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厨余垃圾干化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

专利类型 发明授权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授权;
专利有效性 有效专利 当前状态 授权
申请号 CN202111385877.3 申请日 2021-11-22
公开(公告)号 CN114107002B 公开(公告)日 2025-04-25
申请人 常州大学; 申请人类型 学校
发明人 万玉山; 徐铭晨; 邵敏; 第一发明人 万玉山
权利人 常州大学 权利人类型 学校
当前权利人 常州大学 当前权利人类型 学校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江苏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江苏省常州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镇滆湖中路21号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13164
主IPC国际分类 C12M1/16 所有IPC国际分类 C12M1/16C12M1/00
专利引用数量 2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8 专利文献类型 B
专利代理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专利代理人 刘秋彤;
摘要 本 发明 提供一种脱 水 厨余垃圾干化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属于固体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 生物 干化实现厨余垃圾资源 能源 化利用;利用生化反应热和强制通 风 加速 水分 蒸发 ,实现物料水分的快速脱除;利用前后日物料的混合,实现物料的快速接种,避免多次投加反应菌剂,降低处理成本;利用高温物料的回流实现物料的低位热值的快速提升,加速反应的 进程 ,同时降低加热带来的处理成本;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制造成本低。
权利要求

1.一种脱厨余垃圾干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脱水厨余垃圾干化处理装置实现的,包括主反应室和辅反应室,主反应室为圆柱体结构,主反应室的内侧底部设计成U型结构;辅反应室上部为圆柱体结构,辅反应室底部为斜锥体结构;主反应室和辅反应室的上部高度相同,主反应室和辅反应室的外室壁相切并连接为一体;
所述主反应室包括主反应室壳体、主搅拌器、返料口、出料口、主电热测控器、主曝气器、主出口、主抽风机和滚轮;
所述主反应室壳体包括外保护套、保温层和内保层;
所述主反应室壳体上与辅反应室相连的一侧设有返料口,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出料口;
主反应室壳体上设有张合式返料口开关;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张合式出料口开关门;
所述主搅拌器包括主搅拌电机、主传动轴和螺旋上升式叶轮;所述主搅拌电机安装在主反应室的圆柱形壳体的顶部圆面的中心处;所述主传动轴穿过主反应室的圆柱形壳体的顶部圆面的中心直立在主反应室的中部,主传动轴与主搅拌电机的转动轴连接,主搅拌电机带动主传动轴转动;所述主传动轴为空心圆柱状结构;所述螺旋上升式叶轮安装在主传动轴上,螺旋上升式叶轮与主反应室底部的U型结构底面贴合,在螺旋上升式叶轮的作用下厨余垃圾被推动提升至顶部的主反应室壳体,再从螺旋上升式叶轮和主反应室壳体之间的缝隙跌落,实现往复式翻炒搅拌;螺旋上升式叶轮为中空结构,螺旋上升式叶轮上设有若干出气孔;
