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专利类型 发明公开 法律事件 公开; 实质审查;
专利有效性 实质审查 当前状态 实质审查
申请号 CN202411377419.9 申请日 2024-09-30
公开(公告)号 CN119391205A 公开(公告)日 2025-02-07
申请人 南京市云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类型 企业
发明人 孙莎莎; 黄海; 汤少恒; 孙美玉; 凯丽比努尔·艾散; 张恩泽; 郝成鹏; 第一发明人 孙莎莎
权利人 南京市云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权利人类型 企业
当前权利人 南京市云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当前权利人类型 企业
省份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省份:江苏省 城市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城市:江苏省南京市
具体地址 当前专利权人所在详细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红枫科技园A3栋 邮编 当前专利权人邮编:210046
主IPC国际分类 C09B69/10 所有IPC国际分类 C09B69/10C09K11/06A61K49/00
专利引用数量 0 专利被引用数量 0
专利权利要求数量 10 专利文献类型 A
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英特东华律师事务所 专利代理人 余俊杰;
摘要 本 发明 公开了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 近红外 荧光 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染料为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团(ZW800‑1)分子结构中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基团被修饰性PEG基团所取代。与 现有技术 相比,优势在于:(1)所述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 荧光染料 在大部分 溶剂 中均有良好的 溶解度 ,提高血清 稳定性 和光学性质,能够更好的实时地监测肾脏的成像,从而实现快速诊断急性肾损伤,避免诊断 信号 的 假阳性 ,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为AKI的诊断发展开辟新的方法;(2)所述制备方法简单方便,原料来源广,合成产率高,具有可加工性;(3)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被修饰的ZW800‑1与原本未被修饰的ZW800‑1表现出相当接近的荧光性质和 光谱 吸收能 力 ,且被修饰的ZW800‑1稳定性更好。
权利要求

1.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染料为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团(ZW800‑1)分子结构中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基团被修饰性PEG基团所取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分子结构式为:
其中,n的取值范围为9‑4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修饰性PEG基团为mPEG、mPEG‑NH2、mPEG‑SS、mPEG‑SC、mPEG2‑NHS、mPEG‑SPA、mPEG‑ALD、mPEG‑MAL、HO‑PEG‑COOH、mPEG‑b‑PS、mPEG‑b‑PI、mPEG‑b‑PAN、mPEG‑b‑PCL、mPEG‑b‑PMMA、a‑hydroxyl‑PEG‑o‑amide、HO‑PEG‑OH、HO‑PEG‑NH2、mPEG‑carboxyl、mPEG‑CN中任一种修饰性PEG缺失H所形成的基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修饰性PEG基团的分子量取值范围是500‑2000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修饰性PEG基团的分子量为500,2000,5000,10000和/或20000。
