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授权; |
专利有效性 | 有效专利 | 当前状态 | 授权 |
申请号 | CN201710927424.6 | 申请日 | 2017-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137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6 |
申请人 | 上海超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宋宗团; 王海华; 宋克威; | 第一发明人 | 宋宗团 |
权利人 | 上海超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上海超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上海市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上海市崇明区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上海市崇明区长兴乡潘园公路1502号22幢107室2座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01913 |
主IPC国际分类 | D03C3/24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D03C3/24 ; D03C3/26 |
专利引用数量 | 8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15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 专利代理人 | 李强; |
摘要 | 本 发明 涉及开口装置、开口装置组件和提花机。本发明所述的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所述骨架上缠绕有线圈;所述骨架为导 磁性 骨架;所述线圈 电流 方向可调整地设置,以使所述线圈上端和下端的磁极可调整。本发明中的开口装置组件,骨架具有磁性从而可与线圈一起 吸附 摆钩上半部,可降低对线圈的功率要求,达到节能的效果。 | ||
权利要求 | 1.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所述骨架上缠绕有线圈;所述骨架为导磁性骨架; |
||
说明书全文 | 开口装置、开口装置组件和提花机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开口装置、开口装置组件和提花机。 背景技术[0002] 图1所示为种开口装置结构示意图,内板100上设置有线圈101,线圈101缠绕在骨架102上。两个摆钩103中部通过销轴104可转动地设置在内板100上。摆钩103以销轴104为轴摆动。摆钩上半部1031与线圈101之间设置有弹簧105。线圈101通电后具有磁性。线圈101的磁性吸附摆钩上半部1031,使摆钩上半部1031靠近线圈101,从而使线圈下半部1032向外张开。此时弹簧105被压缩而具有弹性。线圈101断电后失去磁性,依靠弹簧105的弹性使摆钩上半部1031向外摆动,从而使摆钩下半部1032向内摆动。依靠线圈101的磁性和弹簧105的弹性控制摆钩103的摆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摆钩上半部1031向内摆动只能依靠线圈101的磁性作用,为了达到快速、稳定吸附的效果,线圈101的电流较高,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节能的开口装置。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 开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骨架,所述骨架上缠绕有线圈;所述骨架为导磁性骨架;所述线圈电流方向可调整地设置,以使所述线圈上端和下端的磁极可调整。 [000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永磁体为平片式或柱状形状,所述永磁体两端分别为N极和S极;其中所述N极一端或S极一端与所述骨架相接触地设置。 [0008]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线圈上方。 [0009]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骨架包括骨架主体和凸缘,所述凸缘至少为两个,每个凸缘突出于骨架主体设置。 [001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骨架设置有四个凸缘,每两个凸缘设置在骨架主体同一侧,同一侧的两个凸缘上下间隔设置。 [0011]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开口装置还包括塑胶壳,所述塑胶壳用于固定所述骨架和永磁体;所述凸缘端部外露于所述塑胶壳。 [0012]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开口装置还包括永磁体和两个摆钩;所述永磁体与所述骨架相接触地设置;所述摆钩中部通过销轴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线圈位于所述两个摆钩上半部之间;每个所述摆钩上半部与线圈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抵靠在摆钩上半部。 [0013]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永磁体位于所述线圈上方。 [0014]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摆钩受所述线圈吸附后可与所述骨架相接触地设置。 [0015]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骨架包括骨架主体和凸缘,所述凸缘至少为两个,每个凸缘突出于骨架主体设置。 [0016]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骨架设置有四个凸缘,每两个凸缘设置在骨架主体同一侧,同一侧的两个凸缘上下间隔设置;位于上方的凸缘朝向所述摆钩上半部设置。 [0017]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开口装置还包括塑胶壳,所述塑胶壳固定所述骨架和所述永磁体;所述凸缘端部外露于所述塑胶壳。 [0018]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节能的开口装置组件。 [0019]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20] 开口装置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的多个开口装置;多个所述开口装置依次排列,相邻两个开口装置的两个永磁体同性磁极相对设置。 [0021]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节能的提花机。 [0022]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23] 提花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的开口装置,或前述的开口装置组件。 [0024] 本发明中的开口装置组件,骨架具有磁性从而可与线圈一起吸附摆钩上半部,可降低对线圈的功率要求,达到节能的效果。设置永磁体,骨架使用导磁性材料制成,当永磁体其中一端与骨架相接触时可使骨架整体呈现为其中一个磁极即N极或S极。以永磁体的N极一端与骨架相接触为例说明,骨架因与永磁体的N极一端相接触而整体成为N极,此时线圈接通正向电使得线圈成为上端为S极、下端为N极的电磁铁。摆钩上半部受线圈上端及骨架吸附后与骨架接触,摆钩整体也呈现为N极。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使其与之前方向相反。此时线圈上端成为N极,下端为S极。由于同极性相排斥,线圈上端排斥摆钩上半部,线圈上端对摆钩的排斥力与弹簧的弹力之和大于骨架对摆钩上半部的吸附力,使摆钩上半部向外摆动。 [0025] 吸附摆钩上半部向内摆动时,由于有永磁体和线圈的双重作用,因此可降低对线圈的功率仍可以达到同样的吸附力。在需要同样的吸附力时,可降低线圈的功率。在需要摆钩上半部向外摆动时,由于有线圈和弹簧的双重作用,可使其向外摆动的力更大,从而使摆钩上半部向外摆动的速度更快。使用本发明中的开口组件,电磁铁的功率消耗可降低70%以上,节能效果显著。附图说明 [0026] 图1为背景技术中提到的开口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本发明中的开口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为本发明中的开口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为本发明中的骨架与永磁体配合关系示意图。 [0030] 图5为本发明这的开口装置组件的多个永磁体位置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3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的描述: [0032] 如图2至图4所示,开口装置,其包括内板200。内板200用于支撑安装其他零部件。内板200上设置有线圈201,线圈201缠绕在骨架202上。线圈201用于通电后产生磁性。线圈 201的电流方向可调整地设置。线圈201通电后,其整体成为电磁铁。根据线圈201的电流方向不同,其磁性分布可以是种情形,一是线圈201上端为磁性的N极,下端为S极;二是线圈 201上端为S极,下端为N极。 [0033] 骨架202为导磁材料制成,其与永磁体接触时可被磁化而呈现为N极或S极。骨架201包括骨架主体2021和四个凸缘2022。凸缘2022与骨架主体2021一体式结构且突出于骨架主体2021。每两个凸缘2022位于骨架主体2021同一侧。位于骨架主体2021同一侧的两个凸缘2022中,位于上方的凸缘2022与摆钩上半部2031位置相对。塑胶壳206包覆骨架202的一部分,凸缘2022端部外露于塑胶壳206。塑胶壳206固定在内板200上,其固定方式可以采用常用的机械固定方式,如粘接、卡接或者通过紧固件连接。 [0034] 塑胶壳206设置有容置槽207。永磁体208设置在容置槽207内。永磁体208可设置成任意形状,只要其具有N极和S极,且适合将其中S极或N极的一端与骨架202接触即可。如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永磁体208为平片式结构或柱式结构。永磁体208一端为N极,另一端为S极。永磁体208一端与骨架202接触,从而使得骨架202的凸缘2022端部呈现为磁极的一极。如永磁体208的N极一端与骨架202接触,则凸缘2022朝向摆钩上半部2031的端部也为磁性的N极。如永磁体208的S极与骨架202接触,则凸缘2022朝向摆钩上半部2031的端部也为磁性的S极。具体永磁体208的N极还是S极与骨架202接触,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确定。无论永磁体208的哪一端与骨架202接触,均可实现本发明目的,因为线圈201的电流方向是可受控制的且易于调整的,线圈202电流方向根据骨架202端部呈现为哪一极作出适应性安排。 [0035] 两个摆钩203中部通过销轴204可转动地设置在内板200上。摆钩203以销轴204为轴摆动。摆钩上半部2031与线圈201之间设置有弹簧205。弹簧205为压缩弹簧。 [0036] 本发明使用原理为:以永磁体208的N极一端与骨架202相接触为例说明,此时凸缘2022端部朝向摆钩上半部2031,其端部也呈现为N极。控制线圈201中的电流方向,使线圈 201上端为S极。线圈201和凸缘2022共同吸附摆钩上半部2031,使摆钩上半部2031朝骨架 202及线圈201方向摆动,直至与凸缘2022接触。摆钩上半部2031与骨架202接触后也成为磁性的N极。此时,由于线圈201上端为磁性的S极,根据异性相吸原理,摆钩上半部2031被线圈 201和骨架202同时吸附而保持在该位置。此时,摆钩下半部2032呈向外的状态,从而可松开对线钩210的钩挂作用。在此种情况下,弹簧205被压缩而产生弹性变形力,具有弹性。 [0037] 当需要钩住线钩210,也就是需要摆钩下半部2032向内摆动,摆钩上半部2031向外摆动时,更换线圈201中的电流方向,使其与之前的电流方向相反。此时线圈201的磁力线发生变化。线圈201上端成为磁性的N极,下端成为S极。此时,摆钩203仍然为N极。由于线圈201上端更靠近摆钩上半部2031,根据同性相斥原理,线圈201上端对摆钩上半部2031具有排斥作用。再加上弹簧205对摆钩上半部2031的弹力。只要线圈201对摆钩上半部2031的排斥力与弹簧205的弹力之和大于骨架202对摆钩上半部2031的吸力,就可以使摆钩上半部2031向外摆动。 [0038] 本发明所述的向内、向外、向上、向下是为清楚说明本发明所使用的相对概念。所述的向内是指朝线圈的方向;所述的向外是背向线圈的方向。上、下、上方、下方是以图2为参考使用的相对概念。 [0039] 将多个上述开口装置并排排列设置,通过机械连接形成开口装置组件。开口装置组件的中的开口装置具体数目可根据实际使用要求确定。如图5所示为四个永磁体208,相邻两个开口装置的两个永磁体208同性磁极相对设置,如N极与N极相对,S极与S极相对。这样设置,可避免相邻的永磁体208相互干扰。 [0040] 吸附摆钩上半部向内摆动时,由于有永磁体和线圈的双重作用,因此可降低对线圈的功率仍可以达到同样的吸附力。在需要同样的吸附力时,可降低线圈的功率。在需要摆钩上半部向外摆动时,由于有线圈和弹簧的双重作用,可使其向外摆动的力更大,从而使摆钩上半部向外摆动的速度更快。使用本发明中的开口组件,电磁铁的功率消耗可降低70%以上,节能效果显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