所述主电热测控器包括温度探头、电热丝管和启停器;所述温度探头镶嵌在主反应室的内壁上,所述电热丝管和启停器设置在主反应室与辅反应室连接处的外壁上;
所述主曝气器包括主送风机和主空气流量计,所述主曝气器设置在主反应室与辅反应室连接处的外壁上;所述主送风机的管道与电热丝管、主传动轴和螺旋上升式叶轮连通,电热丝管通电工作时产生的热空气被主送风机经主传动轴、螺旋上升式叶轮和螺旋上升式叶轮上的出气孔送入主反应室内;电热丝管不工作时被主送风机经主传动轴、螺旋上升式叶轮和螺旋上升式叶轮上的出气孔送入主反应室内的是新鲜的冷空气;
所述主出风口设置在主反应室顶部一侧的侧壁上;
所述主抽风机设置在主反应室顶部,主抽风机连通主出风口;
所述辅反应室包括辅反应室壳体、辅搅拌器、入料口、卸料口、辅电热测控器、辅曝气器、辅出风口和辅抽风机;
所述辅反应室壳体包括外保护套、保温层和内保层;
所述辅搅拌器包括辅搅拌电机、辅传动轴和搅拌叶轮;所述辅搅拌电机安装在辅反应室的圆柱形壳体的顶部圆面的中心处;所述辅传动轴穿过辅反应室的圆柱形壳体的顶部圆面的中心直立在辅反应室的中部,辅传动轴与辅搅拌电机的转动轴连接,辅搅拌电机带动辅传动轴转动;所述辅传动轴为空心圆柱状结构;所述搅拌叶轮安装在辅传动轴上;搅拌叶轮为中空结构,搅拌叶轮上设有若干出气孔;
所述辅反应室壳体上与主反应室相连的另一侧的侧壁上部设有入料口;辅反应室的壳体上设有入料口推拉门;
所述辅反应室底部设计为斜锥体结构,斜锥体斜向主反应室,斜锥体的最底部与主反应室相连处设有卸料口;主反应室壳体上设有推拉式卸料口开关门;
所述辅电热测控器包括温度探头、电热丝管和启停器;所述温度探头镶嵌在辅反应室的内壁上,所述电热丝管和启停器设置在主反应室与辅反应室连接处的外壁上;
所述辅曝气器包括辅送风机和辅空气流量计,所述辅曝气器设置在主反应室与辅反应室连接处的外壁上;所述辅送风机的管道与电热丝管、辅传动轴和搅拌叶轮连通,电热丝管通电工作时产生的热空气被辅送风机经辅传动轴、搅拌叶轮和搅拌叶轮上的出气孔送入辅反应室内;电热丝管不工作时被辅送风机经辅传动轴、搅拌叶轮和搅拌叶轮上的出气孔送入辅反应室内的是新鲜的冷空气;
所述辅出风口设置在辅反应室顶部一侧的侧壁上;
所述辅抽风机设置在辅反应室顶部,辅抽风机连通辅出风口;
一种脱水厨余垃圾干化处理方法具体如下:
①第一天,关闭卸料口、返料口和出料口,打开入料口,破碎挤压脱水后的厨余垃圾由入料口进入辅反应室,按厨余垃圾与菌剂质量比例10~5:1投入接种菌剂,厨余垃圾处理进入启动阶段;辅搅拌器进行搅拌混合,设定搅拌间隔为30~180min,每次搅拌时间2~
15min,转速2~15r/min;辅曝气器进行通风曝气,通风频次为20~40min/h,风量为5~
3
100m/h;打开辅电热测控器,热空气通过搅拌叶轮、出气孔进入辅反应室内;辅反应室内厨余垃圾的温度高于35℃时电热丝管停止加热,辅反应室内厨余垃圾的温度低于20℃时电热丝管重新启动加热;每30~120min通过辅抽风机从辅出风口抽吸辅反应室内高湿空气1~
10min;
②第二天,重复第一天的工作,区别在于不再添加接种菌剂;两天的厨余垃圾搅拌混合后,前一天的厨余垃圾为后一天的厨余垃圾进行加热和接种;
③第三天,打开卸料口,启动主搅拌器,在螺旋上升式叶轮的作用下,主反应室内的厨余垃圾被推动提升,主反应室在空出下部空间的同时由于重的作用下,辅反应室内的厨余垃圾进入主反应室内,辅反应室内二分之一的厨余垃圾进入主反应室后关闭卸料口;辅反应室内剩余的二分之一的厨余垃圾为后面添加的厨余垃圾进行加热和接种;
接着辅反应室内的操作步骤与第二天的相同;
主反应室内主搅拌器进行搅拌混合,设定搅拌间隔为30~180min,每次搅拌时间2~
20min,转速3~15r/min;主曝气器进行通风曝气,通风频次为20~40min/h,风量为5~
3
150m /h;打开主电热测控器,热空气通过主传动轴和螺旋上升式叶轮进入主辅反应室内;
主反应室内厨余垃圾的温度高于55℃时电热丝管停止加热,主反应室内厨余垃圾的温度低于45℃时电热丝管重新启动加热;每30~120min通过主抽风机从主出风口抽吸主反应室内高湿空气1~10min;
④第四、第五和六天与第三天的操作过程相同;
