的外周部相连设置,并且在下端部被载置于上述支承部件,在上述洗脸盆部形成有溢流孔,在上述洗脸盆部的底面部的排水口形成有排水路,从上述溢流孔起与上述排水路连接的流路的内表面整体由釉料包覆。 [0022] 在本发明中,利用包覆于从溢流孔起与排水路连接的流路的内表面的釉料,能够将该内表面加工至光滑,从而该流路内表面难以附着污渍。在此基础上,包覆有釉料的流路内表面的清洁性升高,能够简单地使所附着的污渍掉落,因此污渍变得难以显眼。 [0024]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脸池设置于支承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0025] 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洗脸池的整体构造的立体图。 [0026] 图3是图2所示的洗脸池的俯视图。 [0027]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洗脸池的底面构造的立体图。 [0028]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洗脸池的底面构造的立体图,并且是从与图4不同的角度观察的图。 [0029] 图6是从近前侧观察洗脸池的侧视图。 [0030] 图7是图2所示的A-A线剖视图。 [0031] 图8是从近前侧观察设置于图1所示的支承部件的状态下的洗脸池的侧视图。 [0032] 图9是表示图7所示的外侧部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33] 图10是表示图8所示的外侧部的阶梯部的结构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34] 图11是图3所示的B-B线剖视图。 [0035] 图12是图4所示的C-C线剖视图。 [0036] 图13是表示变形例所涉及的圆形状的洗脸池的底面构造的俯视图。 [0037] 图14是变形例所涉及的圆形状的洗脸池的侧剖视图,并且是与图7对应的图。 [0038] 图15A是表示以往的洗脸池的载置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0039] 图15B是表示以往的洗脸池的载置部分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0040]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脸池进行说明。 [0041]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脸池10构成为以周缘部被载置于由台面等形成的支承部件20的状态而被支承。 [0042]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使用者位于洗脸池10之前时靠近使用者的一侧称为近前侧,将远离使用者的一侧称为进深侧(近前侧的相反侧)。另外,将与洗脸池10的近前侧和进深侧之间相连的部分称为侧方。另外,将从近前侧观察洗脸池10时的左右方向称为宽度方向X1,将近前侧与进深侧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X2。 [0043] 洗脸池10具有:洗脸盆部11;外侧部12,与洗脸盆部11的近前侧以及两侧方侧相连设置;以及进深部14,设置于洗脸盆部11的进深侧、即供镜子、柜子等配置的墙壁13侧并形成有与支承部件20相固定的固定部15。洗脸池10是陶器制的,洗脸盆部11、外侧部12、进深部14形成为一体。 [0044] 洗脸盆部11在俯视时形成为大致四边形状。另外,如图2所示,底面部11a以及周缘部11b连续地形成,并且洗脸盆部11的内侧面11c形成为连续的凹形状。周缘部11b形成为在四周以陡峭坡度立起,周缘部11b的顶部11d连续地形成为大致恒定高度并且连续地形成为环状。 [0045] 在底面部11a形成有排水口11e,从周缘部11b到排水口11e形成为下坡。在洗脸盆部11的内侧面11c的进深侧且在宽度方向X1的中央部,形成有溢流孔11g。 [0046] 另外,如图5所示,在洗脸盆部11的底面部11a的排水口11e形成有排水路11h,在该排水路11h连接有从溢流孔11g开始延伸的溢流流路11i。 [0047] 此外,对于洗脸池10而言,洗脸盆部11、外侧部12、以及进深部14的陶器制的表面被釉料包覆。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洗脸盆部11中的排水口11e、溢流孔11g、排水路11h、以及溢流流路11i各自的内表面整体也由釉料包覆。此外,在排水路11h内,溢流孔11g的上方部分也被釉料包覆。 [0048] 作为该情况下的釉料的包覆方法,例如将排水口11e封闭,使釉料从溢流孔11g灌满于排水路11h,从而能够遍及溢流流路11i的流路内表面的整个面地进行包覆。 [0049] 如图2、图3、以及图6所示,外侧部12连续地设置于洗脸盆部11的近前侧以及两侧方侧,构成洗脸池10的缘部。