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口形成装置

专利类型 发明公开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授权;
专利有效性 有效专利 当前状态 授权
申请号 CN202080036347.5 申请日 2020-06-19
公开(公告)号 CN113825866A 公开(公告)日 2021-12-21
申请人 范德威尔公司; 申请人类型 企业
发明人 B.范德朱格特; 第一发明人 B.范德朱格特
权利人 范德威尔公司 权利人类型 企业
当前权利人 范德威尔公司 当前权利人类型 企业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比利时科特赖克/马克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
主IPC国际分类 D03C3/00 所有IPC国际分类 D03C3/00D03C3/24D03D49/12
专利引用数量 7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5 专利文献类型 A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专利代理人 曲莹;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一种 梭口 形成装置,其包括提花装置(2),在该提花装置(2)中,综线(16)、(17)连接至回牵元件(18)、(19),以在综线(16)、(17)上施加向下 力 ,其中,对于每条综线(16)、(17),设有一个 纱线 张紧元件(8),以改变至少一根相关联的 经纱 (11)、(12)中的纱线 张力 ,并且设有控制或操纵单元,用于为每条综线(16)、(17)分别操纵或控制至少一根相关联的经纱(11)、(12)中的纱线张力,以使综线(16)、(17)上的总向下力达到特定值,或者按照特定曲线改变该总向下力。
权利要求

1.梭口形成装置,包括提花装置(2),该提花装置具有用于定位至少一根相关联的经纱(11)、(12)的多条综线(16)、(17),其中每条综线连接至用于在综线(16)、(17)上施加向下的回牵元件(18)、(19),其特征在于,对于每条综线(16)、(17),该梭口形成装置包括纱线张紧元件(8),该纱线张紧元件(8)用于改变至少一根相关联的经纱(11)、(12)中的纱线张力,所述梭口形成装置包括控制或操纵单元,该控制或操纵单元与相应的纱线张紧元件(8)配合,用于分别为每条综线(16)、(17)操纵或控制至少一根相关联的经纱(11)、(12)中的纱线张力,使得综线(16)、(17)上的总的向下力达到特定值或按照特定曲线变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梭口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纱线张紧元件(8)包括一个辊,该辊由电机驱动并与至少一根经纱接触,并且预定沿一个或另一个旋转方向旋转,以向与经纱的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述经纱(11)、(12),或者向与经纱的供给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经纱(11)、(12)或随着经纱的移动而移动或者促进经纱的移动,以分别增大或减小所述经纱中的纱线张力。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梭口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提花装置(2)或与提花装置配合的织机(1)的参数、或与织造图案相关的数据或参数提供给所述控制或操纵单元,以便在确定总向下力的目标值时加以考虑。
4.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梭口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存储单元,在该存储单元中存储有两条或更多条参考纱线张力曲线和/或两个或更多个由至少一个纱线张力参考值组成的参考序列,并且所述控制或操纵单元设置为从该集合中选择参考曲线或参考序列,以将其用作操纵或控制的目标值或一系列目标值。
5.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梭口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牵元件是弹簧(18)、(19)。

说明书全文

梭口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梭口形成装置,其包括具有用于定位至少一根相关联的经纱的多条综线的提花装置,其中每条综线连接至用于在综线上施加向下的回牵元件。

背景技术

[0002] 在织机上的连续引纬循环中,一根或多根纬纱被插入到在经纱之间形成的梭口中。为了按照预定的织造图案进行织造,必须在每个梭口中相对于一个或多个纬纱插入高度正确地定位各根经纱。提花机用于在每个梭口中不同地定位多根经纱。
[0003] 定位是利用通过绳索连接到相应的钩上的综线进行的,其中每条综线具有一个综眼。可利用上下移动的刀片上下移动钩,并利用选择装置选择钩,以将其保持或不保持在多个可能位置之一。每根经纱穿过综线的综眼,从而综线的每个不同位置与经纱的一个不同位置对应。
[0004] 为了使梭口的形成正确发生,并便于钩的向下移动,每条综线都连接至一个用于在综线上施加向下力的回牵弹簧。在综线的最低位置,弹簧的拉伸量处于其最小值,因此该回牵弹簧施加在综线上的向下力最小。回牵弹簧选择为使得该最小力仍然刚好足以允许连接至综线的钩正确地接合在刀片的选择边缘上。
[0005] 在综线的最低位置,穿过综眼的经纱还在综线上施加向上力。这是这些经纱中的纱线张力导致的。因此,在该最低位置,回牵弹簧必须在综线上施加大于所述向上力的向下力,并且合成的向下力也必须刚好足以允许选择钩接合在刀片的选择边缘上。因此,这个最小的向下张力不可能太小。
[0006] 在综线被刀片移动到较高的位置时,向下的弹簧力随着综线的向上移动而成比例地增大,从而最终达到比需要的值大得多的值。结果,经纱上的平均张力比需要的值高得多。更高的张力意味着机器部件的磨损更大,经纱本身的损坏更普遍、更频繁,并且机器的能耗更大。