⑤第七天,打开出料口,在螺旋上升式叶轮的作用下厨余垃圾被推动提升,厨余垃圾被推动提升至出料口,由于张合式开关门的阻挡,厨余垃圾不能从螺旋上升式叶轮和主反应室壳体之间的缝隙跌落,而是流出主反应室,当主反应室内四分之一的厨余垃圾排出后关闭出料口、打开卸料口,在重力和螺旋上升式叶轮的作用下,辅反应室内二分之一的厨余垃圾进入主反应室后关闭卸料口;再打开返料口,在螺旋上升式叶轮的作用下厨余垃圾被推动提升,厨余垃圾被推动提升至返料口,由于张合式开关门的阻挡,厨余垃圾不能从螺旋上升式叶轮和主反应室壳体之间的缝隙跌落,而是从主反应室流入辅反应室,把主反应室内八分之一的厨余垃圾排入辅反应室内,用于为后面添加的厨余垃圾进行加热和接种;再关闭返料口;打开入料口,破碎、挤压脱水后的厨余垃圾由入料口进入辅反应室;
接着主反应室和辅反应室内的搅拌、曝气、加热过程与第六天相同;
此后的每天都重复第七天的操作,脱水厨余垃圾干化处理装置进入连续运行阶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脱水厨余垃圾干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反应室壳体的外保护套为圆柱形结构,由不锈或硬塑料材料制成;所述保温层为圆柱形结构,由保温材料制成;保温层设置在外保护套的内侧;所述内保层为圆柱形结构,由硬塑料材料制成;内保层设置在保温层的内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脱水厨余垃圾干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反应室壳体的外保护套由不锈钢或硬塑料材料制成;所述保温层由保温材料制成;保温层设置在外保护套的内侧;所述内保层由硬塑料材料制成;内保层设置在保温层的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脱水厨余垃圾干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反应室壳体上和辅反应室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有透明玻璃的观察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脱水厨余垃圾干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反应室壳体上和辅反应室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有透明玻璃的观察孔。
6.根据权利要求1、2或5所述的一种脱水厨余垃圾干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采用万向轮,设置在主反应室的壳体的最底部,滚轮设有三个或四个。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脱水厨余垃圾干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采用万向轮,设置在主反应室的壳体的最底部,滚轮设有三个或四个。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脱水厨余垃圾干化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采用万向轮,设置在主反应室的壳体的最底部,滚轮设有三个或四个。

说明书全文

一种脱厨余垃圾干化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固体有机废弃物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脱水厨余垃圾干化处理装置和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厨余垃圾在生活垃圾总量中所占的比重已达到40%以上,在一些大城市已达到60%~80%。厨余垃圾包括日常生活中以及家庭食品加工中产生的烂菜叶、蛋壳,以及用餐过后的剩饭、剩菜、骨头、肉制品、果皮、过期产品以及茶叶残渣等。组分上包括易降解的糖类、蛋白质以及难降解的纤维素、脂类等。虽然不同成分的比例会因为各个地方的食物习惯而产生差异,但是整体而言,厨余垃圾大约由64%的水化合物、22%的蛋白质、13%的脂肪以及1%的其它杂质组成。
