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抑菌厨房湿巾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号 CN202310209769.3 申请日 2023-03-07 公开(公告)号 CN116355703A 公开(公告)日 2023-06-30
申请人 橙的(福建)卫生用品有限责任公司; 发明人 王金都;
摘要 本 发明 涉及湿巾领域,提供一种抑菌厨房湿巾及其制备方法,解决 现有技术 的厨房湿巾抑菌效果不佳的 缺陷 ,包括湿巾本体和施加在湿巾本体上的药液,所述药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脂肪醇聚 氧 乙烯醚1.3-1.5份、十二烷基葡糖苷0.5-0.7份、苯扎氯铵0.1-0.16份、二丙二醇甲醚0.2-0.4份、碘丙炔醇丁基 氨 甲酸 酯0.01-0.03份、聚六亚甲基双胍 盐酸 盐021-0.24份、聚乙二醇-4000.32-0.35份、丙二醇/甘油0.1-0.2份、三乙酸甘油酯30-60份、甜橙萜0.1-0.2份、芳樟醇1-5份。
权利要求

1.一种抑菌厨房湿巾,包括湿巾本体和施加在湿巾本体上的药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
脂肪醇聚乙烯醚1.3-1.5份、十二烷基葡糖苷0.5-0.7份、苯扎氯铵0.1-0.16份、二丙二醇甲醚0.2-0.4份、碘丙炔醇丁基甲酸酯0.01-0.03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
021-0.24份、聚乙二醇-400 0.32-0.35份、丙二醇/甘油0.1-0.2份、三乙酸甘油酯30-
60份、甜橙萜0.1-0.2份、芳樟醇1-5份、柠檬1-5份、α-松油醇2-3份、香叶醇1-2份、柠檬酸0.001-0.003份、柠檬酸钠0.001-0.003份、癸基糖苷0.001-0.003份、洋甘菊提取物0.001-0.1份、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0.03-0.06份、氯化十六烷基吡啶0.01-0.03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抑菌厨房湿巾,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还包括0.2-0.5重量份的无患子提取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抑菌厨房湿巾,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还包括0.1-0.5重量份的纳米抗菌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抑菌厨房湿巾,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抗菌剂为胶状纳米银抗菌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抑菌厨房湿巾,其特征在于:所述胶状纳米银抗菌剂采用淀粉改性硝酸银制成。
6.一种抑菌厨房湿巾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1)湿巾本体的制备:选用无纺布作为湿巾本体;
(2)药液的制备:a、复合抑菌剂的制备:将洋甘菊提取物0.001-0.1份、0.2-0.5重量份的无患子提取物、0.1-0.5重量份的纳米银抗菌剂混合均匀,记为A组分;
b、表面活性剂的配制: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1.5份、十二烷基葡糖苷0.5-0.7份、柠檬酸0.001-0.003份、柠檬酸钠0.001-0.003份、癸基糖苷0.001-0.003份混合均匀,记为B组分;
c、溶剂的配制:二丙二醇甲醚0.2-0.4份、聚乙二醇-400 0.32-0.35份、丙二醇/甘油0.1-0.2份混合均匀,记为C组分;
d、杀菌剂的配制:苯扎氯铵0.1-0.16份、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0.01-0.03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0.21-0.24份、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0.03-0.06份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0.01-0.03份混合均匀,记为D组分;