外侧部12的顶部12d构成为与洗脸盆部11的周缘部11b的顶部11d相同的位置,并且外侧部12的内侧面12e构成为与洗脸盆部11的周缘部11b(内侧面11c)相同的位置。如图1所示,外侧部12的外周面12c形成为在将洗脸池10设置于支承部件20时成为大致垂直面。如图7所示,在外侧部12的内侧面12e与外周面12c之间,形成有中空部 12f。此外,外侧部12的外周面12c虽然沿垂直方向形成,但也可以相对于垂直方向在靠近洗脸盆部11侧的方向、或者远离洗脸盆部11侧的方向的任一个方向上具有坡度。而且,外侧部 12中的划分出中空部12f的内侧面12e与外周面12c分别随着趋向上方而接近并且在顶部 12d抵接,从而使得外侧部12整体连续地形成。 [0050] 这里,如图1所示,作为洗脸盆部11的周缘的由洗脸盆部11的顶部11d(12d)、周缘部11b的上部、以及外侧部12的外周面12c的上部构成的部位相当于边缘30。 [0051] 如图4、图5、以及图7所示,在外侧部12的下端,形成有与洗脸盆部11的外侧面11f连结而一体化的连结部12a。在连结部12a,形成有载置于支承部件20的载置部12b。载置部12b在载置部12b载置于支承部件20的状态下,形成为从连结部12a向下方稍微突出的平坦面。载置部12b可以直接抵接于支承部件20而被支承部件20载置,但也可以经由密封件、敛缝剂等而载置。此外,也可以在支承部件20的上表面的与载置部12b对置的位置形成凹部,以将载置部12b嵌合于该凹部的方式进行载置。 [0052] 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载置部12b载置于支承部件20的状态下,以不能从外部看到配置在支承部件20上的洗脸盆部11的外侧面11f的方式,将外侧部12形成为覆盖外侧面11f。而且,在外侧部12,在外周面12c与载置部12b的周缘12i的连接部17,形成有载置部12b侧比外周面12c更向洗脸盆部11的外侧面11f侧凹陷的形状的阶梯部12A。如图8~图10所示,阶梯部12A具有:在洗脸池10载置于支承部件20的状态下与支承部件20对置的阶梯下表面12g;以及从载置部12b的外端起向上方延伸而与阶梯下表面12g的内端相连设置的阶梯侧面12h。此外,阶梯下表面12g可以是水平面,也可以是阶梯部12A的朝向洗脸盆部11的外侧面11f侧坡度向下的倾斜面。 [0053] 在阶梯部12A的阶梯侧面12h与支承部件20的边界部分,设置有涂覆了以止水为目的的硅等敛缝材料的敛缝处理部23。而且,阶梯侧面12h与支承部件20的边界部分、以及阶梯侧面12h是比外侧部12的外周面12c更靠进深的位置,并且通常位于使用洗脸池的使用者的视线之下,因此是隐蔽的不显眼的部位。即,设置于上述的边界部分的敛缝处理部23也是使用者难以看到的部位。 [0054] 在阶梯部12A中,在载置部12b的周缘12i与支承部件20之间实施敛缝处理。阶梯部12A的凹陷尺寸(阶梯下表面12g的进深尺寸与阶梯侧面12h的高度)被设定为例如手指、刮刀等能够进入其与支承部件20之间的大小,且被设定为能够完成由手指等涂覆的敛缝材料的敛缝作业的大小。阶梯下表面12g的进深尺寸例如能够被设定为10mm,阶梯侧面12h的高度能够被设定为15mm(最低13mm)。阶梯侧面12h的高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优选为阶梯下表面12g的进深尺寸(宽度方向X1的尺寸)的1.3倍以上。 [0055] 在本实施方式中,载置部12b沿着外侧部12与洗脸盆部11的近前侧以及两侧方侧连续地形成为宽度较细。这里,载置部12b的宽度例如被设定为15mm以下。 [0056] 如图2~图5所示,进深部14以从洗脸盆部11的周缘部11b的顶部11d起相连设置的方式一体形成,具有:上表面部14a,以顶部11d的高度向进深侧、即墙壁13侧延伸;背面部14b1、14b2,从上表面部14a的进深侧端部向下方延伸;以及连结部14d1、14d2,从背面部 14b1、14b2的下端沿大致水平方向分别延伸。 [0057] 如图1、图2所示,在进深部14的上表面部14a,在宽度方向的大致中间部分设置有供各种水龙头、排水阀操作部等配置的水龙头设置部14c。水龙头设置部14c设置在后述的两侧方侧的固定部15A、15B间。 [0058] 如图4、图5以及图11所示,背面部14b1、14b2分别形成于洗脸盆部11的两侧方侧。与洗脸盆部11的外侧面11f连结而一体化的连结部14d1、14d2被相连设置于各背面部14b的下端。 [0059] 连结部14d1、14d2形成为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突出的板状。在连结部14d1、14d2,形成有载置于支承部件20的载置部14e1、14e2、位于比载置部14e1、14e2靠上方的位置且供螺栓等固定件(省略图示)安装的固定部15A、15B。载置部14e1、14e2以及固定部15A、15B设置于比洗脸盆部11的外侧面11f靠进深侧的位置。载置部14e1、14e2形成为与外侧部12的载置部12b共面。另外,进深部14的两侧方侧的端面14f形成为与外侧部12的外周面12c共面。 [0060] 固定部15A在使载置部14e1载置于支承部件20的状态下在与支承部件20的上表面稍微分离的位置形成为平板状,在该平板的平面的大致中心形成有长孔15b1。固定部15B也同样地形成为平板状,在平板的平面的大致中心形成有长孔15b2。 [0061] 另外,如图4以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洗脸池10的下表面侧,在与洗脸盆部11的外周部相连设置的周缘部11b、和洗脸盆部11的边界部形成有凹槽16A、16B1、16B2。 [0062] 第1凹槽16A形成于外侧部12的载置部12b与洗脸盆部11的外侧面11f的边界部,从洗脸盆部11的近前起遍及至宽度方向X1的两侧方地在仰视观察时以C字状连续地延伸。 [0063] 第2凹槽16B1形成于位于进深部14的宽度方向X1的两侧的载置部14e1、和洗脸盆部11的外侧面11f中的进深侧部分的边界部。第2凹槽16B2也同样地形成于位于进深部14的宽度方向X1的两侧的载置部14e2、和洗脸盆部11的外侧面11f中的进深侧部分的边界部。此外,第1凹槽16A构成为与外侧部12的连结部12a相同的位置。这里,在洗脸池10中,进深部14为水龙头安装部。水龙头安装部的背面14A由载置部14e1、14e2、水龙头设置部14c的背面14g、以及连结部14d1、14d2构成。 [0064] 如图12所示,第1凹槽16A以及第2凹槽16B1、16B2在从槽的延伸方向观察的剖视图中整体弯曲,并且经由弯曲面16a与洗脸盆部11以及载置部12b、14e相连设置(参照图11)。 [0065]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凹槽16B1、16B2的槽宽度以及槽深度被设定为比第1凹槽16A大。 [0066] 如图7所示,在支承部件20形成有用于设置洗脸池10的安装开口部21。安装开口部21具有由安装于规定位置的洗脸池10从上方覆盖的大小的形状。如图3所示,安装开口部21具有供配置于水龙头设置部14c的水龙头的配管等插通的进深侧开口部21a、以及形成为比进深侧开口部21a宽且供洗脸盆部11配置的近前侧开口部21b。 [0067] 如图3以及图7所示,在支承部件20的上表面的近前侧开口部21b的近前侧以及两侧方侧的周缘设置有设置面22a,该设置面22a用于载置设置于洗脸池10的外侧部12的下端的载置部12b。设置面22a平坦且连续地设置。 [0068] 并且,如图3所示,在支承部件20的与洗脸池10的固定部15A、15B对置的位置,形成有安装面22b。安装面22b形成为从安装开口部21的两侧方侧朝向彼此的方向突出的大致平坦面。换言之,安装面22b形成为比近前侧开口部21b的两侧方侧的端部更向内侧突出。 [0069] 为了使用这样的支承部件20来设置洗脸池10,相对于安装开口部21从上侧配置洗脸池10,将洗脸盆部11对置配置(一部分插入)于近前侧开口部21b,并且在进深侧开口部21a上配置进深部14的水龙头设置部14c。将设置于洗脸盆部11的近前侧以及两侧方侧的外侧部12的下端的载置部12b载置于近前侧开口部21b的周缘的设置面22a。另外,设置于洗脸盆部11的进深侧的宽度方向两侧的固定部15以与安装面22b对置的方式载置。而且,通过使用未图示的固定件将洗脸池10与支承部件20稳固地支承固定,从而能够将洗脸池10支承于支承部件20。并且之后,在阶梯部12A的内侧的外侧部12的阶梯部12A的阶梯侧面12h与支承部件20的边界部分涂覆敛缝材料,并且对该涂覆了的敛缝材料,通过手指、刮刀以使其均匀的方式进行加工。 [0070]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洗脸池10的作用进行说明。 [0071] 在本实施方式的洗脸池10中,如图1~图5所示,由于外侧部12的载置部12b的周缘12i与支承部件20的边界部分位于由阶梯部12A形成的凹部的洗脸盆部11的外侧面11f侧,因此成为从使用洗脸池10的人的视线当中隐蔽的位置。即,由于对该边界部分实施敛缝处理,因此敛缝处理部23变得不再显眼,能够提高外观品质。 [0072] 另外,烧制时产生的积釉、烧制残余部也位于阶梯部12A的内侧,因而存在不会从外部明显看到的优点。 [0073]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阶梯部12A形成凹部的结构,因此能够使用该凹部的空间来扫除内部的污渍。 [0074] 并且,通过设置阶梯部12A,能够抑制由烧制时的热变形引起的烧制残余部的蔓延,能够防止外侧部12的载置部12b的变形,从而能够实现外观品质的提高。 [0075]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洗脸池10中,在阶梯部12A中,在载置部12b的周缘12i与支承部件20之间实施敛缝处理。即,阶梯部12A是能够进行敛缝作业的大小,因此在对阶梯部12A中的外侧部12与支承部件20的边界进行敛缝处理时,例如能够使手指、刮刀进入由阶梯部12A形成的凹部来进行敛缝作业。 [0076]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洗脸盆部11以及外侧部12由陶器形成,并且在外侧部12形成有中空部12f,因此能够形成阶梯部12A。