发明内容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弥补这些缺点。
[0008] 该目的通过提供一种具有本说明书的第一段中所述的特征的梭口形成装置实现的,其中,根据本发明,对于每条综线,该梭口形成装置包括一个纱线张紧元件,该纱线张紧元件用于改变至少一根相关联的经纱中的纱线张力,所述梭口形成装置还包括控制或操纵单元,该控制或操纵单元与相应的纱线张紧元件配合,用于分别为每条综线操纵或控制至少一根相关联的经纱中的纱线张力,使得综线上的总的向下力达到特定值或按照特定曲线变化。
[0009] 可利用本发明的梭口形成装置来操纵或控制经纱中的张力曲线,使得纱线张力和弹簧的综合作用始终在综线上施加大到足以实现良好的梭口形成但是达到的最高值比使用现有梭口形成装置时低的向下力。这意味着磨损较少、纱线损伤较少、并且能耗较低。
[0010] 此外,可选择不那么强大的回牵元件。在最低综线位置,仍然能将纱线张力操纵或控制为比使用现有梭口形成装置时低的值。这样,回牵元件必须提供较低的力,以获得必要的最小向下力。
[0011] 所述操纵或控制系统也可设计为允许织造过程中的总的向下力采取多个预定的连续值。在某些情况下,还可向操纵或控制系统提供某些机器参数(例如机器位置或机器速度)或者与织造图案或织造结构相关的数据,以供在确定总的向下力的目标值时考虑。
[0012] 所述曲线例如可从具有至少一个纱线张力参考值的两条或更多条参考曲线或两个或更多个参考序列(例如表格或文件)的集合中选择。这样,在织造期间,例如可根据机器参数和/或织造图案数据选择适当的参考曲线或参考序列。
[0013] 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每个纱线张紧元件包括一个辊,该辊由电机驱动,并与至少一根经纱接触,并且预定沿一个或另一个旋转方向旋转,以向与经纱的供给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所述经纱,或者移动经纱或促进经纱的移动,从而随着经纱的移动(即,移动的经纱)而向与经纱的供给方向相同的方向移动,以分别增大或减小所述经纱中的纱线张力。
[0014] 所述回牵元件可以是设计为施加力的任何类型的元件,例如至少部分地通过气动驱动元件和/或重力提供力的其它元件。优选这些元件是至少部分地、优选完全或主要地利用可弹性变形元件提供向下力的元件。在最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回牵元件是弹簧。
[0015] 所述纱线张紧装置优选包括测量装置,以便测量至少一根经纱或构成一个分组的多根(至少两根)经纱中的纱线张力或纱线张力的衡量变量。优选所述操纵单元还有手段重复或连续地将所测量的纱线张力或纱线张力衡量变量与参考值进行比较,并且在所测量的纱线张力或变量与参考值之间存在差异时产生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用于驱动纱线张紧元件(例如通过调整控制电机的电流或通过调整电机扭矩),使得测量值与参考值之间的差异减小。
[0016] 控制单元优选包括调节器,在设定了纱线张力的特定目标值时,该调节器用于产生驱动纱线张紧元件的控制信号(例如通过调整控制电机的电流或通过调整电机扭矩),从而接近或达到该目标值。该调节器优选是“前馈控制”型调节器。
[0017] 在操纵或控制单元的一个特定实施例中,还可获得机器参数(例如机器位置或机器速度、或者与织造图案或织造结构相关的数据),并且这些参数之中的一个或多个可用于控制或操纵。
[0018] 如果一种或多种纱线张力影响情况对于不同的经纱分组是不同的,那么在该织机中,可为这些分组确定不同的参考纱线张力曲线,并且可根据在织造过程中已经发生改变的情况单独地调整这些参考纱线张力曲线,并在织造期间根据需要在不同的分组中不同地调整。由此可使纱线张力的平均值保持得稍低一些,同时使纱线张力的最大值没有那么高。