e、定香物质的配制:三乙酸甘油酯30-60份定香剂、甜橙萜0.1-0.2份、芳樟醇1-5份、柠檬醛1-5份、α-松油醇2-3份、香叶醇1-2份,混合均匀,记为E组分;
f、将上述C组分预先投入配药槽中,再依次加入B组分,搅拌均匀后再加入A组分、D组分,搅拌分散均匀后再投入E组分,再次充分分散后,获得药液;
(3)将所述药液均匀的施加在湿巾本体上;
(4)包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抑菌厨房湿巾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巾本体为刺无纺布。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抑菌厨房湿巾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的纳米银抗菌剂为胶状纳米银抗菌剂,其制备过程为:在硝酸银水溶液中加入淀粉,加热搅拌使淀粉溶解,再加入丙酸钠,持续搅拌30-40min后,再缓慢加入氨水,直至溶液变成淡黄色,再搅拌至胶状,即获得胶状纳米银抗菌剂。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抑菌厨房湿巾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中还含有0.1-0.8重量份的丙烯酸酯类交联共聚物。

说明书全文

一种抑菌厨房湿巾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湿巾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抑菌厨房湿巾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湿巾是一种常见的卫生用品,一般是有柔性无纺布结合药液组成。湿巾的种类很多,有婴儿用的手口湿巾、普通的一次性湿巾、厨房湿巾、厕所专用湿巾,不同种类的湿巾其药液组成一般都不同。
[0003] 厨房中由于油烟物的存在,因此,在厨房的灶具上都会留下很多的油污,清理较为困难,一般都是采用洗洁精和专用擦拭球进行处理,但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对灶具具有一定的损害,且洗洁精中含有大量的化学物质,漂洗较为麻烦,对人体也有损伤。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人们发明了厨房专用湿巾,这类湿巾一般均有较好的去油污能,且擦拭完后既可扔掉,使用方便。
[0004] 中国专利号201911182024.2公开了一种厨房专用去油污湿巾及其制备方法,该去油污湿巾由无纺布基材浸泡在药液中制备得到,所述药液由下述重量份原料制备得到:尼泊金甲酯2-4份、苯乙醇4-5份、去污剂1-3份、乳化剂5-7份、表面活性剂2-4份、保湿剂3-5份、清洁剂2-4份、分散剂20-30份和去离子30-40份;本发明将基材浸泡在药液中,药液中添加了聚山梨醇酯80,在水、乙醇、甲醇或乙酸乙酯中易溶,在矿物油中极微溶解,具有良好的去油污性能,药液去油率能达到60.8%。该湿巾具有较好的去污能力,但无抑菌性能。
[0005] 中国专利号202010800408.2公开了一种除油环保厨房湿巾浸液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除油环保厨房湿巾浸液组合物包含:螯合剂0.01-1%;异构八聚氧乙烯丙烯醚0-1%;烷基糖苷0-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物0.5-3%;高分子聚合物成膜光亮剂
0.05-1%;保湿剂0-1%;天然低泡抑泡剂0.01-0.1%;环保低气味溶剂1-10%;杀菌防腐剂0-1%;其他组分0-0.2%;余量水。该厨房湿巾具有较好的去油污效果,同时泡沫量少,刺激性味道少,但抑菌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0006]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抑菌厨房湿巾及其制备方法,解决现有技术的厨房湿巾抑菌效果不佳的缺陷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抑菌厨房湿巾,包括湿巾本体和施加在湿巾本体上的药液,所述药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