6.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为:采用被N‑羟基琥珀酰亚胺(‑CO‑NHS)酯基所修饰的ZW800‑1衍生物和巯基‑聚乙二醇‑基(SH‑PEG‑NH2)为反应物,SH‑PEG‑NH2中的‑NH2与ZW800‑1衍生物中的‑CO‑NHS发生酯取代反应,脱去一分子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制得被mPEG‑NH‑修饰的ZW800‑1;反应式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被‑COOH所修饰的ZW800‑1衍生物进行活化,以便与琥珀酰亚胺反应,从而替代琥珀酰亚胺中的氢原子,反应完成后,产生了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性酯;
S2、:采用被‑CO‑NHS酯基所修饰的ZW800‑1衍生物和SH‑PEG‑NH2为反应物,SH‑PEG‑NH2中的‑NH2与该ZW800‑1衍生物中的‑CO‑NHS发生酯取代反应,脱去一分子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制得被mPEG‑NH‑修饰的ZW80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反应条件为:S1中,将ZW800‑1溶于无二甲基亚砜中,以三乙胺调pH至10‑
11,加入二吡咯烷基(N‑琥珀酰亚氨基)六氟磷酸盐剧烈搅拌,保持溶液的pH值在10‑
11,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倒入体积比为1:1的丙乙醇混合液中进行重结晶、抽滤,收集沉淀物并旋蒸干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反应条件为:S2中,所述经‑CO‑NHS酯基修饰的ZW800‑1衍生物与SH‑PEG‑NH2按摩尔比2:1混合,在pH=7.0‑8.0的PBS中,加入4‑二甲氨基吡啶(DMAP)溶液作为催化剂,
1000rpm下避光室温搅拌36‑48h,经液相色谱分离、收集洗脱液,得到终产物,20℃储存。
10.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在制备肾损伤检测、肿瘤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说明书全文

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疾病的诊断试剂技术领域,涉及诊断试剂中改进的荧光染料,具体为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0002] 肾脏分泌功能的突然下降是急性肾损伤(AKI)的标志。包括AKI在内的急性肾脏疾病(AKD)是一组以肾功能轻度下降或持续肾脏功能障碍以及肾细胞和肾元不可逆转的损失为特征的疾病,可能发展为慢性肾脏疾病(CKD)。目前急性肾损伤(AKI)都是通过尿液监测,而急性肾损伤带来的一个副作用是尿液少,从而导致不能快速有效的诊断。临床上,应用新的生物标志物在肾功能丧失前检测其损伤是必要的。
[0003] ZW800‑1是一种近红外光区的荧光染料,具有显著的光学特性,确保维持高信号;还具有高亲性、较低的血清结合和超低的非特异性组织背景,以及通过肾脏过滤迅速从体内清除的优势。同时ZW800‑1的近红外光的穿透性较好,适用于深度组织成像,可用于观察内部器官、肿瘤和血管等结构。在肾脏疾病领域,ZW800‑1可以用于检测和研究急性肾损伤(AKI)等肾脏问题。它可以作为一种用于早期诊断和监测肾脏疾病的工具。但由于ZW800‑
1在血清中不稳定并在水介质中引起严重堆积,给它的实际应用带来诸多困难与限制。
[0004] 聚乙二醇(PEG)是一种线性聚合物,其结构由乙二醇(ethylene glycol)单元的重复连接构成。具有多种物理性质,包括透明、无色、水溶性、化学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它常被用作药物的稳定剂、溶解剂和传递剂。PEG的添加可以改善药物的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降低药物的免疫原性,并减少药物的毒性。PEG修饰的药物通常称为PEG化药物,它们可以减少药物的免疫原性,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停留时间,并提高药物的生物相容性。

发明内容