[0019] 所述纱线张紧装置例如包括用于在织造期间检测一种或多种纱线张力影响情况的状态的检测装置,和/或包括存储装置和/或数据处理装置,以根据织造图案和/或根据储纱器与织物之间的推荐经纱路径预先限定织造过程中出现纱线张力影响情况的时间或阶段。
[0020] 在该织机中,优选根据本发明的方法应用具有“双向强制前馈功能”的控制系统。这意味着,在纱线的运动发生变化时,纱线张紧单元会介入以促进这种变化,从而更快地做出反应。
[0021] 在权利要求中说明了该梭口形成装置的进一步特定特征。
[0022] 现在将参照下文中对本发明的提花机的一个可能实施例的更详细说明来进一步解释本发明。需要强调的是,所述的装置和方法仅是本发明的一般原理的示例,因此不应被认为是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保护范围或本发明的应用领域的限制。附图说明
[0023] 在本详细说明中,使用附图标记来引用附图,在附图中:
[0024] ·图1是带有相关联的纱线张紧装置的织机和筒子架的结构的示意性侧视图;
[0025] ·图2是现有技术中在织造期间的多个连续引纬循环中成绒绒头经纱的下列情况的曲线图:
[0026] ‑综眼的位置的发展(单位为毫米),
[0027] ‑因成绒绒头经纱中的纱线张力而作用在综线上的力的向上或向下分量(单位为顿)的发展,
[0028] ‑回牵弹簧作用在绒头经纱的综线上的向下弹簧力(单位为牛顿)的发展,以及[0029] ‑综线上的向下弹簧力(单位为牛顿)和因成绒绒头经纱中的纱线张力而作用在综线上的力的向上或向下分量(单位为牛顿)之和的发展;
[0030] ·图3是本发明中在采用受控或受操纵的纱线张力进行的织造期间的多个连续引纬循环中成绒绒头经纱的下列情况的曲线图:
[0031] ‑综眼的位置的发展(单位为毫米),
[0032] ‑因成绒绒头经纱中的纱线张力而作用在综线上的力的向上或向下分量(单位为牛顿)的发展,
[0033] ‑回牵弹簧作用在绒头经纱的综线上的向下弹簧力(单位为牛顿)的发展,[0034] ‑综线上的向下弹簧力(单位为牛顿)和因成绒绒头经纱中的纱线张力而作用在综线上的力的向上或向下分量(单位为牛顿)之和的发展,以及
[0035] ‑所述力的总和的平均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在一家特定设施中,与提花装置(2)配合的织机(1)安装在筒子架(3)旁边,并且在织机(1)与筒子架(3)之间的空间内布置有带有四个辊(40)‑(43)的经轴架(4),每个辊包含一个储纱器。
[0037] 纱线张紧装置(6)安装在筒子架(3)与织机(1)之间的空间中,并且由纱线张紧模(20)组成,该纱线张紧模块(20)沿着与包含多个相邻纱架单元(30)的前侧(30a)的竖直平面平行的平方向延伸。纱线张紧模块(20)包括两个具有平坦外表面的板状载体(21)、(22),这两个载体沿着织机(1)的方向相对于水平面对称地朝彼此行进,其中,它们靠拢并以一定度结合在一起。在竖直截面中看,纱线张紧模块(20)具有V形轮廓。每个载体(21)、(22)承载很多排彼此紧密相邻布置的纱线张紧元件(8)。为了清楚起见,对于每个载体(21)、(22),仅示出了三个纱线张紧元件(8)。对于被从筒子架(3)中的相应线筒导引至织机(1)的每根经纱,设有导管(10)以将没有张力的经纱导引至相应的纱线张紧元件(8)。
[0038] 经纱从纱线张紧元件(8)进一步移动至格网(100),该格网具有与纱线张紧模块(20)相同的宽度,但是具有较小的高度。经纱(11)、(12)从格网(100)行进至织机(1),它们在织机处穿过相应综线(16)、(17)的综眼,在此,综线以带有表示综眼的圆形加宽部分的竖线象征性地示出。相应的回牵弹簧(18)、(19)在每条综线(16)、(17)上施加向下力。