[0003] 厨余垃圾非常容易腐败变质,是城市生活恶臭污染主要来源。大量的厨余垃圾被推放和填埋处理,占用了很多的土地资源;也容易导致渗滤液污染土壤地下水以及地表水。厨余垃圾也导致病菌的产生,病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如何对厨余垃圾进行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0004] 将厨余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混合后进行焚烧发电,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生活垃圾的含水率在50%左右,而厨余垃圾含水率高达80%以上。这导致两者混合后,含水率高、低位热值低、燃烧性差,因此需添加燃油或炭等辅助燃料助燃。也有许多城镇将这类高含水率的混合垃圾直接进行填埋处理。但直接填埋会产生大量的渗滤液,同时会释放恶臭气体与温室气体,成为严重的二次污染源。不仅污染环境,还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与健康。
[0005] 生物干化作为一种新型固体废弃物处理技术,可有效地应用于厨余垃圾的处理和再利用。生物干化利用微生物分解厨余垃圾中的有机质,利用在此分解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且通过外界设备调整通量来促进厨余垃圾中水分的快速蒸发。干化后的厨余垃圾具有热值高的特点,可以作为衍生燃料使用。但是传统的生物干化技术对于厨余垃圾的干化效率很低,通常干化所需时间较长,效率较低。此外,在传统的生物干化过程中,物料温度会随着通风量的增大而降低,而低温并不适宜嗜热微生物的生化反应的进行。所以为了使物料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温度,通常会将通风量保持在一个较低的值。但是低通风量也会降低水分去除的效率,最后导致生物干化时间过长。
[0006] 目前,生物干化在厨余垃圾处理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发干化设备、探究原料处理方法、优化干化通风等条件方面。
[0007] 中国专利《辅热强化厨余垃圾快速生物干化系统和方法》(202110907480.X)公开了一种辅热强化厨余垃圾快速生物干化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入料混合罐;中温反应罐,中温反应罐的上部内壁上设有第一菌液喷洒头,第一菌液为纤维素降解菌液;第一压缩空气加热器;高温干化罐,高温干化罐的上部内壁上设有第二菌液喷洒头,第二菌液为大分子有机物降解菌液;以及第二压缩空气加热器。本发明通过针对性地分段添加能够有效降解不同有机物的嗜热微生物,分段连续循环式地对厨余垃圾中不同的有机物组分进行降解,有效地提高了厨余垃圾中有机物的降解效率,且在此过程中伴随辅热通风,并结合微生物好代谢反应中所产生的生物能,加速了厨余垃圾的生物干化的过程,使得厨余垃圾的含水率能够快速地由80%降到30%以下。但该系统结构复杂,操作不便,处理成本高。

发明内容

[0008]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厨余垃圾处理难题和克服上述专利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脱水厨余垃圾干化处理装置,操作简便,工作效率高。
[0009]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0] 一种脱水厨余垃圾干化处理装置,包括主反应室和辅反应室,主反应室为圆柱体结构,主反应室的内侧底部设计成U型结构。辅反应室上部为圆柱体结构,辅反应室底部为斜锥体结构。主反应室和辅反应室的上部高度相同,主反应室和辅反应室的外室壁相切并连接为一体。