[0005] 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通过对现有的ZW800‑1进行修饰或改性,用以提高在血清中的稳定性和在大多数溶剂中的溶解度,包括水、磷酸盐缓冲盐水(PBS)、胎血清(FBS)、二甲基亚砜(DMSO)、甲醇(MeOH)和乙醇(EtOH),同时使被修饰或改性的ZW800‑1具有与原ZW800‑1接近或更好的良好的荧光性质和光谱吸收能,能够更好的实时监测肾脏的成像,从而实现快速诊断急性肾损伤(AKI),同时也能避免诊断信号的假阳性,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6] 技术方案: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所述染料为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团(ZW800‑1)分子结构中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基团被修饰性PEG基团所取代。
[0007] 优选的,所述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分子结构式为:
[0008]
[0009] 其中,n的取值范围为9‑450。
[0010] 优选的,所述修饰性PEG基团为mPEG、mPEG‑NH2、mPEG‑SS、mPEG‑SC、mPEG2‑NHS、mPEG‑SPA、mPEG‑ALD、mPEG‑MAL、HO‑PEG‑COOH、mPEG‑b‑PS、mPEG‑b‑PI、mPEG‑b‑PAN、mPEG‑b‑PCL、mPEG‑b‑PMMA、a‑hydroxyl‑PEG‑o‑amide、HO‑PEG‑OH、HO‑PEG‑NH2、mPEG‑carboxyl、mPEG‑CN中任一种修饰性PEG缺失H所形成的基团。
[0011] 优选的,所述修饰性PEG基团的分子量取值范围是500‑20000。
[0012] 优选的,所述修饰性PEG基团的分子量为500,2000,5000,10000和/或20000。
[0013] 以上任一所述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为:采用被N‑羟基琥珀酰亚胺(‑CO‑NHS)酯基所修饰的ZW800‑1衍生物和巯基‑聚乙二醇‑基(SH‑PEG‑NH2)为反应物,SH‑PEG‑NH2中的‑NH2与ZW800‑1衍生物中的‑CO‑NHS发生酯取代反应,脱去一分子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制得被mPEG‑NH‑修饰的ZW800‑1;反应式为:
[0014]
[0015] 优选的,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6] S1、采用被‑COOH所修饰的ZW800‑1衍生物进行活化,以便与琥珀酰亚胺反应,从而替代琥珀酰亚胺中的氢原子,反应完成后,产生了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性酯;
[0017] S2、采用被‑CO‑NHS酯基所修饰的ZW800‑1衍生物和SH‑PEG‑NH2为反应物,SH‑PEG‑NH2中的‑NH2与该ZW800‑1衍生物中的‑CO‑NHS发生酯取代反应,脱去一分子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制得被mPEG‑NH‑修饰的ZW800‑1。
[0018] 优选的,所述方法的反应条件为:S1中,将ZW800‑1溶于无水二甲基亚砜中,以三乙胺调pH至10‑11,加入二吡咯烷基(N‑琥珀酰亚氨基)六氟磷酸盐剧烈搅拌,保持溶液的pH值在10‑11,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倒入体积比为1:1的丙和乙醇的混合液中进行重结晶、抽滤,收集沉淀物并旋蒸干燥。
[0019] 优选的,所述方法的反应条件为:S2中,所述经‑CO‑NHS酯基修饰的ZW800‑1衍生物与SH‑PEG‑NH2按摩尔比2:1混合,在pH=7.0‑8.0的PBS中,加入4‑二甲氨基吡啶(DMAP)溶液作为催化剂,1000rpm下避光室温搅拌36‑48h,经液相色谱分离、收集洗脱液,得到终产物,20℃储存。
[0020] 以上任一所述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在制备肾损伤检测、肿瘤检测试剂中的应用。