[0008]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1.5份、十二烷基葡糖苷0.5-0.7份、苯扎氯铵0.1-0.16份、二丙二醇甲醚0.2-0.4份、碘丙炔醇丁基甲酸酯0.01-0.03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021-0.24份、聚乙二醇-400 0.32-0.35份、丙二醇/甘油0.1-0.2份、三乙酸甘油酯30-60份、甜橙萜0.1-0.2份、芳樟醇1-5份、柠檬1-5份、α-松油醇2-3份、香叶醇1-
2份、柠檬酸0.001-0.003份、柠檬酸钠0.001-0.003份、癸基糖苷0.001-0.003份、洋甘菊提取物0.001-0.1份、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0.03-0.06份、氯化十六烷基吡啶0.01-0.03份。
[0009] 进一步的:所述药液还包括0.2-0.5重量份的无患子提取物。
[0010] 进一步的:所述药液还包括0.1-0.5重量份的纳米抗菌剂
[0011] 进一步的:所述纳米银抗菌剂为胶状纳米银抗菌剂。
[0012] 进一步的:所述胶状纳米银抗菌剂采用淀粉改性硝酸银制成。
[0013] 一种抑菌厨房湿巾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14] (1)湿巾本体的制备:选用无纺布作为湿巾本体;
[0015] (2)药液的制备:a、复合抑菌剂的制备:将洋甘菊提取物0.001-0.1份、0.2-0.5重量份的无患子提取物、0.1-0.5重量份的纳米银抗菌剂混合均匀,记为A组分;
[0016] b、表面活性剂的配制: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1.5份、十二烷基葡糖苷0.5-0.7份、柠檬酸0.001-0.003份、柠檬酸钠0.001-0.003份、癸基糖苷0.001-0.003份混合均匀,记为B组分;
[0017] c、溶剂的配制:二丙二醇甲醚0.2-0.4份、聚乙二醇-400 0.32-0.35份、丙二醇/甘油0.1-0.2份混合均匀,记为C组分;
[0018] d、杀菌剂的配制:苯扎氯铵0.1-0.16份、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0.01-0.03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0.21-0.24份、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0.03-0.06份氯化十六烷基吡啶0.01-0.03份混合均匀,记为D组分;
[0019] e、定香物质的配制:三乙酸甘油酯30-60份定香剂、甜橙萜0.1-0.2份、芳樟醇1-5份、柠檬醛1-5份、α-松油醇2-3份、香叶醇1-2份,混合均匀,记为E组分;
[0020] f、将上述C组分预先投入配药槽中,再依次加入B组分,搅拌均匀后再加入A组分、D组分,搅拌分散均匀后再投入E组分,再次充分分散后,获得药液;
[0021] (3)将所述药液均匀的施加在湿巾本体上;
[0022] (4)包装
[0023] 进一步的:所述湿巾本体为水刺无纺布。
[0024] 进一步的:步骤(2)的纳米银抗菌剂为胶状纳米银抗菌剂,其制备过程为:在硝酸银水溶液中加入淀粉,加热搅拌使淀粉溶解,再加入丙酸钠,持续搅拌30-40min后,再缓慢加入氨水,直至溶液变成淡黄色,再搅拌至胶状,即获得胶状纳米银抗菌剂。
[0025] 进一步的:所述药液中还含有0.1-0.8重量份的丙烯酸酯类交联共聚物。
[0026]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27] 1、本发明含有洋甘菊提取物、无患子提取物、纳米银抗菌剂复配的抗菌剂,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
[0028] 2、本发明的纳米银抗菌剂为胶状物,在特定催化剂和引发剂的作用下能够与丙烯酸酯类交联共聚物发生反应,获得同时具有抑菌作用和防沉降作用的化学物质,避免表层的湿巾中的药液过快的沉降到底部。
[0029] 3、本发明搭配十二烷基葡糖苷、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具有较强的去污能力。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实施例
[0031] 一种抑菌厨房湿巾,包括湿巾本体和施加在湿巾本体上的药液,所述药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
[0032]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3份、十二烷基葡糖苷0.5份、苯扎氯铵0.1份、二丙二醇甲醚0.2份、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0.01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021份、聚乙二醇-400 0.32份、丙二醇/甘油0.1份、三乙酸甘油酯30份、甜橙萜0.1份、芳樟醇1份、柠檬醛1份、α-松油醇2份、香叶醇1份、柠檬酸0.001份、柠檬酸钠0.001份、癸基糖苷0.001份、洋甘菊提取物