[0011] 所述主反应室包括主反应室壳体、主搅拌器、返料口、出料口、主电热测控器、主曝气器、主出风口、主抽风机和滚轮。
[0012] 所述主反应室壳体包括外保护套、保温层和内保层。所述外保护套为圆柱形结构,由不锈或硬塑料材料制成。所述保温层为圆柱形结构,由保温材料制成;保温层设置在外保护套的内侧。所述内保层为圆柱形结构,由硬塑料材料制成;内保层设置在保温层的内侧。
[0013] 所述主反应室壳体上与辅反应室相连的一侧设有返料口,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出料口。主反应室壳体上设有张合式返料口开关;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张合式出料口开关门。
[0014] 所述主搅拌器包括主搅拌电机、主传动轴和螺旋上升式叶轮。所述主搅拌电机安装在主反应室的圆柱形壳体的顶部圆面的中心处。所述主传动轴穿过主反应室的圆柱形壳体的顶部圆面的中心直立在主反应室的中部,主传动轴与主搅拌电机的转动轴连接,主搅拌电机带动主传动轴转动。所述主传动轴为空心圆柱状结构。所述螺旋上升式叶轮安装在主传动轴上,螺旋上升式叶轮与主反应室底部的U型结构底面贴合,在螺旋上升式叶轮的作用下厨余垃圾被推动提升至顶部的主反应室壳体,再从螺旋上升式叶轮和主反应室壳体之间的缝隙跌落,实现往复式翻炒搅拌。螺旋上升式叶轮为中空结构,螺旋上升式叶轮上设有若干出气孔。
[0015] 所述主电热测控器包括温度探头、电热丝管和启停器。所述温度探头镶嵌在主反应室的内壁上,所述电热丝管和启停器设置在主反应室与辅反应室连接处的外壁上。
[0016] 所述主曝气器包括主送风机和主空气流量计,所述主曝气器设置在主反应室与辅反应室连接处的外壁上。所述主送风机的管道与电热丝管、主传动轴和螺旋上升式叶轮连通,电热丝管通电工作时产生的热空气被主送风机经主传动轴、螺旋上升式叶轮和螺旋上升式叶轮上的出气孔送入主反应室内。电热丝管不工作时被主送风机经主传动轴、螺旋上升式叶轮和螺旋上升式叶轮上的出气孔送入主反应室内的是新鲜的冷空气。
[0017] 所述主出风口设置在主反应室顶部一侧的侧壁上。
[0018] 所述主抽风机设置在主反应室顶部,主抽风机连通主出风口。
[0019] 所述滚轮采用万向轮,设置在主反应室的壳体的最底部,滚轮设有三个或四个。
[0020] 所述辅反应室包括辅反应室壳体、辅搅拌器、入料口、卸料口、辅电热测控器、辅曝气器、辅出风口和辅抽风机。
[0021] 所述辅反应室壳体包括外保护套、保温层和内保层。所述外保护套由不锈钢或硬塑料材料制成。所述保温层由保温材料制成;保温层设置在外保护套的内侧。所述内保层由硬塑料材料制成;内保层设置在保温层的内侧。
[0022] 所述辅搅拌器包括辅搅拌电机、辅传动轴和搅拌叶轮。所述辅搅拌电机安装在辅反应室的圆柱形壳体的顶部圆面的中心处。所述辅传动轴穿过辅反应室的圆柱形壳体的顶部圆面的中心直立在辅反应室的中部,辅传动轴与辅搅拌电机的转动轴连接,辅搅拌电机带动辅传动轴转动。所述辅传动轴为空心圆柱状结构。所述搅拌叶轮安装在辅传动轴上。搅拌叶轮为中空结构,搅拌叶轮上设有若干出气孔。
[0023] 所述辅反应室壳体上与主反应室相连的另一侧的侧壁上部设有入料口。辅反应室的壳体上设有入料口推拉门。
[0024] 所述辅反应室底部设计为斜锥体结构,斜锥体斜向主反应室,斜锥体的最底部与主反应室相连处设有卸料口。主反应室壳体上设有推拉式卸料口开关门。
[0025] 所述辅电热测控器包括温度探头、电热丝管和启停器。所述温度探头镶嵌在辅反应室的内壁上,所述电热丝管和启停器设置在主反应室与辅反应室连接处的外壁上。
[0026] 所述辅曝气器包括辅送风机和辅空气流量计,所述辅曝气器设置在主反应室与辅反应室连接处的外壁上。所述辅送风机的管道与电热丝管、辅传动轴和搅拌叶轮连通,电热丝管通电工作时产生的热空气被辅送风机经辅传动轴、搅拌叶轮和搅拌叶轮上的出气孔送入辅反应室内。电热丝管不工作时被辅送风机经辅传动轴、搅拌叶轮和搅拌叶轮上的出气孔送入辅反应室内的是新鲜的冷空气。
[0027] 所述辅出风口设置在辅反应室顶部一侧的侧壁上。
[0028] 所述辅抽风机设置在辅反应室顶部,辅抽风机连通辅出风口。
[0029] 所述的主反应室壳体上和辅反应室壳体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有透明玻璃的观察孔。