而且,通过形成中空部12f,能够构成为即便边缘30较薄也难以破裂。 [0077] 另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洗脸池而言,外侧部12中的划分出中空部12f的内侧面12e与外周面12c分别随着趋向上方而接近,并且内侧面12e与外周面12c在顶部12d抵接,从而外侧部12成为趋向顶部12d而前端变细的形状,因此能够实现更加锐利的外观设计。 [0078]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洗脸池10中,在阶梯部12A的阶梯下表面12g形成了阶梯部12A的朝向洗脸盆部11的外侧面11f侧坡度向下的倾斜面的情况下,在制造时釉料沿着阶梯部12A的阶梯下表面12g朝下降的方向流过,从而使积釉形成于外侧部12的载置部12b与阶梯下表面12g之间的阶梯侧面12h的位置、且为从人的视线当中隐蔽的位置。 [0079]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包覆于从洗脸盆部11的溢流孔11g与排水路11h连接的溢流流路11i的内表面的釉料而使该内表面加工至光滑,因此该溢流流路11i的内表面难以附着污渍。在此基础上,包覆有釉料的流路内表面的清洁性升高,能够简单地使所附着的污渍掉落,因此污渍变得不容易显眼。 [0080]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洗脸池10,洗脸池10与支承部件20的边界部分的敛缝处理部23等变得不显眼,能够提高外观品质。 [0081] 以上,对本发明所涉及的洗脸池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当地变更。 [0082]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对洗脸盆部11在俯视时为大致四方形状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洗脸盆部11的形状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即便在俯视时呈圆形、半圆形状、多边形形状等,也能够同样地应用本发明。 [0083] 例如根据图13以及图14所示的变形例,洗脸池10A在俯视时呈圆形,设置有大致半圆状的洗脸盆部11A和在洗脸盆部11A的进深侧具有水龙头安装部的进深部14。该变形例所涉及的洗脸池10A是不与墙壁抵接的类型,在具有中空部12f的外侧部12的外周面12c遍及整周地形成有阶梯部12A。另外,在本变形例的洗脸池10A的下表面侧,在与洗脸盆部11A的外周部相连设置的周缘部(外侧部12的载置部12b)、与洗脸盆部11的边界部形成有凹槽16A(凹部)。 [0084]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凹槽16A在洗脸盆部11的外侧面11f上连续地设置,但也可以局部地设置。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设置第1凹槽16A与第2凹槽16B的双方,但也可以是其中一方。另外,也可以是未设置凹槽16A、16B的构造。 [0085] 另外,作为洗脸池10的材料,不限定于本实施方式那样的陶器制,也可以是树脂制的洗脸池。此外,在为树脂制的洗脸池的情况下,能够形成为不具有中空部12f的外侧部12,能够实现更加锐利的外观设计。 [0086]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使周缘部支承于台面等支承部件20的洗脸池10作为对象,但也可以是不载置于支承部件20而相对于具有垂直面的墙壁安装背面部14b的构造的洗脸池。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于外侧部12的阶梯部12A不与支承部件20接触,不存在上述那样的敛缝处理部不显眼的效果,但能够容易清洁阶梯部。 [0087] 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将上述的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公知的构成要素。 [0089] 根据本发明的洗脸池,能够使洗脸池与支承部件的边界部分的敛缝处理等不再显眼,能够提高外观品质。 [0090] 附图标记的说明 [0091] 10…洗脸池;11…洗脸盆部;11b…周缘部;11c…内侧面;11f…外侧面;12…外侧部;12A…阶梯部;12a…连结部;12b…载置部;12c…外周面;12g…阶梯下表面;12h…阶梯侧面;12i…周缘;14…进深部;14c…水龙头设置部;14d…连结部;14e…载置部;15…固定部;16A…第1凹槽;16B…第2凹槽;17…连接部;20…支承部件;23…敛缝处理部;30…边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