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类型 | 发明公开 | 法律事件 | 公开; 实质审查; |
专利有效性 | 实质审查 | 当前状态 | 实质审查 |
申请号 | CN202411160450.7 | 申请日 | 2024-08-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98598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5-04-22 |
申请人 | 卓越(中国)有限公司; | 申请人类型 | 企业 |
发明人 | 邱允恭; | 第一发明人 | 邱允恭 |
权利人 | 卓越(中国)有限公司 | 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当前权利人 | 卓越(中国)有限公司 | 当前权利人类型 | 企业 |
省份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香港 | 城市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 |
具体地址 |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中国香港九龙长沙湾长顺街18号华盛工业大厦1/F | 邮编 |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 |
主IPC国际分类 | D03D1/00 | 所有IPC国际分类 | D03D1/00 ; D03D3/00 ; D03D11/00 ; D03D15/283 ; D03D47/20 ; A41C3/12 ; A41B9/14 ; A41D27/00 ; A41D1/06 ; A41D1/14 ; A41F9/00 |
专利引用数量 | 0 | 专利被引用数量 | 0 |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 10 | 专利文献类型 | A |
专利代理机构 | 上海尚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专利代理人 | 刘云; |
摘要 | 本 发明 公开了一种无缝衔接织带及其制造方法,该织带包括织带本体;该织带本体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织物结构通过一体化编织而成;该织带本体包括带身和用于粘合的贴合段;带身的各层织物通过 纱线 连接,贴合段的各层织物部分分离;该织带在使用时,将贴合段对接热切连接,再向贴合段的各层织物之间放入粘合物,通 过热 压形成无缝衔接织物。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无缝衔接织带的制造方法。本发明制造的无缝衔接织带,应用于女性内衣下围、内裤裤腰、裤子裤头以及裙子腰头等一切需要制圈的织物,制圈衔接使用内部粘合,实物表面平滑,使穿上衣物与肌肤 接触 处不会产生不舒服的迫压感,可避免在肌肤处留下印痕,改善穿戴舒适性,提高产品整体美观度。 | ||
权利要求 | 1.一种无缝衔接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织带包括织带本体;所述的织带本体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织物结构通过一体化编织而成; |
||
说明书全文 | 一种无缝衔接织带及其制造方法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编织技术领域的织带及其制备方法,具体地,涉及一种无缝衔接织带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0002] 目前,织带被广泛地应用于纺织行业及其它日常生活中,服装行业的应用尤为广泛,例如,织带为衣物必不可少的辅料。而现有的衣物,其用织带制圈,在织物镶边收缩,比如裤腰带、袖口带、内衣围带等,制圈衔接一般都是车缝衔接,会形成一个手感很硬的凸起部,穿上衣物与肌肤接触而产生不舒服的迫压感,并会在肌肤处留下印痕,内衣的穿戴舒适性较差,并且有部分衣物穿着多次后,还有缩根现象。 发明内容[0003]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缝衔接织带及其制造方法,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制造的织带无需对接车缝,织物表面平整,无凹凸,避免在肌肤处留下印痕,改善衣物的穿戴舒适性。 [0004]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缝衔接织带,其中,所述的织带包括织带本体;所述的织带本体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织物结构通过一体化编织而成;所述的织带本体包括带身和用于粘合的贴合段;带身的各层织物通过纱线连接,贴合段的各层织物部分分离;所述的织带在使用时,将贴合段对接热切连接,再向贴合段的各层织物之间放入粘合物,通过热压形成无缝衔接织物。 [0005] 上述的无缝衔接织带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织带本体,每层织物分别通过该层的若干组经线纬线交织形成,各层织物结构之间通过若干组连接纱交织连接。 [0007] 上述的无缝衔接织带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织带本体,各层织物之间通过连接纱上下连接成一体的部分作为带身,各层织物之间分开独立的部分形成贴合段。 [0008] 上述的无缝衔接织带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贴合段,沿织带长度方向的一侧边的各层织物之间通过纱线连接,另一侧边的各层织物彼此分离,形成有开口的夹边结构。 [0009] 上述的无缝衔接织带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贴合段,在织带使用时制圈衔接,并于贴合段处进行热切连接,然后向贴合段的各层织物之间的内侧贴入热熔胶,加热熨烫贴合段,使热熔胶溶解粘合各层织物并巩固接头热切牢度。 [0010] 上述的无缝衔接织带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织带,通过无梭织机的一体化编织,织造出具有带身和贴合段的织带本体。 [0011] 上述的无缝衔接织带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织带本体为弹性织带或非弹性织带;织带本体的外表面为绒毛面或无绒毛面。 [0012] 上述的无缝衔接织带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带身,各层织物分别为平面结构、花纹结构、提花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0013]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的无缝衔接织带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的方法包含:步骤1、采用无梭织机,由整经部件把所需的经线卷装在盘头上;步骤2、将经线盘头通过盘头卷装输送,按所需的经纱排列方式穿过无梭织机的棕丝;步骤3、无梭织机的棕框根据所需的组织方式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棕丝上下运动,使经纱分为若干层形成开口;步骤4、无梭织机的双纬钩带动纬线横穿开口,由舌针收取纬线或边线;步骤5、钢筘前后摆动,将穿过开口的纬线打实,形成无缝衔接织带的胚带;步骤6、将胚带进行连接定型,得到成品。 [0014] 本发明提供的无缝衔接织带及其制造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0015] 本发明提供的无缝衔接织带,通过在梭织机上织造,可织造出具有带身和贴合段的织带,该贴合段是通过一组或多组经线纬线按一定的组织结构交织形成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织带。使用时制圈,在贴合段热切,然后塞进贴合物,通过热压形成无缝衔接织物,表面光滑无接驳位和凹凸不平,应用于女性内衣下围、内裤裤腰、裤子裤头以及裙子腰头等一切需要制圈的织物,可有效缓解织带对肌肤的迫压,增加舒适度,手感舒适,不但可减少加工工序,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保证服饰的美观。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发明的无缝衔接织带使用时的连接过程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的带身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的贴合段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的制造的部分穿棕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上层织物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下层织物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22] 图7为本发明连接经线的连接和开口编织结构示意图。 [0023] 图8为本发明的贴合段包根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24] 图9为用于制造本发明的无缝衔接织带的双纬钩钩线示意图。 [0025] 图10为本发明制造生产无缝衔接织带所用的无梭织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0026]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说明。 [0027] 本发明提供的无缝衔接织带,该织带包括织带本体;该织带本体1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织物结构通过一体化编织而成;该织带本体包括带身2和用于粘合的贴合段3;带身的各层织物通过纱线连接,贴合段的各层织物部分分离;该织带在使用时,将贴合段对接热切连接,再向贴合段的各层织物之间放入粘合物4,通过热压形成无缝衔接织物。 [0028] 优选地,该织带本体的每层织物分别通过该层的若干组经线纬线交织形成,各层织物结构之间通过若干组连接纱交织连接。 [0029] 织带本体采用锦纶、氨纶、涤纶或其他纤维纺织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连接纱的材料包含锦纶。 [0030] 织带本体的各层织物之间通过连接纱上下连接成一体的部分作为带身,各层织物之间分开独立的部分形成贴合段。 [0031] 贴合段沿织带长度方向的一侧边的各层织物之间通过纱线连接,另一侧边的各层织物彼此分离,形成有开口的夹边结构5。 [0032] 贴合段在织带使用时制圈衔接,也就是将织带本体两端的贴合段相对,使织带形成圆圈状,并于贴合段的对接处进行热切连接,即通过超声波切巾粘合,然后打开贴合段的各层织物,向其之间的内侧贴入热熔胶,通过熨斗或热压板机6,加热熨烫贴合段,使热熔胶溶解粘合各层织物并巩固接头热切牢度。参见图1所示。 [0033] 该织带通过无梭织机的一体化编织,织造出具有带身和贴合段的织带本体。 [0034] 织带本体为弹性织带或非弹性织带;织带本体的外表面为绒毛面或无绒毛面。 [0035] 带身的各层织物分别为平面结构、花纹结构、提花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0036] 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无缝衔接织带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包含:步骤1、采用无梭织机,由整经部件把所需的经线卷装在盘头上;步骤2、将经线盘头通过盘头卷装输送,按所需的经纱排列方式穿过无梭织机的棕丝;步骤3、无梭织机的棕框根据所需的组织方式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棕丝上下运动,使经纱分为若干层形成开口;步骤4、无梭织机的双纬钩带动纬线横穿开口,由舌针收取纬线或边线;步骤5、钢筘前后摆动,将穿过开口的纬线打实,形成无缝衔接织带的胚带;步骤6、将胚带进行连接定型,得到成品。 [0037]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提供的无缝衔接织带及其制造方法做更进一步描述。 [0038] 实施例1 [0039] 一种无缝衔接织带,该织带包括织带本体。 [0040] 该织带本体由两层织物结构通过一体化编织而成;该织带本体包括带身和用于粘合的贴合段;带身的各层织物通过纱线连接,贴合段的各层织物部分分离;该织带在使用时,将贴合段对接热切连接,再向贴合段的各层织物之间放入粘合物,通过热压形成无缝衔接织物。 [0041] 织带本体的每层织物分别通过该层的若干组经线纬线交织形成,各层织物结构之间通过若干组连接纱交织连接。 [0042] 织带本体采用锦纶、氨纶、涤纶中的任意一种;连接纱的材料包含锦纶,如采用锦纶6。 [0043] 织带本体的各层织物之间通过连接纱上下连接成一体的部分作为带身,各层织物之间分开独立的部分形成贴合段。 [0044] 贴合段沿织带长度方向的一侧边的各层织物之间通过纱线连接,另一侧边的各层织物彼此分离,形成有开口的夹边结构。 [0045] 贴合段在织带使用时制圈衔接,并于贴合段处进行热切连接,然后向贴合段的各层织物之间的内侧贴入热熔胶,通过熨斗加热熨烫贴合段,使热熔胶溶解粘合各层织物并巩固接头热切牢度。 [0046] 该织带通过无梭织机的一体化编织,织造出具有带身和贴合段的织带本体。织带本体为弹性织带;织带本体的外表面为绒毛面。带身的各层织物分别为平面结构。 [0047] 实施例2 [0048] 一种无缝衔接织带,该织带包括织带本体。 [0049] 该织带本体由两层以上的织物结构通过一体化编织而成;该织带本体包括带身和用于粘合的贴合段;带身的各层织物通过纱线连接,贴合段的各层织物部分分离;该织带在使用时,将贴合段对接热切连接,再向贴合段的各层织物之间放入粘合物,通过热压形成无缝衔接织物。 [0050] 织带本体的每层织物分别通过该层的若干组经线纬线交织形成,各层织物结构之间通过若干组连接纱交织连接。 [0051] 织带本体采用锦纶、氨纶、涤纶中的任意多种;连接纱的材料包含锦纶,如采用锦纶66。 [0052] 织带本体的各层织物之间通过连接纱上下连接成一体的部分作为带身,各层织物之间分开独立的部分形成贴合段。 [0053] 贴合段沿织带长度方向的一侧边的各层织物之间通过纱线连接,另一侧边的各层织物彼此分离,形成有开口的夹边结构。 [0054] 贴合段在织带使用时制圈衔接,并于贴合段处进行热切连接,然后向贴合段的各层织物之间的内侧贴入热熔胶,通过熨斗加热熨烫贴合段,使热熔胶溶解粘合各层织物并巩固接头热切牢度。 [0055] 该织带通过无梭织机的一体化编织,织造出具有带身和贴合段的织带本体。 [0056] 织带本体为非弹性织带;织带本体的外表面为无绒毛面。带身的各层织物分别为花纹结构。 [0057] 实施例3 [0058] 一种无缝衔接织带,包括织带本体,织带本体为一体编织而成的双层组织结构,该双层组织结构包括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通过上下连接纱75形成带身图2,而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分开独立形成贴合段图3,贴合段有一边上下两层连接在一起,形成有开口夹边结构。而在织带使用过程中在贴合段对接热切,然后上下两层内侧贴入热熔胶,再用熨斗熨烫贴合段,热熔胶溶解粘合上层两层和巩固接头热切牢度,不需要在经过车缝可以达到所需的要求,表面光滑无接驳位和凹凸不平,可有效缓解织带对肌肤的迫压,增加舒适度,不但可减少加工工序,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保证服饰的美观。参见图1、图2和图3所示。 [0059] 本实施例中,带身的上层织物由上层纬线71和上层经线72交织而成,下层织物由下层纬线73和下层经线74交织而成,再由连接纱75上下交织连接上下两层。贴合段的上层织物由上层纬线81和上层经线82交织而成,下层织物由下层纬线83和下层经线84交织而成。 [0060] 如图5、图6,分别为本发明无缝衔接的织带的上层织物、下层织物的优选编织结构示意图。如图7,为连接75的带身和贴合段优选编织结构示意图。如图8,为包根在贴合段优选的编织结构示意图。 [0061] 当然,它们的编织结构并不仅限于图5、图6、图7和图8所示。 [0062] 图中,×表示经线处于最高位置,▲表示经线处于中间位置,○表示经线处于最低位置。 [0063] 本实施例中,上层织物由上层纬线71、81和上层经线72、82交织而成,具体编织结构可以为一上一中,或两上两中,或三上一中,或三中一上,或五上一中,或四上两中等类似结构,如图5所示为氨纶包根走一上一中,其他纱线三上一中的结构。 [0064] 下层织物由下层纬线73、83和下层经线74、84交织而成,具体编织结构为一下一中,或两下两中,或三中一下,或三下一中,或五下一中,或四下两中等类似结构,如图6所示氨纶丝包根走一下一中结构,其他经纱走三下一中的结构。 [0065] 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通过上下连接纱75交织连接形成带身,交织连接纱75的编织结构图为一上一下,或两上两下,或一上一中一下一中,或一上三中一下三中,或或一上一中一下,或一上三中一下等类似的结构,如图7所示为一上一中一下一中结构。 [0066] 上层织物和下层织物没有上下连接纱75连接形成贴合段,而交织连接纱75的编织结构图一上一中和一下一中,或两上两中和两下两中,或一上三中和一下三中等类似的结构,如图7所示为一上一中和一下一中结构。 [0067] 贴合段织带一边上下两层交织连接在一起,如图3所示,其连接的编织结构一上一下,或两上两下,或一上一中一下一中,或一上三中一下三中,或一上一中一下,或一上三中一下等类似的结构,如图8所示为一上一下结构。 [0068] 优选地,带身和贴合段的长度可调节在一定所需的范围内。 [0069] 带身为提花结构。织带本体的外周面可以为绒毛面,也可以为非绒毛面。 [0070] 织带的材料使用了锦纶、氨纶、涤纶中的任意一种或其它原料,连接纱75材料的优选为锦纶,如采用锦纶6或锦纶66。 [0071] 织带本体可以为弹性织带,也可以为非弹性织带。采用弹性系数大的原材料作为织带原料,即可织出弹性织带;采用弹性系数接近零的原材料作为织带原料,即可织出非弹性织带。 [0072] 实施例4 [0073] 一种无缝衔接织带的制造方法,采用的主要制造设备为无梭织机,如图10所示。 [0074] 该方法的制作过程如下: [0075] 步骤1、采用无梭织机,由整经部件把所需的经线,如氨纶纱、尼龙纱或其它纱线,卷装在盘头上。 [0076] 步骤2、将经线盘头通过盘头卷装输送,按所需的经纱排列方式穿过无梭织机的棕丝,参见图4所示。 [0077] 步骤3、无梭织机的棕框根据所需的组织方式上下运动,从而带动棕丝上下运动,使经纱分为三层形成开口。 [0078] 步骤4、无梭织机的双纬钩7、8带动纬线横穿开口,由舌针收取纬线或边线,参见图9所示。 [0079] 步骤5、钢筘前后摆动,将穿过开口的纬线打实,形成无缝衔接织带的胚带。 [0080] 步骤6、将胚带进行连接定型,得到成品。 [0081] 本发明提供的无缝衔接织带及其制造方法,所得的无缝衔接织带含有至少两层结构织物,织带本体织设有用于贴合的贴合层,织带本体是至少有两层结构织物通过一组或多组纱线按一定的组织结构上下连接一体化编织而成。织带的带身连接各层织物的纱线为一组或含两组以上。贴合层的各层是部分分离。贴合层至少两层结构。织带上层织物由上层纬线和上层经线交织而成,中层织物是由中层纬线和中层经线交织而成,下层织物是由下层纬线和下层经线交织而成。上层织物、中层织物和下层织物一体编织带身,组成织带本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