[0030] 采用上述的脱水厨余垃圾干化处理装置进行厨余垃圾处理的方法为:
[0031] ①第一天,关闭卸料口、返料口和出料口,打开入料口,破碎挤压脱水后的厨余垃圾由入料口进入辅反应室,按厨余垃圾与菌剂质量比例10~5:1投入接种菌剂,厨余垃圾处理进入启动阶段。辅搅拌器进行搅拌混合,设定搅拌间隔为30~180min,每次搅拌时间2~15min,转速2~15r/min。辅曝气器进行通风曝气,通风频次为20~40min/h,风量为5~
3
100m/h。打开辅电热测控器,热空气通过搅拌叶轮、出气孔进入辅反应室内。辅反应室内厨余垃圾的温度高于35℃时电热丝管停止加热,辅反应室内厨余垃圾的温度低于20℃时电热丝管重新启动加热。每30~120min通过辅抽风机从辅出风口抽吸辅反应室内高湿空气1~
10min。
[0032] ②第二天,重复第一天的工作,区别在于不再添加接种菌剂。两天的厨余垃圾搅拌混合后,前一天的厨余垃圾为后一天的厨余垃圾进行加热和接种。
[0033] ③第三天,打开卸料口,启动主搅拌器,在螺旋上升式叶轮的作用下,主反应室内的厨余垃圾被推动提升,主反应室在空出下部空间的同时由于重的作用下,辅反应室内的厨余垃圾进入主反应室内,辅反应室内二分之一的厨余垃圾进入主反应室后关闭卸料口。辅反应室内剩余的二分之一的厨余垃圾为后面添加的厨余垃圾进行加热和接种。
[0034] 接着辅反应室内的操作步骤与第二天的相同。
[0035] 主反应室内主搅拌器进行搅拌混合,设定搅拌间隔为30~180min,每次搅拌时间2~20min,转速3~15r/min。主曝气器进行通风曝气,通风频次为20~40min/h,风量为5~3
150m /h。打开主电热测控器,热空气通过主传动轴和螺旋上升式叶轮进入主反应室内。主反应室内厨余垃圾的温度高于55℃时电热丝管停止加热,主反应室内厨余垃圾的温度低于
45℃时电热丝管重新启动加热。每30~120min通过主抽风机从主出风口抽吸主反应室内高湿空气1~10min。
[0036] ④第四、第五和六天与第三天的操作过程相同。
[0037] ⑤第七天,打开出料口,在螺旋上升式叶轮的作用下厨余垃圾被推动提升,厨余垃圾被推动提升至出料口,由于张合式开关门的阻挡,厨余垃圾不能从螺旋上升式叶轮和主反应室壳体之间的缝隙跌落,而是流出主反应室,当主反应室内四分之一的厨余垃圾排出后关闭出料口、打开卸料口,在重力和螺旋上升式叶轮的作用下,辅反应室内二分之一的厨余垃圾进入主反应室后关闭卸料口。再打开返料口,在螺旋上升式叶轮的作用下厨余垃圾被推动提升,厨余垃圾被推动提升至返料口,由于张合式开关门的阻挡,厨余垃圾不能从螺旋上升式叶轮和主反应室壳体之间的缝隙跌落,而是从主反应室流入辅反应室,把主反应室内八分之一的厨余垃圾排入辅反应室内,用于为后面添加的厨余垃圾进行加热和接种。再关闭返料口;打开入料口,破碎、挤压脱水后的厨余垃圾由入料口进入辅反应室。
[0038] 接着主反应室和辅反应室内的搅拌、曝气、加热过程与第六天相同。
[0039] 此后的每天都重复第七天的操作,脱水厨余垃圾干化处理装置进入连续运行阶段。
[004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①本发明通过生物干化实现厨余垃圾资源能源化利用;②利用生化反应热和强制通风加速水分蒸发,实现物料水分的快速脱除;③利用前后日物料的混合,实现物料的快速接种,避免多次投加反应菌剂,降低处理成本;④利用高温物料的回流实现物料的低位热值的快速提升,加速反应的进程,同时降低加热带来的处理成本;⑤本发明的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制造成本低。附图说明
[0041]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42]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俯视图。