0.001份、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0.03份、氯化十六烷基吡啶0.01份、无患子提取物0.2重量份、胶状纳米银抗菌剂0.1重量份,所述胶状纳米银抗菌剂采用淀粉改性硝酸银制成。
[0033] 上述一种抑菌厨房湿巾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34] (1)湿巾本体的制备:选用无纺布作为湿巾本体;
[0035] (2)药液的制备:a、复合抑菌剂的制备:将洋甘菊提取物、无患子提取物、纳米银抗菌剂混合均匀,记为A组分;
[0036] b、表面活性剂的配制: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葡糖苷、柠檬酸、柠檬酸钠、癸基糖苷混合均匀,记为B组分;
[0037] c、溶剂的配制:二丙二醇甲醚、聚乙二醇-400、丙二醇/甘油混合均匀,记为C组分;
[0038] d、杀菌剂的配制:苯扎氯铵、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混合均匀,记为D组分;
[0039] e、定香物质的配制:三乙酸甘油酯、甜橙萜、芳樟醇、柠檬醛、α-松油醇、香叶醇,混合均匀,记为E组分;
[0040] f、将上述C组分预先投入配药槽中,再依次加入B组分,搅拌均匀后再加入A组分、D组分,搅拌分散均匀后再投入E组分,再次充分分散后,获得药液;
[0041] 所述胶状纳米银抗菌剂,其制备过程为:在硝酸银水溶液中加入淀粉,加热搅拌使淀粉溶解,再加入丙酮酸钠,持续搅拌30后,再缓慢加入氨水,直至溶液变成淡黄色,再搅拌至胶状,即获得胶状纳米银抗菌剂。
[0042] (3)将所述药液均匀的施加在湿巾本体上;
[0043] (4)包装。
[0044] 其中,本实施例中,所述湿巾本体为水刺无纺布。
[0045] 实施例二
[0046] 一种抑菌厨房湿巾,包括湿巾本体和施加在湿巾本体上的药液,所述药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
[0047]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4份、十二烷基葡糖苷0.6份、苯扎氯铵0.13份、二丙二醇甲醚0.3份、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0.02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022份、聚乙二醇-400 0.34份、丙二醇/甘油0.15份、三乙酸甘油酯45份、甜橙萜0.15份、芳樟醇3份、柠檬醛3份、α-松油醇3份、香叶醇1.2份、柠檬酸0.002份、柠檬酸钠0.002份、癸基糖苷0.002份、洋甘菊提取物0.004份、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0.04份、氯化十六烷基吡啶0.02份、无患子提取物0.4重量份、胶状纳米银抗菌剂0.3重量份、0.5重量份的丙烯酸酯类交联共聚物,所述胶状纳米银抗菌剂采用淀粉改性硝酸银制成。
[0048] 上述一种抑菌厨房湿巾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49] (1)湿巾本体的制备:选用无纺布作为湿巾本体;
[0050] (2)药液的制备:a、复合抑菌剂的制备:将洋甘菊提取物、无患子提取物、纳米银抗菌剂混合均匀,记为A组分;
[0051] b、表面活性剂的配制: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葡糖苷、柠檬酸、柠檬酸钠、癸基糖苷混合均匀,记为B组分;
[0052] c、溶剂的配制:二丙二醇甲醚、聚乙二醇-400、丙二醇/甘油混合均匀,记为C组分;
[0053] d、杀菌剂的配制:苯扎氯铵、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混合均匀,记为D组分;
[0054] e、定香物质的配制:三乙酸甘油酯、甜橙萜、芳樟醇、柠檬醛、α-松油醇、香叶醇,混合均匀,记为E组分;
[0055] f、将上述C组分预先投入配药槽中,再依次加入B组分,搅拌均匀后再加入A组分、D组分,搅拌分散均匀后再投入E组分,再次充分分散后,再加入丙烯酸酯类交联共聚物、用于使丙烯酸酯类交联共聚物与胶状纳米银发生反应的引发剂,获得药液;所述丙烯酸酯类交联共聚物与引发剂及柠檬酸共存时,柠檬酸起催化作用,能够使丙烯酸酯类交联共聚物在支化点发生断裂,得到可溶的线型共聚物和多臂聚合物,再与胶状纳米银结合,获得既具备抗菌效果又具有防沉降作用的物质;