[0039] 根据现有技术,经纱被以拉伸状态从筒子架(3)供应至第一格网(X)。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情况,其中直线(S1)从筒子架(3)中的最上一排纱筒首先穿过现有装置的格网(X),然后到达格网(100)上;直线(S2)从筒子架(3)中的最下一排纱筒穿过现有装置的格网(X),然后到达格网(100)上。格网(X)不是本发明的装置的一部分,为了清楚起见而将其添加到图中,这仅是为了与现有技术对比,以呈现本发明的效果。
[0040] 线(S1)、(S2)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经纱被带到格网(X)然后到达格网(100)上的角度(相对于水平面)的大小,因此示出了所供的经纱随后所采取的角度。
[0041] 在织造期间,综线(16)、(17)上下移动,以按照预定的织造图案正确定位经纱(11)、(12)。位于其最低位置的回牵弹簧(18)、(19)提供必要的向下力,以使梭口形成正确进行,但还必须克服因纱线张力而产生的向上力。
[0042] 若综线被移动到较高的位置以形成梭口,则向下的弹簧力随着综线的向上移动而成比例地增大,最终达到比必要的值大得多的值。
[0043] 在图2中,对于多个连续的引纬循环(织机的主轴的状态以度为单位显示在水平轴上),图中的线G1示出了弹簧(18)、(19)作用在成绒绒头经纱的综线(16)、(17)上的向下力的发展(在左侧的竖轴上,单位为牛顿);图中的线G2示出了因成绒绒头经纱中的纱线张力而作用在综线(16)、(17)上的力(单位为牛顿)的交替的向上和向下分量的发展。后一种力在下文中简称为“纱线张力”。
[0044] 为了清楚起见,在图2和图3中,力(弹簧力或纱线张力)被标记为负值,这意味着该力将综线向上拉。这很清楚,例如,因为在综线处于最低位置的图形区域中,纱线张力是负的。很明显,由纱线张力作用在综线上的力具有将综线向上拉的向上分量。
[0045] 图中的线G4示出了综眼的位置(在右侧的竖轴上,单位为毫米)。
[0046] 图中的线G3示出了弹簧力与纱线张力之和的发展。在此,能看到这个总作用力的两个峰值(P1)、(P2)。图中的线G3示出了不同机器部件受到的力。应注意的是,图2和图3中的曲线图示出了因单根绒头经纱的运动而产生的力,而在典型的双层织物织机上,例如可能存在32000根以上的绒头经纱。
[0047] 图3示出了在纱线张力被控制或操纵以获得较低的峰值和较低的弹簧力与纱线张力之和的平均值时成绒绒头经纱的综线上的弹簧力和纱线张力的发展。
[0048] 由于这种操纵或控制,还可使用具有较低弹簧常数和较低弹簧预紧力(低于0.15牛顿)(这是综线处于最低位置时的向下弹簧力)的弹簧。预紧力可以较低是因为因纱线张力的操纵或控制而使得绒头经纱施加的向上纱线张力较小。
[0049] 在图3中,为图中的线使用与图2中相同的标记(G1)、(G2)、(G3)和(G4),它们具有相同的含义:即,向下弹簧力(G1)的发展、纱线张力(G2)的发展、弹簧力与纱线张力之和(G3)的发展以及综线(G4)的位置。左侧的纵轴给出了力的值(单位为牛顿),右侧的纵轴给出了综线位置的值(以毫米为单位)。横轴表示织机主轴的状态,以度为单位。
[0050] 图中的线(G5)(虚线)给出了弹簧力与纱线张力之和的平均值。
[0051] 从图中的线(G3)能清楚地看出,对于综线上的总力,峰值已经消失(与图2中的峰值P1和P2相比)。此外,这个总力的平均值较低。在没有操纵或控制系统的设计中(图2),该总力的计算平均值是2.91牛顿,而在有控制系统的设计中,该总力是2.72牛顿(图3中的线G5)。
[0052] 这些效果意味着机器上的载荷较低,其中同样不能忘记的是,图中的值示出了因单根绒头经纱的运动而产生的力,而在典型的双层织物织机上,例如可能存在32000根以上的绒头经纱。
[0053] 本发明的有利方面不限于绒头经纱,也适用于由提花装置定位的另一种类型的经纱,或者适用于单面织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