[0043] 图1、图2中:1.主反应室,1‑1.主反应室壳体,1‑2.主搅拌器,1‑3.返料口,1‑3‑1.张合式返料口开关门,1‑4.出料口,1‑4‑1.张合式出料口开关门,1‑5.主电热测控器,1‑6.主曝气器,1‑7.主出风口,1‑8.主抽风机,1‑9.滚轮,2.辅反应室,2‑1.辅反应室壳体,2‑2.辅搅拌器,2‑3.入料口,2‑4.卸料口,2‑5.辅电热测控器,2‑6.辅曝气器,2‑7.辅出风口,2‑8.辅抽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0045] 实施例
[0046] 如图1所示的一种脱水厨余垃圾干化处理装置,包括主反应室1和辅反应室2,主反应室1为圆柱体结构,主反应室1的内侧底部设计成U型结构。辅反应室2的上部为圆柱体结构,辅反应室2底部为斜锥体结构。主反应室1和辅反应室2的上部高度相同,主反应室1和辅反应室2的外室壁相切并连接为一体。
[0047] 所述主反应室1包括主反应室壳体1‑1、主搅拌器1‑2、返料口1‑3、出料口1‑4、主电热测控器1‑5、主曝气器1‑6、主出风口1‑7、主抽风机1‑8和滚轮1‑9。
[0048] 所述主反应室壳体1‑1包括外保护套、保温层和内保层。所述外保护套为圆柱形结构,由不锈钢或硬塑料材料制成。所述保温层为圆柱形结构,由保温材料制成;保温层设置在外保护套的内侧。所述内保层为圆柱形结构,由硬塑料材料制成;内保层设置在保温层的内侧。
[0049] 所述主反应室壳体1‑1上与辅反应室2相连的一侧设有返料口1‑3,相对的另一侧设有出料口1‑4。主反应室壳体1‑1上设有张合式返料口开关门1‑3‑1;相对的另一侧设有设有张合式出料口开关门1‑4‑1。
[0050] 所述主搅拌器1‑2包括主搅拌电机、主传动轴和螺旋上升式叶轮。所述主搅拌电机安装在主反应室的圆柱形壳体的顶部圆面的中心处。所述主传动轴穿过主反应室的圆柱形壳体的顶部圆面的中心直立在主反应室的中部,主传动轴与主搅拌电机的转动轴连接,主搅拌电机带动主传动轴转动。所述主传动轴为空心圆柱状结构。所述螺旋上升式叶轮安装在主传动轴上,螺旋上升式叶轮与主反应室底部的U型结构底面贴合,在螺旋上升式叶轮的作用下厨余垃圾被推动提升至顶部的主反应室壳体,再从螺旋上升式叶轮和主反应室壳体之间的缝隙跌落,实现往复式翻炒搅拌。螺旋上升式叶轮为中空结构,螺旋上升式叶轮上设有若干出气孔。
[0051] 所述主电热测控器1‑5包括温度探头、电热丝管和启停器。所述温度探头镶嵌在主反应室1的内壁上,所述电热丝管和启停器设置在主反应室1与辅反应室2连接处的外壁上。
[0052] 所述主曝气器1‑6包括主送风机和主空气流量计,所述主曝气器设置在主反应室1与辅反应室2连接处的外壁上。所述主送风机的管道与电热丝管、主传动轴和螺旋上升式叶轮连通,电热丝管通电工作时产生的热空气被主送风机经主传动轴、螺旋上升式叶轮和螺旋上升式叶轮上的出气孔送入主反应室1内。电热丝管不工作时被主送风机经主传动轴、螺旋上升式叶轮和螺旋上升式叶轮上的出气孔送入主反应室1内的只是新鲜的冷空气。
[0053] 所述主出风口1‑7设置在主反应室顶部一侧的侧壁上。
[0054] 所述主抽风机1‑8设置在主反应室顶部,主抽风机1‑8连通主出风口1‑7。
[0055] 所述滚轮1‑9采用万向轮,设置在主反应室的壳体的最底部,滚轮设有三个。
[0056] 所述辅反应室2包括辅反应室壳体2‑1、辅搅拌器2‑2、入料口2‑3、卸料口2‑4、辅电热测控器2‑5、辅曝气器2‑6、辅出风口2‑7和辅抽风机2‑8。
[0057] 所述辅反应室壳体2‑1包括外保护套、保温层和内保层。所述外保护套由不锈钢或硬塑料材料制成。所述保温层由保温材料制成;保温层设置在外保护套的内侧。所述内保层由硬塑料材料制成;内保层设置在保温层的内侧。
[0058] 所述辅搅拌器2‑2包括辅搅拌电机、辅传动轴和搅拌叶轮。所述辅搅拌电机安装在辅反应室的圆柱形壳体的顶部圆面的中心处。所述辅传动轴穿过辅反应室的圆柱形壳体的顶部圆面的中心直立在辅反应室的中部,辅传动轴与辅搅拌电机的转动轴连接,辅搅拌电机带动辅传动轴转动。所述辅传动轴为空心圆柱状结构。所述搅拌叶轮安装在辅传动轴上。搅拌叶轮为中空结构,搅拌叶轮上设有若干出气孔。
[0059] 所述辅反应室壳体2‑1上与主反应室1相连的另一侧的侧壁上部设有入料口2‑3,辅反应室2的壳体上设有入料口推拉门。
[0060] 所述辅反应室2的底部设计为斜锥体结构,斜锥体斜向主反应室1,斜锥体的最底部与主反应室1相连处设有卸料口2‑4。主反应室壳体1‑1上设有推拉式卸料口开关门。