[0021] 本发明所述方案的设计思路或原理在于:将ZW800‑1分子结构中的羧基被修饰性PEG基团所取代,用于提高在大多数溶剂中的溶解度,同时可以提高血清稳定性和光学性质,同时不影响甚至还进一步加强ZW800‑1在肾损伤检测、肿瘤靶向、EPR效应等方面的应用性能。但是合成时,ZW800‑1的羧基难以直接反应替换为修饰性PEG,因而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是采用被‑CO‑NHS酯基修饰的ZW800‑1衍生物为反应物而非ZW800‑1,是由于其中的‑CO‑NHS酯基活性较强,很容易与mPEG‑NH2发生酯交换,脱去一分子NHS,将mPEG‑NH‑连接至羧基‑C=O‑上,由此而制得一种被PEG修饰的新型ZW800‑1,完成ZW800‑1被PEG修饰的过程。其中,若使用不同分子量的mPEG‑NH2为反应物,则反应结束后,使得各种不同分子量的mPEG‑NH‑键接到‑C=O‑上,达到完成不同分子量PEG修饰过程的目的,反应可控性强、可根据需要设计反应产物、反应条件温和(室温)。此外,该合成路径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收率,易转化用于产业化生产。
[0022] 本发明以修饰性PEG基团取代ZW800‑1的羧基,从而达到提高在大多数溶剂中的溶解度,同时可以提高血清稳定性和光学性质的作用。对正常小鼠和肾损伤小鼠尾静脉注射ZW800‑1‑PEG,对小鼠肾脏进行近红外I区荧光成像并拍照,根据荧光强度的比值,来检测肾损伤小鼠。发现肾损伤小鼠的肾脏荧光比正常小鼠的肾脏荧光强,因此比起未修饰的ZW800‑1,用分子量500、2000、5000、10000、20000的修饰性PEG基团改性的ZW800‑1,在肾损伤组织区域不能被肾小管滤过,在肾脏区域滞留时间被显著延长,使其在肾损伤检测、肿瘤检测等多方面的应用得以优化。同时,经过对修饰后的ZW800‑1‑PEG进行吸收光谱强度检测,可发现修饰和未修饰的ZW800‑1具有一致的光谱吸收能力,并且在近红外Ⅰ区(波长
650nm‑900nm)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且与未被修饰的ZW800‑1的吸收及发射光谱性质一致。
由此说明,ZW800‑1‑PEG具有和ZW800‑1一样的近红外Ⅰ区成像的应用价值。此外,经测试,所述被修饰的ZW800‑1‑PEG在pH 7.4的PBS(磷酸缓冲盐溶液)和FBS(胎牛血清)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因此本发明被修饰的ZW800‑1‑PEG具有商业化生产和应用的价值。
[0023] 有益效果:(1)所述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在大部分溶剂中均有良好的溶解度,提高血清稳定性和光学性质,能够更好的实时地监测肾脏的成像,从而实现快速诊断急性肾损伤,避免诊断信号的假阳性,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为AKI的诊断发展开辟新的方法;(2)所述制备方法简单方便,原料来源广,合成产率高,具有可加工性;(3)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所述被修饰的ZW800‑1与原本未被修饰的ZW800‑1表现出相当接近的荧光性质和光谱吸收能力,且被修饰的ZW800‑1稳定性更好。附图说明
[0024] 图1为ZW800‑1‑PEG的合成路线图;
[0025] 图2为未被修饰的ZW800‑1和被修饰的PEG500‑ZW800‑1、PEG2000‑ZW800‑1、PEG5000‑ZW800‑1、PEG10000‑ZW800‑1和PEG20000‑ZW800‑1在波长600nm‑900nm的相对吸收光谱。
[0026] 图3为未被修饰的ZW800‑1和被修饰的PEG500‑ZW800‑1、PEG2000‑ZW800‑1、PEG5000‑ZW800‑1、PEG10000‑ZW800‑1和PEG20000‑ZW800‑1在近红外Ⅰ区(波长650nm‑900nm)的相对荧光强度。
[0027] 图4为ZW800‑1‑PEG红外光谱图;
[0028] 图5为未被修饰的ZW800‑1和被修饰的PEG500‑ZW800‑1、PEG2000‑ZW800‑1、PEG5000‑ZW800‑1、PEG10000‑ZW800‑1和PEG20000‑ZW800‑1的凝胶‑电泳图;
[0029] 图6为尾静脉注射五种mPEG‑ZW800‑1,PEG500‑ZW800‑1(a)、PEG2000‑ZW800‑1(b)、PEG5000‑ZW800‑1(c)、PEG10000‑ZW800‑1(d)和PEG20000‑ZW800‑1(e),后的肾损伤和正常小鼠分别在不同时间点的体内背部荧光成像;