[0056] 所述胶状纳米银抗菌剂,其制备过程为:在硝酸银水溶液中加入淀粉,加热搅拌使淀粉溶解,再加入丙酮酸钠,持续搅拌35min后,再缓慢加入氨水,直至溶液变成淡黄色,再搅拌至胶状,即获得胶状纳米银抗菌剂;
[0057] (3)将所述药液均匀的施加在湿巾本体上;
[0058] (4)包装。
[0059] 所述湿巾本体为水刺无纺布。
[0060] 实施例三
[0061] 一种抑菌厨房湿巾,包括湿巾本体和施加在湿巾本体上的药液,所述药液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原料:
[0062]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份、十二烷基葡糖苷0.7份、苯扎氯铵0.16份、二丙二醇甲醚0.4份、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0.03份、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0.24份、聚乙二醇-400 
0.35份、丙二醇/甘油0.2份、三乙酸甘油酯60份、甜橙萜0.2份、芳樟醇5份、柠檬醛5份、α-松油醇3份、香叶醇2份、柠檬酸0.003份、柠檬酸钠0.003份、癸基糖苷0.003份、洋甘菊提取物0.1份、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0.06份、氯化十六烷基吡啶0.03份、无患子提取物0.5重量份、胶状纳米银抗菌剂0.5重量份、0.8重量份的丙烯酸酯类交联共聚物,所述胶状纳米银抗菌剂采用淀粉改性硝酸银制成。
[0063] 上述一种抑菌厨房湿巾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0064] (1)湿巾本体的制备:选用无纺布作为湿巾本体;
[0065] (2)药液的制备:a、复合抑菌剂的制备:将洋甘菊提取物、无患子提取物、纳米银抗菌剂混合均匀,记为A组分;
[0066] b、表面活性剂的配制: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葡糖苷、柠檬酸、柠檬酸钠、癸基糖苷混合均匀,记为B组分;
[0067] c、溶剂的配制:二丙二醇甲醚、聚乙二醇-400、丙二醇/甘油混合均匀,记为C组分;
[0068] d、杀菌剂的配制:苯扎氯铵、碘丙炔醇丁基氨甲酸酯、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二癸基二甲基氯化铵、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混合均匀,记为D组分;
[0069] e、定香物质的配制:三乙酸甘油酯、甜橙萜、芳樟醇、柠檬醛、α-松油醇、香叶醇,混合均匀,记为E组分;
[0070] f、将上述C组分预先投入配药槽中,再依次加入B组分,搅拌均匀后再加入A组分、D组分,搅拌分散均匀后再投入E组分,再次充分分散后加入丙烯酸酯类交联共聚物,再分散均匀,获得药液;
[0071] 所述胶状纳米银抗菌剂,其制备过程为:在硝酸银水溶液中加入淀粉,加热搅拌使淀粉溶解,再加入丙酮酸钠,持续搅拌40min后,再缓慢加入氨水,直至溶液变成淡黄色,再搅拌至胶状,即获得胶状纳米银抗菌剂。
[0072] (3)将所述药液均匀的施加在湿巾本体上;
[0073] (4)包装。
[0074] 所述湿巾本体为水刺无纺布。
[0075] 对本发明上述各实施例的湿巾性能进行检测,结果如下表:
[0076]  实施例一 实施例二 实施例三
顶层湿巾溶液损失率/% 15.8 0.1 0.2
底层湿巾溶液增加率/% 13.8 0.2 0.18
-1
大肠埃希氏菌MIC值/mg·mL 1.02 0.51 0.53
-1
枯草芽孢杆菌MIC值/mg·mL 1.30 0.85 0.87
-1
白色念珠菌MIC值/mg·mL 1.23 0.59 0.49
-1
黑曲霉MIC值/mg·mL 1.56 1.02 1.05
[0077] 上述顶层湿巾溶液损失率,是通过将样品静置30天后进行的测试,实施例二和三均添加有丙烯酸酯交联共聚物,能够发挥较好的抗沉降作用,且抑菌效果也优于实施例一。
[0078] 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大肠埃希氏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的MIC值均小于实施例一,说明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三的抑菌效果均优于实施例一。
[0079]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