[0061] 所述辅电热测控器2‑5包括温度探头、电热丝管和启停器。所述温度探头镶嵌在辅反应室2的内壁上,所述电热丝管和启停器设置在主反应室1与辅反应室2的连接处的外壁上。
[0062] 所述辅曝气器2‑6包括辅送风机和辅空气流量计,所述辅曝气器设置在主反应室1与辅反应室2连接处的外壁上。所述辅送风机的管道与电热丝管、辅传动轴和搅拌叶轮连通,电热丝管通电工作时产生的热空气经辅传动轴、搅拌叶轮和搅拌叶轮上的出气孔送入辅反应室2内。电热丝管不工作时被辅送风机经辅传动轴、搅拌叶轮和搅拌叶轮上的出气孔送入辅反应室内2的只是新鲜的冷空气。
[0063] 所述辅出风口2‑7设置在辅反应室2的顶部一侧的侧壁上。
[0064] 所述辅抽风机2‑8设置在辅反应室2的顶部,辅抽风机2‑8连通辅出风口2‑7。
[0065] 所述的主反应室壳体1‑1上和辅反应室壳体2‑1上设置有若干个安装有透明玻璃的观察孔。
[0066] 采用上述的脱水厨余垃圾干化处理装置进行厨余垃圾处理的方法为:
[0067] ①第一天,关闭返料口1‑3、出料口1‑4和卸料口2‑4,打开入料口2‑3,破碎、挤压脱水后的厨余垃圾由入料口2‑3进入辅反应室2,按厨余垃圾与菌剂质量比例5:1投入接种菌剂,厨余垃圾处理进入启动阶段。辅搅拌器2‑2进行搅拌混合,设定搅拌间隔为60min,每次搅拌时间10min,转速10r/min。辅曝气器2‑6进行通风曝气,通风频次为30min/h,风量为3
80m /h。打开辅电热测控器2‑5,热空气通过搅拌叶轮、出气孔进入辅反应室2内。辅反应室内厨余垃圾的温度高于35℃时电热丝管停止加热,辅反应室内厨余垃圾的温度低于20℃时电热丝管重新启动加热。每60min通过辅抽风机2‑8从辅出风口2‑7抽吸辅反应室内高湿空气5min。
[0068] ②第二天,重复第一天的工作,区别在于不再添加接种菌剂。两天的厨余垃圾混合后,前一天的厨余垃圾为后一天的厨余垃圾进行加热和接种。
[0069] ③第三天,打开卸料口2‑4,启动主搅拌器1‑2,在螺旋上升式叶轮的作用下主反应室1内的厨余垃圾被推动提升,主反应室1在空出下部空间的同时由于重力的作用下,辅反应室2内的厨余垃圾进入主反应室1内,辅反应室2内二分之一的厨余垃圾进入主反应室1后关闭卸料口2‑4。辅反应室2内剩余的二分之一的厨余垃圾为后面添加的厨余垃圾进行加热和接种。
[0070] 接着辅反应室2内的操作步骤与第二天的相同。
[0071] 主反应室1内的主搅拌器1‑2进行搅拌混合,设定搅拌间隔为60min,每次搅拌时间3
10min,转速10r/min。主曝气器1‑6进行通风曝气,通风频次为30min/h,风量为90m/h。打开主电热测控器1‑5,热空气通过主传动轴和螺旋上升式叶轮进入主反应室1内。主反应室1内厨余垃圾的温度高于55℃时电热丝管停止加热,主反应室内厨余垃圾的温度低于45℃时电热丝管重新启动加热。每60min通过主抽风机1‑8从主出风口1‑7抽吸主反应室内高湿空气
5min。
[0072] ④第四、第五和六天与第三天的操作步骤相同。
[0073] ⑤第七天,打开出料口1‑4,在螺旋上升式叶轮的作用下厨余垃圾被推动提升,厨余垃圾被推动提升至出料口1‑4,由于张合式出料口开关门1‑4‑1的阻挡,厨余垃圾不能从螺旋上升式叶轮和主反应室壳体之间的缝隙跌落,而是流出主反应室1,当主反应室1内四分之一的厨余垃圾排出后关闭出料口1‑4、打开卸料口2‑4,在重力和螺旋上升式叶轮的作用下,辅反应室2内二分之一的厨余垃圾进入主反应室1后关闭卸料口2‑4。再打开返料口1‑3,在螺旋上升式叶轮的作用下厨余垃圾被推动提升,厨余垃圾被推动提升至返料口1‑3,由于张合式返料口开关门1‑3‑1的阻挡,厨余垃圾不能从螺旋上升式叶轮和主反应室壳体之间的缝隙跌落,而是从主反应室1流入辅反应室2,把主反应室1内八分之一的厨余垃圾排入辅反应室2内,用于为后面添加的厨余垃圾进行加热和接种,再关闭返料口1‑3。
[0074] 打开入料口2‑3,新鲜的厨余垃圾由入料口2‑3进入辅反应室2内。
[0075] 接着主反应室1和辅反应室2内的搅拌、曝气、加热过程与第六天相同。
[0076] 此后的每天都重复第七天的操作,脱水厨余垃圾干化处理装置进入连续运行阶段。
[0077]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