[0030] 图7为尾静脉注射五种mPEG‑ZW800‑1,PEG500‑ZW800‑1(a)、PEG2000‑ZW800‑1(b)、PEG5000‑ZW800‑1(c)、PEG10000‑ZW800‑1(d)和PEG20000‑ZW800‑1(e),后的肾损伤和正常小鼠的器官荧光成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发明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和替换,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0032] 实施例1
[0033] 采用以下方法制备由PEG修饰的两性离子近红外荧光染料:
[0034] S1、采用被‑COOH所修饰的ZW800‑1衍生物进行活化,以便与琥珀酰亚胺反应,从而替代琥珀酰亚胺中的氢原子,反应完成后,产生了N‑羟基琥珀酰亚胺活性酯;
[0035] S2、采用被‑CO‑NHS酯基所修饰的ZW800‑1衍生物和SH‑PEG‑NH2为反应物,SH‑PEG‑NH2中的‑NH2与该ZW800‑1衍生物中的‑CO‑NHS发生酯取代反应,脱去一分子的N‑羟基琥珀酰亚胺,制得被mPEG‑NH‑修饰的ZW800‑1。
[0036] 所述方法的反应条件为:
[0037] S1中,将ZW800‑1溶于无水二甲基亚砜中,以三乙胺调pH至10‑11,加入二吡咯烷基(N‑琥珀酰亚氨氧基)碳六氟磷酸盐剧烈搅拌,保持溶液的pH值在10‑11,反应结束后将反应溶液倒入体积比为1:1的丙酮和乙醇的混合液中进行重结晶、抽滤,收集沉淀物并旋蒸干燥。
[0038] S2中,所述经‑CO‑NHS酯基修饰的ZW800‑1衍生物与SH‑PEG‑NH2按摩尔比2:1混合,在pH=7.0‑8.0的PBS中,加入DMAP溶液作为催化剂,1000rpm下避光室温搅拌36‑48h,经液相色谱分离、收集洗脱液,得到终产物,20℃储存。
[0039] 所述修饰性PEG基团为mPEG、mPEG‑NH2、mPEG‑SS、mPEG‑SC、mPEG2‑NHS、mPEG‑SPA、mPEG‑ALD、mPEG‑MAL、HO‑PEG‑COOH、mPEG‑b‑PS、mPEG‑b‑PI、mPEG‑b‑PAN、mPEG‑b‑PCL、mPEG‑b‑PMMA、a‑hydroxyl‑PEG‑o‑amide、HO‑PEG‑OH、HO‑PEG‑NH2、mPEG‑carboxyl、mPEG‑CN中任一种修饰性PEG缺失H所形成的基团。
[0040] 所述修饰性PEG基团的分子量为500,2000,5000,10000和/或20000。产物分别记为:PEG500‑ZW800‑1、PEG2000‑ZW800‑1、PEG5000‑ZW800‑1、PEG10000‑ZW800‑1、PEG20000‑ZW800‑1;或ZW800‑1‑PEG500、ZW800‑1‑PEG2000、ZW800‑1‑PEG5000、ZW800‑1‑PEG10000和ZW800‑1‑PEG20000。
[0041] 对本实施例制备获得的产物分别进行测试其光谱性质(包括吸收光谱性质和发射光谱性质),并与未被修饰的ZW800‑1进行比较。具体地操作如下:
[0042] 使用UV‑2550光谱仪,在光谱范围500nm‑900nm内分别测ZW800‑1‑NHS、ZW800‑1‑PEG500、ZW800‑1‑PEG2000、ZW800‑1‑PEG5000、ZW800‑1‑PEG10000和ZW800‑1‑PEG20000的光谱吸收强度。参见图2所示。由图2可知,被修饰的ZW800‑1‑PEG表现出与未修饰ZW800‑1基本一致的光谱吸收能力。
[0043] 使用荧光光谱仪Spectrofluorometer FS5,设定激发光710nm,分别测试ZW800‑1‑NHS、ZW800‑1‑PEG500、ZW800‑1‑PEG2000、ZW800‑1‑PEG5000、ZW800‑1‑PEG10000和ZW800‑1‑PEG20000在近红外Ⅰ区(650nm‑900nm范围内)的相对荧光强度。测试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在近红外Ⅰ区,修饰产物ZW800‑1‑PEG500、ZW800‑1‑PEG2000、ZW800‑1‑PEG5000、ZW800‑1‑PEG10000和ZW800‑1‑PEG20000具有与未被修饰的ZW800‑1相当的良好的荧光性质。
[0044] 使用红外分光光谱仪IS50,测试ZW800‑1‑PEG和ZW800‑1‑NHS+SH‑PEG‑NH2的红外‑1吸收光谱。测试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在3500cm 处ZW800‑1‑PEG没有明显的氨基红外‑1
特征峰,而NHS‑ZW800‑1和NH2‑PEG‑SH有一个明显的氨基红外特征峰;在2600cm 处两者都有一个明显的巯基红外特征峰,说明NHS‑ZW800‑1与NH2‑PEG‑SH成功进行了偶联。
[0045] 通过以上光谱性质测试表明,NHS‑ZW800‑1与NH2‑PEG‑SH成功进行了偶联。mPEG‑NH2所修饰的ZW800‑1,在近红外Ⅰ区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质,且与ZW800‑1的吸收与发射光谱性质一致。因此,ZW800‑1‑PEG具有与ZW800‑1相当的近红外Ⅰ区成像的应用价值。
