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驳回; |
专利有效性 | 无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驳回 |
申请号 | CN201611150446.8 | 申请日 | 201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37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申请人 | 马鞍山金姿纺织装饰用品有限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吴祖坡; 陶家木; | 第一发明人 | 吴祖坡 |
权利人 | 马鞍山金姿纺织装饰用品有限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马鞍山金姿纺织装饰用品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安徽省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安徽省马鞍山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安徽省马鞍山市博望区博望镇新沙路3560号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43132 |
主IPC国际分类 | B25B27/00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B25B27/00 ; D03C3/00 |
专利引用数量 | 4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10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 专利代理人 | 蒋海军;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提花织机拆装方法,属于纺织领域。针对 现有技术 中存在的拆装织机效率低、机器运行不稳定,产品一致性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花织机拆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拆车:拆除原织机部件,保留墙板、 机架 ,将织机部件依次拆卸,拆卸后将各磨损的轴进行修理;B、装车:分别将的所需安装的织机部件,依次安装在机架上;C、校正:对于安装后的各部件进行校正,保证安装在所需 位置 ;D、试车:进行新安装织机试车。它可以实现拆装效率高、拆装后运行稳定、产品一致性高。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提花织机拆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提花织机拆装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纺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提花织机拆装方法。 背景技术[0002] 纺织机,又叫纺机、织机、棉纺机等,古代的纺织机是依靠人力带动的织布机。纺织机就是把线、丝、麻等原材料加工成丝线后织成布料的工具全称。象纺坠、纺车、锭子、踏板织布机,还有现代机械织布机、现代数控自动织布机等。古今纺织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发展都是因应纺织原料而设计的,因此,原料在纺织技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纤维均为天然纤维,一般是(毛、麻、棉)三种短纤维。 [0003] 现有的生产中,针对纺织不同的布匹,不同的花纹,需要使用和调整纺织机器的附加设备,根据所需要生产需要,相应调整相关部件的参数,现有的纺织拆装方法多样,拆装后的机器运行不稳定,产出的布匹一致度和平整度不稳定,拆装费时,效率低。 [0004] 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201310413505.6,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公开了一种车缝担干的平车装置,包括车缝部,车缝部具有压靴,用于控制压靴升或降的第一电磁阀,用于运输担干的托布运输板,托布运输板设置在车缝部下方,与托布运输板传动相连的有电机;用于获取并发射车缝完毕信号的电眼;用于接收电眼所发射的车缝完毕信号,并作出第一电磁阀升压靴或降压靴命令以及作出电机运行或停止命令的PLC控制器。把担干置于车缝部,然后启动平车,压靴下降压着担干,车缝部开始车缝担干。PLC控制器发出命令,托布运输板带动担干移动。当电眼检测到车缝完毕信号后,PLC控制器再次发出命令,托布运输板停止移动,同时PLC控制器还命令第一电磁阀运作,使得压靴升,完成车缝整个过程。它取代人手移动担干,节省人力物力。但此装置主要是针对平车装置和控制进行了描述,并未对具体拆装时候需要注意的稳定度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0005]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拆装织机效率低、机器运行不稳定,产品一致性低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花织机拆装方法。它可以实现拆装效率高、拆装后运行稳定、产品一致性高。2.技术方案 [0007]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8] 本发明使用平车对织机进行拆装操作,一种提花织机拆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 A、拆车:拆除原织机部件,保留墙板、机架,将织机部件依次拆卸,拆卸后将各磨损的轴进行修理; [0010] B、装车:分别将的所需安装的织机部件,依次安装在机架上; [0011] C、校正:对于安装后的各部件进行校正,保证安装在所需位置; [0012] D、试车:进行新安装织机试车。 [0013] 更进一步的,步骤A中,磨损的轴包括后杆轴、后梁、中心轴、弯轴、摇轴、送经轴、刺毛辊、筘夹轴。维修好的部件为新织机提供零件,为后续生产做准备。 [0014] 更进一步的,步骤B中,首先安装弯轴,保证弯轴灵活,曲柄转到上心前后45°应能自动落下回摆两次。保证弯轴灵活,后序部件可以顺利进行安装,保证后序安装步骤顺利,不用返工,效率提高。 [0015] 更进一步的,步骤B中,直接先校正弯轴位置,使用定规测微片在靠墙板两端处检查弯轴安装左右位置,保证居中。后序部件可以顺利进行安装,保证后序安装步骤顺利,不用返工,效率提高。 [0016] 更进一步的,步骤B中,安装中心轴,调整球面轴承上下前后4只马车螺丝松紧度,保证中心轴左右间隙在1mm之内。使用螺丝可以快速调整定位轴,球面产生相对转动来实现,一手握信能灵活转动,保证织机的运动灵活。 [0017] 更进一步的,步骤B中,摇轴前后与中主轴保持一定位置,用定规固定,摇轴左右间隙在1mm之内。校正时候,把一只筘座托脚支紧在摇轴上,前后45°应能自动落下,由于套筒偏心,摇轴与套筒配件间隙较大,使总偏心大,不能做到四心灵活,在这种情况,保证套筒螺钉在下方,前后45°能自动落下,即三心灵活,保证摇轴的灵活。 [0018] 更进一步的,步骤B中,送经轴与中心轴位置用定规校正,左右间隙在1mm之内,送经轴与送经侧轴垂直,且两轴表面之间有间距,蜗轮、蜗杆啮合最紧的地方不可卡紧,保证0.5-0.8mm松动间隙。保证运行时候的稳定性,振动小,且不会造成蜗轮、蜗杆的损坏,降低损坏率,耐久度好。 [0019] 更进一步的,步骤B中,包括安装打纬机构,打纬机构筘座脚固定在摇轴上,筘夹轴托脚的止口应与筘座脚的止口相吻合,停止掣子与撞嘴接触深度13-16mm,上下间距为两根停片,两侧长短一致,左右居中,筘夹轴左右间隙在0.5mm之内。保证筘夹轴稳定、精度高。 [0020] 更进一步的,步骤B中,包括安装卷取机构,卷取杆与卷取钩的定位:弯轴转向后止点,使保持钩与锯齿轮齿根部接触,保持钩为卷取扬起杆方钩,卷取钩距保持钩三牙半,变换齿轮芯子炮形脚装在墙板圆孔中。保证卷曲机构的精度高、效率好。 [0021] 更进一步的,步骤B中,包括张力部分安装,张力部分包括后杆轴,后杆轴左右间隙在1mm之内,上下运转灵活,后杆托脚的上部止口与墙板内侧靠紧,下部止口与墙板外侧靠,制动器杆滑轮至弯轴凸轮有间距,弯轴在上心,张力扇形杆与制动器上表面平齐。此设置保证了张力部分受力好,力量传送紧密。 [0022] 3.有益效果 [0023]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0024] (1)针对纺织不同的布匹,不同的花纹,需要使用和调整纺织机器的附加设备,根据所需要的生产需求,相应调整相关部件的参数,现有的纺织拆装方法多样,拆装后的机器运行不稳定,产出的布匹一致度和平整度不稳定,拆装费时,效率低,本方案整体上进行了各个拆装步骤的优化,有效保证了织机拆装后的精度、降低了返工率、提高了安装效率、成本降低,且安装精度高; [0025] (2)步骤中首先安装弯轴,保证弯轴灵活,曲柄转到上心前后45°应能自动落下回摆两次,保证弯轴灵活,后序部件可以顺利进行安装,保证后序安装步骤顺利,不用返工,效率提高; [0026] (3)安装中使用定规测微片校正各部件,校正弯轴位置,使用定规测微片在靠墙板两端处检查弯轴安装左右位置,保证居中,后序部件可以顺利进行安装,保证后序安装步骤顺利,不用返工,效率提高; [0027] (4)安装中心轴,调整球面轴承上下前后4只马车螺丝松紧度,使用螺丝可以快速调整定位轴,球面产生相对转动来实现,一手握信能灵活转动,保证织机的运动灵活; [0028] (5)摇轴的安装,保证套筒螺钉在下方,前后45°能自动落下,即三心灵活,保证摇轴的灵活; [0029] (6)送经轴与中心轴位置用定规校正,送经轴与送经侧轴垂直,且两轴表面之间有间距,蜗轮、蜗杆啮合最紧的地方不可卡紧,保证松动间隙。保证运行时候的稳定性,振动小,且不会造成蜗轮、蜗杆的损坏,降低损坏率,耐久度好; [0030] (7)打纬机构筘座脚固定在摇轴上,筘夹轴托脚的止口应与筘座脚的止口相吻合,停止掣子与撞嘴接触深度大,上下间距为两根停片,两侧长短一致,左右居中,筘夹轴左右间隙小,保证筘夹轴稳定、精度高; [0031] (8)卷取杆与卷取钩的定位:弯轴转向后止点,使保持钩与锯齿轮齿根部接触,保持钩为卷取扬起杆方钩,卷取钩距保持钩三牙半,变换齿轮芯子炮形脚装在墙板圆孔中。保证卷曲机构的精度高、效率好; [0032] (9)张力部分后杆轴左右间隙在1mm之内,设置保证了张力部分受力好,力量传送紧密。 具体实施方式[0033]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0034] 实施例1 [0035] 本发明使用平车对织机进行拆装操作,主要是针对于提花织机进行操作,如相应的剑杆织机等适用于提花布的织机的拆装方法。 [0036] 一种提花织机拆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37] A、拆车:拆除原织机部件,保留墙板、机架,将织机部件依次拆卸,拆卸后将各磨损的轴进行修理;磨损的轴包括后杆轴、后梁、中心轴、弯轴、摇轴、送经轴、刺毛辊、筘夹轴。维修好的部件为新织机提供零件,为后续生产做准备。 [0038] B、装车:分别将的所需安装的织机部件,依次安装在机架上; [0039] C、校正:对于安装后的各部件进行校正,保证安装在所需位置; [0040] D、试车:进行新安装织机试车。 [0041] 装车中,首先安装弯轴,保证弯轴灵活,曲柄转到上心前后45°应能自动落下回摆两次。保证弯轴灵活,后序部件可以顺利进行安装,保证后序安装步骤顺利,不用返工,效率提高。安装弯轴好之后,步骤B中,校正弯轴位置,使用定规测微片在靠墙板两端处检查弯轴安装左右位置,保证居中,后序部件可以顺利进行安装,保证后序安装步骤顺利,不用返工,效率提高。 [0042] 依次安装各部件,保证各部件的顺利安装,并校平。 [0043] 实施例2 [0044] 实施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还包括步骤B中,安装中心轴,调整球面轴承上下前后4只马车螺丝松紧度,保证中心轴左右间隙在1mm之内。