[0046] 对本实施例制备获得的产物分别进行凝胶‑电泳测试,并与未被修饰的ZW800‑1进行比较。具体地操作如下:
[0047] 取20uL NHS‑ZW800‑1和ZW800‑1‑PEG溶液加入胶板的样品小槽内,接导线进行电泳,当移到距前沿1~2cm时,停止电泳,取出后在生物成像仪下观察。测试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由于NHS‑ZW800‑1与ZW800‑1‑PEG在溶液中呈负电,通电后向正极移动,将NHS‑ZW800‑1荧光染料与NH2‑PEG‑SH进行偶联,具有和NHS‑ZW800‑1相同的移动性,但移动距离明显长于NHS‑ZW800‑1;而游离深绿色NHS‑ZW800‑1并没有产生任何移动,说明荧光染料NHS‑ZW800‑1与NH2‑PEG‑SH成功进行了偶联。
[0048] 测试ZW800‑1‑PEG的荧光特性,使用FOBI体内成像系统对该染料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进行观察。
[0049] 将30只健康的小鼠(20g左右),分为5组,每组6只,其中3只进行肾损伤建模。5组小鼠分别按组分中ZW800‑1的量1mg/kg(注射量为0.1‑1mg/kg均可,注射液中含ZW800‑1浓度均为20μg/mL)尾静脉注射PEG500‑ZW800‑1、PEG2000‑ZW800‑1、PEG5000‑ZW800‑1、PEG10000‑ZW800‑1和PEG20000‑ZW800‑1。再分别于1min、10min、1h、8h、24h,通过近红外Ⅰ区荧光成像,通过肾脏荧光成像比较以上5种mPEG‑ZW800‑1的正常健康小鼠和肾损伤小鼠。具体操作方法按如下进行:
[0050] 成像拍照条件:由808nm激光器激发,900nm长波通滤光片FELH0900将激发光与发射光分开,由FOBI近红外相机成像拍照。
[0051] 小鼠成像系统由动物麻醉系统SWD麻醉,尾静脉注射五种mPEG‑ZW800‑1(PEG500‑ZW800‑1、PEG2000‑ZW800‑1、PEG5000‑ZW800‑1、PEG10000‑ZW800‑1和PEG20000‑ZW800‑1)后,分别在相同的时间点1min、10min、1h、8h、24h对小鼠进行近红外Ⅰ区荧光成像并拍照,并参见后附的图6所示照片组。
[0052] 结果如图6所示,尾静脉注射五种mPEG‑ZW800‑1(PEG500‑ZW800‑1、PEG2000‑ZW800‑1、PEG5000‑ZW800‑1、PEG10000‑ZW800‑1和PEG20000‑ZW800‑1)后正常小鼠注射后第1min时观察到大量的ZW800‑1‑PEG聚集在肾脏组织区域。到尾静脉注射后的第10min,身体各组织/器官都显示极弱的强度,大量的ZW800‑1‑PEG经肾脏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肾脏组织的荧光信号正在不断下降,注射后的第8h身体各组织/器官几乎观察不到任何荧光信号,肾脏组织可以观察到微弱的荧光信号。而肾损伤小鼠,在注射后第1min时观察不到明显的荧光信号,到尾静脉注射后的第10min,大量的ZW800‑1‑PEG聚集在肾损伤组织区域,肾损伤组织区域的荧光信号也开始逐渐升高,在注射后1h时,身体各组织/器官都显示极弱的强度,而肾损伤组织区域的荧光信号达到最强,注射后的第8h身体各组织/器官几乎观察不到任何荧光信号,而肾脏组织仍然可以观察到较强的荧光信号。ZW800‑1‑PEG提高了染料在生物体内的停留时间,正常小鼠在第10min后大量的染料可经尿液排出体外,对生物体的毒性较小,而肾损伤小鼠染料在会一直聚集在肾损伤组织区域,表明ZW800‑1‑PEG在肾疾病成像的应用方面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0053] 尾静脉注射五种mPEG‑ZW800‑1(PEG500‑ZW800‑1、PEG2000‑ZW800‑1、PEG5000‑ZW800‑1、PEG10000‑ZW800‑1和PEG20000‑ZW800‑1)24h后,对小鼠进行解剖,去心,肝,脾,,肾,肌肉等器官组织进行近红外Ⅰ区荧光成像并拍照,并参见后附的图7所示照片组。
[0054] 结果如图7所示,尾静脉注射五种mPEG‑ZW800‑1(PEG500‑ZW800‑1、PEG2000‑ZW800‑1、PEG5000‑ZW800‑1、PEG10000‑ZW800‑1和PEG20000‑ZW800‑1)24h后的器官荧光成像图可以看出无论是正常小鼠还是肾损伤小鼠,只有肾脏能观察到明显的荧光信号,并且肾损伤小鼠的肾脏比正常健康小鼠的肾脏荧光强。
QQ群二维码
意见反馈