使用螺丝可以快速调整定位轴,球面产生相对转动来实现,一手握信能灵活转动,保证织机的运动灵活。 [0045] 实施例3 [0046] 实施例3与实施例1或2基本相同,还包括,摇轴前后与中主轴保持一定位置,用定规固定,摇轴左右间隙在1mm之内。校正时候,把一只筘座托脚支紧在摇轴上,前后45°应能自动落下,由于套筒偏心,摇轴与套筒配件间隙较大,使总偏心大,不能做到四心灵活,在这种情况,保证套筒螺钉在下方,前后45°能自动落下,即三心灵活,保证摇轴的灵活。 [0047] 实施例4 [0048] 实施例4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还包括,步骤B中,送经轴与中心轴位置用定规校正,左右间隙在1mm之内,送经轴与送经侧轴垂直,且两轴表面之间有间距,间距为37mm,送轴灵活要求三指握住能灵活摆动。踏脚装置进出灵活,倾斜轴一手轻松转动,蜗轮、蜗杆啮合最紧的地方不可卡紧,保证0.5-0.8mm松动间隙。保证运行时候的稳定性,振动小,且不会造成蜗轮、蜗杆的损坏,降低损坏率,耐久度好。 [0049] 实施例5 [0050] 实施例5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还包括,步骤B中,包括安装打纬机构,打纬机构筘座脚固定在摇轴上,台间差异1.6毫米,同台差差异0.5毫米,筘夹轴托脚的止口应与筘座脚的止口相吻合,下边坐实,顶面不要高于筘座脚凸出的平面,尼龙轴衬为了防止在生产中脱出,安装时可用502胶水,停止掣子与撞嘴接触深度13-16mm,上下间距为两根停片,两侧长短一致,左右居中,筘夹轴左右间隙在0.5mm之内,上下转动灵活,磨损超过1毫米应电焊修理好。保证筘夹轴稳定、精度高。边撑托脚的安装根据织物的门幅来固定边撑托脚的位置,转弯轴到前止点,校正托脚的倾角和高低,使托脚平面与走梭板。大龙以称筘框木,其安装与筘夹轴中托脚、前闸轨外托脚、控制木托脚、筘座垫铁、接触处凹陷一般超过1.6毫米,与筘座脚接触处凹陷不超过0.8毫米,走梭板边沿弧线后凸1.6毫米,走梭板弧线中凹1.6毫米,走梭板两端与梭箱底板相平,直梭板后边突出梭箱底板为0.8毫米,走梭板与钢筘呈略小于90度的角度,梭箱底权与梭箱背板呈略小于90度的角度,允许差异0.2毫米,梭箱进口处高低左右为3.2毫米,尾部高低左右为1.6毫米。 [0051] 实施例6 [0052] 实施例6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还包括,安装卷取机构,刺毛辊轴颈与托脚配合间隙为0.5毫米,刺毛辊轴颈与托脚配合间隙为0.5毫米,卷取杆与卷取钩的定位:弯轴转向后止点,使保持钩与锯齿轮齿根部接触,保持钩为卷取扬起杆方钩,卷取钩距保持钩三牙半,变换齿轮芯子炮形脚装在墙板圆孔中。保证卷曲机构的精度高、效率好。变换齿轮芯子炮形脚装在墙板圆孔中,尽量向上靠后,以便于调整防退钩和锯龄轮间1.6毫米间隙。炮形脚位置:把保持钩靠在锯齿上,弯轴转到后止点,防退钩向前拉足,钩端与锯齿根有1.6毫米间隙。各齿轮搭牙应适中,能灵活转动不脱牙。 [0053] 实施例7 [0054] 实施例7与实施例5或6基本相同,还包括,包括张力部分安装,张力部分包括后杆轴,后杆轴左右间隙在1mm之内,上下运转灵活,后杆托脚的上部止口与墙板内侧靠紧,下部止口与墙板外侧靠,制动器杆滑轮至弯轴凸轮有间距,弯轴在上心,张力扇形杆与制动器上表面平齐。此设置保证了张力部分受力好,力量传送紧密。 [0055] 实施例8 [0056] 实施例8与实施例2基本相同,还包括,投梭部分:投梭盘与投梭鼻的安装与投梭转子的位置必须平行接触。投梭转子、芯子配合运转灵活。投梭力强弱与投梭鼻对投梭转子的撞击深度有关,一般采用调节侧板挂脚上支头螺丝,以改变侧板帽的方法,调整投梭力的大小。投梭时间是测量从胸梁到钢筘的距离为基准,一般为25.5~27.5mm之间。打梭棒弹簧的安装尽可能调节轻些,但不能妨碍打棒灵活回退。手压侧板头端,把打梭棒扒到梭箱底板长槽的中间,应尽量向前装,以不碰槽子前边缘为限。 [0057] 实施例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